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价值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7:52: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管理价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管理价值

骨科护理管理价值评价

[摘要]目的探究将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该院工作的骨科年轻护士共36名进行该次研究,实施该次干预之前作为对照组,进行干预之后作为实验组。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观察对象护理操作的质量、对其本职工作的懈怠感评分以及护理工作感知效能的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对象的护理操作质量、懈怠感评分以及护理工作感知效能的评分情况全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骨科护理工作的管理中可以提高护理操作的质量以及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学习。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管理;骨科

PDCA循环方法是最新的管理方法,因为它主要被戴明宣传和推广[1],所以人们习惯把它叫做戴明环。该方法主要由4个阶段构成:①计划阶段。该步骤要求使用该方法的人员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认真有效的分析,并据此制定出方案解决措施[2]。②实施阶段。该阶段要求参与者严格遵守并依照制定好的计划操作或行动。③检查阶段。要求参与者主动对经过改善之后的现状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④处理阶段。该阶段要求人们对取得的成效进行巩固并且提出新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下一轮的解决问题的循环[3]。有研究指出,该方法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在不断地自检与自我改善中进步[4]。现阶段,针对骨科护理操作的管理提升以及进步受到相关参与人员的重视,而将PDCA循环的方法使用于骨科护理管理提升之中的价值和效果分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新的热点问题[5]。所以,为了探究将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骨科护理工作的管理中的效果,该院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骨科护士36名为研究对象特进行了该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该院工作的骨科年轻护士共36名进行该次研究,实施该次干预之前作为对照组,进行干预之后作为实验组。这些观察对象全都对该次研究知情,这次研究也通过了相关部门的批准。所有观察对象都是参与临床实践工作2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他们的年龄平均为(22.13±2.32)岁,其中男性3名,女性33名。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没有变化,一般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1.2方法。该次研究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干预,依照该方法操作的具体步骤进行干预。1.2.1计划建立专门性小组,对骨科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该次研究发现,现阶段骨科护理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护理相关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很少积极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与思考;对待本职工作不够热情;护理操作人员对护理工作的不重视以及学习与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过低。1.2.2实施①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管理的本质是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制约。该院护理相关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很少积极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与思考,同时缺乏继续学习的热情。因此,该次研究对护理操作人员的管理规范进行标准化、流程化,在建立合理奖惩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强制的学习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其工作热情以及学习热情。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做到有效的跟踪和相关管理经验的总结,使改革效果得到巩固,保证制定的策略得到长久的执行。②对护理操作的质量进行规范。制定出严格的考察措施并制定合理详尽的标准流程,促进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促进护理操作质量的提升[6]。③对操作的安全性进行管理与规范。安全管理与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息息相关,自然而然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针对该项管理,要及时查找隐患与危险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分析其原因以及具体处理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危险及其处理措施进行专项培训,保证护理的安全性。1.2.3检查该次检查由护士长以及专项小组的成员进行操作。检查的规范采用国家颁布的相关护理操作规范以及临床工作安全指南等规范中的相关安全指标与参数,严格检查护理操作的规范以及安全性,对不符合规范的项目或者指标及时整改并且与相关责任人约谈,确保隐患被彻底排除。注意检查工作的实时与全面性,制定完善的整改措施,保证所有存在的对患者健康有威胁的因素都被清除。1.2.4处理对该次研究所作出的整改措施及其具体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对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的措施应及时记入相关指南或规范并进行全院的推广。而对于发现却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将其转入下一个循环的PDCA之中。1.3评价指标。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对护理操作的质量、对其本职工作的懈怠感评分以及护理工作感知效能的评分情况。其中护理操作质量的评分主要从基础护理的规范、疼痛的护理操作、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护理的安全性4个方面进行评价[7]。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急诊护理管理价值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4月~2017年3月所抢救病例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1.2方法。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沿用以往的急诊护理方案,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使用“三区四级”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人工分诊。综合参考其他国家和医院的分诊标准以及我院的具体情况,综合讨论后制定出符合我院急诊科要求的分诊标准,设计参考的参数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体征指标、疼痛评分等,护士参考分诊标准进行分诊。我院分诊单有三种颜色,分别为红色、黄色和绿色。我院制定的分级标准为:1级,濒危患者,红色,直接通过医院的绿色通道送到红区抢救室马上进行急救;2级,危重患者,红色或黄色,需要在15min之内进行处理;3级,紧急患者,黄色,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合理安排,一般需要在0.5h以内进行抢救;4级,非急症患者,绿色,一般要在2h内进行急救[3]。(2)辅助分诊台。医院方面的护士需要和120指挥平台随时联系,传递实时消息,及时显示出下一位需要进行急救的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出发地、到达时间以及主要病情,提前安排医生,告知其做好准备。(3)分区布局。对急诊室进行环境改造,改造期间按照红、黄、绿三种颜色进行分区改造,背景装饰以及医用标志都需要进行颜色变更。其中,红色区域表示抢救室,黄色区域表示急诊治疗区域,靠近红色区域,绿色区域表示的是普通诊治区域。除此之外,在急诊区域需要在地面上贴上三种颜色的指引标识,导向功能要清晰明了,进行人性化服务,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4)护理人员配置。护理管理人员需要管理的内容有黄区、绿区以及预诊台,考虑到黄区和绿区的诊疗较为普通,可以安排一名巡回护士进行管理,主要任务就是对黄区的紧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另外一名护士则需要对患者的分流和协调工作进行安排,维持诊间秩序。新的分诊标准被应用以后,预诊工作量有所提升,护士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才能继续上岗工作。预诊护士需要针对病情进行正确分级,随后和巡回护士有效沟通,合理进行就诊导向。1.3评价指标。候诊时间。从患者挂号时间开始,一直到医嘱开立为止,计算这一段时间。通过计算机调出应用“三区四级”模式前后各300例,通过急诊挂号查询时间。满意度。参考Likert评分法进行满意度分级评分计算,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的标准按照5、4、3、2、1分计算,同样在应用“三区四级”模式前后各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统计分数。意外事故发生率。统计两个时间段由于非护理人员导致发生的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护理纠纷等等。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定量数据以(x珋±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定性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用“三区四级”管理模式前后候诊时间结果。比较“三区四级”管理模式应用前300例患者候诊时间为(7.34±2.14)min,应用后为(4.67±1.98)min;应用后患者候诊时间明显短于应用前(t=15.86,P<0.01)。2.2应用“三区四级”管理模式前后满意度结果比较。见表1。应用后患者各项满意度调查评分包括护士接待评分、护士分诊评分、输液质量评分、环境布局评分,均高于应用前。说明应用后患者更加满意。2.3应用“三区四级”管理模式前后意外事故发生率结果比较见表2。应用前60392例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0.07%(40/60392),应用后59463例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0.02%(10/59463);应用前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高于应用后(χ2=17.55,P<0.01)。

3讨论

急诊科所接待患者皆为发病急、重、多变复杂的类型,而且相对风险较大,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相对较高[4]。临床中必须采用积极的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加强管理,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三区四级”管理模式是目前大医院中基本已经通用的急诊管理模式,但是在基层医院还没有完全通用,能够对急诊患者按照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进而合理协调急诊患者的治疗顺序,避免危重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治疗[5]。“三区四级”是将急诊病区按照红、黄、绿分成三种区域,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要求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危急程度又高到低;四级,指的是将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成四个等级,为濒危患者、危重患者、急症患者以及非急症患者。不同级别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提升护理效率[6]。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急诊患者多数病情危重,变化相对较多,从护士角度来看,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较比以前能够更加明确,提供更加合适的护理模式。而针对患者来说,在应用该管理模式之前,所有患者没有区分,全部集合在一起,这样病情紧急的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急诊资源遭到了浪费。进行合理分诊后,特别是黄区、绿区被独立出来以后,能够有效解决延误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三区四级”管理模式以后,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候诊时间也有所缩短,可见管理模式确实能够提高急救效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急救患者并不能及时配合管理模式,还需要继续完善护理管理模式。

查看全文

酒店管理实习价值分析

摘要:酒店企业实习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深化学生理论认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环节。从企业、学校、学生等多个维度进行探析,从实习基地选择与考评等管理、教师指导与学校实习管理、酒店自身建设、校企共管机制的构建与落实、实习的全过程管理、学生自我修炼提升等方面来寻求提升实习价值的对策。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习价值

1前期调查与研究情况综述

通过文献检索,从提升实习价值的对策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研究旨在从企业角度找到开发和合理利用实习生的正确策略,有的立足于为高校如何选择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提供依据,有的以提高实习生酒店实习满意度、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为方向。总体而言,相关研究缺乏更为全面的视角。从应用性角度来看,影响大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因素研究较多,对问题解决的对策研究不足。通过对武汉多所高校本科、专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实习价值感知、满意体验对学校实践教学质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学生就业择业倾向等方面的相关性影响。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酒店职业行业认知偏差的形成、学生留职意愿、择业倾向的降低和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对酒店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习生资源使用效能不高、实习留职率较低等问题;对学校的影响主要是学校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不深等问题。另外通过对实习价值感知与满意度的过程化分析,从实习的过程管理来研究,发现学生在实习预期、实习中、实习结束后的认识和相关心理出现显著变化;从实习的管理主体分析来看,学校、企业、个人、家庭等都是影响实习价值的因素。基于此,本文以提升实习满意度、实习价值以及实习留职率为目的,进行“四全”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从学校、学生、酒店企业等多个责任主体的“全员化”入手,通过校企共建共管机制的构建与落实、实习基地选择与管理、教师实习指导与实习管理、酒店自身建设等“全方位”的提升途径,实行实习的“全过程”、立体式管理,进而实现学生形成积极的实习认识实、实习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实践教学质量和企业用人效率持续提高的“全价值”效应。

2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价值的体系构建

2.1全价值导向学生、学校和酒店企业是酒店实习三大利益相关者,他们也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要提升实习的价值,必须考虑三方利益的共赢点,着力平衡好冲突点,基于全价值导向来开展专业实习。轻松又不失充实的工作节奏、合理的工作补贴、良好的工作环境、轮岗学习的机会、丰富的培训、经验的获取和技能的提升、实习后直通车式高端就业等是学生的实习价值取向;优质而又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校企合作下的人力资源持续供给、实习生毕业后的较高留职意愿、校方有效管理下的实习稳定性等是酒店企业的利益所在;学校更看重如何更好地共享酒店企业资源、实现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美誉度、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圆满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等方面。全价值导向下的实习管理体系构建,需要着力解决好酒店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单一与学校学生对轮岗实习的期盼、酒店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实习质量保证、学生预期需求与企业实际供给、实习过程的稳定性与学生实习要求的多元化等之间的矛盾问题。2.2全人员参与通过对实习效果的影响主体分析,提升实习价值时应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学校、酒店、学生、政府、社会、学生家庭等,充分调动这些主体的能动性。学校是酒店实习的主导者,应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着力培养、实习基地的科学选择、实习指导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实习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习前的充分准备、实习中的紧密沟通以及实习学生利益的维护等工作。酒店企业是实习生的接收者和使用者,他们应该健全实习生管理制度,为实习生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重视和关爱实习生,及时解决实习生的合理诉求;探索实习生薪酬管理制度创新,增强实习生的价值认同感;积极推行酒店实习轮岗制度,由利用实习生资源向发展实习生资源转变;畅通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协力做好校外实践教学。学生是酒店实习的体验者和践行者,做好实习前的充足准备、实习中的积极沟通、主动学习与自我调适、实习结束后的认真总结都是可以提升实习价值的。学生家庭是酒店实习的支持者和影响者,家长应发挥积极影响的作用,多与子女沟通,坚定他们的工作信念,端正他们的实习心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做最坚强的后盾。政府相关部门是政策决策者和调控者,应将实习生管理规范化,健全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保障体系,如督促酒店与实习生签订实习权益保障协议、明确规定实习生薪酬待遇和工作纪律规定等。与此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支持酒店实习,如对实践教学的学校应给予相应的政策保护及财政资金支持等。社会是学生实习与职业选择的舆论与价值导向者,行业及职业的认知误区很容易影响实习生心态。为了提高实习效果,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利用媒体宣传来促进人们对酒店行业形成正确认知,还可以拍摄酒店相关题材的职业剧,让人们能够更详细、更真实地了解酒店业和酒店人。2.3全过程管理无论学校的实习管理、企业的实习生管理还是实习生的自我管理,都需要做好全过程、全环节的管控。比如,学校为提升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在实习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在实习中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总结反馈,一路为学生保驾护航、指引方向。具体来说,实习前,学校应在学校官方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上公布专业实习的安排事宜,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实习的时间、地点及所需要注意的相关事宜,让学生能提前为实习做好相关准备。学校也应有计划地开展实习动员大会,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关于实习的疑惑。实习初期,指导老师及时帮助学生转换心态,进入角色,尽快适应酒店实习工作。随着实习的深入,学校要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适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学有所获,积累经验,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还要加强与酒店管理者的沟通,推动他们去改善学生的实习环境,争取学生的合理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最后,学校还要做好实结工作,组织学生研讨,收集学生对实习的看法及建议,完善有关实习生安排管理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学生实习后的困惑,肃清他们的认知偏差,增强职业认同感。2.4全方位提升在构建实习价值提升机制方面,不能一味立足于高校如何选择教学实习基地以提高实习满意度和实践教学质量,也不能仅仅从酒店角度寻求开发和合理利用实习生的正确策略,学校、酒店企业、学生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责任主体,因此我们需要从全方位来提升。2.4.1优化和遴选实习基地在国际化发展背景下,推进高星级国际化酒店集团或国外实习,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要出台《校外实习基地遴选与考评制度》,要制定遴选的标准、规则和程序,选择品牌影响力大、管理软实力强,在员工人文关怀等方面做得好的酒店企业;考察实习基地时要进行实地调研,要了解其既往校企合作的经历和口碑评价;签订实习协议时,要将合作内容明晰和具体化;考评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可缺少,及时淘汰掉实习满意度低的实习基地。2.4.2构建和落实校企共建共管机制除了完善校企合作协议,将此作为合作的行动指南和考评标准,更要系统化构建和落实校企共建共管机制。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化、全面化、精细化和标准化,如酒店企业必须每年承担一定教学工作任务、开展入学教育和专题讲座等;提供观摩见习的机会和专业课程校外教学的场地;接受教师深度挂职,鼓励指导老师和实习生一同在酒店工作;再如,选择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酒店集团实行订单式培养,形成“实习+就业”的直通模式。2.4.3强化实习指导与实习管理实习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开始,管理有规则,工作有流程,操作有手册,处理有预案,考核有标准,形成一套规范的运行机制。第二,选择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和善于沟通的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同时要做好实习老师的培训工作,另外加强学校教师与企业实习生管理者的联动和协同。第三,全面做好实习前的预热与动员、实习中的沟通与问题解决、实习后的总结与反馈等过程管理工作,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模式。2.4.4推动酒店、学生等主体自身建设酒店企业要改革实习生管理及用人机制,提升学生的职业停留率。酒店企业首先要重视实习生的管理,将实习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关心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加强实习生离店后的沟通工作,为实习生毕业时来酒店就业提供优待政策;实行“实习岗位轮换制”和“见习领班制”,让学生能够在高层次的实训基地中进行不同岗位的实践,并能体验和感受基层管理工作。第二,酒店企业要加强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了解员工的需求、能力及目标,及时发现员工的问题,合理进行职业规划。第三,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或组织各类活动等增强酒店对学生的职业培养与关怀,体现品牌酒店的文化魅力。第四,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实行储备干部制度,鼓励员工内部竞聘,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第五,积极主动与学校方面建立动态协作关系,多与学校方面进行沟通,同时可以和学校合作开设“储备干部班”,让优秀的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酒店基层管理工作。学生则要进行职业素质的自我修炼,提升实习的积极适应性、工作能动性、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实习前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校内实训、第二课堂活动以及校外见习,初步认识和了解酒店行业,形成较好地职业素养,具备基本的从业技能,并积极为实习工作做好相关准备。在实习过程中,不能一味“等、靠、要”,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积极面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看、多学、多做、多问、多总结。实习完成后,积极查漏补缺,在学校的后续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查看全文

档案管理价值研究

摘要:科技的进步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档案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大数据时代,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显滞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要积极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依托信息化优势加大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推广,最大限度地提升档案应用效率,发挥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价值提升

立足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对新时期档案管理有效性影响巨大。基于大数据环境,档案管理的突出特点是电子化与数字化,突显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依赖网络化的管理,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管理成果突出。面对档案管理数据化的趋势,要重视应用全新的网络化技术结构,强化档案信息的科学管理,为档案价值的体现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一、基于大数据时代对档案管理信息化价值的阐述

(一)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面临的新变化。大数据时代使档案管理面临新的环境。首先,传统纸质档案已显滞后性。鉴于此,档案管理理论急需调整与改变,突破传统束缚。其次,信息数据服务得到全面发展。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更加趋于多元化与社会化,开放程度增强,网络化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的新趋势。最后,档案管理手段发生变化。将档案管理中涉及的信息收集、储存以及整合任务全部集中在数字化环境中完成。(二)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影响力遍及各个领域,档案管理面临新的要求,在开放性与资源共享性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档案管理需要重视构建更加开放的管理系统,紧跟时展节奏,积极完善,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三)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和全面的信息支持。立足档案管理本质进行分析,档案代表的是资源的集合,是对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状况的详细记录。对行业发展而言,任何决策的制定都离不开大量信息数据的支持和佐证,只有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才能形成准确的判断,避免决策失误,保证决策与时展的契合性。立足海量信息资源,构建多元化方案,在分析对比之后,进行择优选择,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随着电子化档案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使用者能够以更加快捷的方式进行档案的查找与使用,档案服务更具有针对性,信息可靠性增强,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加有力的信息支持。

二、如何促进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

查看全文

医院药剂科管理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质量安全原则的医院药剂科管理价值。方法:将2016年医院药剂科常规管理阶段的数据纳入到对照组,将2017年医院药剂科实施基于质量安全原则的管理数据纳入到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基于质量安全原则的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药品过期率、药品损坏率、给药方法不合理率、用药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50%(P<0.05)。结论: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引入基于质量安全原则的模式,能够降低药品过期率、药品损坏率、给药方法不合理率及用药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药剂科;质量安全原则;用药;安全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各类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大型的综合性医院,还是普通的中小型医院,均存在大量的药物管理活动[1]。为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以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有效,加强对药剂科管理是医院管理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2]。目前,基于质量安全原则的管理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以医院患者护理工作为基础,探讨在质量安全原则干预下的药剂科管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医院药剂科常规管理阶段的数据纳入到对照组,将2017年医院药剂科实施基于质量安全原则的管理数据纳入到观察组。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剂科管理:根据药方相关规定执行药物分类管理工作,实施人工配药、划价、销账及药品的具体分发等工作。观察组实施基于质量安全原则的管理模式。(1)强化对药剂师质量安全管理知识与意识的培训。在实施基于质量安全原则的药剂科管理中,首先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质量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视频教学、临床实践教学、专家讲座等方式。还必须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以形成内在质量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由此确保在后续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提高管理的安全性。(2)制定用药指导手册与强化处方审核。药剂科需要制定用药指导手册,形成相对标准的药物使用规范,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完善。同时,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对医生的用药处方进行审核,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与处方开具医生进行沟通,从而进一步确定用药是否合理,并根据沟通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3)加强药剂科用药质量安全管理的数字化管理能力。以计算机为硬件平台,以院内局域网为支撑。将门诊各科室统一到内部网络系统中,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并直接传输给药房。计算机系统自动从药房信息中,提出药物的各类规格、价格、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在患者完成缴费后通过缴费处的电子显示屏及时告知患者的缴纳信息与等候信息。药剂师在收到计算机发送的具体配药信息后利用计算机及时调取药物存放信息,完成相关配药工作并打印相关单据;随后,通过电子报号通知患者前来取药。(4)制定严格的药品存放制度并监督执行。在药剂科药品管理中,存放的不合理是其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为此,必须制定严格的药品存放制度并监督执行。同时,为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还必须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为此,医院应当成立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监督小组,以负责督促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并根据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整改。1.3观察指标。根据患者使用的药品过期率、药品损坏率、给药方法不合理率、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在进行各指标评价时,随机抽取两个时段各1000例患者的用药数据为基础对象进行评价。两组管理模式患者满意度比较,采用患者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分为非常满意:≥80分、较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分为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浅析旅游营销管理价值

(1)[摘要]网络营销时代的到来为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运用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改变我国旅行社小、散、弱的特点,能真正把旅游市场进行有层次的细分,具有全员营销的功能。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旅游网络营销;价值分析

在以数码知识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的经营进一步打破了地域限制,竞争日趋激烈,预计到2008年,网络营销将代替传统的营销。网络营销时代的到来将改变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注重搞好网络营销时代的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对旅游营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网络营销时代的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随着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企业出台的营销策略也多种多样,从20世纪60年代的4Ps到90年代的4Cs,每个富有创意的营销理念的提出及被运用,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将代替传统营销,旅游业应在这时抓住机遇,促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网络营销是信息技术用于传统营销的结果,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达到:(1)通过更为有效的市场细分、目标定位、差异化、渠道等策略方式,转化营销理念,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2)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3)创造满足个人及组织客户需求的交易。网络营销不同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电子业务中侧重交易的一个子集,在网络营销过程中需要借助于电子商务的服务。网络营销亦有别于电子业务,电子业务是指公司通过数字化使其业务活动不断优化,包括挖掘和维持合适的客户群和合作伙伴,并贯穿于业务流程之中,如产品的购买和销售;此外,电子业务还包括数字通信、电子商务以及许多业务单位用到的在线调查等。

查看全文

眼科患者管理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健康卡在眼科患者中的管理价值。方法:收集医院眼科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全程分期健康卡管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就医整体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对就医整体的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对就医整体的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全程;分期健康卡;眼科;管理

眼科疾病病情复杂且多反复,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各种不良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1]。目前眼科常规护理实践中,仍侧重于知识宣教与行为干预,缺乏全面健康教育。加上眼科患者文化水平低,自我管理能力差,这就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2]。全程分期健康卡为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是将患者住院期间所处的治疗和护理阶段进行分期,每个阶段通过卡片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护理健康教育服务[3]。目前有关全程分期健康卡在眼科患者中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文拟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医院眼科患者,分析全程分期健康卡的研究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医院眼科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全程分期健康卡管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观察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19~69岁。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22~67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入选标准:①择期手术患者;②意识清楚,积极配合护士护理工作。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恶性心律失常、恶性肿瘤者。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病情变化解释,出院指导、复诊指导等。观察组全程分期健康卡管理,具体如下。1.2.1成立全程分期健康小组。全程分期健康小组由手术室护理人员、病区护士长,骨干护理人员6名组成,小组每位成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护理服务态度好,懂得营养学、心理学、药理学、康复学等知识。1.2.2护士分期健康内容的培训。针对以下方面进行培训:入院宣教(介绍病区人员、制度,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等)、疾病知识(发病原因、症状等)、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后镇痛方法、术后进食、术后恢复、出院宣教。1.2.3健康教育内容及实施时间。在患者住院第一天制作“健康教育记录表”,表内横坐标为患者住院时间,纵坐标为住院期间需要完成的健康教育项目,具体如下:①入院当天完成以下内容:疾病知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术前检查。②术前1d完成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要配合)。③术后当日至术后完成术后康复知识(提供患者功能锻炼相关技能和知识)、术后饮食知识(根据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指导)、药物作用(按医嘱服药、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④参与制定术后康复计划、告知患者术后寻求控制疼痛的方法。⑤出院前完成康复与功能锻炼、定期复检等教育项目。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对就医整体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1.3.1就医整体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发放就医整体满意度调查表,评分项目为住院病房、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等,调查表满分100分。1.3.2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调查表,项目有术前知识、准备知识、个人卫生准备知识、药物治疗知识,调查表满分100分。1.3.3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在患者出院时发放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调查表满分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院校德育管理模式的价值

高校德育管理内容是高校德育管理功能的具体化,也是组成高校德育管理活动的基本方面。高校德育管理内容的具体实施直接关系到德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决定了高校德育管理是否有效,决定了德育活动是否具有实效性。只有明确了高校德育管理的内容,管理主体才能很好地行使自己的职能,从而保证高校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高校德育管理内容是一个体系,包含许多方面,在这里我们依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高校德育目标管理、高校德育过程管理、高校德育队伍管理这几方面内容进行阐述。

(一)高校德育目标管理高校德育目标是指高校德育在一定的阶段和环境里培养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应达到的规格要求。它是高校德育工作成效的衡量尺度,广泛的应用于德育活动中。高校德育目标管理的实施分四个部分:

一是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德育工作目标的确定是一复杂的过程,它包括确定德育目标和德育要素改善目标两部分,而且必须遵循目标的统一性、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和时限性这五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二是展开德育工作目标。这个步骤就是将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落实,包括分解目标、提出目标对策、协商目标、明确目标责任、绘制目标展开图等五方面内容。

三是实施德育工作目标。目标的实施过程就是指高校德育目标经过确定和展开,高校德育系统上下都要按照既定目标要求,同心协力,分工协作,一同努力实现高校德育的共同目标的过程。目标的实施在目标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四是德育工作目标成果的评估。在确定目标、展开目标以及实施目标的基础上,应该对这个过程的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估,以总结阶段目标管理的取得了那些成效,出现了哪些问题,发扬优势、改进缺点,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高校德育过程管理

高校德育过程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高校德育过程管理就是监督德育过程、保证德育计划与德育具体活动相适应的管理职能。高校德育过程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德育活动严格遵守德育过程的环节,具体可从控制德育活动的四个环节展开:一是建立正确的德育过程管理标准。这个标准是德育过程管理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评估德育工作的尺度。二是促进德育过程要素的有机互动与有效配置。在德育过程中实现各种资源和各要素之间的有机互动与有效配置是德育过程管理根本目的。三是检查德育实际偏差信息。德育实际情况或者结果会和预定标准要求之间产生偏离,了解和掌握这些偏离信息,是德育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衡量,可以检验德育过程管理标准是否客观和有效。四是实施改正措施纠正德育实际偏差。在分析并掌握德育实际偏差后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措施,来消除偏差,以保障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查看全文

艺术价值源于艺术管理研究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着大众的审美需求的发展,如今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水平同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成正比,有些甚至对于艺术毫无所知,因此提升大众文化素养是如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的推广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有艺术就需要去对艺术市场进行专业性的管理,因此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管理,而艺术管理则就需要具有专业的艺术知识和市场研究的艺术管理者。艺术管理者是艺术作品传播的筛子和门槛,是艺术作品传播的桥梁和纽带,在艺术作品面向市场的过程中艺术管理者处于一种媒介的作用,挖掘优秀的艺术作品公之于众。艺术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力,了解受众群体意向,确定经济效益艺术效益的主次关系,从而准确的将艺术作品推进市场,推动艺术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管理者;经济效益;艺术效益

艺术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能力,包括一种活动、一场演出所需要的策划、管理、人员安排、财务赞助、活动场所等除演出技能以外的所有能力。譬如一场音乐会,除了音乐演奏家之外的一系列活动人员都在进行着艺术管理的职能,艺术管理表意为艺术的管理,其本质其实可以理解为一切为艺术创作铺路的方式和手段。此处管理一词并不是上下级的阶级关系,而是艺术作品策划及展示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艺术工作分支的总和。

艺术管理者则是这些能力的实施者和活动演出的操控者,艺术管理人是位于艺术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媒介形式存在,其本身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了解时下所需要的所流行的艺术元素和受众群体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兴趣,因此艺术管理者是一种从内(自身艺术造诣)而外(对市场和受众的了解)修养发展的一种“传播媒介”。艺术管理者策划一种活动或者一场演出时首先要对这场活动或者是演出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对于演出要有足够的鉴赏能力,并用接触产生的演出感受来总结策划适应人群和演出主题。一场活动、演出的成功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双方面进行,内容就是艺术产品自身,形式就是艺术管理人员对艺术产品的推广宣传力,策划活动、演出的成功二者缺一不可。艺术管理者需要在保证艺术家进行艺术作品演出的同时保证艺术演出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名合格的艺术管理者是需要将艺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来对艺术演出进行综合性策划。艺术管理者在目前艺术管理领域中被分为两种层次:1、经济效益大于艺术效益;2、经济效益艺术效益两手抓,综合效益最大化。

经济效益大于艺术效益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剧院团体艺术管理者所追求的一种管理目标。目前国内大众艺术鉴赏能力尚不够高,因而各大剧团剧院都将发展目标定位为以经济效益为主。中国正处于艺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将发展重点定位于经济效益是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发展的必然过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就会产生受众与演奏者之间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演出团体是有一定的受众数量承受上线的,并会受到演出场所的制约,如一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演出场所过大会导致弦音区域性的不同;受众数量过多则会导致音乐会现场糙乱和音乐的视听效果。因此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可能导致演奏者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而影响整场演出的水准,降低了艺术作品自身的艺术性,同时也导致现场观众艺术欣赏效果。艺术作品的创作不仅是为了展示艺术作品自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艺术作品传播给更广泛的人,使观众从中能得到心情的宣泄与品性的升华。

经济效益艺术效益两手抓,综合效益最大化是目前艺术管理者理论中普遍所要追求的一种管理方式,这也是目前所有剧团剧院艺术管理者和与艺术管理有关的书籍都以此作为艺术管理者工作的最终目标,在保证艺术家艺术演奏的同时保证受众数量,从而可以使剧院自给自足运营或产生盈利而更好生存。经济效益艺术效益共同追求,在现在艺术行业中是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的,如马克思哲学中所说事物矛盾要明确矛盾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经济效益和艺术效益是两个点,而重点论的研究就在于艺术管理者自身的追求目标了,因而笔者认为经济效益与艺术效益的平衡是不存在的,若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肯定是会丧失艺术价值,若是以艺术效益为中心肯定要维护艺术作品所需要的演出氛围从而丧失一定层次的受众。

查看全文

论后医疗管理的价值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维系住老患者和重点客户、更全面地履行好医院的社会责任,是市场对医院提出的新要求。后医疗管理思想的提出正是医院“以医疗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的产物,对提高医院竞争软实力意义重大。

1后医疗管理概述

1.1后医疗管理的概念后医疗管理就是医疗后的管理,是指患者此次离开医院以后,至下次进入医院之前,整个时段的管理[1]。它是在院服务的延伸和继续,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泛指患者离开医院以后,对医患间各种医疗与服务关系的管理。具体业务包括:随访呵护、咨询预约、特色宣传、科研跟踪与医疗监管等。

1.2后医疗管理的由来在企业中,很早就开展了旨在维系企业重点客户和稳住固定客户群的客户关系管理和售后服务等。但在医疗系统中,类似的客户关系管理起步较晚,到2003年,国内学者才提出对医院出院患者进行系统管理的后医疗管理,这是符合时展的,是医院另辟蹊径、增强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

1.3后医疗管理的功能

1.3.1随访呵护随着疾病谱变化,需长期治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比例增加是一种必然趋势,病人的治疗并未因出院而结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后随访很有必要[2]。基于后医疗管理平台的系统化随访呵护开启并保持了医院与患者沟通的窗口,医院对患者进行精心的随访呵护,会在医患间建立一种温情关系,提高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和医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