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上市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18:28: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海外上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海外上市宏观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各国金融管制逐渐放松,国际资本流动日趋自由化,同时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交易所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联盟,企业跨境上市日趋频繁。在这种大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向海外资本市场。从八十年代中期中资企业在香港的窗口公司在香港买壳上市掀起的红筹热潮,到九十年代开始的国有企业海外上市,中国企业在香港股市已形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企海外上市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些重量级旗舰型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以至于国内市场出现了“保护上市资源”的呼吁,还有“不要贱卖国有资产”的呼声。但我们知道,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历程是颇经波折的,它不仅仅是上市筹资这一简单行为,它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开拓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护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以H股为主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宏观贡献进行详细剖析,以期大家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有一个客观地认识。
海外上市(亦称跨境上市)是指在一个司法地注册成立的公司在另一司法地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按上市地点不同,中国企业在海外发行的股份有H股、N股、L股。H股指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外资股,N股指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外资股,L股指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外资股。由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占海外上市企业总数的80%以上,所以本文集中对H股现象进行分析。
一、H股上市对国内经济的贡献
1、有效筹措外汇资金的手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始于短缺经济背景下,资本的瓶颈制约作用十分明显,仅仅靠国内资金是无法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需要的,吸收外资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吸收外资多为“三来一补”、“出口加工贸易”,到九十年代我国利用外资结构有了一定变化,中国企业开始在海外上市直接融资。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不仅可以不受国家外债规模的限制,而且可以通过境外股东的监督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真正体现公司价值,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率。同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孕育着巨大的潜在投资机会,对国际投资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就为中国利用海外资本市场筹集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毗邻大陆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以其独特的优势地位和敏锐的商业气息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到香港筹资。
自第一家H股企业在香港上市以来,在过去的12年间,香港已经为304家内地企业成功融资达9,000多亿港元,其中109家H股公司融资达2,500亿港元。下表为历年香港主板H股IPO及再融资情况(单位:百万港元):
海外上市与保险公司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平安上市前后的经营举措,试图找到海外上市对国内中资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供其他已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保险公司或有上市计划的中资保险公司借鉴。
[关键词]平安上市经营ac管理
2004年6月24日,平安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融资143.37亿港元,平安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时至今日,回顾平安上市两年来的发展情况,可见上市对平安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系列的经营管理举措,这些举措推动着上市后的平安阔步向前,可供其他险企借鉴。
一、公司治理结构更趋完善,决策机制更加健全
应当说,平安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得天独厚,有其他公司不能比拟的优势。员工持股基金的建立,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国有股的逐渐淡出,海外上市引入H股,平安的股权结构步步优化,使平安的经营更加理性和富有生机。
海外上市与保险公司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平安上市前后的经营举措,试图找到海外上市对国内中资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供其他已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保险公司或有上市计划的中资保险公司借鉴。
[关键词]平安上市经营ac管理
2004年6月24日,平安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融资143.37亿港元,平安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时至今日,回顾平安上市两年来的发展情况,可见上市对平安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系列的经营管理举措,这些举措推动着上市后的平安阔步向前,可供其他险企借鉴。
一、公司治理结构更趋完善,决策机制更加健全
应当说,平安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得天独厚,有其他公司不能比拟的优势。员工持股基金的建立,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国有股的逐渐淡出,海外上市引入H股,平安的股权结构步步优化,使平安的经营更加理性和富有生机。
董事长徐乐江:宝钢从未放弃在海外上市计划
昨天(19日),党的十七大代表、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等企业代表接受了中外媒体的集体采访。徐乐江表示,宝钢从未放弃过海外上市计划。
“宝钢一直以来没有放弃过海外上市计划。”徐乐江表示,宝钢一定会到国际市场上市,但具体时间及上市地点尚未确定。
徐乐江胸有成竹地说,宝钢的国际化战略已经很明确,实现产品和贸易的国际化;积极寻求国外的收购机会,在海外新建钢厂以及建设宝钢的生产基地;第三步才是到海外上市。谈到具体的海外上市计划,徐乐江说:“我相信宝钢一定会到国际市场去上市,目的不仅仅是募集资金。对宝钢而言,要成为国际性企业就必须到国际市场去表现。但具体时间,到哪个市场,我们还没有计划到这种程度。”
此外,徐乐江透露,今后新疆和中亚地区将是宝钢资源开发的重点目标。(郭爱娣)来源:京华时报
国内证券市场建设国际板现状
一、国际板介绍
国际板.是指一国供境外企业来该国上市发行股票的证券交易市场。当前,我国大陆股市分为主板、中小板和刚刚推出的创业板,如果加上未来推出的国际板,那么我国的交易所市场就形成r完备的体系.和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形式接轨。根据上交所制定的将自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交易所的宏伟蓝图.上海证交所曾经在2000年提出创建国际板,发展我国国际性证券交易市场的设想,在《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下文简称“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的意见”)出台以前,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瓶颈,这个想法没有能够收到重视.大部分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一般来说,是否拥有国际板也足一国证券交易平台先进的充分体现。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企业都是国内企业,这与国际金融中心的身份也是不相符合的。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在上海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这使得曾经的设想变成了正式的规划。上海市政府随后在“贯彻国务院精神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出决定:上海市政府将积极支持上海证交所推进国际板的建设,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同时推进红筹企业在上海证交所发行A股。汇丰控股、和记黄埔表示已经进行在中国的上市辅导,曾经遥不可及的国际板已进入技术层面的操作。
当代各国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体现为各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我国建设高效的资本市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内实体经济的需要,还能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增强我国在全球利益分配格局中发言权的需要。一些在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境外企业如汇丰控股、纽约交易所、和记黄埔等.均表示要在中国的国际板上市,这无疑会增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吸收优质资源的能力,并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企业跨境上市能有效推动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并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近几年来有大量的优质企业海外上市.成为上市资源的重要输出国。企业海外上市一方面能为其提供必需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能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还有一些重要的原因: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落后,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速度长期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步伐,市场规模也是阻碍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没有在国内上市的考虑因素。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如“金砖四国”中巴西、印度和俄罗斯,都存在着同样的境况.
然而我国大陆的资本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已位居世界第二,这时我国就不能仅仅输出企业在海外上市.也应允许海外企业来大陆上市,这不仅是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是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
企业双重上市动因综述
双重上市是指同一家企业分别在两个不同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行为。广义上讲,双重上市不仅包括同一家企业在两个不同国家上市的情况,也包括在同一国家内两个不同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情况。从狭义上来说,双重上市仅指跨境的双重上市。很大一部分中国企业采取的双重上市方式是先“走出去”到境外上市,再“返回来”在国内上市。
一、中国企业双重上市外在动因分析
(一)利用境外资本深化国企改革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有机组合体,换句话说企业是个人自由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企业离开了个人产权,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近期的国企股份制改革虽然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建立了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以及企业资产股份化,但由于国企改革的不彻底性,其在国内证券市场反映出的诸多问题均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国深化国企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允许大型国有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在境外融资,不仅可以利用海外资本市场,中国企业还可以使中国在股份制改革中遇到的产权、激励等问题得以缓和甚至化解。同时,利用国外规范的法律、法规,成熟的证券市场,让国企在一定程度上更为接近现代企业制度。财产所有权的明晰,能让内部约束制度更为有效合理的建立,以此来保证经营者能按股东意图行事。所有者通过股票价格,能理性的评估经营者的业绩,从而来选择心目中理想的人。同时,经营者通过委托机制也可以自己激励自己,建立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激励机制。境外上市现只局限在国内股份有限企业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企业的主体没有改变,依然在国内。因此,现代企业理论中所说的企业家选择问题在大型国企的海外上市中并不能有效解决,在这一点上,有待于经理人市场和国内财产私有制在国内的建立。目前的现象正像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那样:“国资委提倡国有企业到海外上市,目的是使我们的企业从一开始就走上一条比较规范的股份制之路,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境外证券市场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
1、制度规范香港之前一直承袭英国,其经济体制也跟英国大体一致。香港拥有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它具有法制健全,发审时间较短,规则完善,程序透明,手续便利等诸多优势,例如,按香港那边的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一般在6至12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上市工作。但反观大陆市场,要在A股发行上市,遵行审批制度,企业要在国内主板上市,从改计、辅导1年,到通过证监会的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查,再到最后的发行上市,至少需要2至3年的时间,这就体现出我国大陆市场同一些成熟的市场比在时间、效率上的劣势。
风险投资退出选择论文
摘要:风险投资作为金融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行为,获利性退出是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文章详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目前可行的几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创业版离岸公司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定义为是一种向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促进我国高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风险投资一般不以实业投资为目的,不追求长期的资本收益。在投资的一定阶段之后,风险投资就要寻求退出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从风险企业抽回投入的资本加上其增值收益,是风险投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不能成功退出的风险投资项目无法给投资人带来有效的回报,风险投资资金也不能有效地循环。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能推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对促进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境外设立离岸控股公司境外直接上市
由于受到中国目前政策和监管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境外风险投资公司普遍推崇的在中国做风险投资最好的退出方式是以离岸公司的方式在海外上市,这种类型的投资和上市案例比比皆是,比较成功的包括新浪、搜狐、网易、亚信、UT斯达康、金蝶等。境外可资选择的资本市场有: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等。能否以离岸公司的形式成功在海外上市从而实现投资退出,已经成为现在国际风险投资机构是否投资中国创业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决策因素。这种退出方式的优点是:
1.上市后全部股份经过锁定期后,可实现全流通。以离岸公司的形式在海外上市,只要经过当地交易所规定的锁定期,所有股份都可实现全流通,包括创始人的股份、风险投资的股份和战略投资人的股份。这对风险投资机构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全流通是实现投资价值和回报的命脉。在这一点上,境内A股上市就有很多不利之处。目前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国内A股上市公司发起人股在三年之内不能转让,而在三年之后也只能协议转让,无法实现按照市价的全流通。
浅析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摘要:风险投资作为金融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行为,获利性退出是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文章详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目前可行的几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创业版离岸公司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定义为是一种向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促进我国高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风险投资一般不以实业投资为目的,不追求长期的资本收益。在投资的一定阶段之后,风险投资就要寻求退出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从风险企业抽回投入的资本加上其增值收益,是风险投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不能成功退出的风险投资项目无法给投资人带来有效的回报,风险投资资金也不能有效地循环。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能推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对促进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境外设立离岸控股公司境外直接上市
由于受到中国目前政策和监管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境外风险投资公司普遍推崇的在中国做风险投资最好的退出方式是以离岸公司的方式在海外上市,这种类型的投资和上市案例比比皆是,比较成功的包括新浪、搜狐、网易、亚信、UT斯达康、金蝶等。境外可资选择的资本市场有: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等。能否以离岸公司的形式成功在海外上市从而实现投资退出,已经成为现在国际风险投资机构是否投资中国创业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决策因素。这种退出方式的优点是:
1.上市后全部股份经过锁定期后,可实现全流通。以离岸公司的形式在海外上市,只要经过当地交易所规定的锁定期,所有股份都可实现全流通,包括创始人的股份、风险投资的股份和战略投资人的股份。这对风险投资机构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全流通是实现投资价值和回报的命脉。在这一点上,境内A股上市就有很多不利之处。目前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国内A股上市公司发起人股在三年之内不能转让,而在三年之后也只能协议转让,无法实现按照市价的全流通。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过度规管研讨
保护投资者利益已经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西方发达证券市场规管的核心内容和首要问题。国外文献中关于证券市场规管和投资者保护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比如以Stigler为代表的对证券市场规管的研究,以Fama为代表的对证券市场效率的研究,以Jenson和Meckling为代表的公司理论,以及近年来LaPorta,Shleifer,Vishny等学者对投资者保护理论的研究。在我国,无论是在法律还是行政方面,都明确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规管的首要任务,适当的规管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事实上规管并非一定能够增进投资者的利益,规管者的效用函数、信息的充分性、利益主体对规管者的干预都可能造成规管不足或者过度规管(Overregulation)。规管者在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时存在着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规管者不可能完全掌握真实的、确定的社会福利函数以及政策制订技巧,或者说,社会福利函数的确定和政策制订技巧的获得是有成本的。再者,由于通常来说规管机构本身的影响和重要程度都直接和产业的重要程度、机构的规模、预算的规模以及机构中高层职位的薪金有关,而且规管机构的收入或经费也是被规管产业重要程度的函数,这样就有可能出现过度规管。此外,如“俘获”理论所表述的,不同的利益集团支配了整个规管过程,并最终使得规管机构适应他们的需要。因此,证券规管并非一定能适当地、切实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过度规管的可能性是实际存在的。
一、实施证券市场规管的理论模型解释
1.证券市场规管存在的必要性
Albrecht等(1997)描述了证券规管存在的必要性。在图1中,交易量由Q表示,假设单位交易成本固定,供给曲线是水平的S,无规管且无欺诈(诚实)条件下交易需求曲线为D,实际情况中存在着对被欺诈的预期,这个预期的影响值TF类似于征税,它使得需求曲线由D向下移动至D-TF,诚实条件下的均衡交易量为Qu,欺诈条件下的均衡交易量为Q0。规管有可能减少所存在的两部分损失:第一是Harberger三角形H,第二是Tullock矩形T,这两部分表示欺诈所导致的资源损失,这两部分损失的和就成为规管行为要减少的目标。规管者通过制订和实施各项措施来使得需求曲线D-TF向需求曲线D移动,以减少欺诈所带来类似征税的效应,同时增加投资者(消费者)剩余。
2.适度的证券市场规管
规管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被规管者按规定行动的成本以及规管本身的成本,比如被规管者为了方便查处欺诈行为而要求被规管者按规定保留交易记录所造成的成本。间接成本可以是寻租成本等。
我国证券市场中过度监管
保护投资者利益已经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西方发达证券市场规管的核心内容和首要问题。国外文献中关于证券市场规管和投资者保护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比如以Stigler为代表的对证券市场规管的研究,以Fama为代表的对证券市场效率的研究,以Jenson和Meckling为代表的公司理论,以及近年来LaPorta,Shleifer,Vishny等学者对投资者保护理论的研究。在我国,无论是在法律还是行政方面,都明确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规管的首要任务,适当的规管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事实上规管并非一定能够增进投资者的利益,规管者的效用函数、信息的充分性、利益主体对规管者的干预都可能造成规管不足或者过度规管(Overregulation)。规管者在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时存在着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规管者不可能完全掌握真实的、确定的社会福利函数以及政策制订技巧,或者说,社会福利函数的确定和政策制订技巧的获得是有成本的。再者,由于通常来说规管机构本身的影响和重要程度都直接和产业的重要程度、机构的规模、预算的规模以及机构中高层职位的薪金有关,而且规管机构的收入或经费也是被规管产业重要程度的函数,这样就有可能出现过度规管。此外,如“俘获”理论所表述的,不同的利益集团支配了整个规管过程,并最终使得规管机构适应他们的需要。因此,证券规管并非一定能适当地、切实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过度规管的可能性是实际存在的。
一、实施证券市场规管的理论模型解释
1.证券市场规管存在的必要性
Albrecht等(1997)描述了证券规管存在的必要性。在图1中,交易量由Q表示,假设单位交易成本固定,供给曲线是水平的S,无规管且无欺诈(诚实)条件下交易需求曲线为D,实际情况中存在着对被欺诈的预期,这个预期的影响值TF类似于征税,它使得需求曲线由D向下移动至D-TF,诚实条件下的均衡交易量为Qu,欺诈条件下的均衡交易量为Q0。规管有可能减少所存在的两部分损失:第一是Harberger三角形H,第二是Tullock矩形T,这两部分表示欺诈所导致的资源损失,这两部分损失的和就成为规管行为要减少的目标。规管者通过制订和实施各项措施来使得需求曲线D-TF向需求曲线D移动,以减少欺诈所带来类似征税的效应,同时增加投资者(消费者)剩余。
2.适度的证券市场规管
规管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被规管者按规定行动的成本以及规管本身的成本,比如被规管者为了方便查处欺诈行为而要求被规管者按规定保留交易记录所造成的成本。间接成本可以是寻租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