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04:21: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和而不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从“和而不同”到和谐共处

重视人格完善和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这个信念和传统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对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过巨大作用。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而且必须充分发掘这个极可宝贵的文化资源,使之向现代转化,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普遍信念。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提高人的素质。特别应该重视人的人文素养:即珍视人的价值,保持人的尊严,崇尚道德情操和人格理想的追求,能够以博爱深广的心灵,去看待天地间一切有情、无情的物类,对于世间万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如果说西方文化倾向于求“真”,属于“科学型文化”;那么中国传统文化明显倾向于求“善”,属于“伦理型文化”。伦理型文化主要关注的是人,关注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人最基础的信仰。它认为,人与自然、人道与天道是融会贯通的,即宇宙真理与人生真理是重合一致的。自西方工业革命300年来,人与自然的对立已经到了相当可怕的程度,在中国也不例外。在今天重提“天人合一”的思想,意义非常重大。

1988年,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其中物理学奖得主阿尔文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显然是代指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亦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宋代杰出的思想家张载就把天、地视为人类的父母,进而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天地间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兄弟姊妹,所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类都是我的朋友,这是何等宏伟博大的胸襟!古人这一平等对待自然的思想是极可宝贵的,在今天发扬起来,可以补救源自西方“戡天役物”的作为带来的弊端。

“和合”这个文化概念源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古老的《周易》中就已形成。“和”的含义是性质相异的元素和谐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合”的含义是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异质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沟通和融合。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只有把各种不同的因素和力量合理搭配使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使万事万物各得其所,成长发育,形成生机勃勃的繁荣局面。儒家经典《礼记》中关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描绘,就表达了传统社会的中国人对和谐、和平的太平世界的向往和渴求。在我国民间,人际关系讲“以和为贵”,夫妻关系讲“琴瑟之和”,家庭关系讲“家和万事兴”等等,都说明注重“和合”的价值取向已获得人们普遍认可。

尤其值得我们珍视的是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不同”而能够“和”,才能形成多姿多彩的和谐统一。我们的国家是多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了色彩多样、内涵丰富的大社会,证明了“和而不同”思想的正确和可贵。

查看全文

和而不同心得

“和而不同”,这是孔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意思是说事物之间“讲究和谐而有所不同”。“和”是普遍性,“不同”是特殊性。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组织部门合理运用“和而不同”的思想,准确把握“和”与“不同”的方面,就会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更加富有部门特色。

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组织系统与其他系统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中的“和”。对于“和”的问题,应该重点学好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和总书记七月一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通知》和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完成的“两个目标”和“一个使命”。两个目标是:全党同志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一个使命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总动员,是组织系统与其他系统、组织工作与其他工作、组织工作干部与其他工作干部共同的奋斗纲领。

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组织系统与其他系统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中的“不同”。组织系统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的“不同”之处,《通知》中有明确规定:“组织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干部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组织协调工作。”这是党中央专门对组织系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总方针。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关键还要准确把握组织工作与其他工作的不同、组织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不同、组织工作干部与其他干部的不同。

准确把握组织工作与其他工作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中的“不同”,关键在于始终做到谋划组织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依据,推进组织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强大动力,检验组织工作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成效为根本标准,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这是中组部长贺国强同志今年6月在陕西、江西和上海考察工作时提出的总要求。所以,组织工作的着眼点应该以增强执政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的坚强领导集体;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以党管人才为抓手,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各类人才凝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准确把握组织部门与其他部门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中的“不同”,关键要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组织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应该要求更严、标准更高。重点围绕“学习要有新收获、贯彻要有新办法、落实要有新成效”这一基本目标,力求组织部门学习的劲头更足一些、理解更深一些,努力做到在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有明显的增强。

准确把握组织工作干部与其他干部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中的“不同”,关键在于树立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鲜明形象。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责任重大。同志曾指出:“衡量一个组工干部是否合格,首先要看他是否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所以,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最鲜明的特征。组织部门应该从这个高度出发,认真组织开展好“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多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多方位进行理论研讨,多渠道实践探索,把组工干部谦虚谨慎、平等待人、求真务实的传统发扬光大。

查看全文

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而不同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党充分吸收和利用“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建设现代和谐社会,同样要尊重和而不同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而且也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中华文化中“和”的前提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源头,可追溯到公元800年左右的西周末年,当时郑国的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周语》)的思想。在《论语子路》中,孔子也指出和而不同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别性和不同性。没有多样性,差别性,不同性就构成不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性。因此和谐之中理所当然地包含着和而不同的成分。

一、和而不同构成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有一位作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话说明,自然界里的事物是千姿百态,无限多样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否则就不会成之为世界。

人类社会的事物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的事物。世界上的国家,生产力有发达的,也有不发达的,科学技术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等等都说明由于不同,才形成了人类社会,这也是“和而不同”,否则就无所谓人类社会。

查看全文

和而不同与构建和谐社会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而不同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党充分吸收和利用“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建设现代和谐社会,同样要尊重和而不同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而且也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中华文化中“和”的前提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源头,可追溯到公元800年左右的西周末年,当时郑国的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周语》)的思想。在《论语子路》中,孔子也指出和而不同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别性和不同性。没有多样性,差别性,不同性就构成不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性。因此和谐之中理所当然地包含着和而不同的成分。

一、和而不同构成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有一位作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话说明,自然界里的事物是千姿百态,无限多样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否则就不会成之为世界。

人类社会的事物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的事物。世界上的国家,生产力有发达的,也有不发达的,科学技术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等等都说明由于不同,才形成了人类社会,这也是“和而不同”,否则就无所谓人类社会。

查看全文

和谐:个性与秩序并重的“和而不同”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尊重多样性的社会,因为“一个东西本身无所谓‘和’,因为没有什么可以与之构成‘和’,至少必须有两种以上的东西才能够形成‘和’”。多样性是世界存在的方式,它体现在人们的利益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异的社会,有差异必然产生矛盾。社会从来都不是一元的存在体,但是“和谐”的本质是如何对待差异,处理矛盾,这体现一个政治系统容纳和处理社会争端的能力。除了固守立场、在斗争中求生存之外,“和谐”的思想为群体与个体提供了另外一种与他人共处的思路――尊重与包容。探讨多样性的价值与协商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

首先,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和谐社会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现代政治文明下的民主政治是要在彼此差异的公民之间建立联系。利益分化与多元价值决定了社会群体间的分歧与矛盾,自古以来,人们对待冲突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强权制造统一,以一人之偏好做万人之所爱;一种是在混乱与征战中争夺对于纷争的定夺权;第三种则是良序社会,多样性的价值相互认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变革的同时,产生各种新的社会身份、社会群体,他们的偏好与利益都与旧的体制下的传统群体不同,不同的社会群体身份引发的偏好利益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产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要求和谐社会必然要化解矛盾,融合各种群体间的偏好差异,形成有效的政治认同。

共和国是利益分化和价值多样性群体的和谐与共存,和谐社会也是群体成员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一种融洽的心理状态,它所要求的社会氛围是宽容与信任,协商与认同。个体利益与偏好的表达是通过民主机制实现的。民主的本质是人民主权,是平等公民自由而理性的参与。宣扬平等是对人皆为人的承认,而承认差异则是对人皆为独特的人的包容。和谐不是外表意见与行为的僵化一致,它不需要在偏好伪装的情况下达成统一意见;而是通过交往与信息的传递,以及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说服、认识等理性的判断,达成认同。这个过程中,社会成员已经充分理解与锻炼了对于社会问题的理智分析与理性参与,这种共识是认同的结果。因此,尊重与宽容对方的偏好,培养全社会都会需要的社会资本,可以创造出发展所需要的不同群体对于政治共同体的认同,促进形成多样性与和谐并存的民主氛围。研究多样性与和谐的问题,对于加深理解共和国的理念和国家政治生活有着很好的帮助。它改善了我们对于民主的认识,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们之间彼此对待的方式,体验社会群体生活的意义。在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下,国家不仅进行权力统治,在斗争中争取资源,而更要在合作与宽容中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

其次,和谐社会不是道德天成,却必然是良序的社会。多样性必须在秩序的框架下才是多样性,在对秩序的体验中,人类的实践理性得到了提升。秩序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秩序定义了公共行为的伦理基础。建立秩序是规则的产生与遵循。规则也是规律,是我们对自然与社会基本性质的认识与掌握。没有理性规则,就不是生存竞争,而是混战。和谐社会是讲究科学规律的社会。历史的进步,始终应该体现在以规则完善替代道德提高的期盼上。现代民主模式是以追求私利的大众为主体,它的默认前提是良好道德基础的缺失:它既是对于守信的期盼,又是对失信的预防;它既是对人性取代神性的欢呼,也是对人性并非神性的承认。民主取代了威权统治,称之为现代文明的进步,不是因为民主体制下的人性更为完善,而是在民主的演练中,人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政治过程中人性的缺陷。如果人类都是天使般本性,就不需要法律规范对之进行约束。

查看全文

政党和谐与和而不同中国当代政党和谐之浅见

一、和谐——中国政党关系的理想境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派的共同创造。这一制度植根于中华大地,体现着“和谐”内涵,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追求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从政党的起源和发展看,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自政党产生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等不同类型的政党制度。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政党产生于*世纪初,此后,中国的政治家们模仿西方的政党制度从事政治活动。但多党制和一党制,都未能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

中国在经历了清末民初政党林立、混乱纷争和此后的国民党、万马齐喑的黑暗岁月之后,必然要寻求一种符合中华民族心理、体现中华民族“和合”理念的政党制度。正因如此,*8年5月,当中共中央“五•一口号”,提出与各派等筹备召开新政协、组建民主联合政府时,便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以*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华文化的选择。

我国当代政党制度的特点,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先生概括为以下四点,即:共产党在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共的领导;共产党和各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目标;共产党和各派之间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实行一种长期共存、平等合作、民主协商、互相监督的关系;共产党和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这些特征,无不蕴涵着“和合”思想的精髓。

查看全文

和而不同必将为当代政治发展道路提供强大文化底蕴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时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进程史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人类文明是丰富多彩的,任何一种政治文明都不是脱离时空的天外来客,任何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都不可能不顾国情而在荒原上孤立独行,更不可能离开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灵活地相结合。同时在继承和借鉴中华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关系发展重要规律“和而不同”的基础上,设计提出了既能扎根于中国土壤,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时代命题。“和而不同”这一社会关系发展的重要规律,它作为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创造发展出在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伟大的政治文明,那么它也必将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提供强大的文化底蕴。

上世纪末,全世界诺贝尔奖金得主齐聚巴黎集会宣言称:人类如果要在下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收儒家思想的智慧。当今在世界上更有人说: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将占主导地位。在我的理解,这绝不是说要“东风压倒西风”,而主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的思想智慧在处理多元文化的“不同”中实现和平、发展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和”。当今世界不同政治文明的因子相互渗透、融合、影响,构成了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正是体现了时代精神,体现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体的根本和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体制上的保障。各派成员通过派出代表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发挥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派成员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与派在国家政权中合作的重要体现,也是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各派成员虽然以代表不同的界别加入各级人大,充分体现了差别性和个性的“不同”,但在人大所有的活动则不是以党派身份参加而是以人民代表身份发挥作用,充分体现了同一性和共性的“和”,在真正意义上最广泛代表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派与共产党既有在奋斗目标、根本利益、政治原则上的一致性,也就是“和”的一面,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同意见和差异,也就是“不同”的一面。把必须保持一个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原则。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派忠言献策,有利于共产党接受来自党外的批评和民主监督,有利于政治协商制度的有效发挥,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历史证明,有“和”才能“合”,有“合”才能“作”。派的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决定了与执政党存在一定差异,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不同”。只有坚持求同存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和”来践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不同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和不同民族间的平等、不同民族间的团结、不同民族共同和繁荣发展的原则,符合中华民族的发展关系史中“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团结统一的主流文化。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56个民族共同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这就是“和”,这是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重要前提。56个民族有各自的特点,彼此间存在民族的宗教信仰的语言文字差异,这就是“不同”。“和而不同”作为中华民族之根,经过世代演化、传承、积淀,已进入中华民族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成员的血脉,“和而不同”的意识已积淀在各民族人民的灵魂深处,它已成为一种基因植入56个民族的生命信息之中。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各少数民族的个性和差异,并使他得以积极发展,正因为有了各民族的各具特色,中华民族才有优美的大合唱的和声而不是齐唱,它的主旋律就是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查看全文

中庸思想行政启迪综述

一、反对“过和不及”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阐述了把事情做过了头,或达不到火候两种相反的状况,均不合乎“中庸”的原则,不能恰到好处。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可见,孔子认为过与不及都不可取的,因为二者都背离了“中”。在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状态中,只有适中才是最好的。“过”和“不及”就是孔子所说的“两端”,它们同样都是不好的。在孔子看来,过,犹不及,两者是等价的。“过”、“不及”可以划上等号,这是放在“中”的标准下来说的,这种将“过”与“不及”等同起来,认为它们不如“中”更有利于人际关系及事情的处理,这是中庸思想的一个典型体现。现代领导者在权力的掌握和运用上不能使权力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尽量避免“过”或“不及”两种错误倾向。因为决策权过于分散容易出现目标冲突、各自为政的现象;而在管理方面工作量又比较大,需要整体把握,适当放权。所以领导者对于决策权要相对集中,对于管理权则可相对分散。领导责任就是领导职位所赋予的任务,也可称之为职责。责任比权力能较本质地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官品”。

同时,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权力和责任成正比例关系,责任是一个制度、法律性的规定,它还与道德相联系,是一种道德的自觉。法律制度意义上的责任只是出于对人的邪恶的一面而做出的限制,是一种作为基准而存在的最低限度的责任,它对于弘扬真善美的一面来说就无法发挥作用。致使领导者仅满足于履行最低限度的责任,甚至尽可能地回避这种责任,缺乏主动性,甚至促使领导者为获得个人利益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出现。这是一种被动的责任。道德责任作为法律责任的补充,更是法律责任的提升,并使法律制度的不充分性得到补充。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是一种通过不断完善领导者的道德修养来提高其道德责任的。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主张德治、仁政的政治家、思想家。特别是儒家学派从各个方面对官吏道德做了大量的阐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德治、仁政思想。这种德治、德政思想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内圣外王”,以“内圣”为根基,以“外王”为目标,并将道德修养贯彻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去,以主导人的思想和行为。

二、提倡“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在其《论语集解》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君子内心虽然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心怀天下,有的人出仕为官,有的人则教书育人,但由于他们内心都遵守共同的法则,这种“不同”反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由于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彼此相争,这必然会使他们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这种“同”反而最终导致了“不和”。“和谐”、“以和为贵”的“和”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中庸思想中的“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概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的中庸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甚至也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法则和基本条件。“过”和“不及”是我们所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我们提倡“和而不同”。“和”是矛盾对立基础上的协调,有条件、有原则的,不是折中主义、调和主义;无原则和条件的随声附和叫作“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看到了客观事物或认识主张即存在差别,又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领导者应严格区分“和”与“同”,做到“和而不同”。凡无关原则的小事,重和谐,要协调;凡事关原则性的大问题,就要坚持原则,不应苟同。适中地把握和运用,进行全局性的指挥和协调;不能盲目服从或献媚、附和,违背客观事实,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提出不同的建议。现代领导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可以借鉴中庸“和”的思想,提高其管理协调能力。以帮助领导者用来协调、调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孔子说“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作为管理者,多与属下接触,关心其工作生活,爱惜、激发其才能,上下一心,这样的组织又怎么会倾呢?解放后,人们对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峰,甚至出现了“两个凡是”,后,又对其全盘否定,在这种情形下,邓小平提出了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思想的著名论断,引领了新时代“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意味着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时时处处持宽容的态度,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艺术化的沟通策略。在纠纷处理时采取调停的办法,在合作时采取共赢的主张,在学习与交流时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等等。现代领导者应借鉴儒家德政思想,不断增强道德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及自身的道德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廉洁奉公,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前,人类正快速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领导者要经受的考验也越来越多,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日益复杂。因此,现代领导者若要符合新时代对领导者的道德要求,就应要不断地学习钻研最新的科学技术。

查看全文

不同因素相互冲突融合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六位成章”和“刚柔立本”;“和而不同”;竞合共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内容,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和”是宇宙最高的准则、“六位成章”原意是指《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六爻所组成的稳定结构、和合思想的应用之一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和合思想的另一个表现是竞合共赢、在企业之间的关系上,强调进行合作性的竞争、“和”是指在承认矛盾、肯定差异基础上的和谐、各个企业为了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必然产生竞争等,具体请详见。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它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内容,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和”,原意为声音相应,后演化为和谐、和睦、和善等;“合”,原义为上下嘴唇合拢,后来演化为融合、结合、合作等;而“和合”放在一起,则强调事物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冲突以及相互融合。“和合”思想在东方管理学中占据着中心地位。

一、“六位成章”和“刚柔立本”

在东方哲学中,“和”是宇宙最高的准则。《中庸》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相反相成,相合相生,和合孕育着对立统一、变化发展。《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具体到管理思想,中国的东方管理学家认为阴阳和合的管理原则有两条:“六位成章”和“刚柔立本”。

“六位成章”原意是指《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六爻所组成的稳定结构,每一爻都是这个结构的一个层次,在一卦里每一爻都因其性质和位置空间不同,表现出彼此相互联系的关系。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整体结构的变化。“六位成章”告诉我们,任何管理系统都是一个稳定的系统,管理就是要使这个系统保持稳定和谐。企业是由多个职能部门组成,为了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必须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六位成章”的哲理与现代管理思想是相通的。

“刚柔立本”,“刚柔,即阴阳。论其气,即谓之阴阳;论其体,即谓之刚柔也”。所谓“立本”,“言刚柔之象,在立其卦之根本者也。”每卦的根本是阴阳的变化和相互配置,阴柔阳刚。阳刚代表刚健猛烈,积极的东西。阴柔代表柔弱温和,消极的东西。阴阳二性的调和,构成大千世界稳定协调的状态。在整体的关系上上级为刚,下级为柔,上、下级阴阳调和,协调配合。在管理模式上,制度代表刚,软性的文化代表柔,刚柔相济。

查看全文

和谐不是无原则的妥协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人误把和谐当作无原则的妥协。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敢坚持原则,党内民主生活会赞扬声多,批评声少。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和谐不是无原则的妥协,是“和而不同”。古人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善于把不同的人和事、意见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变不同为共同。小人则言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一团和气,实际意见纷纷,貌和神不和。我们说的“和而不同”,是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为了共同目标,善于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尤其是善于团结有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一起共事,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修正错误,促进工作,达到真正的团结和统一。

和谐不是无原则的妥协,是“和而不流”。“和而不流”是指善于以和待人处事,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但又不能不讲原则,随波逐流。做到“和而不流”,

一是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主见,不随波逐流。对任何事情都不盲从,不人云亦云。

二是要坚持原则,不放任自流。对有利于和谐、团结、安定的人和事要旗帜鲜明地大力支持和维护,对不利于和谐、团结、安定的事,要挺身而出,教育、劝阻、制止。对谬误要敢于纠正。

三是要洁身自好,严以律己,不同流合污。要加强自我修养,自我约束,提高调适内心和谐平衡与外界和谐平衡的能力,真正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