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5 00:14: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汉语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寒暄语研究

【提要】寒暄语是日常交际中的重要礼貌用语,人们通过它维系关系,传达情感,特别是在喜欢含蓄表达的中国社交氛围中,寒暄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熟练掌握一种语言,除了掌握一系列语用规则外,还需要了解目的语国家语言中一些潜藏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于外国学习者而言,不会用寒暄语进行交际,多多少少会造成一些交流壁垒和文化障碍。因此,寒暄语的研究和学习对于指导现今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不无裨益,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考。

【关键词】寒暄语;汉语教学;文化

一、寒暄语的特征

(一)寒暄语具有民族性特点

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以关心为寒暄方式的中国社会中,双方在路上见面常常会说“吃了吗?”,意在关切而非获得信息。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多是聊天气,特别是在伦敦。在中国,交际双方初次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往往是聊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来缓和气氛或者表示关心。中国人初次见面常常这样自我介绍:“您好!我叫王强,久闻您大名,幸会!”然而美国人的自我介绍常常是这样的:“I'mJohnSmith.YoucanjustcallmeJohn."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自我介绍是偏正式的。其次,中国人在告别的时候,还会说一些表致谢或谦让的话语,比如“麻烦了,哪天咱一起吃饭”,其实说话人口中“一起吃饭”不一定就真的做了这样的约定,只是中国人在告别时的礼貌用语。但如果以这种状态跟西方国家的人告别,他们准嫌麻烦。

(二)寒暄语具有地域性特征

查看全文

汉语的节奏与对外汉语教学措施

【提要】对外汉语教学应从汉语节奏形式与特点方面着手,才能使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节奏的主要形式,包括平仄相间、句子重音、文章主旨三种形式,然后对英汉两种语言节奏进行对比,探究节奏特点上的差异,最后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节奏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策略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节奏规律,深刻感受汉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汉语节奏对外汉语教学措施

每种语言都带有自己的节奏,汉语也不例外。通过汉语节奏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更多汉语特征与主要形式,还能使对外汉语教学中“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得到解答。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发展,由起初的直接教学法发展为联合教学法,且教学理念与体系始终受到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影响。但是,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语言教学有所不同,许多国外理论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汉语特点,从教学理念、目标与方式等方面着手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路径,及时纠正学生的节奏偏差,才可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一、汉语节奏的主要形式

节奏一词原本是指所有均匀且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多用于音乐领域,而后逐渐延伸到语言领域,是指语言的异同、缓急与高低变化等,主要包括音量、音色、音高与音长四个要素,任何要素在特定时间内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由此产生节奏。因认识角度不同,汉语节奏的形式分类有所区别,根据节拍重音要素在不同语言层次中的区别,可将汉语节奏汇总成以下几种形式。

(一)平仄相间式

查看全文

汉字乖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提要】“乖”是一个古今常用义相反的汉字,因其在口语中出现频率较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反而很容易被忽视。本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理论,针对“乖”字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此类汉字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进而提高留学生汉字学习和使用的正确率,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助力。

【关键词】“乖”;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一、“乖”的词义演变和现代常见用法

“乖”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说文》:“,戾也,从而。凡之属从,古文别。”因其表意的偏旁像是两人背离之形,因而其本义与“背离”有关,后逐渐引申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顺从,听话”。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①(小孩儿)不闹,听话,如:乖女儿。②伶俐,机警。如:上了一次当,他也学得乖多了。③违反;背离。如:有乖人情。④(性情、行为)不正常。如:乖戾。实际上,“乖”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其逆向引申出的,而后两种义项通常用于书面语中,如“怪癖古怪”。如今,“乖”字在日常语言中可以用于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如单字“乖”用法:(1)乖,不哭,奶奶给你买玩具。(2)真是妈妈的乖女儿!“乖”又可以用于情侣之间表示亲密、宠溺,如:(3)乖,早点睡!“乖”重叠时既可以表示“顺从,听话”,如“老师走进教室,学生乖乖拿出课本”,还可以表示感叹,如“乖乖,好险!”。AAB形式为“乖乖地/的”,如:(4)曾经骄横一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代表终于乖乖地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5)她就像只乖乖的小猫,慢慢蹲在我身边。

二、“乖”的常见偏误类型及成因

根据笔者从HSK动态①作文语料库中的检索情况和对留学生进行实地访谈的结果,得知“乖”这个字最常见的偏误主要有两个方面:

查看全文

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

1.当前泰国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与实际教学的脱节

1.1教师对中国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从事对外汉语工作的教师被称为“语言文化的使者”,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很难实现名符其实。原因在于很多对外汉语的专业人才对民族文化和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引起重视,就不可能将文化教育引入到汉语教育的过程中。

1.2受传统的语言学观念影响

由于汉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系统,学生往往喜欢把相互联系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个体,如,很多外国学生认为语法是一个体系,拼音是一个体系,文化也是一个体系。这样将文化与语言隔离,会对汉语学习造成障碍。

1.3对中国文化内容缺乏深层次理解

查看全文

对外汉语教学分析论文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陆俭明、邓守信、王还、刘月华、赵淑华、佟秉正、舆水优等。

至于研究“教”和“学”,与其他语言作为外语教学是有共性的。这也就是在创始阶段,我们不断引进、介绍各种外语教学法的原因。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已经很多。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在研究汉语教学法时,正如张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记汉语本身的特点,二不能忽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千百年经验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视国外某些教学法它们一方面显示其优越性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的这种缺陷。”(张清常,1990)这是十分中肯的话。

查看全文

文化视域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汉语越来越被国际上的人们熟知,为了更好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国外学生开始学习汉语。目前我国已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他们在教学期间除了让学生学习到汉语知识,还可以对国外学生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一、文化视域和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概念

文化视域其实就是从一个国家的文化角度来看待问题。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的体现,通过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的经历和发展。文化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从中看到民族发展时产生的价值观念、历史、风土人情等,这些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文化视域下进行对外教学,就是将这些文化价值内容加入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对教学内容有着较深层次的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对母语非汉语的民族或者国家进行教学时,面对的人群主要是国外学生。在对他们开展教学,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了解汉语的魅力。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会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知识之外,还要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在教学期间还需要多多加强文化观念的教学,这不仅可以让国外学生了解汉语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促进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文化和教学看似是两个不相关的领域,其实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和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给国外学生进行汉语知识的讲解,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好第二语言。汉语是我国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摸索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其实也是文化的一种符号。在文化视域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让国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了解汉字的魅力,这些汉字的构字结构和语法,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汉语中也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果只是单纯地对国外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这会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汉语的晦涩,是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展开的。而且国外学生因为受到本国母语的影响,在学习中会因为母语的语法结构影响而对汉语的语法结构很难理解。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入一些文化内容,可以帮助国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使汉语学习内容变得较为简单,此外还可以让国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不仅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向国外学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这样可以让国外学生对中华文化有着新的认知。

三、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和应用

查看全文

实况汉语教学特点论文

关键词:习得环境交际化国情文化话题教学解码系统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提要:实况汉语教学努力营造并充分利用汉语的习得环境,坚持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坚持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在汉语教学的同时,坚持国情文化的教学,在视听说三者的关系上相当灵活,在开设实况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适时、适量,实况汉语教学只适合于解码类的课型。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的实况汉语教学(含/汉语实况听力0、/汉语实况与话题0等课型)经过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相应教材的不断问世,有关论文的相继发表,使得其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人们对其中的许多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了使实况汉语教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与其有关的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实况汉语教学与营造

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过程有某些共同规律,但二者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实况汉语教学清楚地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诸多差异,因此在教学中避免了直接法过于偏激,过于简单的弊病。

非目的语环境的学习,师生往往有着共同的媒介语,便于讲解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等,培养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但听说能力较差。

查看全文

对外汉语教学慕课分析

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慕课开始快速发展,2014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慕课也开始上线,截止到2018年在Coursera、学堂在线、华文慕课等平台上的汉语教学慕课已经有二十余门,涵盖了多种课型,这一新的语言教学形式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也开始出现,我们以“汉语”“慕课”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发现2014年-2018年相关论文有86篇,研究成果主要出现在2015以后,其中2016年最多,占了近三分之一。具体数字见表1从已有研究成果看,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是介绍慕课的特点以及学习情况,讨论慕课给线下汉语教学带来的影响、说明汉语教学慕课的发展状况等。汉语教学慕课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慕课不同于微课,不是散点式的教学视频,汉语教学慕课是一门借助新技术、新平台的完整的教学课程(course),它意味着慕课仍然遵循传统意义上“课程”的概念①,教学理念是课程建构的核心,目前基于教学理念的对汉语慕课课程研究还未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论文不够丰富。教学理念体现了课程设计者、授课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依据教学理念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学科的不同,教学理念可分为理论层面、操作层面与学科层面三个层次②。语言教学类课程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对于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三个方面。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视角对已有汉语教学慕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交互模式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汉语教学慕课的运用和发展提出建议。

一、汉语教学慕课的总体情况分析

我们搜索了coursera、学堂在线、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汉语慕课,发现截止到2018年11月已有26门③课程上线,制作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等。详细数据见表2。汉语教学慕课2014年开始在coursera上线,最早的汉语慕课是北京大学的“汉语入门”,自2014年以来,陆续有26门慕课上线,其中2018年新上线的课程最多,达到9门,是有汉语教学慕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慕课发展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目前上线的26门慕课,可以分为四大类课程:语言要素类课程、汉语综合类课程、专业汉语类课程和HSK专项课程(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语言要素课主要集中在语法课上;专项课程主要专门为HSK设置的课程;专业汉语课程主要是商务汉语课;综合汉语课程最多,主要是初级汉语教学课程,其中面向零起点学习者的课程有6门。上述四类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有较为清晰的界限,语法类课程是属于语言知识类课程,商务汉语有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HSK课程主要围绕HSK大纲展开,而汉语综合类课程具有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课程的代表性特征,是语言教学类课程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选取面向零起点学习者的基础汉语课程为分析对象,一是因为这类课程是典型的第二语言教学类课程,同时这类慕课数量较多;另外这类课程教学内容相近、同质性强,具有可类比性,所得出的分析结论,具有代表性。

二、初级汉语教学慕课分析

在六门汉语基础课程中,本文选择四门面向零起点学生的汉语慕课作为考查对象,这四门课程是:北京大学的“汉语入门”、清华大学的“清华对外汉语”、北京师范大学的“汉语初级口语”和北京语言大学的“功能汉语速成”。这四门课程中,“汉语入门”和“清华对外汉语”是2014年推出的早期汉语教学慕课,这两门课程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汉语教学慕课标志性课程。另外两门是2018年新上线的初级汉语慕课,四门课上线时间间隔4年,对比分析能够发现汉语教学慕课的发展趋向。“汉语入门”目前正在coursers平台上正处于开课期,“清华对外汉语”慕课目前在华堂在线上是自主模式。“汉语初级口语”目前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开课,“功能汉语速成”目前在中国大学MOOC上正在开课。四门课程的设计者或主讲教师都是既有学科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的专家型教师,这四门慕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设计者(授课教师)对汉语教学的认识。我们分别在coursera、华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注册了上述四门课程,考察了课程的构成模块和组建逻辑、视频内容、练习及测验,分析了学习者论坛中的讨论主题及讨论帖。通过对这四门课程分项考查,我们发现这四门课程的组构方式基本一致,结构化程度较高:主体由视频,练习(测验)、论坛三个版块组成。学习内容是一系列相关联的日常生活常用的话题,比如自我介绍、谈饮食、谈爱好等。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四门课的模块,对其中的视频和练习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我们发现四门课的视频组构模式基本相同:包括展示语言项目(对话、表达方法等),然后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解释,最后举例练习这一语言现象,也有的慕课附加情景模拟视频。详见表4。上述四门课程,都是面向汉语零基础的学生开设的,以话题为纲,教学内容基本一致,但每一课内部的构成不同,“汉语入门”、“清华对外汉语”和“功能汉语速成”是纵深向组构:复习旧课———学习新课———练习。而北师大的“初级汉语口语”是并列性组构:每一课由会话、语音语法、汉字、文化知识并列组成。在视频长度上,“初级汉语口语”的视频长度为10分钟左右,而其他三门课的视频在4分钟之内。“清华对外汉语”和“功能汉语速成”有真实情景模拟对话,“清华对外汉语”在真实情景模拟部分设有“汉语学习小贴士”部分,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交流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交互形式三个方面对四门初级汉语教学慕课进行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反映在课文的讲解和练习部分,在汉语教学慕课中,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在视频中,练习测验部分进一步强调了课程的重点内容。上述四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同质性强,但在学习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汉语入门”的内容包括初级汉语对话、语音语法知识;“清华对外汉语”在汉语初级对话、语音、语法知识以外增加了汉字知识;“初级汉语口语”教学内容比较全面,语音知识、语法知识、文化知识、汉字知识内容丰富;“功能汉语速成”的内容包括初级对话,语音语法知识以及模拟情境对话。四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呈现出3个特点:1.重视基础汉语知识,特别是语音、语法知识。2.重视口语表达,课文都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3.除“汉语入门”不学习汉字以外,“清华对外汉语”、“功能汉语速成”和“初级汉语口语”课程中都包括汉字学习。在练习、测试部分,题目的形式都是客观题,评价方式是平台自动化评分。有听录音,选择正确的声调、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情景完成对话等题目,多为感知型的训练,运用型的练习较少。练习的内容主要是对视频中学习的语言知识进行复习,课程设计者希望通过练习,加深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加强记忆。测验的目的在于测试学习者对于特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非是沟通技能。从课程内容和练习内容、形式上看,这四门初级汉语教学慕课相似程度较高:首先学习汉语基础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和测试强化学习成果。(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汉语教学慕课教育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课程设计的灵魂。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一定与课程设计者主观设定的教学目标一致。我们可从课程内容、课程安排以及练习内容的综合分析上,客观地了解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经过对四门课程的考查我们发现这四门汉语教学课程在视频中进行展示、讲解、示范汉语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然后通过练习和测试来强化知识的获得,反映出课程设计者希望学习者理解基础汉语句法、语音,了解汉字和文化习俗,记忆和理解初级汉语的常用对话。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这四门汉语教学慕课的教学目标,在认知领域处于记住和理解层次,布鲁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在这六个层次中从下到上是一个从低阶思维能力向高阶思维能力转变的连续体。其中回忆(Remembering)指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理解(Understanding)指从包括口头、书面、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⑤(洛林安德森,2009)。教授陈述性知识的课程,比如语法知识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于记忆和理解的认知层次,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输入、存储新语言信息和对原有记忆的简单提取,而是根据认知图式和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重新建构,这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再创造⑥(刘壮,2005)。因此语言教学课程在认知领域应该达到“应用”的层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具有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⑦(赵金铭2008),语言课程应该通过教学活动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于初级汉语课程而言,培养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线下的语言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口语交际模拟活动,学习者之间协作完成真实的任务,教师及时做出反馈,学习者在反复练习、对反馈调整之后,达到语言应用的目标。目前的汉语教学慕课的教学目标还未达到促进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层次。(三)互动模式分析。互动是教学方法中的重要一环,反映了课程设计者对学习的认识,交互是任何一种学习环境(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步\异步在线教育或者混合式模式)中的基本要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第二语言的高度互动是学习者获得语言的关键,最有效的高度互动又来自系统科学的任务设计、教学组织及实施⑦。与传统的网络教学课程相比,慕课的特点是平台能够为学习提供互动和反馈支持,基于平台技术,课程设置了论坛(讨论区)供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进行互动。在上述四门课程中,都有讨论版块,“清华对外汉语”和“汉语初级口语”除讨论区以外还设有Wiki板块。“功能汉语速成”讨论区设有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综合讨论区、留学生讨论区、对外汉语教师交流区五个子版块。四门课程的讨论区中,“汉语入门”的论坛中内容比较丰富,目前可以查到4年以前的讨论帖,有教学助手回答学生问题、批改学生的作业,也有学员的互评的内容。比如第三周的论坛中有135条主题帖,发帖时间是2014到2018年10月15日,论坛中的主要内容是询问与本课学习相关的问题,反馈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有社区助教解答问题、批改作业等,互评、提问、回答都是以书面的方式进行的。目前学堂在线平台上的“清华对外汉语”是自主学习模式,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相对分散,没有统一的学习进程,论坛上的内容几近空白;正在开课的“汉语初级口语”和“功能汉语速成”论坛上的内容也相对较少。总的来看,四门课程中“汉语入门”论坛中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及学习者和助教之间互动相对比较活跃。但其互动内容也多属于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作业反馈等内容。其他三门课程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比较少,慕课平台的技术优势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而在反馈部分主要是基于机器自动评分的反馈形式,或者由助教、老师提供书面答案。穆尔⑧(1989)按照远程教学的特点,把远程课程的交互方式分为三种:学习者和学习内容的互动、学习者和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和教师的互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被称为社会性互动。现有的汉语教学慕课的交互方式,主要以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交互(自主学习)为主,社会交互性不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对于知识型课程较为合适,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匹配度不高。作为语言教学慕课,课程设计上应根据二语习得规律,安排教学活动。语言习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第二语言习得模型中,语言从输入到输出包括五个阶段:感知输入、理解输入、吸收、融合、输出,输入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输出⑨,其中互动反馈是学习者重要的知识来源,在互动过程中,经过协商、重述和反馈才能吸收和融合新的语言知识,才可能转化成输出,从目前的四门汉语教学慕课看,交互模式比较单一,过程性反馈活动设计不足。通过以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交互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汉语教学慕课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知识的呈现、讲解、示范形成刺激,学生通过选择答案对刺激源作出反应,计算机根据答案给出提示予以强化⑩,课程中体现的主要是认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三、汉语教学慕课的思考与展望

查看全文

现代汉语教学模式反思与构建

摘要:慕课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而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应其带来的变化,并借助其优势提升现代汉语教学的质量。慕课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传统的现代汉语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其先进的教育观念有利于大学现代汉语教学模式的革新,这样就会让教师的工作性质发展很大的变化。如此,大学现代汉语教学将不会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教学的目的也不再仅仅是为了考试,慕课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将会成为教学的核心,不过,慕课教学方式,却也会让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性减弱,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合理的运用慕课平台中的开放教育资源,结合现代汉语课程的实际需要来选取内容。本文对慕课背景下现代汉语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慕课背景;现代汉语教学模式;反思与构建

慕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得到了我国高校的高度重视,并展开了大规模的网络教学试验。慕课的发展十分迅猛,可见,将来这种大型开放式网络教学会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不小的变革。慕课有四个本质属性,那就是大规模、开放性、即使在线以及课程。现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学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提升他们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分析以及运用能力,这样在以后的社会工作当中,若他们从事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就可以快速的适应和入手。

1.慕课的含义与优势

慕课的意思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网络开放教学以前提的,其中包括学习资源的,学习的管理以及大量的网络资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规模的学习,学生可以不限时间和地点随时展开学习[1]。慕课有着免费开放的教学资源,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让教师团队凭借这些网络社交渠道,传播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以及学习工具。不仅如此,慕课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将不会再局限于某个时间和地点,而是通过网络展开自主学习。慕课具备规模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其可以让学生在线学习,不仅如此,其还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2.慕课对现代汉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查看全文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分析

OBE,是成果(能力)导向教育的简称,具体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这里的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某个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1]为了使学生学习后达到最大能力,OBE教育理念强调知识整合而不是知识割裂。传统教育只强调课程体系,实际上是将知识结构切割成了一个个课程单元,每门课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界限清晰的知识单元,这些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被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只见大树、不见森林”。OBE强调知识的整合,是以知识(能力)结构出发反向设计,使课程体系支撑知识(能力)结构,进而使每门课程的学习都与知识(能力)结构相呼应,最终使学生达成顶峰成果。目前,高校的古代汉语教学之所以出现学生厌学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眼界狭窄、教学理念落后所导致的,比如在讲授文选时,绝大多数老师局限于对字、词、句的过度分析,讲授通论知识更是强调理论分析,以至陷入“为讲理论而讲理论”的怪圈,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使他们感觉古代汉语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更让他们觉得学习古代汉语毫无用处,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些学生干脆放弃学习。鉴于此,借鉴OBE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倡导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教学中注重古代汉语与其相关课程的知识联系,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教学应注重与古典文献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古籍阅读能力

高校的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和学科介绍一般都把“提高古籍阅读能力”作为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由于很多高校的古代汉语老师割裂了古代汉语和古典文献的联系,所以对这一教学目标的理解就较为狭隘。他们认为“提高古籍阅读能力”,就是让学生掌握住古代汉语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就可以了。课堂授课往往集中在对古代汉语字、词、句的深入分析方面,然后再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之下,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枯燥的课堂笔记,一点儿都感受不到古代汉语的语言魅力,更体味不到阅读古籍的趣味。在学习中往往会产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不良现象,这样“提高古籍阅读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授课教师一定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要囿于对字、词、句的死板分析,而要把精力用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古籍阅读能力上。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注重古代汉语与古典文献的联系,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时向学生推介一些优秀的古典文献,让学生自己在课下阅读和品味。对于要求学生课下阅读的文献,还要做到定期抽查。其二,老师还可引导学生组建古典文献阅读小组,小组成员要制定阅读计划,对于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成员之间要相互督促。老师可每周组织一次阅读总结会,检查小组成员的阅读进度。其三,拓展古代汉语中的文选内容,其中拓展部分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比如《鞌之战》这篇文选,战争的起因和后续结果,文中都没有交代,老师可对文选中没有交代的内容,以作业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课下阅读,让他们自己去了解这场战争的全貌。课堂上,老师要对作业进行抽查,并进行讲解,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可通过以上办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古代汉语这一语言工具,去探索体味我国古典文献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从而真正激发学生阅读古代典籍的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进而打破学生“死记笔记、不懂阅读”的怪圈,切实提高学生的古籍阅读能力。

二教学应注重与现代汉语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及解析能力

此外,学习古代汉语,其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古籍阅读能力,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提高对现代汉语的解析能力。因为古代汉语虽历经几千年,但稳定性依然是它的显著特征,很多词汇及其用法都为现代汉语所承继。比如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都来自古代汉语,要想准确运用它们,就必须弄清典故出处及成语中每个词的确切含义。比如成语“引领而望”,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意思是“伸着脖子远望,形容殷切期盼。”此处的“领”,用的是它的本义,意思是“脖子”“领”的这一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不再使用,要想准确使用这个成语,就必须了解“领”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此外,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语言现象或语言问题,都可以利用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比如,现代汉语中存在“一字多音”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现代汉语继承古代汉语中破读和特读音的结果。破读是古人通过改变一个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性或词义的一种方法。传统上,人们把一个字原本的读音叫作“本音”或“如字”,把改变后的读音叫作“破读”或“读破”。破读本质上是一种音变构词现象,即通过改变一个字读音的方式来构造新词。比如“好”字,如字为hǎo,破读音为hào。再如“间”字,如字为jiān,破读音为jiàn。特读音是古代汉语中某个字与其常见读音不同的特殊读音,其特读音一般是这个字的古音或者接近古音的读音,常见于古代的国名、族名、地名、人名及姓氏等专有名词的读音。比如大宛Dàyuān(古代国名)、荤粥Xūnyù(古代族名)、阳夏Yángjiǎ(古代地名)、冒顿Mòdú(古代人名)、繁塔Pótǎ(古建筑名)万俟Mòqí(姓氏)等。鉴于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密切关系,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授课老师在讲授一些文字、词汇、语法及音韵等通论知识时,要以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和解析能力为导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和现代汉语的知识联系起来,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解析能力。另值一提的是,这种教学方式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汉语通论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应注重与汉语方言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汉语方言的运用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