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17:06: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海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海上运输合同

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

邮编:邮编:

电话:电话:

法定代表人(委托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人):

开户行:开户行:

查看全文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国家海上搜救应急反应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救助遇险人员,控制海上突发事件扩展,最大程度地减少海上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实施双边和多边海上搜救应急反应协定。

1.2编制依据

1.2.1国内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

查看全文

阅读海上劳工的领悟

暑假从网上给儿子购置的《海上劳工》以极丰富的内涵与强大的故事场景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灵的巨著,这是一篇描写命运与自然抗争的力作,同时它又能让我们从中领略到十九世纪一段别样的人生经历。

该书是法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创作的。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言: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三种斗争的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要满足这三种需要,就包含着三种斗争,人生神秘的苦难便源自所有这三种斗争。三重沉重的命运压在我们身上,亦即教理的命运、法律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揭示了第一种命运,在《悲惨世界》中指出了第二种命运,在该书中笔者阐释了第三种命运。在桎梏着人类的这三重命运之中,又交织着内心的命运这一最沉重的枷锁,亦即人类的心灵。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该书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雨果先生在用心灵书写着主人公的内心挣扎,也在极力的抒发着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别样的人生追求。

小说着力描写的是主人公吉利亚特对勒蒂埃利大师傅的养女戴吕谢特的纯洁的爱。吉利亚特在根西岛上是特立独行的,但就因在雪后的草地上,戴吕谢特写下了“吉利亚特”的名字,并对他莞尔一笑,吉利亚特便笃定终生:为了心爱的人,他可以牺牲一切。他经常踯躅于布拉维宅的花园墙根下,远眺着心上人的一颦一笑,春潮荡漾;他也会不知疲倦的吹着同一首风笛与风雨中徘徊,但,他却从未与心爱的姑娘说一句话,直至迪朗德号的失事。勒蒂埃利被骗走了所有的积蓄,他终生的寄托——迪朗德号也遇难于海上,戴吕谢特为拯救养父,顺嘴说出“谁救回迪朗德号,我就嫁给他”。吉利亚特的机会来了,他不可思议的驾着他的凸肚形帆船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变成了地道的海上劳工,他开始了无休止的与大自然的抗争。

他与狂风斗争。海水翻腾,冲向天空,这是海风的力量;乌云笼罩,随心所欲,推波助澜,激怒波涛,这亦是海风的力量;空中气流翻滚,海里浪沫飞溅,苍穹不知所措,茫无目的地打起响雷,这更是海风的力量。他注定要与这海风为伍,干脆他就沉湎于此,争斗着,乐此不彼。他与怒涛作战,他与海鸟为伴,他与食人章鱼殊死搏斗,他迎接“瀑布式闪电”的到来,他驯服桀骜的浪潮……在天翻地覆中,他的斧击声铿然;在昏天黑地里,他拯救机器不知疲倦;在风暴已经晕头转向时,他则更加清醒、坚强、凛然。这场动人心弦的战斗中,一方是无休无止的风暴,一方是永不疲倦的劳工。在这种斗争中,显示了人类无穷的力量,但这种力量,不是愚昧的蛮力,而是理性和毅力以及牺牲的勇气,它包含了人对于他人的爱,若没有这种爱,又怎能承担起牺牲的风险呢?

吉利亚特赢了,他战胜了自然,带着对幸福的憧憬又蜷缩于心爱故娘的窗前。但命运却捉弄了他,他发现,戴吕谢特已委身于年轻英俊而又富有的神甫埃伯内齐尔。劳工吉利亚特面色苍白,衣衫褴褛,遍体鳞伤,他有与天斗与地斗的勇气与胆魄,但在心爱的姑娘面前他却选择了退却、缄默、消失,以成就幸福人儿的永远未来。

读到这儿,我心绪复杂,暗自流泪:吉利亚特的命运竟是如此的多舛,他的心灵竟又是如此的善良,不管是在海上搏斗,还是在选定人生时,他竟然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的心被深深震撼,震撼不仅是他那两次牺牲,而是他那高贵的心灵!与背信弃义的朗泰纳与狡猾阴险而又作恶多端的克吕班相比,他真的具有一番别样的精神追求,一种牺牲小我而成就他人的英雄主义人生。

查看全文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

一代位求偿权的概念代位求偿制度作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益转让制度,其建立可追溯到18世纪末期(英国1782年马森诉森茨伯一案的判例),现已为各国保险立法和司法普遍接受。我国现行保险立法也确认了这一制度。我国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44条至第47条建立了我国完整的财产保险代位求偿制度。其中第44条第1款明确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海上保险作为保险的一类,毫无例外也有代位求偿制度。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79条规定:“⑴不论是整个标的物的全损还是货物可分割部分的全损,保险人在赔付全部损失后,有权取得被保险人在该已获赔付的保险标的上的任何权益,并取得被保险人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在保险标的上的权利和救济;⑵除前款规定外,保险人赔付部分损失的,保险人并不取得该项保险标的或其存余部分的所有权。但根据本法,保险人从造成损失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因赔付了损失,就取得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一切权利和救济,但以被保险人取得的赔偿为限度”。1993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第252条就海上保险代位求偿问题亦作了相应规定:“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要求海事法规赔偿的权利,自保险人支付赔偿之日起,相应转移给保险人。”

因此,根据法律规定,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指保险人在其保险责任范围内赔付被保险人保险标的的全部或者部分损失后,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享有向海上保险事故的责任方即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二代位求偿权的法律性质我国保险法第44条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我国海商法第252条也同样规定:“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自保险人支付赔偿之日起,相应转移给保险人。”显然,保险人向第三人请求赔偿的代位求偿权是法律赋予的。因此,代位求偿权的法律属性为法定代位权。

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有必要阐明代位求偿权的立法根据。保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损失补偿原则,根据该原则,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遭受的损失应给予充分的补偿,从而使被保险人在经济上恰好恢复到事故以前的状况。被保险人得到的补偿不能超过其实际损失,即不能通过保险赔偿使其经济状况较事故发生前好。然而,当保险责任范围事故同时又是第三人的责任造成的情况下,按照我国民事责任制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即“归责”原则,第三人就在法律上对该损失负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义务。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保险合同既不加重其责任,也不减轻或免除其责任。而此时,因被保险人与保险人有合同关系,又与第三人有合同关系或侵权关系,被保险人便同时相有依据保险合同向保险人索赔和依据其与第三人之间的合同或其与第三人之间的侵权关系向第三人索赔的两个索赔权。但法律不允许被保险人同时从保险人和第三人处获得超出其保险利益的双份赔偿,这既不符合保险补偿原则,也不符合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否则会产生道德危机和法律禁止的不当淂利。由此,便产生了代位求偿权,使保险人在赔付被保险人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后,依法取得代位求偿权,并越过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它属于债权的法定转让,权益转让书不是债权转让的法定要件。

海上保险法的代位求偿权与《合同法》中的代位权存在性质上的差异。《合同法》第73条对代位权作了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为制度实质是债权保全制度的内容,从权利性质看,属于民法上的形成权。对于债权,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原则上不及第三人。但是,当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行为危机到债权人的利益或当债务人消极地怠于行使权利,听任责任财产地减少,以确保无特别担保的一般债权得以清偿。债权人行使代为权,维持责任财产这一制度为债的保全或债权保全,学理上称其为债的对外效力。可见,《合同法》中的代位权和《海商法》中的代位求偿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⑴权利性质不同代位求偿权属于债权的法定转让,代位权则属于债的保全范畴。

查看全文

海上责任保险立法研究论文

[摘要]尽管海上责任保险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是海上责任保险正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并有独立发展的倾向;海上责任保险立法也开始更加注重对受害人的保护并有进一步强制化的趋势,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强制责任保险将完全取代任意责任保险;此外,海上责任保险立法还出现了国际趋同和统一化的趋势,并且在一些领域内已经成为现实。

[关键词]海上责任保险;保赔保险;强制保险

以海上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作为承保对象的海上责任保险是海上保险的重要类型之一,保赔保险以及船舶碰撞责任险等都属于海上责任保险的范畴。自从海上责任保险诞生后,海上责任保险在规模数量、承保范围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船舶碰撞责任条款已经成为船舶保险的必备内容,大的船东保赔协会也已发展到十几家,其所承保的船舶总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的90%以上。不过,随着近几十年来人类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发展和进步,海上责任保险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海上责任保险开始出现独立化,其立法出现强制化和国际统一化的趋势。

一、海上责任保险的独立化倾向

尽管海上责任保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在英国出现,但在其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船舶碰撞责任险一直隶属于船壳险,而且它在海上责任保险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虽然保赔保险在海上责任保险中几乎占有垄断地位,但是由于保赔协会所具有的相互性和会员封闭性,普通人对其根本就不了解,更别说理解其制度模式与运作机制了。在20世纪早期,一位保险评论家在谈到保险时认为海上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不过是货物、船舶、运费以及造船人的风险;而到了20世纪中期,另一个评论家认为海上保险的三个分支是货物保险、船舶保险和运费保险,保赔保险则只是在对船舶险所作的注解里被提及到。这正是对当时海上责任保险地位的形象说明。

不过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海上责任保险的地位开始发生转变。在“托利·勘庸”事件后,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下简称《油污责任公约》)规定了海上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由于商业保险人拒绝承保船东的上述责任风险,船东互保协会就成为唯一可以向船东提供此类责任风险保障的组织。保赔保险由此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在海上保险中的地位也得以大幅提升。现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90%以上的船舶都在保赔协会投保了保赔险,每年“船东保赔协会国际联盟”的16家保赔协会的保费(会费)收入总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在海上保险领域已经形成了货物保险、船舶保险和责任保险三足鼎立的局面。

查看全文

海上突发事件预案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查看全文

海上责任保险立法研究论文

[摘要]尽管海上责任保险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是海上责任保险正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并有独立发展的倾向;海上责任保险立法也开始更加注重对受害人的保护并有进一步强制化的趋势,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强制责任保险将完全取代任意责任保险;此外,海上责任保险立法还出现了国际趋同和统一化的趋势,并且在一些领域内已经成为现实。

[关键词]海上责任保险;保赔保险;强制保险

以海上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作为承保对象的海上责任保险是海上保险的重要类型之一,保赔保险以及船舶碰撞责任险等都属于海上责任保险的范畴。自从海上责任保险诞生后,海上责任保险在规模数量、承保范围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船舶碰撞责任条款已经成为船舶保险的必备内容,大的船东保赔协会也已发展到十几家,其所承保的船舶总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的90%以上。不过,随着近几十年来人类科技和文明的巨大发展和进步,海上责任保险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海上责任保险开始出现独立化,其立法出现强制化和国际统一化的趋势。

一、海上责任保险的独立化倾向

尽管海上责任保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在英国出现,但在其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船舶碰撞责任险一直隶属于船壳险,而且它在海上责任保险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虽然保赔保险在海上责任保险中几乎占有垄断地位,但是由于保赔协会所具有的相互性和会员封闭性,普通人对其根本就不了解,更别说理解其制度模式与运作机制了。在20世纪早期,一位保险评论家在谈到保险时认为海上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不过是货物、船舶、运费以及造船人的风险;而到了20世纪中期,另一个评论家认为海上保险的三个分支是货物保险、船舶保险和运费保险,保赔保险则只是在对船舶险所作的注解里被提及到。这正是对当时海上责任保险地位的形象说明。

不过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海上责任保险的地位开始发生转变。在“托利·勘庸”事件后,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下简称《油污责任公约》)规定了海上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由于商业保险人拒绝承保船东的上述责任风险,船东互保协会就成为唯一可以向船东提供此类责任风险保障的组织。保赔保险由此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在海上保险中的地位也得以大幅提升。现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90%以上的船舶都在保赔协会投保了保赔险,每年“船东保赔协会国际联盟”的16家保赔协会的保费(会费)收入总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在海上保险领域已经形成了货物保险、船舶保险和责任保险三足鼎立的局面。

查看全文

海上救助力量状况分析论文

摘要:国家救捞体制改革后建立了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体制改革三年来救助力量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也正朝着建设一支设备精良、人员精干、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救助队伍努力。

关键词:海上救助救助体制搜救

一、引言

2003年6月28日,交通部救助打捞体制改革正式实施。交通部所属的北海、东海、南海救助局正式成立,在交通部救助打捞局的统一领导下,担负起各自管辖区域的海上救助职责,中国救助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快速通道。在救助和打捞分开管理后,明确海上人命救助为目的的公益性职责由国家承担。在专业海上救助队伍建设上,提出建设一支设备精良、人员精干、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总要求。

二、现有救助体制状况

海上救助是一项复杂而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除专业海上救助机构外,还涉及到海洋、渔业、气象、医疗等部门。由于搜救工作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而各部门的工作宗旨与组织形式不尽相同。特别是不存在隶属关系的部门,常常产生职责界限不清的现象;部门(如军队、渔政、水产、气象等部门)之间联络不顺,再加上各自受局部利益影响,使搜救的组织协调能力受到限制。另外,从微观上观察现有的各指挥系统的协调性和有效性,由于海上事故的高度紧迫性,所以需要应急反应的高度程序化,从接收遇险警报,到组织援救,再到完成救助,均应按照事先拟订的应变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以利于综合利用各方面的救助资源,赢得更多的救助时间,取得更高的救助成功率。但我国的海上救助管理体系在此方面缺乏完整的、科学合理的搜救计划,缺乏搜救应急程序及子程序,如海空联合搜救方面的操作程序等,造成现有的搜救应急操作难以做到规范化,从而可能出现低效率运作的现象。各有关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职责、义务不明确,加之社会上对海上搜救工作缺乏了解,在遇有海难需要协助,搜救中心与其联系时,这些部门还要逐级上报,不能很快做出决定和反应,往往会延误时机进而影响救助效果。

查看全文

海上责任保险立法分析论文

一、海上责任保险的独立化倾向

尽管海上责任保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在英国出现,但在其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船舶碰撞责任险一直隶属于船壳险,而且它在海上责任保险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虽然保赔保险在海上责任保险中几乎占有垄断地位,但是由于保赔协会所具有的相互性和会员封闭性,普通人对其根本就不了解,更别说理解其制度模式与运作机制了。在20世纪早期,一位保险评论家在谈到保险时认为海上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不过是货物、船舶、运费以及造船人的风险;而到了20世纪中期,另一个评论家认为海上保险的三个分支是货物保险、船舶保险和运费保险,保赔保险则只是在对船舶险所作的注解里被提及到。这正是对当时海上责任保险地位的形象说明。

不过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海上责任保险的地位开始发生转变。在“托利·勘庸”事件后,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下简称《油污责任公约》)规定了海上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由于商业保险人拒绝承保船东的上述责任风险,船东互保协会就成为唯一可以向船东提供此类责任风险保障的组织。保赔保险由此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在海上保险中的地位也得以大幅提升。现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90%以上的船舶都在保赔协会投保了保赔险,每年“船东保赔协会国际联盟”的16家保赔协会的保费(会费)收入总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在海上保险领域已经形成了货物保险、船舶保险和责任保险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这种“三分法”也并不能真正反映海上责任保险的性质与地位。责任保险虽然也属于财产保险,但它是一种消极保险,其弥补的是被保险人因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遭受的损失;而货物、船舶保险则属于积极保险,补偿的是有形财产的积极损失。二者在承保标的、保险赔偿的对象和法律适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区别,因此,严格说来,在海上保险中应采用财产保险与责任保险的“二分法”,海上责任保险是与货物、船舶等财产保险相并列的一种海上保险类型,它不依附于财产保险,具有自己独立的法律地位和理论内涵。同样,海上保险立法也将会在责任险与非责任险之间划清界限,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尽管海上责任保险在海上保险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并有独立发展的倾向,但是由于海上责任保险内部又有保赔保险与商业保险之分,因此由谁来承担和推进这一发展趋势和历史重任就存在选择问题。尽管商业保险承保的责任范围和种类有所扩张,但碰撞责任仍然是最主要的商业责任保险类型。即使在有的国家商业保险人承保“4/4”的碰撞责任,但在很多情况下商业保险人承保的责任仍然要少于保赔保险所承担的责任。例如在船舶碰撞要适用交叉赔偿原则时,本船的船期损失将不能从商业保险人那里得到赔偿,而只能向保赔协会请求赔偿,这样即使在财产损失方面也有可能出现船东互保协会承担的责任要大于商业保险人承担责任的情况。而且,对于人身伤亡的索赔是由保赔协会而不是商业保险人来承保的。因此即使在碰撞责任方面,保赔保险所承担的责任也可能大于商业保险人所承保的责任。

除此之外,由保赔协会来承保碰撞责任还具有商业保险人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传统商业保险市场的保费是预先估算和确定的,保险人不能因为保险事故的发生使保险人遭受损失而要求被保险人补交保费,这样一旦发生巨灾风险,就可能给其带来严重损失。而在一些新的责任风险领域,如海上油污责任保险,由于商业保险人无法正确估算其所遭遇的责任范围的大小,因而也就无法正确估计保险费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人对油污责任的承保。相反,基于保赔保险的相互性、共保性,除了入会时缴纳的预付会费外,保赔协会还可以通过向会员征收追加会费和巨灾会费等方式,对协会的赔偿和费用支出超过会费收人的部分予以弥补,从而使协会在发生不可预期的巨损时仍然能转危为安。其次,保赔协会可以提供卓越的索赔处理服务。由于保赔协会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通讯处,因此一旦会员船舶发生碰撞事故,就能得到协会及时、专业的处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同时,由于通讯处往往熟悉本地的法律和其它情况,因此能够更妥善地处理问题,减少麻烦。而且,由于保赔协会提供的担保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在船舶被扣押时,保赔协会可以迅速提供担保帮助船东摆脱困境。

查看全文

海上强制责任保险论文

论文关键词:海上强制责任保险;经济合理性;社会公益性;法律正当性

论文摘要:在海上污染及安全事故的损害补偿中,海上强制责任保险以其所具有的经济上的合理性、社会公益目的性以及法律上的正当性,成为众多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内海事立法的普遍选择。当然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局限性,需要得到财务担保、直接索赔以及自愿保险的弥补和矫正。

海上强制责任保险是指对海上的环境污染以及旅客伤亡等损害赔偿责任进行强制保险的一种保险制度。它是一种新型的法律制度,在国际上最早是在《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下简称《油污民事责任公约》)中首先被确立的。目前海上强制责任保险主要包括油污强制责任险和旅客强制责任险两种类型,其中海上油污强制责任险作为解决海上污染事故损害赔偿的必备手段,已成为众多海事国际公约和各国国内立法的普遍规定。

同侵权损害赔偿、其他保险赔偿等一样,海上强制责任保险也是损害赔偿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它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是其具有其他损害赔偿方式所不具备的经济合理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结果。而在这个本来践行私法自治原则的领域中,立法之所以利用公权力的介入使其强制化,也正是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当然,公权力的介入以及海上责任保险的强制化必须要接受法律正当性的检验,否则就可能因涉嫌侵害私权利而失去其正当性和合理性。而且,海上强制责任保险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制度,它也有缺陷和不足,需要进行补正和完善。

一、海上强制责任保险的经济合理性解析

除海上强制责任保险外,在法律上还有其他损害赔偿方式,例如对海上事故责任人的侵权损害赔偿,取消船舶所有人的责任限制或者提高其责任限额,要求受害人投保财产险或意外伤害险等。但无论是与其他方式相比较,还是就其制度本身而言,海上强制责任保险制度都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合理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