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德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12:18: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和谐德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和谐德育

和谐社会德育思想探讨

“义门郑氏”德育思想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是基于儒家学派与宗族观念之下的“影响性理念”。并对我国和谐社会发展与幸福家园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将“义门郑氏”德育思想的精髓与实质进行系统诠释,结合和谐社会思想需求,以“发展提升、和谐搭建、仁爱忠义、同存同荣”的核心理念,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义门郑氏德育思想概述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现状与历史发展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德育指导思想,更为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其中,“义门郑氏”中的“义门”所指为“同居、聚食、并存、帮活”的大家族观念。这种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经过长期的岁月洗礼与发展演变,故而形成必然性的文化产物,即“家族文化”。甚至现代还经常传递的理念,例如:中华民族大家庭、好大一个家、中华儿女是一家等。中国古代社会更是把宗族观念的重要性提升到较高的实质地位。“义门郑氏”中的“郑氏”正是大家族、大宗族的历史典范。盛唐时期浦江县麟溪义门郑氏历经三朝,家族文化历史悠久,经脉不断影响绵长。该家族存在长达350年余久,素有“华夏文明、礼仪之家”之称。并逐步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德育思想,并成为前世“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主要为“忠、信、仁、义、孝”,将“仁爱、忠孝”精神以更为文化、深邃的家族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将这种精神化作为人处世、沟通交流的行为方式,对小到邻里之间、家族之间;大到社会交往、国家治理都造成相对的德育影响。

二、基于和谐社会思想的“义门郑氏”德育思想关联影响

(一)对和谐社会思想的稳定性巩固。随着与的重要讲话,都将“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谐社会”重点强调“和谐”二字,“和”为融合互助、接纳并存;“谐”为协同发展、稳定平衡。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保持社会各个方面、因素的平衡共存,以“人”为核心、以“生存”为目的,构建安全稳定、和气融融、协同发展、互助互存的完美社会结构与幸福氛围。而“义门郑氏”德育思想正是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诠释,将“孝”的含义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细化与诠释,以“孝”育德、以“孝”治家、以“孝”修身、以“孝”平天下。因此,“孝顺父母”是“义门郑氏”德育思想的核心实质。现今我国社会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当中,受到市场经济观念影响人们往往出现“沉迷金钱、权色、名利”的情况,进而导致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与发展,对和谐社会完善与构建造成极大的冲击影响。所以,“义门郑氏”德育思想可以对和谐社会完善构建与思想升华起到积极的稳定巩固作用,使人们思想不再浮夸、盲从,将仁爱、忠孝作为个人行为准则,进而推动了我国和谐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升华。(二)为和谐社会思想树立廉洁观。“义门郑氏”德育思想中的“义”为秉公执事、仁爱百姓、尚廉奉公、恪守法律。与讲话都将“依法治国、依法治党、严惩贪污”作为治党、治军的重要核心理念,和谐社会思想中的“公平、公正”正符合与“义门郑氏”德育思想中的“义”的含义。《郑氏规范》中有规定:“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人祠堂。”可想“义门郑氏”德育思想中对贪污、不法者的唾弃与不相苟同,即“以廉为本”。因此,“义门郑氏”德育思想中的廉政观对现今和谐社会发展尤为重要。政府官员与执政者通过对“义门郑氏”德育思想的学习领悟,可以不间断的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与思想理念,并将廉洁为民、秉公执政作为基本纲领与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义门郑氏”德育思想的实质性为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通过对“义门郑氏”德育思想的研究分析,结合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与“思想稳定”,对其影响性与作用性进行浅谈,为构建更为和谐、繁荣、发展的社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幼儿园和谐德育的问题及实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领域的和谐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德育属于教育范畴,而教育又包含在文化之中。是否实现和谐德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个体和谐与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将围绕和谐德育,对于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组成分子——人的道德发展关键期——幼儿园的和谐德育的体系建构做一尝试性探索。

一、何为和谐德育

“和谐德育”早在八五期间,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德育学科组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詹万生教授首次提出。“八五”期间,詹万生教授承担了国家教委重点课题——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现状调查研究。在进行大量调研基础上撰写的总体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和谐德育体系的建议。之后,他又在领衔九五、十五国家重点课题中,围绕着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进行了历时十年的深化研究与推广经验。逐渐建立起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纵向与学校、家庭、社会横向结合的“和谐德育论”的理论体系。按照詹万生教授的观点,“和谐德育,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这种观点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是目前对和谐德育较为统一的看法。

具体到幼儿阶段德育,它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德育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幼儿关系的和谐;2.德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致;3.认知、情感、意识道德过程的统一;4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德育要素的和谐。、

二、和谐德育的特征及意义

1.和谐德育的特征

查看全文

探讨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论文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已经在全国许多地区开展起来了。我区的实验工作也已经在教师学校德育研究室的具体指导下启动。为了更好的开展实验,现将笔者的一点思考奉献给大家,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概念的界定

1、和谐德育。和谐德育的本质必然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德育内外部各要素的整体和谐互动,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

2、和谐德育研究。和谐德育研究,是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德育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研究模式。

3、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谐德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原理为理论基础,传承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借鉴西方文化中“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公正即和谐”的思想,吸纳教育学、社会学的和谐思想。

二、研究的意义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下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一、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一)德育角度下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社会结构中以人为主体的各层面、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相互通融、彼此协调的状态;道德则是人类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关系的伦理智慧与行为规范,是以一种非强制性的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人类良知以及教育去调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保证整个社会有序运行的精神力量。无论社会多么进步,法制多么完善。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无疑是一个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社会。

(二)德育的和谐价值

新的社会发展观、发展模式赋予现代德育新的意义,它是通过对人的道德的、善的品质的塑造,赋予人以智慧和道德力量,使他们在一切生产的、生活的社会活动中,有可能按照道德的、人性的要求去做出价值的定向,使人不仅能按照物的尺度去认识世界,而且能按照符合人自身的善的尺度去改造世界;不仅懂得世界是怎样的,而且懂得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从而使他所塑造的世界更具人性,更适合人自身的需要与发展,而不是背离人的需要与发展。从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出发。德育的价值也主要表现于人自身价值的提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与增强。因此。站在人的和谐发展的高度,我们有必要对德育的使命和功能进行再认识。要让我们的社会成员具备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人”所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在制约社会和谐的各种力量中,由道德价值观凝聚起来的精神上的和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面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才能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凝结意志,协调行动,步调一致。一个社会是不是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二、和谐德育-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德育教育

查看全文

和谐校园建设德育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很多挑战,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德育创新。本文对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德育创新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德育工作在建设高职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职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德育创新进行了探索,认为德育工作的创新应从观念、内容和途径进行创新,从而全面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德育工作;创新建设

和谐校园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且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又因德育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学校要重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对高职院校来说,随着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期、教学环境下,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如今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德育工作在建设高职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仅有利于高职和谐校园的建设,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和进行心理问题的解惑等。总的来说,德育工作在建设高职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德育工作起着宣传的作用。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对学生宣传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宣传与同学和谐相处、积极向上的道德理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对校内的不和谐现象进行抨击,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第二,德育工作起着调节的作用。德育工作不仅影响学生的思想,而且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公平、公正、宽容、自信的心理素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处理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校期间肯定会面临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所以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调节、疏导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将压力变为动力,更好地学习。第三,德育工作起着育人的作用。育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最基本作用,贯穿于学校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的始终。德育工作可以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努力学习、与同学和谐相处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德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德育素质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伟大实践。德育教育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德育工作如何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一)德育角度下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社会结构中以人为主体的各层面、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相互通融、彼此协调的状态;道德则是人类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关系的伦理智慧与行为规范,是以一种非强制性的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人类良知以及教育去调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保证整个社会有序运行的精神力量。无论社会多么进步,法制多么完善。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无疑是一个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社会。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下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德育素质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伟大实践。德育教育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德育工作如何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一)德育角度下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社会结构中以人为主体的各层面、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相互通融、彼此协调的状态;道德则是人类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关系的伦理智慧与行为规范,是以一种非强制性的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人类良知以及教育去调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保证整个社会有序运行的精神力量。无论社会多么进步,法制多么完善。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无疑是一个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社会。

查看全文

“和谐之声”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和谐之声”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方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内隐性、渗透性、感染性等特点,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塑造人格。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效力的不足和德育系统的链接缺阻。笔者以“和谐之声”工作室为平台,建立“和谐之声俱乐部”,通过积极健康的校园音乐文化熏陶,高品位校园音乐文化环境的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增强师生凝聚力,激发学生潜能,达到规范学生言行,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的德育创新效果。通过此项目建设,创新德育教育,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工作者德育创新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升华,使之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德才兼备的卓越大学生人才。

〔关键词〕音乐教育;和谐之声;德育教育;深化;创新

新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新的内涵,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前提。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加,扩招学生的不断增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用型人才。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内隐性、渗透性、感染性等特点,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塑造人格,达到人的心灵沟通与融汇。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升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效力的不足和德育系统的链接缺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等措施,来解决和提高高职院校的德育效力。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最大特点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推动并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关注的问题。“和谐之声”工作室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创新手段对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益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是用共产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学生。运用“和谐之声”的这种音乐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优于任何说教形式。“和谐之声”让音乐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它将教育的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深入浅出,让人易记易懂并能起到很好的渗透作用。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和谐之声”用音乐作为教育手段对促进人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是培养“和谐的人”的有力手段,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培养“和谐的人”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首先,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须是“和谐”的,哲学上说“美就是和谐”,音乐之美就表现为和谐之美。其次,人们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时,可以使自己的德性、心灵和行为变得更为完美和高尚,人们可以由心地按照高尚的审美去审度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和行为,同时根据真善美的标准和尺度去判断事物的丑美,使整个社会审美心理的普遍形成,由此形成一个人和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环境。再次,音乐表演是培养合作能力的适当的并有效途径之一。个人表演可以展现个性和创造性;群体表演则能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彼此尊重,共同创造整体美的团队精神,培养互相竞争和相互激励的良好意识,使学生具有全面的驾驭和组织能力,这是学生今后做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能力。开展“和谐之声”工作室,设立“和谐之声”俱乐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可实施的创新方式,能够有效的开发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的渗透功能,更是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开展“和谐之声”工作室,创新音乐教育的渗透方式,可从多方面展开音乐教育工作,使高职院校德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一、校园铃声的美化

很多校园的铃声已经做出了很成功的实例,不再以刺耳的“叮铃铃”的古老作为上下课的提醒方式了,代之以优美的旋律或者和声。通过“和谐之声”工作室,我们也不妨可做以下尝试和更新:上课的信号音乐采用较舒缓一些的,以安定学生情绪,有利于快速稳定上课秩序;下课的信号音乐采用较快速些的如《蓝精灵》等,以调动学生活泼的情绪,让他们拥有快乐的课间时空;放学的音乐用《回家》等,播送通知的音乐用较雄壮的音乐等,这些都值得去探索。在这些铃声的改造中,再不会看到学生听到铃声就有紧张的情绪现象了,用和谐之声取代噪音,让优美的声音占领学生的耳朵,减低他们烦躁的想发泄的欲望,也有利于校园的秩序管理。

二、课外音乐的播送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以中职教育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中职教育下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德育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中职教育中德育教育成效。

【关键词】和谐社会;中职;德育教育;对策;研究

一、引言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学生的技能化、职业化与社会化,其所强调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更是指对价值观、行为规范、思想道德等的全面健康型人格的培养[1]。中职教育的对象通常为15岁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在这个青春期年龄段的学生通常具有非常敏感而细腻的情感,其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较以往更为跳脱,若是在这一阶段不对其思想、行为等加以正确引导与教育,则青少年学生极易因为小事而走上偏激、悲观、自卑的道路,不利于其家庭的团结稳定,其将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危及个人发展前途与社会安定[2]。

二、中职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重庆市医药学校是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机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定点培训机构、卫生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是长寿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学校、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基地、移民培训学校、“阳光工程”培训定点学校、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考点、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基地。重庆市医药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市卫生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例如近5年来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为87%左右,今年卫生专业“3+2”毕业生转段考试升学率达97.7%,对口高职上线率100%,上述数据无一不表征着重庆市医药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傲人成效。但是由于学校在中职教育方面的关注点主要落在学生的就业率与升学率层次上,普遍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学精相应的专业技能就能在职业招聘中找到好工作,获得良好的经济回报,未曾深入关切到学生的道德层面,更未曾将道德教育上升到与职业教育同等层次上,这种对于道德教育的忽视使得中职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师队伍组成均缺乏德育相关的内容,即使学校安排了德育相关课程,也大多流于形式,浮于课堂表面的德育教学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更未能获得其应有的教学成效[3]。加之中职教育的学生大多是由中考失利的学生构成,这些学生或是存在学习态度不正、行为习惯不规范等主观随意性显著的性格特征,或是由于中考失利而产生强烈的自卑与迷茫情绪,总体而言其在性格、思想、价值观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道德教育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其心理与情绪加以剖析与疏导,通过理论教学与心理疏导活动引导学生从原先生活与学习的雾霾中走出来,以更为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中职课程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但是现阶段的中职院校缺乏健全的德育教育机构与德育教育专业型人才,导致其开设的有限的德育教育课程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内容上均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德育教育。

查看全文

建构和谐班级推进德育管理

班级组织是一叶扁舟,它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绝大多数功能,这叶扁舟内部构架的完善与否、扁舟舟长的指挥水平、扁舟内各位水手的团结协作程度、乘客是否遵守交规等都影响着这叶扁舟的航行安全与否,只有这叶扁舟内的各个组织部件完善、成员各安其职,这叶扁舟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同样,在一个班级中,同学间互相友爱帮助,师生间能畅所欲言,集体荣誉累累,那这样的班级肯定是同学们心驰神往的班级,在这样的班级中开展的德育工作一定是充满气息和活力的;而这些都有赖于班级组织的和谐,所以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组织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基础,那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组织呢?结合自己多年担任班主任的成长历程,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1构建一个“民选”的组织架构

一个班级组织的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班主任管理水平,而且取决于班级常设机构———班委会的管理水平;而班委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班委会成员管理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该班委会是否有充分的民意基础;一个有充分民意基础的班委会成员,他才会有良好的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同样,一个代表民意的班委会,才会被“选民”接纳,同学们也更愿意配合班委会的工作;那怎样才能使组织架构更能代表民意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1班委会成员必须由同学们民主选举产生,而不是由班主任指定。

1.2班委会成员的选择标准要事先充分的遵从民意,选择的标准要多样化,应根据具体岗位而设置相应的要求,要避免选择标准的单一化,更要避免“唯学习成绩论”。曾记得一位女生在周记中这样写到:“老师又选小晶当班长,我们都看不惯她那高傲的眼神,她就学习成绩好一点,又没有班级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更没有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是的,班主任选拔班委会时常受到自己个人喜好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选出的班委会成员不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而同学们和班委会成员是朝夕相处的,他们了解班委会成员的程度会比老师更具体、更全面,避免了片面性。

1.3成员选举前要开展充分的竞争,比如可采用“假如我是值日班干部,我会……”的竞选主题演讲;并且选上的班干部要在同学们面前进行公开承诺。在现在任教的班上,小航同学曾是诸多老师心目中的“双差生”,学习成绩差、道德品质也坏,捣乱课堂,脏话连篇,时而旷课逃学,时而打架斗殴,连连受到学校的处分。本以为这样的学生人际关系极差,但我观察了两个星期,也问了很多同学,竟然发现同学们对他的印象还蛮好的,他为人够义气、有责任感、说到就能做到!是同学们心目中班委会成员合适的人选,作为班主任的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而应刮目相看。于是,我特意给他布置了一个舞台,帮他写了一份漂亮的竞选稿,和他共同拟定了一份公开承诺书,没想到,小舞台,大成就,往昔的捣蛋鬼成了同学们仰慕的大明星。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看来,几十双眼睛要比一双眼睛更雪亮,看得更正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