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外汇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17:13: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外汇市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国际外汇市场最新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从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外汇衍生产品的动向、外汇交易主体的地位、外汇市场的占有份额、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等角度,详细阐述了当前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变化,并由此得到启示,对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上海外汇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外汇衍生产品的动向、外汇交易主体的地位、外汇市场的占有份额、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等角度,详细阐述了当前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变化,并由此得到启示,对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上海外汇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国际外汇市场发展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外汇衍生产品的动向、外汇交易主体的地位、外汇市场的占有份额、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等角度,详细阐述了当前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变化,并由此得到启示,对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上海外汇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剖析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现状论文
论文摘要:该文从简要阐明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交易制度密切相关着手,分析了指令驱动和报价驱动这两种市场交易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国际外汇市场交易制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当前我国91~IZ市场的交易制度。
一、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交易制度
率是不同货币单位间的价格,因此,汇率问题也是一个价格问题。
现代价格理论在回答“价格由什么决定”的间题时认为,某种商品的价格是由该商品的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供求相等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在解决了“价格由什么决定”的前提下,自马歇尔开创新古典经济学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更多地是对影响市场供求的因素或者说隐藏在市场供求背后的经济规律进行研究,而对于“价格如何决定”即价格形成机制这个具体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简单地用“瓦尔拉斯试探过程”或者说“瓦尔拉斯拍卖过程”来解释均衡价格的形成。事实上,经济实践中有关价格形成的真实过程已经表明,“价格如何决定”是一个不能抽象和简化的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理论的研究也已证明,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交易制度密切相关,市场交易制度决定了已知市场供求下价格的形成及变动方式。
从一般经济学回到汇率经济学。20世纪}o年代以前的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等汇率决定理论,可以说是通过建立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影响市场供求的各因素在内的宏观模型,来解释“价格由什么决定”的间题。而由Garma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不仅是一种关于“价格由什么决定”的汇率决定理论,更因为其中引人了外汇市场交易制度这个因素,为“价格如何决定”做出了具体解释。
二、市场交易制度概述
国际外汇市场新发展启示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外汇衍生产品的动向、外汇交易主体的地位、外汇市场的占有份额、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等角度,具体阐述了当前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变化,并由此得到启示,对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上海外汇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心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心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预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二)积极预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闻名货币经济公司的治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七)大力培养上海的金融人才队伍,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未来的国际外汇市场,是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开放性平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上海应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建立包括衍生品研发与交易方面的专业人才、交易系统开发与维护方面的技术人才、信息治理与财务治理等方面的决策人才库。(八)根据市场发育水平,适度放宽金融监管。随着外汇市场建设的推进,金融监管应渐趋放松,市场的作用应不断加大。在上海的金融市场发育水平比较高、金融机构的自我经营约束能力比较强、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比较高的前提下,可考虑适当放宽对部分领域的监管,并可考虑在上海率先进行金融混业运营的试点。
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动向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外汇衍生产品的动向、外汇交易主体的地位、外汇市场的占有份额、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等角度,详细阐述了当前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变化,并由此得到启示,对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对上海外汇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外汇市场发展与汇率市场化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固定汇率制度瓦解,主要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渐次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世界货币体制进入了牙买加体系。既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也就意味着汇率更多由市场来决定,那么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就是汇率该由哪个市场来决定?纵观各国汇率市场化的过程,几乎可以毫无例外地看到,外汇市场在汇率市场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外汇市场承担了汇率的价格发现功能,是汇率市场化的基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主要国家外汇市场发展与汇率市场化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主要回顾美国、日本和韩国汇率市场化的过程,总结相关经验,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美国外汇市场发展与美元汇率决定
现代外汇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在此之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以美元为锚,勾勒出了二战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之间的商业和金融关系规则,美元也因此成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在固定汇率制下,各国有责任将汇率维持在预先设定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汇率不确定性消失,外汇市场也基本上不承担价格发现(决定汇率)功能,只是作为贸易投资的衍生品,外汇市场规模较小,发展十分缓慢。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各国(尤其是美国)参与稳定汇率的官员发现,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固定汇率制是不现实的。1950年之后,美国在多数年份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经常项下基本上都是顺差,逆差主要出现在资本项下)。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已难以为继。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3月开始,主要西方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设定的固定汇率制度瓦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外汇市场虽然存在交易,但由于汇率基本固定,交易对手更多是出于实际需求,或央行对汇率偏差的干预。然而随着固定汇率体系的松动,美元逐渐贬值,外汇市场交易规模随之增大。1970—1973年,美国外汇市场交易量增加了三倍。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外汇市场一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活跃的金融市场。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元确立了主导性的国际货币地位;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大多都是以美元标价。特别是1973年美元与石油挂钩,更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各国外汇储备构成中最大比例的是美元,美元的动向和涨跌是所有储备主体及交易者最关心的事情。因此,市场上产生了对于一个能反映美元在外汇市场上整体强弱的指标的需求,美元指数(USDX)由此诞生。从外汇市场的参与情况看,美国对经营外汇业务没有限制,政府不专门指定外汇专业银行。因此,几乎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可以参与外汇市场。而实际参与外汇业务活动的主要有商业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外汇经纪商及股票经纪商,其中商业银行占最重要的地位。美联储也是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在外汇市场发生异动时进行干预。可以说,美元指数是最为市场化的汇率指标之一,完全由外汇市场交易来决定。美元指数的实时数据由路透社根据构成美元指数的各成分货币的即时汇率每隔约15秒更新一次。计算时使用路透社统计的该货币的最高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平均值。目前,纽约外汇市场是与伦敦外汇市场平分秋色的世界主要外汇市场之一,其不但是美国国内外汇交易中心,而且是世界各地外汇结算的枢纽。世界各地的美元买卖,包括欧洲美元、亚洲美元的交易,都必须在美国(主要是在纽约)商业银行账户上收付、划拨,美国国内其他外汇市场的外汇买卖也要通过纽约外汇市场划转。纽约外汇市场成为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
日本外汇市场发展与日元汇率的市场化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渐恢复,美军逐渐放松了对日本经济的控制,并于1952年将对外贸易和外汇管理权全部移交日本政府。日本随即建立了外汇公认银行制度,实行外汇集中制,并重新开放了外汇市场,公认银行是唯一可进入外汇市场交易的金融机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外汇市场处于起步阶段。1954年日本发布了《外汇银行法》,1954年9月东京银行成为外汇交易中心。此外,1954—1959年,日本修改了法律,允许更多西方货币进行外汇交易。然而,1958年以前,由于日本贸易外汇收支长期逆差,外汇市场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外汇市场虽然开放,但却有行无市。1964年,日本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八条款”,日元实现经常项下可兑换,政府原则上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外汇交易逐步自由化。但此时的大背景是国际货币体系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日元与美元直接挂钩。1949年3月至1973年2月期间,1美元兑换360日元,日元与其他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也基本固定不变,日元外汇市场基本不存在价格发现功能。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外汇市场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元实行浮动汇率,东京外汇市场实现较大程度的发展,业务更加多元化,涉及的范围大幅增加。由于日本是个出口贸易占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对外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非常以经营外汇业务的主体限制,所有银行都可以在国内经营一般的外汇业务,使中小银行也有机会进入外汇市场进行交易,丰富了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使外汇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增强。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外汇市场逐渐成熟。东京外汇市场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迎来了交易货币、交易产品多样化的质的飞跃,成为更为成熟的市场。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除特殊时期日本银行会采取干预措施之外,日大,汇率波动则通过影响贸易进而影响到GDP。如果日元贬值,日本出口会增加,GDP也会升高。日本政府为避免汇率异常波动,不得不干预汇市。1980年之后,为了适应日本在世界上日益强势的经济地位,日本货币当局决定推动日元国际化,摆脱东京外汇市场的地区性约束。此后东京外汇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几乎可以接近纽约外汇市场的规模。1984年,日本修订了二战后初期制定的《贸易和外汇管制法》,放宽了可以经营外汇业务的主体限制,所有银行都可以在国内经营一般的外汇业务,使中小银行也有机会进入外汇市场进行交易,丰富了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使外汇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增强。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外汇市场逐渐成熟。东京外汇市场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迎来了交易货币、交易产品多样化的质的飞跃,成为更为成熟的市场。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除特殊时期日本银行会采取干预措施之外,日元汇率基本上都由外汇市场交易所决定。从参与者来看,东京外汇市场的参加者主要有五类:一是外汇专业银行(专指东京银行);二是外汇公认银行(指可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三是外汇经纪商;四是日本银行(日本的中央银行);五是顾客(一般指企业法人、进出口企业商社等),以及人寿财产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信托银行等。
韩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与韩元汇率市场化
中国银行外汇市场发展研究
银行间外汇市场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具备外汇经营资质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等机构之间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交易的市场。2015年8月11日,央行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以下简称“811汇改”),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银行间外汇市场报价对汇率中间价的影响进一步提升。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对于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意义重大。伴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811汇改”以来,汇率中间价的市场性显著提升。2016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将延续2016年初以来的汇率形成机制。因此,银行间外汇市场在巩固“811汇改”成果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向国际储备货币迈出关键一步。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显著推进对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背景,本文详细分析了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政策建议,以期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现状
1、主体结构。如表1所示,“811汇改”以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开放进程明显加快,主体结构日趋丰富。对内开放方面,截止2016年末,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75家非银行金融机构,较2014年同比增长38.89%,较2015年同比增长11.94%;对外开放方面,截止2016年末,已有59家境外主体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境外机构2017年一季度累计成交924.3亿元,同比增长49.3%。汇改两年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放性的提高推动了市场参与者类型与参与者数量的增加,增强了市场流动性与融合度。实践证明,开放与包容是正确的政策取向。2、产品结构。一方面,随着汇率衍生品成交量的不断攀升,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产品结构渐趋优化。如图1所示,2012年以来汇率衍生品成交量增速持续快于即期交易,汇率衍生品占比进一步提升。2016年,汇率衍生品成交量在整个银行间外汇市场中的占比(不含外币拆借)从2015年的64.13%增加至64.77%。该比例已非常接近国际清算银行的国际外汇市场即期与衍生品市场的基本格局33∶67。另一方面,从价格机制的角度看,值得注意的是,货币当局对即期市场的汇率波动限制和兑换监管严重影响了远期市场等的定价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机制的上述缺陷亦将对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3、交易机制。外汇市场各参与主体进行交易的方式与规则构成外汇交易机制。2005年-2013年,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由竞价交易向做市商交易演进;做市商制度与竞价交易机制相比,更利于价格发现,更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与价格透明度,更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进。近年来,银行间外汇市场创新交易机制,C-trade系列是该领域的重要成果,与原有的OTC模式优势互补。2015年2月,人民币外汇掉期标准化交易C-Swap问世;2016年5月,人民币外汇远期标准化交易C-Forward问世。随着交易的创新与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结构更为科学,既满足了不同层次交易主体的参与需要,又显著提高了市场运行效率。
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
1、做市商市场竞争不充分。银行间外汇市场自2006年引入做市商制度后,做市商报价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影响渐趋上升。2016年,我国初步形成“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其中50%是收盘价,50%是篮子货币;在未来,收盘价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可能从目前的50%提高到75%,再到85%,最终到100%。随着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化,做市商报价对汇率形成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做市商准入仍然面临较多政策限制。201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将“资本充足率”等标准予以删除和变更,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做市商资格限制,但相关准入标准依然较高;目前,我国即期和远掉期做市商均仅有约30家,数量较少,与我国外汇市场规模不匹配。因此,做市商之间尚不存在充分的竞争,市场实际需求和实际供给不完全是做市商进行报价的依据。2、“走出去”水平有待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离岸市场逐渐兴起。由于香港对人民币外汇交易限制较少,其人民币即期和远期外汇市场发展十分迅猛,香港即期对境内即期、香港远期对境内远期形成替代关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011年6月,香港推出人民币定盘价,凸显出其对争夺离岸人民币定价权的重视。2016年1月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存款规模达852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存量约为3670亿元,人民币贷款约为2940亿元。在此背景下,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从而导致境内市场部分流动性转移到境外,继而导致境内外市场联动性不断增强。一方面,这对境内外汇市场随之“走出去”满足境外市场参与者境内外交易需求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目前,境内银行参与离岸市场存在参与规模、参与方式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安全有效地“走出去”的水平尚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从金融安全的角度看,境内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意味着跨境套利等复杂交易行为将渐趋增加。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亦将面临渐趋上升的风险控制压力与监管压力。
三、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建议
我国外汇市场制度改革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近一年来,外汇市场改革步伐加快,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市场规模有所扩大、交易效率明显提高,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外汇市场主体和品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和自律,防范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前瞻
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外汇市场建设加快。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一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推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得到长足发展。汇率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平稳波动、略有升值的态势,弹性逐渐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新产品相继推出,交易量有所放大。
一、外汇市场制度设计和改革思路
汇改后,外汇市场制度设计着眼于提高市场公平和效率,为寻找人民币均衡汇率构建了一个有弹性、有深度和广度的平台。汇率机制和外汇市场改革突出表现出如下思路:
(一)进一步凸显市场化取向
交易商战略外汇市场发展论文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外汇市场经历了深刻的结构变化:国际市场上的银行业并购浪潮,使得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数量下降,致使外汇交易商间市场出现一定程度萎缩;1999年欧元的出现,消除了欧洲货币体系内部的一些交易,导致国际外汇市场总体交易量的下降;此外,外汇交易技术也出现深刻变革,电子交易的兴起、电子经纪人地位的上升,对外汇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在这些结构性变化当中,外汇市场参与者结构性变动对外汇市场所产生的影响最为引人注目。而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形形色色制定不同交易战略的交易商。
一、交易商战略概述
在实际交易活动中,交易商总是基于过去经验、现存条件以及未来预测制定行动方案,因此,交易商的主观判断——信念(belief)在交易商战略选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在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过程中,交易商经常出现认知偏差,这些偏差造成不同交易商对于相同信息的判断出现差异,最终导致在交易战略的选择上出现分化。同时,不同交易商的信息条件不同,也导致战略选择出现差异。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交易商战略是指,交易商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发展趋势,在寻求利润和(或)规避风险过程中所选择的交易方式,以及为实现交易目的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这些交易方式对外汇交易商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具体说来,交易商战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风险控制者与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
就单个交易商而言,外汇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交易商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为了控制外汇头寸的风险暴露,他们必须根据外汇市场交易实情不断调整风险头寸。而那些规模较大的交易商,在做市过程中,面临其他交易者所提交的大量买入和卖出指令,由于这些指令是随机的,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会产生不平衡,为避免破产,做市商必须保持一定的头寸,通过交易来平衡这种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的不平衡。因此,这类以风险控制为目的的交易模式被称为存货控制型外汇交易。一般认为,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直接影响到外汇市场短期运行,造成外汇市场日内交易量、价差和市场波动性出现有规律运动。
- 上一篇:国际外汇储备管理范文
- 下一篇:国际物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