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14:04: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贸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国际贸易秩序演变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贸易格局在不断的分化中,产生了多级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是多极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国际贸易的分化,导致多边贸易规则被进一步弱化,使不同层级、规模、紧密程度的贸易并存,推动了双边贸易协定的制定。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格局分化表现、国际贸易秩序演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秩序;多边贸易
在不断地进行国际贸易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国际贸易秩序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准则。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格局从传统的以美国为核心的一极化转化为多极化。WTO组织内部的成员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充,其协议内容,也随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发生着变化。因此,要充分理解国际贸易格局的分化以及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过程,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国际贸易格局,充分融入现今的国际贸易秩序当中,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一、国际贸易格局的分化表现
1.国际货物贸易的多极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国际局势是以美国为唯一贸易核心的,美国的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美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4。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欧洲国家开始迅速发展,在1950~1960年,国际贸易格局呈现美国、欧洲双雄称霸、双雄对峙的局面。这时欧洲的总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近1/10,欧洲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1/10,美国的总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10,美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1/12。在1970~1980年,亚洲各国不断发展,出现了“亚洲四小龙”的东亚经济体,导致国际贸易格局呈现美、欧、亚多级发展的趋势。
国际贸易摩擦对策研究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步入了缓慢的复苏阶段。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向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低迷期,但是国际贸易摩擦的情况愈加严重,各国国际贸易保守主义频发,导致我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我国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贸易冲突。本文基于我国国际贸易的新特点和趋势,结合贸易摩擦的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期望可以对以后在处理国际贸易问题有帮助。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成因;贸易结算
一、前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和提高本国就业率,逐渐采取以保护国内企业和产业的贸易保守政策,来提振本国经济。2016年后,逆全球化的浪潮在全球肆意,全球贸易保守主义抬头,以西方国家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国家采取单边“高强度”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冲击全球自由市场和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市场对于贸易战的忧虑。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就2008年到2016年间,贸易补救措施就高达2400项。2016年,全球市场震荡不安,全球贸易保守主义持续发酵,导致2017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就爆发了309项贸易保护措施。就中国而言,中国2017年共遭遇了21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国。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共遭遇了7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分别为55起、13起和7起,涉及到的金额高达110亿美元。目前,我国面临较为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以西方国家为主的经济体在贸易投资政策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贸易保守主义、单边主义等严重扰乱了国际贸易投资环境。
二、四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式
贸易摩擦是指国家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出现了贸易的失衡,导致一国出现贸易顺差,另一国出现贸易逆差,而贸易参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贸易、投资、汇率和经济制度等领域设置一定的条件,从而产生纠纷和摩擦。国际贸易摩擦有4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包括倾销与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保护措施和补贴与反补贴等。1.倾销与反倾销的贸易摩擦。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方式进入另一国,从而导致了该国已建工业或者生产项目受到威胁或者损失。倾销与反倾销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反倾销案例248起。其中,欧美国家启动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创历史新高,占到全球反倾销案例的21.8%,反映出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非常盛行,已经成为全球头号贸易保护国。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摩擦。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成员国有权利和义务来制定技术标准来保护本国的安全利益、保障人权和环境等。这些技术标准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根据商务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中,近90%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90亿美元,并且在对贸易壁垒国分析中发现,欧盟、美国和日本的、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比例最高,占比分别为41%、30%和24%。3.相关保护措施的贸易摩擦。根据《保护措施协议》规定,保护措施是对特定进口产品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其主要是为了避免产品对进口国造成严重的损失或者威胁。保护措施包括暂停关税减让、限制进口数量或者提高关税等。这种措施的实施需要具备较为严格的条件,例如进口产品数量巨增、有不可预见的因素、会对国内企业造成损失或者威胁等。4.补贴与反补贴的贸易摩擦。根据《补贴与反补贴贸易》规定,补贴是指一国政府向生产企业提供财政扶持,包括对价格或者收入等,以增加该企业的产品出口或者抑制进口,从而造成其他企业利益受损,这种措施跟保障措施类似,其实施需要具备严格的条件,例如政府提供资助、资助有特定公共机构提供并且具备授予某种利益等。
国际贸易分析论文
尽管在个人和企业追逐利益的动机和行为方面,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差异,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国际贸易由于涉及到的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作为不同的整体、相互之间所发生的经济交往活动,因而有关国际贸易中的利益问题注定要比国内贸易中的利益问题敏感和复杂得多。
有鉴于此,经济学家们并不像那些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商人那样,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诸如怎样开展贸易以及如何从具体的贸易活动当中获取利益等方面的问题,而是力图透过现实世界当中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现象,探究隐藏在国际贸易活动背后的贸易利益及其分配问题。
重商主义:奖出限入
早在500年前西欧的重商主义时代,以英国人托马斯·孟为代表的重商主义者们秉持着“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惟一尺度”这一朴素观点,极力主张一国政府应当积极干预对外贸易活动,通过实施“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创造贸易顺差以获取贸易利益,最终实现以金银为载体的国民财富累积。
然而,随着通讯航运技术的进步、人类分工网络的扩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重商主义者们所极力倡导的这种“以邻为壑”性质的贸易保护政策主张与全球贸易活动的现实要求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原本可以实现的贸易利益由于贸易活动受到来自不同国家政府的人为干预变得难以实现,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也因此而遭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此后数世纪当中,不仅现实世界当中自由贸易日益顺应时代潮流,上升成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并且在经济学家们关于国际贸易问题的理论争论当中,自由贸易方式较保护贸易方式在实现贸易利益、加速一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地位也得到了逻辑上的证明。
论国际贸易带来什么
尽管在个人和企业追逐利益的动机和行为方面,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差异,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国际贸易由于涉及到的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作为不同的整体、相互之间所发生的经济交往活动,因而有关国际贸易中的利益问题注定要比国内贸易中的利益问题敏感和复杂得多。
有鉴于此,经济学家们并不像那些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商人那样,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诸如怎样开展贸易以及如何从具体的贸易活动当中获取利益等方面的问题,而是力图透过现实世界当中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现象,探究隐藏在国际贸易活动背后的贸易利益及其分配问题。
重商主义:奖出限入
早在500年前西欧的重商主义时代,以英国人托马斯·孟为代表的重商主义者们秉持着“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惟一尺度”这一朴素观点,极力主张一国政府应当积极干预对外贸易活动,通过实施“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创造贸易顺差以获取贸易利益,最终实现以金银为载体的国民财富累积。
然而,随着通讯航运技术的进步、人类分工网络的扩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重商主义者们所极力倡导的这种“以邻为壑”性质的贸易保护政策主张与全球贸易活动的现实要求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原本可以实现的贸易利益由于贸易活动受到来自不同国家政府的人为干预变得难以实现,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也因此而遭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此后数世纪当中,不仅现实世界当中自由贸易日益顺应时代潮流,上升成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并且在经济学家们关于国际贸易问题的理论争论当中,自由贸易方式较保护贸易方式在实现贸易利益、加速一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地位也得到了逻辑上的证明。
国际贸易对会计影响
摘要: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际贸易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所起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整个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导致会计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应该如何面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确保会计工作稳步开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笔者将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之上,针对国际贸易对会计影响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国际贸易;企业会计;影响分析;现存问题;建议与解决措施
一、国际贸易对企业会计的影响分析
(一)国际贸易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响。决定企业会计目标的主要因素有会计环境以及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目标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会计目标需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受托责任目标和决策有用目标。从导向上来看,受托责任目标偏向于过去,决策有用目标更加倾向未来。在商品社会初期,会计目标的呈现形式是以受托责任目标为主,因为在此阶段,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市场中的关系主要是以委托和受委托的形式存在的。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逐渐发展,资本全球化进程加快,委托与受委托关系在资本市场中也变得模糊不清。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国际贸易发展迅速的今天,企业会计目标不再是以受托责任目标为主,而是要逐渐向决策有用目标发展。(二)国际贸易对企业会计确认的影响分析。企业会计确认是会计工作开展程序中的首要环节,因此做好会计确认工作对于整个会计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会计确认工作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如可计量性、可定义性以及相关性等标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贸易的发展使金融工具更加多样化,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型的金融工具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一些新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并不完全符合现有的会计确认标准。此外,当前的会计确认是针对以前的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而衍生的金融工具交易活动则是发生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里,两者存在较大的冲突,从而使得企业的会计确认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新的背景下,会计确认的标准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完善。(三)国际贸易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会计准则是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行为规范,对会计工作的开展起着指导的作用。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家间的贸易活动逐年增多,国家间的会计准则差异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A国的商品到B国上市后,按照A国的会计准则,商品是盈利的,但是按照B国的会计准则该商品却变成了亏损。由于各国间的会计准则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国家的财务报表缺乏可比较性,因此就造成了一些会计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所以,需要在国际上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会计准则,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可比性。
二、国际贸易背景下会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文化上的问题。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在会计工作领域的反映,同时也是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世界各国存在文化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各国的会计文化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差异,导致各国的会计工作开展一直得不到实质上的进展。各国会计工作应该与国际会计相接轨,尽量减少东西方的会计文化差异。(二)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国家在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会计体系的时候,肯定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阻抗,其中一个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人们的思想认识。由于各个国家都有追求自身利益的目的,在会计准则制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一般都是本国的利益。当国际准则与本国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大部分国家都会舍弃国际会计准则而选择本国利益,从而导致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化构建受到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对国际会计准则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就体现出来了。(三)工作人员素质上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在实际工作中就很有可能忽视会计信息的公允性,或者不考虑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的情况,片面的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从而对企业的会计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四)信息披露上的问题。虽然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且相应的制度也正在不断完善;但是,在信息披露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的制度不够完善,对于信息披露的层次划分也不够明确,披露的监督管理执行力度较弱等方面。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出现信息不真实、不充分以及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不能确保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国际贸易实现机制
1.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贸易,实际上就是把本国的企业纳入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之中。一方面,持续的进口产品的激烈竞争将促使本国的企业提高效率。竞争必然加速低效率的企业退出市场的过程,同时促使高效率的企业达到合理的规模,从而优化本国的市场结构,改善本国企业的实绩。即使本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仍然不得不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出口企业不能不同外国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展开竞争。为了扩大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出口企业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生产出成本低、质量好的商品去参与竞争,并不断按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按国际标准生产,按国际营销惯例办事。这无疑会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无疑是一国经济发展最本质的基础。
2.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市场的扩大。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无疑会有力地带动经济增长。先看出口。出口企业往往是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所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降低,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事实上,许多工业部门要求有适度的初始规模,具有规模经济的性质,如汽车、电冰箱、电子计算机等等,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降低很多。如果一国的企业在为国内消费者提供这一类商品的同时,还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同类产品,那就不仅企业能提高赢利水平,而且国内公众也只需支付较低的价格。不仅如此,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又可以带动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以致各种各样的从属的工业部门都建立起来。因为在经济运行中,各产业之间呈现出各种联系。所谓“联系”,是指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后向联系,即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二是前向联系,即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果出口产业是“联系效应”大的主导产业,就可取得很大的“乘数效果”,带动其他一系列部门的发展,从而循环反复地连续推动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再看进口。从国外引进国内没有生产的产品,往往能起到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新产业成长的作用。由于国内仍未生产,一时无法确定新产品会有多大的市场,即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社会需求量究竟是多少。当国内进口需求很大,以致即使高关税壁垒也难以阻挡进口时,国内企业就得到了明确的生产信号,进口替代的工业由此发展起来。实践证明,进口替代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工业化的第一步。这个过程就是进口商品刺激国内需求,进而导致进口替代工业部门的产生。如果条件具备,进口替代部门还能转变为出口部门。进口国外的新产品还可促进一国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3.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进口看,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将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其作用类似于创新对增长的刺激,而且还节省了创新的成本。从出口看,出口的扩大使得创新活动所能获得的收益上升,从而反过来刺激本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带动经济增长。
4.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说,国际贸易从三个方面促进一国的资金积累。一是出口部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能提高积累率,从而加速发展。二是外贸的发展为引进外资提供必要的条件。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最终是由该国的出口能力决定的。出口越多,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的余地就越大。另一方面,进口往往同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联系在一起,这又可利用外国的资金来引进技术和设备等等。三是对进口竞争部门提供刺激。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满足于现有的市场,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不足。进口市场竞争的出现,使企业产生了提高积累率的巨大压力。无论什么情况,积累总是扩大再生产、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5.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现代经济发展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结构优化还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推动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所谓产业结构的优化或合理化,是指一二三产业之间比例协调发展以及各产业内部的结构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结构,以及各产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移。扩大对外贸易,无疑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积极作用。一方面,由于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平衡的增长,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刚好符合,因此需要利用世界市场。当国内资源过剩而需求不足时,就面对国外市场组织生产;而在国内需求很大,但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条件时,就适当进口。另一方面,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引进竞争机制,就必然要发展本国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产业,淘汰和放弃某些不合理的产业,以优化资源配置。进出口竞争的刺激和进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又会促进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6.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对一国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示范作用和某种教育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交换带来的利益还要大,它促进人们思想的进步、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观念的更新。尤其是现代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孕育出来的精神文明成果,诸如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服务观念、冒险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等等,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尤为重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抵制资本主义固有的腐朽思想侵蚀的同时,大胆吸收一切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文明成果,使人民逐渐摆脱封建的、小生产的以及“左”的思想的束缚,抛弃了封闭落后、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精神包袱,大踏步走向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舞台,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总结,国际贸易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微观的,也要有宏观的。由于各国现实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性,没有统一的模式。国际贸易能否发挥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还要看一国能否选择正确的外贸政策和外贸发展战略,并能适时地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情况调整这种政策和战略。
国际贸易实现机制
1.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贸易,实际上就是把本国的企业纳入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之中。一方面,持续的进口产品的激烈竞争将促使本国的企业提高效率。竞争必然加速低效率的企业退出市场的过程,同时促使高效率的企业达到合理的规模,从而优化本国的市场结构,改善本国企业的实绩。即使本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仍然不得不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出口企业不能不同外国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展开竞争。为了扩大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出口企业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生产出成本低、质量好的商品去参与竞争,并不断按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按国际标准生产,按国际营销惯例办事。这无疑会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无疑是一国经济发展最本质的基础。
2.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市场的扩大。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无疑会有力地带动经济增长。先看出口。出口企业往往是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所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降低,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事实上,许多工业部门要求有适度的初始规模,具有规模经济的性质,如汽车、电冰箱、电子计算机等等,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降低很多。如果一国的企业在为国内消费者提供这一类商品的同时,还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同类产品,那就不仅企业能提高赢利水平,而且国内公众也只需支付较低的价格。不仅如此,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又可以带动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以致各种各样的从属的工业部门都建立起来。因为在经济运行中,各产业之间呈现出各种联系。所谓“联系”,是指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后向联系,即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二是前向联系,即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果出口产业是“联系效应”大的主导产业,就可取得很大的“乘数效果”,带动其他一系列部门的发展,从而循环反复地连续推动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再看进口。从国外引进国内没有生产的产品,往往能起到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新产业成长的作用。由于国内仍未生产,一时无法确定新产品会有多大的市场,即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社会需求量究竟是多少。当国内进口需求很大,以致即使高关税壁垒也难以阻挡进口时,国内企业就得到了明确的生产信号,进口替代的工业由此发展起来。实践证明,进口替代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工业化的第一步。这个过程就是进口商品刺激国内需求,进而导致进口替代工业部门的产生。如果条件具备,进口替代部门还能转变为出口部门。进口国外的新产品还可促进一国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3.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进口看,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将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其作用类似于创新对增长的刺激,而且还节省了创新的成本。从出口看,出口的扩大使得创新活动所能获得的收益上升,从而反过来刺激本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带动经济增长。
4.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说,国际贸易从三个方面促进一国的资金积累。一是出口部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能提高积累率,从而加速发展。二是外贸的发展为引进外资提供必要的条件。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最终是由该国的出口能力决定的。出口越多,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的余地就越大。另一方面,进口往往同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联系在一起,这又可利用外国的资金来引进技术和设备等等。三是对进口竞争部门提供刺激。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满足于现有的市场,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动力不足。进口市场竞争的出现,使企业产生了提高积累率的巨大压力。无论什么情况,积累总是扩大再生产、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5.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现代经济发展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结构优化还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推动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所谓产业结构的优化或合理化,是指一二三产业之间比例协调发展以及各产业内部的结构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结构,以及各产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移。扩大对外贸易,无疑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积极作用。一方面,由于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平衡的增长,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刚好符合,因此需要利用世界市场。当国内资源过剩而需求不足时,就面对国外市场组织生产;而在国内需求很大,但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条件时,就适当进口。另一方面,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引进竞争机制,就必然要发展本国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产业,淘汰和放弃某些不合理的产业,以优化资源配置。进出口竞争的刺激和进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又会促进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6.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对一国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示范作用和某种教育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交换带来的利益还要大,它促进人们思想的进步、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观念的更新。尤其是现代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孕育出来的精神文明成果,诸如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服务观念、冒险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等等,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尤为重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抵制资本主义固有的腐朽思想侵蚀的同时,大胆吸收一切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文明成果,使人民逐渐摆脱封建的、小生产的以及“左”的思想的束缚,抛弃了封闭落后、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精神包袱,大踏步走向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舞台,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际贸易惯例效力透析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惯例效力限制强制性规范公共秋序
论文摘要:国际贾易惯例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决定了国际贸易惯例是任意性规范,它的效力具有既存性和间断性等特殊性。一旦当事人选择国际贫易惯例便对其产生拘束力,法院不应具有主动适用国际贫易惯例的权力。国际贸易惯例的效力受国内法的强制性规范和公共秩序保留的限制。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适用的、具有确定内容的贸易规则和行为习惯。由于早期的国际贸易只是货物买卖,早期的国际贸易惯例也主要是国际货物买卖惯例,因此,国际贸易惯例又被称为国际货物买卖惯例。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惯例也主要是货物买卖惯例。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任何国家想谋求本国经济发展,都脱离不了国际市场,都离不开对外贸易。我国加人WTO后,对外贸易交往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局面。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国际贸易惯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国际贸易惯例,尤其是研究国际贸易惯例的效力,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贸易惯例的特点
国际惯例可分为国际公法上的惯例和国际经贸惯例。国际公法上的惯例应称国际习惯,它具有不同于国际经贸惯例的强制拘束力。国际贸易惯例属于国际经贸惯例的内容’,有别于国际公法上的惯侧internationalcustom)。国际贸易惯例为国际贸易交往当事人提供约束手段,可以事前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使他们在确立经济交往关系时,就可以对各自的行为后果有所预见,在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时有章可循,出现争端时,国际贸易惯例也可以成为解决争端的依据。
浅析当代国际贸易创新
提要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创新就是当代国际贸易最为显著的
特征。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刻的背景,也有其深厚的现实基础。全面地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有利于把握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利于对外经贸发展的更进一步思考。
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概述
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就是对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全面的立体式的创新现象的集中概括。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标明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如果把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作一简单的概括,我们就会发现,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包含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观念创新它具体包括:(1)把贸易开放看成是对外开放的起点和基本方面;(2)客观地估价对外贸易在一国发展中的实际作用,把经济发展与贸易发展的平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协调看成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3)把对外贸易看成是处理国家关系的越来越重要的外交手段。
(二)格局创新它具体包括:(1)以地缘经济为特征的贸易集团取代了以联盟为基础的贸易联盟,贸易集团化格局基本确立;(2)区域贸易集团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展趋势,全球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3)国际贸易重心已从单一的欧洲重心过渡到了多重重心并存的状态,并正在形成以亚太为重心的新单一重心的格局。
谈谈企业国际贸易影响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相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寻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健康发展的措施。
;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存在问题
国际贸易开展的起因在于互通有无和提高消费者剩余。中小企业在企业的缝隙中生存,以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起着拾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品种的多样性,还是因为地区间的成本差异产生的价格竞争力,都使得中小企业成为国际间活跃的贸易主体。
1、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性
(1)从自身角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