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09:56: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核算体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核算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处于快速变化的状态下。在新医疗改革形势下,大力改革了医院经营环境与管理方式,促进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为了能够满足当前新医改的实际要求,医院需要对经营管理模式及时转变,注重成本核算,构建新型成本核算体系,提高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了可以深入认识与了解医院成本核算,分析医院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浅谈了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有效构建的方法,希望能够大力促进我国各地区医院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构建

1引言

在新医改发展形势下,医院在实际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发展机遇,在对《医院财务制度》基本内容积极遵循的基层上,医院需要对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积极完善,并准确反映医院中各项成本信息,在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医院发展面临的风险因素,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效益。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医院构建成本核算体系的重要性,然后研究了当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有效构建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议。

2医院构建成本核算体系的重要性

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医院唯有构建健全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进而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医院整体竞争实力。在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下,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医疗市场中不确定因素,与以往对比来讲,现代医院中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所以我国各大医院应该在开发自身成本的基础上,做好核算与预算成本工作,进而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查看全文

会计核算目标与会计核算体系思考

摘要:企业的会计核算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的经济活动涉及范围一般是比较广的,其主要是以政府、企业、相关利益人员以及投资人员的利益为主,通过对这三者之间的利益进行相互权衡,以便建立起和谐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本文中,对会计核算目标与会计核算体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企业会计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目标;会计核算体系

一、企业会计核算目标

企业会计核算目标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会计核算目标进行相关问题的解析。(1)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资本的税后利润(Rc)。如今的现代型企业需要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必须是以营利为根本目标。首先,企业的发展必定是靠资金的拥有者发展起来的。投资者主要是将自身的闲置资金以投资的方式进行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根本目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根据于此,企业纳税之后的利润就成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在本质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企业是有本质区别的,主要是在于企业资本利润的归属问题。资本主义企业是以私人利润为主,而社会主义经济的企业则是以利益共同分配为主要原则。(2)企业经营的前提性目标—职工的薪金收入(Ri)。如今,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成本是物质资源的购买成本及劳动力的成本。企业要往长远的方向上发展一定是需要大力引进人才,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以便让员工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薪金属于企业需要付出的老动力成本,反过来员工的薪金收入是属于企业的效益。因此,企业要在市场中存活,必定是具备强大的资金运行企业的各项业务,有充足的收入支付员工的工资。同时,这可以将其视作是企业经营的前提性目标。(3)企业经营的社会性目标—国家的税收收入(Rs)。企业是社会属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纳税经营一方面试弥补企业经营中所消耗的社会成本,另一方面即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依靠社会这个强大的主体进行生存,经济活动的对象即是社会群体,因此经营成本除了自身的发展需要,还需要通过纳税的方式回馈社会,以实现企业、社会的循环效益,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

二、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1)企业税后利润会计核算体系。企业在其经营的过程中,税后利润会计核算的利益主体是资本所有者,最终的收入是税收利润,其中向外付出物质及劳动力的成本,这就是非常直接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及建立起完善的成本预算体系,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用数学模型形象化呈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实际上,税后利润会计核算体系的服务主体是资本所有者,而在劳动者和国家的利益上思考,则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体系。(2)企业薪金会计核算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是企业员工的收入,实际上也是属于企业的效益。在这个体系当中,企业需要尽量减少物质的耗费成本,充分合理分配员工,将员工进行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并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上的跟踪及培训,以实现员工为企业带来的最大化利润,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员工自身的利益与福利,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企业税收会计核算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便是国家或政府是重要的利益主体。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涉及许多繁杂的业务,直接导致了企业税后核算的困难与繁杂。这个体系最终是实现国家的税收。在税收会计核算体系当中,对企业消耗的成本需要进行严格细密的计算,以保证企业的最大利益化。然而,通常情况下由于企业资本的持有者不同,税收会计和资本所得的会计是一定会产生矛盾的。这主要源于利益分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两者的税收和税后利润都可以随着税利之和的增大而增大,以确保利润核算的正确性及最大化。

查看全文

水资源核算体系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水资源核算体系

论文摘要:基于建立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完善现代水利统计体系和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需要,我国应创建水资源核算体系。对环境卫星帐户的子系统水资源核算帐户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了水资源核算体系的由来、基本构成和特点,并结合现状分析了在我国开展水资源核算面临的问题。

近30年来,世界人口激增,生态被破坏,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阻,使人们开始全面而深刻地反省自身的发展方式。在1992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中就明确提出进行资源与环境核算是世界各国的迫切任务,并作为重大战略行动来实施。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也明确提出:“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

资源环境核算(亦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日益关注和急需建立的统计领域。水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抓紧研究和建立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以下简称“水资源核算”)制度及体系框架,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水资源核算体系的由来

1.1国民核算中心框架及其局限性

查看全文

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力实施,医院财会制度在近几年进行了大幅修订,新的医院财会制度对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财会新制度;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对医院财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将为医院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轻患者负担产生积极作用。但是,从当前医院的情况来看,要按照新财会制度来构建和实施医院成本核算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相关问题基础上,对落实实施成本核算的机构、制度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新财会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中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

在成本管理上,医院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全院各部门各自为政,思想意识上主观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成本意识淡薄,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开支经常发生,造成浪费,成为医院亏损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些医院在引进一些新的项目上,也经常出现成本管理上的错误,只注重追求项目的先进性、科技性,认为只要是高科技的设备或项目就能为医院带来效益,忽视了由此产生的成本费用,导致出现长期负债。

查看全文

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实践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以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依据。一套完善而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首先对会计核算内容及会计核算原则进行了概述,同时根据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基于实践经验,给出了有效进行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建设的策略,以期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更好落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实践策略

会计工作的本质在于,通过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工,达到对企业资金流动状况实时予以反映的目的。企业内部财会核算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均有体现。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税务工商部门等使用者的需要,也能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企业经济活动的各项数据、各个环节,均应在核算体系中实时得到呈现。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会计核算指的是企业会计对企业一个经营周期内完成的经济活动展开结算、记账、登记报表、出具报表等相关工作。当下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当下的会计核算工作,除应落实事中、事后核算外,还应当对事前核算予以重视,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预算是指企业在进行经济行为前,进行的预期会计核算,预算工作质量对企业制度制定及执行效率有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全程均发挥重要作用。前期会计预算对企业经济活动计划构成直接影响,事中会计核算可有效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事后会计核算有助于企业总结经营成果,帮助企业对上一周期的经营成果形成全面综合评价,有益于企业构建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生产经营正循环。[1]

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查看全文

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探讨

摘要: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首要原因。近年来由气候变暖所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在很多国家频发。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主要话题。随着低碳经济与有关产业的推进,碳会计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碳会计核算的意义,碳排放的确认与计量方法,为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碳会计;核算体系;低碳经济

近一个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繁荣,也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与过度的工业碳排放。由于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迹象也更加明显[1]。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得不寻找减少碳排放量的方法,以减缓或阻止全球气候恶化问题。低碳经济成为当前各国推崇的经济发展主题。碳会计是对低碳经济下企业行为造成的环境后果进行的量化。其中,碳会计核算是碳会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理论界对这方面的界定还不统一。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以期促进我国碳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的意义

“碳会计”这一概念是2008年琼斯教授首次提出的,旨在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提供一个合适的估算工具,确保企业的会计与报告准则的规范性。碳会计核算是对碳固化、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2]。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有利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通过一套健全的碳会计核算体系能对企业碳排放量进行真实的反映与监督,确保节能减排落到实处。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也有助于企业对自身的碳相关经济业务进行准确的核算与计量,做好自身的价值定位,良性企业的社会责任。此外,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能让我给碳会计研究水平跟上世界水平,也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界的话语权。这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碳会计规则的制定,确保我国的经济安全。

二、碳会计核算会计要素

查看全文

银行会计核算监督体系思考

摘要:会计核算监督是中央银行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推进,会计核算方式变革对现行监督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基于人民银行核算体系现状的调研,结合提升会计管理科学性、标准性和科学性的形势要求,提出新的会计核算监督理念,明确监督范畴,并就如何构建会计核算全生命周期监督体系,在整体架构、组织结构和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监督体系

一、研究背景

(一)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监督的概念界定和范畴。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监督是对营业、国库、货币金银和财务等各项业务的会计核算全过程进行审核、控制、监督和管理,目标是为“两张表”管理提供基础支撑,维护“两张表”持续健康。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监督集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为一体,在广度上是监督所有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的合规性,检验会计核算结果是否准确无误,会计信息反映是否真实完整,重点监督核算风险环节,维护资金安全;在维度上包括核算业务发生前的业务受理监督,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采取复核、审批、控制等方式开展的监督,以及核算业务发生后对核算结果实施审验、评价和整改监督;在深度上会计监督不仅是监督核算的合法合规性,更侧重的是从中央银行履职实际出发,深度整合、挖掘加工会计信息,提升“两张表”决策支撑的效用价值。(二)ACS运行环境对人民银行会计监督的影响。2014年以来,在人民银行总行的安排下,ACS、TCBS系统都已上线运行,新的会计核算系统颠覆了以往的会计核算方式,对原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造,其具体特征:一是会计组织架构实现了扁平化管理,会计核算层级由“总行-分行(省会中支)-地市中支-县支行”减少为“总行、省会中支和地市中支作为核算主体—全国业务处理中心”,会计管理路径缩短。二是账务数据集中存储,ACS实现了与同级国库、货币发行等部门业务系统的一点连接,形成会计数据信息仓库,同时满足了央行与金融机构自动核对账务和流动性管理等需求。三是资金清算网络化,全国各级核算主体都作为间接参与者身份通过ACS或TCBS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集中处理与外部的资金业务往来,实现了“一点接入、一点清算”。四是账务处理自动化,在ACS和TCBS系统环境下,基层央行只需把好数据输入关,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按照预定程序、参数设置和操作指令系统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实现了业务处理流程的高效统一和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管理。在ACS运行环境的会计核算方式下,业务风险和系统风险分别分布于业务处理两头。扁平化的会计管理架构使基层行原有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风险上移至总行业务处理中心,业务风险呈现上移集中化;ACS作为会计核算的核心系统,汇集货币信贷、发行、金融稳定贷款和人民银行内部财务管理等业务的会计数据信息,使系统风险相对集中于此,任何一项业务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会计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人民银行财务活动情况也需要通过ACS进行核算和反映。因此,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变革需要会计监督提前介入会计核算的事前、事中环节,实时核验各核算系统之间的核算勾稽关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发挥监督的管理职能,监测会计信息异常变动和财务资源配置使用的合法合规及效率效益,使监督结果能运用并影响会计核算,实现对“两张表”的主动管理。

二、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人民银行核算系统相对应,目前由事后监督部门对ACS处理的核算业务运用ACS事后监督子系统进行事后监督,国库部门运用国库监管事后监督系统(TSIS)监督TCBS处理的业务。这种事后监督不能适时深入核算系统和核算业务账务处理全过程,监督发生在业务审批及资金划转之后,影响了监督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对货币发行会计核算业务仍以手工方式审核通过货币发行业务系统形成的纸质凭证、账表,这种以原始的手工监督手段不仅遗漏对电子信息化环节重要业务的核查和关联账务勾对,也使核算过程风险高发环节成为监督盲区。(一)制度更新落后于会计核算业务发展,监督职能定位受限。一是2010年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是指导事后监督工作的基本纲领性文件,2014年ACS及其相关系统上线运行后,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发生较大变化,监督办法中的部分内容过时,业务操作中经常遇到原制度规范与ACS运行环境相冲突的条款,造成日常操作中只能以满足ACS业务处理需要为原则,仅关注操作是否存在差错,对业务成功的重视大于对内控制度的坚持,造成内部控制虚化,业务管理和系统运行风险隐患长期存在。二是现行会计监督体系尚未有效划分风险等级,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控制措施与预警机制。三是随着2014年人民银行内设机构设置调整使地市中支不再保留事后监督部门后,现行会计核算监督模式是各条线会计核算监督人员属于业务部门内部人员,实际上是“自己监督自己”,影响监督的权威性,监督效果难以保障。(二)ACS内控机制较简单,监督管理效率亟待提高。ACS突出的是系统自身的控制力,在既定的参数设置和业务处理中心参与的模式下完成业务处理,而事后监督的实际对象是处理中心已成功办结的业务,很难实现岗位间的风险预防及内控原则的相互制约。以柜台发起业务中的支付业务为例,操作员将受理的凭证及其附件扫描并选择业务类型,经操作主管确认后,通过终端将影像信息上传业务处理系统,由总行业务处理中心记账。如果操作员和主管协商一致,则资金汇划凭证在缺少经办人员受理章、主管复核章及转讫章的情况下完成了资金划转,而事后监督无法监控资金汇划过程,资金风险监测力度明显不足。在核算管理方面,ACS核算业务条块分割,职能管理横向分散,ACS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归口支付结算部门,核算制度制定权和核算管理规制权归口会计财务部门,而具体业务操作则在各省级营业部和总行ACS业务处理中心,造成相关规制在不同部门间相互割裂,缺少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有效性大幅降低。(三)国库业务系统会计信息传递相对滞后,未能及时监控国库资金风险。ACS是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体系的主体,与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支付系统等业务系统相连接。TCBS集中反映了年度内辖区财政与税务的税收与非税收入、财政支出、与集中支付银行清算等情况,但这些在TCBS中发生的国库收支情况无法在ACS中查询。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及实施的职能部门,需要及时掌握各类财政金融数据,国库资金的会计信息反映不能及时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在国库资金运动监控方面,TCBS对国库会计业务采用全程自动、逐笔实时的处理模式,业务处理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由国库部门工作人员经办,事后监督也由国库部门人员在“国库事后监督系统”中逐一监督收入、支出以及退库等业务,国库资金划拨过程的风险未能被有效监督。(四)财务监督方式较为粗放,未有效发挥财务监督的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职能。从财务监督现状看,当前人民银行财务核算工作集中在会计财务部门(基层行为营业室),财务核算业务未纳入事后监督部门进行审核,分支机构财务监督除了会计财务部门自我监督外,只有内审部门和上级纪检巡视及财务部门的现场检查辅导,检查对象为已生成财务报表的财务活动,而事后检查仅能纠正已发生的错误,事前审批和事中风险控制均未能有效监控。在监督方式上,目前使用的财务综合管理系统难以支撑先进的监督手段,现场检查以翻阅凭证、账表为主,手段落后、方式单一。从财务监督发展趋势看,随着近年来预算体制改革的深入、财经法规的日益完善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的深化,迫切要求财务监督的目标层极不再局限于财务核算的合法合规性,更应重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价和“两张表”健康性等监督内容,而当前人民银行财务监督层级偏低,财务监督的实效性较为薄弱。

查看全文

勘察单位成本核算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市场的日益国际化,我国的勘察单位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成本核算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工作,高质量的成本核算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勘察单位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构建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为我国的勘察单位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勘察单位;成本核算

一、勘察单位成本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勘察单位成本核算的现状

我国的勘察单位一般采用部门制、项目管理制或是分院负责制等几种管理形式,无论采用哪种管理形式,在成本核算方面都往往采用统一财务收支、统一成本核算,在二级生产部门,往往采取目标责任制,根据行业特点把费用按照一定比例划分到二级单位,将此作为二级单位的成本进行控制。而我国的勘察单位一般都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都是人为进行利润划分,对成本核算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二)勘察单位成本核算的特点

查看全文

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1引言

财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财政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生产、居民消费息息相关。财政改革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整个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需求的必然结果。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进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形成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主线,目前我国预算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完善现行部门预算制度

部门预算制度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通过编制预算将财政性资金、单位收支纳入统一管理,收入预算采用标准收入法编制,支出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

1.2普遍采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以财政部门为主体建立下属单位的国库单一账户,通过国库单一账户集中反映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单位收入通过银行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则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向个人、用款单位或商品供应商支付资金。

查看全文

深究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

摘要:在我国SNA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理论基础发生转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劳动价值论是否失去了在我国的基础理论地位,通过时几种代表性观点的评析,可以看出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发展的或扩展了的劳动价值论,SNA核算制度的合理性并非一定就能说明多元要素价值论是正确的。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全面反映第一、二、三产业的总成果和总水平,便于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作经济比较,以及反映产业结构状况及变化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逐渐放弃了原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与社会总产值指标相联系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MPS核算体系,改用与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相联系的国民经济账户核算体系,简称SNA核算体系。

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和社会总产值指标相比,其主要优点在于:(1)它只计算了最终产品的价值(或各种产品的增加值),而没有计人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在它里面不包含重复计算的部分,而社会总产值指标把中间产品的价值作了重复计算;(2)它不仅计人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而且计人了所有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教育、科学技术、金融等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由于有这两个优点,国民生产总值被认为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水平和整体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所以从MPS核算体系向SNA核算体系的转变,是我国经济核算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创新和理论突破。但是,在我国SNA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理论基础发生转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劳动价值论失去了在我国的基础理论地位?是否要用西方经济学的多元价值论或要素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的指导地位,重建价值理论体系?SNA核算体系能否在劳动价值论的范围内得到释解?这些问题在理论界产生了不同看法和争论。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批评指正。

二、对几种代表性观点的述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