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14:57: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贸易新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贸易新理论论文
一、引言
有关政府在一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定位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中颇具争议的问题。重商主义认为政府应该对国际贸易进行严格管制,主张政府实行奖出限入政策。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则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主张通过自由贸易来增进各国的福利。这种自由贸易观点后来又受到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以及凯恩斯超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对。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国际贸易新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StrategicTradePolicy)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通过适当运用关税、补贴等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一国经济福利水平。该理论将政府的作用内生化,主张政府以积极的态度干预国际贸易。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差不多同时产生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CompetitiveAdvantagesofNations)却认为政府不应直接干预国际贸易。该理论认为政府在创造和保持一国竞争优势上仅起辅助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为新贸易理论主要代表,在有关政府作用的定位上虽有一些相似的观点,但基本观点却是不同的。本文将环绕这两种理论在政府作用上的不同定位展开论述,以求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政府的定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规模经济会带来竞争优势,而实现规模经济的最佳途径是进行政府干预,政府应该对具有规模经济的“战略性”部门进行扶持。所谓“战略性”部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存在“经济租”的部门,通过政府的扶持政策使某个国内部门能够从国外竞争者手中获得更多的“经济租”,亦即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超额垄断利润,这样的部门可以被认为是战略性部门(BranderandSpencer,1981,1985);另一种情况是存在较大的“外部经济”的部门,通过对该部门的政策扶持,可以发挥其巨大的外部性,这样的部门也可认为是战略性部门(Ethier,198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政府干预对形成静态和动态规模经济具有积极作用(Krugman,1984)。
浅析新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在于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发展。本文对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特征等作了简要介绍。
一、战后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工业国传统的“出口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的贸易形势逐渐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同一产业内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的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空前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工业国总贸易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针对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思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内容,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基础,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利益双赢。因此其主要在于解释产业间贸易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与贸易。所以不能或不完全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必然会引起对传统贸易理论局限性的重新思考:
首先,传统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强调国家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的反向关系,即国家间差异越大,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贸易更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显然不能解释二战后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其次,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应当按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与贸易,即所交换的应当是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产品,应当是产业间的贸易。然而,实际的贸易构成中却包括大量的要素密集度相似的同一产业内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此外,当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及由此引起的公司内贸易时,就会进一步发现传统理论的不适应性,期望有一种考虑了公司行为的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论文
论文摘要:新贸易理论对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种种新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也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建议。因此,文章对新贸易理论的一番述评,对于当前贸易理论的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回顾
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分支始于亚当·斯密。1776年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说。绝对成本说并不难理解,但是,它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乃至人类认识史上,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
1941年后,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说,克服了斯密绝对成本说的明显局限性。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保罗·A·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地基础”。
继而。里昂惕夫之谜引起了对上述理论的挑战。围绕里昂惕夫之谜所作出的种种理论分析,补充丰富了要素禀赋理论,增强了这一理论对国际贸易实践的解释力度。在雷布津斯基以及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的完善补充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流行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逻辑严密,形势完美。但是这也正是其缺点所在,毕竟现实世界并不如其想象的完美。
新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在于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发展。本文对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特征等作了简要介绍。
一、战后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工业国传统的“出口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的贸易形势逐渐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同一产业内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的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空前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工业国总贸易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针对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思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内容,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基础,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利益双赢。因此其主要在于解释产业间贸易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与贸易。所以不能或不完全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必然会引起对传统贸易理论局限性的重新思考:
首先,传统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强调国家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的反向关系,即国家间差异越大,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贸易更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显然不能解释二战后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其次,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应当按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与贸易,即所交换的应当是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产品,应当是产业间的贸易。然而,实际的贸易构成中却包括大量的要素密集度相似的同一产业内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此外,当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及由此引起的公司内贸易时,就会进一步发现传统理论的不适应性,期望有一种考虑了公司行为的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理论与外贸战略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然后对国际贸易新理论进行了介绍,着重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阐述,最后探讨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启示,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战略。
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外贸战略启示
在如何开展对外贸易上,发展中国家大都是按照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力和资源优势。这样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一些贸易利益,但是也因此强化了低水平的产业结构,使其长期发展缺乏后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要想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实施创新的对外贸易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1、外贸增长方式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外贸规模扩大较迅速,但仍是粗放型的,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低。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外贸发展战略转型。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从事加工贸易的劳动力素质问题,三资企业加工贸易升级换代难度也较大,使得我国有可能失去一部分中低档产品的国际市场,同时失去一次参与新一轮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机会。
国际贸易新理论发展论文
一、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
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学家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不断探索,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国际贸易新理论有以下几种:
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StrategicTradePolicy)产生于2O世纪7O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之下,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等人于2O世纪8O年代中期提出,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1)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利润转移理论;(2)以外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外部经济理论。
2.产业内贸易理论
20世纪70年代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等人开创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该理论不同于侧重论述产业间贸易的传
国际贸易创新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据预测,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一万亿美元,这段时间内,全球将有1/3的国际贸易将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来完成。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时代正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这样一个电子贸易时代,一个国家原有的繁荣或落后无疑只能成为历史,只有在新的、发展电子商务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占据21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关键词:电子商务新型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建立了以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品流为主体的全新物流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服务。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断向深层次扩展,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管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国际贸易营销手段及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一)虚拟公司——国际贸易新的经营主体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研究
【摘要】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可知,初期研究集中在国际商品流通、生产分工等方面,新贸易理论则是在古典贸易理论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从我国对外贸易角度来说,充分利用新国际贸易理论,可以保证对外贸易更加稳健发展,对外贸易能力也会明显提升,并对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即以大数据数代为背景,针对国际贸易理论呈现出的新发展进行深入探析,使得相关人员能够获得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新理论发展
一、大数据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与论述
现阶段,交通、计算机、通信等方面的技术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我国现状来看,商品资源更为丰富,数据流通更加顺畅,流通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若想保证贸易发展能够更加稳定,必须要将大数据及其技术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针对国际贸易理论展开深入研究,李连飞、王碧红从新兴贸易方式这个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寻找到对其予以有效应用的可行之策,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管理体制进行完善。王东、曹云的研究对象是丝绸之路经济开发区,并将关注点放在了大数据的合理应用方面,从研究结果来看,大数据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若想解决存在的问题,应该要通过有效措施来保证大数据、国际贸易能够切实整合起来,并了解大数据带来的机遇,进而使得国际贸易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国内的学者虽然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展开了深入研究,然而研究视角却显得较为单一,也就是针对大数据信息、数据挖掘技术等进行研究,对国际贸易的分析流于表面,深度明显不足,因而所得结论并不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研究并未做到位,系统化不强,若想保证贸易理论得到合理运用,必须要强化研究工作,针对运作方式、操作方法等展开全面分析,如此可以使得我们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能够保持竞争优势,进而保证国内经济发展更加稳健。
二、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学的新发展
数据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是较快的,并在很多行业领域中得到应用,可以这样说,大数据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已经渗入经济、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相关学者在经过研究后指出,大数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必须要寻找到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其具有的价值能够真正展现出来。从国际贸易学的角度来说,针对大数据进行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重点关注的则是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理论发展造成的实际影响。1.大数据提供了贸易产生来源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后,人们掌握的知识更为丰富,对事物形成的认知也有明显提升,尤其是在新理论诞生后,使得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出现明显转变,而且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现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研究正在深入展开,从所得结果来看,导致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国际贸易主体间存在各自的优势。当然,贸易理论是存在差异的,这是因为在展开国际贸易时,主体优势来源有明显的区别。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优势来源指向的是产品生命周期、供需状况、发展因素等,在对国际贸易竞争体系予以构建的过程中,这些均是不可忽视的。不同国家在定义数据时,均会提高至战略高度,而且通过其可以实现知识储备目的,这样一来,国家拥有的综合竞争力就会大幅提高,企业也能在更为适宜的环境中,保证国际贸易发展更加稳定。2.大数据为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提供了机会从传统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来看,采用的贸易方式较多,其中常用的则是实体和服务贸易。展开实体贸易过程中,参与双方应该要在指定地点交易货物,交流采用的是面对面方式,此种方式带来的贸易风险是较大的。大数据技术得到应用后,贸易形势出现变化,互联网、电子货币得到了普遍应用,这对电子商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电子商务贸易加以应用的过程中,贸易双方就可采用远程方式展开交流,资金交易选择的是电子支付,此种交易方式能够切实消除传统国际贸易存在的弊端,而且发展变得更为多样。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应该构建国际贸易平台,不同国家的企业在这里就可完成跨国交易,进而保证供需链条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有了大数据的加持,可建立起虚拟网购贸易平台,这对国际贸易顺利展开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大数据时代具有的特色也能够清晰展现出来。3.大数据时代加快了世界贸易格局改变的步伐从当下世界贸易格局来看,南北失衡是非常明显的,这就使得南北贸易带来的经济收益有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拥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因而在进行国际贸易时,这些国家的优势非常大。世贸组织成立之初,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处地位非常高,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具有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明显改变。随着新格局成型后,各个国家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了使贸易额能够大幅增加,各国采用的手段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虽然都在进步时期,但是两者相比较可知,发达国家占据的优势是明显的,这就导致相关国家难以保持快速发展。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后,这种情况有了切实的转变,从国际贸易现状看,有些国家拥有的天然资源具有的重要性降低很多,数据信息技术则成为关注的重点。当然,在对数据信息技术予以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后天培育做到位,各个国家在这方面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这就要求发展中国家通过可行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开发利用能力,如此方可使自己逐渐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进而在国际贸易中不会被压制。大数据时代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发达国家原先拥有的优势逐渐降低,而发展中国家则提高很多,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4.大数据时代下国际贸易内容更加丰富对传统国际贸易展开深入分析后可知,商品、服务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是较大的,因而交易双方对商品、服务之类的要素较为重视,然而信息流转并未得到关注,这对贸易活动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而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各个国家的企业对信息具有的价值有正确的认知,尤其是在数据信息技术更为成熟之际,数字贸易、信息贸易成了主流。对这些贸易形势加以分析就可发现,数据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因而在展开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数据信息挖掘做到位。展开国际贸易时,参与双方要主动对数据展开深入分析,将其中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寻找出来,市场定位、消费行为、供应行为等要作为关注的重点。只有掌握了所需的信息,在进行交易时,方可确保己方能够处于主导地位。正因为数据信息具有的价值是非常高的,所以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会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来进行数据信息搜集,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会在交易前通过购买咨询报告或实地调研来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这就使得商品成本的实际构成出现很大的变化,国际贸易的内容自然也就更为丰富。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战略启示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1、外贸增长方式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外贸规模扩大较迅速,但仍是粗放型的,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低。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外贸发展战略转型。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从事加工贸易的劳动力素质问题,三资企业加工贸易升级换代难度也较大,使得我国有可能失去一部分中低档产品的国际市场,同时失去一次参与新一轮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机会。
2、出口产品的整体层次较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外贸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阻碍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僵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3、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产品附加值低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分析研究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还研究经济增长、技术变动与贸易的相互影响,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经济学说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可追溯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重商主义学说。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斯密与李嘉图的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二十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资源配置”或“资源禀赋”的贸易学说。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的模型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的规模报酬仍然不变。他们的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结构变化,在赫克歇尔—俄林体系中徘徊多年的国际贸易理论又活跃起来,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用新的方法来研究贸易的原因和结果,研究新的贸易结构与贸易政策,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学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学说已逐渐成熟。其中一部分已被编入教科书,另外部分仍在继续讨论之中,仍是贸易的前沿论题,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这些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并阐述其对我国贸易政策的意义。
一、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工业发达国家之间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
为贸易原因提出新解释的主要是从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主要的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这一理论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基础解释战后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之间的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1)a]的发展是建立在两个与以往理论不同的假设上:(1)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2)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
- 上一篇:国际贸易务实论文范文
- 下一篇:国际贸易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