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19:04: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海洋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海洋旅游产业工作计划
“**”期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部署,围绕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强市,坚持高点定位,实施精品战略,创新发展举措,强化兴旅合力,促进了海洋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可以说,这五年是我市旅游发展史上速度最快、成效最好、影响最大的时期,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市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20**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7%,其中入境游客14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旅游收入61.41亿元,同比增长20%,相当于GDP的22.58%。同年,**市还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今年1-9月,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9**.37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实现旅游收入57.28亿元,同比增长20%,继续保持了发展强势。
一、海洋旅游产业总体情况
(一)统一认识,明确海洋旅游发展定位。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认为,**旅游要迎头赶上,加速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为此,市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市内外各地进行深入、广泛的专题调研;市委中心组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精神,专题研究旅游发展问题;市旅游局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发展海洋旅游业献计献策。在此基础上,20**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海洋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对全市海洋旅游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次会议确定了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目标,理清了“一个品牌、三条主线、十大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一个品牌即**群岛品牌;三条主线即佛教文化、滨海休闲文化、海鲜美食文化三条主线),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对**旅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发挥优势,打响**海洋旅游品牌。一是全力打造海洋旅游精品。依托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分析优势、整合资源,确定了佛教文化、滨海休闲、海鲜美食三大旅游精品建设战略。在佛教文化精品建设方面,做深、做优、做强普陀山这一世界级品牌,加强与世界各国佛教文化交流,今年4月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进一步提升和打响了普陀山品牌;在滨海休闲精品建设方面,重点推出五大项目:灾难性体验项目--岱山“台风乐园”,今年9月底对外开放;航海模拟体验项目,今年10月建成试营业;海钓项目,举办了国际性海钓比赛,加紧建设海钓基地;邮轮游艇项目,开通上海“假日”号邮轮普陀山航线,推出“群岛之旅”环岛游,正在打造3艘游艇,建设游艇专用码头;整岛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定海凤凰山岛等旅游岛。同时,进一步做好“渔家乐”、“农家乐”项目。在海鲜美食精品方面,提升沈家门渔港海鲜十里排档品牌形象;在上海、杭州等城市举办“**海鲜美食文化周”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海鲜,吃在**”的品牌影响力。
二是倾力宣传海洋旅游形象。培育旅游节庆品牌,成功举办了八届国际沙雕节、三届观音文化节、四届海鲜美食节,三大节庆活动已被国家旅游局推介为重点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在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香港卫视等媒体宣传**群岛整体形象,先后举办了接轨休博会系列促销、香港-**包机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旅游交易会,同时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推介**旅游。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在上海开展“同游江浙沪.阳光新感受--十一黄金周旅游咨询活动”,推出“活力浙东南--中国黄金旅游线”,进一步唱响**群岛旅游品牌,提升**在长三角的地位。
三是着力完善海洋旅游要素。以“保优”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旅游功能,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交通,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陆上交通连接国内90多个城市;空中交通直达北京、上海、厦门、香港等城市,开通了岛际直升机包机航线;海上交通拓展岛际旅游高速航线。切实提高接待能力,目前全市旅行社90家,星级饭店62家(其中四星级饭店3家,五星级饭店正在加紧建设);在市区主要街道及旅游区按照国家标准新建、改建15座旅游厕所;同时加快建设停车场、服务区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了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并与上海、杭州联网,开通了网上订票系统等服务项目。加快建设人才队伍,通过高枝嫁接、以节练兵、以赛练兵、借脑借智、人才推介会等举措,培养各类旅游人才6143名,引进旅游人才765名,鼓励、支持旅游企业引进先进营销、管理公司,借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海洋旅游产业工作计划
***期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部署,围绕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强市,坚持高点定位,实施精品战略,创新发展举措,强化兴旅合力,促进了海洋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可以说,这五年是我市旅游发展史上速度最快、成效最好、影响最大的时期,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市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3%,其中入境游客14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旅游收入61.41亿元,同比增长20%,相当于gdp的22.58%。同年,舟山市还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今年1—9月,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906.37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实现旅游收入57.28亿元,同比增长20%,继续保持了发展强势。
一、海洋旅游产业总体情况
(一)统一认识,明确海洋旅游发展定位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认为,舟山旅游要迎头赶上,加速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为此,市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市内外各地进行深入、广泛的专题调研;市委中心组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精神,专题研究旅游发展问题;市旅游局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发展海洋旅游业献计献策。在此基础上,2009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海洋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对全市海洋旅游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次会议确定了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目标,理清了“一个品牌、三条主线、十大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一个品牌即舟山群岛品牌;三条主线即佛教文化、滨海休闲文化、海鲜美食文化三条主线),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对舟山旅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发挥优势,打响舟山海洋旅游品牌1.全力打造海洋旅游精品。依托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分析优势、整合资源,确定了佛教文化、滨海休闲、海鲜美食三大旅游精品建设战略。在佛教文化精品建设方面,做深、做优、做强普陀山这一世界级品牌,加强与世界各国佛教文化交流,今年4月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进一步提升和打响了普陀山品牌;在滨海休闲精品建设方面,重点推出五大项目:灾难性体验项目——岱山“台风乐园”,今年9月底对外开放;航海模拟体验项目,今年10月建成试营业;海钓项目,举办了国际性海钓比赛,加紧建设海钓基地;邮轮游艇项目,开通上海“假日”号邮轮普陀山航线,推出“群岛之旅”环岛游,正在打造3艘游艇,建设游艇专用码头;整岛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定海凤凰山岛等旅游岛。同时,进一步做好“渔家乐”、“农家乐”项目。在海鲜美食精品方面,提升沈家门渔港海鲜十里排档品牌形象;在上海、杭州等城市举办“舟山海鲜美食文化周”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品牌影响力。2.倾力宣传海洋旅游形象。培育旅游节庆品牌,成功举办了八届国际沙雕节、三届观音文化节、四届海鲜美食节,三大节庆活动已被国家旅游局推介为重点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在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香港卫视等媒体宣传舟山群岛整体形象,先后举办了接轨休博会系列促销、香港—舟山包机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旅游交易会,同时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推介舟山旅游。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在上海开展“同游江浙沪.阳光新感受;十一黄金周旅游咨询活动”,推出“活力浙东南——中国黄金旅游线”,进一步唱响舟山群岛旅游品牌,提升舟山在长三角的地位。3.着力完善海洋旅游要素。以“保优”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旅游功能,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交通,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陆上交通连接国内90多个城市;空中交通直达北京、上海、厦门、香港等城市,开通了岛际直升机包机航线;海上交通拓展岛际旅游高速航线。切实提高接待能力,目前全市旅行社90家,星级饭店62家(其中四星级饭店3家,五星级饭店正在加紧建设);在市区主要街道及旅游区按照国家标准新建、改建15座旅游厕所;同时加快建设停车场、服务区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了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并与上海、杭州联网,开通了网上订票系统等服务项目。加快建设人才队伍,通过高枝嫁接、以节练兵、以赛练兵、借脑借智、人才推介会等举措,培养各类旅游人才6143名,引进旅游人才765名,鼓励、支持旅游企业引进先进营销、管理公司,借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三)政策扶持,促进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对旅游产业加以扶持。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3000万元,充实市级旅游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旅游精品项目的前期策划、设计及旅游促销等。支持旅游项目用地,对列入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引导旅游企业加快发展,星级宾馆、饭店的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企业同价;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旅行社承组境内、境外团队,酝酿出台鼓励入境旅游发展政策。鼓励新型社区发展旅游业,对转产转业经营家庭旅馆、“渔(农)家乐”等项目,安排150万元扶持资金;对从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共培训家庭旅馆从业人员510名。
(四)深化改单,创新海洋旅游经营机制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旅游产权多元化,原华侨饭店、露亭宾馆通过拍卖等方式,实现产权更替,企业重现活力。培育品牌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途径,努力培育有知名品牌和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集团。创新景区管理模式。普陀区桃花岛的桃花寨景区、射雕影视城,嵊泗县五龙乡东海渔村等项目分别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参与旅游开发,较大的有北京城建集团、香港中稷集团等。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一、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
我们将渔业产业划分为渔业第一产业、渔业第二产业、渔业第三产业。渔业第一产业是狭义的渔业,主要包括捕捞和养殖;渔业第二产业是指渔业工业和建筑业,包括与鱼产品有关的精深加工与销售、渔港鱼货贸易、加工生产、鲜活运输等;渔业第三产业是指渔业流通和服务业,包括水产流通和运输,渔村的旅游,渔家乐、游钓业、休闲渔业等等。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到“十一五”末,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捕比例由“十五”末的67:33发展为71:29;渔用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水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工能力提高了30%。
(一)基于“三轴图”法的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在统计口径中,缺少单独对海洋渔业三次产业产值的统计,因此在这里采用的是《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渔业产值对我国整个渔业的产业结构演进来进行分析,即包括海洋渔业部分,也包括淡水渔业部分。运用三轴图法,分析我国渔业产业1986~2012年间的结构演进情况。三轴图法,即在平面上建立一个X1、X2、X3轴的三轴空间坐标,三轴成两两相交成的120°夹角射线。用某一年度的海洋渔业三次产业产值占产业总产值的百分比作为这三个轴的刻度,在各自相对应的轴上得到A、B、C三点,连接这三点得到一个年度的结构三角形,不同年度分别对应一个年度三角形,这样可以形象地通过三角形的变化来考察三次产业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求出每个结构三角形的重心,将结构三角形的重心在仿射坐标系中描绘出来,根据重心在坐标区间的位置来判断该年度产业结构的比重情况,其变化轨迹即为这一时期内三次产业比重关系的动态反映,进而展示了产业结构演进和变化的过程。仿射坐标轴以及120°轴角的平分线将该平面坐标体系平分为6个区间,不同区间表示不同的产业结构状况。
(二)海洋渔业产量变化分析
海洋渔业水产品的产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海洋渔业三次产业的变化。这里选取1986年至2012年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变化图可以看出,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明显分为1986年-1996年和1996年-2012年两个阶段,与渔业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相符。
SSM方法探究海洋产业发展
摘要:运用Shift-share方法,选取福建省2006年和2009年两个时间点的12个海洋产业部门为分析对象,以我国海洋产业部门的情况为参照,对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进行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体发展较好,但个别产业正处于衰退阶段,没有区域竞争力。然后又初步确定了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可以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予了针对性的建议。
1引言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部、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福建海岸线狭长,有3752公里,位居全国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着力实施“大念山海经”、“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战略部署,特别是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占已经达到了25.1%,海洋产业在福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海洋产业发展不是很成熟,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还要注意对海洋产业的产业部门和产业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海洋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选择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洋主导产业,可以发挥海洋主导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学者研究SSM方法比较,FOTOPOULOS&SPENCE(2001)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根据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之间绝对数的大小说明区域与产业结构在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判断是什么力量起主导作用。PENEDER(2003)在对28个OECD国家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产业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研究和运用SSM方法较晚,王品慧,潘若愚(2008)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分析,得出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增长力和竞争力较差。
潘雄锋、李名子(2008)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对我国2000-2006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产值总量较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王宜虎、徐银良(2009)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对山东省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从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山东省服务业虽然相对全国增长较快,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较大问题。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论文
1海洋产业及其分类
前者是把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动划分为生产资料的部门和消费资料的部门,生产资料部门为第一部类,消费资料部门为第二部类。后者则就是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此外,还存在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分类法、资源集约分类法等,但对我国产业分类影响不大。考虑到与现行适用的海洋产业分别标准相对应,本文采用的现行产业分类标准使用的依据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该标准将我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划分如下范围: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则是去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等。具体到海洋产业,当前我国的海洋产业分类经历了一个过程,现今的海洋产业分类主要是依据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我国包括12个主要海洋产业,即: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滨海旅游业。值得一提的是,《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确定的海洋产业标准依据的是2002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而不是2011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关于《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修改稿的编制工作目前已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完成。我国海洋三次产业分类,即一、二、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是按照海洋产业发展次序分类构成的海洋产业结构。按照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从大类上分,海洋第一产业包括养殖、捕捞、渔业服务业等,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水产品加工、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涉海服务业等。按照我国《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每种产业可对应相应的主要用海类型,根据《2012年海域使用管理公报》和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每种海洋产业对应的用海类型比例也有差别,其中以海洋水产业占据绝对优势。
2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探讨
目前,海洋产业结构主要包括三个结构:第一、二、三海洋产业结构,传统、新兴与未来海洋产业结构,部门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结构以海洋产业分类为前提,依据产业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确定。
2.1第一、二、三海洋产业结构
第一、二、三海洋产业结构指的是第一、二、三海洋产业总产值结构比例。2001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结构比例为1颐6.42颐7.30,2005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结构比例为1颐7.98颐8.54;2011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结构比例为1颐9.10颐9.00。可见,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二、三产业比重远远高于第一产业,我国海洋一、二、三次产业结构顺序正向三、二、一产业结构顺序发展。同时,在沿海省市,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值也呈现出三、二、一或者二、三、一的格局。
海洋循环经济引导产业新结构
2011年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以及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等4个地区的战略规划相继获批而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支撑条件,人类进入到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开始日益重视海洋战略,掀起了“蓝色革命”。
从“绿色”到“蓝色”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和主攻方向。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并且含量也巨大,就目前人类所能了解到的,就有水资源、矿物资源、食物资源、海水能源和海洋药物。沿海城市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海水通过淡水处理可以极大的缓解人类目前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矿产资源是目前人类应用最多的海洋资源,从海水中也能提取出大量的矿物,如果将1立方千米海水中溶解的物质全部提取出来,除了9.94亿吨淡水以外,可生产食盐3052万吨、镁236.9万吨、石膏244.2万吨、钾82.5万吨、溴6.7万吨,以及碘、铀、金、银等等,可见海洋资源的丰富价值;海中也含有大量的食物资源,除了鱼类之外,仅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产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年产小麦总量的15倍以上。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是食物,也是珍贵的药材,海洋深处还有更丰富更宝贵的资源等着人们去探索,去发掘。我国目前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的开发和投入计划成为此次“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将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海水利用、海洋药物开发利用、海洋工程、深海采矿、海洋仪器设备制造等。这预示着我国已经开始从海岸线向海洋深处进行探索。
今天,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人类又把目光转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家预测,至迟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诸如海上人工岛、海上工厂、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油库、海上公园等。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唯有人类重返海洋、开发海洋,从陆地“绿色”经济向海洋“蓝色”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从“局部”到“布局”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从局部主要的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形成北起辽宁沿海经济带,经东部沿海多个省市,南至海南国际旅游岛,一条完整的沿海区域蓝色经济带发展布局已经基本形成。这条海洋经济带以海洋为地域空间、以海洋自然资源和空间为利用对象、以海洋产业为经济主体的经济带。海洋经济带整合了各地局部发展开发海洋经济到整体布局不同类别海洋经济区。
一是海岸海洋经济区。海岸带是海陆的交接带和过渡带,陆海两类经济荟萃,生产力内外双向辐射,因此成为社会经济地域中的“黄金地带”,可视为我国的“海洋第一经济带”。从北往南看十二五期间将形成整个沿海区域蓝色经济带。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渤海新区、江苏沿海经济带、福建海西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些新区以沿海开放城市为区段开发依托,河口型开发模式、海湾型开发模式、连片开发模式相结合的全国海岸带经济体系。
二是海岛海洋经济区。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开发海岛,对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有重大意义。要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按不同类型,固地制宜,提高其产业结构等级,实行组群开发、据点式开发,发展外向型经济,把我国海岛建成“海洋第二经济带”。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揭开了中国发展海岛海洋经济的新篇章。
怎么解决海洋产业发展融资难题
2l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陆域资源日益稀缺,加之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人类开始对海洋这个未被充分开发的富饶的资源宝库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近年来,大力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已受到世界主要沿海国家的普遍重视,我国拥有3.2万km大陆和岛屿海岸线以及近300万km广阔管辖海域,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加快发展海洋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lJ。目前我国海洋开发的规模有限,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海洋产业规模小、发展慢、布局分散,究其原因海洋金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1海洋产业融资问题
资金融通问题是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无论是海洋产业的发展,还是海洋科技项目的研究,均需要大量的资金l"21,而与陆域经济相比,海洋开发融资更加困难,这主要是由海洋经济产业的本质特点所决定。首先,海洋产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领域,是高风险、高投入、回收周期长、专业性高的产业。海洋产业涉及学科多,海洋开发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恶劣的海洋环境和频发的海上灾害加剧了其风险性。海洋产业的高风险源自于由海洋自身特点而引发的自然灾害风险和海洋产业发展需要的资源勘探风险『31。众所周知,海洋开发面对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性海浪、海洋地质灾害等各种海洋灾害频繁发生。我国就是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我国每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十几亿元,90年代以后增至100亿元左右,2008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及其他海洋灾害133次。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高达206.05亿元。
虽然2009年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所回落,但还是达到100亿元以上。同时海洋产业主要在海上进行,需要应用许多高新技术,海洋技术具有综合性,且周期长,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如海洋油气勘采、海底光缆铺设、海底隧道T程等产业要经过普查、详查、目标钻位选定、开采等阶段,需要使用诸如海洋生物技术、海底资源探测技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运用及其产业化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正因为海洋高技术产业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投入、以及回收周期长等特点,恰恰与银行信贷追求稳定收益的目标存在矛盾,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间投资者等对其望而却步,没有足够的条件大规模支持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化,降低了投资开发海洋的积极性。其次,国内商业银行对海洋产业信贷投放积极性不高。以水产品加_T业为例,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中国水产加工量和水产加工产品出口量均名列世界前列。水产品加工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推动渔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主力。即使是在这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企业的发展也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大部分商业银行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持谨慎态度,原因是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只能以厂房和设备作为抵押物获取,而水产品加丁设备最多只能按市场价的五折放贷,有的甚至更低。
从银行的角度,这种贷款可贷可不贷,导致由于缺乏银行的信贷支持,水产品深加工项目90%以上都是自筹资金,本来非常好的大项目也不得不依靠企业自身缓慢发展。与水产品加工业处于类似局面的还有海洋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创建期和成长阶段缺乏必要的资金。特别是中小型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风险大,又缺乏固定资产,难以获得担保、抵押或质押,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另外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经营战略的转移,1997年以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了极少的海产品加工业贷款外,对海洋捕捞业贷款、海水养殖贷款投放很少,甚至有的商业银行海洋渔业贷款额度为零。支持海洋渔业发展的贷款大多仅由农村信用社支撑。虽然随着近年远洋捕捞业和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贷款有所好转,但也仅为35%。究其原因,一方面,海洋渔业贷款不良率较高,海水养殖业贷款不良率达到87%,海水养殖业一些不可预见的灾害风险,给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经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从单纯的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转向了赢利能力的竞争,出于加强信贷管理和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各商业银行上级行纷纷将信贷管理权限上收,对分支机构信贷政策实行了严格的授信额度管理。第三是国家财政对海洋产业的投资不足,而且这些投向海洋产业的资金还分散在财政、科技、经济、计划等政府部门和银行,各部门之间自行其事,不能有效协调,无法形成资金使用的合力。
三亚海洋旅游产业化探析
一、概念界定
第一,海洋旅游。根据《现代地理科学词典》,海洋旅游是指以海洋为依托,以海水、阳光、沙滩为主要内容,以海洋探险、游览、娱乐、体育和疗养为目的的旅游活动。而《中国旅游大辞典》以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将其分为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远洋旅游。以其依托的海洋环境的差异,又可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和海底旅游。随着潜水技术的进步,深海旅游也有望得到发展。第二,旅游产业化。产业化即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旅游产业化是伴随现代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与产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业态,指以旅游核心产业为龙头,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市场化,从而形成现代旅游产业的产业集群化的过程。旅游产业化是现代旅游业的基本业态,是旅游产业各部门有效集成的实现,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和产业进步的过程,一般发展步骤是初级产业走向高级产业,传统产业走向现代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化发展,实现将部门的管理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
二、三亚海洋旅游产业现状
(一)滨海旅游产业。三亚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地处纬度、经度与美国夏威夷相仿,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海岸线长258.649千米,海域面积达3500平方千米,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有天涯海角、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三亚湾、落笔洞、西岛和蜈支洲岛等滨海景区(点),聚集着阳光、海水、沙滩、森林、动植物、温泉、岩洞、少数民族风情、田园和名胜古迹等风景资源,并形成了山、城、河、海、港自然结合在一起的奇特景观。2017年三亚接待过夜游客1830万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总量的27.13%,旅游总收入406.17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50.02%。(二)邮轮旅游产业。三亚邮轮旅游始于2002年凤凰岛国际邮轮港的兴建,2006年11月试航,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可停靠8万吨级邮轮的专用码头,可一次性接待3000多名国内外游客出入境,建设有1个8万吨级、2个15万吨级泊位,2个22.5万吨泊位正在建设中,定位为“亚洲最大邮轮母港”。目前已开通三沙、越南、香港邮轮旅游航线,邮轮停靠涉及世界排名前三邮轮公司美国嘉年华邮轮、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和新加坡丽星邮轮公司,以及日本、荷兰、德国、法国和葡萄牙等国的邮轮公司,2017年邮轮接待入境游客20985人,产生外汇收入441.24元,先后接待邮轮航次共计478次,接待旅客人次接近86万人次。2017年三亚旅游委出台《三亚市鼓励邮轮旅游产业发展财政奖励实施办法》(三府〔2017〕265号)政策,对在三亚邮轮港开设邮轮旅游始发航线或挂靠航线业务的境内外邮轮公司(或包船旅行社)进行资金奖励。(三)游艇旅游产业。三亚市的游艇业始于2007年鸿洲游艇码头,目前三亚市登记注册的游艇企业有121家,活跃的游艇服务企业至少有48家,三亚市已经建成的泊位数量共计973个,占海南省近80%,拥有的游艇共计约423艘,游艇从业人员4271人,同时,游艇产业对三亚市GDP的贡献率达到1.3%,2018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鸿洲国际游艇码头、半山半岛帆船港码头、星华游艇码头三家游艇码头共接待出海人数2.59万人次,参加游艇旅游的游客占三亚游客总数比例约为2.67%。三亚连续举办的“海天盛筵”和帆船比赛,使三亚游艇在业界获得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初步统计,2017年海天盛筵现场成交逾2亿元,意向成交超过10亿元,观展人数超过2.5万人次。(四)近海体育产业。三亚到目前为止共有42家海上运动俱乐部,主要经营潜水、摩托艇和快艇,另有其分布以亚龙湾和三亚湾为中心,旅游产品和项目有潜水、海底漫步、海底摩托、香蕉船、滑水、皮划艇、拉伞、浮台海钓、船钓、排钓、沙滩排球、“沙疗”和拖曳伞等海底、海上、沙滩、海空4大类20余个项目。
三、三亚市海洋旅游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旅游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三亚海洋旅游各企业分散经营,难以进行质量管理,打造特色品牌。第二,旅游产品同质化,景区景点海洋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相同,产品特色不足。第三,产业化水平低未形成产业链,虽然三亚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产品开发较多,但海洋旅游各类旅游产业化认识不足。第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深,产品与本地文化结合不深,单纯产品低层次开发。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讨
[提要]海洋是浙江发展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优势所在,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省、构建浙江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针对浙江省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海洋产业特点、科创水平,基于浙江海洋强省建设的内涵,分析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历程与举措,提出浙江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关键词:海洋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优势与基础
(一)海洋资源禀赋突出。浙江省海域面积超26万平方公里,约为浙江陆域面积的2.5倍,海岸线共6,696千米,长度为全国第一;拥有宁波-舟山港、台州港、嘉兴港等众多深水良港,水深10米以上的水岸线分布于100多处,万吨级深水岸线超500千米,占全国30%以上;海岛4,350个,数量居全国首位,海洋渔业、文化旅游、海洋能源等资源在全国均居前列。
(二)海洋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上半年,浙江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958.85亿元,同比增长19.6%。2015~2020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由6,180亿元增长到9,200亿元,年均增长超8%;在浙江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维持在14.0%以上,占全国的比重由9.2%提升至9.8%,有效支撑浙江社会经济发展。
(三)沿海港口辐射力、拉动力、影响力强。2020年,浙江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4.1亿吨,较2016年增长约23.7%。2021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为12.24亿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首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08万标箱,同比增长8.2%,排在全球港口第三,成为全球第三个3,000万级集装箱大港,其对浙江海洋强省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支持力进一步提升。
海洋文化对渔业养殖的影响
海南是一个大海环抱的岛屿,历经岁月沧桑,孕育出非常繁荣的海洋文化,主要涵盖了宗教信仰、民间传说、海神崇拜以及岁时节庆等,是海南老百姓运用海洋资源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之和。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开发大潮的快速兴起,以保护与利用海洋资源并举为重点的沿海渔业养殖产业正在不断拓展,海洋文化影响下的渔业经济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开发领域。鉴于海洋文化对于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的影响,需要国家从精神视野、机制改革以及政策方略等诸多层面实施重要的部署。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提出要创建在开发、利用、保护与控制海洋等方面均具备雄厚力量的国家。所以说,海洋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全球范围之中的海洋文化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让海洋文化显现出非常独特的一面。这就需要更好地体现海南海洋文化对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海南海洋文化阐述
自古以来,海南人民为生存所迫,只得冒险到海洋中去打渔,因而渔民往往具备天生不怕风浪和挫折等开拓的精神。由于海洋一直处于流动和变化之中,存在相当大的自由空间,给人造成的感觉是其他地区人民所无法拥有的保守思维方式。当然,海洋又具有主动进取的一面,能够很好地拓展人们的心灵,而且也为岛上民众提供了求新和创新的勇气。同时,海洋所具有的广阔无边和一览无余而展现的大气与开放气象,证明了海洋文化还存在兼容并蓄之特点。近些年来,海南三亚、陵水等沿海发现了多处属伊斯兰教徒所有的墓群,墓与墓碑都以海边珊瑚石加以制作,经考证属唐、宋古墓,这就证明了海南其时已成为波斯、阿拉伯等地商人的定居之所。海南海洋文化是当地人在海洋生产、生活方式之中形成的,涵盖了冒险奋进、兼容并包、创业创新等精神。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推进,今后海南会努力发掘现有海洋文化之内涵,大力拓展海洋文化的价值。同时,要运用全球化视野来考虑海南的今后发展。可见,海洋文化不仅是促进海南海洋文化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通过全力发掘本区域之中海洋文化的含义,能切实推动本区域沿海渔业养殖等海洋产业的更好发展,进而提升海洋文化具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升级。
二、海南海洋文化对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具有的影响
(一)海南海洋文化成为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的思维起始点。一方面是要提升海洋意识。重点是要提高海洋文化在推进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我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这就意味着在注重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上还需要高度重视海洋文化所具有的力量,运用好海洋文化来指导海洋强国的建设。由于丧失了引以为傲的海洋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建设海洋强国。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之中应当促进海洋文化和沿海渔业养殖产业的共同发展,进而提高海洋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政府应当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在总体上统筹安排海洋文化的建设工作,并且以其为指导,依据沿海渔业养殖产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全面配套政策,并且在发展趋势上进行引导。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已经成为海洋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也就肯定会受到海洋文化之影响与推动。(二)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沿海渔业养殖产业文化品牌。沿海渔业养殖产业要按照自身实际来开发自身的资源禀赋,制定出主题突出而且布局较为合理的沿海渔业文化开发战略,持续把海洋文化信息结合到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建设当中。要致力于探究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与海洋文化相互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拓宽沿海渔业养殖所具有的功能。一方面是应当在渔业环境与海洋文化都较为理想,沿海渔业的休闲设施比较齐全的渔业生产与生活区域之中建设渔家乐、渔业观光园等特色化、休闲化的现代沿海渔业基地。另一方面是要在渔业文化暂时还不具备但是渔业相关设施又比较齐全的渔港以及附近城镇积极推进渔港经济建设,加快建设具备休闲功能的沿海渔业养殖产业特色小镇。这就需要将海洋旅游、海洋民俗、海洋渔业以及海洋文化等联系起来,深入发掘传统意义上的渔业史资源,并且积极开发渔业文化资源,关注海洋文化所具有的效益,利用和渔业存在联系的节庆类活动,持续深化海洋文化类产品的含义,不断提高海洋文化类产品的竞争实力,进而做到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彼此共同促进。(三)全力发挥海洋文化在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中的管理能力。深入到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企业,海洋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无需置疑的。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企业用到的管理战略就本质意义而言是在思想范畴之中的,可从文化含义上加以归并。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管理上的方法,愈来愈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企业文化已发展为企业实施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方法,甚至已成为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企业发展的原发力。企业文化管理思路之落实,对企业之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激烈的竞争,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企业文化还能够切实调整企业之中的各类不稳定的因素,让沿海渔业养殖产业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彼此适应,友好共处,一起实现本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
三、进一步提升海南海洋文化对沿海渔业养殖产业影响的对策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海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