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感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01:45: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归属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护士临床归属感现状调查及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规范化培训护士临床归属感。方法选择我院77名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规范化培训护士临床归属感。结果2017级规培护士临床归属感得分总分为126.00±19.08,2018级得分126.32±13.67,两者得分基本一致。对2017级及2018年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规培护士在工作中与同事的协作性、主动性、积极性相对较强,对同事及团体的信任感不够、被关心及关注度不够。结论我院应加强对规范化培训护士的临床归属感的关注度,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关键词:护士;规范化培训;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个人自觉被他人或团体认可与接纳的一种感受,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缺乏归属感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1]。我院为三级综合医院,为全面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按照《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试点方案》要求,2016年我院被认定为首批可面向社会招生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简称社会人,社会人规范化培训护士(以下简称规培护士)由培训基地和培训对象签订培训协议,在基地经过两年的规范化培训后再次进行就业选择。临床学习过程中归属感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学习质量,降低学习效率[2],为更好地的提高护士规范化培训质量,我院于2018年11月对在院的所有规培护士进行了临床归属感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8年11月我院现有规培护士77人,包括2017级23人、2018级50人。至2018年11月,2017级规培护士已参加培训17个月,2018级培训5个月。此次调查对象均为社会人规范化培训护士,设定缺失的应答题目≥2个作为无效问卷的标准。经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17级23份、2018级50份,合计73份。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女72人、男1人;本科3人、大专70人;平均年龄(22.04±1.10)岁。1.2方法。1.2.1调查工具。采用由TracyLevett-Jones等于2009年编制《临床归属感量表》中文译版[3],用于评定护生在临床环境中的归属情况。该量表包含34个条目,采用1-5级计分,分值越高提示临床归属感水平越高,其中4个条目采用反向计分,总分为170分。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ɑ系数为0.93。1.2.2资料收集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星网上答题形式实施,将《临床归属感量表》导入问卷星中,设定统一调查填写说明。填写完成后对问卷进行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将问卷中应答不全的条目≥2条视为无效问卷,此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3份。1.2.3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人数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显著水准α设为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

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是指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和责任心,体现了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党员具有强烈的组织归属感时,可以产生强大的合力与向心力,有利于推动党组织奋斗目标的实现。

总的说来,广大党员对党的认同感很强,但也有一些党员对党组织有距离感、生疏感和游离感。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等漠不关心;有的讲报酬多,讲奉献少;有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对组织失去归属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党内出现腐败现象不能正确认识;有的是党组织对党员管理教育不够,发展党员把关不严格,教育走过场;有的是党员民主权利难表达,影响了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还有的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对共产主义缺乏信心。

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一要改进作风、提高能力,靠形象凝聚党员。每一个党员都希望自己的党作风扎实、成绩辉煌、前途美好。党组织自身首先要提高能力,保持先进性,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二要加强管理、创新机制,靠制度强化党员归属感。严格落实党员管理教育制度,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强化党员主人翁意识。三要以人为本、倾注关怀,靠情感增强党员归属感。真心实意关心党员特别是帮助困难党员,使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四要优化环境、营造氛围,靠文化熏陶党员。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阵地,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建立起抵御不良思想影响的坚固屏障。

查看全文

社区归属感分析论文

由于我们长期实行单位体制,社区意识淡漠,社区发展投入不足,造成社区服务资源不能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区成员不得不向外寻求资源,满足自我需求,最终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丧失认同感、依赖感和归属感,社区缺乏凝聚力。对此,社区建设要以重铸社区归属感为目标,以居民自治为基础,努力扩大基层民主;以服务群众为主题,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努力繁荣社区文化;以党的建设为龙头,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基本路径是通过建构以人为本、居民自治的社区建设理念,扩张、强化和完善社区服务,发育、完备社区功能,重铸社区凝聚力,其核心则是构建完备而有效的社区服务的社会支援网络,促进社区服务发展。

首先,社会支援网络要围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为社区服务提供传统意义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援,包括社区环境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等。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社区发展、社区重建、社区服务提供全方位的理论支援、工作方法支援和社会政策支援等,如以人为本、整体关怀、自治参与等社区发展的价值理念。社区居民为满足生活文化需求而建立的各类民间服务组织建设,是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满意度重要途径。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区居民的头等大事,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依托,建设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

其次,培育社区成员的认同意识和参与意识,是衡量社区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要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努力繁荣社区文化,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互助等活动,激发他们“热爱社区、建设社区”的热情,培育社区居民共同的价值体系、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形成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由于在单位体制时,社区居民“音响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居民间很少互动互助,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社区活动,为居民创造互相沟通、互相交往、互相了解的机会。通过社区成员间亲善邻里,守望相助,疾病相携等,发挥社区互助的功能。通过“星光计划”的实施,建设一批以服务老年人为重点的社区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逐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服务需求。要制定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政策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社区单位内部设施对外开放,使社区居民拥有交往沟通和互动互助的空间。

其三,自治和参与是社区发展的核心价值,社会参与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可以促成群体的团结与合作。社区所有的各种组织与活动,正是给社区成员提供了参与的众多机会。社区成员通过诸多参与活动,增进了彼此的社会互动,有利于促进社区的价值整合,有利于培育社区意识。要指导各地研究制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社区自治章程》、《居规民约》,使社区重大事项按民主程序决定,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完善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各项制度,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社区自我管理能力。

人类社会的目标无非就是在社区创造人心归依的感觉,也就是包括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在内,人人在社区都能找到幸福快乐的位置,人人都有心理喧泄、情感支持的空间。社区归属感需要社区的物质建设,但更重要的是社区居民的情感维系,就象电影《洗澡》中那个澡堂一样,尽管简陋,可是人人都可以在里面获得心灵支持,获得情感快乐,人人都有一种归属的感觉。一旦将它拆了,现代化的高楼能维系人们这种相亲相爱、相依相恋的情感吗?

查看全文

外来务工人员归属感探索

[摘要]本文从地域归属感与群体归属感两个层面调查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较低,经济因素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并且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收入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城市归属感。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宁波市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之间存在相互磨合过程,不仅存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适应问题,而且更表现为心理上的渐渐融合,因此本文采用城市归属感来描述这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并以地域适应、身份归属、心理归属3个方面为指导,参考罗忆源(2003)和李芳(2009)的研究设计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问卷,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在各个劳动力市场发放问卷,对此问题展开实证研究。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性别看,男性占56.8%,女性占43.2%;从受教育程度来说,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被调查者占12.5%,初中占47.7%,高中或中专占34.1%,大专占4.5%,本科占1.1%;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占62.5%,未婚占37.5%,有子女的占54.5%;从年龄看,集中于16~35岁,在宁波的打工时间集中于1~5年,在宁波打工时间在10年以上的仅占7.95%;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工作时间集中于8~12小时,占68.18%;年收入水平集中于1万~3万元,占69.32%,处于宁波市平均收入中低水平。

2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查看全文

让员工有企业归属感心得感想

在××*烟草工业有限公司我深深体会到了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和眷恋,使我强烈地想融入这个整体中去。

在**我看到了公司极力营造让员工拥有强烈的归属感的人才管理机制,我想在员工待遇、个人的未来、个人的兴趣、宽松的环境和个人的重要感等五大方面的人才管理机制上谈下自己的看法。

1.员工的归属感首先来自待遇,具体体现在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上。衣食住行是人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买房、买车、购置日常物品、休闲等都需要金钱,这都依靠员工在公司取得的工资和福利来实现的。在这我看到了公司的公告:员工的平均工资在行业内也是有竞争力的。当然在收入上让每个员工都满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公司在这方面为员工做的种种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2.个人的未来性是赋予员工归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会考虑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与价值,更注重自己未来价值的提升和发展。公司明确提出的三条经营理念中就有“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这条。同时公司为了员工提高能力创造了很多机会,鼓励员工继续深造,加强行业内的交流学习,组织员工去培训、提高技能等。

3.注重每个员工的兴趣同样是增强员工归属感的重要手段。公司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像刚成立的好日子俱乐部就是公司重视员工兴趣的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在文化廊上看到了企业员工的多才多艺,感受到了公司所要营造的文化氛围。

4.企业努力为员工营造的公平、融洽的工作环境,要让员工看到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让管理层与员工多交流,多沟通,融合成一个共同追求、共同发展的团队,从而使员工感受到工作单位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充溢着家庭式的温暖感和归属感。虽然刚进公司不久,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公司营造的宽松的环境。老员工如家长般的耐心帮助;同时刚进来就遇到了公司的再谈细节决定成败的活动,看到了各个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参加学习了梁总的谈企业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员工之间和网员工领导之间的交流等,所有这些让我感觉到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

查看全文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分析

摘要:教师的职业认同分为职业能力、职业意义、职业特征,以及对于领导、同事、学生、工作回报、工作条件的认同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笔者根据教育教学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式,可以明确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存在职业认同感较低、对学校的归属感偏弱的问题,影响学校教学与个人发展。本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的现状、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偏弱的成因、增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能够更好地增强教师归属感。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归属感;校园文化;经济补助;精神文化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的生活;重点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加强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升补助的标准,惠及更多乡村教师等。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基本待遇,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让培训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等。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乡村教师格外重视,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仍存在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较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的现状

首先,教师并未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与教育目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新上岗的乡村教师只是将教书作为谋生的方式,而不是将其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在入职之前并未真正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并未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角色与生活角色存在割裂的情况。我们常说做人做事要努力做到言行一致与知行合一,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参与者,更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严于律己,为学生作出良好的示范,但是在生活中却普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不拘小节,日常生活中存在懒散等问题。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割裂感,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利于教师个人长远发展。再次,教师职业发展竞争性小与缺失归属感。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一般是在远离城市的乡镇和农村地区工作,相较于城市地区的教师,普遍缺少培训与提升的机会,不易接受或者不好落实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师之间的竞争较小。最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普遍安于现状。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教学任务不太重,在教育教学方面很少有竞争的机会;通常学校提供食宿或者生活补助,生活压力普遍较小。在以上工作与生活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教师也就没有动力在工作之余走出舒适区和学习新的技能。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偏弱的成因

查看全文

提升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

摘要: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受到成长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学校留守儿童表现出学校归属感缺失,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内心孤独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需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心理疏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从而提升留守儿童的学校归属感。

关键词:健康生活素养;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

一、健康生活素养与学校归属感的涵义

健康生活素养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综合素质。具体内容包括学生认识自我的优缺点,发展自我的健康身心,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能够结合实际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等。教师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生活素养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学校一员,愿意承担各项责任和义务,喜欢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增强留守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将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疏解留守儿童心中的孤独感和寂寞感,提升留守儿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缺失的表现

留守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存在不同程度缺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对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认同。部分学生不熟悉学校的办学历史,不了解学校文化精神和价值观,不清楚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制度。对学校的管理要求是排斥,甚至对抗的态度,教育和管理他们成为广大学校和教师的麻烦事情。二是缺乏班级集体责任感。部分学生对班级缺少责任感,不明白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和任务,不服从班委干部的管理,不愿意承担扫除、活动排练等责任和义务,不懂得关心和帮助同学,以自我为心,学生交际能力薄弱。三是校园活动参与程度低。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采取不关注,不参与、不支持的态度,甚至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缺乏积极参与、积极提升自我的态度和意识。面对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缺失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2]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的关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的关系,阐述了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原则,提出了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要建设好给予员工归属感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员工归属感;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一、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的关系

1、企业物质文化培育员工归属感

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最表层的文化,需要以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企业设备、企业名称等为载体而表现出来,并依靠这些载体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或服务中发挥作用。企业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物质文化的核心,是在市场上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依据,而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通过员工来实现的,因此,企业产品或服务具备核心竞争力就离不开优秀的员工。良好的企业物质文化能够为企业产品或服务提供附加值,而获得的附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则更容易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进而使企业获得成功,这部分成功则需要将功劳归属于企业员工,进而使得员工获得企业荣誉感,激发员工更加尽职努力,能够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2、企业行为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

查看全文

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特点研讨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从安徽省蚌埠市城郊三所小学的四年级至六年级共选取有留守经历的被试423人。分别为四年级151人,五年级145人,六年级127人;其中男生209人,女生214人。

(二)研究工具。1.采用自编的青少年学校归属感问卷,问卷总计18项,包括四个维度:同伴关系,教师支持,规章制度,硬件设施。采用5点量表的形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1-5分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校归属感越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0,效标效度r=0.223。2.留守类型调查,留守类型分为:父亲单方务工、母亲单方务工和父母均外出务工。留守时间调查,主要指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长短。

(三)研究程序。进行团体施测,由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主试。(四)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学校归属感的四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主效应显著F=5.42P<0.001,性别主效应显著F=4.41P<0.05,性别与年级在四个维度上交互作用不显著。事后检验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六年级的学校归属感得分最低。四年级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六年级,五年级在规章制度维度上也显著高于六年级。在性别差异中,在教师支持维度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P<0.01,其他各个维度差异性不显著。

查看全文

员工归属感下社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完善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发挥社保工作作用,增加电力企业员工归属感。笔者就社保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从完善电力企业社保服务机制和企业管理意义的角度,提出了通过发挥社保工作作用来加强员工归属感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社保工作;企业管理;员工归属感

社保工作作用的发挥能够提升电力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的基本性工作,进一步维护社会安定繁荣,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下面就完善电力企业社保服务机制、提高社保管理透明度、规范社保服务程序等方面内容展开具体论述,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能够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1社保工作对于提高员工归属感的重要意义

1.1社保工作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逐步确立,社保工作作用的发挥决定了电力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同时,这也是电力企业的研究话题,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好电力企业社保管理体系建设,更新电力企业发展观念,全面提升社保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因此,必须要深入了解社保工作对提高员工归属感的意义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社保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基本制度日益完善,社保制度更是极大地维护了员工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因此,它也备受广大参保职工的关注。通过社保工作的完善来满足员工日常工作和生活需求、提升电力企业员工归属感,树立集体文化概念,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该文就以此为内容对如何发挥社保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培养员工归属感进行具体论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