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施工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07:29: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有施工企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一直是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国有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对其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相应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对策
一、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导致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的原因
(1)建筑市场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工程招投标中的行政干预、地方保护、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行为比较严重,虚假招标、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等违法违纪现象屡见不鲜;工程立项审批不严,业主行为缺乏制约,导致压级压价、索要回扣、垫资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审批企业资质时把关不严,导致市场竞争主体良莠不齐;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施工队伍发展失控,的供需关系失衡,导致恶性竞争的产生。(2)建筑产品价格改革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执行的是低价微利的价格政策和国家定价的计划价格制度,即定额取费制度,建筑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这种制度用固定的定额和取费比例去套瞬息万变的市场,既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也难以真实显示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效率水平,使价值规律难以发挥作用,造成建筑产品价格严重扭曲,无法激励企业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挫伤了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弱化。一是成本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宏观成本控制、监督职能弱化,使企业的成本行为失去了约束。二是在财务会计制度中,把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不要求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使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行为的调控失去了信息来源。三是在国家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考核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反映成本构成和成本水平的指标数量明显偏少;在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检查、评比、排名等活动中,侧重于利税指标,缺乏相关的成本指标。这样,从客观上助长了国有施工企业不重视成本指标、忽视成本管理的倾向。(4)在过去由国家直接管理企业成本所形成的外部压力消失后,观念转变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压力主要来自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要表现,成本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受“成本无法再降低”思维定式的束缚,习惯于按传统观念想问题、办事情,忽视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只包实现利润和上交财政任务,而不问成本,企业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千方百计地抓利润,不遗余力地承揽施工任务、扩大生产规模,认为成本管理是难度大、奏效慢的苦差事,因而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
2.成本管理内容片面
论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在管理体制上下功夫,走强化管理、效益一票否决的发展之路。事实上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始终在进行,邯钢等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也使众多企业受益非浅,但总体来看,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为何多年的成本管理工作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依笔者浅见,主要原因是:作为市场导向与经济活动的重要核算依据的预算,由于各种人为原因没能发挥其固有的全面控制管理的职能;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实时成本控制的手段;缺乏全员参与、信息公开、管理过程与效果高度透明,相互监督,各管理层次、部门以及生产一线人员共同使用的操作性较强的效益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过程、效果与员工的收益没有形成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强化成本管理工作:
一、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应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快速反应的预算队伍,并在生产经营工作中按照职责不同各有侧重:
l、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招、投标预算队伍。在招、投标工作中使企业获得工程项目,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拥有综合能力比较全面、具备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招、投标经验的专业预算队伍,直接关系到企业占领建筑市场份额的能力。
2.应当具有一支能够快速编制、分解内部预算,提供作为统一管理目标、盈利标准的预算成本分解考核专业队伍。预算是企业评判是否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唯一标准,而内部预算则是制定工程项目盈利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效益控制的关键依据,是衡量检查工程项目的盈利水平是否达到效益控制的要求的唯一根据。
为此,企业应当具有一支能够快速编制内部预算的专业队伍,必须在施工前期编制完成内部预算,使工程施工能够在其统一的管理目标、盈利标准下进行。内部预算应与工程施工的进展同步完善,随时修正数据,使之确实成为工程施工中效益控制的标准,同时为建立一条可操作性强的、信息共享的全员成本管理信息控制、核算、分析系统奠定基础。
3、必须建立一支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的、不受各下属公司及项目指挥部、管理部门制约的预算稽核队伍,在工程施工中监督检查成本控制情况;在工程竣工交付时,对取得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合理化配比分析,并将实际取得的效益进行细划分析总结,促进效益控制工作。
国有施工企业绩效考核重点分析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基建工程的不断扩大,对国有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施工企业的绩效考核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主要探讨国有施工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绩效考核;考核指标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压力和问题。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能够促进企业的活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我国的绩效考核制度仍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在一定时期和环境下,对个人或者团体组织完成目标的效率以及程度的衡量考查。绩效考核是一种管理手段,是绩效管理的重点,考核者对被考核者进行日常工作的观察记录,形成评价,充分开发和利用被考核者的价值。绩效考核的前提是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被考核者能达到的结果,绩效目标根据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分类,在时间上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组织结构上有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和企业目标,在内容上有业绩目标和发展目标[1]。国有施工企业的绩效目标主要由上级部门或者总公司的考核小组制定,制定年度经济指标,进行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前会成立专门的考核委员会或者考核小组,将考核需要的内容编制完整并且发放到考核所有成员手里,考核成员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填写,最后评分、汇总结果进行审核、反馈。考核结束会形成书面材料。最后的考核评语要求公正、准确和完整,要以事实为基础,要有统一的标准,保证公正客观。企业负责人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对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有资金运转指标、业绩完成指标以及生产安全指标等。业绩完成指标是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关系着企业负责人的薪酬问题。业绩完成指标包括基础、拓展和挑战指标等。生产安全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与企业负责人关系最重的问题,如果发生大型事故,对企业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很严厉,甚至涉及刑事责任,对企业的资质、经营、声誉也有很大影响。
二、国有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国有专业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思考
摘要: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机遇挑战交织的态势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发展,已成为国有专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所在企业实际情况,利用安索夫矩阵模型分析了企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实施转型提质的可行举措。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其他国有专业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专业建筑施工;战略发展;转型提质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市场竞争的考验,一大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所在企业(简称A公司)作为国有建筑施工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经市场的大浪淘沙,焕发出蓬勃生机。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专业建筑施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面对现实生存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国有专业建筑施工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实际,以赋能增效、转型提质为切入点,立足市场和产品的定位目标,找准发展方向,才能实现健康、持续、高质量的发展[1]。
1国有专业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4.8万亿元,同比增长5.7%,占比国内生产总值的25%。由此可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愈发明显。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资质可划分为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承包企业三类。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不同资质类群的建筑企业的发展也面临历史的分水岭。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见表1)可看出,随着市场集聚效应不断加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的规模化均在不断推进,而总承包企业在规模发展上较之专业承包企业更具优势。专业建筑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加聚焦于它的技术优势。根据2019年中国企业专利500强的信息,位列榜单的施工企业有13家,其中总承包企业7家、专业承包企业6家。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专业承包企业进行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沉淀、积累及创新,从而在专业领域不断筑高竞争壁垒,打造不易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走出有专业特色的发展道路。
2国有专业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情况可以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施工项目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这两年来,我国不断地规范建筑市场,国有建筑企业为了尽快适应,应该合理有效地降低经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本文有效的分析出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对策研究
在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重点与核心,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成本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积极、有效的应对在成本管理时出现的问题,才能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发生的所有成本和费用进行有组织的计划、控制、科学的管理、系统的预测、准确的分析与计算以及客观的考核与评价的管理方式,就是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工作内容。为了加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管理,应该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缩小经济成本的消耗,全面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成本节约意识。
二、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有路桥施工企业财务论文
一、X国有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企业简介
X国有路桥施工企业始建于1954年,现有员工4672名,有职称工程技术人员2300名。企业注册资本3.1亿元,总资产为58.6628亿元,净资产6.2763亿元。2001年获建设部首批授予的“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同时拥有房建总承包一级、隧道施工专业承包一级、市政工程总承包二级,一类、二类甲、二类乙养护和起重设备安装专业二级等资质,形成了宝塔形资质结构。
2.X国有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管理职能削弱
过分注重项目部的财务管理模式,造成了X国有路桥施工企业项目部的会计工作,更多的侧重会计核算职能,严重的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虽然在企业内部实现了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但是各个项目部单独设立账套,一些业务仍依赖于项目部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同时项目部财务人员对核算制度的具体操作流程、核算规范的理解可能也会产生差异,导致各个项目部基础会计工作的质量尚且参差不齐。
国有施工企业海外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一大批优秀的中资国有施工企业走出了国门,企业海外资产规模日益扩大。由于外部环境的特殊性,原有的资产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海外资产管理需要,海外资产管理存在的隐患和漏洞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项目运营的成败和企业能否在国外立稳脚跟。鉴于此,着重就加强海外资产管理,建立海外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以及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海外施工企业;信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有施工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海外资产在国有施工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也在逐年加大。这些资产分散于世界各地且流动频繁,资产面临的各类风险极大,加强海外资产管理,探索一套适应海外资产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显得尤为迫切。
一、国有施工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风险
国有施工企业海外资产一般以项目为单位,分布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施工设备普遍具有价值高、品种多、数量大、使用周期长等特点,同时因项目施工地点非固定,施工队伍具有高度流动性,同一设备可能会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使用者之间频繁变动,这就造成了资产核查困难,加大了资产管理难度。而国有施工企业现有的海外资产管理模式大体是总部、分公司、项目部三级分层管理,总部主要负责资产投资计划审批,分公司负责资产采购、验收、调拨,项目部负责资产使用和日常保管。在职责和重心上一般都在分公司处,分公司下设设备管理中心,配备了雄厚力量,而与之对应的是现场的薄弱管理,一个项目往往只设一个设备管理人员,大多还为兼职,除了资产管理外还担任着其他岗位工作,项目资产人员普遍没有经过系统管理培训,纯粹凭借自身素质和能力。这就造成管理与实际的脱节,在资产分布最多、最广的海外项目,最需要管理的地方,力量最为薄弱,项目执行中资产使用不登记、资产调动没有交接手续、设备随意停放、闲置、废弃等现象随处可见。国有施工企业在海外是以执行项目为目的,对项目的考核主要以项目完成情况、项目经营效益为主,资产考核比重很小或基本没有,从而使得项目资产管理很容易被忽视。除了每年的财务硬性资产清查盘点外,其余日常管理几乎无从谈起,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话语权、资产管理岗位不受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推动乏力等在项目中成为常态,这些都给资产管理埋下了废旧、损毁、丢失等隐患。由于海外项目远离总部机关,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海外项目资产清查多流于形式,清查不认真对待,出现问题选择瞒报蒙混过关。企业总部仅能以境外项目的财务报告和报表上的数字来判断了解其资产状况,这样得出的结果往往与实际相差很大,资产管理存在漏洞、隐患得不到及时反映解决,日积月累最后就可能演变成为重大国有资产流失事件。除此之外,企业海外资产使用效率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项目前期购置大量资产、施工现场总有资产闲置、项目后期资产堆积不处理,资产报废率高、资产周转缓慢等现象极为常见,严重影响了企业海外运营和盈利能力,制约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二、海外项目资产管理改进思路及重点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研究
摘要:本文作者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工作十几年,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点明了企业当前人才流失现状,剖析了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对策
本企业隶属于中国铁建下属的三级子公司,主营业务为施工总承包,拥有铁路、公路、市政、房建等施工总承包资质和桥梁、隧道等多项专业施工承包资质的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现有员工10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60余人,占全员约46%。但近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和企业经营波动、阶段性任务不足等原因,企业发展不顺,人才流失日趋严重,人力资源管理陷入困境,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人才流失现状阐述
据企业人力资源部年报数据(如图)显示,2014-2016年,企业共流失230人,流失率居高不下。其中,从工作年限来看,工作年限1-3年的人员为180人,占总流失人数的78.2%;从职务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以下,共169人,占总流失人数的73.5%;从学历结构来看,流失人才中本科以上145人,占流失总人数的63.0%。从以上分析数据可以得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没有担任行政职务的高学历年轻人,是企业人才流失中的主体。
二、人才流失原因剖析
国有施工企业海外项目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国有施工企业海外市场的深入拓展,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本文通过分析扁平化管理的特点和优势,阐述施工企业海外项目推行扁平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建议,以达到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和增加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施工企业;海外项目;扁平化管理;管理层次
近年来,我国国有施工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深耕海外工程建设市场,合同规模持续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拓宽。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施工企业海外业务拓展带来了巨大战略机遇。在施工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步显露,项目扁平化管理模式更适应企业的发展。一些施工企业已开始积极推行扁平化管理并取得初步成效。探讨推行海外项目扁平化管理的必要性、优势和注意事项,对国有施工企业海外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施工企业推行扁平化管理的必要性
扁平化管理是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使企业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以便企业快速地将决策传达至企业生产、施工的最前线,是为提高企业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中国企业承担的工程数量逐年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海外承包项目合同金额主要集中在0.15亿~1.5亿美元,而5亿美元以上特大合同约占10%。这就要求一个项目部不仅要管理一个特大型或大型项目,还要同时管理一个项目群,存在跨专业、跨工种、跨区域的问题。这样,项目管理的压力会增大,要求信息传送效率更高,以保障决策层的意图能够严格贯彻落实到操作层。目前,多数施工企业仍采用传统的“金字塔”组织模式,由国内总部、项目当地分(子)公司、EPC项目部、分包商、施工机组等层级构成。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增加管理层级的方法来应对企业规模的扩展,导致指挥和反馈链条越来越长,结构臃肿,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传统管理模式有管理层级多、决策链长、组织效率低、沟通不畅、缺乏对外界变化的迅速反应等缺点,阻碍了企业发展,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管理模式应与其发展规模相匹配,在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采用扁平化管理,通过减少管理层、加大管理幅度、整合管理职能、精简管理人员、降低管理费用等措施,能够更迅速地应对市场反应,减少政策执行中效能的流失,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因此,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采取扁平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二、扁平化管理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优势
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一直是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国有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对其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相应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对策
一、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导致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的原因
(1)建筑市场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工程招投标中的行政干预、地方保护、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行为比较严重,虚假招标、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等违法违纪现象屡见不鲜;工程立项审批不严,业主行为缺乏制约,导致压级压价、索要回扣、垫资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审批企业资质时把关不严,导致市场竞争主体良莠不齐;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施工队伍发展失控,的供需关系失衡,导致恶性竞争的产生。(2)建筑产品价格改革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执行的是低价微利的价格政策和国家定价的计划价格制度,即定额取费制度,建筑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这种制度用固定的定额和取费比例去套瞬息万变的市场,既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也难以真实显示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效率水平,使价值规律难以发挥作用,造成建筑产品价格严重扭曲,无法激励企业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挫伤了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弱化。一是成本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宏观成本控制、监督职能弱化,使企业的成本行为失去了约束。二是在财务会计制度中,把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不要求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使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行为的调控失去了信息来源。三是在国家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考核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反映成本构成和成本水平的指标数量明显偏少;在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检查、评比、排名等活动中,侧重于利税指标,缺乏相关的成本指标。这样,从客观上助长了国有施工企业不重视成本指标、忽视成本管理的倾向。(4)在过去由国家直接管理企业成本所形成的外部压力消失后,观念转变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压力主要来自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要表现,成本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受“成本无法再降低”思维定式的束缚,习惯于按传统观念想问题、办事情,忽视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只包实现利润和上交财政任务,而不问成本,企业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千方百计地抓利润,不遗余力地承揽施工任务、扩大生产规模,认为成本管理是难度大、奏效慢的苦差事,因而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
2.成本管理内容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