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配置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07:33: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合理配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论文
摘要: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在中国,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很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财政资源合理配置诠释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质上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划分所有权和比例分成的结合,它改变了财政收入包干体制下的定额分成合同和比例分成合同形式,增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激励;改变了地方的诸侯经济,使得“两个比重”(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通过1995年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到2002年的所得税收人分享改革等一系列的后续改革,较好地完善了我国的财政体制。可以说,分税制改革出色地完成了初始目标。但是所谓的“政府间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是相对于政府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所管理与服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而言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重构中央税体系、改善地方税体系、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首先讨论政府间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分析政府间财政资源配置的实现机制,进而提出以税基分享代替税收分成的分配办法,适当赋予地方一些税权和减少政府层级等基本构想。
一、政府间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
自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税收体制并开始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以来,税收的征收和分配是从根本上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第二种基本方法,成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焦点。财政资源尤其是税收资源在政府间的配置如何达到帕累托最优,一直是各国在财政体制改革中追求的主要目标与最终理想。从理论上,美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提出了税收划分的七个原则,美国经济学家埃克斯坦也提出了按受益原则进行税收分享等分权理论,但具体到各个国家,不管采取集权或分权的财政体制,都注意将各级政府的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从本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契合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因此,这里我们假定实际上我国并不存在最优的政府间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只有最具适应性的政府级次财政资源配置模式。
(一)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以发挥其统筹全局、维护政治经济和谐稳定的作用
从政治层面来看,国家的结构形式对一国财政分权制度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采取的是中央集权的单一制结构,这种国家结构是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和特定历史传统的产物,有其存在的比较优势。这种体制要求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协调发展,因此,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宏观政策调控的能力成为政府间财政资源配置的首要目标。从经济层面上来看,我国现在实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在重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重视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这些都要求中央政府具有实现统筹全局的财政实力。如图1所示,中央财政收入自1995年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表明分税制改革实施后,中央财政的收入能力获得大幅提升,为其实施更为有效的宏观调控、协调地区间收入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但这种符合中央政府目标的最优财政资源配置也存在很高的机会成本。
(二)发挥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信息优势,以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力资源在企业合理配置与管理策略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管理中包含着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两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做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人力资源管理。本文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迎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行业竞争加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管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着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关乎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我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展的比较晚,尤其在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化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资源配置的方案进行优化,有效的提高各项资源的可利用率。绩效考核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员工的职业规划密切相关,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间接的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科学的研究,结合本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能够为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营造氛围
企业要想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与企业内部完善的竞争机制与合作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企业内部人才竞争机制与合作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向着更加健康的道路上去发展,对促进企业的壮大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现有的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管理,保证企业内部每一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能够各司其职,承担起自身工作职责,真正的发挥出自身效用,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所以,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管理部门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管理也为企业内部营造了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氛围。
人力合理配置措施论文
摘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常常被人员配置问题所困扰,如何才能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出人才的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对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进行论述,从知人善用、适人适位,动态优化与配置,个人与组织发展的匹配的角度出发,寻求解决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知人善用适人适位动态优化与配置个人与组织发展的匹配
引言
人力资源是企业各项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中其它资源的组合、运用都需要靠人力资源来推动。但是,一个企业仅有人力资源的简单组合是不够的,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很好地发挥其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团队,从而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体配置效益,它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一般面临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合理配置呢?
一、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体育资源论文:体育资源合理配置思考
作者:张健飞
体育教学与工作最基本的保障,经费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一工作的进行。目前,高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2)体育院系的自主创收;(3)社会团体的赞助;(4)学校体育教育事业费拨款。其中,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和学校体育教育事业费拨款是当前吉林省高校体育经费的主要来源,而由自主创收和社会团体赞助所得的经费很少。另外,因吉林省各个高校的等级、体育专业、学生数量等的不同,体育经费的数量也不尽相同。高校体育经费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材购置、体育基础设施的维护、体育维持及日常办公等。在所调查的学校中,仅有8%的学校认为体育经费能够完全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有39.5%的学校认为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由此可见,因体育经费来源少,支出多所导致的高校体育经费不足已成为吉林省高校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使体育工作得到高质量的开展。
体育场馆与器材现状高校体育场馆与器材是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学生身体锻炼、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实施高校体育教育与工作的物质保障。目前,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与器材现状表现为:场馆总量丰富,体育器材种类少,部属院校在场馆数量、质量上高于省属院校。
据调查,在体育场馆中,以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和足球场居多,专门的体育馆和游泳馆较少;在体育器材中,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常用器材配置较多,专业素质练习、健身休闲器材等较少。由于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相应的器材较常用且利用率较高,所以高校在这些运动项目上的器材配置相应较高,而对于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如攀岩、棒垒球等,受体育经费、师资力量、学生认知等多方面的影响,在高校很难开展起来,其相关的体育设施配置不全或者完全不配置。
促进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师资队伍,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项能力、合理分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优化吉林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
高校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目前很多高校开展的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方法,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若要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就要有从事不同专项的教师。而在吉林省各高校中从事田径、球类、武术等专项的老师过多,从事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健身类专业的老师过少,这种现象必然会阻碍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朝多样化发展。
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措施探讨论文
摘要: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用水的研究情况,对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路,并综述了各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生态环境用水;计算方法
一、研究生态环境用水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文状况与水文环境的好坏,而区域水文情势则对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往往没有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水资源分配问题,致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表现出类似上述的各类自然生态问题。为根治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制定并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展,生态环境用水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研究我国生态环境用水,对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区域间、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生态环境用水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需考虑的几个指标:①河流流量指标:一般情况下,河道内应保证60%的水质达标水量,流量减少会直接影响其生态功能。人类为维持生活、生产和生态的河道外用水,一般不应超过河流径流量的40%;②湖泊的面积与水量:城市水体面积的比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是城市生态的重要指标。采用河湖占城区面积比来反映城市水生态状况;③湿地指标:湿地面积比率反映了湿地影响的大小。以湿地面积、湿地水体面积和湿地比率作为衡量湿地状况的指标;④地下水指标:地下水位直接反映了地下水储量,如果地下水位很低,不仅不能补给地表水,而且湿地和河流就很难蓄住水,地表植被也难以生长。抽取地下水后,地下水位应不低于保持原植被的水平,更不能造成地面沉降;⑤水质指标:水质状况决定了水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和发挥功能的大小,污水危害生物的生存,降低水的生态功能。水体水质是反映水体好坏的定量体现;COD是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实现“总量控制”的重要指标;污水处理率反映了污水治理的程度,决定着进入水体污染物的总量。流域排污总量,应在河流径流量的1/40以内,以达到自然稀释,超标的一定要达标排放。
政府间财政资源合理配置透析
[摘要]中央和地方税收划分是处理好政府问财政资源配置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影响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要因素。建议从两级政府间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和实现机制出发,重构中央税体系,完善地方税体系,采取税基分享代替税收分成的分配办法,实行适当赋予地方税权和减少政府层级等配套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财政体制。
[关键词]税收划分;税基分享;地方财力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质上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划分所有权和比例分成的结合,它改变了财政收入包干体制下的定额分成合同和比例分成合同形式,增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激励;改变了地方的诸侯经济,使得“两个比重”(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通过1995年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到2002年的所得税收人分享改革等一系列的后续改革,较好地完善了我国的财政体制。可以说,分税制改革出色地完成了初始目标。但是所谓的“政府间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是相对于政府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所管理与服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而言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重构中央税体系、改善地方税体系、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首先讨论政府间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分析政府间财政资源配置的实现机制,进而提出以税基分享代替税收分成的分配办法,适当赋予地方一些税权和减少政府层级等基本构想。
一、政府间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准
自我国实施分税制财政税收体制并开始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以来,税收的征收和分配是从根本上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第二种基本方法,成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焦点。财政资源尤其是税收资源在政府间的配置如何达到帕累托最优,一直是各国在财政体制改革中追求的主要目标与最终理想。从理论上,美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提出了税收划分的七个原则,美国经济学家埃克斯坦也提出了按受益原则进行税收分享等分权理论,但具体到各个国家,不管采取集权或分权的财政体制,都注意将各级政府的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从本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契合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因此,这里我们假定实际上我国并不存在最优的政府间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只有最具适应性的政府级次财政资源配置模式。
(一)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以发挥其统筹全局、维护政治经济和谐稳定的作用
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合理配置论文
摘要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合理配置是水资源科学的重要探究内容之一,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合理配置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探索。
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配置
水资源科学是探究水资源的形成、运动、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揭示水资源供给和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些规律和关系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需求的科学。其核心是探究和解决水资源的稀缺性新问题。规律新问题属于基础理论探究的范畴,关系新问题属于应用理论探究的范畴。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合理配置是应用理论探究的主要内容。
一、水资源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一个承载体能够在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可以承受的最大外力或荷载。这里有两点需要非凡说明,第一是所承受的力来自于承载体以外,第二是承载体本身不遭受破坏。目前,在许多科学领域广泛运用承载能力的观念,其目的是为了追求可持续性。例如,在生态学中,对环境承载能力的定义是某个特定的环境在没有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可以供养的最大数目的个体或居住者。在土地资源科学中,对土地承载能力的定义是在保证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所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水资源承载能力也应当符合上述两个概念。新问题是外力是什么?从逻辑上讲,既可以是人口总量,生物总量,也可以是经济总量,但绝对不是水资源可利用量本身。水资源不遭受破坏和可持续利用在概念上是等同的。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可以定义为摘要: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某个国家或区域的水资源可以持续支撑的人口总量(生物总量)和/或经济总量。
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知识经济的作用。人力资源始终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市场的价值也是由人创造的。那么,如何利用并有效管理好企业人力资源,就成为每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必修课。由程振源、李军华主编的《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从实物、时间、货币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如何有效地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和开发利用,为广大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了理论上的重要指导。该书一共分为十个章节,从统计学的角度对人力资源基本概念以及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做了详细阐述,全书体系完备、论述逻辑清晰、角度新颖独特,可以有效地帮助相关专业学生以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全面深刻地认识这项职能。
所谓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是指管理者从质和量两个维度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的问题,旨在帮助管理者深刻认识企业的劳动绩效以及发展前景。人力资源统计在一定程度会对企业劳动福利保障、劳动效益创造、生产规模扩大甚至是企业影响力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概念上来说,人力资源统计学包含规模结构、劳动时间配置、劳动效益计算、劳动定额、报酬规划、人工成本统计、职业技能开发、劳动关系确定、社会保障稳定等问题。因为开发影响利用,利用需要保护,保护关乎稳定,稳定决定质量,所以在掌握如何统计人力资源之初,首先要制定统计的相对指标与常模标准以及基本方法。
在确定基本指标与统计方法后,该书作者着眼于人力资源的规模与结构。企业要经营顺利就必须充分了解所雇佣的劳动者在一段时间内数量、构成的变动情况,利用专业分析方法制定企业人员现存人数量化表,以准确分析企业当前发展状况、管理政策是否合理以及企业发展潜力。同时,在统计人力资源规模时也需要注意根据工作性质合理确定工资发放金额,把握劳动关系变动,把那些能够自由支配的劳动资源放在统计的首要位置。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标准化和复杂化,企业素质考核指标不断更新,企业要充分考量劳动者的智力、体力、信息处理能力、独立作业及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因素。该书在评价考核原则上也突出强调兼容性和优选性,以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和优势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效益来源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对时间成本的规划和计算是企业管理统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时间的最优化管理可以带来价值的最大化。必须明确,劳动效率和劳动时间只有在一定限度之内才能呈现正比关系,一味地增加工作时间只能造成员工的消极懈怠。因此,企业要合理制定劳动时间,准确细化员工的工作时长、停工停产率、实际劳动时间以及闲暇时间分配。这不仅是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最优化收益的前提,更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中之重。
从社会生活层面来说,企业是员工除家庭生活以外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在这里不仅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还应该存在着包容与共生的关系。作为企业经济的最大创造者,他们的权益保障必须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是每一个公民享有的社会权利,它包括养老保险、社会福利救助等方面,福利机制的合理制定与执行关系到企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稳定。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准确掌握企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工资结构,将需求与劳动所得综合考量,设立公平合理的、兼顾员工个体差异的福利制度,不断提升和改善员工的生活质量。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也日益重视知识管理。部分管理者从以往的分配者、监督者角色开始转型为创造者、教育者的角色,在管理中渗透对企业文化的传播,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企业永久的生命活力。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成为员工的朋友、员工利益的维护者和诉求的倾听者,根据工作要求对员工进行合理分配组合,建立积极的奖惩、评价、福利机制,让员工找到存在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雷江平 吕峰 钱珺
仓储企业物流设施合理配置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以后,与国际经济在多方面的迅速接轨,使得我国的国际投资和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市场对于现代化物流服务的需求更为强劲。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物流装备。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在物流装备中的应用,现代物流装备已经迈入了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崭新阶段。但是,从物流合理化的角度来分析,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有必要研究仓储企业设备的配备情况,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二、常用仓储设备
仓库设备是按识别和使用来进行分类的,其中设施及设备按其主要用途和特征可划分为装卸搬运设备、保管设备、计量设备、养护检验设备、通风照明设备、安全设备、其他用品与工具等。
1.不同类型的仓储设备
(1)装卸搬运设备。这一类设备是商品出入库和在库堆码以及翻垛作业而使用的设备,它对于改进仓储管理、减轻仓储劳动强度、提高收发货劳动效率、减少操作中的商品损失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仓库装卸搬运设备一般分为以下几类。①装卸堆垛设备。它包括各型起重机、吊车、叉车、堆码机等。其中巷道堆码起重机是仓库中的专用起重、堆垛、装卸设备,主要应用于巷道式货架仓库中。由于叉车兼有装卸和搬运功能,现代仓储企业均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叉车,如果用货架存货,且货物存放到三层以上,一般还应配置堆垛机,以便于取货。②搬运传送设备。包括各种手推车、电瓶车、内燃机搬运车、拉车、运货卡车,各式平面和垂直传送装置等。近年来,仓库叉车增多,使用托盘和滑片逐渐增加。托盘是仓库叉车用以装卸、堆码、输送商品的配套设备,能扩大商品的盛载面,有平托盘、箱型托盘、柱托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