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分配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04:12: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股利分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阐述公司股利分配思考
[摘要]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国家和上市公司两方面应共同努力,采取措施,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决策水平。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所谓股利政策是指股份制公司对股利分配有关事项所做的方针与政策,其实质就是解决留存和分红的比例关系。我国进行股份制改造虽已有很长时间,但上市公司普遍竞争力不强、获利能力较差,因此,在利润有限的情况下,股利政策已成为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与股东等之间关系的关键,对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广大投资者对股票的长期投资缺乏信心,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1、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股利政策的决策中,股利支付率和支付的稳定性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较多地倾向于满足大股东的意愿,而没有把中小股东的利益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因而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没有把股利政策放在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决策,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股利分配随意性强、短期性重,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经常波动。这实际上不仅对公司信誉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由于股票价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因此阻碍了公司最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2、既派又配现象普遍。“风险与收益对等”,因此,作为公司风险的最大承担者——股东理应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有权利要求公司在有盈利的前提下分配利润。然而,从1995年到1999年,不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数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只是微利,而同时现金流动性较差,如要派现,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上市公司虽业绩尚可,但总股本和流通股规模已相当大,使得这些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减弱,送股也不可能。但自2000年以来,派现送股的上市公司数却有所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已扭亏为盈或者是公司已开始为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考虑,而是上市公司通过派现可以达到配股融资的目的,因为证监会就公司配股资格有如下规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一些公司就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作法。
股利分配政策内容论文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股利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政策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现代中西方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我们应在研究我国股利政策实践的不同特点的同时,还应分析我国股利分配政策成因及因素。
关键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成因
一、股利分配方式
股利是股息与红利的总称,是指股东依靠其所拥有的公司的股份从公司分得的利润,是董事会正式宣布从公司净利润中分配给股东,作为给每一个股东对公司投资的一种报酬。股利是一种积累留存的利润,股东分配股利是一种权利,但分配股利需具备一定的条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又称红股、送股)两种,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常常被上市公司作为股票股利的一种替代品,在此一并归人股利分配范围讨论。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适用的条件不同。现金股利适用于企业现金较充足,分配股利后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并且具有有效广泛的筹资渠道的,才能发放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只要符合股利分配条件,即企业不管是否实际收到现金,只要账上能够赢利,就可以采用股票股利。
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在性质上有差异。现金股利的发放致使公司的资产和股东权益减少同等数额,是企业资财的流出,会减少企业的可用资产,是利润的分配,是真正的股利。股票股利是把原来属于股东所有的盈余公积转化为股东所有的投入资本。只不过不能再用来分派股利,实质上是留存利润的凝固化、资本化,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股利。股票股利并无资财从企业流出,发给J烁的仅仅是他在公司的股东权益份额和价值,股东在公司里占有的权益份额和价值,分不分股票股利都一样,没有变化。
金融保险类股利分配分析
摘要: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中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还需加以完善。本文对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加以阐述,探讨如何对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加以优化,旨在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能够实现更加健康而平稳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信息披露制度
1引言
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证券市场的飞速提升,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中,公司股利的分配是与公司发展与市场竞争力直接相关的,对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提出优化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市场规模庞大,市场的变化情况十分复杂,而对于金融保险类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权结构方面应当着重考量这些因素,而现阶段,学界专家们以方向为切入口,对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制度加以研究,并就我国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加以分析,经过研究与分析能够发现,股利分配制度的组成会对这一类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产生影响,第一股权持有者所持股权份额与股利分配之间呈现为正相关关系。另外,影响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与水平、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与国家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等。
股利分配制度与小股东利益维护
【摘要】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处理利益关系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范股利分配政策,保护小股东利益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控股股东;小股东;股利分配政策
一、引言
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处理利益关系的焦点之一,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定期进行的股利分配是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它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股价稳定为核心,在平衡企业内外相关主体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如何在给股东发放股利或者留存于公司再投资这二者之间进行选择而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政策。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即控股股东和小股东并存的现状,导致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主要是在控股股东的主宰下,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是为控股股东的利益服务的,从而严重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
所谓控股股东,是指掌握公司控制权达到一定比例,能够左右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决议,从而可以控制公司局面的股东。小股东,就是股市中主要由一般居民构成的中小散户。在我国,其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很大一部分是由层次比较低的居民构成,缺乏投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其主要目的是投机,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来获取价差,因此持股时间相对较短,造成无固定的小群体和缺乏共同保护的组织机制。三是相对于大股东、管理层和其他相关机构来说,小股东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信息最弱势方。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研究论文
[摘要]: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近年来,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由不稳定走向稳定,由随意的行为走向具有一定理性的行为,具体特征表现为股利
[论文正文]: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
近年来,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由不稳定走向稳定,由随意的行为走向具有一定理性的行为,具体特征表现为股利分配由高比例送配转向派现、由不愿意分红向不得不分红转变。但是,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
1、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分配、不愿分红现象
股利的获取本应是投资者高投入、高风险的必然回报,但通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分析,可发现“暂不分配”的情况经常出现。据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统计资料,自1992年以来,沪市中从未进行过现金分配的上市公司达到220家,而其中竟有67家公司甚至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这两个数字分别占目前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0%和6%左右,并且没有任何不分配股利的充分理由。另据中国银河证券公司苑德军博士对深、沪两市上市公司1998年年报的分析,在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80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20%;在这80家公司中,有51家公司没有分配现金股利,其中,又有40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大于0.2元。不分红成为上市公司普遍施行的股利政策。本来,过多的持有现金将会增加企业的持有成本,违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从理论上讲,税后利润留存企业对投资者并无损失,因为如果企业税后利润高,股价相应也高;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并且市盈率较高,投资风险相当大,采取不分配政策限制了短期投资资本的流动,也剥夺了投资者获取资本收益的权利。以“五粮液”公司的股利政策为例,该公司2000年每股收益高达1.6元,各项财务指标在深、沪两市位居前列,但仍采取不分配的政策。尽管中小投资者提出异议,试图改变该公司的分配预案,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奏效。该案例说明了一些公司对投资人利益的漠视,也反映了中小投资者的弱势地位。
2、不具有派现能力的公司热衷分红
股利分配过程的税收筹划研究论文
一、有投资机会的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
剩余股利政策是在公司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或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先从当年的净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留成,以满足投资所需追加权益资本的需要,然后将剩余的利润作为股利分配。
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先决条件是公司要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并且该投资机会的预期收益率高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收益率,这样,股东才愿意接受被投资公司将净利润优先满足公司投资需要的前提下,再将可能剩余的部分发放现金股利,甚至不发放股利。运用剩余股利政策时,一般按如下四个步骤进行:1)设定目标资本结构,即确定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之间的最优比例;2)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总额;3)最大限度地使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中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4)投资方案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小于或等于当年实现的净利,则将净利润中相当于投资方案中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作为留存收益,将剩余部分用于发放现金股利给股东。
例如,A公司某年税后净利为1500万元,下一年的投资计划要追加投资额2000万元,该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负债资本占40%。按照目标资本结构计算出投资方案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为2000×60%=1200万元。此数额比当年实现的净利润1500万元小,因此,该公司应确定留存收益1200万元,以满足投资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的需要后,其剩余部分300万元,可用于发放现金股利给股东。如果投资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大于该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1500万元,该公司应将当年实现的净利润1500万元全部留存,不发放现金股利,其差额部分还需依靠发放新的股票筹资来满足投资需要。我们把股息支付与投资机会所需资金的关系作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公司投资需追加的资金量越多,则支付的股息越少;当公司没有投资机会,无需追加投资时,该公司的1500万元净利润可全部用于发放现金股利;当投资机会需要追加资金总额2500万元时(含权益和负债),则该公司当年实现的1500万元净利润正好满足所需追加的权益资金2500×60%=1500万元,全部用于留存盈余,不得分配股利;当该公司投资机会需追加资金总额超过2500万元时,则该公司当年实现的1500万元净利润还不能满足需要,则1500万元净利润全部用于留存后,其不足部分需依增发新股票筹集资金来维持。对股东来说,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好处是,少分配现金股利或不分配现金股利可以避免股东缴纳较高的股利所得税,保证股东尽量缴纳较少的股利所得税,或可推迟缴纳所得税(以后多发现金股利)。由于该公司有良好的投资机会,股东会对公司未来获利能力有较好的预期,因而,其股票价格可能会上升。这时股东可以通过出售手中的股票而获得资本利得。这样,股东只需缴纳较现金股利更低的所得税,目前在我国甚至还不需要缴纳资本利得所得税,并且也不会影响老股东的控制权。因此,剩余股利政策一般会受到持股比例较大,股利收入较多的大股东们的欢迎。对于公司本身而言,良好的投资机会所需资金通过留存收益解决,一方面简便易行,减少筹资工作量;另一方面,节约了筹资费用,降低了资本成本。如果公司不通过留存收益满足投资所需资金,而是通过重新发行股票筹资,可能会增加较多的筹资成本、甚至影响原股东的控股比例。
二、成长公司发放股票股利
股利分配方案论文
综观沪深两市1100余家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可以发现它们在股利分配上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派现金的公司并不一定是业绩优秀的公司,一些业绩平平的公司纷纷推出了比例不低的分红派现方案。如承德露露(000848),0.38元的每股收益不算太高,但是10股派6.6元(含税)的分红方案却让人震惊。这份高派现的方案一公布,当天便以接近涨停板开盘,可见市场对它的欢迎程度。与此不同的是,号称中国第一蓝筹股的五粮液,2001年每股收益0.93元,期末现金余额高达15亿元,如此业绩优秀且现金充裕的公司,年度分配预案除了公积金10转2,仅10送1派0.25元(含税),不能不让人感到疑惑。
熟悉股市的人们一定忘不了2001年年初的五粮液分配风波。第一绩优股不分红,却要高价配股,惹怒了众多中小股东,283万股弃权票表示了股东无声的抗议。当时占去70%股份的第一大股东依仗“一股独大”之势通过了不分红决定,公司认为“不分红是基于股东的长远利益”。今年,五粮液没有再高价配股,但是如此之低的分红派现方案还是让人觉得与其第一绩优股的身份不符。
从股票的本质来看,投资者持有股票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收益或是支配股份公司,即股票的收益性和支配性。由于现代证券流通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股权越来越分散,中小股东越来越多,大多数股东都无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发挥支配作用,也就是说股票的支配性无法体现,因此,对于广大中小股东来说,购买股票的目的就只有获取收益了。国际上的成熟股市,投资者获取回报最直接最实在的方式是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蓝筹股”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能够长期派发优厚的现金红利。我国的中小投资者投资五粮液,看好的是五粮液的业绩,期望自身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确实,2001年五粮液的经营业绩依旧不俗,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4亿元,税后利润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5.6%,2001年末未分配利润高达16.68亿元,但是就在这种优秀业绩下,如此充裕现金流的前提下,五粮液还是推出了令广大投资者失望的分配方案。
发放股票股利,为的是能够保留足够的现金以利于以后年度的投资,观察五粮液近几年大笔的现金流出,多数和关联交易有关。由于公司独立性较弱,与五粮液集团及所属企业之间的关联行为较多,每年都有上亿元的关联交易,据五粮液股份公司2001年4月份公告,五粮液股份公司将下属的宜宾塑胶瓶盖厂与宜宾五粮液酒厂的5个酿酒生产车间进行置换,置换资产差额由账面价值5亿元上升为评估后的16.57亿元,由五粮液股份公司支付给宜宾五粮液酒厂。此置换上市公司的资产被低估,集团公司的资产被高估,五粮液酒厂用于资产置换的5个酿酒车间经过评估,资产总值由账面值9个亿一下子上升到了20个亿,五粮液股份公司所属宜宾塑胶瓶盖厂经评估则缩水2000万,价值为3.6亿元。这一出一进,意味着上市公司将拿出16亿多元的现金补给集团公司,直接导致了巨额的现金流出,这与大股东掏空美尔雅如出一辙。同样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佛山照明,在和大股东的关系上就处理得很好,我们并没有发现类似导致其巨额现金流出的关联交易。佛山照明长期以来一直遵循一个朴素的道理:使用任何一笔资金,是否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是其考虑的惟一因素。在遇到大股东向其借钱的时候,该公司的处理办法是:钱可以借,但是事先一定要协商好,如果大股东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上市公司将按协议在每年的分红中扣还,用这种方法,佛山照明很好地处理了来自大股东的两次资金周转要求。当然,这种做法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但是对于像五粮液这样盈利能力较高的企业来说,无疑值得借鉴。
股民觉醒,还会一直“情有独钟”吗?理论上讲,理性的投资者一般都非常看重公司的派现能力,而能够稳定提供较高现金分配率的股票走势一般比较坚挺,因而现金分红是国际通行的分红手段,是判断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资产,理应给予股票投资者超过国债的投资回报率,以目前证券市场平均市盈率40倍、2001年平均现金股利支付率35.3%来计算,股票投资者的回报率只有0.95%,还不到同期国债利率水平的一半。给投资者应有的回报、努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上市公司的奋斗目标,但是,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缺乏这种应有的责任感。
在这种大背景下,2001年3月28日,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并规定自之日起施行。该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了中介机构特别是证券商的责任。对于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突出问题,证监会要求证券商予以重点关注,具体包括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分红、会计政策的稳健性、资金管理、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被监管部门公开批评等17个关注点。其中,在分红派现方面,担任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必须对最近3年未有分红派息、董事会对于不分配的理由未做出合理解释的公司进行重点关注,并在尽职调查报告中予以说明。在证监会同时公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背景材料》中,证监会在几年来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存在的突出问题中特别包括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重筹资轻使用,不重视对股东的回报等”。这表明,是否分红派息已经是评价中国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的指标,单从这一方面看,五粮液有愧于中国第一绩优股的称号,其实,五粮液能炒作的就是年年优异的业绩,打开五粮液K线图,每到业绩公布时都会有异动,这么好的业绩给中小股东带来了什么?从历史的角度看该公司,除了上市当年再没有大比例派送过现金红利,如果长期不进行实质性的派现的话,经历了大喜大悲的股民们还会对这第一绩优股情有独钟吗?
论股利分配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一、有投资机会的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
剩余股利政策是在公司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或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先从当年的净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留成,以满足投资所需追加权益资本的需要,然后将剩余的利润作为股利分配。
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先决条件是公司要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并且该投资机会的预期收益率高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收益率,这样,股东才愿意接受被投资公司将净利润优先满足公司投资需要的前提下,再将可能剩余的部分发放现金股利,甚至不发放股利。运用剩余股利政策时,一般按如下四个步骤进行:1)设定目标资本结构,即确定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之间的最优比例;2)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总额;3)最大限度地使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中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4)投资方案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小于或等于当年实现的净利,则将净利润中相当于投资方案中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作为留存收益,将剩余部分用于发放现金股利给股东。
例如,A公司某年税后净利为1500万元,下一年的投资计划要追加投资额2000万元,该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负债资本占40%。按照目标资本结构计算出投资方案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为2000×60%=1200万元。此数额比当年实现的净利润1500万元小,因此,该公司应确定留存收益1200万元,以满足投资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的需要后,其剩余部分300万元,可用于发放现金股利给股东。如果投资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大于该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1500万元,该公司应将当年实现的净利润1500万元全部留存,不发放现金股利,其差额部分还需依靠发放新的股票筹资来满足投资需要。我们把股息支付与投资机会所需资金的关系作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公司投资需追加的资金量越多,则支付的股息越少;当公司没有投资机会,无需追加投资时,该公司的1500万元净利润可全部用于发放现金股利;当投资机会需要追加资金总额2500万元时(含权益和负债),则该公司当年实现的1500万元净利润正好满足所需追加的权益资金2500×60%=1500万元,全部用于留存盈余,不得分配股利;当该公司投资机会需追加资金总额超过2500万元时,则该公司当年实现的1500万元净利润还不能满足需要,则1500万元净利润全部用于留存后,其不足部分需依增发新股票筹集资金来维持。对股东来说,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好处是,少分配现金股利或不分配现金股利可以避免股东缴纳较高的股利所得税,保证股东尽量缴纳较少的股利所得税,或可推迟缴纳所得税(以后多发现金股利)。由于该公司有良好的投资机会,股东会对公司未来获利能力有较好的预期,因而,其股票价格可能会上升。这时股东可以通过出售手中的股票而获得资本利得。这样,股东只需缴纳较现金股利更低的所得税,目前在我国甚至还不需要缴纳资本利得所得税,并且也不会影响老股东的控制权。因此,剩余股利政策一般会受到持股比例较大,股利收入较多的大股东们的欢迎。对于公司本身而言,良好的投资机会所需资金通过留存收益解决,一方面简便易行,减少筹资工作量;另一方面,节约了筹资费用,降低了资本成本。如果公司不通过留存收益满足投资所需资金,而是通过重新发行股票筹资,可能会增加较多的筹资成本、甚至影响原股东的控股比例。
二、成长公司发放股票股利
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论文
[摘要]根据经济学利润最大化原理,若把股利支付作为公司经营中的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股利支付的最佳水平理论上是指处于股利支付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相等时的水平,但在实践中,这一最优水平难以确定,只好寻求适度股利支付水平。文章认为适度股利支付水平应是:在目标的负债/资本比率条件下,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融资成本最低、股权结构稳定,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可操作性的水平
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得合适与否关系到公司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融资成本的高低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适度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并在公司面临外部接管威胁时提供有效的防御屏障,因而有利于公司经营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公司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长期以来,公司管理层和金融专家致力于寻求股利政策的最佳模式,但至今未有一合理的、可以为各公司普遍接受的结论。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制约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众多,有公司内部的也有公司外部的;有市场的也有非市场的;有投资者、债权人的也有人的;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而且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公司发展情况的不同,这些因素所占的地位又经常发生变化。所以,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本文在评析西方金融理论中最佳股利支付模式的基础上,定性研究中国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最优股利分配政策的理论确定
西方金融理论中关于最优股利分配政策的确定主要有三派观点:第一派是以沃尔特(J、E、walter)模型为代表,从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和基准折现率的关系来确定最佳
股利支付规模。
沃尔特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研究了股票价值同每股税后利润、股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基准折现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评价股票价值的公式。
股利分配税收筹划论文
一、有投资机会的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
剩余股利政策是在公司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或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先从当年的净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留成,以满足投资所需追加权益资本的需要,然后将剩余的利润作为股利分配。
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先决条件是公司要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并且该投资机会的预期收益率高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收益率,这样,股东才愿意接受被投资公司将净利润优先满足公司投资需要的前提下,再将可能剩余的部分发放现金股利,甚至不发放股利。运用剩余股利政策时,一般按如下四个步骤进行:1)设定目标资本结构,即确定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之间的最优比例;2)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总额;3)最大限度地使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中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4)投资方案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小于或等于当年实现的净利,则将净利润中相当于投资方案中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作为留存收益,将剩余部分用于发放现金股利给股东。
例如,A公司某年税后净利为1500万元,下一年的投资计划要追加投资额2000万元,该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负债资本占40%。按照目标资本结构计算出投资方案需追加的权益资本数额为2000×60%=1200万元。此数额比当年实现的净利润1500万元小,因此,该公司应确定留存收益1200万元,以满足投资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的需要后,其剩余部分300万元,可用于发放现金股利给股东。如果投资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大于该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1500万元,该公司应将当年实现的净利润1500万元全部留存,不发放现金股利,其差额部分还需依靠发放新的股票筹资来满足投资需要。我们把股息支付与投资机会所需资金的关系作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公司投资需追加的资金量越多,则支付的股息越少;当公司没有投资机会,无需追加投资时,该公司的1500万元净利润可全部用于发放现金股利;当投资机会需要追加资金总额2500万元时(含权益和负债),则该公司当年实现的1500万元净利润正好满足所需追加的权益资金2500×60%=1500万元,全部用于留存盈余,不得分配股利;当该公司投资机会需追加资金总额超过2500万元时,则该公司当年实现的1500万元净利润还不能满足需要,则1500万元净利润全部用于留存后,其不足部分需依增发新股票筹集资金来维持。对股东来说,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好处是,少分配现金股利或不分配现金股利可以避免股东缴纳较高的股利所得税,保证股东尽量缴纳较少的股利所得税,或可推迟缴纳所得税(以后多发现金股利)。由于该公司有良好的投资机会,股东会对公司未来获利能力有较好的预期,因而,其股票价格可能会上升。这时股东可以通过出售手中的股票而获得资本利得。这样,股东只需缴纳较现金股利更低的所得税,目前在我国甚至还不需要缴纳资本利得所得税,并且也不会影响老股东的控制权。因此,剩余股利政策一般会受到持股比例较大,股利收入较多的大股东们的欢迎。对于公司本身而言,良好的投资机会所需资金通过留存收益解决,一方面简便易行,减少筹资工作量;另一方面,节约了筹资费用,降低了资本成本。如果公司不通过留存收益满足投资所需资金,而是通过重新发行股票筹资,可能会增加较多的筹资成本、甚至影响原股东的控股比例。
二、成长公司发放股票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