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14:17: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冠心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冠心病心绞痛病患监护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急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可出现多种情绪和精神障碍,如焦虑、愤怒、抑郁、惊恐等,这些负性情绪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患者心绞痛的程度。因此,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做好临床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培养患者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1]。本文对我院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3~88岁,平均为(60.8±13.5)岁。其中,男53例,女3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1.2研究分组

将84例心绞痛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58.6±11.2)岁,男29例,女1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3.5±14.2)岁,男24例,女18例。两组年龄比较,t=1.756,P=0.083>0.05;两组性别比较,χ2=1.278,P=0.258>0.05。两组基本情况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

1临床资料

1.1对象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5~67a,平均54.8a;既往有高血压史者2例,糖尿病史者1例,高血脂史者1例。

1.2方法对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2.1临床表现患者多以突发的心前区不适为主诉前来就诊。主要表现为心悸、心前区闷痛、压榨感、濒死感、呼吸困难,伴大汗,手或全身震颤、麻木及强烈的恐惧感。持续5~20min可自行缓解,与劳累及情绪激动无明显关系,含化速效救心丸不能明显缩短发作时间。总病程数月至数十年不等,症状反复发作,长期按冠心病治疗,应用降压、调脂及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不能减少症状发作。有8例患者时时刻刻要他人陪伴,不敢单独在家或出门;18例在发作间歇期有惴惴不安、阵发性多汗等症状。

2.2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症状发作时显示明显心肌缺血者1例(2.6%),心电图出现动态演变,且心肌酶增高1例,运动试验阳性2例(5.26%),静息状态显示非特异性STT改变8例(21.1%);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室壁运动减弱,提示心肌梗死2例(5.26%);2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5例显示单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20%者3例,40~50%者2例,无明显血管狭窄者22例。

查看全文

葡萄酒与冠心病

“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念到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不由得就会回味起葡萄酒的美味和香甜。葡萄酒是我国的名产,以青岛、北京、通化的产品为最佳。此酒用葡萄酿造,含酒精18%,糖份12%,50%为葡萄汁,并含有甲酸、乙酸、苹果酸、琥珀酸、甘油、转化糖、葡萄糖、糖精、树胶等物质,色泽美、味道浓,富有营养。也是世界各国常用在宴席上的珍饮。

葡萄酒和冠心病又有什么关系?对于心脏病人一般是忌烟酒的,因此,医生常劝戒病人不能抽烟喝酒。我认为,戒烟应该,喝酒可以考虑,尤其是喝点葡萄酒还是可以的。

酒对心脏病不一定是坏事,当然不可多喝,少量或适量是允许的。从古书《饮膳正要》记载“酒苦甘辣,大热、有毒、立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肠润皮,消忧愁。多饮则损寿伤神......”由此可知酒能通血脉这是早有记载的,在实践中我们也有其体会。而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其主要根源是血脉不通,故饮酒有利于冠心病。

另外从《金匮要略》中选方“栝楼韮白白酒汤”中也说明这一问题。此方以栝楼实一枚,韮白半升,白酒七升,分温再服。专治胸痹,胸痹既冠心病也。至今,此方仍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药。《本草拾遗》中也记载类似论述,中医经典著作都说明酒与冠心病的关联是有益的。“公务员之家有”版权所

本人也作过如此尝试,过去曾患严重的冠心病,从葡萄酒通血脉之功试服,尤其在发作时代硝酸甘油片用,能及时消除症状。并长期配合服中药,进行锻炼等疗法,多次少饮,长期不歇,结果冠心病得以痊愈,这不能不是一个可贵的经验。

近来,国外有报道:美医学家亨尼肯等人曾对284例死于心脏病的和284例于死者年龄、环境相同而仍活着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每天喝少量或适量的白酒、啤酒或葡萄酒与心脏病的死亡率较低相关。学者们认为这并不是因为酒中的化学物质的作用而是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因此,他们主张少量或适量喝酒是预防心脏病的一种途径。我很同意这一主张。

查看全文

冠心病治疗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简称。主要是六淫犯心,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久病、大手术失血、厥脱证之后,或年老体弱,脏气虚弱致心脏的阴、阳、气、血亏损,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湿阻于心络、心经而发病。有时为七情(除喜外)、寒冷,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丧失,脏气亏损的影响而诱发疼痛发病。气虚是发病的基础。

心绞痛的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即补虚,常用人参,改变了传统:“诸痛不可补气,”“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的说法。提出“痛不可补气,但心痛亦可补。”并将补气法应用于各型,比单用辨证拟用扶正祛邪法效佳。

心肌梗塞的治疗,用生脉散加复方丹参、川芎唪等静滴,配合辨证施治,改善了心脏的循环机能和内环境,且对结代脉(心律失常)、喘证(心衰)、厥脱证(心源性性休克及低血压状态)等有防治作用,提出生脉散等静滴代替传统西医用利多卡因防治结代脉,避免了利多卡因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用四七末等治疼痛,代替西药度冷丁、吗啡、避免度冷丁等引起呕吐及重复使用有成瘾的副作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传统医学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但有类似冠心病的证候记载,如心痛、胸痹、真心痛、厥心痛、久心痛、卒心痛等证则很早便有记载。如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最早的医学蓍作<黄帝内经>就有较详细的描述。<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篇>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厥论>云:“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等这些记载,描述了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疼痛部位,放谢方向,预后估计,是传统医学对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最早记载,也有可能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描述。提出心脏性疼痛引起循环衰弱和预后严重性。

东汉张机在<金匮要略>谈到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时,提出病机和脉象以“阳微阴弦”等,其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心痛彻背”,并指出胸痹缓急,即心痛有时缓和,有时剧急的发病特点。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萎薤白白酒汤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

隋.巢元方在其<诸病源候论>中对本证的认识又有进一步发展。巢氏认为“心病”可有的痛证候,心痛又有虚实两大类,并指出临床上有“久心病”证侯,伤于正经者病重难治。该书记载“心痛者,风寒邪气乘于心也,其痛发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者”,<久心痛候>称,“心为诸脏主,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者,则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不暇展治。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在病机的阐发上,较仲景又有所提高。

查看全文

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

冠心病属于心内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具有长期性、进行性等特点,病情末期容易发生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危害极大[1,2]。目前,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临床上多是通过强心、利尿等常规传统心血管疾病治疗疗法,但其临床治疗的效果一般。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临床上逐渐开始采用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本研究探析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用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且均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患者中男性114例。女性86例;年龄27~72岁,平均(42±3)岁。抽签法随机分组:常规组100例,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27~70岁,平均为(40±4)岁。干预组100例,女性49例,男性51例;年龄30~72岁,平均(42±3)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目标等资料均已经上报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研究,并批准通过,能够进行临床研究。1.2纳排标准1.2.1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心电图检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②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1.2.2排除标准:①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②患者患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③患者有免疫性、代谢性疾病或急性期感染;④患者有药物过敏史;⑤患者不配合治疗。1.3方法1.3.1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有:吸氧、强心、利尿、平衡电解质、调节酸碱等。1.3.2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上)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具体:口服美托洛尔片(商品名:倍他乐克;通用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391;生产商家:阿斯利康制药公司;规格:25mg×20片)治疗,1片/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4.1体征指标:对2组治疗前、后的心率以及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进行统计比较。1.4.2心功能指标:统计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主要指标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4.3治疗效果:对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为三等级,即:①显效:患者气促、心肌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指标水平提升>5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②有效:患者症状显著缓解,心功能有所改善,LVEF指标水平提升20%~50%,有轻微不良反应;③无效:患者症状以及心功能等无改善,LVEF指标水平提升<20%,有明显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4.4不良反应:分析统计2组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1.4.5治疗满意度:通过自制《临床治疗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非常满意和满意两等级患者纳入总满意度的计算统计中。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差异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差异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率及血压比较:见表1。2组治疗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t=11.286,5.233,5.540,P<0.01)。2.2心功能比较:见表2。2组治疗后的LVEDd、LVEDsd指标明显下降,LVEF指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常规组(t=8.113,9.783,11.590,P<0.01)。2.3治疗结果比较:见表3。经过治疗,干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高于常规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5,P=0.003)。2.4不良反应比较:见表4。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低于常规组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6,P<0.05)。2.5临床满意度比较:见表5。通过随访调查,干预组的临床满意度为90%高于常规组为7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5)。

3讨论

查看全文

延伸护理服务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延伸护理服务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8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入院的44例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入院的4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延伸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AS、SDS)、生活质量(WHOQOL-BREF)。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遵从率(95.45%)高于对照组(77.27%)(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延伸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延伸护理服务;家庭成员支持策略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血供减少而使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的心肌损伤综合征,患者群体以老年人居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治疗控制病情后即可出院,但并不代表患者完全康复,出院后仍需进行护理干预预防疾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延伸护理服务是院外护理常用模式,对改善患者出院后健康行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延伸护理服务基础上结合家庭成员支持策略,充分发挥家庭成员在延伸护理服务中的作用,以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8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入院的44例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入院的4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56±5.97)岁,平均病程(20.92±6.08)月。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5.21±6.13)岁,平均病程(21.46±6.26)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血流分级3级;出院后均采用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治疗。排除标准:合并肝、肾、肺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异常,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精神病史或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酗酒史。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延伸护理服务。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1次/月),常规指导用药、健康宣教,明确注意事项,解决患者出现的其他问题。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延伸护理服务。①成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为5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对成员进行家庭成员支持策略下的延伸护理服务相关培训,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知识、随访技巧、沟通技巧等。②评估患者家庭。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个人喜好、工作及生活状态,评估患者日常需求;了解主要照护者文化水平、个性特征、年龄、职业、家庭成员组成等,分析主要照护者心理特征。③心理护理。主要照护者与其他家庭成员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发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安慰、鼓励缓解患者负性情绪,若效果不明显可及时通知护理人员进行入户随访,合理分析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治疗信心、心理层面的支持。④健康宣教。积极讲解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及用药相关知识,在照护者陪伴下进行健康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⑤生活指导。与患者及照护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运动方案,调整良好作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了解患者与照护者关系及相处情况,改善家庭关系。⑥监督指导。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按时用药情况,若出现停药、漏服、误服情况则及时调整;充分发挥照护者对患者的监督作用,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⑦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首先与照护者沟通20min,了解患者客观情况,根据照护者反馈的问题与患者针对性访谈,30min/次,首月随访1次/周,次月开始随访1次/月。两组均干预6个月。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以焦虑、抑郁自测表(SAS、SDS)进行评估,均为20项,每项1~4分,分值越高则焦虑、抑郁越严重。②比较两组遵医行为。以本院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进行评估,包括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健康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共100分,分为完全遵从(>85分)、部分遵从(60~85分)、不遵从(<60分),完全遵从、部分遵从计入总遵从率。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估,包括社会、环境、心理、生理4个方面,每项4~2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冠心病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关键词】冠心病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已成为波及全球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物控制病情外,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心理反应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型(粥样硬化)或动力型(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1]。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与长期或强烈的应激有关。从心理学角度看,应激是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中被引发出来的具有较高激动水平或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产生一系列植物神经内分泌反应,归纳为: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大量增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呼吸频率增快,心跳加速,新陈代谢增高。这是机体的保护反应。但持久或过度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使机体内部的能量耗竭,而且可产生持久而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内脏器质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痉挛、血压持续升高、心跳过速、心脏负荷过重等,均为冠心病的发生提供了诱因[3]。

1心理反应

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应是复杂多样的。大部分患者考虑到患病后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因此表现出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孤独、焦虑、失望等心理反应。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还有就是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或是在单位较受领导器重的人,患病后由于活动范围、社交圈子缩小,丧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并需要耗费一定的医疗费用,给事业、前途等方面均带来损失,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会经常表现出唉声叹气的样子,或过多的自责,或怨天尤人[2]。也有的人满不在乎,认为医护人员危言耸听夸大其词。心理学研究证实,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其心理个性特征表现为两种,其一是外向不稳定型,他们表现为有雄心壮志,抱负很大,竞争心很强,为工作成就而努力奋斗,敢于承担责任,办事效率高,反应灵敏,常常感到时间不够,有压力,缺乏耐心,活动迅速等。其二是内向不稳定型,他们表现思想情感不易暴露,常常逃避矛盾,过于自我保护,比较固执、耿直、多疑、自卑及有不安全感等。这两种性格都伴有特殊嗜好,如大量吸烟、喝酒、爱吃甜食、食量偏大等。虽然这两种性格的病人个性表现不一样,但这两种个性特征的人,都易使病人处于受威胁状态。也就是他们常常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去就成为高血压及冠心病的诱因[4]。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医学家们经过临床调查发现,在心肌梗死病人中,普遍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3]:忧虑、空虚感、伤感的情绪、急躁,对任何琐事都耿耿于怀、遇事好动感情、易激动。沮丧、焦虑和失去信心,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对自的前途悲观失望,顾虑重重,以至于生活变的没有规律,甚至对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不去主动节制,整天混日子。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崔玉华说,医学研究早就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后常常会出现抑郁情绪。因此,患者及家属不能将心肌梗死后的情绪低落视为正常现象。积极治疗与心肌梗死并存的抑郁情绪,不但能改善患者情绪,还可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我国医学家很早以前就曾经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进一步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因此,要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需要从心理的角度入手,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这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查看全文

关心冠心病病员便于患者康复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冠心病(C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人文关怀组(观察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用冠心病药物治疗和普通护理以及常规治疗加人文关怀两种方式,通过测试及监测心功能控制指标观察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60%痊愈出院。予以人文关怀后,观察组患者95%治愈出院。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知识水平,较快地恢复患者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病程,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文关怀;冠心病;康复;影响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知识水平,较快地恢复患者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病程,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从2008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10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年龄65~80岁。入院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学会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

1.2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一组为普通组,另一组为强化护理组、住院后即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

查看全文

心宁胶囊治疗冠心病效果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心宁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心电图客观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明确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单纯使用心宁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纯使用复方丹参片口服,疗程均为21天,必要时可临床含化硝酸甘油片,分别观察其症状及心电图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均不同程度缓解,客观指标改善,但治疗组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宁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心宁胶囊;复方丹参片

中药心宁胶囊是我院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心脑血管病科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专科制剂。2007年2月—2009年2月,我们应用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行气宽胸作用的心宁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与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的65例对照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心脑血管病科住院和长期定期门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56~84岁,平均62±3.8岁;病程1个月~17年,平均6.5±1.2岁。心绞痛分类:劳累性心绞痛46例,自发性心绞痛21例,混合性心绞痛13例。对照组65例,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龄54~83岁,平均61±2.7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6.0±1.2年。心绞痛分类:劳累性心绞痛38例,自发性心绞痛16例,混合性心绞痛11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冠心病心绞痛西医诊断依据采用1979年AHA标准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采用1980年全国CHD辨证座谈会制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现行标准”。

查看全文

探究冠心病术后的并发症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因素、并存疾病与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观察918例患者腹股沟局部情况,评估施压前、压力去除后、拔管后12、24h是否出现血管并发症。记录患者特征及并存疾病。结果常见血管并发症有:淤斑、血肿、出血;淤血的发生与年龄明显相关;高血压者出现淤血可能性降低;体表面积显著影响血肿形成。结论护理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时,应高度关注高龄、女性、体表面积小、伴随并存疾病者,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患者因素;并存疾病

冠心病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美国心脏协会预测2010至2020年冠心病致死率将在全球排名第一。我国每年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例数已逾7万人,且逐年增加[1]。介入治疗后血管并发症(VascularComplications,VCs)的发生率,依据患者性别、体型、并存疾病的不同而不同(5%~30%)[2]。VCs可增加患者痛苦、医疗费用和护理负担,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确认PCI后导致VCs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我国日益增多的PCI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预见性护理提供客观依据职称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入组条件

本研究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共计918名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AMI(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PCI。患者入组条件:年龄>18岁,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读写能力,配合研究、治疗。下列情况除外:1)PCI中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需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气管内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PCI后入住ICU;2)PCI之前或24h内行溶栓治疗;3)有明显腹股沟病变;4)有精神症状者(如老年痴呆)。患者在导管室行PCI,术后进入指定单元接受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