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06:18: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黑木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黑木耳

地区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黑木耳被营养学家誉为“素中之荤”,并且有“素中之王”之称,它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的特色产品,以东北地区的黑木耳品质最优。东北地区有多种黑木耳栽培技术,其中以段木栽培黑木耳技术和代料栽培黑木耳技术最为常见,不同的栽培技术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针对东北地区黑木耳栽培技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黑木耳;食用菌;栽培技术

我国食用黑木耳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1],无论在食用价值还是药用价值上均受益匪浅。木耳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被众多的营养学家誉为“素中之荤”[2],黑木耳是一种优质的胶质食用菌,口感爽滑,味道鲜美,给人以独特的味觉享受,还有着丰富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的含量堪比肉类,营养价值极高;铁含量是所有食用菌中最高的。黑木耳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如滋肾养胃、益气强身,还能抗血栓、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1黑木耳的生物学特征

黑木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也称木耳、光木耳。黑木耳的生长阶段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菌丝体阶段:由许多无色透明的管状菌丝构成,是黑木耳的营养器官;另一个是子实体,供人食用的部分,胶质,是黑木耳的繁殖器官[3]。子实体在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长成波浪状,并且它的正面凹而光滑,背面凸起,边缘稍微上卷,整个外形很像人的耳朵,颜色又呈黑褐色,所以称之为黑木耳。

2黑木耳栽培技术的发展

查看全文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黑木耳;仿野生;林耳间作;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介绍了黑木耳的栽培习性、室内接种发菌技术,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以期为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早春在北方三至五年生树林内生产黑木耳,可实现树木与黑木耳间的优势互补,既节约了耕地,又可比传统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效率。

1黑木耳的栽培习性

1.1营养

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果树、杨树等阔叶类树木的锯末或其他农作物下脚料,含氮物质主要来自麸皮,另外还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查看全文

黑木耳运用桑枝屑袋料丰产培育技巧

黑木耳素有山珍、素中之荤的美称。桑枝韧皮部发达,富含纤维素,营养丰富,符合黑木耳生长发育中对营养的需求。实践证明,用桑枝屑栽培黑木耳,吃料快、污染低,子实体提前发生、厚实,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是生产黑木耳的上等原料。据近两年来利用桑枝屑袋料栽培黑木耳,袋料55cm×15cm的总成本2.5~2.6元/袋,平均采干木耳55g/袋,收益近15万元/hm2;采收后的菌棒可作蔬菜等生产肥料,形成了以“桑枝条(废弃物)—黑木耳(废菌棒)—晚稻、废菌棒—蔬菜”循环式生态高效的生产模式。因此,利用桑枝屑袋料栽培黑木耳,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现就黑木耳利用桑枝屑袋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季节安排

黑木耳耐寒怕热,属中温型真菌。子实体生长最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15~20℃,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子实体生长速度适中,且产量高质量好。因此,王店镇适宜推广秋冬季栽培黑木耳。即6月开始收购桑枝和粉碎,9月生产制作菌棒,10月中下旬晚稻收获后排放大田,翌年1月初开始出耳,至4月底采收结束。

2品种与配方选择

从外地引种一定要先经过试种,目前在袋料黑木耳栽培上比较好的品种有新科、916等,王店镇单片型黑木耳宜选择新科系列菌株,菊花型选择916。使用的菌种要求菌丝生长健壮,长势强,无杂菌污染,菌丝刚长满袋,掰开成块不散、萌发快、无老化。原料配方1:桑枝屑80%、麸皮13%、棉籽壳5%、木耳专用料2%;原料配方2:桑枝屑70%、麸皮18%、棉籽壳10%、木耳专用料2%。

3拌料与装袋(制棒)

查看全文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黑木耳;仿野生;林耳间作;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介绍了黑木耳的栽培习性、室内接种发菌技术,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以期为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早春在北方三至五年生树林内生产黑木耳,可实现树木与黑木耳间的优势互补,既节约了耕地,又可比传统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效率。

1黑木耳的栽培习性

1.1营养

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果树、杨树等阔叶类树木的锯末或其他农作物下脚料,含氮物质主要来自麸皮,另外还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查看全文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黑木耳;仿野生;林耳间作;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介绍了黑木耳的栽培习性、室内接种发菌技术,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以期为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早春在北方三至五年生树林内生产黑木耳,可实现树木与黑木耳间的优势互补,既节约了耕地,又可比传统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效率。

1黑木耳的栽培习性

1.1营养

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果树、杨树等阔叶类树木的锯末或其他农作物下脚料,含氮物质主要来自麸皮,另外还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查看全文

木耳产业网络营销模式分析

摘要: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模式。随着人们对木耳的需求逐渐增加,木耳产业经营者要抓住网络营销这一新模式促进木耳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以黑龙江省木耳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营销模式进行分析,挖掘出黑龙江省木耳产业潜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推动木耳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黑龙江省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

木耳产业作为黑龙江省一项特色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该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于网络购物,这也就为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经营者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拓展网络营销模式,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模式开展研究,旨在解决目前木耳产业在网络营销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木耳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黑龙江省木耳产业发展现状

1.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种植现状受到自然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特别适合发展黑木耳产业。就现阶段来看,黑龙江省黑木耳总产量6亿多斤,产值达200亿元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全省黑木耳年产量有望达到10亿斤,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黑木耳产业有望在国内市场成为强势品牌。目前,黑龙江省内一些市县已把黑木耳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及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并在抓品牌、建市场、优化分销网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尚志市苇河镇、海林市山市镇、穆棱市下城子镇等黑木耳生产集中县市,相继启动黑木耳交易市场,打造“市场+企业+基地”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世界黑木耳之都”牡丹江、“中国黑木耳之乡”尚志以及全国最大黑木耳生产基地的东宁县为主产区的产业一体化模式。2.黑龙江省木耳产业加工现状在对木耳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木耳生产企业大都选择传统的烘干模式。以前市场出售的木耳大多是散装的,没有包装和品牌,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由于木耳产业链精深加工较差,致使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产品形式进行了创新,开始出现了即食类、休闲类、饮料类等木耳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依旧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木耳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因此,黑龙江省木耳产业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深度挖掘产品的附加价值。

二、黑龙江省木耳产业网络营销的模式

查看全文

全省农村经济走向调查研究报告

今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后,带动农村经济实现可喜变化。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笔者经过对我县**村的深入调研,并结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试对全省农村经济走向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村发展变化情况

村隶属**县**镇,全村共有**户,人口**人,其中劳动力**人,耕地面积**亩。

近年来,该村认真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农村特色主导产业的号召,大力发展以**为主的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好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年,实现经济总收入3210.5万元,同比增长185%,是2002年的4倍;农业总收入2894.8万元,同比增长224%,是2002年的7.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8301元,同比增长132%,是2002年的3.5倍。

村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结构过去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目前粮经比例已经达到4:6,特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黑木耳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2003年,全村产量只有400万袋;**年,一跃达到了1658万袋,实现了“一年翻两番”,黑木耳销售总收入达到2478万元,纯收入1313万元,仅此一项拉动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426元,走在了全县乃至全省的前列。烤烟和果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年,该村发展烤烟面积达到700亩,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村民人均创收300多元;果树面积达到2600亩,瓜菜面积达到500亩。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该村土地市场日益繁荣,土地流转加快,每亩土地的承包费由过去的几十元增长到了500余元;经济人队伍不断壮大,已发展到三、四十人,长年从事各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购销,有力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进一步活跃了农村经济。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劳动力转移步伐也逐步加快,**年全村外出打工人员300多人(其中赴俄罗斯100余人),年创收300多万元。

查看全文

创先争优带动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今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后,带动农村经济实现可喜变化,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笔者经过对我县村的深入调研,并结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试对全省农村经济走向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村发展变化情况

村隶属县镇,全村共有户,人口人,其中劳动力人,耕地面积亩。

近年来,该村认真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农村特色主导产业的号召,大力发展以为主的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好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2004年,实现经济总收入3210.5万元,同比增长185%,是2002年的4倍;农业总收入2894.8万元,同比增长224%,是2002年的7.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8301元,同比增长132%,是2002年的3.5倍。

村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结构过去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目前粮经比例已经达到4:6,特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黑木耳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2003年,全村产量只有400万袋;2004年,一跃达到了1658万袋,实现了“一年翻两番”,黑木耳销售总收入达到2478万元,纯收入1313万元,仅此一项拉动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426元,走在了全县乃至全省的前列。烤烟和果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该村发展烤烟面积达到700亩,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村民人均创收300多元;果树面积达到2600亩,瓜菜面积达到500亩。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该村土地市场日益繁荣,土地流转加快,每亩土地的承包费由过去的几十元增长到了500余元;经济人队伍不断壮大,已发展到三、四十人,长年从事各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购销,有力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进一步活跃了农村经济。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劳动力转移步伐也逐步加快,2004年全村外出打工人员300多人(其中赴俄罗斯100余人),年创收300多万元。

查看全文

产业化政策工作意见

*年11月5日,*市长在市政府召开的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行动座谈会上,*要大力发展以食用菌为主的森林食品产业。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行动的目标是提高质量、稳定数量、增加收入,措施是培育主体营销渠道和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支持,实行标准化管理。为落实好王市长讲话精神,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各地加强组织领导,针对当前新一轮食用菌生产的各项重点工作,抢前抓早,积极谋划,紧紧围绕食用菌生产提质增效展开行动。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会后各地及时向当地主要领导汇报了会议精神,引起高度重视。*县组建了由县级领导挂帅的黑木耳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建立县、镇、村三级责任网络,实施“一把手”工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强化宣传,加强引导,推进黑木耳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培育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龙头企业。铁力市成立了发展食用菌领导小组,制定了食用菌生产方案和工作目标,拟于近期召开食用菌生产工作会议落实生产任务,建立市、乡、村三级食用菌服务网络,开展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工作。上甘岭区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今冬明春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常抓不放。专题研究部署新技术、新经验的推广应用,分解量化指标,落实到各基层单位。该区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升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林场所主管农业多种经营的副场所长为专职联络员。要求各单位对食用菌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典型、新经验要随时上报。金山屯局召开了局长办公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确定丰丽林场、丰沟经营所为黑木耳示范林场(所),对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并于11月14日组织召开了多种经营工作汇报会,听取了各单位多种经营工作发展情况,针对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确定了稳定生产规模,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拓宽营销渠道,培育龙头企业,增加职工收益的发展思路。*区将食用菌工作与基层领导干部奖惩挂钩,提高了基层领导做好新技术、新经验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目前,团结经营林场、守虎山林场食用菌栽培户把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正制作二级菌。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条件。为鼓励和扶持食用菌生产,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五营区制定出台了《发展黑木耳经济12条优惠政策》,采取推大户、帮联户、扶持困难户的办法,鼓励养殖户扩大规模,为养殖大户无偿提供闲置场房、闲置教室作菌室,提供常压锅炉用于菌室取暖。对以黑木耳加工为主的丰林山特产品、华诚、林城等龙头企业,在厂房和资金上给予了优惠和扶持;双丰局为木耳户无偿提供一部分伐区剩余物用作生产原料,从农业小额贷款中为木耳户解决贷款100余万元;*区委、区政府对各单位木耳种植户每购进和改造1台高效灭菌锅炉奖励扶持资金500元,目前已累计投入扶持资金9万余元;友好区永青林场对发展黑木耳栽培户免费粉碎枝丫材,降低生产成本;*县出台扶持政策,对建设生产厂户每平方米给予10元补助,并对木耳种植区给予打井、架电扶持;金山屯丰丽林场出车组织40多名职工群众到鹤岗及朗乡等地考察香菇、滑子蘑项目;为到吉林通化考察人工种植榛蘑和猪苓的职工核销旅差费4600多元。

三是典型示范引路,交流成功经验。各地按照市农委“在大面积接菌前开展典型示范现场会”的要求,组织典型宣传活动,扩大新技术、新经验在种植户中产生的社会效应。*区组织白桦河林场节能减排示范户崔忠伟、石林林场小孔无根木耳示范户黄国祥、二青河林场“食用菌生产联合体”带头人陈金梅组成巡回宣讲团,先后深入到全区各基层单位宣讲,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用他们的生动经历和鲜活经验让职工群众耳濡目染,通过典型带动,一些食用菌先进技术得到推广,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和技术革新也互相得到交流。黄国祥借鉴外地经验,研制了木耳无根开口器和小型滚板开口器,了开口效率、木耳品质和售价;罗景权等种植户改进接菌流程,采用开放式凉菌和隔离式接菌法;一些食用菌种植户改进装袋工艺,将人力接料革新为卧式开闭套筒接料,将平板筛改进成滚筒筛;泉石林场研制了机械化拧棍儿机,守护山林场李哲、周美山,峻岭林场党支部书记李士华等在崔忠伟节能锅炉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通过技术创新,制作出更加节能的高效灭菌锅炉,每锅平均装袋6000袋,用时8小时,耗材仅0.6立方米。截至目前,*区已完成“崔忠伟高效节能灭菌法”锅炉95台,普及率达到76%;推广“黄国祥小孔无根木耳”开口器368个。金山屯局也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小窍门,并在群众中传播普及。比如,用木棍取代原来的塑料盖,既加快了接菌速度又能减少杂菌的污染;用厚塑料围成的蒸锅取代了原来不安全的高压锅,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蒸锅连着工作间的“地龙”,坐在地上干活就跟坐在热炕头上一样舒服。乌伊岭区计划在12月中下旬召开现场会,把各林场所的主管领导、种植大户统一组织起来,由区食用菌典型示范户、黑木耳协会会长刘立波同志和典型示范户吕继索做新技术推广经验介绍和现场示范。目前全市已举办各层次典型示范现场会13次,每个县(市)、区、局至少都有1-2个典型示范村或示范林场,每个村或林场所都有1-2个典型示范户。据统计,全市有典型示范村或林场所59个,典型示范户130户,木耳袋最高单产1.2两。

四是加强科普培训力度,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新技术。市农研中心正积极开展内部轮训,对“袋用黑木耳机械化技术”、“猴头栽培技术”、“平菇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试讲,现场讨论充实完善讲稿内容。与相关科研院所紧密结合,今冬明春突出抓好60个新农村、新林区试点村(场)的培训,重点传授食用菌菌种法规标准与生产检测技术、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技术、香菇、金针菇、白灵菇等菇类栽培技术,印发《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市无公害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等,力争使科普培训收到预期理想效果。继续抓好“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项目的推广,启动实施“有机木耳设施配套生产模式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常压灭菌、喷灌、制孔、缩水进行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达到优化栽培模式,提升产业素质的目的。围绕装袋、灭菌、接菌、养菌、开口等环节的先进技术开展科技入户服务。通过12316服务热线和伊农网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和务农职工解难答疑,实用技术信息、致富信息和工作动态信息。各局也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友好局积极推广长袋仿生黑木耳和小眼打孔技术,提高了生产技术含量;金山屯局*年引进了黑龙江大学的“879Ⅱ”新菌种,今年还将继续推广。该菌种的特点是:菌丝生命力强,适应性强,萌发率高,抗逆性好,出耳齐,单片簇生,抗杂力强,增重率高,袋单产均在一两以上,该场已成为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黑木耳种植实验基地,*青青实业有限公司丰丽黑木耳生产基地。

五是加强菌种管理,开展专项检查。市农委加强了《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宣传,积极组织菌种生产单位和各级农委管理人员参加省菌种法规标准与生产检测技术培训班,全市共有36人参加培训。为保证菌种使用安全,市农委全面安排和部署了菌种专项检查工作。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组,分别于10月和11月开展了专项检查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单位及时要求整改。积极组织各地以县、区为单位对本行政区内的菌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自检自查,重点检查持证生产、档案建立、品种引进推广等情况。从全市检查情况看:*市林业科学院食用菌开发中心和*市雪林菌业有限公司作为*市菌种生产的龙头单位能按《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地生产和经营菌种。生产档案和经营档案建立健全详实细致,生产技术人员和检测人员齐备合理,菌种来源清晰、销售去向清楚,标签标识较为规范,菌种留样完备齐全,无擅自扩大生产经营许可证品种范围的现象。*市宏达北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没有建立生产和经营档案,已要求其限期整改。除以上三家菌种生产经营单位已持有母种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外,绝大多数食用菌种植户的母、原种菌种都从各级食用菌研究所购买,自繁自育自用原种和栽培种。这些生产厂点较多、规模大小不等,都没有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档案也没有建立。对这部分菌种生产厂、点将尽快进行规范,使之达到菌种生产的技术要求。还有一少部分生产单位基本具备办证条件,已督促健全仪器设备,改善生产经营场所、生产场地环境卫生等生产条件,尽快达标。

查看全文

黄松甸镇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一、黄松甸镇电商发展情况简介

黄松甸镇自2012年开始电商探索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首先成立蛟河市黄松甸电子商务协会。使该镇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在政府的支持和协会的引领下,该镇农户有200家利用天猫、苏宁易购、京东、淘宝等平台开设店铺,600家利用微信开设微店的方式进行网络销售木耳。并形成了两家该镇的龙头企业“森百味食品有限公司”和“嘉绿宝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全镇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户占全镇农业户数的95%以上,农民90%以上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此项产业,100%的村屯从事食用菌生产。2009年,黄松甸镇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黑木耳之乡”称号,作为东北食用菌的重镇,黄松甸镇相比于我国其他村镇电商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黄松甸黑木耳申请了地理证明商标,又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松甸黑木耳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为网上黑木耳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黄松甸依托“蛟河市黄松甸电子商务协会”为纽带,促进对该镇电商的发展。协会会员可以优先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且贷款政策相对放宽,数额相对放大。会员还可以享受到由镇政府提供的对会员电子商务技能的免费培训。三是举办“蛟河市黄松甸网上木耳节”,搭建网络销售平台,为黄松甸黑木耳的网络销售拓宽渠道。四是利用由蛟河市农商银行发起的集生活、生产、金融三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三个小伙伴”电商平台,将黄松甸的木耳产业与金融行业挂勾,加快实现当地木耳产业结构的升级。然而该镇的电商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主打农产品的电商小镇所同样面临的问题,如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宣传针对性不强,物流体系还不够健全等。对于基层农户来说,还存在着对电子商务的不了解,发展意识淡薄,发展理念落后,发展方式传统,发展技能欠缺等问题,“互联网+农业”的销售模式还没有真正走到群众的家中,对于政府而言,要深知提高全镇的经济实力仅靠几家龙头企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群众才是实现目标的基石。

二、黄松甸镇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为反映黄松甸镇木耳销售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我们对黄松甸镇下辖的三个自然村伟光村、沙河掌村、花园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7份(伟光村22份,沙河掌村61份,花园村34份)。为做好此次调研,课题组先对黄松甸镇镇政府、当地企业和农户进行走访交流,拟定恰当问卷。根据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归纳出了黄松甸镇木耳销售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大特征,这将对未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一)普通种植户对接大市场难。市场是决定种植户销量和收入的主要决定因素。调查发现,普通种植户目前还是主要依赖中间商(木耳收购商),木耳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间接对接大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有5.13%(6人)的农户依靠由合作社代销,73.50%(86人)的农户把木耳卖给下乡采购的贩商,18.80%(22人)的农户需要把木耳拿到农贸市场贩卖,2.56%(3人)的农户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木耳。由调查结果显示,普通种植户目前还是主要依赖中间商(木耳收购商),木耳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对接大市场。这对木耳的销售价格、订单量等都产生很大制约,普通种植户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利用程度还有待发掘。由于各村电子商务发展还不够完善,体系还不够健全,要实现完全依靠互联网来解决木耳销售的想法还不具备条件,相当多的农民还是要依靠中间商解决。尽管当地政府大力推进电商发展,但绝大部分农户还是要依靠采购商等传统渠道进行销售,这就易造成农户对电子商务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意识到网上销售较比传统渠道销售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收入,陷入发展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二)自然灾害损失缺乏有效的补救手段。对于依靠木耳种植为生的农户来说,自然灾害依旧是头等麻烦。为了了解农户的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我们调查了种植户是否购买了农业保险应对自然灾害和当自然灾害对木耳种植造成损失时是否有相关单位或部门给予补贴。从问卷结果可知,被调查农户中,75.21%(88人)的农户当自然灾害对木耳种植造成损失时没有相关单位或部门对其提供种植补贴,仅有44.44%(52人)的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来应对自然灾害。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户并没有购买农业保险,在自然灾害对木耳种植造成损失时,也缺乏相应的补贴,而补贴若紧靠政府,也会加剧当地政府的财政困难,因此,大面积的推广开展农业保险,无论是对金融机构还是农户自身来说,都是极其有利的。(三)农户缺乏电商意识。发展电商,得到村民的认同和理解是关键,为了了解种植户电子商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我们调查了种植户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农户中,3.42%(4人)的农户非常了解农村电子商务,15.38%(18人)的农户基本了解什么是电子商务,34.19%(40人)的农户一般了解电子商务,47.01%(55人)的农户不了解什么是电子商务。与此同时,我们又调查了种植户认为在该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因。7.69%(9人)的农户认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52.14%(61人)的农户认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本地经济发展,14.53%(17人)的农户认为是政府的面子工程,25.64%(30人)的农户认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切实为自身谋福利。由调查结果知,大部分农户对与发展电子商务还是比较认可的,但对于什么是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销售对于自身的帮助等相关问题依然不够了解,这就易导致政府电子商务政策推进艰难、农户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四)电商技能培训不足和相关人才缺乏。对于发展电子商务黑木耳种植户来说,要想取得好收入,既要木耳种的好,更要电子商务发展的好、木耳卖得好。而电子商务要想发展的好,对于普通种植户来说,必须要掌握相关技能经验,对大型种植户来说,更多的是需要掌握该技能人才的配合帮助。因此,我们对种植户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农户中,有53.85%(63人)的农户接受过木耳种植技能的培训,32.48%(38人)的农户接受过关于网络销售木耳方法的培训。从调查结果来看,接受过电子商务培训比例与接受过传统木耳种植技能培训的比例仍有较大差距,虽然农户进行过电子商务技能的培训,但培训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此外走访得知,对于当地大型种植户和经销商而言,在本地缺乏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情况下,存在外地高端技术人才留不住,本地电商户开店技术难度大的问题。很多高端技术人才不愿到乡村工作,能来的雇佣成本又太高,所以很多网店开了一段时间因人才技术等问题停滞不前,成为“僵尸店”。而新的一批淘宝店经营一段时间后,也容易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仅靠一般的技术培训不能够满足于目前黄松甸电商店铺长期发展。电商除了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也需要高端技术做支撑。(五)种植户贷款难、额度低。黄松甸镇木耳产业的发展,既要有技术的支撑,也要有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对那些依靠木耳销售减贫脱贫的种植户和想继续做大做强的种植户而言,资金缺乏是自身发展的巨大瓶颈。因此我们对种植户的贷款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农户中,56.41%(66人)的农户表示不需要商业贷款。11.97%(14人)的农户需要金额在1~3万元的商业贷款,5.98%(7人)的农户需要金额在3~6万元商业贷款,25.64%(30人)的农户需要金额在6万元以上的商业贷款。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需要贷款和需要较大额度贷款的人群占比较高。对不需要贷款的人群进行进一步调查了解得知,大多是因为贷款较难。随后我们又对农户提出的贷款难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8.46%(45人)的农户认为目前申请贷款的最大阻碍是程序复杂,37.61%(44人)的农户认为是担保困难,17.09%(20人)的农户认为是对政策的不了解,6.84%(8人)的农户认为有其他原因。由调查结果知,黄松甸镇还是存在相当多的一部分农户需要申请贷款的,但其中大部分人都感到贷款程序复杂,担保困难。通过对黄松甸森百味食品有限公司调查得知,该企业每年木耳销售额达2,000万元左右,由于销量巨大和资金回笼不及时,多数情况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每年向蛟河市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额度在300万元左右,但仍难满足所需,向其他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存在额度低,利率高的问题。此外对于黄松甸普通种植户而言,存在村民联保麻烦,村民不愿出头担保等问题,而对于普通种植户中归属林业局的种植户这一群体,仍然存在贷不到款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黄松甸镇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其他乡镇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经验,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引起我们思考。(一)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使木耳销售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个体小农户与大型经销商相比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因此成立农户家庭联盟,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集中发挥个体户优势,有效对接电子商务大市场。(二)政府对种植户给予适当补贴的同时,联合保险公司结合当地种植业情况推出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即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方式对农户在受到自然灾害时进行补助。同时,丰富投保渠道,在村委会和当地农商银行设立投保点,方便农户知晓了解和进行投保。从而在自然灾害无法避免的时候将损失降到最低,维护种植户的基本收益。(三)开展电商知识进万家活动,入户宣传讲解电商知识,同时完善电商会员培训机制,加强电商协会配套设施建设,邀请专业服务团队梯次对电商会员进行系统培训,突出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盘活“僵尸店”,从而解决农户开店容易卖货难的问题。(四)实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围绕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型人才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和农业产业扶贫对象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而培育出新型家庭农场。此外,在增加福利引进人才的同时,在木耳销售淡季定期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种植户的电子商务知识宣讲班和电子商务运营培训班,依托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种植户综合竞争力和专业技能。(五)银行加大贷款优惠力度,针对不同类型的种植户设置不同的贷款方案,对林业局种植户提供贷款支持。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全面推进农户的种植发展,因此需要相关金融机构联合当地政府,推出更加便利简介的贷款政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