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行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07:22: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有商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有商行风险监管思索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不断显现出来。因此,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并找出解决途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商业银行风险,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过去和现有的各种信息使风险的潜在损失最小化。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按其成因可分为: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

2.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付的需要,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的风险。目前,上述特点还未暴露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型企业的转变,流动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查看全文

商行履职论文:国有商行履职机理简述

本文作者:沈伯平孙建娥工作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相关文献综述

要研究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必须追溯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KeithDavisandRobertL.Bloomstrom(1975)[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经营者在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对于保护和增进整个社会福利的义务。而EdiwinM.Epstein(1987)[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要努力使企业决策结果对其利益攸关者产生正面而非负面的影响。企业行为结果的正当性是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的核心。而CarrollandBuch-holtz(2000)[3]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企业所提出的在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层面的责任和义务。世界银行对此的定义则为•77•企业与关键利益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目前我国企业界普遍认同的理念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实现利润和股东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应有责任,其中包括恪守商业道德和商业准则,时刻关注生产的安全性和员工的职业健康,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能源等。[4]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从最初只是关注股东收益的最大化,到关注股东利益和利益攸关者的利益并重,最终拓展到企业还必须致力于对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借鉴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本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是指其在追求股东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所应该承担的对于社会、环境、员工以及金融消费者应有的法律和道德责任。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对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却较为鲜见。吴念鲁(2007)[5]将积极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和协调发展界定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并提出商业银行应把承担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树立良好形象、打造品牌、为客户所认同等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李可佳(2009)[6]则把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界定为商业银行在维护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对社会、客户和国家金融稳定、安全,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负有的法律和道德责任。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王松华(2007)[7]将其概括为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同时,积极支持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行业调控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公平正义地对待弱势客户群体。黄建新(2007)[8]则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性角度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员工、储蓄存款户和中小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张杰(2007)[9]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海南案例”的研究认为,在中国特殊的转型背景下,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总是通过对银行体系的高度控制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责任,因此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市场化悖论”,我们无法在保持金融控制以履行其社会责任与金融市场化改革之间取得利益目标的一致。从已有的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更多关注一般意义上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而对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关注不够;二是没有将商业银行社会责任问题放到中国转型,尤其是金融体制转型与改革的特殊背景下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三,赋予了国有商业银行过多的社会责任,忽视其作为商业银行本身所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而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学机理研究不足,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性”与“商业性”这两者的关系拿捏不准,本文试图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国有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基础

(一)公共资金注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2/3以上的国有企业陷入大面积经营亏损的困局。1998年,朱镕基同志提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并且通过债转股改革方式剥离国有企业所欠银行的大量债务,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规模上升。国有商业银行危若累卵的资产质量甚至影响到了宏观经济的安全性和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营。1998年,中央政府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999年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3939亿元。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改革没有触及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核心问题,其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和不良资产比率进一步攀升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方法统计,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除交通银行以外)的不良贷款总额为2135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5.12%。②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在约定的5年过渡期结束以后,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应基本形成,届时外资金融机构将不再受业务和地域的限制,进而可以享受国民待遇,与国内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其先进的管理方法、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成熟的经营技术,必然会对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未雨绸缪,党中央、国务院在200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正式决定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列入决策层的议事日程。2003年12月30日,为推动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上市,国务院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动用国家外汇储备注资450亿美元,同时核销和二次剥离不良资产2787亿元。2005年4月,中央汇金公司再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同时核销和二次剥离不良资产近5000亿元。③截至2005年10月,除农业银行以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财务重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基础上相继成功上市。2008年,为了将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安全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中央政府加快了对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再次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向农业银行共同注资2600亿元人民币(380亿美元,两者各占农业银行资本金的50%),同时由中央财政核销其不良资产8000亿元,并于2010年7月如愿公开上市。④至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完美谢幕。从以上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十余年以来改革进程的回顾可以看出,1998—2008年,政府动用公共资金40025亿元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和股份制改革,为中国金融体系安全化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累计注资10299亿元,核销或者剥离不良资产29726亿元(详细参见表1)。在国家投入巨资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的基础上,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向社会公众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09—2011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分别达到4115.41亿元、5392亿元和5446.96亿元,其不良贷款比率也下降至1%以下。⑤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能交出如此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是与政府历年以来动用巨额社会公共资金对其进行的注资、核销和剥离不良资产以及社会公众对其长期不懈的支持分不开的。既然中央政府多年以来举全国之财力为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健和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对改革成本支付者的一种补偿,国有商业银行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使社会各阶层共享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理所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二)国有产权性质尽管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了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其建立更为完善的现代银行治理结构奠定了多元化的产权基础,但其国有性质依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2004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时,作为代行国有产权主体的中央汇金公司,是其初始上市之时的唯一出资人。而对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则由中央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分别持股50%。国有商业银行事实上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其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巨额利润应该由社会公众共同分享,而不应该由本行业、本部门的职工所独享,这也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原则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自然垄断行业与一般竞争性行业之间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一直是社会公众诟病的话题。垄断行业收入畸高是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社会公众不满的最大诱因。事实上,过去十多年以来,包括国有金融机构在内的中央级国有企业,其利润一直留在企业内部,困难时要求国家巨额补贴,赢利时作为“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却并不分红。经营风险由社会公众买单,而投资与经营收益完全留给自己,这种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正是社会公众质疑国有金融机构以及国有企业价值何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同样也是其陷入“亏也挨骂、赚多了也挨骂”这一怪圈的深层次社会因素。⑥目前,自然垄断行业的中央级国有企业须向国家上缴10%~15%的红利,而国有商业银行至今尚未执行这一政策。因而,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利润上缴政府财政,让社会各阶层共享金融业改革和繁荣的成果,对于体现其国有性质、改善其公共形象,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格局及其利润来源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

查看全文

外资银行对国有商行的启示

一、农业银行A分行信贷决策流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根据要求,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在信贷决策流程中,实际上是三个环节:申请受理的贷款调查;贷款审批中心的审查;贷审委的信贷决策。农业银行A分行信贷决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客户、项目信息搜集不到位当前A分行的贷款客户、项目信息搜集工作一般是由信贷人员临时进行的,缺乏系统完善、时段连续的信息网络。并且信息来源还受到个别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专业知识水平及业务经验的限制,容易产生偏差。这些都必然导致项目评估草率、客户评价质量不高的结果。

2.管理环节多,审批链长农业银行A分行为了加强风险防范,按照集约化、一体化、扁平化原则,对授权模式和授信机制进行大幅度改革。从实际效果来看,导致贷款审批流程拉长,效率降低。容易引起信贷交流和反馈的时滞与衰弱,常常导致贷款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决策失误。过长的审查批准链条至少造成两个方面的损耗:一是时间损耗。二是信息损耗。

3.调查口径不一,影响调查效果客户评价、项目评审是信贷决策的基础,是科学贷款的必需环节。但是,由于基层信贷人员数量少,素质差,以及存在的贷款长官意志,使得申报材料难以对企业的经营好坏、信用等级、偿债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这样也就无法在审批会议上回答审批人的有些质询,影响贷款审批,很难做出正确进行决策。

二、外资银行信贷决策流程特点

查看全文

探究国有商行公司管控的问题

摘要: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但其公司治理仍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治理结构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IPO的进行,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已陆续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自2004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后,按照监管部门的指导,国有商业银行在遵循‘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上,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建立了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加入WTO之后,在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其中公司治理的制度建立功不可没。但是我们还应当认识到,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全球金融危机也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商业银行的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层之间的协调和制度安排;后者还包括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存款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关系的协调。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99年9月颁布了动口强银行机构公司治理》,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to。从世界范围来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仍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200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正式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概念,并初步规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标准。此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当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及其分析框架对于商业银行究竟是否适用。针对这一问题,理论界普遍认为,与一般企业相比,银行具有许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与一般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较大的不同。

1.1资本结构的特殊性

查看全文

国有商行升值风险论文

论文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呈单边升值的趋势,截至目前已升值10%。基于此,对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存在的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面临贬值,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加大,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加大等一些汇率风险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l美元兑8.1l元人民币。截至2007年l1月2日,l美元对人民币7.4624元,人民币呈单边升值的趋势(见下图)。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如何应对升值风险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升值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面临贬值风险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境外股票市场,通过公开发行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比如建行、中行、工行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筹资以外汇计价部分资本金,由于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募集的外汇资金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此为第一类风险;二是由境外战略投资者认购的一部分股权形成的外汇资本金,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股改上市之前均引进了国外战略投资者,国外战略投资者参股时大部分股份都以美元计算的,如中国建设银行引进美洲银行25亿美元、新加坡淡马锡公司l4.66亿美元,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特别是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较大,这些外汇资本金会相对贬值,此为第二类风险;三是由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方式形成的外汇资本金。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折算成人民币资本数额也会发生变动,此为第三类风险。

二、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

查看全文

国有商行客户关系管理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客户管理的兴起;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管理的内涵;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管理的功能;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意义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客户关系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战略,以客户为中心指导企业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作为软件技术和应用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大型数据仓库的客户资料分析系统、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指客户关系管理在银行经营中的运用、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一般由业务处理、客户联系和客户关系分析中心三个部分组成、商业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条件、客户关系管理能够使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客户关系管理能够使银行对优质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客户关系管理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满意度、客户关系管理能够大幅度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成本、客户关系管理反映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管理战略,有效地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销售能力。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在大量的客户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客户分析,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客户关系管理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二八”原则

一、客户管理的兴起

客户关系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经营理念。在本质上,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富有意义的交流和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获取、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利的目标。客户关系管理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C——服务渠道管理,即进行市场营销的综合性和互动性管理;R——关系营造,即建立在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基础上的真正的客户关系;M——对企业的一体化管理,即前台操作与后台操作的一体化。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简称CRM)起源于1980年提出的“接触管理”(ContactManagement),即专门收集、整理客户与企业联系的所有信息。1990年,接触管理演变成为包括电话服务中心与支援资料分析的客户服务(CustomerCare)。在业务需求拉动和信息技术推动下,经过二十多年的理论完善,接触管理演变为客户关系管理,并日趋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查看全文

国有商行信贷管理论文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中存在着众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还形成了较大的金融风险。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并深入探讨形成这种局面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逐步缩小,但仍是我国金融业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不良资产高、风险隐患大的问题,其面临的信贷风险甚至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这不仅严重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而且危及了整个金融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引起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

1.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信贷资产安全性差

如表1所示,虽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从2007年第一季度的8.2%下降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7.83%,整体上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却远高于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同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集中了绝大部分的信贷风险。如果不良贷款转化为真实损失,国有商业银行将遭受相当大的负面冲击,甚至可能危机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查看全文

国有商行加大汇制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呈单边升值的趋势,截至目前已升值10%。基于此,对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存在的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面临贬值,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加大,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加大等一些汇率风险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l美元兑8.1l元人民币。截至2007年l1月2日,l美元对人民币7.4624元,人民币呈单边升值的趋势(见下图)。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如何应对升值风险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升值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面临贬值风险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境外股票市场,通过公开发行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比如建行、中行、工行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筹资以外汇计价部分资本金,由于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募集的外汇资金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此为第一类风险;二是由境外战略投资者认购的一部分股权形成的外汇资本金,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股改上市之前均引进了国外战略投资者,国外战略投资者参股时大部分股份都以美元计算的,如中国建设银行引进美洲银行25亿美元、新加坡淡马锡公司l4.66亿美元,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特别是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较大,这些外汇资本金会相对贬值,此为第二类风险;三是由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方式形成的外汇资本金。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折算成人民币资本数额也会发生变动,此为第三类风险。

二、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

查看全文

国有商行货币政策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问题的提出;信贷规模由按计划发放演变成事实上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1998年以来各年度新增贷款情况的分析;基本结论:信贷规模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信贷的过快增长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良影响、改革开放前的大部分时间里,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信贷管理政策有所改变,但仍实行较为严格的计划管理的办法、新增贷款调控目标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异较大、影响贷款增量的主要因素:存款增量、理论上,信贷增加额这一指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际运行中,信贷投放规模越来越受到其他融资手段的制约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1998年央行取消信贷指令性计划以来,信贷规模逐步演变成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利率、货币供应量等传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分析了我国央行的信贷调控目标与实际信贷增长之间的差异,通过实证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论证了信贷规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它们已经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央行不应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此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企业的融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信贷已经不再是企业融资的唯一形式。因此,信贷规模控制不宜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关键词:信贷规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初,央行提出2006年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的调控目标是2.5万亿元。到一季度结束时,全部金融机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了1.26万亿元,超过央行人民币新增贷款预期目标的一半,而时间仅仅过去了1/4。与此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呈加速上涨势头。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投放倍受瞩目甚至非议。有很多人士认为,信贷过快增长是造成固定投资过快增长和房地产业过热的重要原因。尽管一季度后央行出台了很多调控措施,意图抑制信贷过快增长。但是到6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仍然继续上涨,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2.18万亿元,占央行全年预期目标的87.2%,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增7233亿元,增幅达50%,远远超过同期GDP和投资的增幅。于是再次引起了各方议论,似乎信贷增长成了当前一切经济过热问题的罪魁祸首。

不可否认,信贷的过快增长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我们也注意到,2005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控制目标是2.5万亿元,实际新增2.4万亿元。到2006年央行仍将新增人民币贷款的调控目标定为2.5万亿元,这显然是不妥的,因为我国GDP现值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10%、过去几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亦几乎都在20%以上,因此,年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也应该有相应增长,而不是维持不变。如果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在过去几年里央行制定的新增贷款调控目标与实际增加额之间存在很大的“误差”。

查看全文

中国国有商行管理风险透析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理念不断深化。本文通过回顾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不断显现出来。因此,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并找出解决途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商业银行风险,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过去和现有的各种信息使风险的潜在损失最小化。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按其成因可分为: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