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03:50: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骨科手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骨科微创手术研究论文
【关键词】手术
手术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但手术却是一把双刃剑,手术本身就意味着损伤,如何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的形成,对组织愈合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日新月异的诊疗设备的出现,传统的骨科手术也向微创甚至无创方向接近。自1983年英国外科医生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S)”的概念以来,微创技术以及微创理论在骨科中的运用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1微创观念
微创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选择小切口,而对皮下组织进行粗暴牵拉,反而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或延长手术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因显露不清误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组织。作者的微创观点是指微小损伤,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外科疗效的新型外科技术。它不光具有小的切口,重要的是有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短的愈合时间,更少的瘢痕愈合,以及更好的心理效应。
2骨科微创手术的应用
关节镜技术是骨科最早使用的微创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并且完成了很多常规手术很难执行的关节内病变手术。它不但已经从初创时单纯的膝关节扩展到肩、肘、腕、髋、踝甚至指间关节,而且从原先简单的处理半月板损伤和滑膜疾病发展到能够做半月板移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和软骨缺损移植。另外随着关节镜性能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改善,关节镜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而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却明显地提高。关节镜技术的日趋成熟,镜下手术进一步简化,对关节功能的干扰进一步减小,使关节镜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在创伤骨科,关节镜作为关节内骨折复位后的评价辅助手段,使关节内骨折的复位更接近解剖复位,而且使切口更少,对骨折断端血供的破坏更少,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使患者的康复更快。
骨科手术论文:药学在骨科手术的作用
本文作者:张晓鹿黄明霞工作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干预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简称38号文)、《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进一步修订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指导原则》,临床药师组织骨科认真学习文件。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预防用药指征:调查显示我院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干预前为100%,干预后为66.77%,虽然仍高于卫生部要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不超过30%,但较干预前已有明显下降[1]。本次调查显示,无明确预防用药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由干预前的47.84%下降为干预后的5.61%,即一般的骨科手术如患者无高危因素,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而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如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是有适应证的。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及联合用药:调查显示干预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以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特殊品种)作为首选的频率较高,其次夫西地酸(特殊品种)的用药频度排列第三,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作为三代头孢+酶抑制剂应用频次过高,药物选择起点过高,超出相关管理规定。同时,使得预防用药费用过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诱导多重耐药菌的风险增加[2]。临床药师干预后,预防用药多数以一代头孢硫脒为选择,但同时也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情况,约占14.69%,如选择头孢美唑做预防用药欠合理。本次调查发现干预前存在无指征联合用药,联合率为0.84%,如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联合头孢美唑,干预后不存在联合用药情况。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和持续时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47.07%病例在术前2h前,甚至入院即用药,或术后回到病房后才开始给药,4.18%手术时间超过3h,理应在手术中追加剂量,但未发现术中追加给药,说明临床医生对术前规范给药时间概念不清。在干预后,大多数能在麻醉诱导期首次静脉滴入抗菌药物,即在术前0.5~2h内在手术室静脉滴入,但不合理使用仍占14.50%。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平均应用抗菌药物为5.95d,即干预前术后用药大多持续到出院日,最长17d,不合理使用率占96.2%;干预后大多数缩短至术后1次或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h,最长不超过4d,但不合理使用仍占12.5%,且平均应用抗菌药物为1.32d。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27.6%的病例使用头孢类及夫西地酸为每日1次给药,用法错误。25.1%的病例单次用药剂量不正确,未注意调整老人、儿童的单次用量。药品费用降低:本次调查显示干预前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1586.29元;抗菌药物占药费总额约42.94%、抗菌药物占住院总额约10.59%、药物总额占住院总额约24.89%;干预后,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为282.53,较干预前下降1303.76元,抗菌药物占药费总额约8.4%,抗菌药物占住院总额约1.34%、药物总额占住院总额约15.44%,各项抗菌药物费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骨科手术感染因素与策略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骨折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手术失败[1],控制切口感染是临床医护共同的目标。笔者回顾性分析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4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17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910例,女850例;年龄13~68岁,平均(48.9±14.2)岁;开放性骨折630例,闭合性骨折1130例;就诊时间1~21h,平均(6.9±3.2)h。
1.2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3,4]: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
骨科手术患者护理服务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我院手术室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300例骨科手术患者,入选标准:临床资料完善;符合手术指征;采取骨科内固定物植入手术治疗;术后病情稳定;具备问卷填写能力;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文化层次在小学及以下;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有精神类疾病及沟通障碍;拒绝参与问卷填写。300例患者中男女各有164例、136例;年龄21-69岁,平均(36.44±1.33)岁;住院时间7-62d,平均(25.82±4.74)d。1.2方法。参考相关文献[3],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骨科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含骨科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术前访视、术前指导、术前仔细核对患者信息、手术室环境、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陪护、术后宣教、基础护理、护士操作技术、心理护理等10项内容,分为满意与不满意。要求所有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回收,回收有效率为100%。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护理服务满意率通过[n(%)]表示,给予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调查显示,骨科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整体较高,其中对手术室环境的满意度是最高的,高达96.33%,而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是最低的,只有86.00%,二者差异经比较,P<0.05,此外,骨科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术前访视、术前指导、术前仔细核对患者信息、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陪护、术后宣教、基础护理、护士操作技术等满意率分别为89.33%、91.00%、91.33%、90.33%、92.00%、90.33%、93.00%、94.33%、92.67%,详见下表1。
3讨论
3.1骨科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分析。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病人手术效果,而评价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就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本次调查显示,30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整体来讲较高,特别是在手术室环境方面,满意率高达96.33%,但在护士服务态度、心理护理等二方面的满意率却低于90%,相对来讲较低。可见,我院骨科手术室护理质量相对来讲较高,但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院骨科护士低年资的占多数,大部分护士手术室服务时间较短,临床经验欠缺,对手术室新引进的仪器及设备操作不熟练,加上长时间的持续工作,容易加重护士的工作疲倦感,导致护士服务态度较差,与患者沟通时较公式化,语气较淡,进而影响护理服务质量。此外,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心理护理依然是骨科手术室护理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由于骨科手术室护士工作量大,大多手术室护士只重视对患者术前的指导及基础护理等,而忽略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没有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开导,影响了患者的心理护理满意度。另外一方面,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干预技巧不足也是导致心理护理满意度较低的重要因素[5]。3.2骨科手术室护理服务改进措施。(1)加强培训力度: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护士的无菌观念,通过以老带新、一对一带教方式,不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组织全体人员集中学习新进的仪器及设备的操作方法,规范骨科手术室护理服务流程[6]。(2)加强心理护理:要求骨科手术室护士不但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内心的顾虑,告诉患者手术的操作方式及注意事项,并列举一些术后康复效果较佳的案例,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术中需全程陪伴在患者身边,紧握住患者双手,不断鼓励患者,让患者身心放松[7]。(3)转变服务理念:骨科手术室护士需转变服务理念,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原则,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在门口热情迎接,并做好安抚工作,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减少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8]。
护理查房对骨科手术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我国骨科疾病患者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骨折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因此手术期骨折患者愈合及功能恢复极为重要。而手术作为骨科临床治疗中的一种主要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患者恢复健康有着积极意义。经长期临床观察,在骨科手术治疗中患者的手术配合度与其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这也成为了医疗领域中被重点关注的问题。有相关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查房的模式,能极大提高骨折患者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概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为提高护理配合度,能使患者的心理障碍得到消除,提高治愈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手术,提高手术的依从性,使得其手术得到良好的保证。现对骨科手术患者施行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对其手术配合度的提高有着显著效用。为此,本文观察了护理查房对提高骨科手术配合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岁~65岁,平均年龄(43.5±21.5)岁,髋部损伤11例、四肢损伤19例、脊柱损伤1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3岁~67岁,平均年龄(45.0±22.0)岁,髋部损伤10例、四肢损伤20例、脊柱损伤15例。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已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骨科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护理与术后饮食及锻炼指导等方面。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查房,具体做法如下:①根据骨科病症的不同,如髋部损伤、四肢损伤、脊柱损伤,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护理:不同年资护理人员对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查房,低年资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四肢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查房,高年资护理人员对脊柱损伤患者行护理查房[1]。②负责不同骨科病症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资料详细收集,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手术室是骨科手术操作极为重要的一个场所。作为要参与到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器械与巡回护理人员,手术前一天进行术前访视,经过耐心仔细的沟通和询问取得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重点放在疾病的治疗、疾病的常识、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相关的注意事项等问题。介绍之前患者的手术经历和主刀医生的丰富经验,以及医院医疗设备的配套情况。提升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的关心度,增加精神安慰,降低患者突发情况的发生概率。对其身体一般状况、心理情绪及既往病史作基本了解,若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要耐心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③在手术进行前,相关器械、巡回、手术室等护理人员要相互交流,并报告各自在术前访视到的患者状态及手术器械的准备情况等[2],并对其术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1.3观察指标。①手术配合度,即:患者在面对手术时的态度与情绪等,若患者在面对手术时有轻微的不良情绪,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则为配合;若患者有较为明显的不良情绪,但家属或护理人员劝导下配合手术治疗,则为基本配合;若患者有强烈不良情绪,不愿配合手术治疗,则为不配合。配合度=配合率+基本配合率。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问卷调查方式让患者对其护理职业技能、及时性、有效性、护理态度四方面进行评价,每一项为1~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其护理满意度越高;若评分在14分以上则为非常满意;若评分在9~14之间则为满意;若评分在9分以下则为不满意[3]。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间患者的手术配合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手术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务社工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医务社工参与康复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108例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各54例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由医务社工参与完成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康复进程。结果下床时间等康复进程指标对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务社工参与康复护理能有效促使骨科手术患者康复速度提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医务社工;康复护理;骨科手术患者;影响效果
骨科手术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其在手术后的恢复速度较慢且可能发生感染及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及异常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恢复造成严重阻碍。针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上通常会在手术后给予患者康复护理,以此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让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提升。但研究表明常规的康复护理效果有限,难以满足骨科手术患者康复的需求。本研究对医务社工参与康复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8例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2018年6月~2019年6月治疗时被纳入研究,随机法各54例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19~71岁,平均(45.39±6.79)岁。试验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19~70岁,平均(45.18±6.85)岁。基线资料组间对比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其合理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对其饮食进行合理调整等。试验组采用医务社工参与的康复护理,其中医务社工首先应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交流,帮助患者解答各种疑问,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患者熟悉后,为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对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及自身的信息进行说明,让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社工的工作有足够的认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医务社工应合理制定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确保康复护理方案与患者相符。同时,医务社工要联合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积极的引导,让患者形成积极生活的态度。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对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并多组织患者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组织患者进行朗诵、绘画和书法等相关比赛,让患者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开展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医务社工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行为的改变,以此为基础判断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开导,必要时可联系医生及患者家属共同开展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此确保患者的心态保持良好。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患者,医务社工还要帮助患者开展日常生活,让患者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能顺利完成日常活动,避免患者因行动受限而出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情况。1.3观察指标。统计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1.4统计学方法。SPSS软件处理数据,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其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5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包括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回访。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配合;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效果
骨科手术种类繁多,且性质特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延后患者的恢复,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1]。因此在临床中需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避免切口感染,保证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择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50例患者,探讨骨科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其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现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68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配合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平均(40.8±3.4)岁,四肢骨折固定术17例、髋关节置换术8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4岁,平均(40.7±3.6)岁,四肢骨折固定术16例、髋关节置换术9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1.2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如术前健康教育、常规术中配合等。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1)术前评估,手术前了解患者病情,若患者伴有糖尿病则要先控制其血糖水平,再行手术。手术前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戒烟戒酒,术前注意防止感冒,将手术的步骤、手术体位、麻醉方式、手术的安全性等,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恐惧情绪,耐心细致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2)检查患者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手术当天备皮,对手术部分清洁,若患者皮肤有损伤要及时通知医生。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外科手监测菌落数要求≤5CfU/CM2,手卫生对控制伤口感染起重要因素,能减低手术感染30~40%(3)准备物品:无菌物品不合格都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因此要严格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如果是超过3小时的复杂手术,最好安排为当天第一台,并安排在千级层流手术间,髋关节置换手术戴双层手套,降低接台数。与感染手术严格分开,手术前对手术间行湿式清理,手术期间也要保证整洁干净。对外带物品严格控制,如患者必须着病员服、按照外来器械管理标准执行,降低手术室污染概率。(4)缩短手术时长:控制人员流动和数量,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能进手术室参观。尽量在术前准备好所有需要的物品,避免在手术期间进出手术室,如手术间内有观摩人员,要与手术医生保证至少30厘米的距离。手术持续的时间越长,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也会越高,所以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尽可能缩短手术的时长,强化配合。(5)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如果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超过了抗菌药物半衰期、患者出血量超过1.5L,应当根据情况为患者追加抗菌药物。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暖维持患者体温,避免出现低体温情况。1.3临床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分为满意和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表达为(n,%),接受x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骨科手术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需接受骨科手术患者4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含男234例,女228例;年龄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49.7±5.4)岁;手术位置:265例为四肢,108例为脊柱,52例为盆骨,37例为颅骨;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31例)和对照组(231例)。其中观察组含男116例,女115例;年龄为21~71岁,平均年龄为(49.9±5.6)岁;手术位置:132例为四肢,55例为脊柱,25例为盆骨,19例为颅骨。对照组含男118例,女113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9.5±5.1)岁;手术位置:133例为四肢,53例为脊柱,27例为盆骨,18例为颅骨。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位置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包括统一安排术中个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及职责,以及讲解术中需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力度,给予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
①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以及整体病情评估。仔细阅读患者病历,对其病史、家族史以及各脏器功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为其做相关术前饮食指导,例如术前8h禁食,术前2h禁水等。
②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术前为患者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其危害性,叮嘱其注意个人卫生。并为患者做心理指导,帮助其正视疾病及手术,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③手术以及操作流程均进一步规范化。通过讲座及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增强规范意识,统一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规范流程,对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术中操作进行特别强调,工作中需注意避免。制定严格工作制度,并通过日常监督及定期考核等形式实施。
舒适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567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骨科住院手术患者692例作为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包括环境舒适、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四个方面加强护理;两组进行疼痛程度、止痛药物、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2h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药物、术后舒适度、满意度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把舒适护理运用于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是一种整体的、积极的选择,补充和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舒适护理;疼痛;骨科舒适
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措施的一种整体性、个性化性、创造性、有效性的干预,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1]。骨科患者术前、术后疼痛剧烈,而疼痛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疼痛、焦虑等因素又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率、血压、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等[2]。为减少骨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骨科2016年1月起对住院骨科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并与2014-2015年收住入院的骨科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对照进行疼痛程度、止痛药物、舒适度、满意度的研究,效果满意,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692例采取舒适护理,其中男437例,女255例;年龄10~77岁,中位年龄(43.69±33.05)岁;住院天数7-200天;掌骨骨折28例,尺、桡骨骨折71例,肱骨骨折66例,锁骨骨折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胫腓骨骨折77例,股骨颈骨折92例,胫骨平台骨折39例,股骨干骨折77例,骨盆骨折38例,髋关节置换39例,膝关节置换37例,腰椎骨折39例,截肢11例。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567例采取常规护理,其中男395例,女172例,;年龄11~77岁,中位年龄(44.25±32.68)岁;住院天数5-198天;掌骨骨折24例,尺、桡骨骨折66例,肱骨骨折58例,锁骨骨折1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胫腓骨骨折75例,股骨颈骨折57例,胫骨平台骨折38例,股骨干骨折55例,骨盆骨折20例,髋关节置换33例,膝关节置换27例,腰椎骨折37例,截肢10例。两组患者均能进行有效语言沟通,无严重内科并发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麻醉和手术方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两组均采取一般护理①病区环境整洁,通风与光线良好;②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及渗出现象,患处包扎松紧适度,防止末梢血运障碍;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态度热情、和蔼。④保持舒适的体位,术后患者采用健侧卧位或平卧位,抬高患肢;患者站立时用前臂吊带屈肘位吊起患肢,以促进患肢血运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1]。1.2.2观察组从环境舒适、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四个方面加强护理。1.2.2.1环境舒适护理制定严格的探视制度,午休和夜间休息时间谢绝探视,尽可能减少噪音,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1.2.2.2生理舒适护理每天为病人打扫卫生,给需要的病人床上擦身、洗头等护理,病区内备用指甲剪、针线、一次性剃须刀等生活需用品;指导患者采用听音乐、看报纸、聊天等方法缓解疼痛;指导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止痛方法;必要时遵医嘱予镇痛泵镇痛,并告知镇痛药物相关的反应,消除其顾虑。需要改变患者体位时,先向患者说明原因,取得病人配合,动作轻柔、准确,一次性移动至舒适体位。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愉快的参与到功能锻炼中来。通过由易到难、被动到主动、时间由短到长的循序渐进锻炼,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逐步恢复肢体功能。骨科患者常并发便秘、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科学的饮食指导和腹部按摩是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关键[3]。1.2.2.3心理舒适护理患者入院时安排同性别患者住一个房间,入院后护士自我介绍,介绍工作流程、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以及主管医生姓名、职称,消除患者陌生感。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意义、麻醉方式、预后、术后功能锻炼方法及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尊重患者的隐私。耐心听取患者对疾病的忧虑,理解其对疼痛的诉求,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并告知术后疼痛的规律使其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1.2.2.4社会舒适护理在生活上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使家属对护理人员充分信任,积极创造条件让患者家属、朋友陪护患者,给患者以精神上安慰、支持、鼓励,营造浓厚的亲情氛围。同时组织性情开朗、热情的患者以亲身经历的感受鼓励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消除恐惧和孤独感。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程度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注意事项,指导定时复诊。建立电话回访制度,提高患者满意度。1.3疼痛程度与舒适度、满意度评价标准。1.3.1疼痛程度评估采用文字描述评分法[4]将疼痛分为无、轻、中、重、剧痛5个等级,即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为中度疼痛;3级为重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4级为剧痛。1.3.2舒适度、满意度评价标准[5]舒适度、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医院统一发放的《舒适度、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非常舒适、基本舒适、不舒适和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药学服务对骨科手术干预效果研究
为探究药学服务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本院以80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对象,经由药学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包括24例男性和16例女性,18岁至63岁为患者年龄区间,(31.6±10.89)岁为患者平均年龄。实验组,包括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21岁至60岁为患者年龄区间,(32.9±9.83)岁为患者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均通过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治疗,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药学服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师以临床药学技术规范和疾病药学常规为依据,结合患者药学服务级别,以医师制定的诊疗方案为指导,开展药学服务工作。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分析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与医师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巡视,重视对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情况的观察,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了解用药反应,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开展药学服务活动,指导患者安全用药。(2)床前用药指导:第一,针对发药药师,以医嘱为依据,全面把握患者用药情况,药袋核对无误后,将药物下发至病房,核对口服摆药单和药袋的病区、姓名和床号等,将药物送至患者处,并简述用药方式。第二,详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具体情况,适当开展用药安全教育活动,其中,药名、用药、剂量、最佳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均属于用药安全教育内容。第三,树立较强的整体药学服务意识,以患者健康状况为出发点,加大对患者服药情况的监督力度,避免出现错服、漏服等现象,增强与患者间的交流和沟通,向患者介绍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获取患者信任,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感染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效果:(1)优:术后无感染,恢复速度快;(2)良:术后伴随有轻微感染,术后恢复相对较慢;(3)差:术后感染现象严重,恢复效果差。1.4统计学分析。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术后感染。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2.2手术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