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质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12:12: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管理质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全面质量管理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病案反映了医疗行为的最原始状态,对医疗教育、医疗科研、医院管理决策、医院经营、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保险卫生防疫等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病案质量管理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医护人员素质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讨了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全环节、全过程管理为手段的病案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管理主体多元化、质量管理全程化、质量培训全员化、质量控制全面化的病案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最终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循环上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病案质量管理;质量监控
病案是以文字形式记录患者疾病的症状、体征和医师诊断、治疗、护理的医护文书,它不仅在医疗、科研、教学、医院管理和医疗统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健康保险、伤残鉴定、医疗过失责任的追究等民、刑事诉讼中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全面提高病案质量是规避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更好的体现医疗质量,完善医院管理,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举措。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组织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组织重视并落实的管理活动。(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组织内各方面、各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质量人人有责。(2)全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所组成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都对最终质量的形成有或轻或重的影响,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必须树立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把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3)全组织重视的质量管理。组织各管理层次都应该承担并明确各自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形成“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上层管理者侧重质量决策,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政策和质量计划,协助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管理者侧重贯彻落实上层管理者的质量决策,并对基层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基层管理者则要求每个职工要严格地按标准进行,并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与企业质量管理的关系
摘要:作者在撰写本文时与作者自身的实践进行了结合,对信息系统项目中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问题主要是指通过利用SAP实施理念,提升软件的配置,对软件进行检测,使收集数据更具科学性。项目质量管理不是项目管理的某一个阶段,而是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必须做到对项目管理的每个步骤进行监督。笔者在本文中将企业与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了比对,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1用科学方法确定质量管理的规划
控制项目过程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专门针对SAPERP的实施设计理论,ASAP实现了SAP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优化。ASAP在其线路图部分注明了项目在实施过程所划分的各个阶段,并对完成这些阶段进行了方法指导,列出了完成这些阶段工作必须要进行的准备,并设计了一些过程实施后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根据ASAP实施方法论的相关理论要求,项目组在对计划模板进行参考后制定了项目的质量计划,规定了各个方面的项目质量标准,确定了质量的管理目标。在每一阶段工作完成后,项目组相关人员需要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根据相关标准对该阶段工作进行评价,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将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落实到个人,从而确保项目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2进行全面的需求调查,及时更新控制管理
软件的质量指的是一种满足程度,其服务对象为软件使用者。由其概念可以推断,软件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用户的满意程度。前期如果没能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那在后期的实施过程中就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软件的质量。所以我和项目组的调研人员在前期详细了解了各厂的业务流程以及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收集整理了大量原始数据,找出了各个流程中的不合理部分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制定出优化后的各卷烟厂ERP系统和相关系统的联合优化方案。将方案提交给客户,在得到客户认可后把方案放进配置库进行配置。制定需求变更控制计划,组织人员成立需求变更控制委员会,规范需求变更控制流程,以此来对需求变更进行有效控制。用户需要经过需求变更委员会允许后方能进行需求变更,需求变更的结果需由评审小组进行评审。项目小组在项目实施初期配备有三套独立运行的服务器,分别负责进行系统配置和开发、系统培训和测试、生产系统运转,针对不同用户服务器给予了不同权限,项目成员可以在各自权限内进行开发。
眼科护理管理质量改进探讨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建设,人们在加强自身健康问题的同时,对临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眼科是临床中的重要科室,其所面对的患者通常为老人和儿童。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一旦出现疏忽,很容易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为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从而导致各种纠纷事件的发生[1]。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就需要医院加强护理管理工作,促进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有效应用。本研究主要以本院就诊的患者为例,通过比较常规护理管理和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的护理满意度,探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有23名女性患者和17名男性患者,患者年龄在6~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8±3.74)岁;对照组有22名女性患者和18名男性患者,患者年龄在9~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7±3.31)岁。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资料和年龄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1.2方法。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对护士人员展开基础的倒班安排,增强人员的认识程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先成立眼科护理技术质量小组,将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其他成员为护士[2]。护士长负责对日常工作活动内容进行安排,同时促进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并制定一定的工作目标,将工作责任制进行落实,保证提高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促进其临床经验的丰富程度,同时要能够根据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对工作目标进行不断的完善,并将小组中的工作责任进行具体明确,从不同的眼科护理技术进行入手,制定相应的准入标准,同时促进护理新技术评审制定的增强。对护理人员展开定期小组会议,使人员将实际护理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汇报,将其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督促人员在工作开展中加强注意程度,从而保证工作的开展有效性。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在患者检查结束后,对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的注意事项进行叮嘱,并将下次需要复查的日子进行告知,保证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涉及到的数据统计和计算工作均由SPSS19.0软件完成,本文涉及到的计数资料率用(%)表示,并应用卡方检验法检验。且P<0.05,存在差异性,认为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5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且P<0.05,认为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结论
手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提升
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并且对护理工作的了解也更加清晰,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无疑是护理工作在发展上面临的重大考验[1]。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是将护理工作细节化,将常规护理中存在的所有护理缝隙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一一列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2]。护理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而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则是在坚守此原则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化的服务。该文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于该院手外科进行治疗的共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对手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该院手外科治疗的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女性44例,男性41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0±2.07)岁;观察组患者女性43例,男性42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8.0±3.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组统计手外科所有护理人员的年龄、家庭情况、工作年限、职称等级等,测评所有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对科室患者病历了解程度等,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组,每小组最少由5名护理人员组成,选举1名组长,1名副组长,1名主要责任人,其余则为组员,将整个护理工作划分为几部分或几类,每部分工作都要具体到个人,将工作内容与职责范畴量化,注重护理缝隙,制定责任负责表格,明确每位护理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主要责任人要对患者进行全程陪同,包括入院后对医院环境、制度的熟悉,每次检查、初次用药或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的内容介绍、正确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宣讲等;组长与副组长对该组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做到心中有数,记录该组组员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在每次晨会中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与点评,并对当日工作提出要求;组内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严格要求自己,每项护理工作都要力求做到最好。1.2.2合理排班优化护理管理模式优化排班制度,制定人性化的排班制度,保证护理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确保小组工作正常优质进行为最低标准,将医护人员的调班需求考虑在内。由组长和副组长按照该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年限等制定排班表并提前1周进行公示,每班次人员应进行老、中、青搭配,在护理需求高峰时间、薄弱时间段以及夜班班次中则按需求适当调整护理人员的配置比例[3]。当护理人员有调班需求时,应至少提前3d提出报告,以便及时进行班次调整,避免出现岗位空缺、值班人数不足的现象,尤其注意交班时间段患者的护理情况,做好交接班记录,以便日后需要。1.2.3完善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善的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医院设置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无缝隙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定期举行最新护理知识讲座,注重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更新护理知识与技能;②制定与护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挂钩的奖惩制度,通过调查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评价以及每次培训的考核成绩等对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分,同时进行组间评比,对评分高的护理人员或小组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以带动其他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对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提出意见与要求,对这些意见与要求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使无缝隙护理管理发展为一个更加科学、个性化、系统性的护理体系。1.3指标评价。研究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调查,满意程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1.4统计方法。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9.4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9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项目质量管理
一、抓项目质量管理必须覆盖所有的工程项目
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每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总和代表公司着整体质量水平。优质工程是公司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也是公司形象的金字招牌,劣质工程损害公司形象,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工程的正面效应与劣质工程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比一的对等关系,对公司信誉的影响可以说是“十誉不足,毁一有余”。公司为维护自身的形象,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抓项目质量管理,必须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除应有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真正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抓好质量管理、创建名牌工程、为企业形象“贴金”、而不是抹黑的质量责任意识。项目班子(包括项目经理)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选配项目班子要注重总体功能。
二、抓项目质量必须注重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关键也在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次。公司要注重提高各级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经常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作为项目部层次的质量管理层,项目经理要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依据合同对业主提供保证。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技术员、班组长及其兼职质量检查员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网络,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三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使施工现场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抓项目质量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
卷烟生产质量管理思考
摘要:质量管理和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加强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提高生产质量、保障产品质量,关乎卷烟企业战略推进,所以通过分析卷烟生产质量管理的不足之处,思考加强质量管理的针对性策略,促进卷烟生产质量的优化。
关键词:卷烟生产;质量管理;不足与策略
随着卷烟生产加工工艺研究的持续深入,卷烟企业更重视满足生产质量要求,为促使卷烟企业将产量主导型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导向型发展方式,推动卷烟生产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必须加强卷烟生产质量管理,这对卷烟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卷烟生产质量管理的不足之处
首先,卷烟企业的部分生产工人的态度不端正,质量意识较弱,降低卷烟生产质量管理的执行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更是卷烟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问题。其次,在卷烟生产现场,因生产工人的卫生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卷烟生产质量,污染卷烟产品。在生产卷烟的过程中因质量管控不到位,可能发生使用清洁剂、添加剂等与卷烟生产质量要求不符的现象,污染卷烟的生产原料和半成品等。并且外来人员进入卷烟生产车间也会对卷烟质量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第三,卷烟质检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卷烟生产质量的检查力度不足,忽视现场自我检测,并且检测手段比较单一,偏向于主观判断,阻碍卷烟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卷烟生产质量管理的策略建议
质量管理演说材料
粗捻车间
“争一流的质量、创一流的品牌”是我厂快速创业的武器,是我厂不断发展壮大,做大做强的法宝,是我厂成为中国最大的钢球生产专业公司,领航中国钢球行业的中流砥柱!
“争一流的质量、创一流的品牌”是我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唯一抉择。以名牌产品的经济实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是当代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名牌产品不仅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实力。
创一流的品牌,首先必须争一流的质量,只要创造高品质、高市场占有率、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使我们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实现质量兴厂的百年大计。
我厂提出的质量方针是: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一流品牌奉献社会,优质服务承诺顾客
我厂提出的质量目标是:用零缺陷的理念提高质量,以高精尖的产品满足客户,引领中国滚动体发展,2008年成为“世界三强”。
供应商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特点探讨国内供应商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质量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的更大压力和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强大已经不能再以其自身的优秀来衡量。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过多年的转制和改革的过程中,供应商的管理已犹如水桶效应,构成了企业供应链中比较薄弱的一环,甚至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制约了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本文将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特点探讨国内供应商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战略合作互利双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和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快速增加,使得企业必须面对一个无法预测且瞬息万变的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从毛坯生产、零件加工、装配、包装、运输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具有企业自己承担的组织机构,已经无法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对供应链的管理视同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着力培养和开发供应商。一种由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的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希望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双方彼此结成利益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共同强大。
1.2稳定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及通过对供应商的技术沟通和协作,才能使其供货质量满足要求并保持长期稳定。实施供应商管理,不仅是提高产品整体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更能够促进供应商整体技术和质量保证能力的提高。尤其在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如果能够选择技术实力雄厚的供应商介入,共同研究设计所采用的新材料,新产品,并共同参与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控制,那么还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产品,大大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浅议审计质量管理
审计质量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提高审计质量需要在查处和揭露问题、审计成果利用、审计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
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的影响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结论落实、情况报送、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环节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本文着重从揭露问题、成果利用、审计管理等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一、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
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打假治乱,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国务院领导要求审计要成为"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从这个意义上讲揭露和查处问题是审计的立足之本,是审计的第一要务。查不出重大问题,审计质量就无从谈起,特别是有问题查不出,按审计长的说法,那就是审计人员的失职,是犯罪。当前,我国财经领域里的许多管理还不够规范,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腐败等各种不真实、不合法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一些方面甚至还很严重。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严肃查处经济领域里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仍然是审计工作第一位的职责,是审计的第一要务。具体来讲,要把好三关:
(一)把好审前调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现在的审计项目往往是一个行业、一个集团、一个项目、一类资金,点多面广,情况十分复杂,如果不搞审前调查就仓促上阵,审计就会打败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被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二)把好审计实施关,善于跳出方案查问题。在审计过程中,按照方案实施审计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一味死扣方案却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方面,每个被审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情况上级审计方案没有涉及,审前调查中也不可能全都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随机应变调整工作思路和审计重点,不能一味地按审计方案办。另一方面,审计实施中涉及面很宽,所发现的重要情况有可能不是被审单位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利用审计专项调查的手段,查清问题,及时上报,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中药质量管理策略
1中药房中药质量的有关标准
1.1相关质量管理文件
针对中药房中药制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一规范性的质量管理文件对中药生产制造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颁布机构是国家药品监督局,是确保中药安全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根据管理文件的相关条例能够清晰的了解中药在生产阶段的各项标准指标等一系列规范性内容,严格规定了各项中药配制剂量,提高了中药安全性,对中医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
1.2具体要求
近些年,由于各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突出,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食品药品安全质量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次专门拟定了重要管理方案,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提供准则。在实际中药生产过程中,对药材前期处理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监督管理措施,杜绝出现虚假药材、规范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在使用阶段要发挥中药的实际效果,为规范化生产提供合理化依据。
2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