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05:44: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防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防建设

新时期城市规划与国防建设

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对国防建设已经产生深刻的影响。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与城市的快速增长,城市规划已成为国防建设的一个环节。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实践证明,城市通过城市规划行使政府对国防建设的引导和调控职能,对于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探索城市生活和生产的合理布局,提高国防保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城市规划对国防建设的认识,掌握现代化国防建设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城市规划与国防建设的和谐发展,是城市规划的一项任务。

自古以来,城市的发展同国防建设密不可分。《吴越春秋》有这样的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这就说明造城的目的。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是具有军事与民用双重功能。城是围绕城邑建造的一套防御构筑物,以闭合的城墙为主体,包括城门墩台壕隍等,也指边境的防御墙和大型屯兵堡寨,具有军事功能,以防御为主的构筑。市是中国古代集中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又称市井,具有经济功能。市中除放置各类商店外,还有酒馆旅馆等。

现代的城市概念,是依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地腹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心。偏重于民用与工业建筑,弱化了该市在整个国防建设体系的地位。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注意原则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

查看全文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论文

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

(一)国防建设必须依赖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则是政治作为阶级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关系的根源。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也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国民经济能够为国防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物资和优秀人才,能够有效地改善国防设施,更新武器装备,加大国防科技投入,从根本上提高国防力量。

(二)经济建设所必须的安定的国内外环境来自国防实力的增强和发展,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证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有国家就要有国防。同志曾说:“一个巩固的国防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纵观历史,一国的强盛莫过于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如果国家的国防实力不强,其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把国家的独立自主、领土完整和经济建设视为国家的基本利益,而国防建设是保障三者的先决条件。

(三)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

查看全文

国防建设工程监督发展论文

[搞要]本文就无损检测技术在军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做了阐明和探讨,并针对其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意见。[主题词]无损检测技术工程质量监督控制1.前言国防建设工程因有着特殊的使用功能和作用,决定其工程质量不但要在平时能够保证结构安全,满足军事战备、训练的使用要求,而且必须达到战时能够经受住破坏性武器的数次打击和其它因素的强力冲击。所以,如何监督与控制好工程质量,建设高标准的国防工程,是军队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所在。在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过程中,随着监督手段的不断完善,检测仪器的不断发展,质量监督工作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加大。近年来先后引进和使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便是很好的一例。所谓无损检测技术就是在不影响工程结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原位检测某些物理量(如回弹值、超声波速、振动频率、红外线幅射……等)推算出材料与结构的工程质量指标,如强度值、厚度值、内部缺陷点、钢筋位置、成分含量等。它有着比常规检测方法更为诱人的特点:非破坏性、随机性、远距离探测、现场检测等等;且检测数据可连续性采集,并通过数理分析和逻辑判断,能够比较准确地推定出工程质量的状况,从而弥补了以往在质量监督中单纯以“查、看、审、量”的观感检查和外形质量控制偏差来推及工程质量优劣的做法,使监督检测的结果更具真实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尤其对于军事战备和防护工程,准确鉴定和评估其质量的状况,关系到战士的生命安危和武装设施的安全。因此,充分运用无损检测技术,严把质量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2.1我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在近20年里得到飞速发展,其若干单项技术在研制和运用水平都已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自80年代以来,通过多次技术合作和攻关,已制定了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取芯法、拔出法等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的规程。这些行业标准和协会标准,有力促进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至今,国内大部分二级检测中心均已具备了开展无损检测服务的条件。2.2无损检测技术体系日益完善。除了常用的超声波外,红外成像技术、雷达技术、波动分析技术、电磁、激光等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如:远红外成像检测外墙面砖粘贴质量、雷达探地检测场道、公路质量、波动分析检测桩基质量等在全国各省市都有应用先例。2.3配套开发和研制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已发展到数字式智能化时代,具备了综合性和测试结果分析、计算的功能,测试数据也由单纯的数理统计进入了信息处理,大部分已配置笔记本电脑和随机键盘,甚至简单到:“只要轻轻一点,便可什么都管”的傻瓜型。3.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中的作用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已愈来愈广泛。无损检测技术的现场性、实用性、快速性特点,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手段,在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监控中,其作用亦愈加重要。3.1无损检测技术是工程质量事故检测和处理的法定方法之一。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明确规定:“当对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性有怀凝时,可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或从结构、构件中钻取芯样的方法,按有关标准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作为是否应进行处理的依据。”3.2无损检测技术是工程质量预控和监督的有效手段。随着无损检测可靠性的提高,其检测结果非但是普遍使用的一种质量处理的依据,而且越来越多的工程已将其做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手段,使无损检测技术介入施工管理中。如:新拌混凝土快速测定仪,可在几分钟内测试出出罐的新拌混凝土中水泥含量、水灰比,推定出28d的强度值,起到了预先监控的作用。钢筋位置及保护层测定仪,可模拟出混凝土内钢筋的直径和保护层的厚度,从而更能有效地监控到施工过程的质量行为。3.3无损检测技术是工程评定和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在以标准试块测定值为代表来评判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运用无损检测结果比较既可验证试块的真实性,也可反映出建筑物的真实质量和差异。在北京等一些大、中专城市已明确规定,新建建筑必须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强制性无损检测,并以此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4.无损检测技术对国防工程质量检测应用中的问题探讨与思考作为国防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结构验收及监督的重要手段,无损检测技术肩负的责任很重,但其发展和应用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这里即有技术上的不足也有应用中的问题。4.1在技术上其测试和推定的准确度有待进步提高。例如运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时,超声波速受外界湿度、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几个工地的比较性试验时,往往对试块(因其在养护池中,相对含水率较大)的测定值离异较大;随机提供的标准参数曲线,在各地区不尽相同,故而也相对产生误差。用冲击波法测定机场道面板厚度,一是精确度与验评标准本身就有差异,二是击振波受操作者的专业熟练程度影响,有人为误差。应用电磁波对钢筋位置及保护层测定,局限性过多,对双层钢筋及多层配筋不能有效设别等等。4.2检测性能比较单一,综合质量鉴定有待于完善。随着新结构形式及混合结构的不断出现,在质量鉴定时,不但要推定出混凝土的质量状况,而且也涉及到如钢筋质量、钢结构质量、砌体施工质量及其砼与钢筋共同作用状况等,只有这样才能对全面、综合地对整个工程进行核定。4.3国家与军队现有验评标准的规定,使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评定上有一定局限性。以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为例: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以标准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的统计结果来作为判定依据。对无损检测结果没有以法定程序进行规定,势必造成施工检验与监督检测的相脱离的矛盾。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立法,确立无损检测的合法地位,让其在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5.无损检测技术在国防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应用与发展基于现阶段国防工程建设情况的特点,本着“立足现有,发展高新,综合应用,不断开拓”的原则,我个人认为,在国防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中,应充分发挥无损检测的特点,加大对其应用的频度,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国防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的力度,保证国防工程的质量,使其发挥更大的军事效益。5.1建立相应的国防工程监督与检测管理制度,明确无损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应用地位。一是国家出台相应的无损检测试用标准,让检测得以规范化执行。二是确立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地位,无损检测是质量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工作以检测数据为依据,依赖检测数据的真实性达到监督的公正性。三是强化无损检测应用程序,对结构工程必须抽取10%的构件进行整体性无损现场检测,对一般工程可在质监同时进行两次以上的随机性单项抽测,并以此作为工程核验和评定的必备依据。5.2健全相应的无损检测机构和组织,配备技术人员,为开展无损检测工作打下基础。检测是为工程质量监督服务的,为了提高监督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权威性,就必须依靠检测这一科学手段。因此我个人认为各质监机构均应将无损检测业务作为必备指标来加以建设和完善,筹建与质监科室相对独立的无损检测室,一方面配合质监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对质监工作的工作质量进行内部监督。其人员组成要相对稳定,必须经过无损检测专业培训。5.3加强无损检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实用性,为无损检测的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科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搞好无损检测工作必须以大量事实检测案例来加以总结和论证。因此这一过程要求我们一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二要与各科研和检测机构加强密切联系和协助,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实用性。5.4开发无损检测技术在国防工程质量其它方面的应用价值。如机场道面质量测试,阵地、洞库的抗打击强度测试,防护、伪装的厚度测试,旧军事工程的质量状况和安全使用情况评估等。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防工程的质量要求,无损检测技术将愈来愈有更大的用武场地。

查看全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巩固而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论述在充分肯定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及形势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原则和方针。新中国建立初期,同志就提出了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并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的战略思想。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同志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我们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有关原则和方针,充分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工作部署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必须充分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科学分析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告诫全党全国,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自己,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使国防和军队建设具备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国防建设仍然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战略机遇期决不是凭空而来的。面对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依然占据优势地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严峻现实,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求更高的新情况,保障我国和平发展的使命和责任越来越重大,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要准确把握国际战略态势和我国安全形势,统筹安排国家资源,科学确定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在战略机遇期,要以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国防资源运用上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建设投入规模,保证国防建设发展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确保国防实力始终能够满足国家安全防卫的现实要求。要充分考虑到国防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重要性日益上升的趋势和要求,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国防建设中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些重点领域优先考虑、重点突破、走在前头。

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兼顾富国和强军的双重目标。国家富强离不开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其中蕴含着强军的要求。没有强军作保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没有根基。在整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相促进,始终成为国家安全和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真正实现富国和强军从历史过程到发展成果的全面统一。

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促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综合保障、国防动员等方面努力推进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针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瓶颈问题,着力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充分发挥竞争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时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尽快形成一套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一般经济科技成果转化成国防建设成果、把新的经济技术优势转化成国防实力的成熟机制,使富国和强军的目标和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查看全文

多元化视角研讨中国特色国防建设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解放初期的凯歌行进期;在曲折和动乱中艰难发展;在改革开放中迎来大发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到1964年的凯歌行进期、解放初期,中国对外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为首的中共中央正确地认定国际形势已经缓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对国际形势的总趋势判断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国防发展战略的制定、我国的国防建设在动乱时期出现曲折和挫折、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通过天安门国庆阅兵的窗口也向国内外充分显示出来、中国对国防建设的投入已经超过了此前的五十年等,具体请详见。

现代科学强调系统方法,回顾历史也要用多元化的视角深入思考。新中国建立60年来,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国防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应是“大国防”的概念,包括国防指导理论、保卫国家的自卫作战、军队现代化、武器装备和国防工业体系、后备力量建设等方面,研究国防问题也需要有一个全方位的大视野,应有继承传统又有所超越的创新思维。通过回溯60年来的峥嵘岁月,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规律。

1解放初期的凯歌行进期

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到1964年的凯歌行进期。如果说国家经济建设在1958年就结束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而陷入了误区,国防建设的指导在50年代末还难得地保持了相对比较清醒的认识,直至1964年以前还能在健康的道路上前进。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已经有了经历二十多年战火锻炼的一支英雄军队,国家的工业基础和国防建设的条件却极其落后。国家没有工业化基础就是一个“软骨动物”,军队的机械化、现代化便无从谈起,中国也摆脱不了落后挨打的状态。

解放初期,中国对外实行“一边倒”的方针,苏联希望中国通过向其订货的方式解决武器装备。却做出了一个有远见的决策,以全面引进苏联先进技术的方式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有44项是军工企业,包括陆海空军全面配套的军工厂。1957年夏天,中共中央利用赫鲁晓夫因内部矛盾有求于表态支持的机会,得到苏联提供的核技术援助,从而开始了“两弹”(导弹、核弹)事业的起步,从而抓住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中苏发生争吵后,赫鲁晓夫于1959年停供原子弹样品,于1960年撤退专家,至1962年停供米格-21战斗机技术资料,此后中国的国防工业完全在自力更生的条件下发展。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和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成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初期取得的最为辉煌的成就。“两弹一星”取得的跨越性成功,从发展战略来看主要经验有两条:一是开始就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有很高的起点;二是集中国内有限的力量在重点领域搞攻关,有所为有所不为。

查看全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防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防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我们经过多年军队建设的实践,特别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践,对于军队要不要发展、要不要科学发展的问题已经十分明确。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解决怎么进行科学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工作指导上要防止片面性,完整准确地把握好科学的发展观,主要是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是经济建设与军队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始终是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经济建设与军队建设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本文来源自网系。军队建设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经济建设以军队建设为保障,这是一条客观规律。进入信息时代,军队建设的水平不再取决于机械化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经济建设的水平,也不再取决于工业实力,而是取决于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这样军队建设才能取得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长远的后劲。要充分利用国家信息产业优先增长的有利条件,促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尽快发展。(二)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要协调发展。军队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周期长,耗资大,平时看不出明显的效益。但是一旦真有战事,军队建设和军事实力却不是通过加钱就能在短期内搞上去的。因此,国防经费要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论证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建设与军费增长的规律。要根据国际安全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军事斗争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的量化计算。(三)军事情息化建设与经济信息建设要相互促进。我们过去对军事、民用技术相互转化重视不够,不但损失了经济效益,而且影响了军民通用技术发展的后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信息技术军民兼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树立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大系统观,建立起军民兼容,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军民双重效益,实现军民互动的良性循环,促进信息科学技术加速向生产力和战斗力的转化。

二是现代化、正规化与革命化的关系。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一直是我军建设的总目标。这里的三化建设紧密联系,互相促进,辩证地统一为有机整体。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必须以革命化建设为根本。革命化建设,就是要求我军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经得起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这也是不变质的本质要求。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具有崇高目标和远大理想的革命军队,是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而战斗的队伍;离开了革命化,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其次,必须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核心。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求军队建设必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提高军队建设的科学技术量,提高现代条件下的总体作战能力和水平。当前,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战争的需要同军队现代化水平低的矛盾。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核心,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机械化时代,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主要是建立机械化军队;信息时代,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主要是建设信息化军队。因此,军队的各项建设都要围绕信息化建设这个核心来展开,在没有完成机械化建设任务的情况下,迅速调整发展的重点,实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第三,必须坚持以正规化建设为保证。正规化建设,就是依靠规范化的组织形式和科学运行机制,把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军队建设提供良好的秩序和环境。正规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正规化建设就没有现代化建设。只有通过加强正规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把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成果和经验,用法规和条令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军队各项建设有明确的规范,有序地进行,才能实现军队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信息化建设与机械化建设的关系。信息化建设与机械化建设的关系是军队发展全局的问题。要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机械化建设。核心问题是确立信息化建设在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和军队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首先是理论带动。我们要加强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机械化建设的理论教育和宣传,使大家了解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步骤和措施。其次是规划带动,我们要对信息化、机械化转型、发展的各阶段做出总体、长远的科学安排。再次是技术带动,我们要实现信息技术的突破,不失时机地将主战装备的引进、研制和改造引导到信息化发展的轨道上来。第二,要以机械化建设为基础。机械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离开了机械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机械化建设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我们跨越的是外军机械化建设走过的弯路,或某一段过程而不是整个阶段。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克服超越机械化阶段盲目追求信息化的倾向。第三,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实质是改变亦步亦趋的追赶模式,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不等机械化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就向信息化建设迈进。实现跨越的途径主要有四种:一种是舍弃式跨越,即舍弃机械化建设的夕阳技术,避免重复无前途技术的开发和投资,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朝阳技术上;一种是非零点式跨越,即直接引进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必从零开始,从头研制,在较高的起点上起步,加快发展速度,还有一种是改造式跨越,即对有价值州日机械化平台进行信息化改造,在以新改旧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再有一种是重点式跨越,即对带有战略影响的核心技术,要自力更生,合力攻关,力争实现突破,以免受制于人,以局部跃升带动整体发展。

查看全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的要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一、两个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共产党人为把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同志就提出了一手抓国防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的“两手抓”思想。根据形势的发展,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际战略总体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环境的重大变化,强调要抓紧利用当前和平时期这个良机,先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不失时机地、认真地搞好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和军队的长期性、根本性建设,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他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作为正确处理两个建设关系的方针。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层面,纳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同志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他强调,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查看全文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意见

测绘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测绘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对测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测绘工作的重要性。测绘工作广泛服务于经济、国防、文教、行政管理和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并涉及国家秘密、安全。测绘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地理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对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宣传普及测绘知识。加强测绘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广普及测绘知识,让社会公众和有关方面进一步了解测绘工作、支持测绘工作,为测绘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健全法制,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测绘管理机制

(三)完善*测绘法规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法定程序,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的测绘管理法规规章,不断建立健全与国家测绘法律法规相衔接、符合*实际的测绘法规体系。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统筹建设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积极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是涉及国家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其实质就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国防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丰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内涵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处于“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国际环境非常恶劣,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既要加快发展生产,从战争废墟中恢复国民经济,又要加强国防建设,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面对艰巨的国内经济建设任务和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同志提出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国防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巩固国防;一手抓经济建设,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新中国的经济大发展奠定基础。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这两件事都有赖于同志们和全体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战斗员一道,和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人民一道,团结一致,协同努力,方能达到目的。”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认为加强国防建设,“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时期,随着国防开支的大幅度降低,军队员额的大规模压缩,使国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经济建设,取得了国家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国防建设也得到了加强。然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冷战对抗进入高风险期,加上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我国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国防建设重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并在三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以国防项目为主体的战略后方建设,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形势发展中战争与和平的分析,在科学地把握国际战略总体格局和我国国家安全环境重大变化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和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并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是大局的战略思想。关于四个现代化关系,邓小平指出:“国防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离开这三化就谈不上国防现代化。”以此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进一步提出国家经济建设是大局的思想,明确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邓小平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我们军队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人民解放军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裁减员额100万,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以及占GDP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军队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腾出部分机场、港口、设备和空闲的营房、仓库、场地等为地方建设服务,全军医院和大部分服务设施向地方开放;军工企业积极发展民品生产,利用军队取得的高科技成果为地方建设服务;积极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等。由于严格贯彻和落实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方针,国防建设积极主动为经济建设让路和忍耐,国家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为后来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经济基础。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尤其是新军事变革飞速发展的特点,在继承邓小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要协调发展的思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台海危机,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得到巨大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提升。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出现的新特点,强调国防建设必须随经济建设发展得到加强。他指出:“我的基本思想是,军费要在生产发展基础上逐年增加,要逐步更新装备,否则太落伍了不行。在国家经济逐步发展的基础上,要尽力保障军队建设的需要。”在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问题上,强调应该辨证地、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考虑。认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辨证的统一,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好办。反过来说,国防建设也是为了保卫经济建设更快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他一方面指出,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持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强调,如果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一旦发生战争,我们就可能陷于被动,就难以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能够确保国家的利益与安全。与此相适应,中央采取了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举措,国防费投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查看全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巩固而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论述在充分肯定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及形势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原则和方针。新中国建立初期,同志就提出了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并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的战略思想。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同志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我们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有关原则和方针,充分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工作部署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必须充分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科学分析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告诫全党全国,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自己,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使国防和军队建设具备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国防建设仍然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战略机遇期决不是凭空而来的。面对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依然占据优势地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严峻现实,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求更高的新情况,保障我国和平发展的使命和责任越来越重大,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要准确把握国际战略态势和我国安全形势,统筹安排国家资源,科学确定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在战略机遇期,要以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国防资源运用上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建设投入规模,保证国防建设发展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确保国防实力始终能够满足国家安全防卫的现实要求。要充分考虑到国防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重要性日益上升的趋势和要求,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国防建设中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些重点领域优先考虑、重点突破、走在前头。

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兼顾富国和强军的双重目标。国家富强离不开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其中蕴含着强军的要求。没有强军作保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没有根基。在整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相促进,始终成为国家安全和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真正实现富国和强军从历史过程到发展成果的全面统一。

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促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综合保障、国防动员等方面努力推进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针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瓶颈问题,着力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充分发挥竞争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时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尽快形成一套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一般经济科技成果转化成国防建设成果、把新的经济技术优势转化成国防实力的成熟机制,使富国和强军的目标和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