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03:06: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合唱指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合唱指挥

合唱艺术与合唱指挥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本篇讲述了合唱艺术的特点、合唱的分类、指挥拍子的图示、起与收拍、左右手的配合、合唱声音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合唱发声呼吸的运用、共鸣的位置、吐字咬字的规律和方法指挥的案头工作等。

关键词:合唱艺术合唱指挥

一、什么是合唱艺术

合唱是声音的共性的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和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这种艺术更多地是淹没自己而突出集体,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有机组合的和谐的整体。

合唱包括了和声的功能、复调、转调等多种旋律织体的表现形式。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极富于声音表现力。一个合唱团艺术水平的高低,预示了这个团每个队员的音乐功底、修养和文学造诣。因此合唱指挥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一个好的指挥的排练能给合唱队员留下最有价值的音乐知识和对音乐的感受力,更能给观众留下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

合唱艺术代表着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它是体现国风国貌的一个方面。合唱本身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合唱艺术最能够体现人民群体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最能提高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查看全文

浅谈合唱指挥的肢体语言艺术

【摘要】合唱是一种音乐艺术,本身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群众性是合唱最为突出的特征。因此,合唱指挥肢体语言的表达效果是合唱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首先对合唱指挥者的肢体语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提升指挥者肢体语言艺术性的方法,从而有效增强合唱带给观众的视听体验。

【关键词】合唱;肢体语言;艺术性

一、合唱中应用肢体语言的作用

(一)有助于合唱者分析研究作品的内涵。肢体语言是展示作品内涵、体现演唱效果的有效方式。在合唱艺术当中,肢体语言具有营造和增强气氛、烘托合唱效果的作用。在合唱指挥当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展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合唱指挥最大的职能就是通过肢体语言统一整个团队的节奏,让听众感受合唱的魅力,引起听众的共鸣。为了更好地展现作品的内涵,在合唱演出之前,必须充分把握合唱作品,掌握与合唱作品相关的信息,比如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以及主题思想等。指挥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在运用肢体语言时就越是轻松自如。在演绎合唱作品时,指挥者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合唱人员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二)有助于合唱者的演唱统一。合唱作为集体性的艺术形式,各个方面必须高度统一,具体包括每一位合唱人员的呼吸、节奏及音色控制等。只有所有元素高度统一,才能体现合唱的效果。指挥者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引导所有合唱人员统一面部表情,从而进一步增强舞台效果。比如在实际的指挥当中,指挥者可以设计一套特定的肢体语言,帮助所有合唱者更好地统一嘴型,从而确保在合唱当中实现头腔共鸣。(三)有助于提高合唱者的表现能力。合唱指挥在全方位了解作品的前提下,通过肢体语言的设计,提升合唱的艺术美感,从而更加精准地把握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不同的音乐作品,所采用的肢体语言也不同。在演唱宗教类的音乐作品时,合唱指挥与合唱人员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形态都应当保持庄严与肃穆;而在演唱爵士风格的音乐作品时,则应当结合音乐的节奏特征,增大肢体活动的幅度,使舞台氛围更加轻松活泼;在演唱民族类音乐作品时,则应当结合民族舞蹈及民族器乐,加入相应的肢体动作,从而提升合唱的舞台表现效果。由此可见,在演绎不同风格的作品时,合唱指挥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提高合唱人员的表现力,增强表演的效果。

二、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

(一)手势语言。手势语言的含义极其丰富,可以充分地展现作品多元的音乐思想。合唱团的语言一般通过嘴进行表达,而指挥者则主要通过手来实现语言的表达。合唱指挥的许多动作都是借助手势来完成的,比如虚拍与实拍、呼气与吸气等。大部分教材都对类似的动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挥者的手势通常需要借助左右手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而合唱肢体语言则需要通过指挥者的手势才能得到充实和完善。(二)面部表情。在指挥过程中,指挥者的面部表情需要以音乐作品的思想为依据,在与其他人员相互配合时,面部肌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指挥者而言,面部表情同样也是体现艺术感染力的一种方式,面部表情的任何微小变化都是音乐作品情感及内涵的体现,同时面部表情也是除手势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种肢体语言。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合唱指挥者不仅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同时还能呈现出丰富的作品思想。对合唱指挥者而言,在所有肢体语言当中,面部表情可以说是最为丰富的。(三)身体语言对合唱指挥者而言,常用的身体语言有两种,第一种是常规身体语言,包含指挥者的手势动作及面部表情,第二种是合唱指挥者的身体动作,属于综合性的身体语言。后者具体又可分为两大类,也即坐姿与站姿。优秀的合唱指挥其站姿与坐姿也非常标准。指挥者诠释作品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优良的坐姿及站姿。如果指挥者的体态不符合标准,就无法让合唱人员及观众充分领略到合唱的独特魅力。彩排时,指挥者要懂得运用身体语言,以帮助合唱人员理解作品。演出时,指挥者要运用身体语言帮助观众将想象与视听体验进行统一,从生理层面与心理层面加深观众的感受,获得最理想的舞台效果。

查看全文

合唱指挥肢体语言表达探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合唱团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音乐爱好者活动的一种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合唱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合唱团要想获得良好的演出效果,高水平的指挥者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演绎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关键词:艺术;合唱指挥;肢体语言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深受人们的欢迎。合唱演绎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指挥,可以说指挥是合唱的灵魂。本文首先探讨了合唱艺术的体系化发展,然后分析了合唱指挥的肢体语言艺术,最后对合唱表演中的肢体作用进行了研究。

一、合唱艺术的体系化发展

近些年,我国的合唱歌咏活动得到了十分繁荣的发展,同时随之出现了很多种类型的合唱比赛。但是可以发现,在众多的合唱比赛中,并没有对其赛事进行十分严谨的规划分类,仅仅是简单的划分,但是这些比赛中不包括“玩票”这一类别的赛事。针对于这些合唱比赛而言,即使不用太过于严谨的划分类别,但是也不能全部视为是同一类别的。要对于不同的色调进行简单的划分,例如女声、童声、男声等等,这样的划分不但能够让参赛者充满自信,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参赛者的比赛激情。除此之外,就我国的合唱团而言,其表演的形式相对简单,通常情况下呈现的状态是“整整齐齐”的,因为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合唱具有严肃的特点。但是,从表演形式来看,其合唱的形式应该具备多样性,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一种科学合理的表演形式能够充分的表达整个音乐作品,淋漓尽致地进行情感地抒发,同时还能够借助不同的形式增强音响的效果,这也是合唱作品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笔者看来,一些被称为“业余”、“非专业”的合唱并不是一些十分随意的作品,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没有认识到艺术的真正意义。这些名词的说法,只是对参与者进行的定义,意味着这些参与者并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音乐者,而是一些业余的爱好者。但是,这些音乐的爱好者都是合唱艺术的后备资源,能够有效的促进合唱艺术更进一步的发展。站在某种角度看待这一形式,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今后的合唱艺术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作为十分专业的艺术团队要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及时对指挥人才进行相关的培训活动,进而有效提高合唱团队的整体水平。因为深受西方音乐观念的影响,所以在培养我国的专业音乐学者时,出现了“西方的耳朵”这一现状,因此针对于我国人的音乐爱好而言,这些非专业性的音乐人所组成的合唱团队更受人们的欢迎,其作品更受人们的青睐。这些被称为“中国的音乐作品”在进行创作时所使用的都是中国的词汇,运用的技法也是我国独有的,其演唱的方式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整个合唱表演的方方面面都饱含中国的民族文化。除此之外,这里的“民族文化”不能被单纯的认为是传统的,因为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所以音乐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了创新发展,因此很多音乐作品中也具有现代的特点。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我国的传统文化。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开始出现了十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这一词汇开始出现,并发展成为热搜词。“全球化”的出现促使了社会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它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深深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结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同时,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深刻的反省,一些西方国家中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为什么会占据主体的地位,面对合唱艺术的发展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在笔者的观念中,如果一味的故步自封就不会得到传承发展,最终会灭亡。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人,应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传承发展的意识,同时也要积极汲取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进行创新发展。要想对合唱指挥人才进行培训,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就要积极学习西方的精华部分,学会巧妙的融会贯通,进而促进我国合唱艺术体系得到发展进步,不断丰富我国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人,我们的基因中与生俱来就存在相关的民族音乐元素,所以我们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合唱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传承我国的音乐故事。

二、合唱指挥的肢体语言艺术

查看全文

合唱指挥艺术肢体语言分析

一、指挥艺术

(一)指挥一一群体音乐表演形式的“演奏”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指挥首先应该是一门隶属于音乐二度创作的“演奏”艺术。只不过指挥家手中掌握的“音乐生产工具”已不再仅限于某一特定乐器(如钢琴、二胡、定音鼓,及其自身的声带和共鸣腔体等),而是一支符合一定规格、具有相应编制的音乐表演团队(包括各种类型的合唱队和乐队)。所以,这就要求指挥家对团队中各种“乐器”(包括人声在内)的演奏性能和表现特征等做出全面、深入、系统、熟练的精深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奏”各类合唱队或乐队这种高级“乐器”时真正做到“人器合一”,使指挥家本人和他演奏的“乐器”(即各类合唱队或乐队)有效地融为一体,从而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地为音乐表现服务。(二)指挥——群体音乐表演形式的“导演”艺术。如果说音乐艺术中的作曲相当于电影艺术中的“编剧”的话,那么指挥就相当于电影艺术中的“导演”。所以,在群体音乐表演形式中起“导演”作用的指挥,不仅自己要对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甚至每一个音乐细节都了如指掌,而且要将自己对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对这些音乐细节的艺术处理,都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每一位表演参与者(即合唱队员),并以高屋建瓴的艺术见解,统一所有参与者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这样才能在全面、深刻地掌握作品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在排练、演出的艺术生产过程中,真正快捷、有效地统摄起这一群体音乐表演形式的全局。(三)指挥——群体音乐表演形式的“领导”艺术。指挥这一掌控群体音乐表演形式全局的综合艺术,除要负责训练团队等日常艺术事务以外,还必须负责团队的各种组织、建设工作,并尽可能客观、即时地了解队员的各种相关信息,从而全面、牢固地把握团队的发展方向。可见,指挥不仅是团队的艺术指导,而且还是团队许多其他事务的统筹、协调者。所以,无论各现存团队的历史和现状如何,指挥必须在客观上真正担负起团队的实际领导工作。

二、指挥形态变化

一般情况下,指挥站立时,双脚可微微分开,胸脯自然挺起,腹部自然收紧,两肩自然放松,双臂弯曲抬起,双手张开,手指微微弯曲分开,放至胸线,距身体适当距离,手腕微微下沉,手掌向下向前,面对合唱队员,双手间的距离以能有效控制整个团队为宜。手位的高度应在略低于视平线的高度上,手位过高,会阻挡视线,影响指挥与队员的交流,手位过低,会远离视线,起不到传达信息的作用,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能够使手、眼和队员三者有效地联结在一起的高度。指挥的动作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是靠动作幅度大小的变化、手位高低变化、方向纵横变化,反射锐、钝变化,手势虚实变化,肌肉紧张度的张、驰变化,动作简繁变化,意识的“主动”与“被动”化,距离身体的远近变化等手段来表现力度、情绪、“语气”及色彩变化的。(一)力度变化。在实际指挥过程中,由于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受大脑支配的,人的身体各部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指挥的动作往往会从手臂动作的大小、肌肉紧张度的高低及面部表情的变化等各方面协调动作,所以,指挥者常常会同时调动多种手段来实施指挥。如渐强时,指挥一面逐渐扩大动作幅度,一面提高手位,一面加强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的变化,一面增强肌肉的紧张度。再如,表现渐弱时,一面降低手位,一面让手臂靠近身体,一面手心自上而下翻转,一面还要降低手的紧张度等。应当说明的是,联合使用多种手段,往往比运用单一手段指挥更有效果。因此,当多种手段协调使用的时候,其中的每一单一手段变化幅度便可适当降低。(二)情绪与语气变化。指挥的手势,一方面要按照节拍的序列循环运动,以表达音乐的基本节奏、节拍和情绪要求;另一方面,出于情感的表达和刻画需要,指挥还必须学会运用双手表达语气。人们歌唱的语气和说话交流的语气一样,包括坚定、委婉、率直等多种情况。指挥表达语气变化的方式,主要通过手指、手掌、手腕、手臂的收放及身体动态的配合来实现。一般来讲,动作越小,越利于细致的刻画;动作越大,越利于较重的语气刻画。语气的表达往往需要呼吸来支持,良好深入的呼吸能够支持良好的进声;良好的进声,是完成富有语气、细致刻画的起点和基础。

三、需要注意的手势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持棒方法:(1)拇指、食指、中指持棒。此方法是将指挥棒固定在拇指、食指和中指之间,将指挥棒柄部轻抵掌心,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捏住棒身,中指护在棒侧。这种持棒法的优点是手腕可以灵活运动,棒尖活动角度自由,利于揭示细微的音乐情绪。不足之处是,对音乐的力度表示略微薄弱。(2)抓握式持棒。此方法的特点是持棒稳健,力度较大。不足之处是,手腕不够灵活,棒尖活动角度受局限,不宜表达细致的音乐情绪。(3)食指、中指夹棒。此方法是将指挥棒夹在食指、中指之间,手呈握拳状。这种持棒法的优点是手腕的灵活性与动作力度可以兼顾,适合做各种音乐情绪的表达。不足之处是,持棒的稳定性较差,在运动中容易滑落。指挥面对的是多声部的音乐作品和担负多声部音乐表演的演唱或演奏组织。要完成复杂作品的指挥任务,有时需要双手反向同时运动,有时需要双手分工。作为指挥,能够自如地实现双手分工,是一种更高一级指挥层面的工作方式,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获得。指挥的任务是解释音乐作品和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在此基点上,需要注意的指挥手势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所有的手势必须符合音乐作品的需要,任何与作品无关或不相适应的手势都必须防止或丢弃;任何企图表现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都是不必要甚至是错误的;手势的高度、宽度,肘腕的曲度以及与身体间的距离,必须适中,过宽、过窄、架起或与身体间的距离过远或过近,都会影响动作的协调和美观;指挥的手势应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不要使身体摇动或僵硬。脚下要稳,要“生根”,要稳重并能生动地进行指挥活动;面对简单织体或结构变化,指挥手势要简练;面对复杂织体或结构变化,指挥手势要丰富,做到简繁并举。

查看全文

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素质透析

摘要:合唱指挥是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表演技能于一身的职业,是音乐专业中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就合唱指挥应具备的音乐理论基础、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技能、文化素养、组织能力、音乐感染力和人格魅力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合唱指挥素质音乐理论音乐感知力音乐技能

随着音乐历史的发展和变化,音乐领域中的指挥逐渐发展为音乐作品的具体诊释者和二度创作者准确地表现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时至今日,指挥已成为音乐表演团体中的核心人物,是整个团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将整个乐队或合唱队变成一个个整体性的‘乐器’由他来演奏,去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真谛”。他既是音乐作品演绎过程中的导演,又是直接参与舞台表演实践的演员。

我国著名指挥家杨嘉仁教授对指挥职业曾作过著名论述,他认为:“半个作曲家、半个演奏家、半个歌唱家、一个当然的音乐理论批评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才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指挥家”。天津南开大学的著名合唱指挥孟超美在其《大学生合唱与指挥艺术修养》一书中谈到:“指挥应具备一个优秀音乐家的全部素质,一位杰出的指挥家就是一部权威性的百科全书”。可见,指挥涵盖的知识面确是相当广泛的。

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不仅应该拥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敏锐的音乐感知力、娴熟的音乐技能、广博的相关领域的文化素养、良好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干,还应拥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其在合唱作品二度创作实践中的核心作用。

一、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论文

一、我国高校中合唱指挥教学问题分析

1.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的缺失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普遍缺乏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由于这一教学队伍人员的欠缺,制约了合唱指挥专业的发展。我国高校合唱指挥专业的招生人数逐渐增多,拥有专业技能的合唱指挥教师更加缺乏。很多高校采用乐器教师或声乐教师兼职教学的方法进行合唱指挥教学。有的高校还选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随后参与合唱指挥教学。这些导致了教师的专业性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内容显得有些随意。总体来看,合唱指挥教学缺少系统性的教学模式。

2.合唱指挥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合唱指挥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尤其缺少对学生主观性学习的培养。高校对合唱指挥教学内容处理不够深入,大部分学生并不十分理解教师所讲的概念。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模式中,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本身对学生思维的开发有限,因此,学生对所受知识的运用能力有限。

3.合唱指挥教材具有局限性

查看全文

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作为集体表演艺术形式,合唱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在合唱指挥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合唱指挥课程的教育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为了改善合唱指挥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建立更有效的改革思路,以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音乐人才。

一、合唱音乐的发展历史

现代西方合唱源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唱诗班”。之后,在经过清唱和神圣的电视剧舞台之后,“唱诗班”逐渐发展成为市民的世俗音乐合唱团。到18世纪后半期,古典音乐时期,主旋律音乐成为主要的音乐形态。此时,意识形态的内容和结构形式的特性主要反映在和声技术的简单性上。19世纪处于浪漫主义时期,和声技术基本上与18世纪后半期相同。但为了扩大主题和内容范围,音乐作品比较集中于情感表现、心理说明、风景描写和情节表现等方面,作曲家也不断地开发新的调和词汇,丰富和声的表现力。到19世纪,由于浪漫主义时期民族情绪的高涨,对民歌的兴趣增强,尤其是法国大革命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合唱的创作,许多作曲家探索了新的创造性技巧。20世纪30年代中期,受传统音乐和民俗音乐的影响,人们对国民音乐的兴趣高涨,进行了关于和声的探索和实验。例如,参考了欧洲国立音乐学校和印象派学校的和声方法,增加了自然模式调的应用,采用了附加音或替换音调的方法[1]。20世纪40年代中期,与以前的时代相比,音乐制作进一步发展,以民歌旋律为素材的作品逐渐增多。在和声中,更加注意模式和声的应用,开始尝试采用和弦结构创作,许多动人的合唱作品诞生,如韦伯《魔弹射手》(1821)“胜利啦!胜利啦!射手万岁”;威尔第《纳布科》(1842)“飞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等。此外,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色彩。前秦时代的音乐和舞蹈规模很大,人们常把舞蹈、合唱和乐器音乐结合在一起。例如,周王朝的《大武》,描绘武王伐纣的情景,将舞蹈、合唱和乐器演奏相融合,其中合唱的部分显示出磅礴的气势。当时的合唱作品更注重表现生活和感情,比如祈祷神的庇护、振奋士兵的气势、庆祝胜利等等。这些合唱作品主要由简单合唱曲改编而成,根据记录,最多时有几千个演员一同合唱及演奏。先秦王朝的诗歌形式十分丰富,也影响了合唱的发展,比如《行露》、《汉广》、《汝坟》等,这些作品中多有男女合唱,以稳定的主题旋律展现,意境幽深,具有很好的表演效果。随着时代的变革,中国合唱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合唱作品,也促进了我国合唱的蓬勃发展。

二、正确认识合唱指挥课程

大量合唱音乐作品的产生促进了合唱的发展,而合唱指挥课程的设立为我国合唱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大部分以钢琴演奏、声乐和其他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课程为主。合唱指挥课程虽然在音乐专业课程中有所体现,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该课程并不太受关注,导致学生对合唱指挥课程教学缺乏正确的理解。此外,许多高等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等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的指导,对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高职音乐学校中,充实合唱课程资源,应从培养专业教师、完善设施设备、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等方面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合唱指挥课程的建设,以促进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稳定而全面的发展。

三、改变原有的合唱教学理念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合唱指挥教学模式分析

一、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对于合唱指挥学习的兴趣培养

我们都知道当今我们的社会,流行音乐已经逐渐开始走向主流的地位,这样的歌曲不能说不好,但是对于孩子的发展确实作用不大,我认为孩子应该接受一些优秀的歌曲,这对于从小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增强孩子的精神力量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很有作用的。然而现状却是孩子对于优秀的歌曲不感兴趣,因此这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事情,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投入到合唱中来,让他们领会每一首歌的含义,让优秀文化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对孩子们进行一些训练,从简单的歌曲入手,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

二、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学合唱指挥教学,在新的形势下,绝对不可以生搬硬套,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些现代的手段去教授课程,多方面借鉴经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让学生对合唱指挥学习充满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新的教学设备,给自己的课堂加分。

三、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指挥应该从基础学起

我们都知道合唱指挥对于合唱来说十分重要,而且学习指挥对于孩子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对于孩子日后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可以培养孩子的领导意识和责任意识,乃至于帮助孩子树立大局观。我认为学习指挥要做到以下几点:

查看全文

互联网背景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新模式

【摘要】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各种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结合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合唱指挥教学实际,在“互联网+”视域下,利用互联网资源、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及网络社交软件优化传统合唱指挥教学模式,以培养符合现代需求的高层次合唱指挥人才为目标,对新的教学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课程教学平台;APP;教育改革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以自己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前所未有的变革,高等教育也因此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高校教育模式正在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所有人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互联网+”是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各地高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思维,提升自身优势,为学生创造相对优质的学习环境,这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经之路。合唱指挥是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及音乐表演专业的必修课。在“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下,合唱指挥课程需要引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并为其提供各种各样的发展机遇和条件。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了解和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其开发性思维和能力,也在多途径查阅和了解音乐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时代的上课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带给老师和学生新的体验与感受。合唱指挥教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使用合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合唱指挥课程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传统合唱指挥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一)合唱指挥教学现状

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院普遍存在合唱指挥专业教师紧缺、合唱硬件设施简陋、学生人数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划分不合理、课程评价不完善、职业导向缺乏等客观问题,严重制约了合唱指挥教学的发展。

查看全文

合唱指挥学科教学理念分析

1高校合唱指挥学科的特点

合唱指挥是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一般其他的学科相比,它更应该注重对于实践方面的学习。当然,在培养合唱指挥型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合唱指挥实践经验以外,很多时候还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临场发挥能力。这是因为,有时候会存在由于某种情况而导致合唱计划发生变化而需要对合唱指挥的内容做出调整等,这些情况发生以后,除了要求合唱指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定以外,还必须使得他们能够根据事情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及时的应对策略。合唱指挥在整个合唱乐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合唱指挥不仅能够鼓舞合唱乐队的士气,而且还能够依靠自己高超的指挥才能让整个合唱乐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高校合唱指挥虽然很多时候其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到合唱中,但是由于它在整个合唱过程中的作用却让其处于合唱团队里一个核心的位置。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能够影响到合唱的成与败,这是因为合唱乐队中的每个人唱歌的频率,包括一些细节上的换气、呼吸等过程,都要受到合唱指挥的影响。如果说在合唱过程中,合唱指挥出现低级失误,就会影响到整个合唱乐队的唱歌效果,很多人不知道该按照现在合唱指挥的指挥棒发音还是应该按照排练的时候唱歌,很有可能会让合唱乐队“分成两派”,一部分人是严格按照合唱指挥的指挥方式调节自己唱歌的情况,这部分人保持自己对合唱指挥绝对的信任,无论合唱指挥是怎么样指挥的,他们都完全按照指挥的方式进行唱歌;另一部分人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当合唱指挥出现错误时,要按照排练合唱时候的唱歌方式进行表演,这就很容易造成同样的一支乐队,在并没有采取任何合唱“特效”的时候,在某些时候会在一个地方出现两种唱歌的声调或者唱歌的方式,这就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误解或者直接影响整个合唱乐队的舞台效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合唱之前就应该做好相应的措施,考虑当合唱指挥出现错误时到底应该按照哪种指挥方式进行表演,这对于合唱指挥来说也是一种能力上的锻炼。正是由于合唱指挥在合唱中的作用如此的重要,就必须加强高校合唱指挥学科的建设,让他们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能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制定完善的合唱指挥学科教学体系,合唱指挥不是一个人的战场,也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算数加和,而是要像将五根手指握成一个有力的拳头一般,将有限的合唱乐队人数发挥出无限的合唱效果。高校合唱指挥学科其实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对这方面十分感兴趣的人数较少,所以愿意向这方面发展的人数也较少,而且就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而已,由于我国现有国情的限制,这个行业中高端型人才较少,普通刚入门的人才也不多,所以很多学生对这个学科并不是特别的有信心;另一方面是高校对于合唱指挥学科招生人数较少,当然,这与社会人才市场对这方面人才需求量有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行业的毕业生想找到一些对口工作还是比较难的,尤其是一些待遇好点的单位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就造成目前高校合唱指挥学科似乎并不怎么“吃香”的现状。

2高校合唱指挥学科的教学理念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要想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提出相应的教学理念,高校合唱指挥的亦是如此。教学理念对于学科而言,就好像是学科的灵魂一样,是整个学科在发展中的精神支柱。没有教学理念的学科是缺少灵魂的,是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学科教学中获得长时间生存的,一定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为此,为了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学习高校合唱指挥学科,就非常有必要阐述一下该学科的教学理念。2.1和谐共处、共同奋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家,首先应该具有很强的领导才能,能够在整个合唱乐队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此,高校合唱指挥学科的教学理念应该囊括“和谐共处、共同奋进”。这是因为,合唱乐队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家和万事兴”,只有合唱乐队中每一位成员之间都能做到相互礼让、和谐共处,才能将五根手指握成一个拳头,才能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最终将大家辛辛苦苦排练的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合唱指挥就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合唱指挥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也只有他才能更好地处理合唱乐队成员当中的关系,只有他才能让人更为信服。所以,在对高校合唱指挥学科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对他们这种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有意识的能够主动担任这种责任,将高校合唱指挥学科“和谐共处、共同奋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地表现出来。2.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合唱表演虽然并不是什么体力活,但是也需要配合合唱乐队中每一位成员付出艰辛、付出心血和汗水,才能将“台下十年功”的作品在舞台上向观众展示那么短短的几分钟。所以,高校合唱指挥学科也应该秉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教学理念,教育他们戒骄戒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断的实践中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也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让他们在以后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对得起高校对他们辛苦的栽培。

3结语

一言以蔽之,合唱指挥在整个合唱过程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能够影响到合唱的成与败,而教学理念对于高校合唱指挥学科而言,就好像是学科的灵魂一样,是整个学科在发展中的精神支柱。分析高校合唱指挥学科的特点与教学理念对促进高校合唱指挥学科的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知,《高校合唱指挥学科的特点与教学理念分析》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