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融资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11:20: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股权融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股权融资

股权再融资低回报思考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大量通过配股和增发进行股权再融资,而融资后这些公司股票回报却持续下滑,从市场择机、企业內在的投资冲动、募集资金投向的短视野倾向这个三方面对该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定启示。

关键词:股权再融资;市场择机;投资冲动;短视野倾向

公司上市后的再融资行为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根据Myers和Majluf(1984)的融资成本理论,公司在融资时,对再融资方式的偏好顺序是:内部融资优于外部融资,当使用外部融资时,债权融资优于股权融资。当我们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时,却发现了有趣甚至相反的情况,即一方面上市公司大多数保持了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仍对股权融资极其热衷,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放弃其利用股权再融资的机会,甚至不惜进行大规模的盈余管理以期达到股权再融资的标准,我们把这现象称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然而,与我国上市公司大量通过配股和增发进行股权再融资现象相对应的是这些公司股票回报的持续下滑。资金的充足本应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增强其竞争力,而实际效果为何不理想?本文拟从市场择机、企业过度投资冲动、募集资金投向的短视野倾向这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一、股票发行的市场择机(markettiming)行为

行为公司金融(behavioralcorporatefinance)的基本假设是股票市场非理性,股票定价偏离公司的真实价值。他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当股票的市场价格偏离公司的真实价值时,具有长视野或短视野的公司经理人员在融资活动中将会如何决策,即市场择机的作用。所谓市场择机,是指在股价被高估的时候发行权益进行融资、股价被低估时则回购权益。在对融资决策的分析中,Jung,Kin和Stulz(1996)Hovak,Opler和Titman(2001)都发现股票的增发总是伴随着公司股票市场的高估而出现。Lakonishok(1994)及Wurgler(2000)指出,股票增发是对未来股票投资回报的可靠预测指标,因为经理人员的融资决策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他们会选择时机,在股价跌回实际估价水平之前的高点增发股票。Graham和Harvey(2001)对300多家美国公司的管理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3的公司首席财务官认为股价被高估或低估的程度是进行融资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Longhran和Ritter(1995)通过研究美国数据发现,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方式和公司股权再融资回报偏低这些现象说明公司发行股票具有市场择机行为。

我国股市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为国有企业“圈钱”解困的怪胎,长期以来,股民以追逐利差利益为主要的动力源,非理性炒作现象异常严重,股票价格严重偏离其基本面价值,强烈的投资者情绪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股市涨跌获得超额利润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施东辉(2000)对沪市1999年实施了配股方案的62家公司的配股动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配股动机与股票价格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股票被高估的机会进行融资。从下表可以看出,市盈率越高,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公司数量越多,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确实存在着利用股标价格被高估这样的时机增发股标获得超额收益的现象。

查看全文

企业股权融资论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融资;融资保证;途径选择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在全流通的前提下从法律层面、银行政策层面、证券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了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的可行性,提出了解决企业融资担保的新设想。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传统信贷业务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要有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如果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诚信体系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则往往需要客户提供额外的保证来提升银行的信心。目前,在我国,由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的时候,很少发放纯信用的贷款,一般均需要企业提供一定的融资保证,如抵押、质押、担保等。因此研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保证体系,探索更多的保证途径一直是银行和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2005年开始,我国证券市场开始了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的股权全流通终于由一种设想成为现实,这次改革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不仅在证券市场上,而且在银行融资层面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全流通使得拥有上市公司法人股的企业股权按市值质押成为可能,股权质押将成为企业到银行融资的新途径。

一、当前银行信贷保证体系的缺陷

当前,我国银行的融资体系是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形成,由于信贷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诚信体系建设的滞后,我国的银行业曾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此背景下,银行系统为了提高资产质量,减少损失,对企业的信贷门槛不断增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保证措施。在经历了近十年的磨合以后,目前,我国的信贷保证体系基本上是以担保为主、抵押为辅,信用融资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从实际操作中反映的情况来看,这种常用融资保证存在着以下几个明显的缺陷:

1.企业可抵押资产偏少。目前企业在抵押形式的融资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可抵押资产偏少,这一现象在一些三产企业、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尤其显得明显。三产企业的特点就是固定资产偏少,流动资产较多;高科技企业往往是无形资产较多,固定资产则专业性很强,抵押率很低;许多中小企业往往以租赁厂房设备等办法起家,几无可抵押资产。对于银行的抵押政策来讲,往往是占地面积越大、厂房或营业用房越大者较容易获得信贷支持,这一政策无论是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还是我国经济政策的设计初衷(低投入多产出)是不相符的。就无锡市来讲,至2006年末,无锡市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仅为1617亿元,按对折计算,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理论上仅能为810亿元银行信贷提供抵押。由于企业的不平衡性,最终可用于抵押的560亿也不到,这对于近3200亿银行融资规模的无锡市来讲,依靠固定资产的抵押来解决的信贷融资的保证是不现实的。

查看全文

上市企业股权融资偏爱影响原因的证实探讨

一、研究背景

企业融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寻求最佳的资本结构是所有财务专家共同研究的内容,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企业融资的问题,并且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其次是债权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但许多学者在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的分析中却发现了截然不同的融资偏好,最明显的区别是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与“啄食顺序理论”严重背离的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国内许多学者就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的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理论的探讨。赵守国、王炎炎(1999)从配股参与者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存在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缺乏对大股东人的监督、大小股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流动性溢价在分配是问题产生的关键所在。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是大股东的人凭借所掌握的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作出的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文宏(1999)、袁国良、郑江淮(2000)、黄少岗和张钢(2001)等认为股权融资实际上的低成本是上市公司偏重股权融资的主要原因。上市公司除了税收强制缴纳以外,几乎其他所有的融资成本都是一种软约束,这种软约束使得上市公司实际融资成本很低。

苏利平(2005)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是一种务实的选择。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具有深层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陷,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上比债券融资成本低,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结果,上市公司经理人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机构投资者和经理的信息不对称、政策导向引发顾全融资热。

赵峻岩(2005)采用统计分文章版权归文秘写作网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析的方法,从2002年深沪股市中参与配股增发的上市公司A股中选取了29家作为样本,运用SPSS统计软件就公司规模、获利能力、成长性、国有股比重等可能影响股权融资偏好的统计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并运用综合因子分析法就变量代表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公司的股权结构(国有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公司获利能力、内部人控制度四个方面影响股权融资偏好的力度比较大,而公司的规模、成长性、现金流和高层管理人员平均持股数的影响不甚显著。

以上学者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但是对各个因素的影响力度没有比较确切的描述,因此其政策建议也泛泛而谈。赵峻岩尽管用统计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对其结论还是值得商榷。

查看全文

股权投资金融资产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者的概念,详细说明了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改变;区别;相互转化

一、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念界定

(一)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企业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可以提升企业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合理调整资产结构,避减少风险出现的机率,拓展市场开展,形成方法可以通过合并企业实现,另外,还可以采取其它的方式,比如债务重组,支付现金等。从长期股权投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其具备周期长、风险性高等特点,但是它的运行,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根据这一特点,对其加大了整顿力度,专门针对长期股权投资情况展开了分析,详细说明了长期股权投资内容,从不同环节中对处理方式展开了讲解,使其和国际准则相符合。(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念。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金融资产的另一部分,它类型较多,根据金融规范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四部分,根据现状,对这四部分展开了分析,明确金融资产的内容。在准则基础上,详细描述可供出售资产,可供出售资产还包含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另外,对于其它没有被划分到准则的三种金融资产,可以把它们放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范围内。能够提升经济效益,确保投资期限的稳定性,防止出现风险因素,以此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二、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

(一)两者确认的方式不同。第一,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自身具备管理被投资单位的权利,它可以对该单位展开相应的经济预算,合理分配收益,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学术界和准则机构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了四部分。①控制。从投资单位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它具有投资部门拥有单独控制的权利,它可以有效分配相关人员,明确其职责,落实工作内容,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措施。②共同控制。投资企业可以根据合约内容,行驶权。③产生的影响较大。在企业运营期间,占据股份最多的人员具有表决权,虽然权利较大,但是它并不能够决定其他方共同控制企业政策的制定。④不能够一起进行控制。在对公允价值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不可以依靠计量进行权益性投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我国长期股权投资标准内容上,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相关的条款内容发生了一点改变,其中,长期股权投资中的第四种类型,应当应用于金融工具计量准则中去管理。第二,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金融工具计量和确认中,采取的是排除方式,也就是说,将以上列举的三种金融资产全部排除出去,这一方法可以明确区分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其它金融资产,但是如何划分长期股权投资,是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分析,详细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首先,它们都是对外进行投资的,相对而言,开展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虽然性质一样,可是还存在着一些区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既可以将其当做权益性投资类型,还可以作为债务性投资使用,长期股权投资的性质不一样,它只是属于权益性投资,在分析这一现象的时候,可以看出,对于企业发展还是具有很大影响的。这样一来,便可以看出,在市场内不管有没有报价、公允价值是否稳定,都可以将其确定为长期股权投资。相反,如果企业在持股比例较低的现状下,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这一权益性投资应当纳入哪种资产内,没有报价、能不能可靠计量为主要的判断标准,在处于无报价、不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把它归纳为长期股权投资。(二)投资目的和期限不相同。第一,要想实现长期股权投资目标,关键在于股权投资控制和受到影响的被投资单位,对于达不到标准的权益性投资而言,只有在市场或者公允报价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定为长期股权投资,因此,在投资期限受到初次确认的时候,便表明是长期持有。第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的目的在于出售获利,提升经济效益,它并不是用于控制或者影响被投资单位,这样一来,恰恰说明了投资期限具备不确定性,企业在初始阶段的时候,并不能十分肯定这是短期出售还是长期持有,投资单位选择的获利地点决定了长期持有时间的多少。所以,投资期限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它并不会随时出现变化,仅仅是位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到期投资两者之间。(三)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不同。第一,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时候,要从初始计量入手,加以计算,在不同类型的投资中展开分析。对此,可以选择企业共同合并的方法,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在这一基础上,确定出初始计量。企业合并标准内容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明确规定,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言,初始成本按照合并获取的权益账面价值份额计算,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同,它是按照准则确定的合并成本体现。第二,它主要包含投资人员输出情况、债务重组等,通常以发生或者承担的债务以及相关费用作为初始成本。第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方面;公允价值可以在活跃市场内有所体现。(四)处理计量方式的差异。第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法大致分为两个区别,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包含两种方式,分别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长期股权投资包括四种类型。采取原始成本进行核查,股权的长线投资要依据最原始的投资数据向外界进行原始资本的输送,展开后续的资本计量方式。通常,后续成本在后续计量期间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除了需要调整追加投资等情况之外,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变化,都不会对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产生影响。采用股权的权益核对的长线股权外投的后续计算方法,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斟酌。起初,在长线股权外放投资的原先基础上,可以适当的调整初始成本,准确分析和辨别,我们在进行投资计算时能够准确的把握被投资方的市场价值份额,以便于后续与最原始的投资资本比较,结果表明,后者一旦大于前者,不需要展开调整,相反,小于前者的话,则根据差额展开调整。再者,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过程中,加大投资单位的重视度,根投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一旦发生变动情况,将其纳入所有权权益中。第二,针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在遵循金融工具计量标准的基础上,以公允价值为主,将变动情况纳入所有权益内,非当时的投资亏损与收益,和同期其他类的金融投资产业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五)金融投资损益处理方面的差异。首先,对于长线金融投资损益的减值处理,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第一,采取投资成本进行核算,并且根据现在的市场活跃度没有稳定的报价,公允值不能够仅仅依赖计量的长线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的损益和金融资产同样重要。有相关的材料表明,金融的损益差额和经过公允计量后可售卖的金融资产不同,可以实现账面差额的预算。其次,另外其他形式的长线金融投资,根据相关的材料,从而推断出,在发生金融损益情况之后,可以预测,推断收益金额。在预算金融值与账面价值出现差异时,可以把账面价值附加到预算金融值。确定减值损失。另外,待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损失以后,未来都不能转回,这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较而言,有很大区别。

查看全文

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现状探讨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创新、经济成长以及减轻就业压力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但股权融资难的问题却长期困扰着中小企业,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基于北交所成立后初步形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出发,通过中外对比等方式逐步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和风险投资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了当前资本市场现状,从多方面探讨了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难的原因,进而提出应对策略,以更好地引导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

关键词:中小企业;股权融资;资本市场;北交所;应对策略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一大批颇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开始活跃在市场上。中小企业因其数量规模庞大、易带动就业等特点,成为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且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据统计,至2018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9.8%。2019年,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的约80%。然而,与其地位不匹配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融资难成为了影响其进一步壮大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股权融资作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可以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无需还本付息等优点,并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所以这一融资方式正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所青睐。而从当下来看,虽然在改革新三板、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等一些重大政策变更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其在股权融资市场仍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国内,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途径主要有内源性股权融资和外源性股权融资两大类。内源性股权融资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留存利润、折旧基金、股本。外源性股权融资大体分为场外股权融资和场内股权融资。场外股权融资一般指公开上市前的融资,包括私募股权融资、创业风险投资、新三板挂牌融资等;场内股权融资主要是指在国内A股市场公开发行股票进行融资。近20年来,我国场内股权融资市场发展十分迅速。2004年,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成功设立,首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独立于主板市场的融资平台。2009年,深交所又成立了创业板,为暂未满足主板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2018年,科创板在上交所成立,为盈利和规模尚在初创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加方便的上市渠道。2021年11月,万众瞩目的北交所正式启动交易,符合要求的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企业可直接转板北交所上市。北交所的设立有力弥补了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短板,有利于“专精特精”中小企业更加快捷地在A股市场融资。从此,我国A股市场形成了北上深三地证券交易所交错发展、适度竞争、相辅相成的格局。

二、当前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存在不足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自身经营基础相对薄弱,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在股权融资市场有着天然的劣势。一方面,中小企业自有资本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较为匮乏,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自主开发创新的能力不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缺乏,管理效率低下,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意识弱,同时缺乏抗风险能力,因此未来不确定性较大。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长期无法开工运营,同时还要支付巨额的固定成本,而无奈地选择了破产清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投资者而言,投资这样的企业需承担的风险远大于可能获得的收益,这就无法给市场建立足够的信心,造成了中小企业不但在银行难以申请到贷款,而且在股权融资市场也无法融得所需资金。在当前市场愈加向巨头企业集中的形势下,即便近年来政府对于市场反垄断的力度在加大,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种种劣势,可以预见,留给他们的生存空间也将越来越小。另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有明显的家族痕迹,其主要管理人员多是家族成员,这使得企业内部决策效率偏低。尤其在某些关键的人员任免上,企业决策者往往面临左右为难的境地,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制度的贯彻执行。而且,在企业的留存收益分配问题上,企业负责人也很容易以自身利益为先,注重于当下享受,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缺乏长远规划,使得企业发展长期止步不前,甚至倒退。2.场外股权融资市场发挥作用有限我国私募基金起步较晚,首只法律意义上的私募基金是2004年成立的“深国投-赤子之心”。迄今为止,我国私募基金发展时间还不到20年,不管在类型还是规模上都与国外有较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各方面发展持续向好,但存在的不足依旧明显。首先,在当前大力推进建设“专精特精”中小企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还存在着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比重偏低的问题。一是私募股权基金投早比重还不足10%,其主要投资在企业的种子期、起步期、扩张期、成熟期,但多数国内私募股权基金更偏重于投资偏后期的PRE-IPO项目,因此投资于种子期的资金占比较低。例如,在2019年,国内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于种子期的资金占比还不到8%。且就数量上而言,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于种子期的项目数量比例仅为20%左右,远低于40%的国际水平。二是私募股权基金投向科技领域的比重仍然较低,2019年,投向计算机、半导体等高新技术行业的比重仅为23%,而在国际上这一比例是42%。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投小比例近年来也在持续下降,由2017年的29.1%下降到了2019年的27.7%,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这一比例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其次,相对私募基金发展相对完善的美国市场来说,尽管我国对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要求更高,但投资者结构却呈现散户化、短期化的特点,这与美国有所不同,也意味着我国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会存在经常波动、投机性资金多的问题。而且,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虽然数量多,但单只基金规模偏小。官方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2月末,我国共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9750只,管理资金规模99534.23亿元,单只平均规模约为3.35亿元,而美国早在2014年底就已实现单只私募股权基金规模2.24亿美元的目标。由此看来,中美私募股权基金在规模上差距还比较大,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规模偏小也使得我国私募股权资本在投资中小企业时会更加三思,加大了中小企业通过PE获得融资的难度。另外,我国有关风险投资的机构数量比较少,导致风投机构数量与日益增多的中小企业数量严重不匹配。截至2019年底,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为2045家,而同时期的中小企业数量却超过了3000万家。而且,创投机构投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金额不足三成,甚至低于2009年的32.7%,其中,投资种子期的融资额比例为10.2%,也仅刚刚达到2009年的水平,无法有效解决规模日渐扩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由于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自身知识水平不高,对风险投资还缺乏深度了解,因此他们往往对这种新兴融资方式持怀疑态度,也就不会优先考虑通过风险投资进行融资,使得这一新兴的融资方式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而且,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和私募股权机构的地域分布相当不均衡,大部分机构都聚集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在经济实力偏弱的二三线城市机构数量相对较少,导致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对这些新兴融资方式的认识还不够深,使得这些融资方式在一些地区还仅停留于形式,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3.场内股权融资市场仍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北交所的成立,一些具有高成长性的“小巨人”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的多层次化资本市场也因此初步形成。但需要注意的是,站在大多数中小企业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仍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相对于此前的科创板和创业板而言,目前北交所上市企业主要是发展相对成熟的高成长性中小型企业。首批上市的81家企业中,几乎全部企业存续年限均在10年以上,70%存续年限在10年至20年之间,接近30%的企业存续年限超过20年。同时,后续欲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需在新三板创新层连续挂牌满12个月。这表明,在短期之内,绝大多数非“专精特精”且发展不成熟的中小企业将无缘参与这波政策红利。而且,由于创业板和科创板总体上市门槛高于北交所,那些达不到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外部股权资金,便又只能选择私募股权融资、风险投资或者流动性相对较差的新三板等传统渠道。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渠道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拓宽。其次,根据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情况以及部分板块注册制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全面改革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但当前我国仍有主板(中小板)和新三板两大板块尚未进行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潜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掘。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本-收益分析

内容摘要:按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的融资顺序应遵循“啄食”理论,而我国却遵循相反的融资顺序。本文着重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成本和收益两方面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导致的。股权融资可获得比债权融资较高的收益,且不用承担额外的风险,所以股权融资成为我国企业的融资首选。

关键词:股权融资偏好融资成本融资收益

Abstract:Accordingtothestructuretheoryofmoderncapitalofthewest,thefinancingordersofenterprisesshouldfollowthe“peckingat”theory,butourcountryfollowstheoppositefinancingorder.Thistextfocusesontworespectstoanalysisfromthecostandincomeofstockfinancingandcreditor‘srightsfinancing,andthinkthatthemainreasontocausethisphenomenonliesinthespecialstockrightstructureoflistedcompanyofourcountry.Stockfinancingcanobtainthehigherincomethancreditor’srights,andneedn‘tundertakethemorerisk,sostockfinancingbecomesfinancingfirst-selectionofenterprisesofourcountry.

keywords:preferenceofstockfinancingfinancingcostFinancingincome

企业的资本结构又叫融资结构主要是指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不同比例的组合。按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的融资顺序应遵循“啄食”理论(peckingorder),即内源融资优先,债权融资次之,股权融资最后。因为债务融资有税盾的作用,而股权融资则没有。且股权融资的风险要大于债权融资的风险,股东要求的回报率也高于债权人的。所以,债权融资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同时债权融资的还可以带来正的财务杠杆收益。而我国企业的融资顺序却与之恰恰相反:先股权融资,在债权融资,最后才是内源融资。西方国家的企业的债务融资比例高于11%,股权融资比例低于9%(cayer,1994),而中国所有2791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占外部融资的比例为27%,股权融资则占73%(使用1998-2000年三年的数据得出)。

对于我国存在较高股权融资偏好,本文着重从股权和债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收益两方面来分析形成这种偏好的原因.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不少学者都以股权融资成本为切入点进行论证分析,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仅以股权融资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作为股权融资偏好的解释是表面的。本文从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认为造成这一偏好的深层原因在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削行为。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治理对策

一、前言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渠道。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利用公司的未分配利润来融资。而外部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和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其中,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的一个常见方式。与直接融资相比,银行贷款具有程序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节约、灵活性强等优点,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银行贷款的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款较多,筹集数额有限。而债券融资相对于股票融资而言,其资金成本较低,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保证股本对公司的控制权。然而,债券融资与银行贷款有着类似的缺点,即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款较多,筹集数额也有限。由于债券融资与银行贷款对于融入资金的公司来说有相似的特点,我们把二者统称为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即公司发行股票融资,相对于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有着如下优势:股票属公司的永久资本,不需要偿还,也不必负担固定的利息费用,从而大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但是,股权融资的资金成本相对于债权融资来说较高,而且可能稀释原有股权。

面对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融资时该如何选择呢?MyersandMajluf(1984)研究认为:内部融资既可规避外部融资方式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风险,从而避免承担股权和债券融资所产生的成本,还可以缓解两种外部融资引发的冲突。基于此,Myers提出了企业应先内部融资而后再选择外部融资的融资优序(peckingorder)理论,并认为内源融资方式具有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的作用。1984年迈尔斯和马基洛夫放宽了MM理论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认为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公司的股票价值被市场错误估计。此外,权益融资会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资要多付各种成本,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即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查看全文

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关键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小企业推动了经济增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变革。在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管理中,有必要加大力度,消除融资困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本文对中小企业股权融资背景进行了探讨,结合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管理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管理;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管理中,面对普遍的股权融资难度大的问题,以及融资途径单一等现状,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打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和制约。结合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落实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发展对策,提高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管理的综合水平与融资效率,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推进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稳健发展。

一、中小企业股权融资背景分析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成体系中,中小企业是其中的关键构成部分,提供了多个社会就业岗位,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市场经济的全新发展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愈加凸显出来,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限制了中小企业创新建设,同时也成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中小企业的借贷方式是以债务融资为主,在传统的融资中,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平台确实功能不完善,在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体系建设方面,仍旧存在不健全的普遍问题,导致了中小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股权融资门槛,限制了股权融资活动的顺利展开[1]。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主要是指外部股权融资,通过在市场证券上进行股票的发行活动,将企业的部分股权出让,,资金在股票等金融工具的形式下流入企业,不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导致企业的控制权被投资者掌握,和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这样的融资方式更加稳定。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活动面临的风险小,流动性、稳定性均增强,在外部力量的监督作用下,中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效率均大大提高,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对于中小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推广现代企业的制度起着有力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管理面临着重重阻碍,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解决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困境问题[2]。

二、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小议股权再融资的状况与特点

企业再融资作为企业资金链的有效补充,是企业生存和壮大的有效供给,可说一个成熟的企业再融资模式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生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企业的成熟,一个完善、有效、合理的再融资市场就成为稳定经济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凸现的特点就是偏好股权再融资,不仅股权再融资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具有低成本、高融资额、稳定的优点,由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所决定,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在融资也体现出不同现状与特点。

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在融资相状

证券市场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再融资市场的融资规模,再融资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到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就筹资达8680.17亿元,其中A股首发筹资达4590.62亿元,股权再融资筹资3132.37亿元,是证券市场融资额的36%,相当于首发筹资的68%。截至2008年2月20日,就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额达到2599.2亿元。其中,有35家公司提出增发计划,融资金额1791.38亿元;2家公司提出配股计划,融资金额27.3亿元;7家公司提出发债计划,融资金额780.6亿元。如果按43家公司来计划的话,意味着2008年2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已经达到2594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60.32亿元。而2007年全年,有190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总额达到394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21亿元。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再融资规模已从1998年的338.60亿元增长了近十倍,甚至在2004年、2005年超过了IPO融资的筹资额,我国再融资市场在不断的完善、发展。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A股市场IPO仍然是融资规模最大的融资方式,而股权再融资方式则经历了由配股融资方式成为最大的再融资渠道,到配股、增发、可转债共同发展、从2005年起增发融资在几种融资方式中独占鳌头的局面。

1998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较小,融资方式单一,主要是以配股融资为主。由图中可知,自1998年,增发、可转债就得到了发展,逐年增加,再融资工具从单一的融资方式发展为配股、增发、可转债多种融资工具。2001年,配股开始呈下降趋势,而增发、发行可转债开始呈增长趋势。到2005年,增发融资量已经明显高于配股、可转债的融资量,我国再融资形成以增发为主,配股、可转债为辅的再融资模式。

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特点

查看全文

公司利用股权融资法律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是股权融资并没有发挥其优势,对上市公司健康成长乃至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本文结合中国股权融资现状,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存在的风险,进一步提出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债券融资

不同的融资体制规范着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制约着企业的融资形式和取向。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相对其他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必然有其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大收益和减少风险的好处,但是,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上市公司的成长也有不利影响,给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带来一定风险。

一、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融资结构中,内部融资所占比重普遍较低,外部融资所占比重较高,1994-199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1998-1999两年则出现高负债融资现象,2000年以后股权融资比例有所提高,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首选方式,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大多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甚至有些公司资产负债率接近于零,仍然渴望通过发行股票来进行融资。

二、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风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