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习语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23:53: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汉英习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简析汉英习语翻译的信息处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汉、英习语文化信息错译文化信息欠额文化信息超额直译意译

〔论文摘要」汉、英习语语义的不对应性包括汉英习语指称意义以及联想意义的不对应性。这种不对应性导致习语翻译中出现了三种翻译错误类型:文化信息错译、文化信息欠额和文化信息超额。跨越习语翻译障碍的途径主要有:直译,意译,及直译加注。

习语是指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它是一种受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形式,经过千锤百炼,言简意赅,意象鲜明生动,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一、汉、英习语语义的不对应性

由于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观念体系差别很大,汉、英习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不同,而读者由于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对习语产生的联想意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样就形成了汉、英习语语义上的不对应性或不完全对应性。

1.汉、英习语指称意义的不对应性

查看全文

如何做好汉英习语译制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的话,那么习语便是这个瑰宝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习语的出现汇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情、国情,地理风貌,历史背景,文学作品,风俗习惯,凝聚着无数语言使用者数代的智慧和心血,它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表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习语的翻译可谓语言翻译者的一大难题,如何在形似与神似,字面与字外,本国与异域之间寻找一种调和与平衡,确实是翻译者所难以逃避的两难抉择。

作为英汉翻译者来说,英汉习语的对译是一项挑战,同时也是增进自我的翻译修养和英汉两门语言的素养的极好的锻炼机会。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英汉习语的翻译呢,我想,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翻译者要对英汉两国的文化有个全面的了解。那么,什么是文化呢?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EdwardB,Tylor)曾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界定了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或者,也可以说文化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无数精神物质成果,翻译工作者必须对此有所了解,才能对汉语习语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意象联想和实际意义有正确的把握。如守株待兔是出自《韩非子》中一个寓言,它说的是一个人在偶然的机会下拾得一只撞昏在树下的兔子,便从此不务正业,专等兔子再次撞倒在树下,当然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对这个故事不了解,则虽知字面意义,却难知其实际涵义。翻译时可直译watchthestumpandwaitforahare,然后另加注:Fromthestoryofapeasantwhoseeingaharerunheadlongagainstatree-stumpandbreakitsneck,abandonedhisploughandwaitedbythestumpinthehopethatanotherharewoulddothesamething.这个注释为国外读者介绍了中国着名的饶有趣味的小故事,使内容更充实,理解更顺畅,同时也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如果翻译者本身就对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了解甚少的话,则更谈不上传播文化,做文化的桥梁了。英语语言文化也极其丰富。可以不夸张的说,英语可能是全世界借用外来语最多的语言。其中有25%以上来自于希腊语,50%以上来自于拉丁语,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英语习语中有很多是承载希腊神话和罗马故事的,当然这只是其文化的一部分,作为翻译者同样也要对这方面的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否则在遭遇相关习语时文化的缺省很容易导致意义的缺失甚至误解。如Pandora''''sbox,字面意思是潘多拉之盒,潘多拉是个女名,但仅仅知道这个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了解这个成语所出自的希腊神话,才会知道它常用来比喻灾难、麻烦、祸害之源。所以说,语言不是独立的,学习语言永远不会是单纯的学习语言技巧或技能,这个冰山一角之后所隐藏的是巨大的民族文化基奠,习语更是如此,可以说,要想准确的翻译英汉习语,对中英历史文化的广泛涉猎非常必要。其次,除了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外,翻译者必须建立自己的习语语料库。就好比学习英语必须得有一定的单词量,翻译习语者必须得有中英文的习语库。我们知道文明是相通的,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生活劳动所产生的智慧也会有很多相同之处,有些习语人们是能够通过常识和生活经历体会出其含义,但在翻译时如果能够使用本国语中相对应的习语,则不仅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够体现出来,语言的幽默精练与魅力也能够表达的淋漓尽致。要达到这一点,没有一个巨大的英汉习语库,可能并不容易。因此,翻译者除了平时生活阅读学习中对习语要具备特别的敏感随时搜集之外,还得专门进行相关积累,最好是建立起自己的语料库,从而在真正翻译时能够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当然这儿的“信手”是建立在长期的刻苦的学习积累之上的,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下图我们可以对翻译活动获取一个直观的认识,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是分别从属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大背景之下的语言形式,翻译者要建立其相应背景下的习语库,才能有效的进行英汉习语的对译。而在英汉习语的对译中又会有相应的文化交流与转换。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不仅习语后的文化背景会对习语翻译产生影响,英汉习语的对译同时又会给双方文化带来新的元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的融入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中。在英汉习语翻译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如汉语习语中的“酸葡萄”和“武装到牙齿就是从英语习语中“sourgrape”和“armedtotheteeth”直译后融入汉语的,而英语习语中的“loseface”和“papertiger”则是汉语的经典之作。因此英汉习语库也会随着翻译交流的进行而不断丰富与扩大。

另外,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由于母语的语言系统和本族文化系统早已在头脑里根深蒂固母语系统和本族文化系统中与汉语和汉文化相异或貌似实异的因素必然干扰和阻碍英语翻译,造成所谓的“语际负迁移”和“文化负迁移”。我们应根据所给的某个词语的汉语对应词或释义所蕴含的语义信息从自己头脑里的心理词汇或语料库中去检索和提取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词语,并建立起英汉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当英汉词语的语义完全对应时,就可能产生“语际正迁移”。如toshowone''''scard与“摊牌”,toturnoveranewleaf与“揭开新的一页”,“Easycome,easygo.”与“来处容易,去得快”,Helaughsbestwholaughslast.与“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当英汉词语的语义不完全对应时,则可能导致“语际负迁移”妨碍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词语。如dragon(龙)在英美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凶恶可怕的象征。但在中国是“吉祥、高贵”之义。如“龙风呈祥”、“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褒义习语。如英译“望子成龙”中的龙时,如果译成toexpectone''''ssontobecomeadragon,则会让西方人不得其解,甚至产生误解。因此,“龙”的形象在英译时不能保留的,可意译为toexpectone''''ssontobecomeanoutstandingperson。所以,词语英译汉时,如果能够先在研究母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英语语义解释和英汉词语语义的对比分析,然后再动笔翻译,无疑将有助于防止和克服母语和本族文化的干扰,对于不同语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译者要从宏观上了解文化的蕴含、翻译的基本理论及技巧,且加以对比和分析。只有在考虑异域文化的前提下把“信、达、雅”融为一体,使译文“神形”并茂,这样才能确保文化“传真”的实现,才能真正地做好文化翻译。

最后,在习语的翻译技巧与手段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总结起来不过是直译、意译、增译与注释这几种。笔者认为,翻译习语最重要的并不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而在于其一,文化背景知识和习语知识的积累与广泛了解;其二,对翻译之根本理念的认识,即翻译的本质与目的是什么。可以说,不同的翻译方法体现着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理念会造就不同的翻译风格。很难说孰对孰错,但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对应不同的时代,可以也应该在翻译手法上有所偏重。例如: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中西文化交融汇合,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使中国多数读者对西方的某些寓言典故也多有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必须本着一贯的作法,对所有涉及到西方典故的成语都来一通注释,以达到“清楚明了”的效果呢?或者直接把Pandora''''sbox意译为罪恶之源呢?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和知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与变化,翻译理论不应也不会停滞不行,或是有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我们必须不断摸索,不停推敲,善于观察,才能找出最适合最可行的翻译法,这也许才是翻译的正道!

查看全文

英汉成语翻译策略论文

摘要:通过对英汉地域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对造成英汉成语表达差异的根源做了探讨;通过对翻译流派的比较与分析,论证了英汉成语跨文化翻译的策略——以归化/意译策略为主,以直译/异化策略为辅。

关键词:成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译者对两种文化熟悉的程度。而了解两种不同文化远远难于掌握两种语言,这给我们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一问题在英汉成语翻译中显得尤其突出。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句子。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吕叔湘,1998:160)汉语成语多为四字词组,英语成语的词数虽然与汉语成语不同,但是其基本特点与汉语成语类似。请看英语词典对英语成语(idiom)的解释:idiom:phraseorsentencewhosemeaningisnotclearfromthemeaningofitsindividualwordsandwhichmustbelearntasawholeunit。根据其个别单词意思不清、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学的短语或句子。(李北达,2002:734)

由于忽视成语负载的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翻译的错误俯拾即是。以《中国日报》上的一段文章为例:

WashingtonsaiditopposesTaiwanindependence.Butithaseatenitswordswhileofferingmilitarysupporttotheisland.Washingtonalsopromisesitadherestotheone-Chinapolicyposition.Butitspromisesappearfaint,givenitsincreasinglyupgradedrelationswithTaiwan.(WuYixue,1994:6)eatone’swords的意思是:承认错误admitwhatonesaidwaswrong,因此这段文章的汉译为:华盛顿曾说反对。但是它在军事上主动支持台湾岛,已经承认自己说错话。华盛顿也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如果与台湾的接触有增无减,华盛顿的承诺就显得含糊其辞。很明显,该作者把eatone’swords误解为gobackonone’sword;breakone’sword/promise“自食其言/轻诺寡信”了。

查看全文

英汉成语翻译策略论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译者对两种文化熟悉的程度。而了解两种不同文化远远难于掌握两种语言,这给我们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一问题在英汉成语翻译中显得尤其突出。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句子。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吕叔湘,1998:160)汉语成语多为四字词组,英语成语的词数虽然与汉语成语不同,但是其基本特点与汉语成语类似。请看英语词典对英语成语(idiom)的解释:idiom:phraseorsentencewhosemeaningisnotclearfromthemeaningofitsindividualwordsandwhichmustbelearntasawholeunit。根据其个别单词意思不清、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学的短语或句子。(李北达,2002:734)

由于忽视成语负载的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翻译的错误俯拾即是。以《中国日报》上的一段文章为例:

WashingtonsaiditopposesTaiwanindependence.Butithaseatenitswordswhileofferingmilitarysupporttotheisland.Washingtonalsopromisesitadherestotheone-Chinapolicyposition.Butitspromisesappearfaint,givenitsincreasinglyupgradedrelationswithTaiwan.(WuYixue,1994:6)eatone’swords的意思是:承认错误admitwhatonesaidwaswrong,因此这段文章的汉译为:华盛顿曾说反对。但是它在军事上主动支持台湾岛,已经承认自己说错话。华盛顿也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如果与台湾的接触有增无减,华盛顿的承诺就显得含糊其辞。很明显,该作者把eatone’swords误解为gobackonone’sword;breakone’sword/promise“自食其言/轻诺寡信”了。

上述错误是单纯理解成语的字面含义、忽视其承载的文化所致。像国内的权威报纸《中国日报》都出现如此严重的汉英成语跨文化翻译失误,一般的对外宣传资料就可想而知。因此,很有必要做英汉成语比较与文化翻译策略之研究。

一汉英成语表达差异溯因

查看全文

汉英语言中文化差异

一、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无论从语言的符号观还是社会观来看,其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语言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语言的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等方面。作为语言内涵的文化,给予语言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并制约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2)决定语言的指称内容与形式;(3)作用于人类的语言思维与表达形式。由此可见,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993:109)文化对语际交流的影响可见一斑。汉英民族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社会制度、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不仅给各自的载体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为这两种语言之间互译带来了重重困难。本文拟从汉英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着手,企图以归化和异化策略来寻求其间的语义文化对等翻译。

二、汉英文化差异

因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产品,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给其在语义层面上的转换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其差异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的不同。汉文化是一元文化,强调“社团价值论”;英文化是多元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至上论”。除了价值观念差异之外,汉英文化差异还与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气候条件和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

(一)地理环境引起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常常给该地区的文化打下烙印。中国和英国,因为地理环境的迥异,气候条件的巨差也就孕育出彼此相对的异域文化。英国是岛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民族创造出的语言就沾上了该地理特征。象我们熟知的习语:spendmoneylikewater;makewater;allatsea等就囊括其中。相反,中华民族祖居亚洲大陆,其文化自然也难免受其影响。上文所说的“挥金如土”就是一例。另外还有“面如土色”、“土眉土眼”、“面朝黄土背朝天”等不胜枚举。至于气候不同招致的文化差异的例子也是举不胜数。单就“东风”“西风”之说来看,两种文化就大相径庭。雪莱的“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正是对春的讴歌。CharlesDickens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说“HowmanywinterdayshaveIseenhim,standingblue—nosedinthesnowandeastwind!”这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然而汉语中的“东风”却战胜了“西风”,是春风,是温暖的使者。“西风”是秋风,有萧瑟秋风之说。马致远之词作“古道、西风、瘦马”,又同是马曲的“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也说明这一点。词曲中的意境也自是让异域人士费解。

(二)民情风俗造成的差异

查看全文

英语写作错误与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时最头痛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典型错误,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写作;思维方式;错误与原因

Abstract:ThewritinghasbeeninauniversityEnglishteachingdifficulty,whenisthestudentstudiesEnglishthemostheadachequestion.ThearticlehasanalyzedintheuniversityEnglishwritingtypicalfault,hascarriedonthepreliminaryinquisitiontoitsorigin,andproposedsomeraiseEnglishwritinglevelseveralsuggestions.

keyword:UniversityEnglish;Englishwriting;Thinkingmode;Mistakeandreason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式培养高级应用形人才,其英语教学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笔试中的第五部分写作测试学生套写应用性短文(便条、通知、简短信函、简历表和申请表等)、填写英文表格或翻译简短的文字的能力。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内容依托式教学论文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调研组在实验前后均采用大学英语四级真题试卷来测量受试学生的英语水平,测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四大项,总分为100分。实验前,实验班(53人)和对照班(51人)两组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成绩大致相同,在语言水平测试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期末考试时,调研组同样使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卷,对学生再次进行英语水平测试,并对比分析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此外,根据测试成绩划分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并在每类学生中各抽出5名学生进行课后访谈,了解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新教学方式的接受情况。本教学实验从2013年3月开始实行。实验班和对照班为平行班级,开设的所有课程相同,唯一差别是:实验班中开设英语类课程为《全景商务英语课程》,每周2学时,共16周;对照班的课程为《大学英语读写》,每周2学时,共16周。实验班课程内容包括建立商务联系、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用全英文授课,同时利用多媒体,视频与音频材料等有重点地介绍基本概念、商务谈判案例、商务场合的礼仪,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真实的语言材料或者案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进行问题驱动,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用英语做口头汇报或分组讨论)。课后,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已学过教学内容展开自主阅读,并在课堂上展示自主学习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英语说和写的输出能力,让学生既可以获得学科知识,同时又通过接近现实的、有实际交际意义的活动获得应用英语的能力。对照班的课程是《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上教师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的方法,主要讲解课文词汇和课后练习,学生回答相关提问,课程教学着重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等知识,以及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训练。

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进步。下面结合对学生访谈的结果,分别分析实验班在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翻译以及英语写作成绩方面的变化情况。

(1)英语听力方面的影响。实验开始前,实验班的英语听力测试成绩为20.6分(满分35分),学期末成绩为24.3分,英语听力分数明显提高。学生们普遍认可内容依托教学对英语听力的积极作用。8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有大量内容题材相关,难易度适当的听力训练。教师在用英语授课的同时,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英语听力练习。73%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课上所听的大部分内容;认为在帮助下才能听懂所听内容的学生接近41%。在访谈中,15名学生认为听力材料的难度适中,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语言输入,提高了听力口语水平;另有4名学生认为课程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影响主要是因为过于复杂的听力资料使他们缺乏信心。

(2)英语阅读方面的影响。实验开始前,实验班的阅读测试分数为23.2分(满分40分),学期末成绩为28.5分。学生英语水平中提高最快的就是阅读能力。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商务英语课程,积累了大量的词汇量,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6名学生认为得到了很大的帮助,4名学生认为获得了比较大的帮助。

查看全文

语言文化因素及翻译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文化在语言中的种种表现方式,以说明文化转化是译者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之一。接着对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作了简要评述,例证了这两种策略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后文章借鉴歌德关于翻译的论述,主张应用歌德提出的文化融合法来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文化;异化;归化;融合法

Abstract:First,thispaperdiscussesthewaysinwhichculturereflectsitselfinlanguageinordertoshowthatculturaltransferenceisoneofthemajorobstaclestranslatorsshouldovercome.Next,thepaperbrieflyanalyzesthetwostrategiesofforeignizationanddomestication,whicharefoundtobefarfromenoughtosolvetheproblemoftransferredculturalelementsintranslation.Then,thepaperappraisesthecommentsontranslationmadebyGoethe.Finally,thewriterpointsoutthatthestrategyofintegrationofculturalelementsadvancedbyGoetheispreferabletothedichotomyofforeignizaionanddomesticationintheprocessofhandlingculturalfactors.

Keywords:culture;foreignization;domestication;culturalintegration

本文为:英文论文

一、引言

查看全文

英语翻译驱动下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当下大学生普遍面临着英语写作能力薄弱的问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低对提升英语水平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首先对此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引入英语写作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英语翻译驱动下实现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的策略。利用英语翻译中中英文两种语言的相同、相似和差异的对比,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进行训练,通过具体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驾驭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翻译;驱动;写作能力;策略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英语写作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英语知识的输出能力———写作给予重视。从当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可以看出,随着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有了进一步完善。传统的“技能教学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就需要英语老师对学生的写作基础进行全面把握,不断创新写作教学方法,再结合学生写作实际,对结果进行评估,优化自己的写作教学过程,做到让写作教学在满足学生的考试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提升写作的热情、感受写作的乐趣,进而通过写作技能提升促进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高水平的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判断其英语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大多数大学生在英语写作的结构布局上、文字和句子结构的使用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试图运用英语翻译的驱动作用来提升大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背景与现状分析

当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他们经常使用母语来完成第二语言的学习,这是由于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两种语言具有各种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然而,受汉语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学在积累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成型的思维模式,在写作实践中出现了明显的汉语式英语。例如,在英文写作中出现明显的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和内涵不明确的情况。根据心理语言学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成人一直坚定地建立的母语系统肯定会影响新的语言的学习。从另一方面来看,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言时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受母语影响,若母语与新语言之间无较大差距,新语言的学习会较快且熟练。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西班牙语的人学习拉丁语较快,因为两种语言同属印欧语系。然而大多数情况是母语和外语之间存在差异,一旦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差异,汉语就会对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产生干扰,导致负面影响的出现。鉴于此,老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因负迁移带来的学习问题。这一方式会让学生在动手写作之前容易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因此也会带有一定的中国思维痕迹。所以,笔者希望借助英语翻译驱动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进行训练,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引入英语写作的教学策略分析

查看全文

英汉谚语互译研究论文

引言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外国文字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一种字义最不容易对付。”谚语是一种最富联想意义的语言现象,它是由一种简单符号传达复杂信息的方式,其特点是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故事等。

一、谚语的内涵

何谓谚语?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谚语的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名著的警句妙语。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在语言形式上,英汉谚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二、英汉谚语的特征

(一)用词精炼、句式整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