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05:52: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考行测辅导

A组2014年—2014年公考题组

1.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09-21)

A.某直辖市代表大会

B.某省人大政府的工作部门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查看全文

我国对行政垄断思考

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政垄断行为大量存在和泛滥,其作用和影响大大超过了经济垄断行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批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探讨也日渐深入。但是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却至今依然没有定论。如关于行政垄断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的确定这一基本问题,学术界就存在着极大的争议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见。由此延伸出对于行政垄断如何予以规制的问题,也同样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将制定《反垄断法》列入到立法规划中,但十几年过去了,《反垄断法》依然迟迟未能出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如何规制行政垄断,法学界争论纷纭。为此,本文将行政垄断的规制作为论题,在众多学者多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法学、行政学和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运用概念分析、比较分析、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行政垄断行为及其规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本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章是有关行政垄断的概念分析。文章在分别考察了“行政”和“垄断”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将行政垄断概念界定为“行政主体在管理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实施的排斥、限制竞争的行为”。并且认为行政垄断的外延应既包括合法行政垄断,也包括非法行政垄断,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行政垄断概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是我国学者根据垄断所依据力量的不同对垄断进行的一个基本分类,因此所有依赖行政力量形成的垄断都应归入行政垄断范畴,而不论其是合法垄断还是非法垄断。将行政垄断直接规定为非法垄断,而将合法行政垄断(如国家垄断等)排除在外的观点,与这一基本分类方式是矛盾的,造成了分类标准的不统一。本文认为只有对行政垄断进行如此界定才能保证这一概念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当然,本文同意合法行政垄断在行政垄断行为中只居于次要地位的观点,因此全文主要对非法行政垄断进行了分析论述,对于合法的行政垄断的规制在文章最后根据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进行了说明。

为进一步厘清行政垄断的概念,文章分析了行政垄断的特征,详细论述了非法行政垄断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等),并将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自然垄断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外。

在概念界定清晰的基础上,本文第二章以大量篇幅对非法行政垄断行为进行了分析论述。非法行政垄断行为在我国政府管理经济过程中大量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官商不分的历史传统及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垄断产生和存在的历史原因;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的碰撞及法治的不健全是行政垄断产生和存在的现实原因。行政垄断行为表现形式极其复杂,为进一步认识行政垄断性质,本文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行政垄断进行了类型划分:以行政垄断的外部表现特征为标准,将非法行政垄断分为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强制交易和强制联合限制竞争四种形态;以行政主体是否主动作为为标准,将行政垄断分为积极的行政垄断和消极的行政垄断;以行政行为的实施方式为标准,将行政垄断分为抽象的行政垄断与具体行政垄断,等等。本章最后根据所列实例说明了违法行政垄断所具有的巨大社会危害性,并指出如何迅速而有效地规制行政垄断行为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由此引出本文另一个重要观点,即我国反垄断法有必要对行政垄断行为进行规制。本文第三章对我国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虽然从行政垄断产生的复杂性和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深入性来看,仅靠一部反垄断法不能完全根除非法行政垄断,但这却是目前我们可以采取的唯一积极、迅速而有效的措施。本文从实现我国反垄断法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要求三个方面对以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俄罗斯、乌克兰等体制转型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规制行政垄断的立法与实践进行了考察,得出我国反垄断法可以而且必须对行政垄断予以规制的结论。

查看全文

我国银行业改革

[摘要]全球银行业发展明显地呈现出金融管制放松、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银行业务全能化、国际化、电子网络化的趋势。这

也是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形势。基于这一认识,我国银行业要放松金融管制,逐步取消分业经营限制,积极推动银行业的并购重组,

倡导特色银行,加速推进银行业的电子化、网络化、透明化,重塑监管体制,构建功能性金融监管。

[关键词]wto我国银行业改革对策

[作者简介]××(1965-)女,研究生毕业,湖南××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金融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全球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全球银行业发展已明显呈现出五大趋势:金融管制放松、银行业通过并购走向巨型化、银行业务全能化、国际化、电子网络化。这是我[本文转载自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大形势。入世后,我国金融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五年过渡期后,国内金融市场将对外高度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同时也就是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因此,顺应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入世后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查看全文

我国行政改革论文

一、人本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本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直接使用过“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决不否认人本主义的思想,只不过在他们那里,赋予了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价值观所不同的科学内涵,他们根据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吸收了包括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在内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等重要论断,并赋予人本主义以崭新的内涵。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之所以把共产主义等同于人本主义,那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可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这种发展是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条件,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真正目的。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制度下,工人的发展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生产关系则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不可能是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改变其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这样,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价值的虚伪性的同时,确立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观,为人本主义注入科学的内涵。同时也确立了以全人类都得到自由解放和一切人都获得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

2.人本主义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的法则的深入人心,个人的价值开始越来越被显现出来,个人的利益和需求开始为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本主义的价值开始回归并渗透到各个领域。直到十六大以后我们党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使得人本主义思想重现光芒,成为一种人们认可并得到重视的社会基本价值。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大的行政改革特别是2003的改革在很多方面和环节都体现着人本主义价值的取向2。一些有违人本主义的法律、规定的条文被废除,比如城市收容制度;而与此同时一些体现着人本主义价值的新的制度开始出台,比如,新的信访条例就有很多人性化的规定,再如城市拆迁条例的出台等等。政府的很多设施建设开始体现出人文关怀,政府的执法手段开始逐步摈弃简单粗暴而向耐心的沟通和依法方向发展。

虽然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行政管理还没有发展到人本管理,并且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本主义的思想和理念并没有贯彻到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相反,传统的甚至是封建的官僚行政理念还有很大市场,“官本位”的思想还比较严重。表现在不惜牺牲个人和人民的利益大搞政绩工程,大树官位形象,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和严重的形式主义。有些官员为了GDP增长,不惜掠夺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根本不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和生存,这是典型的与人本主义相对立的“物本位”表现。其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不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区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特别是城乡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严重,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的贫富悬殊已经使得一部分人的生活除了问题,这与人本主义思想是严重背离的。究竟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应该是兼顾效率和公平,是很值得思索的。第三、一些法规中还存在着不符合人本主义思想甚至相抵触的条文,比如城乡的户口管理问题,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甚至是对农民歧视的现象,不平等就不可能落实人本主义思想。第四、政府的管理手段尤其是执法手段过于简单粗暴,甚至有些时候个别现象缺少人道主义。还存在着严重伤害人们利益和伤害人们感情的执法情景,这些不仅缺少起码的人文关怀,还严重干扰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实施。这些问题表明,我国的行政管理里人本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迫切要求我们在行政改革中去落实人本主义思想。

查看全文

建国时期荆州的扫盲行动

一、关于发展干部文化建设事业

干部文化教育是提高工农干部的关键,根据现有统计,全区城乡各系统脱离生产的干部中,文盲、半文盲和仅及初小程度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为了提高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帮助他们突破文化关,荆州地委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也在为今后工农干部的大批培养与提拔创造条件。

(一)在1949年到1953年,在区以上工农干部中,分期进行速成识字班的教育

1.省文教厅代开办速成识字法训练班,一期专门训练速成识字法教员,由每个地委、市委、县委选派干部2名,于7月20日前到省集中受训,为期2个月,结业后仍回原地充任速成识字法教员。

2.各县应即准备于十月初开办第一期速成识字训练班,本年至少应办一期,1953年内办5期,每期1个半月至2个月,抽调区以上文盲、半文盲干部50至70人受训,计划至达于1953年底将现有区以上干部文盲、半文盲轮训完毕。

3.各县可成立速成识字法推广委员会,以县委书记或县长为主任委员,县委宣传部长与文教科长为副主任委员,各市委与地委直属省委员,亦可成立类似组织,以便统一领导。

查看全文

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抽象行政行为问题是我国行政法学界一直很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的规范性进一步受到了质疑。如何对我国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概念、范围的界定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并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就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抽象行政行为听证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在我国行政法中对行政行为的分类中,最主要的就是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随着现代行政的发展,行政现象日益复杂,行政法律关系也渐渐复杂化。关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救济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世贸组织要求其成员国行政公开,特别是我国的“红头文件”的公开。此外,根据有权利就应当有救济的原则,我们对抽象行政行为给相对方的权利造成的侵害应该给与相应的救济。我国的《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了受案范围。我国的行政诉讼也应将其适当的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同时,我们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为抽象行政行为的作出规定相应的、法定的程序来规范抽象行政行为。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及其范围

抽象行政行为是一个学理概念,在我国行政法领域对于抽象行政行为的定义,至少有30多种,这些定义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企图划定一个抽象行政行为的边界,以便区分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通说认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非特定主体制定的,对后发生法律效力并具有反复适用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从特征上说,非特定人是相对特定人而言的;对后发生法律效力是指其效力及于未来;可以反复适用是指可以不止一次地适用该规范性文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才能称为抽象行政行为。

关于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抽象行政行为等同于行政立法行为。其依据是《立法法》第二条“法律、行政法、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因此,抽象行政行为不包括制定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但我国目前的行政立法行为显然是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使得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行政规章的行为。而我国绝大多说的学者认为,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也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将抽象行政行为等同于行政立法行为是极为不妥的,它会造成诸多问题。至少会造成如下问题:(1)对行政立法进行了过大解释,扩大了行政立法行为的范围,必然导致时间中行政立法权普及化、部门化和地方化,影响行政法制的完整和统一;(2)这种“等同”完全排除了在行政立法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之间环节的存在,意味着行政机关除了立法,就只能采取具体行政行为,极大地限制了行政机关的职权,使得行政行为单一化、简单化。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上至国务院,下至乡政府,各级行政机关都有权依据宪法和组织法实施抽象行政行为。

查看全文

我国韩剧流行研究论文

——从两部韩国爱情剧说起

[摘要]近年来,“韩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我们的视野,尤其是韩国影视剧在中国流行不衰。本文从两部韩国爱情剧《浪漫满屋》和《我的名字叫金三顺》说起,分析其文本的“灰姑娘”叙事模式,说明其俗套之处。其次,从爱情剧文本叙事的细节、唯美和影视话语的充分调动等方面说明文本本身的取胜之处。其中还兼顾的讲到中国受众群体的状况和东方式的审美文化心理。此外,从两国文化发展的高低位置,中国社会转型期状况以及文化政策上分析“韩流”流行的原因。最后着重点出中国文化“韩化”的杞人忧天性。

[关键词]叙事模式灰姑娘唯美悲情

不知何时起,“韩流”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我们的视野,街头巷尾韩国料理、韩国服饰店鳞次栉比;韩国精品、饰品、化妆品琳琅满目;行走在路上,不经意间飘来的就是某个热播的韩国连续剧插曲;巨幅的韩国明星照招摇过市地显现在门头店后……各个电台循环热播的令人应接不暇看到的或者在音像店信手拈来的《巴黎恋人》、《大长今》、《浪漫满屋》……,都让我们不能回避扑面而来的这股“韩流”。

然而,令我们惊奇和疑惑的是:韩剧真的有那么好看和吸引人吗?仅就2005年热播的两部韩国爱情剧《浪漫满屋》和《我的名字叫金三顺》来说,其故事内容,叙事模式和表现手法如出一辙,而且许多情节、细节一致到不能不令人怀疑到底是谁在抄袭谁?这么俗套的爱情剧,却依旧阻挡不住我们观看的热切,每部片子初露头角,我们就急不可待地守在银屏前翘首企盼,无论每部片子有多么雷同,无论我们有多少似曾相识的感慨,无论其中的煽情工具被多少导演在剧中运用,无论结局我们是否早就可以按照韩剧的惯常思维设想出来,我们依旧如第一次看韩剧般新奇和激情不褪,每部片子都照常买单,跟着剧情像着了魔的疯子似的时哭时笑,唏嘘不已。是中国观众太好被骗了?还是韩剧真有那么大的魔力?

首先,让我们来解读一下韩剧的文本。2005年热播的韩剧很多:《大长今》、《浪漫满屋》、《巴黎恋人》、《爱在哈佛》、《悲伤恋歌》、《我的名字叫金三顺》……尤其是《浪漫满屋》和《我的名字叫金三顺》,采用韩剧惯用的“灰姑娘”的叙事模式。“灰姑娘”的模式,常以两个地位落差较大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母题,然而“灰姑娘”的性格、相貌、职业、文化素养、生活背景在不同的叙事作品中总处于不断变化中,不同文本在化解“灰姑娘”的爱情矛盾的方式也不一样,“反对者”的存在让“灰姑娘”爱情多些波折(现代版的“反对者”多为“王子”的父母和双方的情敌担当),而且起到考验主人公爱情的作用。这两部韩剧的叙事基本模式是:首先,家境普通的女主人公有难(前者是韩智恩被“好朋”欺骗,为了保住父母留下的房子;后者是金三顺家中破产也是为了保住房子),不得不与有钱的男主人公签订协议(前者是结婚协议,后者是恋爱协议),而且两个男主人都是为情所伤才做出如此鲁莽决定(前者的男主人公李英中被自己所爱的女人深深伤了面子,一气之下才把身边的韩智恩当作挡箭牌;后者是玄真贤因女友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不明原因的离开而深深受伤,为了搪塞一直让自己不断相亲的母亲而和自以为相互不会产生感情的“没女”假装恋爱)。两部电视剧都是女方先发现自己爱上对方,当男方对女方也从冤家的水火不容转有好感——有违游戏规则时,无巧不成书的时,男方先前爱恋的女性——第三者(也是“反对者”)出场,正当男主人公犹豫不定难以取舍之时,带之而来的还有喜爱女主人公的另一男性,使得本来就复杂的“三角恋”越发热闹起来。“情”是韩剧叙事的原动力,这种爱情注定要经过种种磨擦、猜忌、疑虑、分分合合的马拉松式长跑。不过,结局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

查看全文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研究论文

行政强制执行是有关国家机关运用其权力对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行为或制度,包括代执行、执行罚等间接强制执行方式和强制拘留、强制履行、遣送出境、强制遣回原地、强制隔离治疗、强制扣缴、强制退还、强制拆除等直接强制执行方式。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它对于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行政权力的有效运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长期的法制建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主,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辅的执行模式。然而,从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实践来看,现行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在借鉴世界各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一、国外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概览

由于各国法律传统、行政法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类:即行政本位模式和司法本位模式。

(一)行政本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为德国和奥地利采用,强调行政权包括行政命令权和强制执行权,行政行为的执行力主要体现于行政机关的自力执行。也就是说,对于拒绝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行政机关可径自采取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而无需借助法院的介入。行政机关自力强制执行模式的理论基础在于,执行权是行政权的一部分,行政主体既然有下命令权,自然也有执行权,即行政决定一经作出,便具有对相对人的普遍效力,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或停止其效力。行政机关有权实施该决定,也有义务实现决定内容,行政权中的命令权与执行权是统一的。

行政机关自力强制执行这一体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避免司法程序的繁琐和费时。因而,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由行政机关独揽执行权可能会导致行政权不受限制或滥用权力损害公民权益的情形发生。特别是在目前行政机关的权力不断增加,社会管理职能日益扩大的环境下,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权作出必要的限制是应该的,也是有益的。

查看全文

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

摘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法上两个基本的救济制度和纠纷解决机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如何探究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我国现阶段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存在原因、缺陷以及如何完善二者之间的衔接关系的制度设计层面进行了阐释和论述。

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复议前置诉讼衔接

一、复议与行政程序衔接关系

(一)现有类型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有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关系最为直接的法律规定。一般认为,该条规定确立了当事人选择补救手段是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的一般原则,行政复议前置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关系的例外的模式。

其实,除了上述条款所确定的复议与诉讼自由选择型、复议前置型两种基本类型以外,根据我国其他单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的程序衔接还存在终局性选择型、复议终局型迳行起诉型三种例外情形①。(1)终局性选择型。这种模式意指相对人对箕行政对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旦相对人选择了行政复议,就由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终局性裁决,对行政复议定不能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我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5条、《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29条以及《行政复议法》第14条均属于终局性选择型的规定。(2)行政复议终局型。这种模式意指相对人对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只能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寻求救济,即使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在我国,受司法审查范围限制及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立法脱节等因素的影响,行政复议终局型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情形:《行政复广义法》第30条第2款所规定的省级政府确定的复议决定;《集会游行示威法》第13条所规定的人民政府针对不许可集会、游行、示威决定作出的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对定作的处理决定;复议机关对除行政处罚之外的其他明显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作的变更复议决定。(3)迳行起诉型。这种模式意指相对人对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直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在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54条、《草原法》第21条、《商标法》第50条、《著作权法》第55条、《兽药管理条例》第48条、《土地管理法》第16、83条等少数行政法律、法规有类似规定。

查看全文

我国现代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构思

行政强制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为,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法定授权或委托的组织,依法决定和程序对逾期不自动履行行政法规规定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实行强制手段,以达到行政目的的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行政性、强制性、合法性之特征。

一、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有缺陷

1、立法方面疏漏不宜操作。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6条的规定,我国确定了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的司法执行模式。在这种执行模式中,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后,出现执行不能的情况,可否再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对此,《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未作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7条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定既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但是如果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理决定感到有利可图的自己强制执行,无利可图的则申请执行,这种做法在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利益驱动、行政执法不规范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则给行政机关执行权的随意运用提供了方便之门。

2、司法权超越行政权。

法院属于典型的法律适用机关,依法定程序适用法律对案件作出裁决乃是法院的首要任务,审判职能被看成是法院最核心甚至是唯一的职能,也是法院与政府最明显的区别所在司法厅权有两个本质特征——裁判性和被动性。即有纠纷才有司法,不告不理。而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所作行政处理决定中规定的义务,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其也具有两个特征——义务性和主动性。因此,行政强制执行从根本上看是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范畴,是行政权的一种运用,但现在却由人民法院来行使,这是司法权超越行政权一个典型表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