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01:28: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规模养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规模养殖养殖业污染论文
1存在的问题
1.1畜禽养殖生产方式有待转变近些年,虽然长治市在中央、省市各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畜禽养殖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与一些畜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长治市养殖业的生产方式依然落后。一些养殖场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结构比较单一,养殖计划不够合理,没有完善的治污排污方案,没有推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现代养殖模式,甚至连一些必要的畜禽废弃物处理设施也没有配置到位,这样就很难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对于长治市畜牧业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提高本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水平都是一个瓶颈。
1.2养殖产业链有待完善目前,长治市部分养殖场户、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是很完整,特别是深加工环节仍有缺失。一些畜禽只是进行了初加工销售,有的甚至活畜销售。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附加值的偏低,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工、生态循环不彻底,极易在生产、流通、交易环节中造成环境的污染,甚至会将一些病菌带到人间,引起疫病的发生。目前,长治市只有山西世龙驴肉、山西郭氏羊肉、长治九牛寨乳业等17个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加工规模较小,年销售收入总共不到5亿元。
1.3养殖场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长治市一些养殖场户、企业虽然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不同形式的经营模式,但其组织化程度依然很低,还都只是单个规模场的个体行为,在行业内没有形成联盟、没有形成共同体。这样,不仅会使养殖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还会给他们造成融资难、资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2对策措施
推进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以什么样的模式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才能充分发挥生产力的潜能,实现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促进畜牧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长治开展减排治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在我国北方省市2011年前很少有成熟的范例可以借鉴。2年多来,长治市进行了艰苦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
实施规模养殖促进农垦养殖发展
宁夏农垦是一个以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经济为主的垦区,其生产总值占到了垦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末,垦区畜牧业产值达到4.83亿元,其中奶牛和生猪产值4.18亿元,占到75.7%;奶牛存栏近3万头,年产鲜牛奶近10万吨;生猪存栏3.8万头,出栏5.2万头,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个,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实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引领示范能力增强”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坚持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经营的方向
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化,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理念。宁夏农垦依托多年形成的物质装备条件和养殖成功经验,一场一特,因场施策,在平吉堡奶牛场和灵武农场确立了“农业围绕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围绕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畜产品加工围绕市场发展”的“三转”方针。一是在农业上调整种植结构,配套建设了5万亩青贮、5万亩苜蓿、27万亩玉米等饲草料基地,市场运作,各算各账、各取各利,以质定价、优质优价,做到了“三个保证”(保证饲草料质量、保证种植户收益、保证农业公司效益),并从合同签订、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收获期确定、收获机械配套等方面保证质量、全程服务。二是在畜牧业发展上,企业、个人一起上,实施“出户入园”和“规范化养殖、机械化挤奶”,推行“统一布局规划、统一设施建设、统一饲养管理规范、统一饲草料配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化挤奶”等六个统一和“分户饲养、分户核算”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和职工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三是在培育加工企业上,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培育了贺兰山奶业公司、灵农畜牧发展公司、贺兰山茂盛草业公司等3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贺兰山茂盛草业公司苜蓿草留床面积5万亩,年产优质牧草6万吨,带动辐射宁南山区牧草基地10万亩,2010年成为全国第二大优质牧草生产营销企业。
二、坚持园区化养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模式
坚持园区化养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加速牧畜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是不断壮大国有养殖规模,促进企业增效。垦区10个国有或国有控参股奶牛场、2个种猪场,都实现了优质、安全和高产、高效,都是农业企业中效益较好的单位。2010年,10个规模奶牛场饲养奶牛近8000头,其中成母牛4266头,实现利润1980万元,平均每头成母牛创利4600多元,最高的达到8100元;贺兰山奶业公司利润突破1500万元。由于奶产业带来的高效益,使平吉堡奶牛场经济效益一直处于垦区前列,有力带动了场镇乳香花苑宜居小区、10个奶牛园区、近千座设施温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率先被评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探讨规模化养殖的归宿
目前在农村,自然经济的痕迹仍旧十分明显,畜牧养殖仍以散户养殖为主。大街上牛羊随处可见,老农指望着一窝猪崽卖个好价钱添点收入。市场经济的春风已经吹进了农村,但不可否认,散户养殖是阻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并与私屠滥宰联系在一起,在给检疫工作带来困难的同时,也威胁着养殖业的安全。
现在说集约化养殖,似乎稍嫌为时尚早。但集约化养殖,无疑是一个美好的前景,并将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与推动下,一点一点展露她的面容。而规模化,就是集约化进程中的一个链条,是为媒介,是为归宿。可以说,散户养殖是规模化的基础。没有散户养殖经验技术与资本的积累,就不会产生规模化的勇气与现实。散户养殖植根于自然经济,几十年来一直支撑着农村经济,并在近年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从农业中的一个小不点而异军突起,发展到今天占据着农村经济的半璧江山。我们说,我们的畜牧业发展了,但是冷静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畜牧业还很不成熟,欠缺了规模化的畜牧业就是不成熟的畜牧业。散户养殖因其单薄与分散,难以完成畜牧业高速发展的历史使命。
过去家里养一头老母猪,那就等于是一个小银行。生了猪崽不愁卖,价格波动幅度小,由于流通不畅而疾病少成活率高。可以说,是不存在什么风险的。正是这种状况使散户养殖得以存在到今天。但是,在各种条件迅速变化的今天,散户养殖显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于这些变化。由散户养殖向规模化养殖的过渡,是历史的必然。
首先,我们关注的是价格。买卖随行就市,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在价格相对稳定的过去,这也被视为真理。但现在,价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变动相对较为频繁,在信息流通尚不顺畅的农村,就有可能随错行就错市。举一个最近的例子,2007年5月,生猪涨幅较大,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由每公斤八元四角涨到了最高峰的十二元四角,平均每天涨两毛钱。因此,在很多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信息比较灵通的养殖户前脚刚刚以每公斤十二元四角的价格把猪卖给了屠宰户,后脚这个屠宰户在同一个村的不同的街上就以十元八角每公斤的价格又收购了几头生猪。在散户养殖的条件下,养殖户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局部交换为主要形式,这就难以摆脱它的局限性:慢。而在规模化养殖的条件下,养殖数量相对集中,养殖户之间可以谋求更大范围的信息交换,而且,养殖户对价格的影响能力也将有所增强,规模化养殖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
其次是疾病防控方面。随着动物跨区域流动的增强,不可避免地也为某些疾病的传播带来了有利的条件。比如猪、牛的附红体细胞病,就是以流通为媒介而传入的。从总体上来说,散户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技术可言的,搞养殖全靠多年的经验积累,没有受过相关的教育,疾病防控意识差能力低,消毒保护意识差,一旦出现疾病凭经验胡乱处置,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与流行。另外,从布局方面考虑,养殖户之间结构较为紧密,间距短,也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规模化养殖的条件下,养殖户数量相对较少,这样就允许养殖户分别选址,并形成合理的布局,拉长间距,使地理意义上的疾病传播失去可能。同时,规模化养殖必然伴随着设备、管理、疾病防治的科学化,具备相当专业技术的执业兽医与完备的消毒免疫制度,有利于疾病的预防与果断处置,从而保障场内养殖安全。
再者,散户养殖本身的单薄使其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在当今的养殖业,价格变动频繁,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变动幅度加大,环境与教育程度所限,散户缺乏前瞻的眼光与科学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就差。在价格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养殖户与养殖户之间的利润也拉大了差距,有的盆满钵溢,有的可能就光赔不赚。高利润可能驱使某些养殖户扩大规模谋求进一步发展,而利润较低甚至没有利润可言的养殖户可能就放弃养殖业而另寻出路。当然,这种养殖业中的两极分化是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是规模化的催生剂。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近年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规模养殖状况及监管举措
近年来,随着畜牧科技进步,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饲养方式由粗放型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方式转变。规模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规模养殖场生产监管,对建立畜禽可追溯监管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规模养殖场的现状
(1)缺乏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大部分规模养殖场选址和规划还不规范,有的建在交通要道的干道边,有的建在村中,还有的建在河流边,这些都不符合建场要求。
(2)畜(禽)舍设计不科学,缺乏必要的生产保护大部分养殖场是根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从网上下载图纸资料作相应参照,自行设计建设,没有全面考虑风向、坡度、采光、通风、污物、污水排放等。场区布局也不尽合理,部分养殖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饲料间、污物处理区不分,没有相应的隔离。部分养殖场场内主要干道、栏舍内地面没有硬化,场区四周无围墙,没有污物、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污道与净道共用一个通道,缺乏必要的生产保护措施。
(3)生产管理不规范,消毒制度落实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无完善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无章可循。场区大门口未建消毒池,有的有消毒池但长期不更换消毒液或消毒池干涸,也无紫外线消毒室,场内不开展消毒工作,有的即使消毒,也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人,也没有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加之卫生管理不到位,少数场臭气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特别是离村较近的规模场产生的臭味与污水、粪便使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到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
(4)滥用抗生素,病死动物处置不当在预防与治疗疫病过程中长期、大剂量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原料药,导致动物体内有药物残留,产生抗药性,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饲养过程中,发病和死亡动物随意处置的现象较普遍,有的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尤其是疫病流行中,随意将病猪、死猪销售,更不做无害化处理,造成动物疫病蔓延和流行,死亡率增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5)养殖档案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可追溯性许多规模养殖场从种苗的购进,饲料、兽药的采购、使用,免疫接种和日常消毒、生产等都无祥实记录,更谈不上建立规范档案。多数规模养殖场进行免疫后不对免疫效果进行检测,不能随时掌握动物的健康状况,这是疫病发生流行的根源。一旦发生疫情也不易找出原因,对疫情控制、扑灭和动物卫生监管带来困难。
蛋鸡养殖规模效率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蛋鸡的实际需要也在不断增加,蛋类的相关产品逐渐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在饮食结构的组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现阶段,我国整体的蛋鸡养殖业在实际养殖模式上还是比较陈旧,这对蛋鸡的实际养殖效率产生了直接影响,对我国蛋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关键词:蛋鸡;养殖规模;效率;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养殖行业的成绩和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鸡蛋的实际产量和蛋鸡养殖的总量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作为世界最大的鸡蛋生产基地,我国在蛋鸡养殖上还是一直采用小规模的养殖方式,实际表现为养殖群体比较大,但是实际规模比较小,且均以家庭化养殖为主的基本特点。在这样的整体养殖模式之下,蛋鸡的养殖质量、生物安全及养殖技术及整体经营和管理等方面都会存在诸多缺点和不足,这也成为了限制养殖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造成了市场上鸡蛋的价格和实际供需关系的大幅度变化。基于此种现实状况,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有关规模化养殖的活动,从全方面切实提升养殖户的实际养殖能力。
1影响蛋鸡养殖规模、效率的因素
影响蛋鸡养殖规模和效率的主要原因除了基本的产出变量和投入变量因素之外,因为养殖行业整体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其他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实际养殖人员的数量和工作经验、受教育程度及年龄;其次,养殖场地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其中主要包含了行业补贴、饲养模式、土地情况和运营性质等。这些因素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蛋鸡的实际养殖效率和养殖规模。例如,养殖人员如果比较专业将会对养殖效率和养殖规模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土地的性质如为租赁则会给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率产生负面影响[1]。
2黑龙江省蛋鸡养殖规模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规模养殖场兽医卫生防疫技术探讨
摘要: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是未来期刊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优化出版语言为前提,简要评述了机器翻译系统的应用,捕捉了当前机器翻译主流构建方式,提出机器翻译应成为学术期刊对外传播的一大助力。
关键词:学术期刊;对外传播;机器翻译
规模养殖场的兽医卫生防疫技术摘要:规模养殖场的兽医卫生防疫工作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没有做好,则会导致疫病在养殖场中蔓延,损害养殖者的经济利益和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现有的规模养殖在防疫上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从养殖场地建设、制度建设、防疫流程以及养殖场的卫生环境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兽医卫生防疫工作,供参考。关键词:规模养殖;卫生防疫;畜禽随着传统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转变,规模养殖已成为畜禽养殖的主要方式。如果不做好兽医卫生防疫工作,禽畜疾病感染传播的速度更快,防控将更加困难。目前规模养殖场防疫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养殖场的建设不能满足禽畜的防疫要求,区域划分不明显,没有完全独立隔离出来。一些养殖场的缺乏正确的免疫程序,疫苗的接种时间混乱。疫苗的来源比较复杂,很多养殖场都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如果对疫苗缺乏有效的辨识,则可能导致免疫失败。另外,许多养殖场引进禽畜时会考虑到引进地是否出现感染疾病,易忽视本地的常见病种,导致禽畜引发重大的感染疾病。因此,规模养殖场要加强兽医卫生防疫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科学选址建场
进行规模养殖,首先需要解决场地问题。场地的气候、条件、空间大小都可能影响到禽畜疫病发生的概率。一般要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和水源较好的空地,保证能够为禽畜提供较为宽阔的生活环境,确保养殖场能够为禽畜生活提供优质的水源,设立生产区、消毒区、隔离区等区域,防止疫病在养殖场中蔓延,出现疫情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消毒、治疗、销毁等措施处理,防止疫病在养殖场中蔓延。饮用优质的水源,还要注意养殖场的通风干燥,避免大量致病微生物的繁殖。
2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规模养殖业污染监管思索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看,农户从牧业取得的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大庆市龙凤区地面上的万亩良田素以盛产玉米、大豆、蔬菜著称。可利用草原面积3.6万亩,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龙凤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扶持、发展畜牧业,近几年来牧业生产发展迅猛,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畜牧业的蓬勃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数量的逐年增加,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特别是氮磷污染)也日渐严峻;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周边臭气熏天、蚊蝇成群,地下水的硝酸盐严重超标,既存在着污染环境,也存在着自身污染问题,给环境保护造成了一些窘境,这也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所面临的最头疼问题之一。如果说动物疫病影响的是经营者的效益,那么环保问题则关系到养殖业能否在某些地区继续生存,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难题。为此,如何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使畜禽养殖业能科学、建康、环保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环保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1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污染问题
目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粪便污染。据试验资料分析和初步测算:每头猪每天大约产生5.5L排泄物(不包括冲洗圈舍的废水),每年大约排泄9.53kg的氮。而一个万头猪场(按中猪计)每年至少向猪场周围排放1.26万吨的粪便。一个万头规模化养猪场,常年存栏量约为6000头,每天排放粪尿量约29吨,全年约为10585吨。由于猪对饲料中氮的吸收率很低,大量的氮随粪便被排在土壤中累积后,超过了其单位面积生态环境再循环需求,而且通过雨水的冲刷也会造成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的污染。
1.2污水污染。由于部分规模畜禽养殖企业(户)环保意识较差,对粪便污水管理落后,致使大量的粪便随冲洗水直接流失,甚至有的将粪便直接排入水体。而规模畜禽养殖场(户)排放的粪尿污水中的生化指标极高,其中COD(化学耗氧量)和BOD(生物耗氧量)远远超过国标。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一旦污染了地下水,将极难治理恢复,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
地方畜禽规模养殖状况及困难
近年来,东阳市畜牧业发展迅速,为全面了解该市畜牧业现状及规模养殖场基本情况,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2009年4月该市畜牧兽医局组织专业人员,以进场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市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存栏10头以上,肉羊存栏30只以上,鸡、鸭、鹅存栏500羽以上,肉鸽存栏2000羽以上,兔存栏500只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301家,其中养猪场142家,蛋鸡场41家,其他养禽场62家,养羊场45家,养兔场4家,牛场6家,鸽场1家,其中21家养殖场饲养两种或两种以上畜禽。
1.1业主基本情况根据统计,从事畜禽养殖业的业主男性占96%,女性占4%。年龄大于60岁的占14•95%,50~59岁占30•90%,40~49岁占39•53%,30~39岁占10•96%,30岁以下者仅占3•65%。文化程度小学占22•26%,初中占56•48%,高中占16•94%,大专以上占4•32%。
1•2养殖场基本情况生猪饲养场142家,其中存栏300头以下103家,占72•54%,存栏300~499头19家,占13•38%;500~999头14家,占9•86%;1000~1999头4家,占2•82%;2000~9999头和10000头以上各1家,各占0•70%。蛋鸡饲养场41家,其中存栏1000羽以下6家,占14•63%;1000~4999羽20家,占48•78%;5000~9999羽9家,占21•95%;10000羽以上6家,占14•63%。其他家禽饲养场62家,其中饲养量5000羽以下31家,占50•0%;5000~9999羽10家,占16•13%;10000~19999羽8家,占12•90%;20000羽以上13家,占20•97%。山羊饲养场45家,其中饲养30~49头12家,占26•67%,50~99头19家,占42•22%;100头以上14家,占31•11%。养殖场承包土地面积100亩(1亩=667m2)以上24家,占7•97%,30~100亩51家,占16•94%,10~30亩71家,占23•59%,10亩以下155家,占51•50%。养殖场使用土地属自家责任田的29家,占9•63%,向分散农户承包21家,占6•98%,整体承包179家,占59•47%,其他方式72家,占23•92%。土地租用价格为每年70~300元/亩。
1•3经营体制情况养殖场经营体制以个人为主,公司、合股方式者仅3家。总投入资金1225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9264万元,银行贷款1599万元,其他借款1387万元,分别占75•6%,13•1%及11•3%。
地方规模养殖现状调查及思索
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林川乡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工作目标,狠抓落实各项措施,全乡畜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规模养殖业空前高涨,养殖户不断增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品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制约,经济效益不明显。为此,就如何发展林川乡规模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进行分析与思考,现报告如下。
1规模养殖现状
1.1养殖户已初具规模,规模养殖户数逐渐增多林川乡十三个村共有农户3342户,存栏猪2995头,其中,10头以上养殖户有29户,存栏猪427头,20头以上养殖户有5户,存栏猪142头,存栏猪分别占总存栏猪的14.3%、4.74%,规模养殖户分别占全部农户的0.87%、0.15%;存栏羊3215只,其中20只以上养殖户有38户,存栏羊1654只,50只以上14户,存栏羊1191只,100头以上养殖户3户,存栏羊345只,存栏羊分别占总存栏羊的51.45%、37.05%、10.73%,规模养殖户分别占全部农户的1.14%、0.42%、0.09%;牛存栏1056头,其中5头以上有27户,存栏牛385头,10头以上有8户,存栏牛270头,20头以上有4户,存栏牛146头,存栏牛分别占总存栏牛的36.46%、25.57%、13.83%,规模养殖户分别占全部农户的0.81%、0.24%、0.12%。
1.2畜群结构不断优化,良种化程度稳步提高在规模养殖户中畜群结构趋于合理,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2007年,全乡改良牛362头,其中冷配180头,占改良数的49.7%,改良猪487头,改良羊1600只;29户规模养猪户中,存栏母猪42头,其中良种母猪36头,良种率为85.7%;38户规模养羊户中,其中良种羊存栏1053只,良种率为63.7%;27户规模养牛中存栏良种牛294头,良种率为76.4%。
1.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科学饲养,大力推广温棚建设、青贮氨化饲草窖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规模养殖业发展。林川乡十个村94户规模养殖户共修建温棚圈舍109栋、青贮氨化窖池6眼,退耕地约2525962.35m2,种植优质饲草约933766.65m2,每年青贮饲草1.8万kg,有35%的规模养殖户实现了温棚养殖和科学饲养。5个村实施了扶贫整村推进和3个村实施生态能源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了对畜牧业的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温棚养殖和科学饲养,减少了饲料消耗,缩短了育肥周期,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益。2007年,规模养猪户存栏猪389头,出栏商品猪314头,规模养羊户存栏羊1598只,出栏商品羊874只,规模养牛户存栏牛403头,出栏商品牛159头,出栏率分别为80.7%、54.7%、39.5%。
1.4加工销售有新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2007年,林川乡有生猪屠宰场1个,猪肉销售个体户7个,年销售猪1500头左右;羊肉销售个体户2个,牛羊贩运户17户,贩运销售量2100头左右,从业人员62人,年纯收入51.46万元,人均纯收入8300元。加之离县城近,外地贩运户多,销售渠道较畅通。
标准化规模养殖论文
1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养殖园区领导的动物防疫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领导者对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重视程度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领导者在建设养殖园区时不能从整体上、全局上考虑动物防疫工作的需求,认为养殖园区只要建设的好,形象佳即可,而且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是农牧部门的职责,与自身无关,只是形式上的构建了一些动物防疫的基本设施,不能起到实质性的防疫作用,使得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流于表面,增加了日后动物防疫工作的困难。
1.2养殖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国许多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建设和管理都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首先是在建设方面,由于养殖园区的规模、经营水平的限制,导致许多养殖园区建设于公路旁边或者位于居民区中,相邻园区未设置合理的防疫隔离带,甚至没有隔离场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等,这均不符合动物防疫的标准;其次在养殖园区的管理工作中,许多经营者为了利益随意引入未经检疫的或者染病动物,而且频繁调运产品,这些都非常容易导致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加快疫病的传播。
1.3养殖园区的动物免疫工作不规范目前我国许多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动物免疫工作十分不规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动物免疫的程序比较混乱,免疫疫苗和免疫周期把握不合理,甚至重复注射或不注射免疫疫苗,导致动物的免疫抗体质量低;其次免疫疫苗来源较为复杂,许多疫苗的运输、保管和质量都不符合国家标准,不能保证施用疫苗后动物免疫力的提高,甚至出现免疫失败;最后是许多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存在滥用免疫疫苗和漏防的现象,埋下了重大的动物疫病隐患。
1.4养殖园区的防疫队伍素质较低目前我国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防疫队伍素质较低,大多数防疫人员是一些乡镇畜牧站聘用的村级防疫员,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均较低,而且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加之养殖园区的工作量大,待遇低,使得防疫人员积极性降低,进而缺乏专业的防疫人员,甚至经营者自己进行动物防疫工作,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
2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问题的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