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19:36: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海洋渔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国际法论文

1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1.1全球共同利益原则

渔业资源是人类从海洋获得的最主要的水产品,占人类捕捞的水产品的90%,也是海洋最主要的生物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甚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都有紧密联系。对于渔业资源的国际法关注也早就突破了单纯海洋法的范围,国际环境法的视角的强化更强调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为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应恪守义务约束;且活动关注的中心也应从人类利益转向人类与生物共享的全球利益。可以预见的将来,对渔业资源的国际法规制必定是更多地吸收国际环境法的先进理念并通过具体的制度予以落实,这也意味着渔业资源国际法规制终将归位于全球利益原则和义务重心。

1.2极限理论

渔业资源枯竭的现状说明渔业资源的总存量是有限的,渔业资源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也是有极限边界的;人类的过度捕捞活动一旦超越了这一边界就会产生渔业资源衰竭的问题。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联合国对公海“大型远洋流网捕鱼”作业的系列决议就是渔业资源“极限”问题的实证。海洋资源分配所体现的基本精神义务,它为人们占有、开发海洋资源的行动设置限制,它要求各国占有、开发海洋资源的行动服从全球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总体安排。作为最主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要以有限的渔业资源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自然也应服从这种以义务为重心的分配,而这种分配的义务重心则不仅要求渔业资源法律制度以限制人类行为为主,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制度安排明确的义务主体并建立完整的责任体系。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国际法规制最终仍应落实和以推进国际合作国家责任为方向发展。全球共同利益原则和极限理论说明:一切作为人类共同财产的资源,其一定是将义务置于权利之上的,即将义务作为重心。且这种义务本身也是为了实现义务承担者的长远利益。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律制度正应以“全球共同利益原则”和义务重心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原则,任何可能背离这两点基本法理的尝试都是危险的。实际上,国际渔业资源法律制度的发展已经表明其义务重心,《公约》和后公约时代的各项制度都通过义务主体的安排,对渔业活动予以了越来越具体的限制,且越来越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履行义务。

2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管理

查看全文

海洋渔业挖掘潜力来源探究

一、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取得的成绩

(一)浅海、滩涂海水养殖和海珍品增养殖取得显著成效

为实施“海上辽宁”、“海上山东”的战略,辽宁、山东两省充分发挥地处辽东、山东半岛和北黄海、渤海湾的优势,利用浅海、滩涂积极发展水养殖业。1996年,辽宁、山东两省海水养殖产量分别达到111万吨和259.7万吨,占海产品总量的43%和54.5%。为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两省又积极开发海水增养殖业,实施了对虾人工增殖放流和海底底播工程。辽宁省自1985年开始生产性放流以来,共放流1~3厘米幼对虾125亿尾,回捕产量达1.9万吨,直接经济效益6.5亿元,社会效益达2.8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0,居全国领先水平。海底底播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生产领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大连市长海县是一个海岛县,全县底播增殖面积40万亩,重点发展鲍鱼、海参、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以及文蛤、杂色蛤、魁蚶等品种,产量共达8万多吨,初步建成了一个以底播增殖为主的海底庄园。山东省长岛县的海水养殖区现在已由近岸浅海扩展到深水大流海区,养殖品种由传统的海带、扇贝扩大到鲍鱼、海参、虾夷扇贝等海珍系列养殖,养殖形式也由单一的筏式养殖转变形成为海上筏养、海底播养、陆上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养殖形式一起上的新局面。在列岛周围70万亩海域,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水层综合利用的“蓝色牧场”。1996年全县海产品产量30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达20.87万吨,养殖收入6.58亿元。浙江省在合理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之后,也确立了以养殖业为主的发展思路,海水养殖取得显著发展。1996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达到85.82万亩,产量达39.51万吨,列全国第六位。1997年,浙江省桃花海洋渔业公司和象山港渔业公司,分别从福建省引进欧鳗和大黄花鱼种苗,采取大面积海水人工养殖,并获得成功,由于经济效益显著,预计将会有更大发展。

(二)建立了新型的海洋捕捞机制,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浙江省濒临东海,大陆架渔场面积达34050万亩,是浙江省陆域面积的两倍多。著名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丰富的渔业资源加速了浙江省海洋捕捞业的发展。1996年,全省渔业总产量达342.14万吨,其中海洋捕捞占259.72万吨,居全国首位。针对我国近海传统鱼种结构的变化,浙江省积极采取对策,使海洋捕捞结构从以沿岸近海为主,初步实现了向外海发展的转变,远洋捕捞作业已发展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极大地促进了海洋渔业的发展。1996年,全省外海渔获量已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61%。远洋渔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具有了一定规模,去年产量达13.4万吨。

(三)积极开发水产品加工业,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查看全文

有关海洋渔业制度叙述

【论文关键词】规制渔业中国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随之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政府为了达到经济发展和坏境保护这两个主要的政策目标,实行了一系列的关于海洋渔业的规制。本文回顾了海洋渔业规制的相关文献,对我国主要的规制手段进行分析,最后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

渔业是一项重要的食物来源。在我国的渔业部门中,海洋捕捞渔业产出占渔业总产出的42%至48.7%,占海洋渔业总产出的71.3%到79.8%。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捕捞业的不断上升,近海岸的渔业资源迅速耗竭,一些重要的目标鱼类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何解决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府为此制定并实施了许多政策来支持和保护海洋渔业,由此形成了中国海洋渔业政策规制,也形成了与渔业相关的规制经济学。

1规制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对市场微观经济体进行干预管理的产业经济学分支,经济性规制主要研究政府在约束企业定价、进入和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如渔业中的许可证制度就是经济性规制。

规制经济学发展至今经历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激励性规制理论五个阶段(周慧许长新,2006)。通过对其发展过程的研究,范合君等(2007)总结出西方规制经济学发展的八大特征,其中规制内容从经济性规制到社会性规制演进,规制手段从传统规制手段到激励性规制手段演进与渔业规制相关,特别是规制手段的变迁。传统的渔业规制没有改变过度捕捞的激励,而基于产权的渔业规制如可转让的个体配额(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ITQs)就是一个激励性的渔业规制。

查看全文

海洋渔业规制分析论文

1规制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对市场微观经济体进行干预管理的产业经济学分支,经济性规制主要研究政府在约束企业定价、进入和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如渔业中的许可证制度就是经济性规制。

规制经济学发展至今经历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激励性规制理论五个阶段(周慧许长新,2006)。通过对其发展过程的研究,范合君等(2007)总结出西方规制经济学发展的八大特征,其中规制内容从经济性规制到社会性规制演进,规制手段从传统规制手段到激励性规制手段演进与渔业规制相关,特别是规制手段的变迁。传统的渔业规制没有改变过度捕捞的激励,而基于产权的渔业规制如可转让的个体配额(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ITQs)就是一个激励性的渔业规制。

2渔业规制目标

渔业政策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经济上的和环境上的。一方面,政府应该保证渔民获得应有的利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海洋环境,避免过度捕捞。在现实社会中,渔业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它具有非排他性和可耗竭性的特点,随着捕捞者的增加,拥挤成本也会越来越大。渔业的这种开放获取的性质主要带来了以下问题:①经济上和生物经济上的无效率。与私有产权相比,开发获取导致付出较多的捕捞努力但是获得较少的收益。并且,高水平的捕捞努力使得生物经济学的均衡鱼存量低于最大持续产量。②过度捕捞。由于渔业几乎没有进入的技术障碍,因此人人都可以进入该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渔民总是试图捕捞更多,因为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这就产生了“捕捞竞赛,导致渔业资源的迅速减少甚至耗竭。

尽管有学者认为水产养殖是一个避免过度捕捞并且满足不断增加的对海产品需求的好方法,但是它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首先,发展水产养殖可能会毁坏海岸的地貌,破坏某些生物的栖息地。例如,在我国,许多红树因为水产养殖而遭到砍伐,而由此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也遭到了难以修复的破坏,这些损失难以弥补。另外,过多的水产养殖会降低水质,而修复水质,清洁沉积物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渔业资源开放性获取所带来的无效率和过度捕捞,在经济与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仅仅靠用水产养殖业来代替渔业。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管制措施来纠正开发获取带来的问题,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渔业规制目标。

查看全文

海洋渔业发展论文

1规制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对市场微观经济体进行干预管理的产业经济学分支,经济性规制主要研究政府在约束企业定价、进入和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如渔业中的许可证制度就是经济性规制。

规制经济学发展至今经历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激励性规制理论五个阶段(周慧许长新,2006)。通过对其发展过程的研究,范合君等(2007)总结出西方规制经济学发展的八大特征,其中规制内容从经济性规制到社会性规制演进,规制手段从传统规制手段到激励性规制手段演进与渔业规制相关,特别是规制手段的变迁。传统的渔业规制没有改变过度捕捞的激励,而基于产权的渔业规制如可转让的个体配额(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ITQs)就是一个激励性的渔业规制。

2渔业规制目标

渔业政策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经济上的和环境上的。一方面,政府应该保证渔民获得应有的利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海洋环境,避免过度捕捞。在现实社会中,渔业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它具有非排他性和可耗竭性的特点,随着捕捞者的增加,拥挤成本也会越来越大。渔业的这种开放获取的性质主要带来了以下问题:①经济上和生物经济上的无效率。与私有产权相比,开发获取导致付出较多的捕捞努力但是获得较少的收益。并且,高水平的捕捞努力使得生物经济学的均衡鱼存量低于最大持续产量。②过度捕捞。由于渔业几乎没有进入的技术障碍,因此人人都可以进入该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渔民总是试图捕捞更多,因为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这就产生了“捕捞竞赛,导致渔业资源的迅速减少甚至耗竭。

尽管有学者认为水产养殖是一个避免过度捕捞并且满足不断增加的对海产品需求的好方法,但是它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首先,发展水产养殖可能会毁坏海岸的地貌,破坏某些生物的栖息地。例如,在我国,许多红树因为水产养殖而遭到砍伐,而由此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也遭到了难以修复的破坏,这些损失难以弥补。另外,过多的水产养殖会降低水质,而修复水质,清洁沉积物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渔业资源开放性获取所带来的无效率和过度捕捞,在经济与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仅仅靠用水产养殖业来代替渔业。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管制措施来纠正开发获取带来的问题,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渔业规制目标。

查看全文

海洋渔业船舶报废补助操作制度

为规范本市海洋渔业船舶报废拆解工作,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和农业部《渔业船舶报废暂行规定》,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组织领导

在“*市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下设渔船报废拆解工作专家组,专家组设在*渔港监督局(*渔船检验局)。

各区(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海洋渔船报废拆解工作。

二、海洋渔业船舶报废补助申请

1、渔船报废拆解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查看全文

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

摘要:营口是一所海滨城市,海洋经济是营口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内容,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海洋渔业自然资源逐渐衰退,加之创新驱动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业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营口市相关渔业产业的发展,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优势进行了说明,对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实现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营口;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由于地理原因,营口市具有丰富的海洋产业资源,海洋渔业作为营口市海洋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深入研究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是提升营口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对促进营口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口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基础条件

(一)海洋自然资源丰富

海洋空间(主要包括海域、近岸滩涂和海岛)是海洋渔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发展海洋渔业的基础,海洋自然资源丰富,营口市位于辽河入海口,咸淡水汇集,天然地适合海洋渔业的繁衍,拥有122公里海岸线,管辖海域面积1185平方公里,海洋渔业自然资源丰富,近海有鱼、虾、贝类等经济生物400多种,毛虾、海蜇是营口市地方性渔业资源。因此,营口市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查看全文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一、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

我们将渔业产业划分为渔业第一产业、渔业第二产业、渔业第三产业。渔业第一产业是狭义的渔业,主要包括捕捞和养殖;渔业第二产业是指渔业工业和建筑业,包括与鱼产品有关的精深加工与销售、渔港鱼货贸易、加工生产、鲜活运输等;渔业第三产业是指渔业流通和服务业,包括水产流通和运输,渔村的旅游,渔家乐、游钓业、休闲渔业等等。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到“十一五”末,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捕比例由“十五”末的67:33发展为71:29;渔用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水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工能力提高了30%。

(一)基于“三轴图”法的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在统计口径中,缺少单独对海洋渔业三次产业产值的统计,因此在这里采用的是《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渔业产值对我国整个渔业的产业结构演进来进行分析,即包括海洋渔业部分,也包括淡水渔业部分。运用三轴图法,分析我国渔业产业1986~2012年间的结构演进情况。三轴图法,即在平面上建立一个X1、X2、X3轴的三轴空间坐标,三轴成两两相交成的120°夹角射线。用某一年度的海洋渔业三次产业产值占产业总产值的百分比作为这三个轴的刻度,在各自相对应的轴上得到A、B、C三点,连接这三点得到一个年度的结构三角形,不同年度分别对应一个年度三角形,这样可以形象地通过三角形的变化来考察三次产业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求出每个结构三角形的重心,将结构三角形的重心在仿射坐标系中描绘出来,根据重心在坐标区间的位置来判断该年度产业结构的比重情况,其变化轨迹即为这一时期内三次产业比重关系的动态反映,进而展示了产业结构演进和变化的过程。仿射坐标轴以及120°轴角的平分线将该平面坐标体系平分为6个区间,不同区间表示不同的产业结构状况。

(二)海洋渔业产量变化分析

海洋渔业水产品的产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海洋渔业三次产业的变化。这里选取1986年至2012年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变化图可以看出,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明显分为1986年-1996年和1996年-2012年两个阶段,与渔业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相符。

查看全文

我国海洋渔业生产论文

一、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取得的成绩

(一)浅海、滩涂海水养殖和海珍品增养殖取得显著成效

为实施“海上辽宁”、“海上山东”的战略,辽宁、山东两省充分发挥地处辽东、山东半岛和北黄海、渤海湾的优势,利用浅海、滩涂积极发展水养殖业。1996年,辽宁、山东两省海水养殖产量分别达到111万吨和259.7万吨,占海产品总量的43%和54.5%。为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两省又积极开发海水增养殖业,实施了对虾人工增殖放流和海底底播工程。辽宁省自1985年开始生产性放流以来,共放流1~3厘米幼对虾125亿尾,回捕产量达1.9万吨,直接经济效益6.5亿元,社会效益达2.8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0,居全国领先水平。海底底播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生产领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大连市长海县是一个海岛县,全县底播增殖面积40万亩,重点发展鲍鱼、海参、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以及文蛤、杂色蛤、魁蚶等品种,产量共达8万多吨,初步建成了一个以底播增殖为主的海底庄园。山东省长岛县的海水养殖区现在已由近岸浅海扩展到深水大流海区,养殖品种由传统的海带、扇贝扩大到鲍鱼、海参、虾夷扇贝等海珍系列养殖,养殖形式也由单一的筏式养殖转变形成为海上筏养、海底播养、陆上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养殖形式一起上的新局面。在列岛周围70万亩海域,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水层综合利用的“蓝色牧场”。1996年全县海产品产量30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达20.87万吨,养殖收入6.58亿元。浙江省在合理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之后,也确立了以养殖业为主的发展思路,海水养殖取得显著发展。1996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达到85.82万亩,产量达39.51万吨,列全国第六位。1997年,浙江省桃花海洋渔业公司和象山港渔业公司,分别从福建省引进欧鳗和大黄花鱼种苗,采取大面积海水人工养殖,并获得成功,由于经济效益显著,预计将会有更大发展。

(二)建立了新型的海洋捕捞机制,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浙江省濒临东海,大陆架渔场面积达34050万亩,是浙江省陆域面积的两倍多。著名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丰富的渔业资源加速了浙江省海洋捕捞业的发展。1996年,全省渔业总产量达342.14万吨,其中海洋捕捞占259.72万吨,居全国首位。针对我国近海传统鱼种结构的变化,浙江省积极采取对策,使海洋捕捞结构从以沿岸近海为主,初步实现了向外海发展的转变,远洋捕捞作业已发展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极大地促进了海洋渔业的发展。1996年,全省外海渔获量已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61%。远洋渔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具有了一定规模,去年产量达13.4万吨。

(三)积极开发水产品加工业,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查看全文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在辽宁省的海洋经济中,海洋渔业是其重要的组成之一,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将对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强调海洋渔业的重要性基础上,从辽宁省海洋渔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入手,发现其海洋渔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主要是存在海域污染严重、海域资源被过度利用、海洋经济体制存在缺陷以及渔业生产的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通过探索加强海域功能区监管、扩展养殖新道路、构建渔业发展新体系以及制定渔业发展新政策等有效策略,使辽宁省海洋渔业的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实现渔业生态平衡,进而推动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海域功能区;渔业生态平衡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其属于我国沿海最北部的一个省份。辽宁省海洋有着众多功能区,其中海洋渔业在全省海洋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推动海洋渔业的发展成为了辽宁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辽宁省渔业发展现状入手,对当前阻碍辽宁省渔业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进行剖析,并深入的探究有效的改善对策,为促进辽宁省海洋渔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海洋渔业的相关概念

11.1海洋渔业的内涵。海洋渔业是将生长在海洋中的水产经济动植物进行开发、合理的采捕、人工增殖等,以此来对其进行加工利用的一种综合性产业。海洋渔业根据水域的远近,可以分为沿岸渔业、近海渔业以及远洋渔业;按照生产结构来分,则可以分为海水养殖业与海洋捕捞业。当前的海洋渔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体系,集海洋产品的贮藏、加工以及贸易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海洋渔业为人类动物性蛋白质食物提供了重要的海洋产品,同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分量[1]。11.2海洋渔业的作用。海洋渔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一种传统产业,也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础生存需要,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并关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目前来看,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充分,通过加大力度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海洋渔业的发展将会使国民的饮食结构更加科学,海洋产品蕴含着丰富的水产蛋白与海洋矿产微量元素等,对人们的健康及其有利;并且,海洋渔业能够在发展中加强与其他生产部门的协作,更进一步的促使科学技术获得发展;除此之外,在海洋渔业的发展中,海洋中的资源可以被用在新型药物、新装饰材料等行业当中;同时,休闲渔业也将立足于海洋渔业获得发展,使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满足[2]。11.3海洋渔业的功能。1.3.1保障民生。海洋渔业是大农业中的基础产业与民生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一种产业类型,海洋渔业能够扩大就业,并使众多群众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并且,海洋中水产品的质量、数量与其本身的安全性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受到其一定的影响。作为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渔业可以对海洋中的公共资源加以利用,并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产蛋白质食物,以此来使渔业产业获得支撑。当前,海洋健康养殖与远洋渔业成为了安全食物的新领域,为全世界提供了食物安全的保障[3]。1.3.2传承文化。作为传统的涉海产业,海洋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保障海洋渔业和谐发展,将对多样化的海洋文化起到重要的保护意义。从另一方面来看,海洋渔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对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都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使人们的审美受到了一定的熏陶,并促使人与生态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讲,海洋渔业作为精神产业,其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长期的海洋生产实践当中,海洋渔民已经形成了海洋生产的生活精神,海洋文化也成为了支撑渔民生活的精神支柱。1.3.3维持生态。海洋渔业有着独特的生态功能,其主要体现在开发利用海洋动植物资源时,海洋生态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能够达成动态平衡[4]。发展海洋渔业将对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进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海洋渔业自身就是维持生态的重要因子。海洋渔业的生态功能体现了很多方面,能够促使海洋渔业经济获得发展,并改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对自然灾害存在一定的防护作用,同时也能够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等等,在多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当下,人们对海洋资源不科学、不合理的开发已经使渔业资源变得越来越匮乏,目前依靠海洋渔业的生态功能来维持生态平衡也日益得到重视。1.3.4国际政治。海洋渔业同时具备着国际政治的功能,其主要体现在海洋渔业的生产范围与我国海洋权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到国际规则的局限。悬挂着五星红旗的海洋渔船可以在中国的海洋领域与经济区内自由的航行,这是对我国所属的海洋国土、海洋资源以及海洋权益的维护。我们可以将海洋当作是国家流动的国土,在本国海洋渔船航行到与其他国家的过渡水域时,需要严谨的遵守渔业协定来进行生产与作业;在公海中进行生产作业时,需要履行相关的海洋国际公约;而在其他国家的海洋水域进行停靠时,则要严谨的遵守当地的海洋渔业法律规定[5]。

2辽宁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