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权益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19:34: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股东权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股东权益

会计准则与公司股东权益论文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首次执行后,一部分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出现了大幅上涨的现象。本文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因素,发现在首次执行日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股东权益会产生巨大影响,后期对上市股东权益影响不会太大、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股东权益;交叉持股

互联网上的“新会计准则下股东权益变化较大的公司一览表”列出了90家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股东权益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最高增幅达到了359.34%;影响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变化的主要因素有长期股权投资差额、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得税、少数股东权益等。表中所列的90家上市公司中,股东权益变化受到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影响的上市公司有47家,股东权益变化受到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影响的上市公司有23家,股东权益变化受到所得税影响的上市公司有84家,股东权益变化受到少数股东权益影响的上市公司有62家;有56家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变化只受到这四个因素的影响。与其他因素无关;有52家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变化受到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最大,股东权益受到其他三个因素影响最大的上市公司都只有6家。

其他影响因素可能包括交叉持股、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等。

一、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下股东权益变化较大的公司一览表”中可以看到,股东权益受到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影响的47家上市公司中,有35家受到长期股权投资差额负的影响,另外12家受到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正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来源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方法的变动所带来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调整。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以冲销股权投资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除此之外的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股权投资贷方差额的,应冲销贷方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并以冲销贷方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存在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应当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根据国投电力2006年年报摘要,公司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将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摊余价值调减期初留存收益。使股东权益减少58735.72万元,是表中股东权益受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影响最大的上市公司。

查看全文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分析论文

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伦理基础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论者实多,却一般仅凭主观感情就认为中小股东权益应该受到保护而囿于保护措施的完善与提出,没有分析应受保护的更深层原因,导致在论述过程中或时有漏洞,或以偏概全,或矫枉过正,故本文首先探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伦理基础。

(一)控股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表现

从理论上讲,所有股东对公司财产都无直接控制或支配的权利,他们只能期待着通过公司经营机构出色的经营活动给其带来投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股东应是利益一致的整体,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有共同利益;而且依照一股一权、股东平等原则,中小股东应该同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然而,由于股东之间对公司的影响能力存在差别,尤其是在“内部人控制"十分显著的现代公司,若不能保证公司的大多数董事是独立的、高度中立的,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当股东对公司的影响能力差别过于悬殊时。这一点在世界各国的司法实务中都能找到例证。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求所有董事或者大部分董事独立或高度中立是不大可能的(即使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也不可能改变这一事实)。这种利益冲突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冲突。当大股东对公司具有实质上的支配地位的时候,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啪作用下,控股股东能将其自身的意思表示以公司意思表示的面目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了控股股东以其自身利益取代公司利益而置公司利益和其他股东利益于不顾的可能性,若没有相应的制度加以保障,中小股东权益受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公司大股东利用其控股优势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主要有:①利用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相当一部分公司大股东交叉任职,权力难以制衡,即使设立独立董事,由于产权不明,高层管理人员与独立董事很容易形成高层共谋,造成公司决策缺乏公正性保障,给大股东侵害公司和中小股东权益提供了便利条件;②利用股份畸形(如果股东违反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和同股、同价、同权“三同”原则所取得的股份)大肆侵害中小股东权益;③利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侵害中小股东权益,资本多数决定原则是股东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每个股东都是平等的,但并非每个股东对公司的权力都是一样的,大股东由于拥有较多的股份,而拥有较大的表决权,按照这一原则,持股最多股东的意思就是公司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另外一个权力对抗制约大股东的权力,那么这个权力极有可能通过公司而被滥用,其结果必然会侵害中小股东权益;。④利用关联企业转移公司资产,从而侵害中小股东权益,例如,大股东利用其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的支配地位,通过高价收购或低价销售的方式,将公司的利益转移到与自己有关联的企业,从而导致对其他股东利盖的侵害;⑤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由于其规模的巨大及股权的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往往掌握在由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手中,公司董事往往基于大股东利益或自身利益长期从事利益输送行为。这些行为使大股东本身或董事本身获取暴利,但却损害了公司大部分中小股东的权益。

(二)发挥股份公司的作用要求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股份及股份公司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假如对中小股东保护不力使他们的投资难以收到回报而不敢不愿去投资,不仅股份公司作为一种制度文明难以发挥作用,也使公司难以在短时间内融得大量资金,最终会损害公司的利益和大股东的利益。即使某个或某些大股东会从中获益,但由于整个社会丧失了投资获益的诚信环境,使投资安全受到威胁,这会严重妨碍社会事业的进行进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一方面造成大量社会闲散资金不能投入生产环节,另一方面公司发展急需的资金难以获得。这是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之所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小股东为获取股息、红利等收益而投资,使股票市场得以产生、活跃,产生了期货、期权、投资基金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使得现代金融市场得以完善发展;投资收益除供日常生活支出外,还可刺激消费,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因此,中小股东的投资使公司获得了资金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投资者将收益用于消费既有利于人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又促进了消费,还为社会的闲散资金与对资金的需求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推动了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如果有效维护中小股东的权利和利益,中小股东就很可能积极参与公司管理,献计献策,有利于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如果一个股份公司拥有数量巨大的中小股东,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社会影响,是一种无形的宣传。.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保护诠释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累积投票制

论文摘要: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在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中,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现状

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由于其投资额在总股本中所占份额有限,使其作用亦受到很大的限制。相反,大股东却恰恰处于绝对优势的控制地位。而也正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基本都采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形式使得中小股东的权益只能是任人摆布。在我国现状中,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多数决原则的滥用

资本多数决原则规定了股东所拥有的表决权(无表决权股东除外)与其所持有的股份数成正比。这样,持有公司多数股份的股东就在公司处于支配地位,包括他对股东大会作出决议的影响力,他所推荐的候选人容易当选等。所谓“多数股份支配”,并不必然需要超过半数的股份。有时,持有股份不足半数,几个股东共同进行控制或者一个股东拥有相当多数的股份,也能对公司进行控制。因此,大股东便利用持股比例优势,限制中小股东的经营管理权,将其意志上升为公司的意志,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

查看全文

股东权益IPP定价论文

摘要:以往的IPO定价都是从企业的价值考虑,而考虑企业的价值就会考虑企业的未来股息收益,但未来的股息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给出的价格会偏离企业的真正价格较远。本文介绍了一种从股东权益来计算企业的IPO定价,从理论上避免了上述矛盾。

关键词:IPO;定价;权益定价法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即股票的初始发行定价,是指发行上市公司将股票发售给特定或非特定的投资者所采取的价格。一般来说,理论上的定价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股票的定价往往与定价方式息息相关。现在在国际上通行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固定价格方式:是指承销商和发行人在公开发行前商定一个固定价格并据此价格进行公开募集。以这种方式发行股票的企业可以准确预知收益率,因此,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往往采取这种发行方式。(2)累积定单方式:主要是事先不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股份,而是有机会让投资者在新股发行定价完成之前表现出对股份的需求,并根据投资者的需求信息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用这种发行方式对理论上的定价往往只作参考,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投资者对股份的需求。(3)招标竞价方式:是指投资者之间的公开竞价,挖掘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促使发行价格贴近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并按照投资者竞价高低分配股票。这种方式其实比理论上的定价更准确一些,因为以这种方式所确定的发行价格不仅表现了公司的市场价值,还表现了人们对公司价值的一种期望,相当于投资者对公司无形价值的一种承认。

一、对以往的定价方式的回顾

现行理论上对IPO的定价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一类是可比公司定价法,即对可比较的或者代表性公司进行分析,尤其注意有着相似业务的公司的新近发行以及相似规模的其他新近的首次公开发行以获得定价基础。在运用可比公司定价法时,可以采用比率指标进行比较,比率指标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企业价值(EV)与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前收益(EBITDA)的比率等等。一类是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即根据发行公司可预计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得出公司价值,而后计算每股价值,从而确定发行价。还有一类是内含报酬法:即认为是用未来红利的现值来确定发行价格。在实际运用中,市盈率、现金流贴现法和股息贴现法较常用,下面先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定价方法,然后提出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从股东权益看IPO定价。

市盈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人的行业情况,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拟订发行市盈率,然后决定发行价格。

查看全文

创始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摘要:当前政府鼓励创新创业,但如果创始股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将是对创业发展的打击。本文从宝万之争的案例分析中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始股东;公司章程;宝万之争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8月26日,宝能系旗下公司通知万科,截至当天,增持了万科5.04%的股份。加上此前的两次举牌,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15.04%股份,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这是自2000年万科创始人王石引入华润集团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后,万科第一大股东的首次易主。这也是作为创始股东的王石始料未及的,更被王石形容为野蛮人的入侵。面对宝能系的收购行为,王石作为创始股东,与其高层管理团队持股总数仅为1%,无法得到应有的创始股东合法权益保护,万科陷入控制权之争。后因安邦保险对万科管理团队的支持,该事件没有进一步升级,这一结果得益于万科在其行业中的龙头地位,以及王石管理团队的优秀业绩,万科和王石是幸运的。与万科这类大公司相比,每年都有很多中小规模公司的创始股东因为控制权之争而遭受经济损失或者人身伤害。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创始股东吴长江1998年创立该公司,之后因在资本市场中违规经营多次出现控制权之争,以及恶意收购等侵害创始股东权益的问题,时至今日,三名创始股东均已离开公司,吴长江作为公司任职时间最长的董事长,也因在公司并购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而招至刑罚。当前政府鼓励创新创业,但是如果创始股东的权益及经营成果缺乏完善机制的有效保护,历尽艰难创业成功,最终因为法律和制度的原因,而被他人恶意侵害权益,无疑是对双创行为的打击,势必阻碍双创行为的发展壮大。通过上文分析的两个典型案例,在双创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创始股东的合法权益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创始股东权益被侵害的不利后果

1.创始股东权益被侵害不利于公司文化的传承

查看全文

股东权益IPO定价论文

摘要:以往的IPO定价都是从企业的价值考虑,而考虑企业的价值就会考虑企业的未来股息收益,但未来的股息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给出的价格会偏离企业的真正价格较远。本文介绍了一种从股东权益来计算企业的IPO定价,从理论上避免了上述矛盾。

关键词:IPO;定价;权益定价法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即股票的初始发行定价,是指发行上市公司将股票发售给特定或非特定的投资者所采取的价格。一般来说,理论上的定价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股票的定价往往与定价方式息息相关。现在在国际上通行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固定价格方式:是指承销商和发行人在公开发行前商定一个固定价格并据此价格进行公开募集。以这种方式发行股票的企业可以准确预知收益率,因此,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往往采取这种发行方式。(2)累积定单方式:主要是事先不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股份,而是有机会让投资者在新股发行定价完成之前表现出对股份的需求,并根据投资者的需求信息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用这种发行方式对理论上的定价往往只作参考,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投资者对股份的需求。(3)招标竞价方式:是指投资者之间的公开竞价,挖掘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促使发行价格贴近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并按照投资者竞价高低分配股票。这种方式其实比理论上的定价更准确一些,因为以这种方式所确定的发行价格不仅表现了公司的市场价值,还表现了人们对公司价值的一种期望,相当于投资者对公司无形价值的一种承认。

一、对以往的定价方式的回顾

现行理论上对IPO的定价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一类是可比公司定价法,即对可比较的或者代表性公司进行分析,尤其注意有着相似业务的公司的新近发行以及相似规模的其他新近的首次公开发行以获得定价基础。在运用可比公司定价法时,可以采用比率指标进行比较,比率指标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企业价值(EV)与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前收益(EBITDA)的比率等等。一类是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即根据发行公司可预计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得出公司价值,而后计算每股价值,从而确定发行价。还有一类是内含报酬法:即认为是用未来红利的现值来确定发行价格。在实际运用中,市盈率、现金流贴现法和股息贴现法较常用,下面先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定价方法,然后提出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从股东权益看IPO定价。

市盈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人的行业情况,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拟订发行市盈率,然后决定发行价格。

查看全文

股权分置与股东权益保护论文

摘要:股改后非流通股东的承诺的履行关系到流通股股东的切身利益。本文在股改承诺法律界定的基础上,对非流通股股东可能违反承诺的情形作了预测,并对具体违反承诺情形的认定和法律责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我国违反股改承诺司法索赔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承诺;民事赔偿;公司监管

在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中,非流通股股东为了促进股改方案的通过,除支付对价之外,还向流通股股东作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承诺。这些承诺构成了流通股股东对股票价格和公司业绩的某种预期,承诺的履行与否和履行效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休戚相关。因此,加强对股改承诺的履行监管,惩戒和制裁违反股改承诺的行为,对保护后股改时期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股改承诺的法律界定

承诺(commitment)在布莱克法律辞典(Black’sLawDictionary)中有三种涵义:(1)在协议中许诺将来完成某事,尤其是承担金融上的义务;(2)将权利让渡或信托给某人;(3)表达道义上的支持或许诺,如国际金融实践中常见的承诺函(commitmentletter)。

我国法律与实践中的承诺也有多种形式,既有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如符合《合同法》规定的要约、承诺),也有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如非法承诺和各种各样的意向承诺),还有效力不确定的承诺(如超越承诺有效期的承诺、越权承诺等等)。那么,在林林总总、眼花缭乱的承诺中,股改承诺的法律性质究竟为何?理论与实务界对此问题也认识不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

查看全文

公司的股东权益纠纷救济论文

[摘要]新修订的《公司法》增加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但因为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股东权益纠纷仍层出不穷。本文阐述了股东权益纠纷及其救济机制,并指出了我国公司法的不足之处。[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益股东权益纠纷救济机制公司制度建立后,大量的企业按照公司制度设立,其中有很多企业受股东之间不和谐关系的困扰,小股东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比比皆是。新修订的《公司法》针对上述弊端,增加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不仅在股东的实体权利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而且在程序上保证股东权的真正落实。2006年,新公司法的修订在对中小股东的保护的立法设计上,有了十分显著而全面的变化,基本上实现了限制大股东权利、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制度设计。但是,实践中,因为法律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权益纠纷仍层出不穷。有限责任股东之间的权益纠纷,导致公司的经营活动陷于僵局,使得相当多的公司短命夭寿。在此,主要探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益纠纷以及其救济机制。一、股东权益的内容及其依据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是指向公司出资、持有公司股权,享有股东权利和承担股东义务的人。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同时以出资享受权益承担责任。在出资后股东就不再对相关资产享有所有权,其所有权归属于公司,股东所享有的是股权。按照我国新《公司法》的规定,股东的权益主要有三项,即资产收益权、参与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除了该条以外,公司法在很多条文中都规定了股东的具体权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二类:1.发给股票和其他股权证明请求权;2.股份转让权;3.股息红利分配请求权,及资产收益权;4.股东会临时召集请求权或自行召集权;5.出席股东会并行使表决权,即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6.对公司财务的监督检查权和会计帐薄的查阅权;7.公司章程和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的查阅权和复制权;8.优先认购新股权;9.公司剩余财产分配权;10.权益损害救济权和股东代表诉讼权;11.公司重整申请权;12.对公司经营的建议与质询权。其中(1)(2)(3)(8)(9)项为股东权中财产权;第(4)(5)(6)(7)(10)(11)(12)项为股东权中的管理参与权。股东行使权利的依据是新《公司法》等相关法规,和公司的章程。关于股东权益,我国新《公司法》充分体现了“意思自治”的民法原则,尊重股东自己的意愿,在有约定的情况下,公司法仅仅起到补充作用。但是,对个人约定的尊重,章程的优先,并不能够彻底改变公司法的强行性。所以,对于股东权益的来源,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来源于公司法。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行使权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股东会,而且股东会的权利主要是公司重大事项的决议权,而不是具体的经营管理权。二、股东权益纠纷及其救济机制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在制度设计上为典型的资合公司,但是,在管理上却具有典型的与合伙相同的人合特征。因此,各个股东之间的合作,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各合伙人之间的相互信赖。有限责任公司在管理上,更多的是股东亲自支配管理权,同时,在管理上的规范化程度较差。这种股东非规范化的管理,在股东之间的信任度较高时,不会存在问题,但是一旦股东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往往会产生严重的纠纷,甚至是损害公司的利益,使企业陷于僵局,乃至破产、解散。新修订的《公司法》针对上述弊端,增加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不仅在股东的实体权利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而且在程序上保证股东权的真正落实。具体体现在:1.知情权纠纷及其救济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新《公司法》在第34条明确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并且规定,如果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这为确保股东的知情权,行使其他权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异议股东的股权回购请求权,以及诉讼保证措施退出机制一直是我国公司法的空白之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一旦进来,就很难出去。中国许多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小股东遭受大股东折磨的痛苦程度远远大于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小股东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而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长期不向股东分配利润,权益受损害的中小股东又无法像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那样可以通过转让股份退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决定了股东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发展非常重要。如果某一或某些股东对继续发展失去信心或不愿意与其他股东继续合作,又无第三人愿意受让其股权,或其不愿意对外转让其股权,在此情形下,新《公司法》第75条规定了在公司连续五年盈利但不分配红利、股东对公司的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以及不解散公司的决定投反对票的情况下,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而且,如果“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2][][]3.股东解散公司请求权以及诉讼解决纠纷机制在公司经营严重困难,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下,解散公司是避免破产,减少股东损失的最好选择。但在股东之间分歧严重,股东会、董事会又不能做出公司解散清算的决议的情况下,新《公司法》第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4.股东代位诉讼维权机制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侵害公司权益时,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侵害公司权益时,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述监事会、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5.股东直接起诉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救济途径新《公司法》不仅规定股东可以为了公司利益代位诉讼,而且规定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起诉的权利。新《公司法》第153条规定,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这是小股东维护自己利益,改变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力量悬殊对比和博弈的有效途径。6.对股东会、董事会决议的请求撤销权及其救济途径在股东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下,新《公司法》第22条规定:“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三、权益纠纷救济途径的不足虽然新《公司法》在许多地方有了很显著的突破,增加了许多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内容,但是,仍有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对于股东权益的保护以及其救济方面的缺陷,致使实践中的企业在治理上缺乏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思自治不够彻底我国新《公司法》中“……法律的规定,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种条文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说明我国公司法尊重意思自治。但是章程的约定也必须受公司法的制约,如果章程的内容有缺陷,公司法也不允许以协议的方式修改。在股东人数较少、股东会、董事会等不健全时,如不符合举行股东会、董事会的条件,以及通过表决程序无法作出决议时,纠纷处理缺乏依据和程序机制。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益纠纷的特殊解决机制的缺失(1)新《公司法》中,虽然规定了异议股东的股权回购请求权,但遗憾的是,《公司法》没有对收购以后股权如何处理,是减资还是其他股东受让,是否会影响资本充实原则等内容没有做出规定,给实践留下了空白。同时,对于股权的价格如何确定也没有相关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2)公司章程修改的程序决定了章程修改的艰难。根据新《公司法》第44条第2款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如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额达不到三分之二以上,即使占到60%以上,仍然无法修改公司章程。参考文献:[1]史际春等主编:《企业和公司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2]殷召良著:《公司控制权的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版[3]吴越:《完善投资者合法权益自我保护的法律机制》.载于,2003年6月《河北法学》[4]梁宇贤:《公司法论》[M].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321页[5]施天涛:《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版[][][1][2]

查看全文

经济法茶企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和科学领域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科技的不断创新、社会的迅速发展,这些都是步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正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建立了一套足够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目的都是希望在未来整个发展中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因此,在衡量自己现有的实力之后,许多有能力的企业都开始进军上市,而上市公司难免就会存在一些中小股东,在公司整个大环境之中,大股东因为自己的股东相对来说较大,就很容易侵犯到小股东的一些合法权益。本篇论文对经济法与股东权益的一些关键性知识进行了普及,对目前国内一些已经上市的茶叶企业里面的中小型股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关键词:经济法;上市茶企;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目前政府所颁布的经济制度对管理这些已经上市的公司显得有些局限性,执行起来也有很多的弊端存在,一些相对比较大的股东因为政策的一些疏漏借助现有的职权,对一些相对比较小的股东进行权力的剥削、权益的侵犯,而小股东由于自己势单力薄在面对这些大股东的贪婪侵犯的时候不得以放弃挣扎,将沉默进行到底,甚至在一些大股东的持续性贪婪状下,中小股东甚至会将自己的股份拱手让出,这在中小型上市公司中实在是太为常见。上市公司在自己融资的过程中,会面向社会面向大众进行一个股权的募集,随着公司经营一步步地走向正规,并且趋势良好,社会上的大众所持有的股票的整个价值也是在不断的增值。但是,此时此刻,对于社会上的大众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已经上市的公司并不会给自己投资过的大众进行一个理所当然的付出汇报,相反,上市公司为了能够使自己的企业的发展能够进行得更加好,企业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使公司里面的一些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现在国内已经上市的茶企是寥寥无几的,但是,这些已经上市的茶叶企业中的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保护,仍旧是相关法律从业者研究与分析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整体上是变化莫测的,而在茶叶龙头企业中的一些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依旧是我们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

1经济法与股东权益

21世纪,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尤其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正在发生令人惊讶的改变,人们在酒饱饭足之后更注重人文情怀,大众的法律观念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成了社会的关注的重点,这是因为在茶叶企业的上市公司里面,大股东所拥有的股份权益相对来说远远高于中小股东所拥有的股份,因此,根据股份的持有比例,这些中小股东则被归之于弱势群体里面。世界应该是公平的,尽管许多人没有决策的权力,但是任何人都不可以以任何理由将其说话的权力进行剥夺,中小股东亦是如此,其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持有一定的发言权,它们的合法权益也不应该被无端的剥夺,一旦出现被剥夺的情况于情于理都是不为合适的。因此,这些事件基于经济法视角之上,制度的合理性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一个国家的富强不应该只是富人的富强,而是整个国民的贫富差距处于一个正常的区间,这世间不应该只针对富人是温柔的,对于绝大部分的弱势群体也应该是亲切友善的,并且对于弱势群体应该更加的重视,加大保护力度。只有将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也能够进行一个很好的保护,那么政府所颁布的经济法才能体现其意义。1.1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作为政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能够将整个市场的经济情况做一个大致的调控。这也就是其存在的必然性意义所在。政府所颁布的经济法其目的是为了及时的将现有的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一个修证,最终使整个市场的经济能够处于一种正常的动态平衡的过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济法的初衷都是为了将自由竞争的理念更加好地开展起来,在整个开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市场主体也开始进行良性的竞争。1.2股东权益内容。尽管相关的法律政策对各个股东所拥有持有的法律权利以及义务有明文规定,但是,这个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的差异性,股东权益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2国内上市茶企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现状

查看全文

声明书(股东权益)

股东声明

致×××:

我,×××(姓名等),就我所购买的×××公司普通股票的×××一笔利益

在此声明:

根据加利福尼亚州股票发行免税规定,我有资格购买这些股票,原因为:

我是公司的经理、高级管理官员中发起人,或我在公司任职,职责和权力几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