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06:57: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有控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有控股公司内部管理探讨

国有控股公司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看,在对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弱化,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状况屡有发生,不仅对投资方的国有单位(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最终也给国有财产造成流失。现就如何加强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与监督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必要性

在国有控股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国有单位作为控股公司的主要出资者(所有者),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进行决策、激励和监督,以间接管理为主。而作为经营者的以总经理为首的经理层,其主要职能则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直接管理为主。在对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认为所有者应尽量少地干预经营者,尽量扩大经营者的权利。这实际上是一个极大的思想误区,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一个资本家,他可以把企业的日常经营权交给所聘用的经营者,但他绝对不会放弃对企业重大问题的控制权,更为重要的是他也不会放弃对企业经营者的日常经营状况的监督权。在这种日常监督之下,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采取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在经营管理中存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则公司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也会形同虚设,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讲不可能有效,公司长远的健康发展也会失去基础。

从近几年来国有单位对其控股公司的管理实践来看,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把控股公司作为下属单位来对待,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公司经营班子等全部由国有单位任命,控制过死。造成总经理权力过弱,公司缺乏活力;二是对控股公司流于管理,没有进行控制与监督,使总经理权力过大,董事会形同虚设,权力失衡。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内容

1.作为国有控股公司控股方的国有单位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与监督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股东会和董事会的有关决议、公司内控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规等。根据公司法,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为:

查看全文

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监督论文

一、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必要性

在国有控股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国有单位作为控股公司的主要出资者(所有者),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进行决策、激励和监督,以间接管理为主。而作为经营者的以总经理为首的经理层,其主要职能则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直接管理为主。在对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认为所有者应尽量少地干预经营者,尽量扩大经营者的权利。这实际上是一个极大的思想误区,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一个资本家,他可以把企业的日常经营权交给所聘用的经营者,但他绝对不会放弃对企业重大问题的控制权,更为重要的是他也不会放弃对企业经营者的日常经营状况的监督权。在这种日常监督之下,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采取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在经营管理中存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则公司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也会形同虚设,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讲不可能有效,公司长远的健康发展也会失去基础。

从近几年来国有单位对其控股公司的管理实践来看,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把控股公司作为下属单位来对待,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公司经营班子等全部由国有单位任命,控制过死。造成总经理权力过弱,公司缺乏活力;二是对控股公司流于管理,没有进行控制与监督,使总经理权力过大,董事会形同虚设,权力失衡。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内容

1.作为国有控股公司控股方的国有单位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与监督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股东会和董事会的有关决议、公司内控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规等。根据公司法,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为:

股东会。公司法第38条规定了股东会所行使的职权。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因此作为国有控股公司的控股方,国有单位是通过股东会的形式,采取制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委派和更换公司董事长、董事、监事人选等方法,通过控制董事会和监事来完成对公司的控制和监督的,使公司按照控股股东方的经营思想和方向去发展,这是公司法赋予控股方的权利,而控股方在享有上述权利的同时,它所承担的义务就是除采取上述方式外,不得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活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查看全文

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探讨

摘要: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不断探索与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国有控股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国有控股企业担负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是我国众多企业的“领头羊”。虽然目前我国国有控股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但依然有许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之处。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因素,而廉政监督正是治理与监督这类现象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廉政监督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概述,总结出廉政监督对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启示,提出了以廉政监督为基础的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廉政监督;国有控股;经济效益;监督

一、引言

国有控股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与支柱,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利用国有控股企业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国有控股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过程中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如何把握廉政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找出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新路子是当前国有控股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通过经济效益审计手段,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客观、科学的评价企业廉政与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廉政监督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概述

1.廉政监督及企业经济效益基本概念及内涵。廉政监督制度指的是由具有廉政监督职能的机构、法规以及社会团体等所构成的制度。监督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规范权力使用,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和稳定社会阶层关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借用现有的资源进行生产提供的效用满足的程度。所以以廉政监督为基础的企业经济效益指的就是以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对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价,以保证企业在廉洁、顺行的生产环境下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取得全面的提升。2.以廉政监督为基础的企业经济效益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其它经济效益研究相比较,以廉政监督为基础的企业经济效益研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首先其具有针对性,监察部门针对企业行政管理当中存在的职能模糊、效率不高、人员流动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监督,从治标着手查找原因,最终达到治本的目的;其次具有全面性,一方面是范围及对象的全面性,监察机关能针对监察对象的所有行政管理活动开展监察;另一方面是过程的全面性,从调研立项到立档归宗,监察机关可以实施全过程监督;再次是具有多样性,纪检监察可以针对任何企业的任何职能以及任何工作内容进行监察。3.以廉政监督为基础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影响以廉政监督为基础的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多重,其一是国有控股企业的惩防体系,如企业的监管力度是否到位,惩处力度是否得当、监督管理约束力是否有效等均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及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其二是企业经营管理权的行使,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正确使用能够实现经济收效,提高企业长久效益;其三是企业监督的有效性,企业监督管理体系是规范企业合理生产,规范企业行为,获取经济收效的保障;其四是企业领导人自身的修养,企业领导人对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合规机制

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合规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完成,中国银行业基本实现对外开放;股份制改造对国有银行的规范经营、改进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外部监管机构加大了对合规风险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新的形势对合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违法、违规问题的陆续曝光,使银行业深刻地认识到切实加强合规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合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合规机制建设的设想,主要以完善公司治理、搭建合规风险管理架构、构建流程银行、完善制度体系、培育良好合规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构建有效的合规管理机制。

二、目前国有控股银行在合规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环境及内部体制建设不到位

2002年,我国中央银行颁发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等文件,敦促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但其内涵和经营机制距离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第一,总行与分支行间垂直的监管和报告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均由国有商业银行转制而来,继续采用行长负责制,各级行的职能部门只对本级行长负责,内部机构流程再造后,垂直的监管和报告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内部机构协调尚不到位。国有商业银行的内设机构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政管理色彩仍影响着日常管理,部门间畅通的沟通渠道还没有建立;合规部门的具体职能定位还不清晰,合规部门与审计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在职能上还存在着许多重叠和交叉,没有明确的界限,这种内部体制在银行中还大量存在,进而无法有效地推进合规风险机制的完善。

2、“流程银行”尚未建立,制度的建立没有体现流程控制,可执行性差

查看全文

国有控股房地产开发思考建议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越来越走向规范化。从行业的背景来看,房地产经历了十年的阵痛与磨练之后,尽管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起来,然而,十年还不足以见证一个行业的规范与成熟。在全球经济框架内,远未成熟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意味着长远的发展机会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对于许多高成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及其供应制度的改革,未来的房地产开发,竞争将会是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水平要越来越高,专业化的程度要越来越强,企业的规模也要越来越大。在掘取第一桶金后,目前房地产企业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对于国有控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国企改革的特殊环境下,企业在高速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瓶颈主要表现为机制、人才、资金和资源四个方面。

1机制的缺陷是抑制国有控股房地产企业成长最直接的因素

所谓机制的缺陷并不是指企业缺少规章制度,而是指不合理的制度容易导致企业贫困,而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创业环境要尽可能地宽松和自由,管制越少越好。国有控股,就意味着国家是企业的大股东,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国家行政机关手上。在中国现实的体制环境下,国家除了在人事任命外,企业的生存则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在市场经济的努力与发展,自主经营,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国家在原有投入的办公场所,设备和人员外,不再投入任何资金,不再提供财政补贴,企业的扩大与财富增长均属于国有企业的积累。而财富的创造者则按规定获取一定的薪酬,企业的法人代表即现在的大大小小董事长们,不持有企业股份的在国有控股中公司大有人在,其经营的唯一动因便是职务升迁,企业经营的业绩好坏就是其职务考评的直接依据。而在中国特定的条件下,不靠经营业绩也能升职的环境下,企业的高速发展维系在“国有企业的乌纱帽”上,这成为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现行的企业体制依然存在所有者职能行使分散,管理界限模糊,责权利失衡的状况,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仅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存在,而且还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而存在,企业缺乏有效的产权格局、控制权格局和建立在控制权回报基础上的激励机制。同时,国有出资人一股独大、国有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以及混乱的授权分权机制加重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规范。企业要不把不该轻易下放的财权和战略决策权给放了,要不就交叉授权,同一事件既给张三又给李四,导致责权利模糊不清,造成决策迟缓。另外,由于企业渐成规模,管理半径随之扩大,行政管理模式下一管到底的领导方式无法正常发挥功效,而基层各个管理岗位人员的任命与变动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和稳定性,以及行政约束、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大束缚了这些基层企业骨干精英的思维及手脚,使他们在克守尽职地完成上级下达目标时去等待下一个任务的分配,而谨慎及保守和不犯错误成为他们工作的核心准则。这种缺乏民营企业家创业激情与利益公有化的体制矛盾无疑成为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阻碍。

目前,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和民营化的改革不断深化,以及近几年国家和一些地区在一些竞争性的行业包括房地产企业提出了“国退民进”的指导方针,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如北京市出台了中小企业改革改制的原则性的36号文,主要精神就是企业1995年以后经营性的净资产增加部分经过评估和审计,可以在经营管理层入资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奖励给经营管理层。有的区县也相继出台了配套和量化的细则,诸如30%的奖励比例,1:2的入资比例配股等,特殊企业还可以适当放宽,以及国有股可以不占大股东等等。这种依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通过改制可以筹集大量的资金,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了资本的集中速度和积累能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使企业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国家、企业、职工都得到了实惠。职工原先与国家的劳动关系变成与具有独立的主体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劳动关系,职工不再是国家的职工,而成为真正的企业职工,使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值更高。企业通过建立以绩效管理为重心的激励机制,在分配要素方面,引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要素“多元一体”的薪酬改革方法,有利于建立同岗同薪、岗变薪变、效率优先的分配体系;有利于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进,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使企业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而这里关键的是经营者入股资金的来源问题,一般来说国企的经营者正常收入水平是无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也就是说他们可能拿不出这部分钱。如果以个人股权贷款的方式出资就可能存在贷款资金来源和股权托管及政策支持上的问题;如果利用企业的资产和信用担保或其他变相的方式出资,包括现在一些企业正在探讨和实施的MBO即管理层收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同时国有企业改制还存在一个附加病症,即现代企业提倡的两权分离,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往往在填补所有者空缺的同时又形成新一轮的两权统一和内部人独大。

2人力资源管理的失控是造成房地产企业成长力缺失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对企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房地产开发属资金密集和智力密集型行业,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土地储备、规划、拆迁、设计、工程、销售等都要有能办事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人力直接关系到资金筹措、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建设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等。因而,拿到土地后,人成为企业头等问题,任何一家优秀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由优秀人才组成的团队,任何一个优秀团队,都有一个让优秀人才青睐并留下的理由。传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以“事”为核心,人是生产的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控制人”。而现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核心,视人为资本,强调“人”与“事”的和谐统一和员工潜能的开发。从“控制人”到“以人为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创造和提升整个企业的组织绩效。由于我国房地产整体市场的不成熟,游戏规则的不断修订,让身在江湖的房地产业既要在不完善的现实中生存,还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有一支能够直面变化,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可以说企业所拥有的资金、规模、技术等资源优势都是暂时的,只有合理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基业常青;而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无疑将成为大变革时代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根本。

查看全文

国有控股企业亏损调研汇报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思路

此次问卷调查是为课题“十五期间河北省国有亏损企业托管经营战略研究”之用。问卷设计,以河北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亏损企业为调查对象,拟制若干题目及备选的可能答案供被调查者选择,或由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问题自拟答案。题目内容包括亏损企业的名称、概况、经营、管理、人力资源、亏损原因等方面,主要围绕企业亏损的表现及造成亏损的直接、间接原因设计题目,然后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登记整理,数据存入计算机,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在着眼深入分析河北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的亏损情况的前提下,真正弄清亏损原因,力求探索一条有效的解救之路。

二、被调查企业基本构成情况

此次问卷发放采用随机抽样方式。石家庄市20户,保定市15户,邯郸市17户,承德市1户,张家口市1户,廊坊市2户,唐山市3户,秦皇岛市2户,邢台市3户,沧州市11户,衡水市3户。在这78户中已改制的企业67户,占85.90%,未改制的企业11户,占14.10%。河北省国有亏损企业大多进行了改制,但亏损局面并未彻底改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河北省国有亏损企业多集中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国有小型企业中。

三、被调查企业职工数量变化情况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时20多年,但本次调查主要为课题服务,因而在时间(期)的选择上,只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阶段性时间,即1997年、2000年、2001年。选择1997年,是因为当年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河北省国有企业有受之影响之条件,同时,由于全球性经济衰退,国内外市场均受冲击。1997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8年新一届中央政府组成之后,即把实现三年两大目标作为本届政府最重要的任期目标之一,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到2000年底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两大目标的任务基本实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走真正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就应当客观地看到,任何企业发展过程都是其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过程,国有企业也不例外,所以,三年脱困之后,所存在的亏损企业出路如何,必须慎重研究。据此,从1997年、2000年、2001年三个不同时期分析研究国有亏损企业,但以2001年出现亏损为准。企业出现亏损的一个表现是,员工人数的变化。从对被调查的78个河北省国有亏损企业职工人数的统计分析看,河北省国有独资企业平均职工人数呈下降趋势,而河北省国有控股企业平均职工人数却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河北省国有控股企业的平均人数将近于1997年人数的2倍。而同期河北省国有独资企业平均人数变化并不很大,说明改制后,国有控股企业人数比例增大,企业曾有过经营效益良好时期,但冗员的因素,加人不加资,或加人少加资,均可成为其引亏的人为因素之一。国有独资企业发展为国有控股企业,也易加大国有控股企业的人数。

查看全文

非国有控股企业新制度思考

**市京水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城乡建设集团参股的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占33%,其他法人股占6.6%,职工股占60%。目前,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现为国家二级企业、“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质量效益先进单位”,**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国家经济转型和企业改制后,既给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必须创新的课题,同时又为党的工作制度、工作“载体”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环境和前景。面对新的形势,京水建设公司党委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把握创新定位、确立创新理念、力求创新突破,实现党政工领导班子成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工作任务的核心;党员和党的干部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的旗帜;广大员工群众成为提高和发展企业生产力、创造和谐企业的主力。

一、深刻理解“两个意见”精神,围绕“两个意见”创新党建工作制度。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和国资委《关于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以及城乡党委的要求,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创新党建工作制度,在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向党的先进性建设转变”;“把党员的管理措施向制度化和长效机制上转变”。在完成“两个转变”过程中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创新。

1、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公司党委结合改制后实行的动态项目管理制度,制定了凡是新成立的工程项目部,施工超过一年时间的,在组建项目部的同时把支部建设一同考虑,改变了过去新项目成立后由于没有党支部组织,对党员管理教育、尤其对流动党员不好管理教育的现象。“支部建在项目上”既为完成各项工程施工任务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又在施工生产实践中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成立劳务公司支部。将短期项目部的党员和流动党员集中管理。短期项目部经理担任党小组长,实现了所有党员都与组织有紧密联系。

3、加强理论学习。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要求,以党委中心组为中心,以高层领导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为重点,进行以“执政为民”、“反腐倡廉”、“法规法纪”、“八荣八耻”等专题培训内容的教育。由于培训组织、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到位,党员、干部未发生任何违法乱纪问题。

查看全文

国有控股下现代传媒行业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摘要: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整体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传媒行业在信息传播、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国有控股下的现代传媒行业中扮演着日益突出的角色。本文从分析传媒行业的特点入手,并结合现代传媒行业成本管控现状,探讨如何在国有控股下进一步加强传媒行业的成本控制。

关键词:国有控股;传媒行业;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的传媒行业正伴随着文化体制的持续改革逐渐走向标准化、规范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4-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传媒产业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15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12750.3亿元,突破了12000亿元大关,而且增长幅度保持在12.3%的较高水平。但迅速发展的传媒行业内部,存在着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不同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兼顾等问题,究其根本,是没有掌握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导致某些单元模块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不到位,传媒行业将陷入发展瓶颈,并会严重影响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

一、国有控股下现代传媒行业的成本控制特点

(一)收入、成本确认时间的同步性与行业性质冲突

在成本控制中,成本预算是重要环节。就理论而言,成本预算确认后相应的收入预算也应即时确认,但由于传媒行业的收入主要为广告收入,广告收入受时间、地域等因素限制。为了确保收入,成本控制需做出让步,导致传媒行业成本与收入预算无法同时、稳定确认。

查看全文

国有控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弱化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必要性;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内容;对国有控股公司的日常监督;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有单位作为控股公司的主要出资者、经理层主要职能则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直接管理为主、作为国有控股公司控股方的国有单位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与监督的依据、对国有控股公司来说,其最终目的和动力是追求最大利润、委托人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信息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控股方的国有单位对公司的内部审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监督方法、充分发挥公司监事或监事会的作用、年度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针对股东会、董事会有关决议的执行情况、公司经济效益状况和发展潜力,这是出资方追求的最终目标等,具体请详见。

在我国,国有控股公司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密不可分的三个内容,从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看,在对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弱化,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状况屡有发生,不仅对投资方的国有单位(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最终也给国有财产造成流失。现就如何加强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与监督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必要性

在国有控股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国有单位作为控股公司的主要出资者(所有者),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进行决策、激励和监督,以间接管理为主。而作为经营者的以总经理为首的经理层,其主要职能则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直接管理为主。在对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认为所有者应尽量少地干预经营者,尽量扩大经营者的权利。这实际上是一个极大的思想误区,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一个资本家,他可以把企业的日常经营权交给所聘用的经营者,但他绝对不会放弃对企业重大问题的控制权,更为重要的是他也不会放弃对企业经营者的日常经营状况的监督权。在这种日常监督之下,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采取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在经营管理中存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则公司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也会形同虚设,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讲不可能有效,公司长远的健康发展也会失去基础。

从近几年来国有单位对其控股公司的管理实践来看,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把控股公司作为下属单位来对待,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公司经营班子等全部由国有单位任命,控制过死。造成总经理权力过弱,公司缺乏活力;二是对控股公司流于管理,没有进行控制与监督,使总经理权力过大,董事会形同虚设,权力失衡。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内容

查看全文

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新时期国有控股企业政工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职工思想的多样性。新时期国有控股企业的职工队伍组成呈现复杂性,导致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的职工队伍的意识思想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多元思想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使得企业政工队伍的思想在受到社会多方面新影响后也日趋多元,企业把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工作当成摆设,认为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工作无关紧要,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进而导致在国有控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尴尬。(二)思想认识没有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不管是政工队伍组织的理论研究还是政工队伍成员的思想方式与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从政工队伍工作的现实情况的角度来讲,大部分的政工人员认为国有控股企业,不是大国营,国营只是控股一部分,因此造成一是认为在这种国有控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走走形式就行;二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简单地认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搞一些理论教育,仅限于读读报纸、念念文章,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职工的现实生活状况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从而不能解决职工的困难,最终,因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而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大不足。(三)工作方式老旧。现有的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很多都是在老国营体制下形成的,这种以单一语言灌输的“政治觉悟式”的方法来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工作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社会在发展,形式上“你听我说式”的教育缺乏渗透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许多职工抱着被强迫接受教育的态度来听,很难产生较好的效果,在这种传统枯燥的宣教形式下,国有控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非常尴尬,宣传工作无法深入人心,领导和职工也无法实现有效沟通,企业难以和谐有序发展。某些国有控股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合并或撤销了政工部门,精简了政工人员,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工作已逐渐被边缘化。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时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控股企业文化的基础,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强有力保障;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化解企业改革发展、分配方式多样化带来的各种矛盾、问题。

新时期加强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做法

(一)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对国有控股企业的保障作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衍生了国有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一方面要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同时还要兼顾好国有资产控股的重要性,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只有拥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才能保证国有控股企业进入对的发展方向。主要措施有两点,一是要充分重视政治工作存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地位。二是对于政工队伍,要加强培训的力度,要跟得上政策的变化,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二)要不断提升政工人员的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方式。政工队伍必须时刻保持对政治工作的敏感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了解更多的政治思想工作理论。一个合格的政工干部不仅要了解这些内容,更要深入地思考,通过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实现在复杂局面前的坚定。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水平。作为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不能满足于当“消防员”,要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广泛深入职工群众,多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真正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把准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运用一切现代手段,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地创新手段,保障工作能够真正出实效。首先,在工作内容方面,要拓宽服务的领域,找准结合点,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与企业的业务经营、内部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做到与企业各项工作整体配合。其次,要创新工作形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要关注和了解基层职工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采取多渠道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切实解决职工的诉求。(三)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也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宣贯过程,也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过程。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企业目标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市场价值,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市场的竞争力,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企业精神是企业家和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并表述为某种观念、信条与口号,逐步为职工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加以体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让员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观念。只有使之真正成为职工的共同认识和奋斗目标,才能激发职工的进取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励职工实现目标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超前地圆满地实现发展的目标。(四)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管理,纳入经济考核中。现在国有控股企业的政工干部多数为兼职,要着力解决好这支队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问题。政工干部兼职化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降低,这就要提出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要组织好兼职政工干部,特别是书记的培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把它纳入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当中,只有和企业的生产管理、考核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有助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企业党组织和行政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将兼职政工干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共同考核,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切实起到促进工作质量提升的作用。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事关企业健康发展、改革发展创新、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工作,对加强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要求、开创新局面有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要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延伸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手段,改进工作方式,要大力弘扬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宗旨,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李海滨 单位:金堆城钼业光明(山东)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