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反倾销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10:12: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反倾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反倾销

反倾销的国际挑战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企业在国外遭受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境外企业也不断向我国市场进行倾销,这些现象揭示了中国反倾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挑战。如何应对挑战首先要对“倾销”及其诉讼进行基本分析,同时,分析我国遭遇反倾销现状及原因,进而从建立应对反倾销预警机制、积极应诉和多方配合支持的角度总结出我国企业在国外反倾销诉讼的应对方略。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反倾销诉讼

在国际贸易中,倾销是一种便捷、高效率地占领进口国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的手段,因而,这一方式被许多国家采用。为了防范这一过程中的危险,WTO赋予了成员方抵制这一不公平贸易的措施——反倾销,通过它,进口国可以避免本国工业遭受进口产品冲击。但是,反倾销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多国家利用它不正当的干预别国企业的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

一、对倾销和反倾销的基本认识

(一)倾销的特征

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规定,如果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通过对这一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倾销的若干特征: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中反倾销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在出口贸易中面临的关税贸易壁垒逐渐消失,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利益,都越来越多地使用非关税壁垒,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遭遇最多的就是反倾销的调查。虽然在最近几年有所下降,但我国在应对反倾销的规避中没有系统性的措施,本文对反倾销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以及一些反倾销的规避措施作了探讨。

【关键词】国际贸易反倾销规避措施

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中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成了贸易中主要面对的壁垒。对我国大部分出口贸易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根据1994年的《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1款规定: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如果该产品的价格低于出口国国内“相同产品”的价格,即低于其正常价值,该产品就被认为是倾销。当一国产品被另一国征收反倾销税的情况下,出口商通过各种形式、手段来减少或避免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方法或行为被称为反倾销规避。面对各国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我国当务之急就是建立系统的反倾销体系,完善反倾销措施。

一、我国反倾销问题的形成及现状

1.反倾销问题的形成

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的过分干预造成了国外对我国企业认识的偏差,就形成了外国反倾销调查的根源。在应对反倾销诉讼中,存在所谓的“智猪理论”,即笼子的一头有一个按钮,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笼子里关了一大一小两只猪,每只猪要吃食都必须要做出决策是等在食槽旁边还是去按动按钮。这场博弈的结果依赖于大猪,如果小猪去按按扭,那么它回来大猪已经把饲料吃完了,如大猪去,虽然它比小猪去的情况吃的少,但总量也比小猪多。在应诉反倾销中,小企业如果应对成本太高,大企业应诉一旦胜诉,利益是大家都能享受。花了成本赢来的利益并不能增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所以就存了应对反倾销时大家都不积极应诉的局面,甚至出现无人应诉的尴尬局面。这就造成了外国屡屡实施反倾销调查。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反倾销认识综述

从GATT到WTO,多边贸易谈判极大地降低了世界各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极大的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在市场准入方面做出了重大和广泛的承诺,尤其是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的开放程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多边贸易体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自2007年下半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各国出于恢复经济发展的需要,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极受“青睐”的对象。2010年WTO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全球的40%,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已经取代了美国、欧盟等传统“反倾销俱乐部”成员,成为对华反倾销的头号大国。根据WTO统计,1995—2009年印度共对我国发起反倾销137起,占其对外反倾销比重的22.3%。印度是我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但是其对我国的反倾销活跃程度却远远超过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正是由于这种背景,使得我们探究印度为何实行如此大的力度对我国采取反倾销的行为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实施一定程度上的反击。以下将从印度(外因)和中国(内因)两个角度来分析:

1.外因

1.1维持国内相关产业的供给和需求

根据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加上政府补贴等原因,使得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我国出口产品的这一特殊性,无疑加大了进出口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具体到印度,如果他们觉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本国的市场占有率很高,或者说是威胁到了本国相似产品产业的规模,就有可能对中国提起反倾销申请。

1.2保护国内产业的规模经济

单纯的进口增长并不会引起反倾销,但如果进口增长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印度反倾销当局就要采取措施遏制这种损害。在分析进口商品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时,印度反倾销当局通常通过这些经济指标来加以衡量:产量、市场份额、利润、投资回报率、产能利用率、就业人数、工资水平等等。当然,在分析案例时,不可能把上述经济指标一一加以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进口商品使得本国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下降,而无法达到之前的规模经济,当局的反倾销行为就几乎成了必然。维护那些已经达到规模经济的产业在国内的支配地位,进而有利于发展强大国民经济,这是反倾销的又一动机。

查看全文

诠释国际反倾销法改革之探讨

摘要:日本积极主张对国际反倾销法进行改革,要求澄清和改进国际反倾销规则,并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日本对国际反倾销法改革的主张对我国参与国际反倾销立法与具体的反倾销实践都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我国应该在国际反倾销谈判中,与日本建立伙伴关系。

关键词:日本;国际反倾销法;改革

一、引言

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的规则谈判中,反倾销议题形成了出口方集团(反倾销制度受害者)和进口方集团(反倾销制度使用者)针锋相对的局面。前者是日本、韩国等贸易出超国家和依赖出口发展经济的发展中成员组成的“联谊小组”,他们提出,反倾销措施日益扩散,已蜕变成为过度保护国内产业,而不是制止不公平贸易的机制,因此,谈判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避免反倾销制度的过激与滥用。作为反倾销主要受害国的日本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一起对反倾销法提出的改革建议大多反映了WTO反倾销法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强调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这一点上。本文从日本的视角考察国际反倾销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指出值得我国借鉴之处,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日本对国际反倾销法改革的目标期待

日本认为,尽管乌拉圭期间为改进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规则所进行的努力,反倾销措施已经增生扩散为不是抵消有害的倾销,而是向国内产业提供免于国际竞争的不适当保护机制。反倾销措施,当其被滥用和误用时,极大地破坏了成员方们一直在做的及在各种WTO协定中将要做出的贸易自由化,包括关税减让的真诚而严肃的努力。由于越来越多的成员方积极地使用反倾销措施,成员方问在解释与适用反倾销现行规则时,已经存在大量分歧,导致反倾销措施的适用不一致并难以预见。所以,日本对国际反倾销法改革的目标期待是通过澄清和改进规则,实现以下三个主要目标:

查看全文

国际反倾销法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反倾销已经成为反对不公平竞争和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被反倾销的严峻挑战。本文从政府、企业以及反倾销立法方面的完善来应对国际上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倾销浪潮,并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探悉中国的反倾销立法亦不可照搬WTO的规则,而更应该从政治上加以分析,以求制定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反倾销法律。

关键词:反倾销对策国家利益

一.倾销与国际反倾销法

倾销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法律意义上的倾销是以价格歧视为基础,形成了有其特定内涵与外延的概念。1947年关贸总协定(GATT)第6条的规定最具权威性,认为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输入到另一国家的行为。构成倾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2.由此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以上统称损害);3.低于正常价值的销售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满足了以上所有条件,进口国可以提起反倾销控诉。〔1〕在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21世纪初期,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WTO成员国范围的扩大,各国间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国际反倾销出现一些最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倾销的规模来看,由过去传统的几个贸易大国指控倾销转变为反倾销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反倾销不仅具有防御性特征,它的进攻性与对抗性也是保护国内市场、促进公平竞争的有效武器。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贸易大国还是贸易小国,也不管是富国还是穷国,都把反倾销作为主要贸易保护手段,国际反倾销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熟悉和运用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查看全文

反倾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策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贸易反倾销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论述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间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国际反倾销出现的一些新趋势。阐述了在国际反倾销呈现出新趋势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应采取地积极的应对策略。

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随后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反倾销,顾名思义是指一国(进口国)针对他国对本国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对抗措施。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愈强,各国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倾向也随之愈强,反倾销就成为大多数国家主要采取的贸易保障制度。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几近白热化、各国关税水平的不断下降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的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显得更加激烈。

1反倾销的国际新趋势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一国政府是与各国通力合作共抗危机,还是采取保护主义姿态,这是各国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日趋密切,一个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一项重大经济举措,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发展,更要考虑对他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为了解决本国因金融危机而引起的经济下降、金融机构破产、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等经济社会问题,通过拉动内需,从而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这原本无可非议,但问题是,目前不少国家刺激经济的计划都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这就不得不令人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多了一丝忧虑。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中中国遇到的反倾销形势与策略研究

摘要: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中国经济也遭遇了新的挑战。其中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尤为突出,并严重影响我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进程。本文将综合考量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深入研究我国面临的反倾销问题以及探讨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反倾销;对策探讨

1.倾销与反倾销定义

倾销,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使得另一国国内有竞争能力的产业受到损害的行为。它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为世界贸易组织所禁止,因此反倾销也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市场,扶持本国企业强有力的借口和理由。

根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的规定,一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我国现状

查看全文

国际反倾销法的立法特征概述论文

摘要:倾销与反倾销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内占据重要位置且非常容易引发争议的词汇,每个国家都想通过反倾销来获得国际贸易上的主动性,从而对自己国内贸易和市场进行保护,然而,在反倾销战役打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立法源源不断,其公平性是否毫无疑问,这值得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公平性

一、反倾销法产生的背景

1.1倾销与反倾销的含义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第六条第一款将倾销定义为:“用倾销的手段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国市场,如因此对某一缔约国领土内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重大的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对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产生严重阻碍,这种倾销应当受到谴责。”WTO在继承GATT的基础上,规定“如一产品自一国出口至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中出口国供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则该产品被视为倾销。”

然而,反倾销作为倾销的对立面,自然是对其的一种否定和打击。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倾销这一国际贸易行为的否定和反对;二是对倾销行为的打击和抵抗,并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这种意愿提供合法依据,即是反倾销立法。

查看全文

公允价值下的国际贸易反倾销诉讼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基于我国2O06年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对公允价值-9正常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在后WTO时代我国企业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标准,提供公允的会计信息,为反倾销诉讼中替代国的合理选择提供强有力的会计支持,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公允价值;正常价值;反倾销诉讼

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以来,全世界l/7的反倾销案件调查针对中国,国外针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案平均每年约20起,累积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额约150亿美元。毋庸置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同时也是其他国家反倾销诉讼的最大受害国。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案件调查最多的国家,且反倾销裁定败诉的比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1995年至2006年6月,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总数为500起,并且在全球反倾销立案数量逐步减少的情况下,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仍然呈增长的趋势。2006年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占全球反倾销案件总数的36%…。

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以往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差异很大。我国企业面临反倾销诉讼时,由于以往的会计资料都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而国际会计准则大多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从而导致反倾销调查中在确定产品的正常价值这一环节上,我国企业的会计资料不能得到调查机构的认可,企业的会计信息被认为是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这些会计信息得到的企业的产品价格也被认为是不可比和非公允的,因而我国企业常常在反倾销诉讼中处于劣势。

反倾销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认定倾销的过程需要良好的会计支持。自2005年以来,欧盟上市公司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国际反倾销调查中,许多判断标准都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惯例的现实要求。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启用公允价值这一国际上通用的会计计量属性,这既适应了国际趋势,也为我国企业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提供了会计支持的基础。

查看全文

国际反倾销不公平性分析论文

GATT自1948年生效至1995年1月1日被WTO所取代,其间经历了八轮多边谈判,使得关税大幅度降低,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日益受限,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行业层次上的国际竞争加剧,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慢并间有危机的出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反倾销是历经GATT八轮谈判而被保留下来的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加之反倾销申诉的便利性、技术上的灵活性、裁决上的较大主观性及其易胜性,使得各国对于反倾销这一贸易保护措施过于青睐。合理使用反倾销手段对于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是必要的。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一直在滥用着这一“合法”的保护手段。

据外经贸部统计,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提起第一例反倾销调查案以来,截止到2002年10月,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已达501起,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或地区达33个,涉及我国出口产品4000余种,累计影响我国出口金额约160亿美元。

反倾销本身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平性,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尚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充分认识反倾销的不公平性,是WTO本轮谈判中对国际反倾销法提出修改建议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现行反倾销法本身的非中立性

法律作为诉讼裁决的依据,对诉讼双方当事人来说必须具有公正性或中立性。但作为反倾销诉讼裁决依据的反倾销法本身却不是中立的,带有明显的偏袒和保护本国生产者的歧视特征。作为现行国际反倾销制度的最新准则,WTO反倾销协议是由1948年GATT第六条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但后者的原始草案是由美国政府以其1921年的反倾销法为基础提出的,而美国1921年反倾销法的出台背景是:192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粮价大跌,1921年失业率达到12%,有505家银行倒闭,达到了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的历史最高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