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12:49: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经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紧迫性思考
一、引言
国际经贸行业历来是外语院校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际经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国际经贸行业将会成为外语院校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更大领域。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不少外语院校都增加了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项目,但由于投入的力度不够,培养人数较少,难以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和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求。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多语种的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而培养多语种的国际经贸人才正是外语院校的突出优势。在此形势下,外语院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力度。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旣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也是拓宽外语院校学生就业和创业渠道的有效措施。为此,笔者选择了《外语院校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紧迫性思考》这一课题进行研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外语院校培养国际会展人才的紧迫性。
二、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有了极大地发展,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更是得到了飞速地发展。据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连续3年居于世界第一位,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二五”期间,我国吸收外资超过6200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30%以上。对外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急需大批既有较高外语水平,又有全面的业务技能的国际经贸人才。但是,由于存在着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脱节和学生技能素质难以达到岗位需求的问题,致使国际经贸人才队伍出现了很大的缺口,国际经贸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包括了新亚欧陆桥经济带、中蒙俄经济带、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需要大批精通英语的国际经贸人才,还急需众多精通其他外国语种的国际经贸人才,特别是需要精通俄语、法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泰语和马来亚语等多语种的国际经贸人才。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加快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步伐,国际经贸人才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很可能要出现国际经贸人才的用人危机。为了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外语院校应该加大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力度。
三、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是外语院校深化改革的需要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党和政府制定了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改革和转型的重大方针,提出了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笔者认为:外语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培养既有外语水平,又有业务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国际贸易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必须要有较强的业务技能。现代国际商务活动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国际经贸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外语院校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从而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需求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是外语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外语院校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际经贸本科教育之我见
【摘要】多数大学的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育模式已经远远脱离中国国情。文中对该专业的师资队伍、教材设置、教学导向、教学手法与能力等致命弱点,进行了透彻的揭示,基本否定了当前这一迷宫式教育模式;提出了通过教学与实践积淀出的、深思熟虑的、与时俱进、而紧贴实际的、并吻合“中国梦”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颠覆性新型教育模式;建议告别应试型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育的方式。
【关键词】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育
为什么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大都屈就他业?甚至毕业之后一片茫然?让我们看看当今这类大学的教育模式便一目了然。几乎所有的国际经贸专业本科课堂至今还在津津乐道于时过境迁的老三篇,“出口,海运加信用证”。出口章节充满了初放外贸时期的题材———大豆、玩具加小五金;海运也不过是散杂货的运费计算;至于信用证业务,不是坚持保兑,就是杯弓蛇影的拒付风险。这令人想起李白的诗句:“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简直就像垂暮老人的训导一般。再就是专注于应试型的竞赛,而与主流产业之前沿外贸毫无联系。这就向我们很好地解释了该专业毕业生出路艰难的原因,也预示着一个势在必然的专业教育体系急需改革。
1国际经贸专业师资队伍的窘迫
一位对外经贸学院的书记说得好,“老师没做过生意,怎么去教学生做生意呢?”这一语可谓撕破了某些经贸类大学的最后一层面纱。国际经贸专业的培养初衷,是要让学生学会做国际生意,而非“开国际玩笑”。那么,没有做过国际贸易的师资队伍,肯定只能是照本宣科,最多也就是传导一些道听途说,加上应试教育的案例题材。多数学院的这类师资都没有实践记录。或者属于学院毕业就到学院的师资,或者是为了追逐高学历的学院,招请的经贸类博士。可以想见,就其教学效果肯定都不理想,再加上他们不一定有过对外贸易经验,这类师资无法带徒。对于某些学院聘请的“外贸退役人员”,倒是有实践记录,然而大都也在传授“过去时”,因为他们只记得计划经济时期的那些个范例,也就是“大呼隆外贸战”之体验。一开口便是,“外贸公司”,再就是“出口创汇”。已经完全隔离与当代外贸形势。一是因为大经贸时代的单一化初放经营模式,导致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有限,经贸实施环节的操作经验也不完备;二是这些人员大部分没有再学习和更新知识与技能,甚至学历也没达标。只能是说说“城南旧事”,有的甚至还在忽悠学生。因为他们缺乏当今主流产业外贸运作知识与技能。
2国际经贸专业主干教材的滞后性
国际经贸人才培养论文
一、自贸区战略下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一)良好的综合素质。不同于国内市场,外国市场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涉及到语言、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国际经贸人才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强劲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文化阅历。具体表现为:首先能够掌握外语并能流利地用外语沟通;其次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最后,由于现在是法治社会,对外活动中也经常会遇到法律纠纷,这就要求我们的国际经贸人才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二)较强的实践性。对外商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是光靠理论研究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和外国相关部门或者个人实际洽谈才能完成,需要我们国际经贸人才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和谈判技巧才能完成。目前,我们大多数企业需要的是能够高效便捷完成相关事务的人才,而不是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员工。(三)具有全球化思维的管理人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外向型企业实现了由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向对外直接投资的转变,而海外经营需要考虑不同员工的文化背景、相关国家的政策、不同国家的公司运作等方面。因此,目前对于我们国际经贸人才来说,仅局限于传统的进出口相关业务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实现跨国公司的良好管理和运行是新形势下给我们国际经贸人才提出的另一更高要求。
二、对接自贸区战略人才需求,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一)对接自贸区战略人才需求,吸收国际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生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直是吸收国际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主要专业之一。随着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国际留学生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学生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的越来越多,这既为我国及这些国家(地区)培养了符合自贸区战略需求的人才,也加强了与这些国家(地区)学生的学习交流与文化交流。(二)依据自贸区战略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坚持依托现代产业、服务地区经济,瞄准上海自贸区战略的人才需求,以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主动融入自贸区战略。专业定位为: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服务面向自贸区战略,培养能在服务业、制造业、涉外经贸部门及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国际经贸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三)为实现自贸区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严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现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计并实施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实践能力”的基本培养模式,通过建设两大课群(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群、国贸实务操作课程群),突出两个特色(区域性、应用型),夯实两个基础(学科+英语),搭建三个平台(一课堂、二课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六大能力(专业技能、英语、计算机、语言沟通、组织协调、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起“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就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四)建设自贸区研究和“双师型”为特色的教学团队。高等院校应前瞻性地认识社会的人才需求,客观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发掘自身办学优势,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合作,围绕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培养青年教师,挑选与自贸区内或有自贸区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邀请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专家到校开办讲座。同时,安排教师到实习基地参与工作,使其具备一线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学院教师申报自贸区相关课题,集中形成一批自贸区研究的教学、科研成果,建设自贸区研究和“双师型”为特色的教学团队,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五)因材施教,全面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积极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优化培养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强化英语教学,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摒弃传统的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方法,转向实用能力的培养。以中教和外教协作教学、反思教学的方式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形成了听说结合、读写结合、生存英语与学术英语结合、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结合的特色英语课程体系。每年聘请国内外优秀老师和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多元化的师资构成给学生带来了新的视野并促使学院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改以“小班授课”、“分组教学”与“合作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Seminar)、观点陈述(Presentation)等教学方法,将学术规范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同步进行,让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实行全程导师制度,导师个别辅导每周一次,以便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从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转移到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独特理解、阐释、质疑、批判和应用上来,即尊重个人见解,重视个性和差异,鼓励在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
三、不断改革创新,形成鲜明的自贸区人才培养特色
(一)强化国际服务贸易专业方向。主动适应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的重大变化,积极对接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强化以国际服务贸易为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定位于复合型、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工科背景下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优势。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针对全球贸易投资规则新发展和上海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新要求,围绕国际服务贸易专业方向,新开设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外包等专业课程,新增实践教学课程服务外包业务实习,编写出版了《国际服务外包》等系列教材。(二)加强双向交流的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突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十分重视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多门专业外语和双语课程。2012~201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30多位学生赴美国、瑞典、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国际交流或攻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境外学生显著增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来自港澳台、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学生。2015年、201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共招收境外学生61人,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5级本科生总数的20%以上。(三)坚持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和校企互动的教育特色。坚持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发挥工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优势,坚持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和校企互动的创新教育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施“专业平台”加“实习模块”的教学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突出学科基础与专业特色课程的构架,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走“宽、专、交”的成才道路。
国际经贸争端解决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所抬头,国际经济贸易争端呈现出日益激烈的趋势。在WTO背景下,如何解决国际经贸争端,协调争端各方的利益,为争端解决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行方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对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提出一些个人初浅的观点。
关键词:国际经贸,争端解决,WTO
国际经济贸易中会产生争端,解决这些争端的办法也就应运而生。国际经贸争端作为国际争端的一种基本形式,一直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48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为解决这些争端提供了一个场所和一系列规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世贸组织,作为关贸总协定的继受者,通过引进“否定协商一致”原则、自动程序、交叉报复,建立统一的争端解决程序、设立上诉程序等有效措施,对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进行了完善。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国际经贸争端的解决难题就此迎刃而解。在复杂的现实情况中,仅仅依靠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无法圆满解决问题的。因此,探究WTO背景下的国际经贸争端解决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今国际经贸争端的新趋势
当今世界,国家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其间所发生的磨檫近几年来,呈现出以下新趋势。
国际经贸争端解决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所抬头,国际经济贸易争端呈现出日益激烈的趋势。在WTO背景下,如何解决国际经贸争端,协调争端各方的利益,为争端解决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行方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对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提出一些个人初浅的观点。
关键词:国际经贸,争端解决,WTO
国际经济贸易中会产生争端,解决这些争端的办法也就应运而生。国际经贸争端作为国际争端的一种基本形式,一直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48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为解决这些争端提供了一个场所和一系列规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世贸组织,作为关贸总协定的继受者,通过引进“否定协商一致”原则、自动程序、交叉报复,建立统一的争端解决程序、设立上诉程序等有效措施,对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进行了完善。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国际经贸争端的解决难题就此迎刃而解。在复杂的现实情况中,仅仅依靠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无法圆满解决问题的。因此,探究WTO背景下的国际经贸争端解决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今国际经贸争端的新趋势
当今世界,国家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其间所发生的磨檫近几年来,呈现出以下新趋势。
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一、国际化人才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形成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格局,而且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是国际化人才?虽然对国际化人才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和固定的标准,但人们普遍认为,国际化人才的素质应该包括如下方面:
1.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国际视野包括对本行业、本领域国际上的整体格局、最近成果、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入的了解;对国外主要的社会文化、民族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有相当认知;对世界发展的规律和潮流能够准确把握。同时,在迅速变化的时代,国际化人才还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灵活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通晓国际规则和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按照国际规则和惯例办事成为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这就迫切要求国际化人才能够熟悉国际法、国际条约等国际规则。缺乏这些知识,要想在国际交往中做到平等互利、捍卫民族利益,只能是一句空话。
外贸合同规范国际经贸良性运作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外贸合同概述;外贸订立中存在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国际经贸商务发展迅速、国际货物买卖正是以这种合同为中心进行的、构成一项有效的外贸合同的必备条件有几方面、争取合同文本的起草、起草合同的文本,需要做许多工作,这可以同谈判的准备工作结合起来、注重外贸合同的中英文翻译、合同一般都采用中英两种语言文字写成,而且两种文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翻译过程中,尽量使用确切的法律名词、术语和用词、各种贸易术语慎重使用、外贸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合同管理、将进出口合同中的一系列问题统一由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等,具体请详见。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国际经贸商务发展迅速,并且面临不少挑战。作为法律文件的外贸合同也将在规范国际经贸运作,促进国际经贸发展,防范国际支付风险,巩固国际经贸成果等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外贸合同订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外贸合同概述
外贸合同是买卖双方通过磋商就某项或某些商品在国际间的买卖问题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是外贸文件中最常见的形式。国际货物买卖正是以这种合同为中心进行的。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都应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倘若发生不属于不可抗力或其他免责范围内的不符合同规定的行为或不行为,就构成违约,违约方就应赔偿对方因此而造成的失。如违约方不赔偿或不按对方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对方就有权视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取得法律保护。
一般而言,构成一项有效的外贸合同的必备条件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是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具有法律行为的资格和能力;其二是国际贸易合同是买卖双方的法律行为,不是单方面的行为,所以,必须双方当事人表示意思一致,这种合同才能成立;其三是国际贸易合同是商务合同,是有偿的交换;其四是合同的标的和内容必须合法;其五是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审批手续。
二、外贸订立中存在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校国际经贸专业教学考究
一、国际经贸专业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知识平台的复杂性:非母语教学存在欠缺国际经贸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多个学科基本原理与知识的运用。如何用纯英语对其进行正确、生动和传神的讲解和描述,是中国教师面临的首要难题。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问卷调查显示:88.6%的被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英语口语表示满意;65.7%的学生能够完全听懂并理解英文教学的内容;62.9%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需要加以引申和扩展。在全英语教学中,教师无法做到像用中文讲课那样旁征博引、游刃有余,从而导致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一般而言,留学生任课教师都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和专业基础,而缺乏对讲课内容或专业知识进行像母语一样的扩展、驾驭和引领的能力,存在中式英语的现象。(二)语言文化存在差异性:师生、中外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留学生是一个多元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和社会经历。尽管大多数留学生都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其英语交流有着各自的地域语音特色,与标准的“英式”或“美式”英语不尽相同,这使得留学生与中国教师之间、中外学生之间仍面临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教育经历也对学生的思维表达方式和沟通习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例如,一些来自南非、欧洲国家的学生有着直接而丰富的表现能力,他们思维活跃,在课堂教学中会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堂讨论时,经常会因为某个问题与其他同学争论不休。这种开放式的交流在西方课堂中比较普遍,但却让许多中国及亚洲国家的学生感到尴尬。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问卷调查显示:62.9%的被调查者喜欢自己的异国同学;54.3%的被调查者能够与异域文化背景的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91.4%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加强授课中的语言文化沟通交流。因此,如何克服因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理解困难,是师生各方需要共同应对的课题。(三)中外学生学习风格异质化: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凸显由于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影响,中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如中国学生关注知识本身,重视对规则与惯例等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留学生则更关注知识铺陈,重视形象知识的理解,喜欢通过具体实例来揭示或论证相关原理;中国学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只在具备必要知识或观察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才会进行实践,而留学生则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会通过个人的反复实践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和获得结论;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学生倾向于与他人合作或向教师求教,以人际交流为基础进行学习活动,而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学生则喜欢进行个人研究式的学习,倾向于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类型的个体差异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然而,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同堂教学仍主要沿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单一模式,教师习惯于从概念、结论出发,按课本的知识体系循序教学,既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外学生同堂教学问卷调查显示:84.2%的中国学生和56.3%的留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84.2%的中国学生和63.7%的留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8.9%的中国学生和43.8%的留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留学生。可见,现行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但不能满足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留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国际经贸专业中外学生同堂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积极推行合作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合作性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国际经贸专业推行中外学生同堂合作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推行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中外学生组成各种学习或讨论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角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主动性,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开展合作与竞争;其次,精心设计各种合作学习任务,如问题讨论、计算练习、个案剖析、情景模拟等,这些任务仅凭个人力量难以完成,但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可以顺利完成,从而督促每位成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紧密合作;第三,出于协助教学的目的,授课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将课堂讨论或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分别推选一名中国学生与一名留学生进行阐述,授课教师现场点评,并结合相关的理论要点进一步分析和讲解;第四,教师应注意监控和评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如是否认真履行职责、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与组内其他文化背景的成员有效沟通和合作、对团队任务完成的贡献等,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二)灵活运用多种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外学生学习类型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任务或项目教学、情境模拟、对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对于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及货运保险、国际贸易货款的结算等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或问题讨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报价核算、合同草拟、单证制作等操作技能,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或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和完成,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技能;对于贸易合同的履行、贸易风险的防范等综合性技能和技巧,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的案例进行专题研讨,帮助学生将各业务环节的关键点及操作规范联系起来,促进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对于交易磋商、争议解决等实战技巧及规则,可以设计相关的情节和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演练,并由教师进行现场评议和总结。此外,基于教学相长的出发点,可以安排不同国家的学生对本国对外贸易的管理和习惯做法进行介绍,将其与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师生共同开拓视野,更好地认识各国对外贸易具体实践的差异性。(三)加强中外学生同堂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沟通中外学生同堂教学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和研究课题,尤其是涉及到对外教育,一定要谨慎对待。首先,应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学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习俗,在留学生面前展现中国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渊博的专业知识、友爱相助的热情等,通过自身努力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好评;其次,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增强其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能力,鼓励中外学生结交朋友,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实现不同文化的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和熟悉英语词汇与实际语境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用双语学习国贸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每章小结、关键术语、思考与练习用中英文双语进行讲解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相关知识。(四)进一步增强教学服务理念和完善服务措施中外学生同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语言从纯中文到中英双语的转变,更要涉及教学服务理念和各个环节的转变,如教务安排、学生课外辅导、实验和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文件归档、全英语氛围的营造、教学软件和图书资料的准备等。留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中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差异较大。他们求知欲望强烈,学习经验也比较丰富,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更为关注。因此,针对留学生的各种教学服务措施,如学分制和双语选课系统的完善、各种行政管理文件的双语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课程配套实验实习软件的更新、课外专题讲座和专家指导、图书馆相关英文资料的馆藏量等都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才能有效契合专业课程中外同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丽丽陶忠元单位:江苏大学
“一带一路”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不少高等院校都加大了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力度,但由于培养的技能标准不完整和不具体,培养的学生在素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多语种的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而互联网时代又对国际经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技能标准。在此形势下,高等院校要制定和完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技能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的国际经贸人才。笔者认为:所谓创新型的国际经贸人才,也就是拥有“外语+CIIET”技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互联网时代,“外语+CIIET”就是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国际经贸人才的技能标准。
二、“外语+CIIET”的具体内涵
培养创新型的国际经贸人才要有具体的技能标准,根椐这个标准,高等院校才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外语+CI-IET”就是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应该具备的技能标准。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传递方式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对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创新型的国际经贸人才,不仅要有它的思想和道德标准,还需要有全新的、具体的技能标准。而“外语+CIIET”基本包括了互联网时代国际经贸人才应该具备的技能素质,它包括了从事国际经贸活动所需要的外语语言能力、国际交际能力、国际经贸知识、国际营销方法、电子商务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说这是创新型的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标准。所谓“外语+CIIET”,就是“外语语言基础﹢国际经贸的五种技能”,其中“CIIET”是五种技能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每一个字母代表着一种技能。即:外语语言基础+国际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ability)+国际经贸知识(InternationalEconomyandTrade)+国际营销方法(InternationalMarketing)+电子商务技能(E-com-merce)+团队合作能力(TeamworkandElaborateability)。
三、“外语+CIIET”是“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标准
随着国际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在这种形态下,国际经贸的经营和营销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经营和营销模式已经被淘汰,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成为了国际经贸活动的主要平台。随着国际经贸的经营和营销模式的变化,国际经贸人才的技能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外语语言﹢国际经贸知识”的技能标准已经过时,而“外语+CIIET”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国际经贸人才全新的技能标准,这也是高等院校培养“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国际经贸人才的具体标准。按照这个技能标准的要求,国际经贸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语言水平,而且还应该具有五种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即:较强的国际交际能力、扎实的国际经贸知识、精通的国际营销方法、熟练的电子商务技能和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一,较高的外语语言水平。国际经贸是跨国进行的国际性的经营和营销活动,也是一个需要用多种国家的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这就要求国际经贸人才首先要会说外语。所以,具有较高的外语语言水平应该是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的首要标准。要成为国际经贸的合格人才,笔者认为起码应该掌握两门外语,其中要精通一门外语,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写”水平,才能从容地与外商们交流对话和冾谈业务,也才能适应国际经贸活动的需求。除了会说外语之外,还要对国外主要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民族习俗、价值标准和消费习惯等进行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外语语言基础。可以这样说,较高的外语语言水平是国际经贸人才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条件。第二,较强的国际交际能力(C)。我们所说的国际交际能力,主要是指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外语运用能力。大家都知道,国际经贸主要是和外国人打交道、做生意,国际经贸的全部业务活动都需要用外语来交流和交易。因此,是否有较强的国际交际能力是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经贸人才,在国际交际能力方面,至少应该具备四种基本的能力。一是要具有用外语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二是要具有用外语进行合同签订和处理商务文书的能力,三是要具有用外语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能力,四是要具有用外语解决贸易纠纷的能力。如果你不具备上述四种基本的能力,就说明你的国际交际能力较弱,你就难以达到国际经贸行业的用人标准,你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经贸人才。第三,扎实的国际经贸知识(I)。国际经贸活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具有这样三个特点,即:涉及范围广、业务种类多、专业知识细。它的这些特点就要求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人员必须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国际经贸知识。因此,是否掌握扎实的国际经贸知识也是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经贸人才,必须要系统地学习国际经贸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会话和商务写作等方面的课程。通过系统学习,扎实的掌握国际经贸三个方面的主要知识,一是要掌握国际经贸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国际经贸的重要理论、国际经贸的组织状况和国际经贸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二是要掌握国际经贸的实务知识,主要包括国际经贸的贸易方式、贸易术语、商品知识、关税知识、结算知识和外汇知识等。三是要掌握国际经贸的运作知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的谈判和合同签订知识、商品的运输和保险知识、进出口合同的履行程序、索赔和纠纷解决办法等。只有扎实的学习和掌握了这些方面的主要知识,才能够很好地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第四,精通的国际营销方法(I)。国际市场营销是国际经贸的主要载体和主要业务,国际经贸的大多数活动都是融汇在国际市场营销中进行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经贸人才,必须要精通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方法。因此,是否精通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方法也是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做到精通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方法,必须要系统学习市场营销和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好四种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方法,一是要掌握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的方法,二是要掌握进入和拓展国际市场的方法,三是要掌握经营和管理销售网点的方法,四是要掌握商品促销的各种方法。上述四种方法是国际市场营销中经常会使用的业务技能,也是检验国际经贸人才能力高低的实踐标准。你只有精通和掌握了上述四种国际市场的营销方法,你才能胜任国际经贸行业中不同岗位的要求,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经贸人才。第五,熟练的电子商务技能(E)。随着国际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进行国际经贸的交易活动已经成为国际的主流,这是国际经贸活动最大的变革,也是现代国际经贸活动和传统国际经贸活动的最大区别。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人员必须要有熟练的电子商务技能。因此,是否具有熟练的电子商务技能,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笔者认为:熟练的电子商务技能主要应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技能,一是能够熟练的使用外语在计算机上进行商务谈判和签订各种贸易合同的技能,二是能够熟练的使用外语在计算机上处理各种商务文书和商务函电的技能,三是能够熟练的使用外语在计算机上处理各种具体的交易业务的技能。可以说,在现代社会里,你没有熟练的电子商务技能,就难以进入国际经贸行业;你没有熟练的电子商务技能,就不能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第六,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T)。国际经贸活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了市场调研、市场拓展、产品生产、交易谈判、商品物流、国际营销和国际结算等等诸多方面的工作,绝大多数业务都不可能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而是需要若干团队进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这就要求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人员必须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是否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经贸人才,首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企业、热爱自己的经营团队,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具有三种团队合作的能力。一是融入团队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表现是:能够适应团队的环境,能够适应团队的管理,能够出色完成在团队中所担负的业务工作。二是团结协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表现是:注重团队的整体利益,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在业务活动中善于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三是乐于助人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表现是:乐于帮助团队成员解决业务工作中的困难,乐于关心团队成员生活上的疾苦。如果你具有上述三种能力,那就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经贸理论在中国适用性透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新贸易理论及其政策建议——战略性贸易政策,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部分学者提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已经过时,应紧跟国际潮流,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来指导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本文将从分析两个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入手,研究两个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要探索传统贸易理论(或比较优势理论)与现代贸易理论(或新贸易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适用性问题,首先必须从一般理论意义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实践历程分析这两种理论的适用性。
(一)两种国际贸易理论前提假定
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质是自由贸易论,其基本理论立足点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思想,考虑的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最优配置经济资源的问题。比较优势论最根本的前提假定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新古典分析方法。尽管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理论史上遭到了众多的批评,但其理论大厦历经100多年的风雨却从来没有被摧毁过。比较优势理论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国际范围的延伸,它所倡导的是基于国际分工基础上的贸易互利论。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说,这种国际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可以达到整体世界经济的帕累托最优。因此,比较优势理论具有坚实的理论根基。从理论的应用来看,传统贸易理论较客观地解释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但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如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跨国公司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作用空前加强、产业的规模经济明显等现象。
新贸易理论正是抓住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对其进行否定,认为国际商品市场具有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两个基本特征,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领域的新现象。以古鲁格曼、赫尔普曼、迪克西特等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其精髓和要义集中体现在规模经济理论中。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厂商存在内部规模经济,也即大厂商比小厂商有成本优势,从而可形成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在这种前提下,同行业厂商数目少,各厂商生产有差异产品,从而每个厂商一定程度上都是价格制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这就是说,假定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异质的,那么即使在资源禀赋相似的情况下,各国出于规模经济考虑来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也必然产生国际贸易。即除比较优势外,规模经济成为国际贸易又一独立动因,通常用来解释行业内贸易现象。由新贸易理论必然逻辑推演出战略性贸易政策,即一国政府借助研发补贴、生产补贴或出口补贴等政策手段,保护国内市场,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实现规模经济,抢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或者通过进口征税攫取外国垄断利润。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有限保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