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05:05: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过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县国土局过错追究制度

一、总则

(1)为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国土资源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指过错是指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在履行公务过程中,故意或过失实施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或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准确,使国家、单位及公民法人等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行为。

二、实施要求

过错责任追究坚持事实求是,有错必纠,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国土资源执法过错行为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

三、过错责任范围

查看全文

过错责任原则探究论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民事责任作为保障公民、法人民事权利的手段,日益显示出其在民法中的重要地位。有人认为,民事责任“乃是现代民法之生命力所在”。按照现代大陆法系民法思想,民事责任为民事法律关系之构成要素。权利、义务为法律关系之内容,责任则是权利、义务实现的法律保障。民事立法的进步与完善,重点也越来越在于民事责任制度的制定、规范与完善。所谓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违法行为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归责原则。归责原则贯穿整个民事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帅作用。过错责任原则作为民事责任归责制度的一种,担负着保障民事权利,维护民事利益的重要职责。

二、过错责任原则是民事责任的一项基本归责原则

所谓“归责”,指确认和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归责原则,指依据法律确定的标准来确认和追究行为人民事责任的规则,是确定行为人民事

责任的根据和标准。通常情况下,法治国家强调保障个人自由,但亦要求个人自由得有一定限制,当个人自由给社会造成危害,或对他人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时,那么法律就会要求行为人承担责任。合理的归责原则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一)促进利益平衡。包括促进社会个体间的利益平衡(行为侵犯的是社会个体的利益,如产品致人损害)及促进社会整体的利益平衡(行为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如工业污染)。归责原则要求加害方承担责任,对受害方进行赔偿,弥补受害方的利益损失,从而使得双方的利益由失衡达到平衡。

查看全文

税收执法过错思考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重点和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评价一个税务机关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成败的试金石。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在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流程、严格评议考核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比较而言,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仍然是税收执法责任制推行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在**年11月20专门制定了《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进一步规范过错责任追究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税务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本文拟结合《办法》的相关规定对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澄清对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含义和性质的认识

究竟什么是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该行为属于何种性质行为?该行为与税务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有何区别?这些问题是我们实施过错责任追究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基本概念尚且不明确,行为性质不能准确定位,在此前提下实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其结果必然是“冤假错案”多多,混淆一般过错责任和违法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的界限,违背公平正义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税务人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上述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如不知道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究竟指什么、有的认为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就是行政违法行为(内部)、有的认为执法过错行为属于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认为执法过错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等等。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未明确其含义。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过错责任追究是指对因过失或者故意造成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的责任人给予经济惩戒和行政处理。”上述规定仅对造成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的主观因素作了概括性描述,对其内涵、外延没有规定。

2、《办法》中列举的部分过错行为属于违法行政行为,不利于税务人员正确理解过错行为的概念。如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未按规定受理行政复议的”、“违规审批缓缴税款”等行为是否属于执法过错行为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不属于执法过错行为,而是法律规定的违法行政行为,应给予行政处分。

查看全文

民法过错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过错的概念过错的标准过错的地位和作用

[论文摘要]我国民法上以过错作为一般侵权的构成条件。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故正确而准确地理解过错及过错的认定标准,是正确区分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的前提对我们正确使用侵权法的归责原则,推动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现阶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在对过错的理解和理论研究上仍处于相当落后状态,基本上是囿于刑法中对过错概念的界定而无法超越。实有必要对民法上的过错作进一步研究。

一、过错的概念

过错概念在法源上发源于古代罗马公元前287年通过的《阿奎利亚法》其第1章、第3章分别规定了不法(过错)杀死奴隶或可牧四足牲畜及侵害其他物件的赔偿责任。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只有在存在过错,即故意或过失的时候,才对行为导致的损害事实承担侵权责任。该法对罗马法及后世民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确立了过错在侵权法中的核心范畴地位。过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国度、历史时期、侵权领域的差别,以及价值理念、司法政策及技术选择的不同,过错本身及其认定极具不确定性,可谓众说纷纭,综合而言,主要有主观过错说、客观过错说、主客观过错统一说三种。

(一)主观过错说

主观过错说认为,过错是一种应受谴责和非难的心理状况。[1]

查看全文

婚姻过错损害赔偿依据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致使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重婚现象呈增多趋势,另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也比较严重,这样使本应幸福、和睦的婚姻关系产生了危机,甚至走向了破裂。2001年新修订的《婚姻法》增加无效婚姻制度、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其中引人注目和引起各界观注的是,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其中对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者同居、家庭暴力、家庭成员虐待遗弃,无过错方可请求在解除婚姻同时,主张离婚损害赔偿,这无异是我国婚姻保障制度内容的重大完善和补充,不但其丰富我国婚姻家庭内容,同时为无过错方在离婚时主张损害赔偿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亦是对导致离婚损害赔偿的行为的否定和摈弃,对于引导和规范我国婚姻家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指引作用。

关键词:离婚损害赔偿、重婚、家庭暴力、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离婚

离婚损害赔偿的司法适用,这个问题是2001年修订后的《婚姻法》所涉及的一个新课题。为了全面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2001年《婚姻法》的产生背景;其次,要熟悉离婚过程中的损害赔偿的内容以及我们在审判实践中是如何确定这个问题的;第三,我们探讨一下进行离婚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问题。

一、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的立法进程与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婚姻家庭制度的建立和自我完善迈出三大步,并在婚姻家庭立法史上树起了三个里程碑,这就是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1950年《婚姻法》)完成了婚姻家庭制度破旧立新的历史重任。1980年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1980年《婚姻法》),在改革开放中维护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2001年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2001年《婚姻法》)根据当前婚姻家庭领域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掀开新世纪家庭法制建设的新篇章。

查看全文

浅谈我国的离婚过错赔偿制度

浅谈我国的离婚过错赔偿制度

滦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胡井泉

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的确立,可以追溯到二00一年四月二十八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参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的确立,强化了对违反婚姻家庭义务行为的法律制裁,符合民事法律原则中的公平原则,使无过错方享有请求赔偿的权利,也使过错方的赔偿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正确理解和适用离婚过错赔偿制度对制度科学、民主的婚姻家庭法具有十分得重要意义。

一、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的定义及适用条件

离婚过错赔偿制度,是指因在婚姻关系中无过错一方,同对方的过错导致离婚而遭受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害时,该受害方可以要求过错方予以赔偿的制度。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离婚过错赔偿制度确立的目的就是对无过错方的损害予以救济,对不法行为人予以制裁,加大不法行为离婚的成本,从而保障双方自觉履行相互忠诚相扶助等义务。

笔者认为,适用离婚过错赔偿制度应当具备四个条件。

查看全文

城管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人员恪尽职守,公正执法,依法行使职权,减少执法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防止滥用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是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有故意或过失侵犯了国家利益或执法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承担的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重证据,重调查,责、权相统一,实行责任与追究相适应,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执法过错责任认定机关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执法局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认定工作。

第五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其责任:

(一)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查看全文

旅游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本局工作人员行为,明确个人岗位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增强廉政建设和遵纪守法意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健全责任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行政过错责任,是指旅游局工作人员,对其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就是对工作过错责任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的制度。

第三条行政过错的主要情形

本局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视为过错:

(一)首问责任人不履行首问责任,贻误办事者办事的;

查看全文

海事诉讼推定过错制度研究论文

船舶作为一种海上交通工具,与陆上交通工具相比,其存在着许多特殊性。一方面,海上自然灾害为海上交通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危险,如台风、海啸、浓雾、暗礁等都严重妨碍了船舶的航行安全。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一旦出现这些危险,无论是船员自己救助还是外力救助都比陆上救助困难得多。另一方面,航海技术的专业性强,托运人或收货人往往对航海技术一无所知,他们在与熟练掌握航海技术的承运人进行交往时处于弱势地位。再有,船舶航行于海上时,处于一种与陆地、与外界相隔绝的状态,即使是承运人有时也无法知道船舶遇上了什么海上风险或发生了什么异常事件,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因此,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发生海上事故时,应推定控制船舶的人有过错,其若想免除责任,必须证明其本人及其受雇人和人已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而采取了一切所能合理要求的措施,否则就要承担因该海上事故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

本文旨在通过对推定过错的法律性质和我国《海商法》的规定进行分析,来阐述如何完善我国海事诉讼中的推定过错制度。

一、推定过错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表明我国民事立法已把一般过错责任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认了它作为一般归责原则的法律地位。

“推定是指根据已知的事实,对未知的事实所进行的推断和确定”。“过错推定,也称为过失推定,是指如果原告能证明其所受的损害是由被告所致,而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应推定被告有过错并应负民事责任”。

在民法中,有时需要采用推定过错,是因为一方面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十分抽象,外界很难探知。在许多案件中,由于现有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判断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故需要借助于过错推定。另一方面,从加害人的角度上看,其往往具有科技专业知识,知道行为的后果,而受害人可能由于不懂专业技术从而对损害的起因、过程不了解,无法在法庭上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陈述。而且,有时加害人相对被害人处于优势地位,可以隐瞒各种受害人不知的事实,阻止受害人的取证。所以,在加害人处于举证优势地位时,推定其有过错,由其承担举证责任,更有利于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利益,体现法律的公正,同时也不会过分加重加害人的责任,仍保持法律的公平。当然,此种方式适用面不宜太宽,否则将会在整个民事责任中根本改变“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方式,从而给加害人施加了过重的举证负担,不利于民事纠纷公平、合理的解决。所以,我国对推定过错采取法定的形式。

查看全文

科技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为保证我局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使执法行为合法、公正、规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执法水平,根据《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市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以及公务员管理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在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范围主要指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裁决和其它行政执法过程中,以及履行复议决定、诉讼裁决过程中发生的行政过错行为。

三、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按个人在行政过错中所起的作用区分直接责任、直接领导责任和间接领导责任。

四、行政过错责任视过错形式、危害大小、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告诫、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扣发当年奖金、通报批评、暂停执法活动、调离执法岗位、行政处分的处理。追究方式可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五、对发生严重的执法过错或者多次发生执法过错的单位,一年内不得评为先进集体,对有关责任人取消评选先进和晋升资格。有关责任人因执法过错被开除或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取消其所在单位的年度评优资格,其所在单位领导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