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04:22: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顾明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顾明远基础教育思想论文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以人为本”是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体系中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顾明远先生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面对基础教育,他更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判断标准。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基础教育”的提法,但是长期以来存在内涵不清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基础教育”下的定义是:“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一般指小学教育,有的包括初中教育。学习年限为5年、6年至9年,它经常同普及义务教育相联系。”这个定义突破了长期以来对于基础教育作为升学基础的单一定位,赋予了基础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凸显了基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在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中,顾明远先生进一步强调,所谓基础教育,就是要为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个体的基础打好了,他将来发展的空间就大。基础教育要打好什么基础?顾明远先生始终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在智力、心理、身体各方面得到发展;二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包括接受高一级教育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为学生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这不仅指给学生一技之长,有就业的能力,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职业意识,有社会责任感。顾明远先生的这个论述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首先认为基础教育原则上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一直到至少12岁。同时,它把基础教育定位为“必不可少的‘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它使享受这一教育的人能够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参与建设集体的未来和继续学习”。“基础教育显然应该包括可能接受其他各级教育所需的全部知识,……不过,基础教育还应该,而且尤其应该从终身教育的角度,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塑造自己的生活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手段。”顾明远先生的论述和国际教育组织对基础教育本质的界定,都不仅强调了基础教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而且强调了基础教育对于每一个个体的人生存、发展、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些论述集中强调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与“全民性”。十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然振聋发聩。
近年来面对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顾明远先生大声疾呼:“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问题”。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教育公平就有三个内涵:一是机会公平;二是过程公平,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三是结果公平,结果公平不是说人人都上大学,而是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别,要给学生最好的出路,这个学生适合于上大学他就上了大学,这个学生适合于搞手艺就给他一技之长和相应的职业,能够就业。结果公平不是说上同一所学校就是公平,结果公平是指根据每一个人的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的发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顾明远先生又提出了“公平而差异”的教育原则。我们不能为了公平而公平,而忘记了因材施教。因为人及其发展才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和根本目的。
二、主客体统一论视野下的师生交往观
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顾明远先生除了关注教育的本质这些重大问题以外,还特别关注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问题。应该说主体教育思想的缘起,学界公认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顾明远先生提出的“主客体统一论”。当年在哲学界、文学界和历史学界等对主体、主体性问题形成研究热点的同时,我国教育理论界也对主体性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和探索。
顾明远基础教育思想探讨论文
[摘要]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基础教育思想的若干要素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主客体统一论视野下的师生交往观和注重多元、倡导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观等。
[关键词]顾明远;基础教育;教育思想;以人为本
顾明远先生曾经很谦虚地说:“对于教育理论研究,我只是一个杂家,而不是专家。”纵观顾明远先生广博的教育思想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他对基础教育情有独钟。在他发表的文章中,有22%是针对基础教育的。这可能与他曾经担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经历有关。从《我的教育探索——顾明远教育论文选》和《教育探索之路——对话顾明远教育思想》中,我们都可以发现顾明远先生关于基础教育的真知灼见。本文试图从顾明远先生丰富的基础教育思想体系挖掘出若干要素,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顾明远教育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以人为本”是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体系中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顾明远先生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面对基础教育,他更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判断标准。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基础教育”的提法,但是长期以来存在内涵不清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基础教育”下的定义是:“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一般指小学教育,有的包括初中教育。学习年限为5年、6年至9年,它经常同普及义务教育相联系。”这个定义突破了长期以来对于基础教育作为升学基础的单一定位,赋予了基础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凸显了基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在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中,顾明远先生进一步强调,所谓基础教育,就是要为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个体的基础打好了,他将来发展的空间就大。基础教育要打好什么基础?顾明远先生始终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在智力、心理、身体各方面得到发展;二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包括接受高一级教育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为学生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这不仅指给学生一技之长,有就业的能力,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职业意识,有社会责任感。顾明远先生的这个论述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首先认为基础教育原则上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一直到至少12岁。同时,它把基础教育定位为“必不可少的‘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它使享受这一教育的人能够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参与建设集体的未来和继续学习”。“基础教育显然应该包括可能接受其他各级教育所需的全部知识,……不过,基础教育还应该,而且尤其应该从终身教育的角度,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塑造自己的生活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手段。”顾明远先生的论述和国际教育组织对基础教育本质的界定,都不仅强调了基础教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而且强调了基础教育对于每一个个体的人生存、发展、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些论述集中强调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与“全民性”。十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然振聋发聩。
我国教育创新探讨论文
[摘要]教育创新思想是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主线。顾先生认为,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教育传统,基础是全面分析文化传统,根本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创新,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顾先生教育创新思想具有全面性、发展性、现实性和世界性的特征,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教育创新理论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顾明远;教育思想;教育创新
顾明远先生始终站在时代和教育学科的前沿进行理论研究工作,形成了鲜明的教育学术观点和学术体系,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教育创新思想是顾先生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主线。面对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雏形初具、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的强有力挑战,顾先生认为:“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学习化社会的一个核心特征。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必须把增强教育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一、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教育传统
顾先生把正确认识教育传统作为教育创新的前提,他认为:“教育传统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并继承下来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即在过去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体系。”他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传统进行了恰当的分析。他说:我们今天的教育传统“是在新中国建立以来政治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继承过去的教育传统以及外来的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教育传统,但由于种种原因,也继承了一些不好的教育传统,同时也有些优秀的传统没有被继承下来,半途丧失了;我们学习了外国的好经验,但由于我们没有经验,也吸收了一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经验。”他的基本判断是:“我国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在主导方面是先进的、优秀的。但是,勿庸讳言,我们的教育传统中还残存着不少落后、陈腐的东西。特别是经过十年动乱,我们曾经有过的某些优秀的传统也丧失了。”
关于教育传统优劣的区分,顾先生指出:“就本国的教育传统而言,其中有好的优秀的教育传统,也有不好的或者已经过时的教育传统。有些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就是优秀的教育传统,就会世世代代传下来。”“教育传统中有些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是落后的、腐朽的,或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可取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落后了,今天就应该摒弃它。”“对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对陈腐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要加以改革;已经丧失的优秀的教育传统,要加以恢复。”
教育创新探讨论文
一、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教育传统
顾先生把正确认识教育传统作为教育创新的前提,他认为:“教育传统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并继承下来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即在过去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体系。”他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传统进行了恰当的分析。他说:我们今天的教育传统“是在新中国建立以来政治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继承过去的教育传统以及外来的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教育传统,但由于种种原因,也继承了一些不好的教育传统,同时也有些优秀的传统没有被继承下来,半途丧失了;我们学习了外国的好经验,但由于我们没有经验,也吸收了一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经验。”他的基本判断是:“我国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在主导方面是先进的、优秀的。但是,勿庸讳言,我们的教育传统中还残存着不少落后、陈腐的东西。特别是经过十年动乱,我们曾经有过的某些优秀的传统也丧失了。”
关于教育传统优劣的区分,顾先生指出:“就本国的教育传统而言,其中有好的优秀的教育传统,也有不好的或者已经过时的教育传统。有些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就是优秀的教育传统,就会世世代代传下来。”“教育传统中有些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是落后的、腐朽的,或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可取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落后了,今天就应该摒弃它。”“对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对陈腐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要加以改革;已经丧失的优秀的教育传统,要加以恢复。”
顾先生认为,教育传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双重特征,一方面它总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是动态的,处在“不断的传递、选择、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所以,教育创新的过程,就是教育传统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是优化旧的教育传统和创造新的教育传统的过程。“教育创新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改革一切不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传统。”
二、教育创新的基础是全面分析文化传统
教育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是顾先生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他认为,了解和认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认识和理解该国或该民族教育的钥匙。他说:“教育创新要吸纳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教育创新的理性思考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化教育改革在于加强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时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顾明远教授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主线就是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顾明远教授认为,必须辩证地看待教育创新,正确认识教育传统和文化传统,高度重视教师在教育创新中的根本地位,牢牢抓住教育思想观念创新这个关键,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创新的重点。他的教育创新思想富有全面性、发展性、现实性和世界性。
关键词:教育创新;教育传统;文化传统;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素质教育
顾明远教授始终站在时代和学科的前沿进行理论研究工作,在其主攻方向宏观教育学以及比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系统探索,形成了鲜明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体系,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顾先生的教育思想是相当丰富、相当全面、相当深刻的。应该说,教育创新思想是顾先生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主线。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学习化社会的一个核心特征。面对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雏形初具、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的强有力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顾先生指出:“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1]可以说,创新的时代呼唤教育创新;只有教育创新才能培养创新人才。随着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创新正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生产部门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教育创新就变得越来越迫切了;否则,我们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就无从谈起,就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一、论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教育传统
教育传统不同于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是指从历史上承袭下来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即在过去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体系。而教育传统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特有的教育体系,它包含了该国该民族的传统教育的因素,同时又具有现时代的新的因素。顾先生对传统教育和教育传统都有一系列精辟的阐述。顾先生认为:“传统教育是历史上长期积累形成而流行的,具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2]“教育创新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3]
关于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统教育是指一种旧的教育体系,包括旧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狭义的传统教育是指教育发展史上特定的一个教育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顾先生认为:“第一种理解的范围比较广,它包含了历史上流传的一切教育传统。我们今天所要改变的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当然不能只特定的某一派,不能只指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因为阻碍我们今天改革的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切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他的教育思想也不是都不可取,其中有许多合理的东西,需要作具体分析。”[4]他说:“对于传统教育中符合教育规律的优秀思想、制度和方法,我们要继承,并且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赋予新的思想内容,成为新的教育传统。”[5]因此,对传统教育本身不能简单化和一刀切,笼统地加以肯定或否定。
学校文化建设报告通知
各学区、直属各类学校,乡镇中小学、幼儿园:
为了繁荣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大力推进我县学校文化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县教育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校文化建设报告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年10月21日,会期一天,上午8:00报到,8:30正式开会。
二、会议地点:**中学一楼报告厅
三、会议议程:
1、顾明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作学校文化建设主题报告。
教师教育质保障论文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建设虽制约于多种因素,但是根本是制度建设。建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保证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保证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管理所涉及的基本制度应当包括职业的资格证制度、质量认证制度、奖惩制度及从业教师的基本管理制度等。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教师教育的各种制度。
1、改革教师资格认定的体制
完善教师教育的制度,应该重新审视界定教师资格条件,加重教学实践的比重和教育能力的考核,并且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定期进行考核,打破终身制。对教师的工作认定奖励是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应该对教师进行不断的考核和评定,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按不同的角色职能、胜任工作能力等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或培训要求,给予不同的专业职称和不同级别的待遇。
2、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
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它一方面会提高教师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一种社会竞争力,促使其他职业的优秀人才向教师这个职业进行转移。提高教师行业的待遇,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使教师行业成为吸引人的一种高尚的专业。
3、建立激励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机制
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顾明远先生60年的教育经历积淀成了厚重而丰富的教育思想,凝练为和谐共生的素质教育哲学观。先生指出,素质教育表现在要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自己;学习应该鼓励合作,不应强化竞争;开展和谐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坚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信条。我们应不断学习先生的教育思想,以积极的态度探索系统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顾明远;教育思想;和谐共生;素质教育
顾明远先生执教已经60年了,漫漫历史长河积淀了先生厚重而丰富的教育思想。作为先生的学生,我非常幸运,虽然我阅历不深,但可以从先生那里获得经验;虽然我知识综合不够,但先生可以帮我扩大视野;虽然我知识结构起点不完整,但可以通过与先生的密切交往,凝练教育的核心价值。学习先生丰富的教育思想,需要细细品味,需要区分什么是大智慧,什么是小技巧;什么是大思路,什么是小方案。近年来,先生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呐喊,提出了很多切中时弊的观点,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共鸣。我认为这一系列的重要观点都凝练在先生的和谐共生哲学观上。正是这种一以贯之的哲学观,使先生的学术张力青春永驻,使先生的人格充满魅力。
一、四个正确对待
素质教育表现在哪里呢?先生认为,可以表现在“四个正确对待”上: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和正确对待自己。深入浅出地表达深邃的教育思想是先生的风格,这四个正确对待以其鲜明的指向体现了先生和谐共生的哲学观。
我们处在以科技文明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人们在挣脱了各种劳役的同时,也进入一个以技术为本的世界。人们在效率、利润的追求中,逐渐淡化了自己应有的价值情感,变成了庞大的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的零件。每个人在规定的角色位置上,通过一种有序的内部等级制度,展开彼此间的竞争,达到晋升的目的。学校和家庭成了无法躲避的场所,孩子们生活在其中,被动接受心灵隔离性质的应试训练,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应有的丰富的爱心和同情心。少年弑母案、马加爵案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英语课堂提问技巧研究论文
摘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论文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的行动,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数是让学生对原有信息或知识的“回忆”这一层面上,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针对现实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提问的策略准备及课堂问题评答的技巧三个方面来提升课堂提问的价值,使课堂变为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走向成功学习之路的场所。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技巧
作为语言教师,PennyUr认为,我们的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因此,有效的提问技巧能使学生作出迅速的、相关的、完整的回答。相反,如果我们的提问造成学生长时间的沉默,或者只有最好的学生才能答出,或者学生只能作出十分简短的或不正确的回答,那么一定是我们的提问出了问题。可见,探究课堂提问技巧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课堂问题内容设置的技巧
1.目的要明确
即设计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就是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后,不仅能理解所参与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能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养成问题意识提升课堂效率
问题是学习动力的起点,而头脑中不断生成问题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参与互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曾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问,学问,就要学会问”,这些名言也都深刻地阐明了“问”的重要性。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孩子的心中充满了千奇百怪的问题。天空、泥土、飞鸟,直到家里的一切日常用品,都会成为他们追问的对象。然而,就目前科学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主动提问的对象并不多见,有的学生怕出丑,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大胆问;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学生就会有表现自我的欲望。
如在《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学中,当我和同学们刚刚得出“物体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时,一位叫高博洋的小朋友没有举手就突然站起来反驳说:“老师,有的物体受冷体积会膨胀”。我并没有制止而是鼓励他继续往下说,“有一次,我把一瓶雪碧放到冰箱里忘记喝了,第二天去拿时,雪碧已经把瓶盖都顶出来了。”有力的证据和事实使同学们感到十分惊讶。我很快地从突如其来的提问中冷静下来,立即诚恳地表扬这位学生,肯定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同时引领学生思考:我们怎么去区分水和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交流中分辨出了水变成冰,其形态发生了变化,由液体变成了固体体积膨胀了。最后我做了补充:“我们讲的物体热胀冷缩是物体在同一形态下的比较。所以高博洋同学的发言也是正确的,爱动脑筋而且富有创造性,很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但了解了知识,还深深地体验到敢于提问题的乐趣,相信有了这一经历,这个学生今后肯定会更乐问、善问。
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提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好问是探究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有疑就问,每疑必问。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更要引导学生会提问,善于提问,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