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07:08: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河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黄河河口治理研究论文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北部、渤海南岸,是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连接地带,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土地辽阔,石油、天然气、卤水等资源丰富,还有大面积的浅海海面、滩涂和草场,是黄河下游的“金三角”,开发潜力很大。然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世界各大三角洲,包括我国长江、珠江三角洲相比还远远滞后,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黄河三角洲的全面开发,特别是石油开发,要求黄河河口必须有一个长时间的稳定。同时黄河水资源匮乏又使黄河河口频繁断流,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快黄河河口治理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影响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现在,关系到未来,并对整个黄河下游的长治久安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自1988年开始在近河口河段采取了一系列局部整治措施,对稳定入海流路起到了较大作用。尤其是90年代以来,山东黄河河务局编制完成的《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得以批复,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总投资为36416万元,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担20979万元,负责崔家控导工程以下(含崔家控导工程)北岸治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利部负担10437万元,山东省负担5000万元,负责南岸治理工程和崔家护滩以上河道治理工程以及通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截至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基本完成。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对控导溜势、有利于输水排沙入海、稳定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河口防洪的不利条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中规定的由石油部门负责投资建设的工程,由于多方面原因,投资缺口较大,仍有一部分工程未按规划全面实施,河口流路治理的工程体系难以完善,工程治理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②黄河北岸利津县四段以下、南岸垦利县二十一户以下河段,国家一直未纳入其管护范围,工程的管护经费和抢险经费一直未得以安排,致使工程既不能保持完整,又不能确保安全,无法落实责任。
③河口地区各项观测资料缺乏,河口治理研究相对滞后。为保持河口治理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今后河口治理工作提供科学、详实的资料,当前急需对河口地区水文泥沙、潮水位及感潮段河道大断面以及河道、滨海区地形等进行测绘和调查。
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透析论文
黄河口大闸蟹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名贵水产品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膏满黄肥,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垦利县大力发展大闸蟹养殖产业,面积已近40多万亩,年产4500吨,产值约3亿元,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基础设施建设准备工作
(一)养殖地点的选择。黄河口大闸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养殖地点应具备淡水供应充足、注水和排水通畅、水质良好、水草丰富、位置僻静、交通运输方便、基础设施配套健全等特点。
(二)养殖池塘的建设。养殖池塘面积一般10亩—30亩,其中,环沟面积占40%—50%,环沟坡度1:5,平均水深1-2米,池埂坚实不漏水。池底平整少淤泥且有一定的坡度,使池底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池塘土质以粘土或粘壤土为好。
(三)养殖水源的选择。要选择水质良好,没有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同时注意养殖用水的排放,防止养殖污染。
二、苗种投放前期工作
我国河口海岸现状研究论文
河口海岸带汇聚各种陆地(流域)物质:淡水径流、泥沙和化学物质,在海洋动力波、流、潮及其巨大能量的作用下,改变其例边界和底边界以及区域生态环境[4]。入海泥沙及化学物质的75~90%归宿于海岸带。因此,以流域为纽带的人类高强度经济活动赋予流域环境的压力最终向河口转移、汇聚,通过物质和能量通量的变化对河口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海岸线长18000km,拥有37万km2的领海和约300万km2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据20世纪80年代统计,我国入海河流总经流量,占世界人海径流总量的3.9%;总输沙量占世界总量高达10%以上。其中,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江河的径流和输沙总量分别占全国的73%、82%左右。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占陆域国土13%的沿海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左右的人口,创造全国60%左右的国民经济产值,它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也使海岸承受沉重的环境压力。与此同时,面积约300万km2(占国土的31.4%)的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聚居7一8亿人口,人类生存发展对流域资源的需求之切和赋予环境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它是人类活动最频繁而强烈的区域,植被破坏、建坝筑库、截流引水、工业和民用污水排放、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等产生的环境后果势必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传递转移。近年来,大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已出现许多引人关注的问题。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库和择日而举的南水北调工程还会进一步改变长江、黄河中下游的水沙过程及通量,所有这些会对东部沿海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也是当前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严重挑战。
1挑战之一:河流入海沙量急剧减少
河口是流域物质入海的必经之地,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通道,陆地的物质流一水、沙、化学物质,通过这个通道输送海洋[5]。在河口和邻近海岸陆海相互作用中,河流入海物质是海岸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估算,每年由陆地进入海洋的物质约有85%是经河口搬运入海的,可见,河口在陆地物质入海中起着重要作用。陆海物质交汇、咸淡水混合、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产生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沉积过程。其中,入海泥沙的变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河流入海物质在口外的扩散,形成的冲淡水飘浮在盐水层上面,形成河口锋,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三角洲。
我国主要河口与世界上其它许多河口一样都面临着入海泥沙显著减少的现象。全球入海的泥沙总量为180一240亿t/a[6],在50~80年代,我国河流每年挟带20亿t的泥沙入海,占全世界人海泥沙的10%,其中主要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河流占80%左右。黄河过去年输沙12亿t,素以多沙称著于世。黄河在1960年由于三门峡水库截流出现第一次断流,之后,自1972年起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图1),1997年利津水文站就断流13次,累计226天,河口330天无水沙入海。黄河的断流导致入海泥沙锐减,近几年的黄河来沙仅相当于50年代的l/60,2000年黄河入海泥沙不到2000万t。
长江年入海泥沙在70年代以前近5亿t,近30年来入海泥沙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图2),90年代比60年代减少了l/3,比80年代减少21%,到2000年入海泥沙为3.4亿t。而长江的入海径流50年代以来呈波动变化,并没有减少的趋势。
我国河口海岸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量流和物质流的重要聚散地带。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开发程度高,导致严重的环境变异、资源破坏,对区域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我国流域高强度开发对河口和邻近海岸带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新世纪我国的河口海岸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入海泥沙量急剧减少;入海污染物质显著增加;滨海湿地丧失;全球海平面上升对中国低海岸的严重威胁。为此,开展河口海岸环境变异的研究,为解决国家目标和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无疑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河口海岸人类活动环境变异资源利用巨大挑战
引言
河口是流域和海洋的枢纽,既是流域物质的归宿,又是海洋的开始;海岸是陆地和海洋的过渡带。河口海岸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各种过程(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地质的)耦合多变,演变机制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河口海岸地带又是经济发达、人口集居之地,世界60%的人口和2/3的大中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区,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增加了河口海岸地区的压力。同时,流域的高强度开发,如森林的破坏、高坝的建设、跨流域的调水、化肥的大量使用等直接影响到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加上全球变化、全球变暖问题,如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岸侵蚀,从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恶化、资源破坏和灾害频发,对人类生存环境安全和生存质量构成严峻的威胁。因此,河口海岸的研究、开发和保护是当前世界沿海国家和科学家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纷纷提出了研究目标、计划和治理对策[1—3]。
河口海岸带汇聚各种陆地(流域)物质:淡水径流、泥沙和化学物质,在海洋动力波、流、潮及其巨大能量的作用下,改变其例边界和底边界以及区域生态环境[4]。入海泥沙及化学物质的75~90%归宿于海岸带。因此,以流域为纽带的人类高强度经济活动赋予流域环境的压力最终向河口转移、汇聚,通过物质和能量通量的变化对河口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海岸线长18000km,拥有37万km2的领海和约300万km2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据20世纪80年代统计,我国入海河流总经流量,占世界人海径流总量的3.9%;总输沙量占世界总量高达10%以上。其中,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江河的径流和输沙总量分别占全国的73%、82%左右。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占陆域国土13%的沿海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左右的人口,创造全国60%左右的国民经济产值,它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也使海岸承受沉重的环境压力。与此同时,面积约300万km2(占国土的31.4%)的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聚居7一8亿人口,人类生存发展对流域资源的需求之切和赋予环境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它是人类活动最频繁而强烈的区域,植被破坏、建坝筑库、截流引水、工业和民用污水排放、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等产生的环境后果势必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传递转移。近年来,大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已出现许多引人关注的问题。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库和择日而举的南水北调工程还会进一步改变长江、黄河中下游的水沙过程及通量,所有这些会对东部沿海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也是当前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严重挑战。
河口海岸面临的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量流和物质流的重要聚散地带。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开发程度高,导致严重的环境变异、资源破坏,对区域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我国流域高强度开发对河口和邻近海岸带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新世纪我国的河口海岸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入海泥沙量急剧减少;入海污染物质显著增加;滨海湿地丧失;全球海平面上升对中国低海岸的严重威胁。为此,开展河口海岸环境变异的研究,为解决国家目标和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无疑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河口海岸人类活动环境变异资源利用巨大挑战
引言
河口是流域和海洋的枢纽,既是流域物质的归宿,又是海洋的开始;海岸是陆地和海洋的过渡带。河口海岸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各种过程(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地质的)耦合多变,演变机制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河口海岸地带又是经济发达、人口集居之地,世界60%的人口和2/3的大中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区,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增加了河口海岸地区的压力。同时,流域的高强度开发,如森林的破坏、高坝的建设、跨流域的调水、化肥的大量使用等直接影响到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加上全球变化、全球变暖问题,如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岸侵蚀,从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恶化、资源破坏和灾害频发,对人类生存环境安全和生存质量构成严峻的威胁。因此,河口海岸的研究、开发和保护是当前世界沿海国家和科学家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纷纷提出了研究目标、计划和治理对策[1—3]。
河口海岸带汇聚各种陆地(流域)物质:淡水径流、泥沙和化学物质,在海洋动力波、流、潮及其巨大能量的作用下,改变其例边界和底边界以及区域生态环境[4]。入海泥沙及化学物质的75~90%归宿于海岸带。因此,以流域为纽带的人类高强度经济活动赋予流域环境的压力最终向河口转移、汇聚,通过物质和能量通量的变化对河口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海岸线长18000km,拥有37万km2的领海和约300万km2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据20世纪80年代统计,我国入海河流总经流量,占世界人海径流总量的3.9%;总输沙量占世界总量高达10%以上。其中,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江河的径流和输沙总量分别占全国的73%、82%左右。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占陆域国土13%的沿海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左右的人口,创造全国60%左右的国民经济产值,它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也使海岸承受沉重的环境压力。与此同时,面积约300万km2(占国土的31.4%)的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聚居7一8亿人口,人类生存发展对流域资源的需求之切和赋予环境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它是人类活动最频繁而强烈的区域,植被破坏、建坝筑库、截流引水、工业和民用污水排放、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等产生的环境后果势必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传递转移。近年来,大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已出现许多引人关注的问题。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库和择日而举的南水北调工程还会进一步改变长江、黄河中下游的水沙过程及通量,所有这些会对东部沿海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也是当前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严重挑战。
河口冲淤量计算分析论文
前言
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GIS作为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工具,以其出色的数据集成和空间数据处理及可视化表现能力,为我们管理和分析各种资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以往的冲淤定量计算往往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方法。物理模型的直观性强,对工程结构近区模拟的准确性高,但它受比尺的限制,在大型工程中投资较大。数学模型投资较小,但它的前处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其结果也仅仅是一大堆的数据,无法直观的显示结果。
笔者想利用GIS出色的数据输入能力和空间数据处理加快和改善冲淤计算中数据前处理的工作,利用GIS丰富的可视化表现能力是计算结果的表现跟直观,例如结果表现为一张冲刷和淤积的分层设色图。笔者试图找到GIS支持下的冲淤定量计算通用的方法并开发出单机环境下专门的软件。
1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GIS技术步入实用化和产业化阶段,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利用GIS技术研究海岸与河口的冲淤计算,岸滩演变情况。赵庚星、张万清等(1999)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黄河口1986年5月至1996年10月淤积与侵蚀面积的变化及其空间动态[1]。吴华林、沈焕庭等(2002)依据1842~1997年10幅不同年代的长江口海图资料,利用GIS和数字化仪进行处理,建立不同时期的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以此作为基础资料,从横剖面、深泓线纵剖面、平面变化等不同角度对对长江口拦门沙地区滩槽演变、岸线侵蚀、沙岛形成与变迁等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河槽容积,实现对不同时段泥沙冲淤量的计算[2]。巩彩兰、恽才兴(200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强大的数据输入和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将长江口南港1988年至2000年的海图数字化,通过最小距离内插得到栅格水深图,并且通过相邻两年海图对应位置水深值相减,得到河床冲淤变化图,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成形沙体的特征,河道容积变化、河道淤积部位和底沙输移路线、预测下一年河道淤积部位、输沙率等[3]。通过他们的实践研究表明GIS技术是定量研究泥沙冲淤的一种有效手段。
河口区双拥工作计划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我区双拥工作,巩固创建双拥模范城成果的关键一年。200*年全区双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指示精神,与时俱进,服务大局,全民参与,整体联动,加大投入,注重实效,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和军队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全面提升我区双拥工作水平。
具体工作计划任务是: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双拥工作宣传,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双拥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对巩固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各单位、各部门、各驻军驻警部队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双拥创建活动的经验和成果,以及先进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广大军民进一步增强国防观点和双拥意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双拥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任务和目标,全面推进我区双拥工作的发展。区双拥办要加强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双拥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乡镇每年在各级新闻媒体上用稿5篇以上,其他单位和部门不少于2篇。
二、进一步强化双拥工作领导,加大双拥工作力度。为进一步巩固创建双拥模范城成果,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建立双拥工作小组,认真履行双拥工作职责。各乡镇、各部门要继续将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督查。要正确处理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之间关系,在抓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双拥工作。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双拥工作在今年有明显起色。
三、进一步巩固爱心献功臣行动,努力完成帮扶任务。几年来我区开展的“爱心献功臣行动”和“一助一”扶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今年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要继续做好帮扶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做到优抚对象的事有人管;要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做到活动正常,台帐、档案记载完整,定期回访;要针对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帮扶到位;要鼓励民营、私营企业积极参加“爱心献功臣行动”,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
四、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提高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去年我区把开展重点优抚对象保障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初步建立起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制。今年全区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加大优抚医疗保障基金筹资力度;扩大优抚对象团体医疗保险范围;适当提高优抚对象医疗费在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报销额度;狠抓医疗机构优惠减免政策落实工作,从而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实行二等乙级以上伤残人员医疗统筹,保证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人员医疗需求。
水行政管理开发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海河口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海河口及其岸带出现了一些开发无序状态,给水行政管理带来一些问题。因此,水行政不仅要有一个兼顾社会各行各业经济发展,兼顾海河口地区水利、港口、环保、滩涂开发的不同要求,兼顾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全面的科学规划,同时还必须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和高效权威的水行政管理机制,将海河口水行政和开发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关键词:海河口水行政管理开发利用
位于环渤海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的海河口及其岸带地区有海陆面积230km2,天津新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塘沽盐场、渔码头,规划中的临港工业区港口和石油、化工、渔业基础产业等坐落于此,是天津市对外开放和沿海发展的前沿阵地,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海洋、矿产、旅游、滩涂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工业基础坚实,科技力量雄厚。
海河口及其岸带的开发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天津市、塘沽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水利部门的防洪工程建设、海河口的整治和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
地区水行政开发管理论文
位于环渤海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的海河口及其岸带地区有海陆面积230km2,天津新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塘沽盐场、渔码头,规划中的临港工业区港口和石油、化工、渔业基础产业等坐落于此,是天津市对外开放和沿海发展的前沿阵地,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海洋、矿产、旅游、滩涂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工业基础坚实,科技力量雄厚。
海河口及其岸带的开发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天津市、塘沽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水利部门的防洪工程建设、海河口的整治和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
长期以来,河口地区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各部门、各行业按照自己的需要占用岸线,围垦滩涂,使河口及其岸线开发利用处于无序状态,造成多头管理,任意挤占行洪河道和岸线的混乱局面。
各部门、各行业在河口治理开发中要求各不相同,涉水工程规划和实施项目急剧增加,建设不同步,没有统一的法规规章,部门、行业间管理目标不一,管理要求不同,致使管理行为不规范。
河流下游治理分析论文
一、黄河口的南迁史
1、公元前3000年黄河自天津入海(北纬39°)。
2、公元前602年黄河自河北省黄骅入海(北纬38.5°)。
3、公元11-1048年黄河自山东利津入海(北纬37.5°)。
4、公元1194年黄河自淮阴入海(北纬34°)。
5、公元1855年黄河自山东省利津入海(这条流路至今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