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14:44: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骨折患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骨折患者

骨折患者临床实践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逐渐被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一旦发生骨折,不仅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破坏,而且还将导致精神上的创伤,对其心理护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对92例骨折患者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实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2例,均为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6~72岁,平均(41±3.4)岁。6~14岁(21例),l8~40岁(27例),41~72岁(22例),>65岁(22例)。平均住院14d。

2心理护理

2.1骨折患者各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及护理:骨折早期。患肢因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从而多数患者精神紧张,有的常表现有抑郁少言、失眠、不思饮食。针对患者的这些表现,要以热情的态度了解病情,和患者交谈,做解释工作,说明骨折后,由于机体气血运行紊乱,气机凝滞或营血离经。阻塞络道,淤滞与肌肤理,古患肢或局部肿胀疼痛。随着活血癒药物的应用和时间的推移,这种肿胀疼痛是会逐步消除的。并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移动肢体,以防骨折断端活动而造成新的损伤或发生再移位。在生活上积极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给别人洗脸、倒水、喂饭、端送便盆等,使患者能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从心理上感到满足。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期间。骨折大多需手法复位,较长时间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1-2]。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做了方法会带来一定痛苦。尤其需再次整复或手术时,患者心情大多十分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拒绝治疗。这时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各种不同方法治疗骨折的意义,以及正确复位的重要性。并告之患者骨折并非难治之症,不要让其增加思想负担。把病情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告诉患者,并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病例,从而解除其思想顾虑。耐心向患者讲清骨折预后多能完全康复,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经治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不相信,治疗不配合,非要某高年资医生看看才能放心。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耐心说服讲解,任何一名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是负责的,一切治疗都必须遵循科学。骨折后期恢复期。一般患者表现接近正常的心理反应,且多能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心情愉快的为痊愈出院作思想准备。部分患者,表现练功不耐烦,情绪激动、易怒。此期护理时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进行劝导和安慰患者,做好宣传工作,为患者重点要宣传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交待清楚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这样,患者往往能解除厌烦情绪,增强功能锻炼的信心和耐心。

2.2骨折患者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生活依赖性强,加上患肢疼痛不愿意活动肢体,且长期卧床,血循差,易发生病发症褥疮和便秘。有的患者甚至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我们护理时要尽量理解和满足患者在治疗和生活护理方面的要求。对于暂时不可能满足的不合理的要求则要详细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把骨折“动静结合”的重要意义,活动方法向患者作认真的介绍,使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主动练功治疗骨折必不可缺的一个步骤。青年患者。思想活跃,情绪波动大,对疼痛的耐受力差,往往因个人问题或家庭及工作方面而影响病情变化,对这些患者,心理护理主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经常与患者拉家常、谈工作、谈理想,这样才能随时发现其不顺心的事和不愉快的心情,及时协助患者处理解决,或为患者找些书刊、杂志阅读,既能提高思想觉悟,又能分散注意力。有些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控制进食及饮水量。应向患者说明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及对骨折愈合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并嘱他们多吃含维生素类食物,注意两便的通畅,防止便秘及泌尿系发症发生。少儿患者。多数好动,对疼痛敏感,表情痛苦,有畏惧心理,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易哭闹,护理时对患儿要象亲人一样关心爱护。针对不同患儿的个性特点,做到耐心开导,细心观察,多表扬,多鼓励,做到四勤眼勤、手勤、腿勤、嘴勤。抽出一定时间为患儿讲故事,设法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达到护患关系融洽,使患儿消除畏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3]。同时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渣屑,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发生褥疮。

查看全文

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分析

骨折老年群体由于其年龄逐渐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趋于衰退趋势,并伴随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状况或髋部肌群退变情形,一旦发生下肢急速扭转或遭受外力作用跌倒情形,极有可能发生下肢骨折[1]。本次研究着重探究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过程中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护理措施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手术治疗处理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35例、15例,患者年龄最低为61岁,最高为82岁,平均为(75.29±3.2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31例、19例,患者年龄最低为61岁,最高为82岁,平均为(76.37±3.42)岁。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实施对比处理,可见二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备良好的对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以往最常应用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即术前相关准备工作,术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处理过程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添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首先应确保手术室温度及湿度适宜;手术操作开始前,应对患者病症状况实施了解处理,并对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患者对下肢骨折情形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的了解程度,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及心理干预,减缓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手术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并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实施严密监测;术后对患者创口实施清洁处理,并给予包扎。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抑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1.4统计学处理对试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作统计分析处理,分析处理过程需借助于SPSS18.0软件实现,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方式,并运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使用x2检验方式,并运用百分比表示。若P<0.05,则可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焦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抑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分别为(79.45±7.63)、(79.06±4.52),观察组焦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抑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分别为(78.65±8.45)、(79.53±4.94);护理后,对照组焦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抑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分别为(68.44±2.25)、(65.58±3.91),观察组焦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抑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分别为(56.65±2.35)、(58.78±3.28)。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护理模式前,两组患者焦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抑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对应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焦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抑郁测评量表评分数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查看全文

骨折患者医学护理模式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逐渐被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一旦发生骨折,不仅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破坏,而且还将导致精神上的创伤,对其心理护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对92例骨折患者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实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2例,均为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6~72岁,平均(41±3.4)岁。6~14岁(21例),l8~40岁(27例),41~72岁(22例),>65岁(22例)。平均住院14d。

2心理护理

2.1骨折患者各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及护理:骨折早期。患肢因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从而多数患者精神紧张,有的常表现有抑郁少言、失眠、不思饮食。针对患者的这些表现,要以热情的态度了解病情,和患者交谈,做解释工作,说明骨折后,由于机体气血运行紊乱,气机凝滞或营血离经。阻塞络道,淤滞与肌肤理,古患肢或局部肿胀疼痛。随着活血癒药物的应用和时间的推移,这种肿胀疼痛是会逐步消除的。并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移动肢体,以防骨折断端活动而造成新的损伤或发生再移位。在生活上积极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给别人洗脸、倒水、喂饭、端送便盆等,使患者能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从心理上感到满足。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期间。骨折大多需手法复位,较长时间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1-2]。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做了方法会带来一定痛苦。尤其需再次整复或手术时,患者心情大多十分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拒绝治疗。这时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各种不同方法治疗骨折的意义,以及正确复位的重要性。并告之患者骨折并非难治之症,不要让其增加思想负担。把病情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告诉患者,并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病例,从而解除其思想顾虑。耐心向患者讲清骨折预后多能完全康复,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经治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不相信,治疗不配合,非要某高年资医生看看才能放心。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耐心说服讲解,任何一名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是负责的,一切治疗都必须遵循科学。骨折后期恢复期。一般患者表现接近正常的心理反应,且多能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心情愉快的为痊愈出院作思想准备。部分患者,表现练功不耐烦,情绪激动、易怒。此期护理时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进行劝导和安慰患者,做好宣传工作,为患者重点要宣传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交待清楚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这样,患者往往能解除厌烦情绪,增强功能锻炼的信心和耐心。

2.2骨折患者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生活依赖性强,加上患肢疼痛不愿意活动肢体,且长期卧床,血循差,易发生病发症褥疮和便秘。有的患者甚至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我们护理时要尽量理解和满足患者在治疗和生活护理方面的要求。对于暂时不可能满足的不合理的要求则要详细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把骨折“动静结合”的重要意义,活动方法向患者作认真的介绍,使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主动练功治疗骨折必不可缺的一个步骤。青年患者。思想活跃,情绪波动大,对疼痛的耐受力差,往往因个人问题或家庭及工作方面而影响病情变化,对这些患者,心理护理主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经常与患者拉家常、谈工作、谈理想,这样才能随时发现其不顺心的事和不愉快的心情,及时协助患者处理解决,或为患者找些书刊、杂志阅读,既能提高思想觉悟,又能分散注意力。有些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控制进食及饮水量。应向患者说明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及对骨折愈合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并嘱他们多吃含维生素类食物,注意两便的通畅,防止便秘及泌尿系发症发生。少儿患者。多数好动,对疼痛敏感,表情痛苦,有畏惧心理,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易哭闹,护理时对患儿要象亲人一样关心爱护。针对不同患儿的个性特点,做到耐心开导,细心观察,多表扬,多鼓励,做到四勤眼勤、手勤、腿勤、嘴勤。抽出一定时间为患儿讲故事,设法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达到护患关系融洽,使患儿消除畏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3]。同时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无渣屑,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发生褥疮。

查看全文

老年患者髋骨折分析论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髋骨折围术期

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老年患者常并存各种疾病,非手术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心肺功能下降[1],而手术治疗具有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2001年11月至2007年11月桃花县桃花江中心医院对救治的28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注重围术期护理,制订并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76~85岁,平均78岁,致伤原因:摔伤20例,车祸8例,全部患者术前均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脏器疾病,入院后均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全部康复出院,住院18~3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2天,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未见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畸形病例。

2术前护理

2.1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而转子间骨折多是由于不慎外伤或车祸等意外原因造成,而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身体突然受到伤害,心理平衡失调,此时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心理,然而情绪变化可致血压升高或原有的高血压病情加重,活动时引起疼痛也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通过与患者沟通收集基本资料,分析患者状况、病情及其实际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个体差异,结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耐心解释疾病,并详细阐明手术中治疗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的效果,以及术后可能留置的多种引流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诉患者术后出现伤口疼痛是术后的必然现象,且疼痛持续时间短,在介绍病情时,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3)注意交谈态度和技巧,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谈话,或表示不愿听、不耐烦的情绪,交谈时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友善的态度,可使术前患者高度紧张的心情得以松弛。对高度紧张的患者应多使用解释、鼓励性的语言。护士微笑的面容、乐观开朗的情绪,整洁美观的仪表,稳重大方的姿态以及合适而亲昵的称谓都能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并且能感染患者,诱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唤起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增强安全感;(4)对新入院的患者,安排一个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柔,在治疗之余的交谈中给予适当的称谓,使他们感到亲切,帮助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也会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放心满意;(6)介绍同种疾病康复病例,或让患者观看救治成功的图片,有机会时可让康复者与患者直接交谈,客观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情况;(7)对于伤情重,疗程长、易产生抑郁,烦躁、焦虑不安、恐惧的患者,我们应加强病房巡视,关心体贴患者,鼓励其讲出心中感受和需求,并给予细心、持久而热情地悉心照料,鼓励家属多给予探望、陪伴和关心;(8)详细解释住院、卧床及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说服患者术前2周必须戒烟,并指导患者多做深呼吸,教会患者咳嗽的方法和有效的排痰,以保持气道通畅和增加肺泡通气量,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消除其不健康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

查看全文

踝关节骨折患者骨科护理路径研究

距骨和胫腓骨下端构成人体踝关节,踝关节骨折多发生于外界暴力引起的踝部扭伤后,是骨科较为常见的损伤[1]。由于暴力程度大小不一,方向各异骨折的类型也可以分成很多种,患者会出现踝部青紫、肿胀、踝关节畸形以及疼痛,内外踝有显著压痛感并伴有骨擦音等多种症状,患者无法正常行走,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休息,不利于预后。治疗中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也即为关键,应当保证治护同步,减轻患者痛苦并缩短住院时间,本次研究主要为了探究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将取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接诊的90例踝关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22-74岁,平均(51.23±6.4)岁,双踝骨折16例,伴有胫距关节脱位14例,单纯内踝骨折7例,单纯外踝骨折8例;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20-76岁,平均(53.47±5.8)岁,双踝骨折15例,伴有胫距关节脱位14例,单纯内踝骨折8例,单纯外踝骨折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踝关节骨折损伤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常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施予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了解患者的年龄、姓名、引起骨折原因、骨折部位等基础资料,准备好手术器械并留意记录患者各项生命指标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观察组患者均施予护理临床路径(CNP),具体如下:①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保证患者病房的干净通风,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为其讲解踝关节及骨折的相关知识普及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治疗方案、治疗中配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增加患者病情知晓度避免出现过分紧张、焦虑的情绪。②疼痛及体位护理:对患者的患病肢体采取消肿止痛措施并抬高,帮助患者进行按摩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按摩方式,促进血液流通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疼痛难忍时遵医嘱施予止痛药物。术后询问患者卧床体位意见,协同家属帮助调整至最佳体位确保患者充足良好的睡眠休息时间[2]。③饮食及训练指导护理:耐心叮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量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烟忌酒忌辛辣刺激食物;指导患者进行屈伸踝关节训练,以未出现明显劳累感为宜每天锻炼2-3次,锻炼时间控制在20min/次。④心理干预护理:患者入院后以和善的态度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院内环境、医疗条件和手术成功案例等,帮助克服陌生感及手术恐惧心理;安慰并告知患者相信医生并鼓励患者积极沟通反馈情况,若有不适立即反应,及时对患者的需求作出回应以消除手术不安全感,树立治疗信心。1.3评价标准。患者骨科手术治疗完成后按照显效、有效、无效三个评定标准对其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判定,显效:疼痛感完全消失,骨折部位基本恢复;有效:疼痛感基本消失,骨折部位明显好转;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没有改变甚至加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按照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程度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88.89%;观察组患者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7.78%。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5例,一般满意24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86.67%;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6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97.78%。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查看全文

骨折患者中医护理探讨论文

【关键词】骨折整体护理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的一类疾病,卧床时间长,担心预后,患者不但承受着肉体上的痛苦,还承受着精神压力,若护理不当,不但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的疼痛,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现将骨折患者的中医整体护理介绍如下。

1情志护理

骨折后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志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病情加重,并引起并发症。护士应根据不同的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适的解释,如告知此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必要时介绍同种疾病治愈出院的病例,以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畅的接受治疗。对于伤肢肿胀,经过反复的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对骨牵引治疗疑心重重,担心伤肢残废的患者,护士的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士应详细说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牵引的重要性,告知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佳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2病情观察

骨折的患者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此时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以减轻和避免肢体肿胀,严密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度等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如肿胀明显,可用中药外洗,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现肢端剧痛,发绀或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肌肉无力,不能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等情况,都视为缺血的表现,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查看全文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4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心理干预。记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4.84%、19.35%,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55%、80.65%,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对比干预前,减少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后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老年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情绪,更有利于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干预;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焦虑情绪

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症,属躯体突发性应激源,患者因对预后缺乏认知而产生强烈心理应激[1],其术后康复因过度心理应激而产生严重影响。老年患者骨折愈合速度会因其骨质疏松而变慢,并发症也会随卧床时间增长而变多[2],多数老年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3],更甚者引发精神障碍。故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该类患者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其术后并发症及焦虑情绪的影响,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4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女28例,男34例,年龄62~81岁,平均(68.6±5.2)岁;17例下肢骨折,22例股骨颈骨折,5例骨盆骨折,18例胸椎骨折。对照组女26例,男36例,年龄60~83岁,平均(69.3±5.7)岁;14例下肢骨折,24例股骨颈骨折,3例骨盆骨折,21例胸椎骨折。排除:合并严重肾、肝、心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功能不全者;无法用语言沟通,有认知、智力障碍;患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药物依赖或酒精依赖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查看全文

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外科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各50例。对比2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时,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踝关节功能;影响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致伤原因多为摔倒、运动所伤、交通伤等,创伤后,踝部疼痛、肿胀、畸形、不能行走,长时间的关节制动,导致踝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逐渐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康复外科(EAR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理念逐渐被临床采纳,广泛应用于骨科、妇科、胃肠外科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EARS是指采用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减少围术期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本研究旨在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岁~62岁,平均年龄(43.56±6.6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5例,大专及以上35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8例,摔伤1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3岁~60岁,平均年龄(43.65±6.4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5例,大专及以上35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8例,摔伤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遵医嘱合理用药、功能锻炼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内容如下:①术前加速护理:a)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向患者介绍入院须知、主管医生及注意事项等。b)术前准备:患者术前禁食、禁饮6h,术前6h嘱患者喝500mL糖水。②术中护理:术中患者输注的所有液体均要提前加热保温,提高手术室的温度,术中减少患者皮肤裸露,注意保暖。③术后护理:a)疼痛护理:术后给予镇痛泵按需止痛,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因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b)饮食护理: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嘱患者口服5~10mL温开水,若无不适后,给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常规饮食,增加机体营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1.3观察指标。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2]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时,评估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主要包括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反常步态等方面,满分为100分,所得分值越高表明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效果观察

老年人群体由于年龄增长,其髋部肌群退变、骨质疏松,在下肢出现急速扭转、轻微外力作用或跌倒时,易造成下肢骨折[1]。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常予以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骨折状况,但因手术为应激源,易造成患者出现强烈应激反应,影响其术后恢复[2]。在手术治疗期间予以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疼痛,从而促进术后康复。为明确人性化护理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针对性选取80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将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5:13,年龄60~82岁,平均(68.76±3.68)岁;骨折类型:股骨颈14例,股骨干10例,胫腓骨9例,其他5例。研究组男女比例27:15,年龄61~83岁,平均(68.94±3.7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15例,股骨干11例,胫腓骨10例,其他6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为术前器械、药物等准备,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术中辅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等。研究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具体为:(1)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护理,提前半小时打开手术室内空调,调节温度至适宜值,确保室内温湿度适宜;(2)术前1d常规予以访视,对患者病情予以详细掌握,并依据其病情、文化程度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包括手术治疗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相应护理措施等,加深其对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3)针对老年人心理特征对其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在进入手术室后可全程握住患者手,缓解其紧张、恐惧感;在进行麻醉时对相关感受进行描述,减轻其负面情绪;(4)帮助患者调整至舒适体位,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隐私,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协助医师顺利结束手术;(5)术后对患者伤口进行仔细清洁与巴扎,待其病情基本稳定之后,进行医护人员交接,转送至病房。

查看全文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分析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老年常见病如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骨折等疾病越发常见,其中下肢骨折为老年骨折患者中常见骨折类型,由于下肢骨折后患者不能够正常行走,患者往往存在不良情绪与心理,加之疾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下肢骨折的治疗方法中,外科手术治疗为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由于存在创伤性特征,加之老年患者心理与生理均较为脆弱,故需要接受人性化的护理干预以控制其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优化其康复效果[2,3]。本研究对本院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发现该干预方法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与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且手术耐受性较好;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配合护理干预。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药物过敏,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等意外情况;患者精神或智力异常,无法进行研究结果评价。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54±7.68)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79±8.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用物准备、术中心理安抚与协同护理、术后体位护理、宣教干预等内容[4,5]。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2.1术前护理干预。老年人骨折经常存在自责心理,并且担心手术治疗效果,顾虑术中疼痛及骨折预后,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些问题,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6]。首先,访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取得信任,再详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向患者介绍麻醉的方式及配合要点,手术的目的、作用与效果。列举以往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顾虑,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客观地面对现实,让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配合治疗与护理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宣教时采用口头宣教与图像观看联合方式进行,对听力较差、理解力差的患者反复讲解直至其能够理解。1.2.2术中护理。①由担任巡回的护理人员接患者进入手术室,并给予亲情式的服务,以温和的语调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与术中所使用的电外科设备及其出现的噪音,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感受到关爱[7]。②调整室内温湿度,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控制温度在25℃,湿度55%左右。③麻醉起效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手术体位,在骨突部位使用合适的凝胶减压垫子,保护受压部位。④护理人员须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观察驱血带的使用时限,输液的速度、尿量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麻醉师及主刀医生。1.2.3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清洁术区皮肤,固定好切口敷料及引流管准备转运患者,转运前10min电话通知骨科的责任护士,准备好麻醉床、吸氧装置、监护仪等。在过转运床前后,仔细检查各种管道的固定是否牢固,有无打折,输液通路是否通畅。过床时注意各引流管低于创口,防止反流。转运途中规范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的站位,便于病情的观察及处理突发情况。转运期间小心谨慎,动作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返回病房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与病房的医护人员一起协同安置患者,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班,交班内容包括:麻醉方式、手术情况、术中用药、各种管道、皮肤及影像资料等。双方护士确认无误后在交接单上签名。安排专人在术后3~7d进行随访,了解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术后恢复的情况以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建议等,认真做好记录,及时改进工作,以达到优质护理服务。此外要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如下肢按摩,并依据患者的饮食喜好与疾病情况进行饮食方案的推荐,强化营养干预[8]。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共设置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情况非常满意19例、满意10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非常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情况非常满意13例、满意10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5例、非常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82.50%(33/4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

3讨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