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00:39: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汉语文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汉语文学

汉语文学浅析论文

关键字:汉语文学能指盛宴

胡萝卜本可以直接送进嘴里当食物,但在厨师的手中却先变成美妙的图案供你观赏。在饱观了胡萝卜花的美观后,你才或者带着依恋地把它送进肚里,或者因不忍心破坏它的美丽而拒绝食之。当胡萝卜变成胡萝卜花之后,中间增加了什么?不是胡萝卜的营养值或数量,而不过是它的对生理满足来说是多余的视觉外观。正像在中餐文化中食品的视觉外观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性一样,如今的汉语文学正在让能指扮演愈来愈重要的独立角色。

谈论汉语文学的语言问题,不能不先看看这种语言所置身其中的当下文化语境状况,因为语言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呈现的。按索绪尔的分析,语言作为符号(sign)由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两部分构成。能指是语言符号的表示成分或声音,而所指则是被表示成分或概念。文学文本正是由词与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等组成的完整的符号表意系统。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角度去考察当前文学语言状况,不难发现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在当前文化消费热潮中,那在我们的假想中原本可一一对应的能指与所指,如今正发生一种严重的剥离或分裂:能指远远溢出所指之外,膨胀得愈来愈大,而所指则一再被忽略、淡化或放逐。我说的文化消费热潮,其主要的表现征兆之一正是能指的大量剩余、膨胀或狂欢,这典范地表现在当今对公众颇具影响力的通俗文学语言、广告语言和手机短信语言中。

以白话文为主干的现代汉语文学发展到目前的21世纪初,已经显示出语言上的某种成熟,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语言流畅度愈来愈高,宛如流水化语言。比起清末民初至“五四”时期那些筚路蓝缕的作品来,经过百年的磨砺,现在的语言确实变得空前流畅了。善于打造都市阅读新时尚的通俗作家池莉,就是使用这种流水化语言的行家。小说《看麦娘》(2001)最后说:〖HT5”F〗“……我们不和别人讲道理。我们力求豁达。我只是想和熟悉、喜欢自己生命过程的人在一起,一步一步走向彼岸,每一步都踏实。那无数的生长的秘密,是滋润每一个白天的土壤。今天是2001年,一个令我不安的年份,百年前死亡了两个总统的美国,不知道今年是否还有更大的灾难?现在美国的强大今非昔比,然而,强大有时候便是脆弱。欧洲又会怎么样?巴黎是否又有新的天才画家出现?是否还有艺术家愿意真诚地关注街头的小市民?我的容容,在今年,是否能够逃离那怪兽般的浓烟?我知道,我的容容一定在某个角落隐藏着,发出巨婴的啼哭,我这个平凡妈妈平凡臂膀,怎么才能抱得住她救得了她?现在这个世界,如果单就强弱大小,单就生命的表象,人类谁能够救谁呢?只有我们自己拯救自己的内心与灵魂了。我只有与上官瑞芳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围绕湖心岛盘旋的鸽群,感知些些许许的金色阳光,感知在照耀我们裙角的看麦娘草,只有这样,我的心便会一刻一刻趋于安宁。世杰一定又要嘲笑我的愚昧了。我杞人忧天的毛病,注定要伴随我这一辈子,也注定要骚扰于世杰一辈子──真是对不住丈夫!鱼对于船的歉意也注定是一辈子的事了。”〖HT5”SS〗流水般顺畅的能指汩汩涌出,其势可纵横中外、穿透他人与自我,但它传达的所指其实很有限、也很单纯——不就是想说安心过平凡日子就好吗?这段铺张扬厉的能指喷涌过后,剩下的却是单纯而简约的所指,这就出现能指的过量剩余局面。显然,作家不再悉心致力于能指与所指的准确匹配,而是有意识地追求和享受能指本身的狂欢化效果。

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随处可见一则则广告语言。作为其能指的字面语言与作为其推销的产品的所指之间,往往存在着能指的扩张或过量剩余状况。且不说“男人,你的车该修了”(壮阳药品广告)、“我喜欢更有劲儿一点的”(床垫广告)、“你知道亲嘴的味道吗”(口香糖广告)以及“妹力无穷”、“钱途无量”等低俗广告语,就是那些被视为成功的广告语,也呈现出肆无忌惮的能指扩张态势。某香皂广告说“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慷慨地许诺说它可使人显得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某某电信,“让您想说就说,‘聊无禁忌’”,这是对习惯语“百无禁忌”的仿造,夸大了电话费用的低廉;“乐在‘骑’中”(某自行车广告)直接以成语“乐在其中”为本体作广告;富于诗意的句子“感受心灵的天然牧场”牵引出的却是某种牛奶品牌。两年多前,上海某家服装企业在地铁做内衣广告“玩美女人”,因为一个母亲的投诉而被工商部门查禁罚款,引起一场官司。“诉讼双方一个把‘玩美女人’念作‘玩-美女人’,认为此语有玩弄女性的含义;一个则念作‘玩美-女人’,由此引申出‘追求美好高尚生活的女人’之概念”。有意思的是,控辩双方在法庭上针对“玩美女人”的含义而展开激烈论辩。厂家称当前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话语中必然地出现许多带有轻松随意态度的新字句,如“玩”字就有玩股票、玩车、玩电脑、玩深沉等各种“玩”法,“玩美女人”中的“玩”就有“做、追求、崇尚”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追求崇尚美好的女人”,绝非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庸俗。工商局则提出反驳:面向社会的广告绝不能产生歧义,更不容许引起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误解。(见《新民晚报》2001年11月29日)无论这场官司的结局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则广告正是试图利用语言能指上的铺张而造成所指的歧义,以便达到以新颖的语言方式吸引顾客注意、推销女性内衣的目的。

刚刚过去的元旦节,许多人被一连串手机短信语言所吸引。“我问过烦恼了,它根本不爱你,还说永远不理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自作多情!还有,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它暗恋你好久了,并且一生不变!新年快乐!”除了最后一句是必要的实话外,其它全是剩余的虚辞。同样,只是要表达“爱心不变”的意思,却要铺张出这么多废话来:“爱你一万年,夸张!爱你五千年,无望!爱你一千年,荒唐!爱你一百年,太长!接连爱你70年,就是我的强项!!”而“祝你新年快乐”这一简单所指,却被挖空心思地拉长为如下繁复的能指链:“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一封封如此批量生产、快速传递的短信语言,宛如一枚枚新年炸弹震荡着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和他们的亲属。

查看全文

汉语文学研究论文

关键字:汉语文学能指盛宴

胡萝卜本可以直接送进嘴里当食物,但在厨师的手中却先变成美妙的图案供你观赏。在饱观了胡萝卜花的美观后,你才或者带着依恋地把它送进肚里,或者因不忍心破坏它的美丽而拒绝食之。当胡萝卜变成胡萝卜花之后,中间增加了什么?不是胡萝卜的营养值或数量,而不过是它的对生理满足来说是多余的视觉外观。正像在中餐文化中食品的视觉外观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性一样,如今的汉语文学正在让能指扮演愈来愈重要的独立角色。

谈论汉语文学的语言问题,不能不先看看这种语言所置身其中的当下文化语境状况,因为语言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呈现的。按索绪尔的分析,语言作为符号(sign)由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两部分构成。能指是语言符号的表示成分或声音,而所指则是被表示成分或概念。文学文本正是由词与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等组成的完整的符号表意系统。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角度去考察当前文学语言状况,不难发现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在当前文化消费热潮中,那在我们的假想中原本可一一对应的能指与所指,如今正发生一种严重的剥离或分裂:能指远远溢出所指之外,膨胀得愈来愈大,而所指则一再被忽略、淡化或放逐。我说的文化消费热潮,其主要的表现征兆之一正是能指的大量剩余、膨胀或狂欢,这典范地表现在当今对公众颇具影响力的通俗文学语言、广告语言和手机短信语言中。

以白话文为主干的现代汉语文学发展到目前的21世纪初,已经显示出语言上的某种成熟,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语言流畅度愈来愈高,宛如流水化语言。比起清末民初至“五四”时期那些筚路蓝缕的作品来,经过百年的磨砺,现在的语言确实变得空前流畅了。善于打造都市阅读新时尚的通俗作家池莉,就是使用这种流水化语言的行家。小说《看麦娘》(2001)最后说:〖HT5”F〗“……我们不和别人讲道理。我们力求豁达。我只是想和熟悉、喜欢自己生命过程的人在一起,一步一步走向彼岸,每一步都踏实。那无数的生长的秘密,是滋润每一个白天的土壤。今天是2001年,一个令我不安的年份,百年前死亡了两个总统的美国,不知道今年是否还有更大的灾难?现在美国的强大今非昔比,然而,强大有时候便是脆弱。欧洲又会怎么样?巴黎是否又有新的天才画家出现?是否还有艺术家愿意真诚地关注街头的小市民?我的容容,在今年,是否能够逃离那怪兽般的浓烟?我知道,我的容容一定在某个角落隐藏着,发出巨婴的啼哭,我这个平凡妈妈平凡臂膀,怎么才能抱得住她救得了她?现在这个世界,如果单就强弱大小,单就生命的表象,人类谁能够救谁呢?只有我们自己拯救自己的内心与灵魂了。我只有与上官瑞芳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围绕湖心岛盘旋的鸽群,感知些些许许的金色阳光,感知在照耀我们裙角的看麦娘草,只有这样,我的心便会一刻一刻趋于安宁。世杰一定又要嘲笑我的愚昧了。我杞人忧天的毛病,注定要伴随我这一辈子,也注定要骚扰于世杰一辈子──真是对不住丈夫!鱼对于船的歉意也注定是一辈子的事了。”〖HT5”SS〗流水般顺畅的能指汩汩涌出,其势可纵横中外、穿透他人与自我,但它传达的所指其实很有限、也很单纯——不就是想说安心过平凡日子就好吗?这段铺张扬厉的能指喷涌过后,剩下的却是单纯而简约的所指,这就出现能指的过量剩余局面。显然,作家不再悉心致力于能指与所指的准确匹配,而是有意识地追求和享受能指本身的狂欢化效果。

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随处可见一则则广告语言。作为其能指的字面语言与作为其推销的产品的所指之间,往往存在着能指的扩张或过量剩余状况。且不说“男人,你的车该修了”(壮阳药品广告)、“我喜欢更有劲儿一点的”(床垫广告)、“你知道亲嘴的味道吗”(口香糖广告)以及“妹力无穷”、“钱途无量”等低俗广告语,就是那些被视为成功的广告语,也呈现出肆无忌惮的能指扩张态势。某香皂广告说“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慷慨地许诺说它可使人显得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某某电信,“让您想说就说,‘聊无禁忌’”,这是对习惯语“百无禁忌”的仿造,夸大了电话费用的低廉;“乐在‘骑’中”(某自行车广告)直接以成语“乐在其中”为本体作广告;富于诗意的句子“感受心灵的天然牧场”牵引出的却是某种牛奶品牌。两年多前,上海某家服装企业在地铁做内衣广告“玩美女人”,因为一个母亲的投诉而被工商部门查禁罚款,引起一场官司。“诉讼双方一个把‘玩美女人’念作‘玩-美女人’,认为此语有玩弄女性的含义;一个则念作‘玩美-女人’,由此引申出‘追求美好高尚生活的女人’之概念”。有意思的是,控辩双方在法庭上针对“玩美女人”的含义而展开激烈论辩。厂家称当前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话语中必然地出现许多带有轻松随意态度的新字句,如“玩”字就有玩股票、玩车、玩电脑、玩深沉等各种“玩”法,“玩美女人”中的“玩”就有“做、追求、崇尚”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追求崇尚美好的女人”,绝非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庸俗。工商局则提出反驳:面向社会的广告绝不能产生歧义,更不容许引起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误解。(见《新民晚报》2001年11月29日)无论这场官司的结局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则广告正是试图利用语言能指上的铺张而造成所指的歧义,以便达到以新颖的语言方式吸引顾客注意、推销女性内衣的目的。

刚刚过去的元旦节,许多人被一连串手机短信语言所吸引。“我问过烦恼了,它根本不爱你,还说永远不理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自作多情!还有,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它暗恋你好久了,并且一生不变!新年快乐!”除了最后一句是必要的实话外,其它全是剩余的虚辞。同样,只是要表达“爱心不变”的意思,却要铺张出这么多废话来:“爱你一万年,夸张!爱你五千年,无望!爱你一千年,荒唐!爱你一百年,太长!接连爱你70年,就是我的强项!!”而“祝你新年快乐”这一简单所指,却被挖空心思地拉长为如下繁复的能指链:“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一封封如此批量生产、快速传递的短信语言,宛如一枚枚新年炸弹震荡着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和他们的亲属。

查看全文

汉语文学产学结合教育方式研究论文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产学合作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在文科专业中推进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产学合作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合作教育,在国际上也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

它的基本理念最早出自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内涵是:“合作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careerori2ented)的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早地具备进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国内许多学者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为: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查看全文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

摘要:语文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学中都是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大学教育中,汉语言文学教育也是文科教育教学重点,它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二者相互联系,但我国的教育中,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不高,使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

关键词: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思考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语文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改变,为我国培养优秀语文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对语文的深入研究学习,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对我国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具有重要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在我国的教学实际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中老师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不能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地研究,使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缺乏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为此,我国在语文教育中应重视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相联系,实现二者的对接。

一、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语文教育是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文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大学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为语文教育作出重要贡献。汉语言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不仅是对语文教育的深入研究,还能为语文教育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语文教育内容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基础,二者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中职语文教育相关问题探讨

内容摘要:我国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给中等职业教学带来了挑战和契机,其语文教育在开展深度课改的构成中集中体现了实用性不足,学生兴趣点分散、课堂缺乏开放度和互动性等问题,使得这门学科在中职学习阶段没有得到学生们应有的重视,表面问题在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习动力问题,深层问题是能否满足教育主体的社交沟通需求,以及个体生命中对精神需求的持续探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尝试探讨如何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以及对该学科包含的社会性教学意义提出笔者的一些愚见。

关键词:社会竞争力;心理素质;艺术魅力;职业生涯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学习主要存在学生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大等问题,部分原因是生僻词和晦涩难懂的古言内容比重较大,还有老师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们无法理解学习语文知识与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怎样的联系。因此,中职语文的教学问题要以学生们各自的发展情况为主线进行引导式的推进解决。首先要明确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这部分学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遭遇中考失利或者长期存在学习问题的,他们的出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继续进入升学系统;另一种是快速获取社会竞争力,解决后期就业问题。语文的教学目标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相一致,老师在课堂上帮助不同目标的学生自主培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动力去学习,也就会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找寻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资源,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认知结构,甚至在自身的努力下改变以往对这门学科的错误认知。老师能够在备课的时候就从学生的心理成长层面剖析更适合学生性格特征的教育方式,使得教学双方在语文教育中共同成长和受益。

一.增设社会实践类课题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语言的最大价值在于沟通互动,对于处在封闭式学院环境中的中职学生们来说,沟通的对象应当不仅限于校园内部环境中找寻,而是要扩大到社会生活范围。根据相关调查,中职学校学习阶段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超过1/3以上的人数会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工作。这意味着学生们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有必要的,比如说在企事业单位内的邮件沟通文书该怎样撰写,播放一段企业内部会议视频并分组编辑会议纪要,部门之间通知类文件的书写格式训练等具有职场工作性质的文书。学生们在课外还可以自行寻找运用到汉语言知识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其包含的文学要点。另外,学生未来的择业问题也会对各阶段的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职学校的学生里,也有一部分人群会在未来直接或间接从事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在着重培养沟通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心理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今后有强烈意愿去直接参与到少儿教育事业的中职生,更需要在目前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树立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坚定信念。从平衡身心的自我和谐发展出发,最终由己及人地推动青少年文化教育事业进步。

二.从了解汉语文化渊源的必要性出发,深化语文教育

查看全文

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现代化分析论文

一、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知识、能力、素质是构成现代化教育目标的三个基本要素。语文素质教育的知识内涵“是一个包含传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内的大统一观。知识、能力和素质仅仅是知识形态上的区别而已”。因此,语文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知识指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生产、经济、科技等发展的实际广泛联系的语文应用知识;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素质指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语文的知识、能力、智能结构不断完善,促进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据此,语文素质教育不能离开语文知识教育,而应“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在传授知识上力求做到:重视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实践,切实解决语文“双基”的应用性、技能性、实践性等现实问题,即切实解决语文基础知识如何获得、语文基本技能如何培养、语文应用实践习惯如何形成的问题。尤应指出的是,语文“双基”的内容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恰当充实。因此,尽管语文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知识来说不易老化,不易过时,但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语文的内容充实最快,语文的应用要求最广。这说明语文基础知识不单指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还应包括生活、实践中的语文知识,必须是显性语文知识与隐性语文知识的统一体。“语文基本技能”不应单指“听说读写”和归纳、概括、综合、演绎的技能,还应包括语言信息的获取、统筹、过滤、筛选、摘要、检索、分类、校对、识别和编辑、删改等;培养能力要做到重视实践,立足未来,切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创造的能力,除具备一般的语文能力外,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迁移能力和利用图书馆、利用语料库的能力;发展素质要重视差异,注重个性,切实解决“智育”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系,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多元价值,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表达、语言交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与道德素质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全面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二、语文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善于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语文精华

中国的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象。据此,语文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征,合乎其内在的学习经验和规律。重点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勤熟读成诵、勤校勘查证、勤运思练笔;重科学、伦理,重整体、辩证,重真、善、美统一。二是“课文无非是例子”,选文要“取法乎上”,经典的、时代的,都要典范、合读,文质兼美。对最能体现汉语特点、汉语规律的诗、词、曲、赋和散文等,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对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时事美文、文学精品、科普读物,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读,力求使学生做到通古知今,融会贯通,化而能用。三是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精华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华民族重整体辩证和直觉体悟的思维优势,在读写中既学会系统、全面、动态的审视、分析、解决问题,又达到思想感情的滋润、熏染和精神情操的提高和超越的目的。

(二)要善于根据汉语文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和幻想

查看全文

语文学科课程改革论文

一、是坚持突出汉语文的特点和规律。我国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主体是汉语汉文,受教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在汉语文环境中的中国青少年。因此要推进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掌握好汉语汉文的特点及其学习规律。这是一项带有根本性质的基础工程。这项工程过去已有许多学者在做。比如我们已经有了汉字学、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汉语辞章学等等方面的一批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多半还是表态研究、分割研究的产物,一旦进入“汉字书写”和“汉语表达”的社会交际领域,以往的表态研究和分割研究就远远不够了,还必须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结合语言运用的实际进行动态的、综合的研究。即把原有的知识系统,按照学习和运用的需要重新组合;把原来因分割而各自独立的某些内容,按照学习和运用的需要彼此渗透,彼此联结,以能够充分说明各种语言现象为依归。就像当年张志公先生曾经尝试着为初中语文课本写的几篇知识短文《陈述和陈述的对象》,《肯定和否定、全部和部分》,《形容和限制》、《相关、相承、相反》,《因果、假设、条件》,《句子的变换》等等那样,使语法、修辞、逻辑和词句篇章等知识可以结合的内容尽可能结合起来,借以说明种种带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有了类似这样一批新的研究成果,相信我们语文学科的课程教材内容将大为改观,教学效率也将明显提高。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重视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从事基础教育的人应当树立“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己任”的现代教育观。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之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又有新的变化。核心的问题是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可见,国家已经把新世纪教育的功能定在“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点之上有战略眼光的教育决策。

三是坚持在继承中求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的知识、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新的需要和条件,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新的结论。所以,创新和继承是不可分割的。更何况我们要面对的是汉语文的教育,也就是所谓“汉语教育”。我国有几千年的语文教育传统,其中的精华部分应是“汉语教育”研究的瑰宝,在追求“创新”目标的时候,务必要以充分研究和汲取传统语文教育中的精华为前提。中共十五大在讨论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历史性课题时,深刻指出,要“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看来在继承中求创新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上述三个“坚持”的理念支持之下,我设想语文学科课程教材建设应有如下一些特色。

一、要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育人功能。

语文学科是培养和提高我们国民素质的一项奠基性工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各门学科共同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而语文学科在这方面又具有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为此,在语文教材建设方面,一定要树立起“精品”意识。所谓“精品”,其标准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两条:一是选文的语言精湛,堪称典范;二是选文内容精湛,即对于学生形成并提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启迪作用。在编选的指导思想上,要适当增加一点难度,即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要让学生感到“一眼能见到底”,失之于浅。另外,还要适当增加一点分量。课外固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课内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量的扩充。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育功能,除了要重视教材编写的质和量以外,至少还要解决好这样三个问题,一是语文教师的人格影响问题。“德为师之魂”,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髓所在,千万忽视不得。二是重视教法改革问题。要重视语文训练与语文教育相结合,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意志培养、情感熏陶密切结合,改革教法以增加阅读量和写作量。三是要紧贴时代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努力使学生在多元文化中提高鉴别力,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合理而正当的价值取向。

查看全文

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深究

汉语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已经趋向国际化。这就要求我们应当重视汉语言的教学特别是中学阶段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现代中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

尊重是语文教育的前提,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教师的协助主要表现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

二、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社会,拥有人的活动,从这个最本质的意义上讲,语文学习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活动。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和不断地发展语言,因此,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三点:

第一,积累。语文学习应从积累语言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积累:一是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指掌握丰富的词汇、俗语、谚语等;二是积累语言形式,背育一些典型结构的短语和段落,如识记一些好的排比句、顶针句,总分、转折、递进等结构的段落;三是积累语言范例,主要指背育一些优美诗文、小说、戏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积累语言形象,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我们的学生,思维就有了凭借,表达就有了材料。

查看全文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式探索中的通病

最近十几个月里,听了几十节全国性的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公开课,这些公开课大都冠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名号,试图展示、交流、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一些新鲜经验。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了旧有的体现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流程,从文章的某一问题切入且围绕一个个问题展开“研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是,许多探讨似乎还失之浮浅,有的甚至把路子走歪了。比如,课堂上虽然没有见到以往那种“抽筋扒骨”式的理性分析,但是,在一节课里不管所学的是什么文体,也不管文本理解的难易程度,还没有好好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就急急忙忙地进入设疑问答程序,或师生互问互答,或分开小组“七嘴八舌”,其场面的确活泼热闹,以致让不少听课教师误以为这就是自主、合作学习。

跟前些年那种过于单调、沉闷的课堂讲授方式相比,这种充满生气的教学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反映了语文教师们对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探索。但是,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满堂“多问”“杂问”和满堂“多讲”“杂讲”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是否就是我们这次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它与过去的由教师一个人“独霸”课堂的满堂讲、满堂灌相比,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通病在于都没有抓住汉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多读书、多感悟、多积累。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探究个中原因,大概有三点。一是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二是对新课程实施中现代阅读理念理解存在着严重偏颇;三是对汉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不甚清楚。

第一,关于自主、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

查看全文

训诂学性质探究论文

内容摘要: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

训诂学不属于语言学、语文学之范畴。训诂学不等于语文学加语用学。

尘封已久的训诂学自本世纪80年代复兴以来,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论著纷纷发表。这门几成绝学的

古老学科已经走出了曾经鲜为人知而备受冷落的窘境,又生机勃勃地立于当代中国之学林。举凡涉猎中国古代

文化的学人,均不同程度地向训诂学界投以关注、期待的目光。10余年的训诂学研究,有对前人成果的整理

爬梳,有前贤未及的新领域的开辟,也有为传统学术现代化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成绩显著,功不可没。然而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