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政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08:44: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债政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债政策

国债政策研究论文

一、内部因素引起的可持续性及风险问题

所谓内部因素是指由于国债发行本身引起的可持续性及风险问题,是从国债发行的经济效应和经济负担两方面考察国债的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问题。相关指标包括:赤字比率、国债负担率、外债偿债比例、国债利率和国债资金的资产形成率。

l、赤字比率

赤字比率是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财政赤字是一年当中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财政赤字(盈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总支出+净增贷款)。“国债与财政赤字密切相连,国债是弥补赤字的基本手段,因此,长期高赤字必然导致高债务。这是因为债务的利息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项内容,赤字扩大需要发行国债,发行国债需要偿还利息,从而引起赤字的更大幅度增加并推动国债的膨胀,影响国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赤字比率不能长期保持在高位上。从经济周期的规律看,赤字比率应该与经济增长率保持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国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增加,赤字水平提高,债务规模扩大,随着总需求水平提高和国民收入增加,财政赤字减少甚至出现盈余,债务规模趋于减小。这种发展趋势显示国债政策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财政风险减弱。

2.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国家债务存量总规模,是衡量国债风险情况的基本指标。从理论上讲,国家财政支出的需求压力和偿债能力、居民的收入和储蓄水平以及国内生产总值规模都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GDP的规模反映出来。这是因为GDP越大,社会资金总量就越多,财政的偿债能力就越强,企业和居民的应债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对国债规模产生约束和限制,以及国债是否会对未来造成沉重负担的主要方面就是考察国债余额与GDP的相互关系,即国债负担率是否适当。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经济理论及实践经验并未对国债规模的合理界线作出明确和科学的解释。即使是欧盟国家签署的马约中规定的国债负担率60%、赤字率3%的国债规模安全线标准也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马约标准只是为了形成共同的市场条件,并有利于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利率和汇率水平,促使达不到目标的国家必须努力达到相关标准,反映的是欧盟当时经济发展程度下的一个平均水平和经验数字。因此,其他国家国债规模合理性的判定如果只是比照这一标准,则有生搬硬套之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运用国债负担率指标对国债规模的合理性及国债政策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当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增加成为不可控制时,就可能导致债务负担率的持续上升,或者大幅变动,就可能在短期内积累债务风险;如果利率水平高于经济增长率,即使赤字为零,也会出现债务增加导致利息增加、利息增加导致债务持续增加的恶性循环,从而使国债负担率快速上升。

查看全文

当前国债政策与财政风险

通过若干数量指标衡量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进一步准确认识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的基本含义;其二,明确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数量标准和界限,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其三,对国债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财政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价,并对相关的财政风险或危机状态进行监测及预警。

如何评价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其财政风险程度,也就是说通过哪些指标来评估国债政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由于国债扩张带来的财政风险程度,仍然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度量需要在确定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指标的选择要具有层次性、代表性、简明性和相关性。既然国债政策的不可持续性直接导致财政风险(危机)的局面,那么影响和决定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基本因素也就直接决定了财政风险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依据这些因素确定评价原则,并选择相关指标。考察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债收益大于成本原则、国债的代际公平负担原则、国债扩张的限制性原则以及国债政策的灵活性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我们可以选择如下指标或方法,用来衡量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及其财政风险程度。

一、内部因素引起的可持续性及风险问题

所谓内部因素是指由于国债发行本身引起的可持续性及风险问题,是从国债发行的经济效应和经济负担两方面考察国债的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问题。相关指标包括:赤字比率、国债负担率、外债偿债比例、国债利率和国债资金的资产形成率。

l、赤字比率

赤字比率是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财政赤字是一年当中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财政赤字(盈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总支出+净增贷款)。“国债与财政赤字密切相连,国债是弥补赤字的基本手段,因此,长期高赤字必然导致高债务。这是因为债务的利息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项内容,赤字扩大需要发行国债,发行国债需要偿还利息,从而引起赤字的更大幅度增加并推动国债的膨胀,影响国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赤字比率不能长期保持在高位上。从经济周期的规律看,赤字比率应该与经济增长率保持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国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增加,赤字水平提高,债务规模扩大,随着总需求水平提高和国民收入增加,财政赤字减少甚至出现盈余,债务规模趋于减小。这种发展趋势显示国债政策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财政风险减弱。

查看全文

财政政策与国债分析论文

为了拉动国内需求,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好动态的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和国债的问题。

一、坚持动态的财政收支平衡

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扩大财政投资,势必会扩大财政赤字。对于是否以及如何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学术界提出预算平衡论、功能财政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和充分就业预算论。要根据一定时期的资源状况(如短缺或闲置)以及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出现的矛盾,正确地处理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

我们认为,必须认识和运用财政收支矛盾和平衡规律,实行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年度都要强求预算平衡,而是可以实行动态平衡,即在一定条件下可每隔若干年实现一次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由于财政政策效应存在着时滞,财政的一些经济性支出增加后,可能造成当年财政赤字,但这些支出最终会形成生产力,从而会增加以后年份的预算收入。还应看到,由于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不同年份经济的繁荣或萧条以及供求状况不会一成不变,如果固守年度财政的平衡原则,就可能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因此,要区分两种类型的财政赤字。一种是结构性赤字,它是假定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以及政府取得充分就业的收入时出现的预算赤字,是对经济周期性因素加以调整后的赤字,这在一般情况下应予以杜绝。另一种是实际赤字,这是缘于经济运行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所产生的财政赤字,是未对周期性因素加以调整的财政赤字。在出现经济萧条,资源大量闲置和失业严重的状况下,可以实行“逆周期”调节,实行适度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借以扩大总需求。在经济效益提高和税制较为完善的情况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最终实现预算平衡或盈余。因此,根据经济周期变动和资源状况,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实行动态的财政收支平衡原则。1998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960亿元,中央财政共发行国债3891亿元(不含财政部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国债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1999年,我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认为,在资本存量超过黄金律的情况下,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就不再是帕累托最优,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减少资本存量而生活得更好。另一方面,根据在离散时间或连续时间下的凯恩斯——拉姆齐规则,资本的边际产量相对于时间偏好率(或主观贴现率)越高,降低目前的消费水平而在以后享有更高消费水平,这越划算。财政可运用国债这一经济杠杆,合理调节储蓄、资本存量和消费。在公共财货是消费品的模型中,典型的行为者具有“幸福函数”(即瞬时效用函数),且所有的物品为正常的,政府支出一般会是顺周期的(费莱明,1987)。政府支出的水平将受到征税的边际成本的影响。要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资品(如基础设施),就会被视作是对经济受到扰动的反应。在均衡条件下,政府支出的一部分也可作为当前生产的投入(布兰查德、费希尔,1989)。1986~1997年,我国最终消费年均增长率8.2%,低于GDP年均增长率9.8%,我国消费率在“八五”期间和1997年分别为59%和59.9%(1991——1995年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79%)。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996、1997年分别为62%和60.6%.目前我国只有在扩大投资的同时扩大最终消费,才能使投资最终获得市场和效益,也才能增加投资的乘数效应和加速数。不过,目前我国应主要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其中,财政可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还有,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一次性住房货币补贴,这将有利于促进关联强度大、带动效应明显的住宅业的发展。另外,据测算,如果我国农村人口消费水平达到城镇人口的消费水平,至少要增加33,400亿元购买力。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提高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国债资金应主要继续用于基础设施。其原因是: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特点,且目前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人均资本存量较低。此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和某些高新技术项目,国债资金也可给予必要支持。必须加强国债资金拨付和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债的效应和适度规模

查看全文

小议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近几年,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证明:积极财政政策实施遏制了通货紧缩趋势,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它是我国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进行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但短期政策长期化,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同时,也暴露了其固有的弊病,赤字与国债规模的扩大产生了经济风险,造成了经济负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以探讨其可持续性,并针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以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国债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

经济学中,挤出效应一般是指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投资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扩张部分或全部抵消。

挤出效应是国债的副产品,若挤出效应存在且过大,则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将受到质疑,考查挤出效应,重点要分析政府债务对利率的影响。在IS——LM模型中分析挤出效应的产生,我们可知其产生有严格的假设条件,挤出效应只有在货币供给不增加并且经济活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民间储蓄居高不下,投资萎缩,消费低迷的情况下,政府支出扩张不会引起利率上升,且考察起来,我国近年来实际利率的上升与政府支出无相关关系,实际利率上升和它对非政府投资的某些抑制作用也不能说明政府支出扩张有挤出效应,因为我国货币供给量一直在变化。利率上升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商业银行名义利率下调幅度不够,是利率政策限制了财政政策扩张发挥充分的乘数效应,而不是财政扩张自身产生了“挤出效应”。另外,政府供款也不一定引起资金需求竞争。我国资金需求主要是对银行资金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一直超过7%(或总准备金率超过15%),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是充足乃至过剩的。这种资金过剩是民间资金需求不足、银行资金供应谨慎双重作用下的结果,政府向银行借的是闲量资金,它只是减少银行闲量资金,并非消除银行的闲量资金,所以对企业的资金供应并未产生挤出效应。我国近年来政府扩张支出的同时,也配合适度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给,财政扩张产生的利率上涨压力被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所抵消,不会产生利率的上升。但是,随着经济持续发展,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逐渐变得稀缺,挤出效应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况且,据估计,目前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有20%投资完全可以由民间投资来取代。现在政府投资的项目可能就是今后高效率的民间资本发挥作用的领域。所以政府现在的投资可能已经对未来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因此,挤出效应的存在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通货膨胀问题也是国债政策实施中必须认真对待,加以避免的重要问题。90年代中期后,规定财政不能从银行透支,财政赤字须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央行不能从国债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国债,这些措施基本上从制度方面阻断了财政赤字扩大直接引发央行增发货币并导致通货膨胀的渠道。但是由于赤字债务化后。财政赤字与超量货币发行之间的间接联系依然存在,对通胀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间接影响的大小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关系密切。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规范公开市场操作行为,避免产生通胀的诱因。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依然较高,银行资金和其他各种生产要素比较充裕,利率和价格水平较低,适当增发国债,不仅成本低,也有物资保证,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二、国债的规模风险分析

查看全文

小议国债规模现状及政策运用

[内容提要]事实说明,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的形势下,保持一定量的国债发行规模,以确保宏观调控的能力及国债政策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当前,中国国债政策应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基础上,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构建模式,适时转变国债投向,把目标从防止经济下滑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进一步优化国债结构,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国债规模;效应;政策建议

一、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根据经济学理论,判断国债规模状况,主要从国家的财政收支与国民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从财政收支角度看,国债规模偏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从财政收支角度来衡量国债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债务依存度;二是国债偿债率。债务依存度是当年政府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

查看全文

国债政策与财政的走向

1998年以来,在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以国债为中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维护财政的稳定性及消除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作用等方面,其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凸现,尤其是全球经济萎缩,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重新考虑如何继续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来应付经济周期,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以图冲破经济发展中的“极点”,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

笔者试想以国债政策为切入点,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之走向谈几点看法。

一、国债规模的现状分析

通过发行国债,聚集民间资金来扩大内需,发挥其乘数效应,这不仅有理论支持,更有实践经验总结。但是,我们并非因此一谈扩大内需就油然想起要发债。国债空间大小,国债规模是否合理,这恐怕还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从债务依存度、债务负担率看我国的国债规模

如表1,从债务负担率来看,我国尚存发债空间。但是,债务依存度,尤其是中央财政的依存度形势不容乐观。虽然目前财政收入受到制度外收费项目的排挤,经过调整之后,人们对此指标尚可接受。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费改税工程才刚刚起步,在未来3-5年内不可能有彻底改观。因此,笔者认为财政收入受到收费项目的排挤,侵蚀财源的现象在以后较长时间内仍将存在,债务依存度依然较高,政府在发债时,必须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发债空间。

查看全文

国债与积极财政政策之选择

[摘要]从债务依存度、债务总规模和政府的隐性债务等指标分析得出,我国现有国债规模适度,发债空间有限。国债政策效用的充分发挥必须要注意防范国债的挤出效应和规避财政风险。近期积极财政政策的走向应是减税以刺激民间投资需求;加强项目监管,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税式支出应重点放在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上等。

[关键词]国债;积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财政风险

1998年以来,在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以国债为中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维护财政的稳定性及消除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作用等方面,其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凸现,尤其是全球经济萎缩,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重新考虑如何继续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来应付经济周期,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以图冲破经济发展中的“极点”,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笔者试想以国债政策为切入点,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之走向谈几点看法。

一、国债规模的现状分析

通过发行国债,聚集民间资金来扩大内需,发挥其乘数效应,这不仅有理论支持,更有实践经验总结。但是,我们并非因此一谈扩大内需就油然想起要发债。国债空间大小,国债规模是否合理,这恐怕还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从债务依存度、债务负担率看我国的国债规模

查看全文

国债市场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国债市场既具有财政政策的色彩也具有货币政策的特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成了完善的国债市场,并成为重要的经济调整工具。国债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临时性经济风险的重要抓手,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刺激世界经济回暖的重要资金来源。在此背景下,探讨国债市场对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债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方式,也是确保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借助国债市场,政府可以有效调节市场资金规模,并通过调整市场资金供需关系影响市场利率水平,本文从发行市场、流通市场、使用市场和偿还市场四个环节分析国债如何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起到纽带作用,并提出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成了完善的国债市场,并成为重要的经济政策调整工具。2020年10月,我国公布“十四五”规划,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和高效协调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国债市场将在“十四五”期间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确保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稳定器,二者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国债市场在各类经济手段中具有特殊性,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前回购、发行国债等手段调节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总量。2020年以来,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对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以国债发行为基础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国为应对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别发行国债1万亿元。国债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临时性经济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各国政府刺激世界经济回暖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 “十四五”规划对财政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更为严峻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探讨国债市场对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债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一)国债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方式

从设立国债制度开始,国债就一直是我国筹集财政资金,调节市场资金规模和资金利率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债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91年为国债市场的初始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重视发挥财政资金补充的作用;1992年至2005年为管理逐渐完善阶段,国家出台《国库券条例》,相关管理也逐渐正规化,国债市场规模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2006年至今为国际化管理阶段,我国参照国际管理经验对国债采取余额管理方式,在管理方式上实现新的变革。近20年来,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我国发行国债规模为2719亿元,2007年发行国债规模达到历史峰值为21883亿元,2017年发行国债规模突破3万亿元,2020年为应对疫情防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行国债规模突破7万亿元。从国债发行规模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分析,2000年发行国债规模为一般预算收入的20.23%,2010年发行国债规模为一般预算收入的13.47%,2020年发行国债规模为一般预算收入的38.39%。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国债已经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财政赤字的重要方式,对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稳定民生、促进国内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债是确保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

国债不仅仅是增加财政收入,应对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还是确保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国债是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确保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当经济发展低于预期,市场融资成本较高时,中央银行会开展国债逆回购,向市场投放资金;而当经济发展增速过快,存在一定通胀风险时,中央银行则会发行国债,紧缩银根。近年来,中央银行每年开展的逆回购数量均高达数百次,特别是在每年1月、6月等重要缴税期,中央银行开展的逆回购更为频繁。中央银行对国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对于调节金融市场流动性保持在合理位置具有重要意义,是防止金融市场“过热”或“过凉”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国债利率是金融市场利率的参照标准。2020年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也提出要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好的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对其他金融产品利率定价基准作用。国债利率由国家信用背书,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视为“无风险收益率”,金融市场各类产品的利率均参照国债利率这一基准利率制定,国债利率的调整会产生倍数效应并传导到整个金融市场,并最终影响市场资金共计总量。我国于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地方债券利率应基于相同代偿期记账式国债平均收益确定。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国债利率规范和引导金融市场产品利率,形成国债利率与债券利率的联动调整机制,并提升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水平。

查看全文

小议财政政策与国债综述

为了拉动国内需求,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好动态的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和国债的问题。

一、坚持动态的财政收支平衡

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扩大财政投资,势必会扩大财政赤字。对于是否以及如何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学术界提出预算平衡论、功能财政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和充分就业预算论。要根据一定时期的资源状况(如短缺或闲置)以及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出现的矛盾,正确地处理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

我们认为,必须认识和运用财政收支矛盾和平衡规律,实行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年度都要强求预算平衡,而是可以实行动态平衡,即在一定条件下可每隔若干年实现一次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由于财政政策效应存在着时滞,财政的一些经济性支出增加后,可能造成当年财政赤字,但这些支出最终会形成生产力,从而会增加以后年份的预算收入。还应看到,由于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不同年份经济的繁荣或萧条以及供求状况不会一成不变,如果固守年度财政的平衡原则,就可能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因此,要区分两种类型的财政赤字。一种是结构性赤字,它是假定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以及政府取得充分就业的收入时出现的预算赤字,是对经济周期性因素加以调整后的赤字,这在一般情况下应予以杜绝。另一种是实际赤字,这是缘于经济运行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所产生的财政赤字,是未对周期性因素加以调整的财政赤字。在出现经济萧条,资源大量闲置和失业严重的状况下,可以实行“逆周期”调节,实行适度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借以扩大总需求。在经济效益提高和税制较为完善的情况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最终实现预算平衡或盈余。因此,根据经济周期变动和资源状况,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实行动态的财政收支平衡原则。1998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960亿元,中央财政共发行国债3891亿元(不含财政部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国债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1999年,我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认为,在资本存量超过黄金律的情况下,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就不再是帕累托最优,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减少资本存量而生活得更好。另一方面,根据在离散时间或连续时间下的凯恩斯——拉姆齐规则,资本的边际产量相对于时间偏好率(或主观贴现率)越高,降低目前的消费水平而在以后享有更高消费水平,这越划算。财政可运用国债这一经济杠杆,合理调节储蓄、资本存量和消费。在公共财货是消费品的模型中,典型的行为者具有“幸福函数”(即瞬时效用函数),且所有的物品为正常的,政府支出一般会是顺周期的(费莱明,1987)。政府支出的水平将受到征税的边际成本的影响。要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资品(如基础设施),就会被视作是对经济受到扰动的反应。在均衡条件下,政府支出的一部分也可作为当前生产的投入(布兰查德、费希尔,1989)。1986~1997年,我国最终消费年均增长率8.2%,低于GDP年均增长率9.8%,我国消费率在“八五”期间和1997年分别为59%和59.9%(1991——1995年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79%)。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996、1997年分别为62%和60.6%.目前我国只有在扩大投资的同时扩大最终消费,才能使投资最终获得市场和效益,也才能增加投资的乘数效应和加速数。不过,目前我国应主要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其中,财政可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还有,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一次性住房货币补贴,这将有利于促进关联强度大、带动效应明显的住宅业的发展。另外,据测算,如果我国农村人口消费水平达到城镇人口的消费水平,至少要增加33,400亿元购买力。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提高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国债资金应主要继续用于基础设施。其原因是: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特点,且目前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人均资本存量较低。此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和某些高新技术项目,国债资金也可给予必要支持。必须加强国债资金拨付和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债的效应和适度规模

查看全文

我国债转股的政策与操作

目前,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人员多数都是利用手工计算财务指标,其计算工作量较大。另外,企业都是按照上级要求计算财务指标,很少有自行设计的,因而很难更全面更系统地进行财务分析,难以充分发挥本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其会计软件中可能有一些可自动生成的财务分析指标。但这些指标如果不能增加或修改,往往就难以充分满足企业各种不同的需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主张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分析,其优点是分析方法不限、分析指标不限、分析内容不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计报表格式设计报表格式要以现行财务报表为基础,然后在项目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如增加变动成本、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税息前利润、速动资产、长期资产等项目。需要注意,如果采用自动填列财务数据的方法,调整的项目必须列于会计软件或Excel模板提供的报表之下,以免自动填列财务数据时对不上行次。

第二步:针对主栏,增设必要栏目增设栏目包括本期数栏、上期数或计划数栏、行业平均数栏、比较栏。比较栏可分绝对数与相对数,即差额和百分比。当然,为了清晰起见,栏目也不要设置过多,可以将不同的比较内容置于同一工作簿的不同工作表中。

第三步:针对主栏,确定分析指标在这一步,首先要注意指标的内容,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确定。如经济效益综合指标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破产测试比率体系,另外可以考虑增加利息保证倍数、现金比率、固定比率、固定长期适合率等指标。其次应注意指标的位置,必须是在给定的报表格式之下。在确定分析指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根据各种分析目的确定指标;分析指标应与国际接轨,如美国邓氏公司的14种比率,美国《报表研究》年刊中登载的11种比率,再如国际著名评估机构的评估指标,都可纳入其中;不仅要考虑目前需要,而且要考虑未来需要,在财务指标上也应顺应时代进行创新;为了避免未来损失,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将需要的指标纳入其中,另一方面指标不能太多太滥,以免喧宾夺主。

第四步:录入计算公式要迅速、及时地计算财务指标,就要事先将每个计算公式录入到某一个单元格中。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公式的位置,必须与要计算的指标在同一行;二是公式的写法,如果引用其他单元格的资料要用该单元格的地址来表示,至于用绝对单元格还是用相对单元格则视需要而定,一般说来用相对单元格即可。

第五步:填列财务数据填列报表数据有两种方法,即手工录入和自动生成。其中自动生成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利用电算会计报表,其基本作法是:首先调出电算会计报表文件,然后另存为“。Excel”文件,接着保存、关闭,最后再用Excel调出所另存的文件即可。二是利用数据库,其基本作法是:首先在Excel下调出数据库文件,然后输入分析内容,最后另存下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