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3 00:45: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桂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桂林阳朔必吃
我去很多地方都要玩好吃好.很多人到桂林都抱怨无聊.那我告诉你,我在桂林只是吃就乐不思家。
桂林市必吃--
米粉:微笑堂对面两家1.石记(最好)2.又益轩(此店马肉米粉名气最旺)
(一粉两吃:吃正宗米粉应选择卤菜米粉,一般小店的案头上都备有油爆干辣椒、酸萝卜、酸豆角、葱花、香菜,可自己加料。通常程序是先干吃,切记不可加汤,干吃方能享受卤汁拌粉的浓香滑爽。吃至大半时再起身舀上半勺骨头汤,此时就汤吃粉,既解腻又润喉。夜宵吃炒粉如果你吃辣就要求放酸辣椒好了,酸辣是桂林菜的特色之一。)
羊肉(绝对必吃):1.龙隐路的老山羊(七星公园后门边上)2.医学院附近的火香羊(吃羊肉先吃汤锅,再吃干锅,先清淡后浓烈,嘿嘿如果你肚子够大。羊肉25--30/斤)。
马肉(爱马的哥们别骂我!):王城门口的马肉馆。
桂林低碳旅游发展
旅游发展模式是指一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与方法.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则是某一特定区域发展低碳旅游的理念与方法的集合[1].根据低碳旅游的实质,即生态文明背景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响应方式和低碳经济理念在旅游业的具体体现,本文将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界定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定量测算旅游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现状,利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等方法具体实践节能减排目标与碳汇机制,明确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方法与路径.低碳旅游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实现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场涉及旅游生产、旅游消费和旅游价值观的变革.
1研究方法概述
低碳旅游发展的途径共包括五个步骤.首先,对旅游要素的能源消耗与碳排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第二步,通过具体方法促进旅游经济活动的低碳化发展;第三步,通过碳汇机制的应用与推广,分析低碳旅游的碳汇影响力;第四步,开展低碳旅游意识的调研,分析促使低碳旅游发展的潜在需求和内在驱动力;第五步,提出针对性的低碳旅游发展保障策略,促使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桂林市低碳旅游现状调研
桂林旅游业低碳现状调研从旅游场所与环境入手,通过调查、访谈、资料分析等方式,抽样调查桂林的酒店和景区,探知桂林低碳旅游的发展基础,了解统计桂林市酒店与景区的节能减排举措,定性分析桂林市低碳旅游的现状,以便为桂林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路径与方法.
2.1旅游酒店现状调研
桂林、黄果树旅游考察调研
桂林、黄果树两地旅游集团公司发展的
经验和启示
为学习兄弟城市发展旅游集团公司的先进经验,理清我市旅游集团公司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旅游集团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2005年元月2日至7日,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王国龙率市国资委副主任李来平、市旅游集团公司总经理熊伟、副总经理章磊及市政府办公厅、市委政研室、市旅游集团公司有关人员组成的学习考察组,专程赴广西桂林和贵州黄果树学习考察旅游集团公司发展工作。认真听取了两地的经验介绍,与两地集团公司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实地参观了有典型经验的景点、饭店。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既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又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桂林、黄果树两地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围绕市场整合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桂林市是全国第一个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的城市,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实现了桂林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桂林市历史上共有三次资源整合,前两次因结构松散和政府换届等原因而流产。桂林市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资源整合是从1997年开始的,政府按照旅游产品的形成要素,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市场出发、从产品出发,以桂林山水四大精品公园和漓江(“三山两洞一条江”)为核心,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整合周边所有依附于这个核心的与旅游业有关联的13个企业,组建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建立起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打造中国山水精华游。组建7年来,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已累计缴税7亿多元,资产由2.7亿元增加到8亿元,实现了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在2002年就跨入了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行列,名列世界旅游业500强中国入选企业的第2名。2004年,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联协会评为“中国优秀企业”。桂林在资源整合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西方合唱艺术在桂林发展
在中国漫长的抗日战争历程中,人民大众掀起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热潮遍及全国。抗战全面爆发后,武汉立刻成为了全国抗战文化的中心,群众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随着1938年武汉沦陷之后,这个抗战文化运动中心也就瓦解了。与此同时,中国南方的又一个抗战运动文化中心桂林,正在悄然兴起。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开始在桂林轰轰烈烈、波澜壮阔地开展起来,成为桂林抗战文化艺术中最普及、最活跃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众所周知,合唱艺术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而中国最初的群众合唱从“学堂乐歌”开始。合唱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南方很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多声部民歌合唱。然而西方合唱这种音乐形式从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就遭遇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政治斗争、社会变革最为激烈的时期,所以中国合唱的发展在题材、内容和形式方面开始了一条顺应中国国情、为抗战服务的中西结合式的发展道路。在抗战文化中心广西桂林,西方合唱艺术从群众歌咏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一、大规模频繁的演出
从1936年桂林初中歌咏团公开出版抗日壁报演奏抗战歌曲开始,到1944年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队到前线慰问为止,桂林的群众歌咏运动持续了漫长的8年时间,这是国统区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在规模宏大的抗战歌咏运动中,桂林举行了多达几十次的群众歌咏集会。据史料记载,比较大规模的有以下几次:1938年1月8日晚上,在桂林市公共体育场举行的“万人火炬公唱大会”。这是抗战期间桂林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歌咏集会。据说美国福克斯公司驻桂记者把这次歌咏集会拍成电影,影片传到美国总统罗斯福那里,他看后对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大为赞赏。1939年5月7日,在桂林市公共体育场举行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儿童抗战歌咏比赛。1939年7月8日举行的7•7抗战建国两周年纪念歌咏大会。1940年4月7日举行的桂林歌咏界劳军大会唱。1941年、1943年分别举行的广西省会社教扩大运动周大会唱等。1944年4月4日至6月初,进行为期两月的规模宏大、人数众多的音乐活动。
二、大批爱国进步音乐家抵达桂林
抗战时期的桂林,很多学校、工厂、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团体都成立了歌咏队。这些团体用自己的喉咙持之以恒、积极热情地排练演出抗战救亡歌曲,来动员、教育、组织民众,极大地推动了歌咏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包括满谦子(1935)、吴伯超(1938)、陆华柏(1937)、张曙(1938)、林路(1938)、胡然(1938)、任光(1938)、舒模(1938)、章枚(1939)、孙慎(1940)、薛良(1940)、王义平(1940)、刘式晰(1940)、姚牧(1941)、甄伯蔚(1941)、李凌(1942)等一批爱国进步专业音乐人士也都在这一关键时期陆续抵达桂林。环境的变化使音乐家们追求的音乐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在国难当头时,他们以满腔的爱国热情身践力行地投身到以抗日救亡歌咏为主的音乐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后方的音乐师资队伍,为抗战时期的音乐文化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抗战合唱作品陆续诞生,音乐家身践力行指导
桂林旅游发展策略
本文通过对大圩镇乡村旅游资源的分析,旨在探讨出明确的、可行性强的、适合大圩镇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引导大圩镇乡村旅游业朝着正确的发展思路发展。研究乡村旅游企业化经营及发展策略,有助于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得出真正适合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创新乡村旅游业发展思路,丰富有关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使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进而促使桂林国家旅游综合实验区改革获得成功。
一、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对大圩镇乡村旅游资源实地调查,收集到了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丰富数据,并对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开发条件等有了深刻了解。
(一)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概况
大圩镇乡村旅游业是在200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每年前往大圩镇旅游人数约有200万人,而这200万人中每人在大圩镇旅游消费约为80元,如此,大圩镇全年旅游收入约为16000万元,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1.9%。由此可看出,乡村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大圩镇的支柱产业。大圩镇政府近年来不断招商引资,在古镇保护开发建设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分别招标1000万元和210万元,改善了景点质量和基础设施状况。目前,大圩镇乡村旅游景点有:大圩古镇景观、大圩古东瀑布景区、毛洲岛生态园、大圩草莓农庄、大圩瑞金鸵鸟生态园、大圩提子生态园、天目湖景区、桂林东部凤凰城等等。
(二)大圩镇乡村旅游业发展优势
桂林王城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思考
一、创意旅游概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追求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当今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被动接收的、走马观光的旅游方式,更注重追求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参与和体验主动去获得独特的感受,并结合自身的知识、能力、爱好等达到自我素质的提高。创意旅游的发展模式,正好吻合了当今旅游者的需求,因而创意旅游成为目前旅游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对创意旅游进行了界定:创意旅游是一种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性的、可直接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学习当地的艺术、传统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象征性文化,并与当地居民相互交流,在生活中体验文化。从创意旅游的概念以及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其核心思想是:以文化为前提和基础,通过创意思维,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参与性是其重要特征,通过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等多方人员的互动式学习和交流,形成根植于地方文化的个性化旅游产品,以使参与者自我身心得到满足和发展,以实现旅游对于目的地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文化的保护、传承。①具体来说,为了实现创意旅游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在旅游开发与建设中,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式,拓展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形式,寻找和创造多元化的旅游元素,并有意识地创造、设置一些空间、环境、氛围等各种因素,吸引和激发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当地居民等自发地、创意性地参与到项目活动当中,让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将旅游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打造独特的记忆和感受,实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和自我发展,达到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塑造和维持目的地的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达到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发展。
二、创意旅游视角下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文化旅游以悠久、深厚、多样化的文化为基础,一直以来在旅游市场中具有持续、强大的生命力,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目前文化旅游的开发中,资源被商品化、产品被复制化等现象极为严重,对资源的原真性、文化价值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传统的、静态观赏性的旅游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个性化、参与性、互动式的活动要求,文化旅游开发急需找到一种创新的、能给其带来新鲜活力和生命力的开发模式,以改变和打破其目前发展的困境。从创意旅游的内涵中可以看到,创意旅游与文化旅游都是以文化为依托,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引入创意旅游的理念,符合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旅游者的需求。对于文化旅游资源而言,通过创意的手法,将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形式丰富、市场接受和认同的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等的互动学习和交流中,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地方文化作为创意元素被用来开发时,需要依赖当地人的传统技能、创造力和当地特有的物质环境等因素,这就保持了地方文化的真实性,使地方文化旅游开发具有了垄断性的特点,避免了产品复制行为的发生,提升了地方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②
三、桂林王城资源及旅游概况
桂林王城(以下简称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的独秀峰下,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王府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旅游景区。王城最早的可考历史是1500多年前南朝时期,桂林所在地的太守颜延之常在独秀峰下今读书岩处读书咏诗,开桂林山水文化之风气,唐代在此建立桂林第一所州学府,宋元时期这里建有报恩寺,明代的1372年建靖江王府,1652年被毁,仅剩城墙、建筑台基、石栏和云阶玉陛等,清代曾为定南王府,后建广西贡院,民国时期曾作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先后还建立了第二师范学校、第三高级中学、模范小学、甲种工业学校等,解放后在此建广西军政大学,1953年,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与广西军政大学校区对调、在此建校并一直沿用至今。③④现在王城仍然是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广西师大)三个校区之一的所在地,同时,从2003年起,这里又作为旅游景区对游人开放。王城保存的文物主要包括:明代遗存有王府城墙和四座城门、承运门、承运殿台基及王府花园遗址等,独秀峰下保留有唐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摩崖石刻百余件,清代贡院遗迹,1947年重建的广西省政府办公楼和1981年重建的中山纪念塔、仰止亭等。目前王城景区主要采用传统的文物旅游景点的游览方式,在导游的带领下,依次参观遗址、遗迹,登独秀峰观桂林全景,参与性的项目主要有模拟的贡院考试等,以静态的游览为主,互动性、参与性的活动项目少,游客对王城历史文化的了解肤浅、印象不深。虽然王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但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很多到桂林的游客、甚至包括部分桂林市民都不知道在桂林市中心有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景区,这对于王城景区、桂林旅游发展都是一大遗憾。
桂林旅游城城市文化意象塑造
一、桂林世界旅游城地域界定
国务院[2009]42号文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对试验区建设问题上提出了“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思路。桂林世界旅游城源于“新桂林”的提法,希望以新城为重点和突破口,先行先试,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机制,增强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通过建设世界旅游城,带动桂林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桂林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为中国旅游城市以旅游综合改革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示范,为旅游富民积累经验。桂林世界旅游城涵盖整个临桂新区,临桂新区就是桂林世界旅游城。旅游城规划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基本布局是“一点三星三区”“。一点”即临桂新区旅游服务核心区,“三星”指万福休闲度假旅游区、会仙湿地旅游区、凤凰体育运动休闲旅游区。“三区”为五通先进装备制造区、两江空港物流区、苏桥经济开发区。桂林世界旅游城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是桂林作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新突破。通过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建设,使桂林旅游优势得以进一步强化。一个以旅游为核心的新城的建设,除了要对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实施方案做科学的规划之外,对城市形象的设计和塑造也很重要。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结晶。总的来说,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必须以桂林的文化意象作为基础,体现城市文化的灵魂。让这种形象能成为城市的文化资本,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发展,提升桂林世界旅游城的知名度和旅游品味。
二、城市文化意象的概念来源及内涵
意象一词来源于Boulding1956年提出的Image,是指人们主观价值和知识的凝结,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是个体和外界环境沟通的工具[1]。城市意象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首创的,它既是城市观察者对城市的各种外形特征或特点所产生的心理印象,也是作为居民对某个城市的共同心理图像。主要通过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对城市进行认知[2]。还提出“可意向性”的概念,认为一个高度可意象的城市(外显的、可读或是可见的)应该看起来适宜、独特而不寻常,应该能够吸引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和参与。环境这种给人以美感的特点,不但应该简化,而且要持续深入。这种城市具有高度连续的形态,由许多各具特色的部分互相清晰连接,能够逐渐被了解[3]。可以说城市意象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是一种公众对城市的感知和印象,也是城市给予公众的综合印象和整体文化感受。基于城市意象的理论内涵,城市文化意象是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与文化的凝聚构成的符号性说明,是城市各种要素整合后的一种文化特质,是城市传统、现存物质与现代文明的综合特征。[4]”它可以通过城市的文化功能区域、道路文化设计、边界文化分异、节点文化标识、地标文化特色构成。包含了四个维度:空间的文化意象;制度文化的典型形态;市民行为的文化表现;文本性的文化传播形式[5]。城市文化意象是城市观察者与所处的文化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要构建一个新的城市文化意象必须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之上延续和创新,通过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使城市变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人文昌盛、文化品味高的环境中心,使之具有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
三、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文化底蕴
城市必须具有特殊的文化符号,才能在观察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形象。桂林世界旅游城必须要给旅游者有一个清晰的的综合印象与整体文化感受,它是桂林的历史与文化的凝聚构成的符号性说明,它是桂林城市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总和特征,构成桂林城的文化资源。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对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宣传和新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必须在梳理本土文化,在顺应文脉和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进而实现桂林世界旅游城的个性化提升、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设计、游客与城市的感应互动。“一个地方的‘独异之点’、‘灵魂’和‘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基因的传承,就是这个地方的文脉。[6]”地方文脉是城市的地方精神,把握地方文脉对城市规划和城市意象塑造有重要意义。桂林世界旅游城位于临桂新区,但建设新城必须要处理好与桂林旧城区的关系,把握好与桂林山水的关系,要使它们相互体现、相互包容、相得益彰,更具魅力,所以在发掘本地文脉的时候,要融合桂林旧城区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山水文化等。
桂林米粉连锁经营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桂林米粉自身的发展要求加之连锁经营模式特点,结合国内外优秀餐饮业成功经营实践,决定了连锁经营发展模式符合桂林米粉的发展要求。本文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桂林米粉经营企业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关键词:桂林米粉;连锁经营;发展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转型和升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然而,传统特色餐饮业如何才能走上正确的转型升级发展道路?这么多年的国内外餐饮业发展实践证明,连锁经营符合餐饮业发展新要求。通过连锁经营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在快速实现企业经营扩张的同时,更大范围地满足人们消费需要。本研究通过对桂林米粉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桂林米粉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连锁经营发展模式,为桂林米粉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建议。
二、相关研究综述
连锁经营是近代商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进行相关理论研究:1.发展前景研究。高山(2015)将连锁扩张与企业驱动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认为连锁经营是零售企业扩张的最有效途径[1]。更有学者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特许连锁将创造整个零售业一半以上销售额。从连锁经营在世界范围的经营实践来看,整体呈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在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中国,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连锁经营已成为中国具有较高获利能力的投资方式和创业模式。2.优劣势研究。傅黎明(2016)从支持系统、物流供应链系统及信息系统等方面分析了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2]。于志伟(2010)认为现代快餐连锁经营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必须要以协同的方式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整合,使快餐连锁企业供应链绩效整体达到最优水平[3]。然而,连锁经营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令标准化、统一化经营的整个连锁企业仅因某一分店事件而深受影响。3.连锁经营模式研究。吴孔军,张立兰(2015)通过实证研究,认为通过实现标准化管理和运作,实行连锁经营模式可以促进我国传统特色餐饮行业健康快速发展[4]。曲秀梅(2014)通过研究认为,中式快餐应实行连锁经营并进行合理定位、提高品质,不断创新、强化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来谋求发展[5]。
桂林区域休闲旅游系统构建
桂林,作为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在经历了30多年的旅游发展后,进入21世纪后加快了旅游升级和转型的步法,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桂林发展区域休闲旅游及建立休闲旅游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是休闲产业和市场需求发展的需要,也是传统旅游地旅游发展高级化和深度化的转型要求。当前,休闲有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研究偏向于“城市休闲”,休闲旅游作为旅游向关注休闲方向发展的一种形式,主要从旅游产品的概念提出,如常见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从旅游地建立大众休旅游及体系相对较少,而桂林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相对成熟,并面临升级和转型的历史时期,研究桂林整个区域休闲旅游体系的构建具有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其说明
1.休闲与休闲旅游。休闲指人们通过自主选择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来达到恢复体力,获得精神上的放松或愉悦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普遍被认为是休闲的一种方式。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界定为:旅游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以休闲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公务和个人事物为目的,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暂时性的旅行和居留的现象,及其所引发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从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1)休闲的活动内容比较多样,休闲包含了旅游的大部分内涵,并且比旅游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2)旅游强调离开惯常的环境之外的活动,其参与的主体特指旅游者,而休闲没有地域环境的限制,其参与主体可以是旅游者也可以是非旅游者———居民。因此,休闲旅游在概念上应该为休闲和旅游的交集,并且优于大众旅游中一般的观光休闲,因此,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在旅游目的地通过各种活动如度假、健身、娱乐、游憩等,以休闲的方式满足放松或愉悦,达到恢复身心、开阔视野、自我实现等需求的旅游。休闲旅游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强调“闲、慢、质”,即休闲旅游突出:悠闲、慢游,追求旅游的品质保证和满意度。
2.传统旅游地。目前学术界对于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定义极其界定较多,但总体趋向为:传统旅游目的地主要指那些开发比较早,旅游景区有较长经营历史,在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的旅游目的地。桂林具有悠久的旅游发展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旅游历史上,桂林就是历代文人士人的旅游地,新中国成立后,桂林为第一批接待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属于典型的传统旅游目的地。
3.休闲旅游体系。显然,休闲旅游并不等同于休闲,也不等同于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休闲需求和休闲意识崛起以后的一种更高级的旅游形式。可以说休闲旅游是传统旅游的升级和转型的方向,更是旅游深度发展的一种标志。休闲旅游体系就是研究旅游目的地休闲旅游的更好发展,完善休闲旅游供求,形成休闲旅游产品、服务、管理的系统和整体体系。其研究能为传统旅游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二、传统旅游地休闲旅游体系构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