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16:38: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海陆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海陆经济的协同效应
目前,关于海陆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测量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关联程度方面,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海陆经济产值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徐胜(2009)对海陆经济内在关联关系的存在原因进行了阐释,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量了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董晓菲等(2009)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其中也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量海洋经济及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关系,从而说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密切相关。对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相互作用方面,董晓菲、韩增林(2007)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但只是进行了文字分析,没有对其进行数学计量。本文着重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面板数据模型两种方法实现对海陆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的检验。
一、海陆经济发展存在协同效应的理论依据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1971年,物理学家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协同论认为整个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社会现象亦如此。
海陆经济之间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首先,海洋产业是陆域产业的延伸,在陆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海洋产业的发展广泛需要陆域产业的支撑,陆域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对海洋产业促进作用越大。其次,海洋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陆域产业的发展,海洋广阔的开发空间和丰富的蕴藏资源决定了海洋产业发展很好的前景,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海洋产业的发展会通过乘数效应带动相关陆域产业的发展,因此,海洋产业较发达的地区,陆域产业发展水平一般也较高,人均收入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地区。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又密切的相互联系,海洋经济发展可以很大程度地借鉴运用陆域经济的发展成果,包括制度形式、发展方式、科技成果等方面;与此同时,陆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如能源、原材料的提供,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以沿海陆域地区为依托,这同样会拉动陆域经济的发展。如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陆域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行业,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进行金融服务支持,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需要陆域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支持。
二、海陆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的分析
海陆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透析
目前,关于海陆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测量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关联程度方面,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海陆经济产值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徐胜(2009)对海陆经济内在关联关系的存在原因进行了阐释,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量了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董晓菲等(2009)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其中也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量海洋经济及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关系,从而说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密切相关。对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相互作用方面,董晓菲、韩增林(2007)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但只是进行了文字分析,没有对其进行数学计量。本文着重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面板数据模型两种方法实现对海陆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的检验。
一、海陆经济发展存在协同效应的理论依据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1971年,物理学家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协同论认为整个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社会现象亦如此。
海陆经济之间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首先,海洋产业是陆域产业的延伸,在陆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海洋产业的发展广泛需要陆域产业的支撑,陆域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对海洋产业促进作用越大。其次,海洋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陆域产业的发展,海洋广阔的开发空间和丰富的蕴藏资源决定了海洋产业发展很好的前景,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海洋产业的发展会通过乘数效应带动相关陆域产业的发展,因此,海洋产业较发达的地区,陆域产业发展水平一般也较高,人均收入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地区。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又密切的相互联系,海洋经济发展可以很大程度地借鉴运用陆域经济的发展成果,包括制度形式、发展方式、科技成果等方面;与此同时,陆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如能源、原材料的提供,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以沿海陆域地区为依托,这同样会拉动陆域经济的发展。如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陆域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行业,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进行金融服务支持,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需要陆域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支持。
二、海陆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的分析
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周年会议发言材料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八十周年。值此,我谨代表中共汕尾市委、汕尾市人民政府向出席今天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加过海陆丰革命运动的老红军、老同志,向为海陆丰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领导、同志们,向英雄的老区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八十年前,英雄的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我党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同志等革命前辈的带领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举行了三次革命武装起义,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开辟了中国革命历史新纪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海陆丰苏维埃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进行了成功尝试。在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各地乌云密布、腥风血雨的时候,在当时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海陆丰人民在彭湃同志的组织带领下,敢为天下先,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吹响了我党武装夺取政权的进军号角。
海陆丰苏维埃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作出了典型示范。她在中国的大地上第一次树起了工农兵的旗帜,不但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矢志奋斗的信念,而且给全党全国带了好头,起到了示范作用。
海陆丰苏维埃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她在广大农村开展农民革命运动,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民革命的先河,为同志后来提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科学理论,提供了独特而宝贵的成功经验。
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周年会议发言材料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八十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为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和在历次海陆丰革命运动中作出贡献的革命前辈和海陆丰老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表示深切的怀念!向先烈的后代和亲属表示亲切的问候!
海陆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苏区,是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海陆丰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不久,以彭湃同志为代表的海陆丰进步知识分子,就投身到中国革命洪流之中,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22年,海陆丰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海陆丰第一个农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其影响所及,不仅席卷整个粤东地区,而且带动了广东全省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兴起,为1925年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的胜利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刚刚形成的革命运动转入低潮,整个中华大地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英雄的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在彭湃等革命先辈的带领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并于4月、9月、10月连续举行了三次革命武装起义,解放了海丰和陆丰县城,成功创建了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不仅使几千年受尽封建势力压迫剥削的海陆丰人民第一次成为了社会的主人,而且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粤东地区的反革命气焰,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力量,支持了全国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对此,党中央对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各县农民暴动之中,以海陆丰的胜利为最大,中国革命之中,这是第一个由几万几十万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实行土地革命之口号,第一次组织工农兵群众的无限制政权”,开创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荣记载的伟大革命前途的新纪元”。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时,对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再一次作了充分的肯定。这是海陆丰人民的光荣,也是全省人民的光荣。
在建立和保卫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斗争中,英雄的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坚贞不屈,许多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是我党早期农民运动的先驱者和杰出的领袖彭湃同志,他作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八十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业绩,就是要学习彭湃等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的崇高信念;学习他们与人民大众同甘共苦,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把优良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建立以来,海陆丰革命老区与全国各地一样,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老区面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深刻变化。1988年在原海陆丰的基础上设置汕尾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老区人民、对老区发展和建设的重视和关怀,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海陆丰人民紧紧抓住建市的良好机遇,大胆探索老区发展新路,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汕尾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人民围绕“全面推进奔小康,再造一个新汕尾”的目标,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五年规划的任务。今年以来,汕尾市又围绕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活力汕尾、人文汕尾、和谐汕尾、清新汕尾”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推进汕尾跨越发展,海陆丰这块红色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显著成就。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法律问题思考
摘要:针对海南省海岸带开发利用当前存在的种种乱象,有必要思考其背后的法律问题,进而通过提出改进建议来促进海南省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南省;海岸带;开发利用;法律问题
一、海岸带的法律界定
(一)海岸带的定义
海岸带,即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衔接地带,在地理上处于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及生物圈四者交汇的地方,且同时包含不断产生相互作用的陆———海、海———气、陆———气三个界面,在以上诸多地理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呈现出复杂而脆弱的特点,地质环境更是成为变化最快的地带之一[1]。由于全球各地海洋与陆地的衔接地带会随着其海陆相互作用区域的大小等因素而产生变化,因而目前仍无统一的海岸带界线划分标准。
(二)海岸带范围标准的认定
发展海洋经济经验及启示
一、国外主要海洋强国的发展经验
(一)陆地产业先行。日本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突出特点,可称为陆地产业现代化先行。即在大规模开发海洋、建立近海产业集聚区之前,陆地原有产业区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临港工业是海岸地区产业发展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形成海洋经济区域。并以大型港口城市为依托,以海洋技术进步、海洋产业高度化为先导,以拓宽经济腹地范围为基础,形成了关东广域地区集群、近畿地区集群等9个地区集群。由产业集群发展到地方集群,以海洋相关技术为先导,集中地方优势,开展适合本地特点的海洋开发。
(二)交通运输先行。交通运输业是日本海洋经济依托的重要支柱产业。相当多的港口或机场建在填海建造的“人工岛”上。有数据显示,日本投入运营的大型人工岛多达15个,仅次于美国而名列全球第二。建造这些人工岛的初衷,大都在于扩展交通运输产业之“锚地”。另外交通作为海陆产业集聚区联络及互为依托的纽带,无论是人工岛,还是固有的小岛,链接陆岛的交通运输建设都先行于产业集聚区的创建。依托海岛的产业集聚区,机场、铁路、公路、轮渡码头等“立体”交通设施一起上。
(三)河口海岸和河口岛屿成为开发重点。河口海岸和河口岛屿地处江海接合部,其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条件使其拥有外通大洋、内连深广经济腹地的突出优势,因而往往成为世界顶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祥之地,成为各国海洋经济开发的热点和重点。如,位于美国哈得孙河口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纽约及其享誉世界的河口岛屿曼哈顿,位于美国密西西比河口的工业重镇新奥尔良,位于英国泰晤士河口的全球级世界城市伦敦,位于荷兰莱茵河口的鹿特丹,位于埃及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以及位于中国长江口的上海、珠江口的广州和香港等。
(四)重视科技支撑作用。美国现有海洋类研究与开发实验室700多个,聘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美国的3/5,政府每年的投资达到了270亿美元。政府针对不同的海洋发展项目重点、有针对性地投资建设了一批科学研究机构,并根据不同区域的海洋资源为依托兴办了不同形式的海洋科技园区,如在密西西比河口区和夏威夷开办的两个海洋科技园。日本依靠科技力量,海洋开发向纵深发展,已形成近20种海洋产业,如沿海旅游业、港口及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土木工程、船舶修造业、海底通讯电、缆制造与铺设、海水淡化等,构筑起新型的海洋产业体系。
(五)积极鼓励私营企业投资海洋领域。美国注重与私营企业主合作,将海洋经济发展一切可调动的因素联系到一起,保证了开发推广的资源、资金、服务和市场。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采用“官民合作”体制,无论从建造沿海人工岛,还是连接海洋产业集聚区的大众交通,大多采取官民合作与合资形式。如关西空港及其人工岛在建造的过程中吸纳了大量民间投资,由此形成了一个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投资于一身的合股公司。通过多方合股,不仅减轻了政府筹资困境,而且确立了一种混合所有的企业制度,由此大大拓展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也提高了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分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之特色
摘要: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寻找城市特色是建立城市品牌的捷径,而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思考。对于1988年建立的汕尾市来说,城市规划中的公共艺术设计主要有三个特色,即传统文化的体现、现代文化的体现、传统与现代交互的体现。从汕尾城市现状与其公共艺术设计的关系,探讨汕尾城市未来发展特色、树立城市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汕尾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传统;现代
引言
改革开放后近40年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城市呈现出高楼林立、道路交错、人口密集的现象,据百度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51.27%”、“2050年达到70%的目标”。城市化进程虽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是也带来了很多困惑,比如城市复制基因大,每所城市的相似度较高,过快的城市化造成了诸多矛盾。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若想脱颖而出就要缔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城市来说,寻找城市特色是营造城市品牌的捷径。
一汕尾市区的建立及其特点
中小城市在发展定位时不能好高骛远,毕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城市规模小也有其独特风姿的一面,需要挖掘和探析。广东汕尾这所城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汕尾自1988年建立市区,将海丰县和陆丰县以及红草、马宫、东涌、汕尾、田乾、捷胜、遮浪7个镇建立汕尾地级市,并在原汕尾镇建立汕尾市行政中心,取名“汕尾市”,也就是说现有的汕尾市区是在镇的基础上建立的。当初设立汕尾市区时为了平衡“海陆丰”地区海丰县和陆丰县这两大老县城的关系,所以将市区设摘要: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寻找城市特色是建立城市品牌的捷径,而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思考。对于1988年建立的汕尾市来说,城市规划中的公共艺术设计主要有三个特色,即传统文化的体现、现代文化的体现、传统与现代交互的体现。从汕尾城市现状与其公共艺术设计的关系,探讨汕尾城市未来发展特色、树立城市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汕尾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传统现代立在原汕尾镇,但汕尾镇遗留了很多问题。在将近30年的发展后,目前汕尾市区依然呈现道路窄小、公共空间不足、宅基地建筑过多、城市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现代城市的积极元素依然逐步推进,汕尾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也在不断增多,市民的参与也在不断加强,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市委蓝色经济工作意见
蓝色经济是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与之相关联各类社会生产活动的总和,是以海洋经济为主体,以海陆统筹发展为基础,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型经济形态。蓝色经济区是以海洋、临海、涉海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经济功能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进程,推进海洋强市建设,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发展蓝色经济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空间、科技和产业优势,坚持开放、创新、蓝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统一开发、保护开发、立体开发,坚持创新驱动、区域统筹,以“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先行一步、走在前面”为工作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要任务,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为关键环节,以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为突破口,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大力推动海陆联动发展和海洋综合管理,努力打造海洋高科技产业引领区、临海临港高端产业聚集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将建成蓝色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2.基本原则
(1)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谋划布局,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快推进,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形成开发海洋、发展沿海、带动腹地的发展新格局。
如何渗透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
一.德育渗透势在必行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区域经济沿海化布局规律
一、我国沿海经济空间布局的现实背景
1.海岸带自然地理基础我国拥有的海岸线长度为18000多千米。从资质构造基础看,主要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作用下形成的北东———南西向新华夏系构造系控制,形成了一系列沿海隆起和沉降带,在河流沉积和与洋流等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型海岸与基岩海岸交错的格局。其中长江口以南以基岩海岸为主,以北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以外,以沉降型海岸为主。这样的海岸带自然地理基础提供了沿海港口、产业和城市布局的基础,形成了诸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城市———工业群,也支持了大连、青岛、厦门等基岩海岸线港口及其产业的形成与集聚。同时,我国东部沿海区域整体位于世界最大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近年来不断加剧的海洋及地质灾害不仅提醒我国沿海区域空间容量的整体限制,而且加剧了沿海产业布局的自然环境安全隐患的影响。
2.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升级近年来沿海省市区纷纷提出和实施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而且多数已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相应的规划、建设等一系列涉海重大工程,在国家层面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产业布局同构现象,同时造成对海岸带宝贵空间资源的占用,对沿海生态环境形成巨大的压力。根据国家海洋局《海域使用管理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十一•五”期间累计确权填海面积6.7万公顷,其中建设用地6.4万公顷,农业用地0.3万公顷。而且随着近年全国沿海省市区国家级发展战略的陆续出台,涉海产业规划及其用海规模出现大幅度和快速的增长。其中,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国务院批准填海造地规划200平方公里,涉及8个产业功能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规划用海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填海造地面积240平方公里,依托矿石码头和首钢搬迁,大力建设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发展大型船舶、港口机械、发电设备、石油钻井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业。江苏省规划了18个围海造地区,计划围海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规划到2015年,将江苏省打造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中7市32县区的造地面积为1747平方公里。福建省2005—2020年规划13个港湾158个项目,围填海572平方公里。上海市2010—2020年规划填海造地767平方公里。
3.陆地与海洋空间规划差距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长期以陆地经济发展为主,沿海产业的布局也形成了“陆强海弱”、“陆先海后”的陆地经济思维模式。与此相对应,我国的海陆经济发展与空间规划尚未采取国际较为普及的海岸带空间规划(CoastalSpatialPlanning)模式。而沿海产业涉海重大工程的空间布局将影响海陆统筹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工程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于2010年12月的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涵盖陆地和海洋国土,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但是依然以陆地空间规划为主导,并且迫使更多土地开发导向围填海。
海洋既是目前我国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国家海洋局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已开展《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将依据沿海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从科学开发的角度,统筹考虑海域资源环境、海域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依托陆域的经济实力和城镇化格局、海洋科技支撑能力以及国家战略的牵引力等要素,按照内水与领海、海岛、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分区,将管辖海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以合理规划海洋空间布局。
二、我国沿海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历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