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12:56: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竞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服务贸易构筑国际竞争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服务业将逐渐取得国民经济活动的主导地位。本文对影响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因素及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如何构筑国家竞争优势,从政府孵化、战略管理、产业政策等角度提出了若干战略思考。
关键词:国家竞争优势;结构升级;政府作用;战略管理;相关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扩大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改善国际贸易地位,提高经济效率及国际经济竞争力,乃至增加外汇收入、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从战略意义上看,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而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一、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理论背景及其必要性
对国家竞争优势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ter)先生,1990年,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关于现代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论坛组织的达沃斯年会,1986年初步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竞争转移到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上来,从而各国对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优势的关注日益高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竞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该理论为我们研究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拓宽了理论视野,能用来合理诠释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预测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
在今天的国际竞争实践中,一些国家顺利胜出,一些国家却一败涂地;一些国家在某些产业独占鳌头,而在另一些产业却处于劣势,濒临出局。这一现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表现更加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从1970年的640亿美元增加到1989年的6530亿美元,进一步增长到1999年的13400亿美元。国际服务贸易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17%提高到1999年的19.7%。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传统理论已很难对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做出较为理想的解释。人们也常常根据“比较优势”来思考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问题,但不能系统把握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服务贸易的新特征,并相应制定科学的竞争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卫星、数码技术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扩张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生产与消费所固有的兼容性及不可储存性得以强化。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升级,像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从长远来看,如果我国服务企业不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我们应该在新的理论指导下,重新规划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参与国际服务竞争的过程中,政府要从全局的高度,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建立完善的行业协调机制,积极规划和诱导服务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逐步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尽管我国在高级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尤其政府作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但从中长期而言,居安思危,逐渐考虑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是十分明智的战略选择。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1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1.1当今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1994年4月,117个国家和地区在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在内的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上签字。GATS于1995年1月1日与《建立WTO的协定》同时生效。GATS是服务贸易领域中形成的第一个全球性多边法律框架,借以在透明度和逐步自由化的条件下消除服务贸易壁垒,扩大国际服务贸易,促进贸易各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标志着WTO体制较以往的国际贸易体制更完善。
当今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活跃的领域,1980年到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扩大到53304亿美元,期间增长了5.9倍。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从1980年15.7%上升到2006年的17.9%。同时,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的结构进一步调整
长期以来,服务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随着全球新科技浪潮的推动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业上,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金融等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探讨
1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1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扩大,增长快,占比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根据最新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中国服务贸易规模由2000年的600亿美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7130亿美元,平均增速达17.37%,全球出口额占比至2014年达4.6%,排名第五,进口额占全球比重8.1%,仅此于美国。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今年服务贸易发展迅猛,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9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966.7亿美元,年均增速24.7%,高于同期全国年均服务贸易增长率。
1.2上海服务贸易结构日趋合理
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中,进口额增速整体大于出口额增速,且差额有扩大趋势。从行业结构的角度看,上海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传统服务贸易规模扩大,结构趋于合理。根据商务部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统计的数据,上海出口服务贸易中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比重高于全国水平,运输和旅游产业仍然占据上海服务贸易中的主要部分,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如金融、信息等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虽然迅速,但发展仍相对滞后。
1.3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国际竞争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在当今旅游在线服务迅猛发展的势头下,网络作为在线服务的载体迅速发展起来,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将依托传统行业实体和专业产业资源后盾发展电子商务,在信息化基础上提高对使用关系的管理水平,实现价值增值。我国的旅游业现已全面开放,综观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方式,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如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企业和旅游网站结盟,实行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旅游网站访问量,推行电子机票等。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借鉴发展策略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和便捷性等优势促使传统旅游业迅速融入网络旅游的浪潮。美国著名的CRG-Research公司称,2005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增至62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40%,其中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50亿美元,全球约有30多万家旅游网络企业在网上开展旅游服务,全球享受过旅游网站服务的人数超过2亿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计,5年之内旅游电子商务将占全球所有旅游交易的25%。在未来4至5年内,旅游电子商务占电子商务中的比重将达到2O%~25%。
一、旅游电子商务在欧美和日本的发展
早在2003年欧洲旅游者在线消费额已达到290亿美元。美国旅游电子商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仅旅游专业网站数量惊人,而且已经形成了类型功能比较齐全、涵盖旅游业各个方面的网上旅游产业体系。2004年,美国有2900万个家庭在网上进行旅行预订。欧美国家对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不断结合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在线旅游与电子商务
国际竞争有效论文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交易者出于清偿债权债务、获得融资便利、降低交易成本、规避风险等诸多考虑,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日趋综合化。备用信用证(StandbyLetterofCredit)这一集担保、融资、支付及相关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金融产品,因其用途广泛及运作灵活,在国际商务中得以普遍应用。但在我国,备用信用证的认知度仍远不及银行保函、商业信用证等传统金融工具。鉴此,认识备用信用证的法律性质及功能所在,并予以合理应用,无疑有助于企业更有效率地参与国际竞争。
一、备用信用证的法律性质及其运作原理
备用信用证起源于美国。由于美国法律曾经禁止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担保业务,作为应对之举,一些商业银行即以商业信用证的派生形式——备用信用证,变相提供担保服务。其后,备用信用证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迅速演化为一种国际性的金融工具。
备用信用证的确切释义是什么?1977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管理委员会首次对其做出了界定:不论其名称描述如何,备用信用证是一种信用证或类似安排,构成开证人对受益人的下列担保:
(a)偿还债务人的借款或预支给债务人款项;
(b)支付由债务人所承担的负债;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
在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条件下,各国都设法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发展竞争优势,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以提升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本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目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界、企业界和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相关文献日渐增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引起不少经济学者的兴趣。本文试图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对象和内容、经济分析范式、经济发展阶段等理论问题作一些初步研究和述评。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人们对国际贸易问题的探索,但当时并没有明确提出“产业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从绝对成本论(AdamSmith,1776)和比较优势论(DavidRicardo,1817)到要素禀赋论(HeckscheandOhlin,1919),再到此后的人力资本论(T.W.Schultz,1975)、技术差距论(M.Posner,1961)和产品生命周期论(R.Vernon,1966)等,本质上都是对“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
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并对其展开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美国,并由此带动了学术界对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关注,从而促成了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展开专门的研究和讨论。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在1986年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体系(赵彦云和李静萍,1998)。
化妆品国际竞争力分析论文
[摘要]主要在产业竞争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采用有关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对我国化妆品国际竞争力强弱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化妆品中国
一、研究综述
国际竞争力研究包括国家、企业、产业或产品等不同范畴,生产要素观认为,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国或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与自然禀赋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此观点自亚当·斯密创立绝对优势理论以来源远流长,大卫·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一俄林都继承了这一观点。
迈克尔·波特通过分析决定和影响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因素,构造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菱形理论”,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商务环境因素如何决定和影响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各种商务环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从而研究其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作用。
金碚等在研究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和方法时,构造了分析国际竞争力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虽然研究过程中探讨了对外经济政策、国家经济安全及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但整个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实现指标和直接及间接影响因素指标分析上,而且没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际比较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
摘要: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和成长四阶段学说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的理论三个方面,对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了一综述。
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理论;钻石模型
1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1.1绝对优势理论
这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斯密于1776年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适宜其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条件,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相互进行交换,那么彼此都能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1.2比较优势理论
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在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选择和构建的基础上,对我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系统评价,并与其他主要蔬菜生产国进行国际比较。本文基于实证分析作出主要结论,最后针对我国蔬菜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增强我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裨益。
关键词: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政策建议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扩张,已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并由于该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比较优势,形成了国际竞争力。在本世纪初的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再一次成为农业尤其是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重点。本文通过对我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系统评价,试图为我国蔬菜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相关建议。
评价指标的选择
(一)RCA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简称RCA)。RCA,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价值占该国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种商品出口价值占世界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战略举措。针对WTO后过渡期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从深化体制改革、突出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行业重组、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以及主动运用WTO贸易规则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就如何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产业安全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以新的发展观做好维护产业安全工作的战略举措,这关系到我国能否处理好外贸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应对加入WTO后过渡期的复杂形势,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贸易摩擦和各种贸易壁垒的影响。由于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的因素十分复杂,因此,提升产业竞争力以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基本对策思路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有利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国际因素,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国内因素,主动适应国际贸易形势和国际市场要求,积极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为基本路径,同时积极运用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各项权利,依法维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
充分认识国际贸易形势对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新要求
尽管我国是贸易大国,但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从近几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的排名远不及印度,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状况。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过分集中,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和中国香港占近70%;另一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及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比重很低,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人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应当有忧患意识,看到我国一些产业确实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对我国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使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特别是发达国家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等非贸易壁垒为武器,加大了保护国内市场的力度。由于我国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受环保因素影响较大,国外对我国实施的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出口的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都已经或即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我国产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产业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绝不能因为当前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而失去正确判断,必须从根本上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产业整体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