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15:34: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哈尔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在哈尔滨招商会上的致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春色怡人、温情四溢的大好季节,我们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十分荣幸地邀请到各位尊贵的客人,参加这次山东郯城招商推介会。在此,我代表中共郯城县委、郯城县人民政府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厚爱,对山东省驻哈办事处及临沂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对协办单位及有关工作人员所做的努力,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总面积平方公里,万人。是著名的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去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郯城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西周称炎国,秦朝置郯郡,唐元和年间有“郯城”县之名,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春秋三圣”之一郯子的故里,“孔子师郯子”、“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被历代传为佳话。以孙膑、庞涓斗智闻名世界的齐魏马陵之战,描绘了战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汉相于定国,儒学大家王朗,南朝著名无神论者、天文学家何承天,杰出诗人徐陵、鲍照、何逊等,曾为华夏文明谱写了瑰丽的篇章。

郯城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南北大通道,位于临沂、徐州、连云港三个空港之间,京沪高速公路、国道、国道及哈长铁路贯穿全境,往返连云港、日照港、青岛港非常便利。原创:

郯城县百业兴旺,后劲充足。改革开放以来,郯城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形成了银杏、板栗、杞柳、桑蚕、瓜菜、畜禽六大生产优势,银杏生产号称“天下第一县”。工业形成了化工、造纸、机械、酿酒、工艺美术、五金、建材、服装、食品、煤炭十大产业。重点骨干企业郯化集团形成了年销售收入亿元的生产规模,是中国化工百强企业之一,某年上交税金过亿元。

查看全文

哈尔滨城市设计论文

一、城市设计会战背景

2009年,哈尔滨市委提出了城市发展新战略,要求“无论是北跃、南拓、中兴,还是强县,在实施中必须搞好城市设计,以城市设计指导规划审批、建设”。[1]2010年初,在市政府主导下,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城市设计“百日会战”活动,针对实施新战略的60余项重大支撑项目,以“特色、和谐”为理念,集中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工作思路是:通过同步开展宏观、中微观实施项目城市设计,加强对实施项目的指导,提高实施项目之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力争做到“功能好、形象佳、交通畅”。中微观项目的规模从新区规划、片区规划、街道城市设计到重要节点设计,基本都是近三年政府计划实施的项目,具有提前管控和现实操作意义。

二、互动设计工作方法

所谓互动设计,即总体设计与中微观项目设计同步开展,过程中交流、修正、完善成果,即“自上而下的指导整合”+“自下而上的反馈吸纳”。总体设计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哈尔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牵头完成,中微观项目的规划设计由海内外30多家专业机构承担。为了协调上下位关系,政府层面设立了总指挥部和16个分指挥部,总指挥部由市规划局和总体设计单位联合组成,负责推进总体设计研究,与多方沟通协调;总体设计经过独立研究,提出城市设计目标、策略、分区功能和景观定位及设计通则,作为审查的依据,指导和审查中微观项目。分指挥部由区级政府部门和中微观项目设计机构组成,具体推进中微观实施项目的规划设计、落实总体设计要求,并反馈于总体设计,来丰富、完善其内涵。互动设计过程包括4个层次的互动,即总体设计与决策者互动,总体设计与中微观项目互动,设计成果与公众互动,设计成果与专家互动。其中,第二个环节的互动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组织、协调工作最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里进行重点介绍,其他常规环节这里不再赘述。第二环节的互动式设计分为一个平行过程和一个交互过程。平行过程——即总体设计研究与中微观项目设计同步开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设计机构独立开展设计研究,根据各自理解,分别对所承担的项目提出设计目标、对策和初步方案。总体设计则要完成与政府主要决策者之间的初步沟通,对设计目标、思路和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交互过程——平行过程完成后,总指挥部与分指挥部进行沟通,就总体设计初步成果对分指挥部和中微观设计机构进行宣讲解读,开展互动研讨和征求意见,进一步矫正、完善总体设计内容。在达成共识后,总指挥部开展1~2次设计指导,相当于对中微观项目方案进行预审,及时指出问题、归纳总结好的方面并吸纳到总体设计中,对有争议部分开展进一步研究。通过多次交互研讨,总指挥部与分指挥部对重大问题的判断达成一致,提交专家和政府审查。

三、城市设计焦点辨析

确定共同的价值目标,提取共同关注的焦点并提出富有理论性、实践性的解决方案,是互动设计指导和成果审查中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设计焦点缺失或准星失调,上位规划无法对下位规划提出具体要求,总体设计的权威性、依据性将受到直接挑战,会战效果将难以保证。为此,总体设计从目标、问题双导向出发,通过对城市特色、目标的理解,从特色塑造与系统性设计问题梳理入手,找出哈尔滨城市设计需要解决的如下焦点问题,提出对策和引导方法。

查看全文

哈尔滨市农业险发展对策

哈尔滨市属于平原地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9年,哈尔滨市农业总产值724.2亿元,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2.8%。哈尔滨地区也是旱涝灾害多发的地区,近35年来,总体发生频率都在65%以上[1]。发展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背景下,哈尔滨市的农业保险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黑龙江省保监局、省财政厅、省农委、省畜牧兽医局、人保财险黑龙江省分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等农业保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正在研究和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实施方案,研究哈尔滨市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对促进全市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哈尔滨市发展农业保险的必然性

哈尔滨市现有耕地179.3×104hm2,分布在市郊和10个县(市)。近年来,哈尔滨市的农业生产频繁地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和破坏。2009年6月,哈尔滨市连续三次强降雨造成1.5×104hm2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128万元,受灾区域主要集中在松北区、宾县和方正县。这次降雨造成大量农田受淹,灌区渠系工程遭到不同程度损毁,部分村子的大棚、温室及沿江田地、林地受灾严重。频繁的强降雨使这三个区县的23个乡镇1.872万人受灾,农作物绝收面积超过2892hm2。2010年4月中旬,哈尔滨市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暴雪袭击,降雪量高达到32mm。这场特大暴雪出现在哈尔滨市农业春播生产的黄金时段,这段时期的农业生产大棚多培育水稻、瓜菜等秧苗,暴雪导致大棚遭受破坏,秧苗受损,对全年的农业生产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2010年,全市农业生产较常年推迟1周到10天,部分地区将达到半个月以上。同时,冰雪融化将造成旱田低洼地块严重积水,作物生长期变短。结合近年来自然灾害的历史数据,哈尔滨市在农业生产方面,春季面临着雪灾、春旱、气温过低等威胁,夏秋季节则面临着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威胁。而哈尔滨市的农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全市近千万人口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农业保险必须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发展[2]。

2哈尔滨市农业保险的现状分析

2.1哈尔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保费现状2010年,哈尔滨市将大型牲畜、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全部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列入中央财政补贴的能繁殖母猪、奶牛、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及其他油料作物全部参加保险,保费由中央财政补贴为主,农(牧)场、上市公司补贴为辅;马铃薯、亚麻、杂豆、白瓜籽等经济作物自愿参加保险,保费由农(牧)场和上市分公司进行补贴(如表1所示)。

2.2哈尔滨市农业保险业务的收支现状结合表2可知除2006年以外,哈尔滨市农业保险的简单赔付率都高于国内保险业务的平均水平,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9年这4年农业保险的业务支出远高于保费收入。这一方面反映了农业保险公司的负担严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业保险对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迫切需要。表2还显示了哈尔滨市农业保险收支总额相对较小,且一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侧面反映了哈尔滨市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需求明显不足、供给严重短缺的客观事实,同时也说明了哈尔滨市农业保险制度政策上的不完善。2008年,哈尔滨市农业保险的收入实现历史新高,达到11417万元,占保险业务总收入的1.63%。2008年,哈尔滨市保险行业总体上的简单赔付率为44.49%,而农业保险的简单赔付率为57.71%,说明了哈尔滨市的农业保险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处于初见成效阶段。2009年,哈尔滨市农业保险收入为2375万元左右,较2008年收入明显减少。由此可见,哈尔滨市农业保险体制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查看全文

三个适宜为统领剖析哈尔滨旅游市场

在时代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并不局限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和满足,而更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精神需求上,用旅游来度假的休闲方式日渐升温,并成为一种全国性的趋势。同时,人们对旅游文化市场的感知和品位逐渐提升,需求也日益多元化。这为国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极大地促进了“假日经济”的繁荣。哈尔滨作为我国东北北部的中心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冰雪文化资源,但在广博的全国旅游市场中可谓沧海一粟了。如何发掘自身的潜力与魅力,创造出独特的旅游市场与品牌,使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腾飞,提升城市形象,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

1.哈尔滨旅游文化市场的现状

旅游市场的开发需要鲜明的主题性,通过旅游主题的确立,可以使旅游资源本身蕴涵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并对旅游爱好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哈尔滨旅游市场的主题性的形成是原始的、自然的,而且各主题之间是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同时极好的反映了地域特色。

1.1冰雪文化主题游

冰雪节:自1985年1月5日创办中国•哈尔滨冰雪节以来,哈尔滨人以寒地气候为资源条件,开发冰雪文化、打造冰雪艺术,使哈尔滨冰雪节与日本札幌的雪节、加拿大魁北克狂欢节、挪威奥斯陆的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是每年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冰雪宴:伴随第一届冰雪节的开场,江南春饭店举办了第一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新颖美观、玲珑精巧的冰雪餐点艺术,展现了冰城厨师的精湛技艺。宾客在品尝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冰雪餐点中,领略与品味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特色。其他体验项目:除了领略圣洁华美的冰雪景观和品尝美食外,旅游者还可以亲身体验冰雪文化带来的冲击与震撼。如冰上健身项目滑雪、滑冰、爬犁、雪橇等,及代表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精神的冬泳活动等。

1.2民俗风情主题游

查看全文

哈尔滨市旅游产业政策探讨

1哈尔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哈尔滨旅游业对于其它有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旅游业态不断拓展到文化交流、艺术等行业,有力促进了其它有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使休闲消费逐渐增长。中央大街步行街闻名全国,客流量逐渐持续保持增长趋势,主要商业区与同期相比的客流量增长15%,旅游人数呈现倍增式增长,在旅游旺季有效提升了质效。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有利带动下,交通运输客流量近年来逐年增长且屡创新高,特别是随着哈尔滨冰雪节的名气日渐增长后,在此期间来哈游客更是增长明显,太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与同期相比保持增长18%的势头,在全国超千万旅客吞吐量的所有机场中增长幅度最大,全年旅客吞吐量增长超过15%。作为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在世界享有盛誉,打造的冰雪旅游,不断加强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冰雪旅游使哈尔滨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显著提升。在冬季旅游热点城市排名中始终保持在前列,自政府设定国际冰雪节以来使哈尔滨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级节庆活动,年平均接待夜游游客近600万人次,与同期相比增幅达12%,旅游产业收入175亿元,与同期相比增幅达17.4%,向全省辐射的五大精品旅游线路都以哈尔滨为中心。积极组织体现哈尔滨优势特色的旅游活动,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突破,诸如在以夏季避暑为主题的旅游文化时尚活动中,“迷人哈夏”活动具有一定代表性,其效果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国家5A级景区太阳岛等积极探索吸引游客的服务模式,游客规模逐年增长,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为广大群众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高品质湿地线路吸引了省外自驾游游客纷至沓来,使湿地旅游质量进一步提升及旅游服务效果受到省内外游客的好评如潮。在组织的各种旅游活动中,呈现出的一个热点就是休闲消费,使哈尔滨在国内外游客中的知名度显著提升。

2哈尔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的旅游资源十分独特,但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缺乏一定的力度、整体规划不够完善、还有待于突出鲜明的特色。在哈尔滨旅游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旅游资源开发还需突出地域特色并加大力度。哈尔滨市除传统地方戏外缺少高水准的文化旅游演出产品。外地来哈演出的演唱会和话剧等在市场占有量中,占哈尔滨演出市场中多占比例相对较高,在体现哈尔滨市旅游地域特色等方面的旅游娱乐项目严重不足。因受自然条件所限,哈尔滨市主打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对外宣传旅游,旅游文化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才能引进更多的游客前来。2.2在旅游产业方面还需要在整体规划。上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哈尔滨虽然近年来逐渐完善旅游产业规划,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尚未充分认识到,对文化旅游产业缺乏详细规划,需要更加合理地进行旅游产业布局,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哈尔滨市旅游产业近年来不断增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在规模上不具有较大的文化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经济的贡献,目前刚刚起步的文化产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2.3旅游产业还需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旅游产品应结合地域历史文化内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旅游商品转化力度,加大开发与旅游消费需求相符的多层次旅游产品,与经济、信息等产业进一步加强融合,不断拓宽多领域的合作,使旅游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使旅游商品地域文化内涵丰富,从而突出旅游产业的鲜明特色。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具有盲目性,使哈尔滨旅游特色的突出不明显,因此,也缺乏形成相应产业的竞争力,产业集群优势的充分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2.4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旅游人才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丰富经验、较强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但一些单位缺乏自我创新机制,应制定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相关政策,使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受经济利益的影响,不愿从事较低收入文化工作的人日益增多,造成哈尔滨市严重缺乏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在旅游产业中创意是生命种子,离不开艺术创作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优秀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创新”,正是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在一定程度上,人才不足对于哈尔滨市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制约。

3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发展政策

3.1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产业园区基地聚集升级战略的实施,在哈尔滨各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方面进一步优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集聚和示范效应的充分发挥。积极推进产业大项目实施,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哈夏音乐会、保护利用“黄房子”等产业项目上加大宣传力度,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开展深入合作,推进万达文旅城等百亿元级大项目实现预期效果。将招商引资项目在“文博会”“东博会”及“寒地博览会”等展会上进行推介,重点引进也有利于哈尔滨市产业发展且较高附加值、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及环保产业项目在哈落地实施。在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方面积极向国家、省级政府部门申请支持,促进新兴产业业态加快转型升级。3.2旅游产业扩大品牌影响力。将哈夏音乐会这一闻名全国的品牌活动集中力量办好,对新音乐厅和大剧院应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形成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融合的良好局面。对冰雪大世界、雪博会等知名景区旅游环境不断提档升级,使“冰雪节”“冰城夏都”等旅游品牌不断地扩大影响力。在旅游创意和旅游产业创新能力设计方面做大做强,提高哈尔滨市的旅游品牌效应。在哈尔滨地域优势资源中深入挖掘,积极围绕文化、历史、冰雪、生态、艺术、建筑、美食、时尚等方面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和竞争力极强的八大旅游线路,提高哈尔滨市的知名度。3.3旅游产业与文化时尚进一步加强融合度。对旅游产品和具有比较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功能丰富的老景观、老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开发,对旅游基础设施采取加强运营管理的有效措施,哈尔滨之夏音乐活动全国闻名,是营造音乐之城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对市场演出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提升演出节目的整体水平。对“东方莫斯科”的时尚优势充分利用,在哈尔滨市诸多领域挖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时尚亮点,突出哈尔滨旅游产业特色。县域积极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整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在市场机制中进一步发挥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引导不同资本向旅游产业的投入。对突出哈尔滨地域特色的旅游景点加大宣传力度,成为哈尔滨市旅游产业中的知名景区,提升哈尔滨的影响力。3.4在冰城夏都旅游文化名城方面还需。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十三五”期间将对旅游发展思路在现有基础上彻底转变,在旅游发展模式上吸收借鉴经验丰富省份的重要举措,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哈尔滨“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为积极打造冰城夏都旅游文化名城创造有利条件,突出冰雪和生态的旅游特色,加强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冰雪和避暑旅游体系。吸取突出哈尔滨特色旅游资源的精华,在建设冰城夏都国际旅游名城上加快脚步,使哈尔滨市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产业集聚区。将哈尔滨的优势潜能深入挖掘并不断释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经济新形态,有利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创意的有机融合,在积极引进落地重大成果、特色品牌打造、龙头企业做强上集中力量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形成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格局。

查看全文

哈尔滨旅游产业昂普资源的分析

摘要:昂普(RMP)分析是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对旅游资源、产品及市场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得出发展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利用昂普分析法对哈尔滨旅游资源的内涵,从旅游资源种类、资源特征以及产品转化三个维度的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为整体把握市场状况、构建旅游产品体系提供思路。

关键词:哈尔滨旅游产业;资源分析;产品转化

一、资源分析的内涵

昂普(RMP)分析是在1999年由吴必虎提出的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理论模式,简称R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不仅要对资源R(resources)和市场M(market)条件进行充分分析,并使它们与产品P(product)有机结合,而且更加强调资源、市场和产品之间的统一、互动关系。[1]对于昂普分析而言,资源分析是基础,市场分析是方向,产品分析是核心。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中,旅游资源的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2]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便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本文资源类型分析是指对哈尔滨的各类旅游资源按照其属性的不同进行类型划分;资源特点是指对其独特性、组合特点及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科学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哈尔滨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顺序,明确建设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

二、资源类型

1.欧陆文化旅游资源

查看全文

赴牡丹江与哈尔滨市学习考察小结

年7月14日-7月15日,我区民政、5个街道办事处、残联等部门,一行18人先后对牡丹江市爱民区的5个社区和哈尔滨市南岗区的4个社区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成员通过此次学习考察,取得了较大收获,丰富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并通过座谈的方式畅谈了学习体会,认真总结了优秀市、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先进经验,查找了我区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区情实际,对我区社区建设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措施。现将学习考察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考察社区的基本情况

牡丹江市爱民区是牡丹江市4个城区中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区,辖区有牡丹江市委、市人大、市纪委等党政机关和军警部队6个,大中专院校8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岗区是哈尔滨市的中心城区,也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全区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92万。近年来,两区区委、区政府把社区建设作为全区社会工作的总抓手,确定了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以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教育为重点,“五为一体”协调发展的社区建设格局。

(一)牡丹江市爱民区

牡丹江市爱民区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39个社区居委会,共有社区居委会干部195名,平均年龄为39岁。该区社区建设是从年3月开始起步的,他们对82个原始居委会进行合并调整为39个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社区居委会。虽然起步较晚但社区建设进展较快,一年来,先后在39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服务站,并开办社区服务网点1278个。成立老年演出队、秧歌队、扇舞队、剑术队等42个,创建老年大学4所、老年公寓及托老所5处,建立居民娱乐场所42处、体育设施19处。开展警务进社区活动,现已进驻民警67人,配备经警123人,组建义务巡逻队41支。

(二)哈尔滨市南岗区

查看全文

哈尔滨工业发展路径研究

一、哈尔滨市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总量低,发展速度慢

目前,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不足沈阳和大连的1/3、长春的1/2,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居末位。2011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装备工业企业有277户,完成产值800.5亿元,在全国排二十几位,甚至不足大庆的四分之一;沈阳市是哈尔滨市的7倍,仅铁西区装备工业园就有装备企业800多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826亿元;大连市是哈尔滨市的5倍;长春市是哈尔滨市的6倍。2011年,哈尔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0%;而长春汽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6%、武汉汽车同比增长10.6%。2011年全年医药产业产值增长仅为11.7%,远远低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248户,近三分之一的企业产值同比下降18.8%。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在我省13个地级市中居末位。

(二)集聚效应弱,产业链条短

哈尔滨市多数园区引入的企业关联度不高,集聚效应低。产值超百亿的园区只有经开区、高开区和宾西开发区,26个市级以上重点园区工业产值之和竟不到长春高新区的二分之一。上游产品在哈尔滨市生产的,终端产品多在外埠;终端产品在哈尔滨市总装的,大部分零部件在外埠生产。如装备工业的地方配套率不到30%,严重缺乏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力。长春市汽车产业园,拥有一汽大众等多个主机厂、300多家汽车零部件和改装企业,可配套5000多个品种,整车生产能力超百万辆。大连市通过重大优势项目带动船舶、汽车和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将打造10个产值500亿~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集群。广州市除打造船舶、电子、通信设备产业集群外,形成以140多家日系合资企业为主体的特色汽车产业集群,实现产值3000多亿元。

(三)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低

查看全文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主持词

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延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盛世兴文,歌满龙江。按照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带着哈尔滨人民的热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25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即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走过了39个春秋,载誉24届历程,为展示哈尔滨的风采,繁荣文化艺术,丰富人民生活,培养优秀音乐人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从23届由国家文化部与我市共同主办以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更是盛况空前,享誉中外,它使改革开放的哈尔滨在歌声中走向了世界,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向第25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胜利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参加今天开幕式的领导有: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国家文化部常务副部长李源潮;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新华;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吴祖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中共黑龙江省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徐有芳;省长宋法棠;省政协主席马国良;省委副书记杨光洪;

查看全文

哈尔滨产业构造状态与问题剖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坚持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我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具有相对特性。本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阻滞我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进行浅析并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一、产业结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市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2010年,我市生产总值达到3664.9元,同比增长14.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951元,约为5458美元。总体来看,我市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阶段。从我市2010年GDP结构看,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1.3%、37.8%、50.9%,呈现了三、二、一的比例结构,可以看出我市当前产业结构的比例已相当于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水平,但这并不表明我市产业结构真的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产业层次。

我们可以按人均GDP(按当年美元汇率折算)的变化阶段,从我市的增加值三次产业结构、从业人员的三次产业构成的演变历程挖掘我市产业结构的问题所在。(见附表)

(一)建国至改革开放之初(1952年-1979年),人均GDP达到100美元至302美元,这一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1、国民经济在建国初的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发展。我市国民经济经历了稳定发展的“一五”时期、十年动乱及改革开放初的恢复增长阶段,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8.6亿元增加到1979年的42.1亿元,增长3.8倍,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1952年的32.6:44.2:22.1调整为1979年的22.3:52.2:25.6,三次产业结构始终呈现二、一、三的比例关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