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变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13:06: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观念变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我国灾害报道观念变化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灾害报道,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我国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态度。纵观新中国50多年来的灾害报道,是遵循着一条特殊的发展轨道的。其观念和形式,在这期间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灾害报道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教化层面的意义,后阶段转向以“事”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信息层面的价值。
[关键词]灾害报道;观念变化
灾害报道,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事件的报道。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不可避免地有地震、台风、洪涝等天灾发生;也不论是什么国家,不论其科技多么先进,管理多么科学和完善,都不可避免地有沉船、车祸、失火等人祸出现。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些天灾人祸也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9年“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1998年长江全流域发生大水,2000年北方出现沙尘暴天气,中原出现大旱,“6.22”武汉空难和柳州客车坠江等等。因而,对灾害的报道,构成了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灾害报道,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我国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态度。纵观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灾害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它是遵循着一条特殊的发展轨道的。其观念和形式,在这期间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我认为大体上可以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包括“”时期)的灾害报道,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以“人”为本位,即在报道中,总是站在“人”如何与灾害作斗争的角度来充分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上海复旦大学王中教授概括当时我国关于灾害报道的观念是:“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1)王中教授这一概括是十分准确的。1957年2月上旬,上海遇到了有气象记载80年来罕见的严寒。新华社记者是这样报道这次灾害的: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七点四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八十多年来罕见的严寒。十日和十一日,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纷纷贮足仰视这个瑰丽的奇景。
我国灾害报道观念变化试析论文
[内容摘要]灾害报道,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我国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态度。纵观新中国50多年来的灾害报道,是遵循着一条特殊的发展轨道的。其观念和形式,在这期间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灾害报道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教化层面的意义,后阶段转向以“事”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信息层面的价值。
[关键词]灾害报道;观念变化
灾害报道,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事件的报道。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不可避免地有地震、台风、洪涝等天灾发生;也不论是什么国家,不论其科技多么先进,管理多么科学和完善,都不可避免地有沉船、车祸、失火等人祸出现。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些天灾人祸也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9年“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1998年长江全流域发生大水,2000年北方出现沙尘暴天气,中原出现大旱,“6.22”武汉空难和柳州客车坠江等等。因而,对灾害的报道,构成了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灾害报道,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我国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态度。纵观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灾害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它是遵循着一条特殊的发展轨道的。其观念和形式,在这期间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我认为大体上可以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包括“”时期)的灾害报道,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以“人”为本位,即在报道中,总是站在“人”如何与灾害作斗争的角度来充分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上海复旦大学王中教授概括当时我国关于灾害报道的观念是:“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1)王中教授这一概括是十分准确的。1957年2月上旬,上海遇到了有气象记载80年来罕见的严寒。新华社记者是这样报道这次灾害的: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七点四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八十多年来罕见的严寒。十日和十一日,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纷纷贮足仰视这个瑰丽的奇景。
灾害报道观念变化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灾害报道,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我国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态度。纵观新中国50多年来的灾害报道,是遵循着一条特殊的发展轨道的。其观念和形式,在这期间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灾害报道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教化层面的意义,后阶段转向以“事”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信息层面的价值。
[关键词]灾害报道;观念变化
灾害报道,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事件的报道。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不可避免地有地震、台风、洪涝等天灾发生;也不论是什么国家,不论其科技多么先进,管理多么科学和完善,都不可避免地有沉船、车祸、失火等人祸出现。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些天灾人祸也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9年“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1998年长江全流域发生大水,2000年北方出现沙尘暴天气,中原出现大旱,“6.22”武汉空难和柳州客车坠江等等。因而,对灾害的报道,构成了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灾害报道,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我国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态度。纵观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灾害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它是遵循着一条特殊的发展轨道的。其观念和形式,在这期间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我认为大体上可以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包括“”时期)的灾害报道,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以“人”为本位,即在报道中,总是站在“人”如何与灾害作斗争的角度来充分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上海复旦大学王中教授概括当时我国关于灾害报道的观念是:“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1)王中教授这一概括是十分准确的。1957年2月上旬,上海遇到了有气象记载80年来罕见的严寒。新华社记者是这样报道这次灾害的: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七点四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八十多年来罕见的严寒。十日和十一日,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纷纷贮足仰视这个瑰丽的奇景。
我国灾害报道观念变化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灾害报道,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我国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态度。纵观新中国50多年来的灾害报道,是遵循着一条特殊的发展轨道的。其观念和形式,在这期间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灾害报道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教化层面的意义,后阶段转向以“事”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信息层面的价值。
[关键词]灾害报道;观念变化
灾害报道,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事件的报道。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不可避免地有地震、台风、洪涝等天灾发生;也不论是什么国家,不论其科技多么先进,管理多么科学和完善,都不可避免地有沉船、车祸、失火等人祸出现。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些天灾人祸也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9年“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1998年长江全流域发生大水,2000年北方出现沙尘暴天气,中原出现大旱,“6.22”武汉空难和柳州客车坠江等等。因而,对灾害的报道,构成了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灾害报道,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我国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态度。纵观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灾害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它是遵循着一条特殊的发展轨道的。其观念和形式,在这期间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我认为大体上可以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转折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包括“”时期)的灾害报道,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以“人”为本位,即在报道中,总是站在“人”如何与灾害作斗争的角度来充分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上海复旦大学王中教授概括当时我国关于灾害报道的观念是:“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1)王中教授这一概括是十分准确的。1957年2月上旬,上海遇到了有气象记载80年来罕见的严寒。新华社记者是这样报道这次灾害的: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七点四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八十多年来罕见的严寒。十日和十一日,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纷纷贮足仰视这个瑰丽的奇景。
音乐网络传播与创作观念的变化诠释
摘要: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艺术传播的全新手段,并对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接受等带来深刻的影响。文章探讨了音乐网络传播对音乐创作观念的影响和变化,旨在使人们能正确认识网络传播与当下音乐艺术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艺术网络传播创作观念
一
音乐的传播既是音乐得以产生和生存的原动力,也是推动音乐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艺术传播的全新手段。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传播、综合性传播手段、整合传播模式、多元化传播者以及跨国传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理念。作为网络传播子系统的音乐网络传播,在传播实践中除了传播音乐作品外,还传播音乐的创作、演奏、制作技术,传播各种音乐新闻、音乐学术论文、音乐思想,以及提供各类音乐软件的共享性服务等。这种音乐的传播方式,把每一个人所面对的计算机世界,变成了一个音乐的虚拟大社区。
音乐的网络传播,既具有上述传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即:“即时性、反复性、时差性、主动性、交流性、自由性”(曾遂今语)。此外,我们认为,基于网络传播的强大效应,以及复制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文化的生产被驱回到一种精神空间之内,但这种空间不再是旧的单个主体的空间,而是某种被降低了的集体的‘客观精神’的空间”(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或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又如阿多诺所批判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艺术的审美深度、个性价值、历史感等“经典”标准逐渐“削平”,大众娱乐功能和商品消费功能得到大大加强。再者,由于传播技术、使用环境、欣赏心理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音乐网络传播只能以在线获取(pull)为主,而非在线欣赏(take),如曾遂今所讲的只不过是“音乐复制的自来水效应”罢了。由此必然带给人们音乐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并最终使得整个音乐艺术范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给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音乐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
音乐网络传播与创作观念的变化综述
摘要: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艺术传播的全新手段,并对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接受等带来深刻的影响。文章探讨了音乐网络传播对音乐创作观念的影响和变化,旨在使人们能正确认识网络传播与当下音乐艺术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艺术网络传播创作观念
一
音乐的传播既是音乐得以产生和生存的原动力,也是推动音乐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艺术传播的全新手段。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传播、综合性传播手段、整合传播模式、多元化传播者以及跨国传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理念。作为网络传播子系统的音乐网络传播,在传播实践中除了传播音乐作品外,还传播音乐的创作、演奏、制作技术,传播各种音乐新闻、音乐学术论文、音乐思想,以及提供各类音乐软件的共享性服务等。这种音乐的传播方式,把每一个人所面对的计算机世界,变成了一个音乐的虚拟大社区。
音乐的网络传播,既具有上述传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即:“即时性、反复性、时差性、主动性、交流性、自由性”(曾遂今语)。此外,我们认为,基于网络传播的强大效应,以及复制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文化的生产被驱回到一种精神空间之内,但这种空间不再是旧的单个主体的空间,而是某种被降低了的集体的‘客观精神’的空间”(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或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又如阿多诺所批判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艺术的审美深度、个性价值、历史感等“经典”标准逐渐“削平”,大众娱乐功能和商品消费功能得到大大加强。再者,由于传播技术、使用环境、欣赏心理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音乐网络传播只能以在线获取(pull)为主,而非在线欣赏(take),如曾遂今所讲的只不过是“音乐复制的自来水效应”罢了。由此必然带给人们音乐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并最终使得整个音乐艺术范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给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音乐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
改革三十年国人观念精神的十大变化
思想观念和包括社会制度在内的文化因素的进步是历史前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
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回顾三十来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人民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的剧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党的思想路线变化深刻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轨迹。三十年前,刚刚经过十年浩劫的中国人民,思想处于严重僵化或半僵化状态,人民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被严重束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科学思考与务实创新之门从此被打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了又一轮思想解放,鲜明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从而廓清了“姓资姓社”的迷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则进一步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随着对外合作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世界现代文明中各种先进元素不断被中国人民所接纳。人们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从束缚、封闭到解放、进步、务实,再到开放、科学、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二、人们的价值观向多元多样转变,科学、民主、文明、生态、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
透析音乐网络传播与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
摘要: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艺术传播的全新手段,并对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接受等带来深刻的影响。文章探讨了音乐网络传播对音乐创作观念的影响和变化,旨在使人们能正确认识网络传播与当下音乐艺术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艺术网络传播创作观念
一、音乐的传播既是音乐得以产生和生存的原动力,也是推动音乐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艺术传播的全新手段。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传播、综合性传播手段、整合传播模式、多元化传播者以及跨国传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理念。作为网络传播子系统的音乐网络传播,在传播实践中除了传播音乐作品外,还传播音乐的创作、演奏、制作技术,传播各种音乐新闻、音乐学术论文、音乐思想,以及提供各类音乐软件的共享性服务等。这种音乐的传播方式,把每一个人所面对的计算机世界,变成了一个音乐的虚拟大社区。
音乐的网络传播,既具有上述传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即:“即时性、反复性、时差性、主动性、交流性、自由性”(曾遂今语)。此外,我们认为,基于网络传播的强大效应,以及复制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文化的生产被驱回到一种精神空间之内,但这种空间不再是旧的单个主体的空间,而是某种被降低了的集体的‘客观精神’的空间”(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或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又如阿多诺所批判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艺术的审美深度、个性价值、历史感等“经典”标准逐渐“削平”,大众娱乐功能和商品消费功能得到大大加强。再者,由于传播技术、使用环境、欣赏心理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音乐网络传播只能以在线获取(pull)为主,而非在线欣赏(take),如曾遂今所讲的只不过是“音乐复制的自来水效应”罢了。由此必然带给人们音乐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并最终使得整个音乐艺术范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给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音乐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如上文所述,音乐的网络传播将给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接受等带来深刻的变化,促进当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范式转换
剖析音乐网络传播与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
摘要: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艺术传播的全新手段,并对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接受等带来深刻的影响。文章探讨了音乐网络传播对音乐创作观念的影响和变化,旨在使人们能正确认识网络传播与当下音乐艺术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艺术网络传播创作观念
一、音乐的传播既是音乐得以产生和生存的原动力,也是推动音乐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艺术传播的全新手段。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传播、综合性传播手段、整合传播模式、多元化传播者以及跨国传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理念。作为网络传播子系统的音乐网络传播,在传播实践中除了传播音乐作品外,还传播音乐的创作、演奏、制作技术,传播各种音乐新闻、音乐学术论文、音乐思想,以及提供各类音乐软件的共享性服务等。这种音乐的传播方式,把每一个人所面对的计算机世界,变成了一个音乐的虚拟大社区。
音乐的网络传播,既具有上述传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即:“即时性、反复性、时差性、主动性、交流性、自由性”(曾遂今语)。此外,我们认为,基于网络传播的强大效应,以及复制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文化的生产被驱回到一种精神空间之内,但这种空间不再是旧的单个主体的空间,而是某种被降低了的集体的‘客观精神’的空间”(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或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又如阿多诺所批判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艺术的审美深度、个性价值、历史感等“经典”标准逐渐“削平”,大众娱乐功能和商品消费功能得到大大加强。再者,由于传播技术、使用环境、欣赏心理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音乐网络传播只能以在线获取(pull)为主,而非在线欣赏(take),如曾遂今所讲的只不过是“音乐复制的自来水效应”罢了。由此必然带给人们音乐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并最终使得整个音乐艺术范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给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音乐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音乐的网络传播将给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接受等带来深刻的变化,促进当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范式转换。
色彩观念研究论文
1.色彩观念的创新性
16世纪的威尼斯画家就开始关注光和色彩,提香、鲁本斯等作品中都有色彩的表现,特别是维米尔善于描绘阳光,对色彩表现进行了探索。先前的美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以及英国风景画的发展给色彩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土壤,莫奈在此基础上追逐着“光”和“色彩”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在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表现物体的色彩在光照效果下的微妙变化。莫奈善于从光与色彩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彩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彩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的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先前画家所没有找到的切入点,也是莫奈色彩观念的表现。
2.色彩观念对情感的抒发
艺术家都给予自己的作品以感情的表达。莫奈作品的感染力不在于扎实的写实能力,也不在于丰富的故事情节,而是在于色彩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对情感的抒发。色彩艺术语言既要表现色彩敏锐的感觉又要表现色彩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综合概括从而完成艺术家情感的抒发。艺术家在缤纷的世界中捕捉有价值和感兴趣的事物,富有感情地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描绘生活,在作品中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感情。《鲁昂大教堂》就是莫奈典型的代表作,不同色彩不同情绪的鲁昂大教堂体现了莫奈对太阳光谱的迷恋,同时也是这位艺术家特殊情感的表现。在其狂放不羁的笔触中,人们看到了莫奈在捕捉光的效果,随着光线的变化而调换画布进行绘画创作,形成独特的色调表现。观者就从这色调中体验或感受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情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色调在抒发感情方面是重要而有力的绘画语言。
3.色彩观念对形体的解构
莫奈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他在绘画中用自然色彩表现瞬间的印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领悟到光与自然新的结构。其绘画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严谨构图和造型的传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