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4 05:42: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外医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外医学

国外叙事医学教育发展启发

1叙事医学及其相关概念

2001年,Charon[2]将“叙事医学”定义为:具备叙事能力的医生开展的,能够提供人道且有效诊疗活动的医疗模式。叙事能力是指能够识别、吸收、理解他人故事和困境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能力。对医生与自身、患者、同事和社会之间发生的叙事活动有所影响。通过对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叙事医学“优化医生诊疗思维,实现职业自省,改进医疗服务”的目的[4]。在叙事医学的实施过程中,医生需要倾听患者及他人的叙事,理解并尊重所述故事的含义,进而代表患者的利益去进行医疗活动[2]。“叙事医学教育”目前尚未形成明确定义,Charon[2]提出,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如精细阅读、反思性写作、与患者专业的谈话),以提高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对患者的照护水平,可以看作叙事医学教育概念的雏形。与叙事医学教育相类似的术语有“叙事教育(NarrativePedagogy)”,指的是通过叙述、解释和重构教育者和学生的故事、经历,达到教育目的和研究目的[5]。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通过“叙事”这一质性过程,再现叙事者的世界观,重视的是人的情感、体验和主观诠释[6]。叙事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描述经验,解释现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方法[7],叙事医学教育则通常被认为是以培养具有叙事能力,能够开展叙事医学实践的临床医生为目的的完整教学过程。

2叙事医学的教学目标

Charon[8]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开展的叙事医学教学项目中提出,要培养医学生的一系列能力,其中包括“感知患者遭遇,理解所感知的遭遇,处理认知冲突,多视角看待疾病事件,设想疾病结局,采取一定行动”。由此可以看出,以上作为该项目目标的能力与其最早提出的吸收、解释、回应故事和其他人类困境的“叙事能力”[2]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展的“哥伦比亚合作性老年人计划(ColumbiaCooperativeAgingProgram,CCAP)”项目中,包括1项以叙事医学为基础的写作训练。该训练的目的仅聚焦于提高实习生在整个项目中对于评估过程、数据收集和临床质疑的反思[9]。目前,国外各医学高校开展的众多形式叙事医学教育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但大多围绕Charon提出的“叙事能力”的定义和内涵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叙事能力”不只是简单的沟通交流故事,而是要求医生帮助患者通过对“疾苦”的叙事来建构疾病的意义。该能力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提升其共情能力、职业精神、亲和力(信任关系)和对自我行为的反思[4]。

3叙事医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10]。在叙事医学教育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精细阅读(closereading)和反思性写作(reflectivewriting)。

查看全文

国外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研究

一、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国外研究现状

医学教育专业认证起源于美国,最早的举措可追溯到成立于1904年的医学教育和医院委员会(CouncilofMedicalEducationandHospitals)开发与实施的医学院等级评价系统。随后1910年《弗莱克斯纳报告》问世,提出了一系列整改医学院的措施,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步入标准化和制度化进程。1.本科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医学教育专业人员的国际流动使得医学教育国与国之间的资格互认变得日益重要,MartavanZanten等借鉴弗莱克斯纳的五大评估要素:进入门槛、教学人员、可用资源、实验设施以及临床设备,构建了认证的框架图,用于描述包括美国(LCME)、巴基斯坦、中国等在内的10个国家认证体系的方方面面,揭示各国之间存在的异同。Kassebaum聚焦LCME的缘起,指出LCME的成立是1942年美国医学院联合会(TheAssociationofAmericanMedicalColleges,简称AAMC)和AMA这两大机构领导人联合会议的成果,并详细介绍了该历史性会议的背景、内容以及最终达成的共识,同时也对LCME的构成进行了详细阐述。RoySchwarz回顾了自成立之初到1992年这50年间LCME所经历的风雨和取得的成就,全篇分为三大时期:早期的意向合作时期,这是逐渐稳定的时期,指的是LCME由刚开始的不甚独立到基本独立的过程;扩展和多样化时期,主要指60、70年代,尤其是70年代,LCME的人员组成发生变化,需要更多的应对公众问责;迎接未来挑战时期,50岁的LCME,在未来的10年间,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接踵而至,LCME要做好应对准备。StevenA.Mclaughlin等探讨了最新的LCME规定对急诊医学教育(EmergenceMedi-calEducation,简称EM)的影响,回答了两大问题:LCME如何影响EM的教育活动;EM部门如何帮助医学院校达到LCME的规定。同时,从机构设置、教育项目组成、医学院学生以及能力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参考建议。2.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Mar-thaB.Mainie针对ACGME日益重视教育结果性评价,以确保医学毕业生能达到作为新实习生的能力水平的现状,指出实践指南、技术标准和适应性标准正是辅助住院医师专业教育的有用工具,并且指出有效地将上述资源融入到医师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以及训练项目目标中,正是ACGME新要求的体现。JosephineMCassie等将美国和加拿大的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制度进行比较,认为两者有着相似的目标和认证要求,并且都包括定期的实地认证制度,但两者在运转操作中仍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体现在毕业后医学教育计划的要求、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的主办、考察和评审周期及费用、筹资等方面。DavidCLeach指出ACGME承诺自1997年开始将医学教育成果作为认证的工具。3.继续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ACCME认证体系中牵涉到的专业术语与缩略语多且杂,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有网站专门制成ACCME术语汇编。另一些有关ACCME的网站也提供了包括该机构使命、职责、下属机构在内的相关资料。另外,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机构的概况,美国医学教育各专业认证机构均设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其主页上提供了一系列基本信息。

二、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国内研究现状

1.本科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李筠萍从医学教育制度、培养目标定位、临床医学培训、医学教育评价制度、人文素质教育五个方面比较中美两国医学八年制教育的异同,指出在评价制度方面,最大的差异在于:美国由LCME派出专家到校进行实地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课程、师资、教学条件等200多条项目,而中国尚未形成独立的专业组织管理体系。针对人口统计学的变化和逐渐增加的医疗不均等化的证据,LCME在其认证标准中纳入了涉及文化能力、文化差异以及文化多样性的认证标准,FrancisG.Lu详细介绍了融入这些新因素的认证标准。魏薇对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的规模管理、层次结构、专业机构、学制与学位、院校分布和教育成本等几方面进行概述,指出在美国,各医学院的教育标准、教育质量受到全国性、专门性、非政府机构的行业组织的监督和控制。2.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王华等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概况,以及两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可的发展历史,并从毕业后医学教育计划的要求,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的主办,考查和评审周期及认可费用和筹资等方面对两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认可作了比较,认为这两种体系目的相似,但理论和实践却大相径庭,相较而言,加拿大的认可过程更具开放性。1991年10月至1992年2月,梅人朗教授受卫生部派遣,赴美考察医学教育,在考察期间,访问了部分医学院和教学医院,以及美国考试委员会,并就美国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的评估和认可进行了研究,指出ACG-ME是住院医师培训项目评估和认可的组织,并对该组织的认可程序、认可类别、认可标准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李密等指出ACGME是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环节之一,在对其实施情况及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归纳了四点值得借鉴之处。3.继续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国内学者致力于对ACCME的研究是为了借鉴美国的经验为我国所用。如王远华等对ACCME认证政策依据、举办单位和州医学会的认证程序以及认证管理做了简要介绍,为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证工作提供了借鉴。又如马真在剖析ACCME认证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其认证具有自愿性、科学性、独立性三大特征,并提出我国在借鉴其成功做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一重视细节评估;评估主体要依靠固定的机构开展具体评估工作;重视和加强评估理论研究。美国ACCME年度报告从学员、组织者、活动类型、资金来源等方面提供了真实、详细的数据信息,是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宏观总结,周赞和张英楠通过对ACCME报告1998年以来的数据进行汇总制作,直观地反映了美国继续医学教育体系的有关情况,并为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ACCME认证分两类,一类是直接对面向全国招生的培训机构进行CME认证(直接认证);另一类是对各州医学社团的认证资格实行认可。冯秋阳等介绍了ACCME第二类认可工作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提供了思考与借鉴。

三、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现状的述评

1.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出现掀开了美国专业认证新的篇章,而美国的专业认证又是高等教育认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外的研究在最初只是将医学教育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认证的一部分加以分析和说明,后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医学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认证理论的丰富,专门研究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文献开始涌现,出现较多分别以LCME、ACGME以及ACCME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但可惜的是这些文章的侧重点均是以单纯介绍认证机构的历史、性质、机制、程序、标准等事实性信息为主,而对机制形成背后动力因素、横向的国别比较、纵向的机构对比以及国际间如何进行资格互认等值得深入挖掘的问题,却绝少涉猎,即使稍有研究,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未深入。一言以概之,美国的医学教育实践虽开展得如火如荼,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也已形成完善的体系,但理论研究仍相当滞后,深度十分有限,缺乏系统性。2.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医学人才的跨国际流动,使得医学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专业认证制度作为医学教育质量的外部审核机制,其理念和做法已得到广泛认同。美国作为该理念的最早实践者,在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已形成相对成熟完善的专业认证制度。总结成就,直视不足,展望未来,今后对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研究应致力于为我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化;推动全球性医学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具体地说,未来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建立与发展的背景与原因,制度变迁的过程和动因,对我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建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西方各国尤其是英国、加拿大与美国认证制度的异同以及原因探寻;剖析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与世界接轨,构建美国与世界各国医学教育学分互认机制。

查看全文

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文章就中美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及产生原因,为国内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模式;国外教育

众所周知,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以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活动、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以及人体所产生的相应调节。医学生在充分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学院校亟须有效吸取国内外教学经验,形成高质量、开放式的医学生培养体系。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国外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之一,学习并借鉴美国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对我国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及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大有裨益[1,2]。美国新泽西医学院开设的生理学课程采用小班模式,倾向于对整体生理学的讲解,即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着重观察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协调和互相制约,从而实现在不断变动的外界环境中维持生理过程的稳态。笔者就新泽西医学院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教师资源。包括1名总负责的教授在内,共有4名教师分别负责不同章节的讲解。1.2对象。硕士生和博士生自由报名参与本课程。本学期(2017年下半年)共有14名研究生参加该选修课。1.3方法。课堂讨论共用时30学时,分15次进行,每次约2小时。课程安排为一周两次课,共8周。1.3.1学生根据需要自由选课早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校的教学网络获得课程的进度表。课表上标明了上课教室、时间、主讲老师以及每次课的主要内容。1.3.2课堂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心血管生理(6学时),对心脏的功能、血压的调节、脑血流的调节进行讲解。第二部分:呼吸生理(6学时),对肺功能、气体交换进行讲解。第三部分:运动生理(4学时),对骨骼肌结构和功能、运动的调控进行讲解。第四部分:神经生理(4学时),对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及呼吸运动的调控进行讲解。第五部分:整合生理学内容(10学时),对人体衰老、航空、性别差异、急性损伤和慢性疾病进行讲解。课堂教学内容的提纲文本及PPT均预先贮存于学校网络,供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在课前下载。1.3.3学生在课堂上的汇报(presentation)在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均要自选人体的某一生理系统,写出研究报告,并以PPT形式进行课堂演讲。在演讲中,他们不仅需要介绍该生理系统,并讨论该系统与其他人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该领域的科研进展也要进行适当的阐述。1.4成绩评定教师从每个学生的PPT汇报(2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给予学生生理学课程成绩。

2对中美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

查看全文

医学信息教材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医学信息管理教材建设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设立20多年来,与国外相比,教材建设相对滞后。在对山西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管理系教材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材建设改革与创新的思路,为推进医学信息管理学科的整体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985年,我国高校首次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研究和积累,专业定位日趋明朗,课程体系日臻完善,培养方向、目标明确,师资力量逐步增强,人才市场需求增加,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是,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还有很多巫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该专业教材建设的系统研究,国内少有报道。为此,项目组积极参与了该专业国内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针对教材建设和改革创新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研究,并将其结果以论文的形式与同行共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较早,1964年,美国犹他大学就成立了医学信息学系,其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和教育在国际同行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不论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还是在教材建设等方面,均比国内成熟和完善。特别是教材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首先,国外教材在内涵上较为宽泛。国外多用“teachingmaterial”一词,而非“textbook",意即包括主教材、参考书、习题集等在内的系列配套教材,且介质形式多样,有纸质的、电子的、网络的等。其次,国外教材在内容组织上,特别注重其逻辑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结合。这是目前国外较新的一种教材微观设计模式。此外,美国的教材一般出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之手,系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普遍较高,不仅为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甚至在全球都有很大影响。现任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主席、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医疗卫生系教授J.H.VanBemmel和美国Stanford大学医学院M.A.Musen教授主编的《医学信息学》,就是该领域当前最权威、最详尽的论著。

国内医学信息学(亦称医学信息管理或卫生信息管理)的教育相对较晚,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国外。项目组就,’(医学信息学or医学信息管理or卫生信息管理)and教材”组合作为检索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HI)中进行检索,限制字段为“题名”,时间限制为1979-2008年,其检索结果为0。然后去掉“教材”,共检索到206条数据。去掉有关会议通知、招生简章和期刊约稿外,有163条数据为实际命中文献。通过研究分析,发现97篇为教育方面的,且均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相关。有关该专业教材建设的系统研究,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空白,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散布于相关文献中。如董鸿哗在《浅谈医学信息学教育的体系建设》中提到从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体现自主学习等6个方面进行该专业教材的建设宛楠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现状与改革设想》中提到目前医学信息类教材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不太适合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等。可见我国医学信息管理教育在许多方面还较薄弱,专业教材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应不断改革创新,进行系统研究。

查看全文

医学如何查找文献

临床医生为了更好的知道和处理疾病,需求学习前人及今世专家学者的经历教训,就需求查阅医学文献,临床研讨人员在进行某一临床课题研讨时,在立题之前,为了少走弯路,出高质量效果,不去重复旁人现已处理了的问题也需求查阅医学文献,了解国内外对该标题已作过的研讨工作的成果,现状、动态及其办法学,进行比较挑选和学习,改善或立异,在研讨进程、材料总结和撰写论文时还需求查阅最新医学文献,以利自己研讨工作的进步。总归必须查阅文献材料,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各主要刊物上的有关材料。要认认真真的查阅,不能草率从事。查找医学文献是研讨者应熟练掌握的常常性工作,如何能花较少时刻,较快的找出所需求的文献也是研讨人员应具有的基本功。传统的医学文献方式是以文字方式记载的医学材料,仍以印刷出版物为主。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计算机贮存阅览方式,以及缩微胶片、幻灯片、投影胶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等声相材料。

医学文献按性质可分为:

1.原始文献(一次文献)来源于各种医学杂志,学报及学术会议论文等。

2.文献索引(二次文献)将分散的文献加工、收拾、编列、构成具有系统性的文献目录,即检索东西,如目录、索引等,便于读者查找和运用,经过它能够找出原文的出处。

3.总述、专著、发展、攻略、手册等属三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的系统收拾,有挑选地加以概述并进行分析归纳,使之更具有条理性,对问题说明更为翔实深入。

4.由光盘记载的书目、刊物索引,由计算机进行检索,属四次文献。

查看全文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概况

孙思邈作为我国古代医学伦理学的重要开拓者,中医人文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其医德思想对弘扬中医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本文以万方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平台(截止2017年11月30日),通过查找,以“孙思邈医德”为主题的文献有181篇,以“医学生人文素质”为主题的文献有1901篇,以“孙思邈”+“医学生”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索引发现,目前有关以孙思邈医德思想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文章非常少,一共只有13篇。从研究进展来看,人们对以孙思邈医德思想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度有所上升。搜索结果显示,2001年有1篇,2008年有1篇,2009年有2篇,2010年有1篇,2011年有3篇,2012年有1篇,2014年有1篇,2016年有3篇。从研究层次来看,还没有专门关于以孙思邈医德思想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硕博士学位论文。总体来说,现阶段对孙思邈医德思想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对国内外孙思邈医德思想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研究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以孙思邈医德思想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和思路。

1孙思邈医德思想

腾晓东[3]认为孙思邈“大医精诚”篇中包含了儒、道、佛三家的道德观,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成就了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冷其林[4]认为,孙思邈继承和发展儒释道思想并作为“大医精诚”中的医德戒律,帮助我们认识其医德思想的渊源和了解他所受儒、道、释等宗教思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韩智道[5]认为,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行医时的体态、风度,行医的方法三方面对医师所应具备的医德作了全面的论述。赖雪平等[6]认为,孙思邈医德高尚,言行一致;终生专一于医,不慕权势富贵;谦虚好学,博极医药之源;以济命扶危为己任,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心赴救,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尊重同道,扶掖后学。郭瑞华[7]、周保国[8]从孙思邈热爱医学,仁慈为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誓愿普救,勇于献身;淡于名利,为医清廉;不畏艰险,一心赴救;不分贫富,普同一等;视人如己,待患如亲;省病诊疾,纤毫勿失;谦虚谨慎,尊重同道;举止端庄,谈吐适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论述。李迪臣[9]认为,孙思邈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完整地提出医学伦理学的概念、规范和要求的医学家,是我国古代医学伦理学的奠基人。张禹杰[10]指出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深远影响,并呼吁大力宣扬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以扭转现今医德滑坡的现象。张修燕[11]提出把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作为教材,促进现代医务人员产生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养成不避亲疏、不论贫富地全力救治患者的精神。从国内学者对于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研究可见,学者们多从孙思邈医德受儒、释、道三方面融合、渗透的影响,为患者服务的态度及行医的方法、体态、风度,第一个系统提出了有关医德的全面论述等其中一方面进行论述,未能从孙思邈医德的根源、实践、理论、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进行论述,对其医德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

2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2.1国内研究。在新媒体的时代下,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作为未来“白衣战士”的医学生们,他们的医德关系着整个医疗行业的环境,因此,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显得越发急迫和重要。总体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概念的研究。赵美娟[12]认为,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内在本质对人的生命及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与自然、与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孙英梅等[13]认为,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张艳萍等[14]的医学人文精神强调临床的客观感受,追求医学的人性化,重视情感因素的注入。二是关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制约因素、现状及必要性的研究。如赖雪平等[6]认为基本原因主要有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功利思想较严重、教师人文素质不高、医学生自我人文要求意识淡漠等。而张蕾[15]则认为主要的原因应归咎于传统医学教育过于突出政治、注重技能而忽视人文的结果。三是关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的研究。对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孟国祥等[16]建议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树立“全人”教育思想。郭永松等[17]、敖慧斌[18]建议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赵降英等[19]、赵磊[20]建议创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冷树青等[21]、肖爱平等[22]建议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总之,国内众多学者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必要和丰富的理论依据。研究主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和措施探讨,但对医学院校的个性指导的研究不足。本文正是针对以上不足,力求对这一问题进行整体、系统、深入的论述,并结合实际情况力图有所创新,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法,为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2.2国外研究。国外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由来已久。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早已形成共识。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国外学者的观点是:树立新的医学观念,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依靠人文的知识和方法强化临床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协作精神和社区管理能力。在实践方面,国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从加强医学人文学学科建设入手,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新举措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其主要特点是:突出课程的综合化、纵向“连续性”和横向“关联性”,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实效性、灵活性及多样性。综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改革可以看出,其课程的开设始终是紧紧围绕医学领域、为医学服务的,形成了一个环绕医学并与之相关的医学人文学科群,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宗教、法律、伦理、文学、艺术和行为科学,并以医学与人文科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为核心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心身医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等。

3小结

查看全文

医护人员英语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加入了WTO,与国际间交往和合作机会也不断扩大与频繁,医疗卫生事业要融入国际化,就势必面临与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激烈竞争与挑战。我们要在吸取和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又要能以英语这个媒体将自己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推出去,扩大我国卫生工作在世界同行的影响力和认知的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在职医务人员的外语培训,使他们学会实际应用作为交流工具手段的外语,并重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能与国际交际的能力,具有英语各项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才能提高医院在国际医疗领域的竞争力。

关键词:医生素质;英语培训;临床专业英语;继续教育

我国正处于加大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刻,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医疗卫生事业更是不分国界与国际接轨,国际交往和合作不断扩大与频繁,掌握外语已不是个人的学习兴趣,爱好的事情,英语是被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英语能力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之一,成为与国际医疗卫生工作者直接交流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医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英语各项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符合现代医院的需求。

121世纪医务人员英语素质的要求

1.1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英语能力势在必行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国际交流增加,中国的教育、卫生事业要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医务人员面临国外同行的竞争与挑战,不仅要为国内患者还要为国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医生具备相当高的素质[1]。在我国加大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在国内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士逐年增多,外籍病人就诊也越来越多,能否用英语与外籍病人直接沟通,获得有价值的病史,取得病人对治疗的理解与配合,对病人直接进行诊疗服务是医生们所面临的难题。尽管谁也不能精通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但只要能说英语,就基本能解决语言沟通问题,因为英语是国际比较通用,使用广泛的国际语言,英语的普及性已体现在国际政治、经济商贸、信息交流等各个领域。最新的科技进展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往往首先是通过英语这个媒介来报告的。我们要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都离不开英语这一工具。对英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应该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2]。因此,尽快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英语能力势在必行。

查看全文

医护人员英语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加入了WTO,与国际间交往和合作机会也不断扩大与频繁,医疗卫生事业要融入国际化,就势必面临与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激烈竞争与挑战。我们要在吸取和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又要能以英语这个媒体将自己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推出去,扩大我国卫生工作在世界同行的影响力和认知的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在职医务人员的外语培训,使他们学会实际应用作为交流工具手段的外语,并重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能与国际交际的能力,具有英语各项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才能提高医院在国际医疗领域的竞争力。

关键词:医生素质;英语培训;临床专业英语;继续教育

我国正处于加大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刻,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医疗卫生事业更是不分国界与国际接轨,国际交往和合作不断扩大与频繁,掌握外语已不是个人的学习兴趣,爱好的事情,英语是被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英语能力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之一,成为与国际医疗卫生工作者直接交流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医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英语各项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符合现代医院的需求。

121世纪医务人员英语素质的要求

1.1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英语能力势在必行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国际交流增加,中国的教育、卫生事业要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医务人员面临国外同行的竞争与挑战,不仅要为国内患者还要为国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医生具备相当高的素质[1]。在我国加大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在国内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士逐年增多,外籍病人就诊也越来越多,能否用英语与外籍病人直接沟通,获得有价值的病史,取得病人对治疗的理解与配合,对病人直接进行诊疗服务是医生们所面临的难题。尽管谁也不能精通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但只要能说英语,就基本能解决语言沟通问题,因为英语是国际比较通用,使用广泛的国际语言,英语的普及性已体现在国际政治、经济商贸、信息交流等各个领域。最新的科技进展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往往首先是通过英语这个媒介来报告的。我们要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都离不开英语这一工具。对英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应该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2]。因此,尽快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英语能力势在必行。

查看全文

临床专业英语继续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加入了WTO,与国际间交往和合作机会也不断扩大与频繁,医疗卫生事业要融入国际化,就势必面临与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激烈竞争与挑战。我们要在吸取和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又要能以英语这个媒体将自己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推出去,扩大我国卫生工作在世界同行的影响力和认知的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在职医务人员的外语培训,使他们学会实际应用作为交流工具手段的外语,并重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能与国际交际的能力,具有英语各项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才能提高医院在国际医疗领域的竞争力。

关键词:医生素质;英语培训;临床专业英语;继续教育

我国正处于加大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刻,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医疗卫生事业更是不分国界与国际接轨,国际交往和合作不断扩大与频繁,掌握外语已不是个人的学习兴趣,爱好的事情,英语是被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英语能力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之一,成为与国际医疗卫生工作者直接交流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医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英语各项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符合现代医院的需求。

121世纪医务人员英语素质的要求

1.1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英语能力势在必行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国际交流增加,中国的教育、卫生事业要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医务人员面临国外同行的竞争与挑战,不仅要为国内患者还要为国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医生具备相当高的素质[1]。在我国加大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在国内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士逐年增多,外籍病人就诊也越来越多,能否用英语与外籍病人直接沟通,获得有价值的病史,取得病人对治疗的理解与配合,对病人直接进行诊疗服务是医生们所面临的难题。尽管谁也不能精通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但只要能说英语,就基本能解决语言沟通问题,因为英语是国际比较通用,使用广泛的国际语言,英语的普及性已体现在国际政治、经济商贸、信息交流等各个领域。最新的科技进展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往往首先是通过英语这个媒介来报告的。我们要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都离不开英语这一工具。对英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应该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2]。因此,尽快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英语能力势在必行。

查看全文

论文格式: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程序

关键词:医学科研

一选题与立题

选题就是想研究或准备解决的问题,如某一疾病尚未解决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选定要研究的问题后,才能确立研究的题目,进行设计,制定计划。立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临床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针对疾病,特别是危害人类最多见,造成后果最严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也可研究国内外新出现的疾病。研究内容包括探索疾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理,解释某些临床现象以及在诊断和判断预后上的意义,探索或评价新的诊断方法、技术,观察新的治疗措施的效果、毒副作用或探讨影响疾病的预后或病死率的因素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改进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以提高医疗质量和防治水平,总之,研究的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工作的水平,课题要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应用性,要有保证完成的手段。用最简洁明确的文字写成题目,立出的题目基本上就是后来研究论文的题目。必须全面考虑,作出决定。

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应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临床科学研究,为实现上述研究目的,发展医学事业,为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题目来源:供研究的题目很多,从疾病的发生到防治有许多环节,各环节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值得研究探索。在过去,这些题目可以由研究者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条件选题、立题上报、申请资助,也有很多是上级下达任务给以条件、单位或协作进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开展了科研招标,招标的题目也就是疾病防治中的各方面问题,以决定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国家、卫生部、各省每年都有各自的招标项目,如2000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指南”招标,可以在“项目指南”上选自己欲研究的题目,写科研设计与进行投标,一旦中标,可获可观的研究经费,确保研究任务的完成。

二查找医学文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