和谐教育思想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13:08: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和谐教育思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和谐教育思想

和谐教育思想发展

一、和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其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样悠久和灿烂。

我国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是与如下两个观念密切联系的。

一是天人合一论。这个观念滥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周易》。其基本思想是,天道与人道必须和谐统一。首先,认为大自然的规律是和谐协调的,如天地运转、日月并明、四时循环等都呈现有序状态;其次,认为人是大自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道应当服从“天道”;最后,认为既然是天道是和谐协调的,所以人道(包括人的发展)也就必须和谐协调。我们认为,天人合一论的这一积极精神,乃是我国古代和谐教育思想的一项理论基础。当然,天人合一论还有其神秘化的消极面,这却是与和谐教育思想格格不入的。

二是和合论。“和合”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哲学观念、文化观念。早在先秦时期,这个观念即已出现。我国最早的古文献之一的《尚书·尧典》即提出了“和合”的理想模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以后,儒家、道家、佛家都采用这一观念,以概括各自的思想宗旨。一般说来,“和”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合起来看,和合论的基本精神,都是在处理事物内部或外部的关系时,都必须保持和谐、“协和”。这种观念影响到教育,就是教育要使人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我国的和谐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他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圣人、君子或成人。而这种人应当获得多方面的和谐的发展,如对其低层次“成人”的培养要求便是如此: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注:《论语·宪问》。)什么是“成人”?据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云:“成人,犹言全人。”而所谓“全人”,即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的教育所要培养的“完全之人物”,亦即今之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按孔子的意见,在知、情、勇、艺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便可称为“成人”。正是从此种思想出发,孔子强调把知、仁、勇三者统一起来,以培养学习者成为“成人”、“君子”乃至于“圣人”。而知、仁、勇“三达德”的统一,从教育上讲,实质上就是智育(“知”)、德育(“仁”)、体育(“勇”)的统一;从心理学上看,则是认识(“知”)、情感(“仁”)、意志(“勇”)的统一。这两种统一,便为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查看全文

浅析在思想教育怎样构造和谐教学

——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摘要]“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在全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下,让和谐教育走进课堂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顺势之为。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呢?怎样构建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本文将从师与生的和谐、生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环境与气氛的和谐、文本与人本的和谐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努力构建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和谐;和谐课堂;构建;思想品德课

时下,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等说法风靡全国。其实“和谐”并不是个新生时髦事物,而是个古老的命题。早在春秋战国,思想家孟子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有道家的“天人合一”、以及传统的“家和万事兴”等思想,都体现了“和谐”的理念。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现代教育是基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和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而和谐课堂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呢?指以课堂为载体,在和谐教育理论的引领下,科学地整合、优化教学手段及资源,确保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和充分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对话的平台,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简而言之,要处理好五个关系的和谐:师与生的和谐、生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环境与气氛的和谐、文本与人本的和谐。课堂氛围始终秩序井然、生机勃勃,学生积极主动、合作互动,教师民主公平、尊重差异,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到底,怎样构建和谐的课堂?构建和谐的课堂,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思索,多实践,把传统和现代结合,把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结合,把课堂多样化和必然化结合。只有在平时加以注意,才可能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

查看全文

和谐教育思想发展论文

一、和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其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样悠久和灿烂。

我国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是与如下两个观念密切联系的。

一是天人合一论。这个观念滥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周易》。其基本思想是,天道与人道必须和谐统一。首先,认为大自然的规律是和谐协调的,如天地运转、日月并明、四时循环等都呈现有序状态;其次,认为人是大自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道应当服从“天道”;最后,认为既然是天道是和谐协调的,所以人道(包括人的发展)也就必须和谐协调。我们认为,天人合一论的这一积极精神,乃是我国古代和谐教育思想的一项理论基础。当然,天人合一论还有其神秘化的消极面,这却是与和谐教育思想格格不入的。

二是和合论。“和合”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哲学观念、文化观念。早在先秦时期,这个观念即已出现。我国最早的古文献之一的《尚书·尧典》即提出了“和合”的理想模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以后,儒家、道家、佛家都采用这一观念,以概括各自的思想宗旨。一般说来,“和”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合起来看,和合论的基本精神,都是在处理事物内部或外部的关系时,都必须保持和谐、“协和”。这种观念影响到教育,就是教育要使人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我国的和谐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他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圣人、君子或成人。而这种人应当获得多方面的和谐的发展,如对其低层次“成人”的培养要求便是如此: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注:《论语·宪问》。)什么是“成人”?据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云:“成人,犹言全人。”而所谓“全人”,即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的教育所要培养的“完全之人物”,亦即今之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按孔子的意见,在知、情、勇、艺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便可称为“成人”。正是从此种思想出发,孔子强调把知、仁、勇三者统一起来,以培养学习者成为“成人”、“君子”乃至于“圣人”。而知、仁、勇“三达德”的统一,从教育上讲,实质上就是智育(“知”)、德育(“仁”)、体育(“勇”)的统一;从心理学上看,则是认识(“知”)、情感(“仁”)、意志(“勇”)的统一。这两种统一,便为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查看全文

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现在。这话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也是完全适用的。就是说,和谐教育及其思想并非今日始,而是走过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历程。因此,为了把握和谐教育的实质,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历史,以及它现实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作一番考察,可能是十分必要的。舛谬在所难免,尚望识者指正。

一、和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其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样悠久和灿烂。

我国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是与如下两个观念密切联系的。

一是天人合一论。这个观念滥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周易》。其基本思想是,天道与人道必须和谐统一。首先,认为大自然的规律是和谐协调的,如天地运转、日月并明、四时循环等都呈现有序状态;其次,认为人是大自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道应当服从“天道”;最后,认为既然是天道是和谐协调的,所以人道(包括人的发展)也就必须和谐协调。我们认为,天人合一论的这一积极精神,乃是我国古代和谐教育思想的一项理论基础。当然,天人合一论还有其神秘化的消极面,这却是与和谐教育思想格格不入的。

二是和合论。“和合”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哲学观念、文化观念。早在先秦时期,这个观念即已出现。我国最早的古文献之一的《尚书·尧典》即提出了“和合”的理想模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以后,儒家、道家、佛家都采用这一观念,以概括各自的思想宗旨。一般说来,“和”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合起来看,和合论的基本精神,都是在处理事物内部或外部的关系时,都必须保持和谐、“协和”。这种观念影响到教育,就是教育要使人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人的层面看,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即人与他人、群体阶层、民族、国家等社会个体和社会主体的配合与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即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的协调和坚持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的统一)。从社会阶层层面看,包括社会阶段之间相互开发和平等进入、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等。从社会层面看,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地区和行业的统筹发展、社会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等。和谐社会的外延是广泛的,内涵式丰富的,它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人与社会的广阔发展视野,更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二、建设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远大理想、战略目标,也是一个建设举措、策略应对。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多样化的历史背景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激烈竞争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其发展进程无疑会遇到各种矛盾甚至冲突,诸如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扩大;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道德与法制,进行官场中钱权交易的以权谋私、市场中钱德交易的伪劣假冒、学场中钱学交易的弄虚作假活动;一些社会主体为了局部和眼前利益而不惜以牺牲长远利益、破坏环境与生态位代价,陷于片面发展。所有这些情况,都已经和正在我国社会发生。如果对这些不平衡状况与突出矛盾不进行有效引导和调控,我国社会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甚至动乱。而社会冲突与动乱,不仅会使我们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体与个体丧失发展机遇,而且会使我国丧失民族振兴的目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站在全局、长远发展的高度所提出的策略应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高校作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以理想教育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在内涵上也是一致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做好“和谐”工作

1.基础性和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但还存在诸如重视不够、教材建设滞后、办法不多、机制体制不适应等不和谐的音符。这些基础性的不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层次矛盾的具体体现,亟待调控和处理:一是要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二是要坚持用科学的精神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统一;三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四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等学校本科封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2.匹配性和谐。一是指教育的主题即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相互匹配。学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家庭是重要场所,社会是大课堂。学校要积极主动简历与家庭相互沟通的渠道,同时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努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指教育方法的匹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较之过去要复杂得多,很多问题不是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决的。这就要求根据思想问题的具体情况,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功能和优势,综合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育。比如,由实际问题产生的思想问题,就可以用深入人心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由心理焦虑或障碍产生的思想问题,就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辅导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3.适应性和谐。时间是不断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客观变化着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构建适应性和谐的目标体系。一是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引导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的文化冲突背景下,增强自立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并基于市场经济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培养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心理素质;二是要充分体现与对外开放适应的时代特点,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民族精神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三是要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适应的时代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牢牢把握互联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论文

摘要:不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延缓现代化进程的教训。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本文试述国外经验教训,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化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六中全会还提出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其中一条便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这表明我们党清楚地认识到,党的方针、政策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植入人们心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实现现代化的生命线。

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针对本国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往往都非常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延缓现代化进程的教训,可以作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

一、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化肇始于200多年前的英国工业革命,随后向全欧和北美扩散,再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大。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将时间限定在20世纪以来,主要涉及美、英、法、德、日、“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的实践。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论文

摘要:不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延缓现代化进程的教训。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本文试述国外经验教训,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化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六中全会还提出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其中一条便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这表明我们党清楚地认识到,党的方针、政策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植入人们心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实现现代化的生命线。

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针对本国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往往都非常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延缓现代化进程的教训,可以作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

一、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化肇始于200多年前的英国工业革命,随后向全欧和北美扩散,再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大。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将时间限定在20世纪以来,主要涉及美、英、法、德、日、“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的实践。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化肇始于200多年前的英国工业革命,随后向全欧和北美扩散,再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大。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将时间限定在20世纪以来,主要涉及美、英、法、德、日、“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的实践。

现代化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迁,不仅改变社会物质生产的面貌,也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整个社会的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一切变化也带来严重的思想道德问题,带来普遍的忧虑和困惑。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二十世纪尽管拥有物质的繁荣,政治与经济的自由,可是在精神上二十世纪比十九世纪病得更严重”。①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大量思想、道德问题,发达的科技和经济往往无能为力,各国都认识到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来说,20世纪是最具变化的年代,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基本完成,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古典”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生产力的发展显示出巨大适应力;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结构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殖民地掠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终于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经济大萧条的爆发;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美国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了后来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社会转型时期也遇到的种种问题,即贫富分化加剧,社会风气败坏,贿赂风行,假货、商业欺诈比比皆是,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盛行。在欧洲,激烈的社会矛盾促使人们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英国和法国综合国力较之以前有所下降,国内矛盾激烈。他们对文明与进步的信念发生了极大动摇。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宗教价值观进行反省,不再相信有普遍的、共同的价值信仰,不再相信传统的国家主义说教,反对各种各种各样的束缚和规制,蔑视权威,尊重个体的自由选择,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成为人们思想、道德的主流。

查看全文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提出的战略目标。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从理论上提高青年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帮助青年树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信念,培养其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真重视的一个新课题。

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对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和灌输,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青年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去指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传家宝,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生命线”,这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之所以把思想政治工作比作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因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都是以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作指导的。而正确思想的树立,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觉悟,统一人们的思想,才能促进各项工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发展,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整合最有效也是最为根本的方式和途径。党的奋斗历史证明,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勤于和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大特色,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在现阶段这个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传家宝,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实现。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这是由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所决定的。首先,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青年是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青年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风貌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社会和谐,而且直接关系未来社会和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证明,青年离不开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只有在现代化建设提供的历史舞台上,青年才能大展宏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离不开青年,没有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其次,青年代表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可见,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面貌;再次,青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思想活跃但辨别力相对较弱,有正义感但容易冲动和盲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针对青年的这一特点,把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引导、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使之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党的主张和方针政策成为青年的自觉行动。青年又是一个联系社会、家庭的特殊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党拥有了青年也就影响、带动着亿万家长及周边的人群,和谐社会也就有了载体。这就决定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居于战略地位。

查看全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摘要]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的网络虚拟空间;坚持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社会和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生军和中坚力量,因此,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建设乃至全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由我国现实的社会状况所决定的,由社会现实的突出矛盾引发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指向相同。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