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革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6:51: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管理革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务管理革新构思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悄然兴起。在新经济时代,很多传统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与手段已经落后,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适应,全球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已成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代名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加快改革步伐,逐渐与新经济发展相适应,凸显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面临巨大改变,如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教育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主要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分配等工作,是满足不同时期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与企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来看,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源于理财环境的变化。因此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自然属性是财务管理的技术性,财务管理应该积极吸纳先进经验,逐步实现国际化管理趋势;另一方面,社会属性来自国家的社会体制与生产关系,体现了国家化的财务管理特征。无论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最终都来自外部环境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而调整,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适应性、针对性、实效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与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相适应,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2.1财务管理背景全球化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适应时展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化管理接轨。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除了受到企业影响之外,还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状况等密不可分。随着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可能引发一些矛盾与弊端,寻找国内与国际的差距,建立与中国特色相符,同时又可顺利实现国际对接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标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财务管理实效性,促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
德育管理实践及革新
德育是一所学校最应该做好,但又是最不易做好的事情。德育管理通常是学校管理中最“烦”又最不易见效的工作。什么是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如何构建基于学校自身特点的德育特色,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近年来华东师大二附中重点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促进“学生自主”的德育管理理念
华东师大二附中学生群体客观上是一群资优学生,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他们具备基于科学认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竞争基础上的团队合作精神,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以及较强的民主与法制意识。围绕这些德育目标,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学校重点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上下功夫。例如,学校在贯彻落实“两纲”教育中,鼓励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力度。与此同时,鼓励全体学生走出课堂积极投入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教育自己,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学生自主研讨的方式制定并形成华东师大二附中学生形象、日常行为规范、班团队活动、学生社会实践、以及学生干部测评等各种自主评价制度,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不断完善了评价机制。注重在各项重大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二、探索“六个百分百”模式
“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是华东师大二附中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领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在长期的育人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六个百分百”为载体的育人系统。所谓“六个百分百”就是指所有的二附中学生高中在学三年必须做好六件事:
第一,百分百的学生做100课时的志愿者。即,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做100课时的志愿者。培养未来精英人才的国家意识以及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其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农村银行财务管理革新
引言
在农村商业银行中,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增强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主要分为内部的成本、费用、预算、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管理内容和外部的经济资金的组织、规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通过内外部一系列活动的管理从而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目标。
一、财务管理在农村商业银行中的地位
从农村商业银行日常运营管理的角度而言,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保证银行实现效益最大化及经营活动最优化的重要保证。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促进银行的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配置,促进银行提高经营效益,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随着目前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局势逐步加剧,致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在逐渐缩小,与之而来的风险在不断扩大。为了能够使农村商业银行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环境,银行必须要对目前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创新,转变战略发展思想和目标,重新制定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以便降低费用开支和成本预算,增加运营收益,控制防范风险,最终提高农村商业银行整体的竞争力和实力,使农村商业银行得到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档案管理革新及发展
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范畴,在不同时期都被赋予不同的核心内容,新时期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档案理论与实践,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档案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的核心与主导,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是今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出路在于信息化,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将不断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二、档案保护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意义上档案保护主要是指档案库房、档案设施设备及档案载体保管保护。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如机读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这些档案信息的记录和存储载体有磁性的和光学性的,磁性的有磁带、磁盘、光盘等不同形式。新型载体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以新型档案载体为对象的档案保护创新与发展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而且,它不仅要研究有效保护和保管档案载体的方式、方法,还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护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管理手段创新与发展
公共管理及政府的革新
一、当代国外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动因
当代有一个时间界线。就行政体制改革来说是指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其标志是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成了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先驱。82年里根在美国上台后也大力推行行政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使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扩展开来。
1、当代行政体制改革有四个特点
(1)当代行政体制改革具有普遍性、广泛性、激进性和前所未有性。普遍是指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卷入返个浪潮中。都在进行改革,这个改革是大刀阔斧进行的。即使行政管理体制运作很好的国家也在进行改革,如日本。广泛是指改革内容和改革的涉及面非常广泛。激进是指改革体现了根本的方向性弼整,所以也有人把当代的行政体制改革称为“政府重组”或“政府再造”。
(2)当代行政体制改革与以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在改革的总方向上相反。以前的行政体制改革总方向是政府职能、责任的膨胀,随着这种膨胀政府规模也开始膨胀。而当代行政体制改革总方向却是政府的退缩和市场的回归。撒切尔称之为政府战线的全方位退却。里根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时有两句名言:“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它本身才是问题”,“让政府不再骑在我们头上,让政府的手远离我们的钱包”。
(3)当代行政体制改革以市场化为取向,塑造企业型政府,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的特征。即不论什么形态的国家,不论什么倾向的党派、不论什么经济水平都在进行世界范围内趋同的改革,所有改革的方向都有些雷同,所有政党都有向右倾的转制趋势。比如英国工党过去讲求信奉共产主义、公有制,堀在的党章中已经没有了这一规定,布莱尔上台后撒切尔执政时期出售的国有企业全部都没有收回,而且还新卖了很多企业,目前正在研究邮政如何市场化,他的施政方针跟撒切尔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现在有人把布莱尔称为布撒切尔。
国资管理革新实践与探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促进社会经济资源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按照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着力健全机制、完善机构、规范操作,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一)健全机构,推进资产专业化管理
义乌市按照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推行“统一产权、集中管理、授权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专门组建了日常管理执行机构——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与市机关财务管理核算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建立了“财政局—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三层管理模式,实现“横向到边”的三级联管体制。财政局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作为枢纽,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并代表政府统一行使产权所有人身份;占有、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和监督。这一模式进一步理顺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资产管理职能分工更加科学,实现了资产的专业化管理。
(二)明晰产权,推进资产法制化管理
产权明晰是资源最优配置的前提。义乌市切实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理念,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方式管理向依靠法律手段管理转变。建章立制,先后出台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统一产权登记,于2009年3月全面部署和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统一登记工作。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各行政事业单位向市国土和房管部门申办所有权及相应土地使用权。明晰产权,明确规定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市政府行使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及建筑物、土地等资产的所有人身份,并统一对外实施投资、资产出借、处置和调剂等权利,而行政事业单位仅享有占有、使用权。
(三)依托信息,推进资产精细化管理
企业管理革新模型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面临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许多企业显得手足无措,无法适应。企业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市场经济为企业创造了发展的机遇,但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生存和发展壮大,就必须坚持不断创新这一理念,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一条无可替代的生命线。一个创新的理念,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形象以及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
一、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市场经济日渐成熟,企业改革也在不断的开展和探究,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国企业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不符合市场化和现代化要求的传统理念仍然存在,并阻碍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管理观念落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管理者的理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的发展脉络。但是,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够适时的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推动企业发展,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人们的观念也必须逐渐转变,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普遍增强。但其弊端在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管理,或者简单地用经济效益来衡量企业管理的好坏,于是自然而然地企业管理就被摆到了次要位置,无人问津。管理观念落后,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愈来愈衰退,是很多企业的产品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产品卖不出去而导致企业连年亏损的根本原因。
2.管理体制不健全。传统的管理体制以少数管理者实行企业发展的决策权,思维面比较狭隘,制定出来的政策往往缺乏执行力。在企业组织结构上,部门、机构繁杂,分工不明确,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合作。在激励机制上,很多企业以经济手段制裁或管制员工,不注重激励机制的实施,缺乏对员工心理需求的了解,导致员工对待工作应付了事,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再加上一些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以谋取私利,缺乏民主作风,缺乏责任心,使企业的管理机制混乱不堪,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3.企业管理方法不科学。由于受旧的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企业沿用改革开放前或改革开放初期的管理方法,方法陈旧,不重视创新,缺乏科学行和可行性。一些管理方法缺乏针对性,不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一些企业管理者观念陈腐,对企业的管理仅仅满足于听汇报,作报告,缺乏深入实际地去了解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这种不严谨踏实的管理方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其次,多种利益调整导致了企业管理不系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管理变成了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呈现多元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许多企业进行产权流动和重组,使财务混合所有制的经济单位日益增多,不少企业实行了股份制、国有民营、公有私营、租赁承包等,虽然企业性质发生了变化,但部分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没有跟上步伐,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计划不能落到实处没,更没有严格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导致企业管理缺乏系统性。
合作医疗管理主体革新
2008年是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据卫生部统计,截至当年9月,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县(市、区)数达到2729个,参合率为91.5%[1](第1页)。这意味着中国农民没有社会医疗保险的历史已经终结。在基本实现全覆盖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可持续成为新农合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新农合现有的卫生部门下属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下属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管理、商业保险公司管理三种模式中,前两种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占大多数。不过,商业保险公司也以其独有的竞争机制和效率优势日益成为新农合制度管理主体创新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与前两种模式导致政府“教练员”与“裁判员”双重身份,管办不分、监管不分的弊端相比,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管理主体的模式具有管办分离,三方主体(政府主管部门、参合农民、保险公司)相互制衡,管理专业化、管理成本低等重要优点。据保监会统计,截止2005年6月30日,全国有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等6家保险公司在8个省(区)的68个县(市、区)参与新农合工作,参合人数1765万人,参合率为84%,2003年以来累计筹资14.38亿元,累计补偿518.86万人次[2](第1页)。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管理的成功典型———中国人寿“新乡模式”、太平洋人寿“江阴模式”等也受到卫生部、保监会等部门的高度赞扬,被推广到全国多个农村地区。但是,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试点中也遭遇了一些质疑。首先,保险公司介入新农合的资格或者说合理性问题。保险公司的盈利性与新农合的“公共性”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能够相容?盈利性质的商业保险公司是否有资格介入社会保险性质的新农合?其次,保险公司新农合业务的盈利性问题。研究表明,由于政府管理费用给付不足,不少参与新农合业务的保险公司事实上是“赔本赚吆喝”。由此而来的问题是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的行为是否会“昙花一现”?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理论上的困惑使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管理的前景变得模糊,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试点规模的扩大。本文运用公共管理学与保险学、投资学等相关理论对此作一分析,希望能为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的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一、保险公司作为新农合管理主体资格的正当性
新农合是一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具有社会保险的政府主导、三方筹资等特点,政府机构直接承担了制度的筹资、管理、监督等方方面面的监管职能,政府的筹资甚至达到了制度筹资总额的80%①。众所周知,社会保险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个人短视、卫生保健服务的外部性等因素的存在,商业保险市场极易产生市场失灵。如医疗保险中由于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被保险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以及商业保险公司把患病人群排除在外的“撇奶油”行为,难以保证保险市场的公平与效率,以及全体民众的医疗保障权。为了克服医疗保险市场失灵,1883年德国首创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一直被视为政府应对市场失灵的产物,与政府干预相联系,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特征,是商业保险、市场调节的对立物。但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受公共产品私人供给、新公共管理运动等思想以及西方国家石油危机、经济滞胀等形势的影响,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传统福利国家陷入福利危机,改革步履维艰的同时,智利等国的养老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异军突起,成为全球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新潮流。养老社会保障的私有化实际上是指将提供退休收入的责任由政府部门全部或部分地转移到职工个人身上,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受益基准制(definedbenefit)下的公共账户转为供款基准制(definedcontribution)下的个人账户;二是政府公共部门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私人基金公司的分散竞争性管理。
在智利1981年首创进行养老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后,秘鲁、阿根廷、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意大利、英国、瑞典、瑞士、荷兰、加拿大、爱尔兰等老牌欧洲福利国家,波兰、拉脱维亚、吉尔吉斯斯坦等转轨国家都相继对本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私有化特点的改革[3](第112-124页)。这一改革得到了弗里德曼、布坎南、加里•贝克尔、费尔德斯坦等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的肯定,并受到世界银行的推崇。世界银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社会公共养老保险、私营养老保险、互助共济养老保险等共同组成的养老保障“多支柱模式”。“多支柱模式”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为什么具有公共性质的社会保障会走上私有化道路,并体现出市场配置的效率?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保障效率性的内在要求。作为一项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社会制度,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目标。而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效管理是实现公平目标的必要前提。
但是,如同市场配置资源存在市场失灵一样,政府管理也会由于公共决策失误、官僚机构提供公共品的低效和浪费、寻租与腐败、内部性与政府扩张等原因导致政府失灵。而且,由于政府部门垄断了公共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政府机构及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以及监管机制的缺陷,政府提供公共品可能成本更高。而公共产品私人提供的方式下,市场主体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现有的先进设备和专业人员以较低的边际成本达到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目标;市场的价格和竞争机制也足以克服政府提供下的官僚主义与效率低下[4](第77-79页)。实践中,智利等国养老社会保障由政府公共部门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私人基金公司的分散竞争性管理很好地规避了官僚机构运作的腐败和低效率风险,大大提高了服务和管理水平以及投资回报率,提高了制度的运营效率,减轻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增进了社会福利。实践的突破推动社会保障理论也经历了一场“革命”,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一起,成为制度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手段。正如学者所总结的那样,包括社会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理论的演进将长期围绕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两大主题展开。政府应该在社会保障领域承担主要责任,尤其是充当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伞;同时,市场在配置社会保障资源方面的功能会发挥得淋漓尽致[5](第74-82页)。
与养老保险不同,医疗保险领域市场失灵更加严重,这使得政府干预必然成为医疗保险调节政策的首选。或许这也是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一直没有真正延伸到医疗保险领域的原因。但是,健康经济学鼻祖阿罗(Arrow)早已指出,卫生保健市场必定是失败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将市场失灵的结果最小化,我们将永远也无法做到完全根除健康资源配置中内在的低效率[6](第941-973页)。医疗保障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在不完善的政府和不完善的市场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衔接与协调机制,使二者的总和效用最大化。社会医疗保险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方式包括私营医疗服务的补充供给,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保障,并且要探索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最有效的方式。从国际上来看,医疗保险领域不乏利用市场机制作用的成功典型。如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实行公共保险机构向私营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定点医疗机构几乎全部是私有性质的;而美国唯一的老年人专属的公共医疗保险制度(medicare)中,政府只是负责制定法律及监管,具体的管理职能则交由专门的商业保险公司来承担。通过这样一种政府监管、市场提供的方式,不仅保障了医疗保险服务的效率提供,而且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增进了民众的福利,提高了社会幸福感。1999年,国际商务咨询公司KPMG对北美、欧洲和日本的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加拿大的企业成本最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科学的医疗保险制度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中国新农合制度中,商业保险的介入也体现出了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新乡模式”为例,中国人寿新乡分公司接管新农合管理事务后,在风险管理、理赔技术、服务网络、技术人才等方面比政府管理形式体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并节省了管理成本。原来农民领取报销款需要出院后等待10天,现在出院半小时即可;原来每年运营费用需1000万元左右,现在降到400万元,节省了600多万元[7](第1页)。由此可见,社会保险的公共性和效率性是并行不悖的,正是制度的效率性为公共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新农合也要追求公共性与效率性的双赢,而商业保险介入新农合发挥管理职能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思路。
探究医院经济管理革新
一、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1.资产经营管理的需要
对于医院来说,其经济管理的创新,是资产经营管理的需要。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医院也纳入了市场经济发展和管理的体系之中,在客观上医院的经济负荷随着财政补贴的减少而相对的加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并不能依靠财政上的补贴,而必须要逐渐的依赖于自身的医疗服务经营的能力来进行收入。对于我国的医院来说,医院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分的性质已经成为事实。而控制医院的收入的却是计划经济的体制,这样,对医院的长期发展则是不利的,而必须在资产经营和管理上有所突破,以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而加强其提高劳务技术服务。
2.医疗收费管理的需要
在医疗的收费管理上,不但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经济管理体制,还需要探索有责任和有竞争力的规范机制。医疗收费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实行成本核算,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和医疗费用,在经济方面给患者留出更多的空问。对医院的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创新,有助于从根本上加强医疗收费的管理,改变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患者对医院的评价和满意度,同时,也有助于医院降低自身的成本和浪费,避免仪器的限制和内部员工的冗员,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收费的问题。
3.医疗成本管理的需要
世界管理革新与我国管理选择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概述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掀动新一轮经济周期。新一轮经济周期从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开始。金融危机传递到实体工商业,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全面停滞甚至负增长。①不同于往次衰退的商业过量存货、消费量下降、技术创新乏力、资本积累不足症状,这一轮周期的起点与房地产泡沫、金融结构失衡、财政不足等有关。衰退是市场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表现形态,一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应对衰退实质上是市场结构的重大调整,大批企业兼并重组,新的产业则在酝酿兴起。市场结构调整同时是世界管理体系变革,两者都以效率/效益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变化为基础。在全球开放环境下,应对危机中产生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势必通过国际投资与合作机制向我国传递,对我国管理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努力,经济总量上去了,跃上了世界大国行列,但适应世界开放环境的经济管理还是低水平的,管理的低水平是难以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的,也是难以完成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管理方式转型要求的。管理方式转型过程中如何借鉴、吸收世界优秀管理思想成果和好的管理方法,在继承中变革,在变革中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发展方式与管理方式转型中注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如何借助管理上“有形的手”将外部市场商品(服务)内部化为主体可控的生产要素组合,实现基于人性价值的组织效率/效益目标。
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学者们基于社会责任从学理上反思发生的源头,考察现行经济体系和政策背后的机理问题,为应对复杂诡谲的环境变化和新的不确定性,遏制衰退蔓延以及可能的社会动乱,世界发达市场经济体沿“阻止衰退恶化”的思维模式倾力找寻问题的原因与应对之策。遏制二次衰退,需解读危机发生的缘由,缘因在市场结构过度失衡。科茨•大卫(Kotz,David,2009)等从体制结构上对经济危机进行了比较研究;魏德曼(JensWeid-mann)深入研究了欧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认为危机的“病灶”在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框架存在缺陷,众多成员国也存在各自的结构性缺陷;“私人债务国家化”演进为“国家债务国际化”的主权债务危机深化;金融自由化与高杠杆化问题;危机的全球负外部性问题与危机治理的长效机制以及公共产品的全球合作开发;新形态国际分工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与国别文化差异等。也有着眼未来,从后危机时期不确定性问题出发,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变化,包括各国危机应对、绿色产业发展、网络经济以及结构性变革;研究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调整,譬如战略平台、战略中心、战略方向与组织结构等。在管理层面上,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安全管理问题。朱建明、SrinivasanRaghunathan,基于博弈论,对由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容忍入侵技术构成的三层安全体系结构分析,提出信息安全技术评价模型。在对入侵检测系统评价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防火墙、入侵检测与容忍入侵的相互影响和关系。研究表明,IDS的检测率、误报率与防火墙的性能有密切关系,系统安全配置直接影响信息安全机制的性能和成本效益,容忍入侵机制取决于入侵的损失评估、系统的成本和防火墙与IDS的性能。信息安全机制的优化配置对于信息安全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孟祥宏、孙薇等根据信息安全的博弈特征,建立了信息安全的攻防博弈模型和防守博弈模型,进行攻防博弈和防守博弈的均衡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提出调解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建议。但基于新经济周期的世界管理变革与我国管理选择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从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为标志的新经济周期出发,考察世界管理变革的趋势与特点,结合我国管理实际,重点从宏观管理变革创新角度探讨和思考新时期我国管理结构变革与重组的有关问题。
二、新经济周期中的世界管理变革
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s)的本义是一个从初起(或衰退、复苏)、扩张到达顶峰,产生衰退,退到谷底转而复苏、扩展,再到高峰的周而复始运动。经济周期视角的管理是一个相对市场变化的起伏过程。如果说,工商经济活动在起步成长和扩张阶段,人们很容易为市场的成功所陶醉,而常常旁落管理的话,那么在衰退和复苏阶段则是凸显管理价值与意义,检验主体组织管理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时期。衰退期的外部市场环境恶劣,对将外部市场商品(服务)内部化为产品(服务)产出的企业等主体来说,不得不以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适应世界结构变革,获取绩效,因而衰退时势常常成为激发经济主体进行技术、管理创新的重要契机。在外部市场升降大变化情况下,如何有效组合生产要素,实现组织效率/效益目标,是检验其能否在危机中生存、发展的头等重要大事。总结世界经济危机史,不难看出,应对危机的动力除常说的技术创新、需求刺激,还有由外部市场内部化而产生的管理变革与调整。如果说,经济危机是市场结构失衡的表现,是超市场的协调缺失的结果,是工商经济活动扩张阶段宏观管理滞后以至于在周期顶部管理失控,那么,危机的应对之策就是调整市场机制与管理机制的关系,以管理创新加大微观与宏观双层管理的力度,从而为经济复苏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与实力。1929年世界经济大恐慌以后,世界各国基于商品市场失衡的现实,加强政府对市场均衡的管理作用。历经80年的发展后,2007-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了以资本市场结构失衡为特征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世界由此而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新经济周期的管理变革在以往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承传历史,又因时因势求新,赋予全球化时代新内涵。其特点有:第一,各国政府间协调市场的管理作用进一步加强。以往政府应对经济衰退的货币、财政政策工具大多限于本国范围,但由于近10多年来的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和互联网因素,各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信息传递大大超越国界,对这样一种世界性市场,一国政府的调控是无效的,而需各国政府会同利益攸关方协同调节市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政府用比以往更大更强的力度干预金融市场,同时大大增强了各国政府联手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协同性。比如20国集团会议,以跨国组织协调,阻遏经济衰退;各类国际经济组织,作为世界经济协调重要力量,积极行动,限制危机的国际间传递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第二,预期管理更加系统,更有实用价值。这次危机不同以往,从次贷金融危机开始,然后传导到整个经济领域,由经济危机又带出主权国家债务危机,导致经济二次衰退。在总结历史基础上,欧美发达国家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同时根据经济周期规律加强了预期管理平台的搭建。理性预期经济周期模型成为宏观管理的模拟参照系,将预期管理的关口前移,突出政府与经济主体的管理分工与协调。由于经济周期变化系内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每次周期波动又总有某些主体和某些因素起首要作用(如新技术革命、政治事件、新资源发现等),把握这些主因素成为预期管理或反危机管理的关键,为此,增强对重要微观主体和关键因素的预警与预期管理。此外是除加强预期管理外,加大对带有偶然性和难以预测性的非周期性影响因素的理性分析,通过构建应对非周期性波动的政府反应模型,增强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第三,跨国公司的超国家管理作用。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贸易的50%,投资的90%,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周期运行的主体,也是世界管理变革的驱动力。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内部贸易、资金流、转移定价和技术转移等活动,对东道国或多国的经济环境、投资区位、经济结构发生直接作用,影响世界经济的运行与结构变化;同时以实力强势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传递或施加给东道国和业务相关的国家,从而推动世界管理变革。通过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投资计划、产业分布、组织定价、内部贸易与信息规制等,对世界新经济周期起超国家规制作用。从国际间的双边协调、区域多边协调、全球性缔约等多方面和多层次分析跨国公司的超国家规制实现路径。这些影响作用同时是将全球化视角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传递给东道国,促进世界管理变革。管理变革体现在投资、贸易、技术研发和技术移出等多个领域。法律手段和行业自律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等多方面把握跨国公司的规制手段。这里顺便指出的一点是各级主体的经济管理加强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历史表明,危机的周期已变得越来越短。据统计,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在18世纪每隔70年才有一次;在19世纪缩短为20-30年;到20世纪则为8-14年;而21世纪才开始不到10年,就已经发生两次了。周期的缩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世界主要国家政府的反周期干预。比如说,大量的财政刺激延缓了危机发生的时间。预期管理的适用性加强以及跨国公司的超国家管理作用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早期市场经济结构的自调整方式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特点。本文主要从政府作用、经济安全、跨行业管理三方面突出新经济周期下的世界管理变革趋势与特点。
三、全球化下混合经济新发展与政府管理新作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