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6:33: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管理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管理改革

民航财会管理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民航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不断获得发展,民航必须改革财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更好的适应现阶段属地化管理背景下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民航属地化管理背景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属地化管理背景下民航改革。

关键词:属地化;财务管理;改革与分析

1引言

随着我国民航属地化改革的全面完成,民航的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民航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民航集团必须改革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促进民航企业的持续发展。

2属地化管理的的概念及民航属地化管理的必要性

属地化管理是将原来有民航总局管理的机场事务下放到机场所在的省管理。即,机场将由原来的民航总局管理变为地方政府统一管理,经营模式将转变为企业式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近几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内外民航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民航事业受到巨大的挑战,具统计,我国的机场负债率达到70%以上,大的机场还能勉强支撑,中小机场只能靠国家财政补贴,为了扭转这种亏损的局势,调动机场盈利的积极性,促进机场的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机场属地化管理应势而生,以期机场能摆脱亏损状态,获得长足发展。

查看全文

管理模式的改革

一、创新高校后勤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1、顺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实行连续几年的扩招。1998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到201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30%,到2020年,毛入学率将达到40%。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教育规模的扩大,对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选择并创新后勤服务模式,为我国快速发展和壮大的高教事业保驾护航。

2、满足学校师生员工生活需求

随着社会进步,师生员工对高校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校园的绿化,住宿条件的提升,食品的健康安全,同时还要具备各种特色服务、人性化服务。有需求才会有发展的动力,高校后勤必须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以与时俱进的后勤服务,满足师生员工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3、紧跟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查看全文

资产管理改革思考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和改革,但是,这一体制仍未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论述,正是为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出的战略性安排。

保证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目标的实现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

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的目标包括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前者主要涉及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的稳定、国家安全、社会公平以及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而后者则主要涉及如何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进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为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之一,必须能有效地保证国家实现持有国有资产的目标。这也是衡量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及其运行是否有效的基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这不仅为国有资产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明确了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在实现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目标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职能和使命。以中央政府为出资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是国家通过国有资产管理者一资源配置机制实现其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对这类国有资产及其相应的国有企业应坚持以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为主,由国家政府直接实施监管;严禁开放这类国有资产的产权交易,实行国家全资拥有、或者以国家绝对控股的方式经营;并保证国家拥有相应的投资决策权、运营和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权、人事任免权以及价格和收费标准的国家管制权。相应地,对其他国有资产则应主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职能设计时,必须相应考虑到责任体系。

职能体系规定国有资产管理所具有的社会与经济功能,具体表现为国家持有国有资产的目标所规定的内容;功能性的规定代表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管理者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所拥有的权利与权限。而责任体系则是为保证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目标的实现所做出的一系列追溯制度的安排;这主要包括受托管理责任、财务责任、政治责任、政策责任以及道德与社会责任等;责任性规定代表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管理者在行使其管理权的同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各级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论述,就是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设计要做到职能体系与责任体系的统一。历史地看,以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只重视职能体系的设计,而忽视了相应的责任体系安排,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的责任追溯机制。

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又一基本问题。

查看全文

保险营销管理改革思考

摘要:自从保险营销被引进中国,它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营销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自身发展的特点,旧有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也暴露出较多弊端。文章主要介绍当前形势下,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截止2010年第一季度,保险营销员数量已达292。82万人,保险营销业务规模从2002年的1082亿元增至2008年的3380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5%,营销渠道所产生的内涵价值占到寿险业内涵价值的90%以上,保险营销渠道无疑已经成为保险业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各寿险公司首选的营销模式和核心竞争力。

但是,随着营销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自身发展的特点,旧有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已开始危及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行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制度不健全首先,表现在招聘标准上。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规定:“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组织的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这个管理规定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操的起刀就是屠户”,保险人只要能拿到保费就行,其他一切素质都可不计较。其次,表现在招聘方式上,现行保险营销模式下,保险公司依赖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低成本经营,以寻找潜在客户的态度增员,以“感情展业”方式挖掘每个营销员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以此维持源源不断的保源。

并且由于营销员身份的特殊性,所以增员一般都不是由公司来统一来做,而是由各个营销员自己来做,这样难免出现混乱。如很多营销员在招聘时,用各种职位名称代替人称呼,如金融理财人员、客户经理等,给人一种“精英”的感觉,吸引年轻人应聘。据了解,不少营销员利用内勤岗位招聘,先以虚设职位引应聘者入局,再以职位人数已满,需要先从事营销员工作等为由,让应聘者从事保险营销。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改革的实践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

(一)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轻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形式较为单一,多为期末闭卷考试。根据我院现行要求,授课教师须出三套试卷备用,教务处抽选其中一套作为考试用卷。为了应对该种考核方式,部分教师选择采用题海战术,给学生印发大量的复习题。基于此,我们对我院旅游管理专业2010级和2011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少部分学生接受该种方式,因为即使平时不学,考前突击,也可顺利通过考试;但大多数同学不喜欢这种方式,因为背完了考完了就全忘了,觉得没什么用。因此,我们应改革考核的侧重点,除了必须的理论知识外,更应强化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考核

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每门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两部分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据绝对优势,一般来说,只要期末考试及格,学生就能顺利通过该门课程的考核,但对于该门课程所学内容到底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则无法做出具体的评价。尽管平时成绩占了30%的比例,但缺乏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核,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如项目化教学及考核等方式,将考核贯穿于授课进程之中,学生必须全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最终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三)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自评及互评

查看全文

资产改革管理意见

为加快全区社会主义新居民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城郊居民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公司(以下简称改制公司)管理,确保城郊居民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指示精神,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依法保护城郊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改制公司管理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内容

2、公益资产

改制公司公益资产原则上不做量化,要单独建账、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其经营和收益情况要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定期向股东进行通报。公益资产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制后过渡期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和股东福利及其他公益事业方面的支出。公益资产收益的使用必须经董事会研究提出使用方案,报请街道(园区)审核批准后,提交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接受上一级经管部门的管理和检查指导。

查看全文

外汇管理改革

一、外汇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13年国际收支报告》,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828亿美元,占GDP比重下降为2%(处于国际上公认的合理区间),资本项目顺差3262亿美元(2012年为逆差318亿美元),国际收支顺差比上年增长1.77倍,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327亿美元。说明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仍然严重不平衡,2014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跨境资本冲击风险仍是未来的主要政策方向。

二、外汇改革的方向

2013年,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境内外巨大的利差双重利益驱动下,许多企业想方设法来套利,如利用转口贸易,远期信用证贸易融资,国际租赁的政策优势等方法将境外资金转入境内存款或者购买理财产品套取无风险利差和汇差,更有甚者,利用虚假贸易出口合同将境外资金转入境内,2013年上半年,我国大陆对香港的进出口增速达90%以上,其中大量的套利型交易严重扰乱了我国的进出口业务正常发展,导致数据统计的误差(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进出口贸易),外汇当局也面临着巨大的控资金流入压力(因为大量的热钱流入一方面使央行被动的对冲外汇占款而投放超额货币,另一方面引起外汇储备资产进一步攀升),但是我国依靠进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未变,如何既保障正当的企业进出口贸易的运行和发展,又严控投机性交易对外汇当局是巨大的挑战。因此,2014年外汇改革的方向应为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在有效监控预警的前提下推出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促进贸易和正常投资的便利化。

三、具体的政策导向

在外汇经常项目下,目前企业的外汇收入需要首先进入待核查账户,在向银行进行涉外收入申报,银行审核相关支持资料(合同、报关单、发票等)后方可转入企业外汇一般账户,2009年贸易改革后,外汇当局将企业分为A、B、C三类,A类企业为贸易记录良好的企业,这类企业应逐步取消涉外收入的申报程序;第二,服务贸易项下五万美元以上的对外付汇均需提供税务备案表,以证明企业已取得税务局的预提税缴纳或豁免手续,据笔者了解,目前外汇当局和税务局已就信息共享方面达成一致,不久或可实现数据共享,企业则无需首先办理税务备案,此举将大大便利企业服务贸易对外付汇。资本项目作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或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第一,境外直投业务2013年已由核准制改为登记制,即在外汇局办理登记后可去银行办理资金汇划,此举已实现资本项目改革破冰,但登记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各地外汇局对总局的规定把握尺度不一,解释不同,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核准的影子,目前自贸区已实现由外汇局登记变更为在银行办理登记,即审核的职责下放银行,但很多银行也有顾虑,如果审的过严,可能伤及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过松又怕被外汇局问责,因此对于复杂业务银行无法判断的仍可在外汇局办理登记手续。第二,资本金意愿结汇的尝试,企业经常账户的外汇资金早已取消了强制结汇,但资本项目的外汇资金目前仍采用支付结汇的管理模式,即资金支付时,凭借相关支持材料(用途受限制)办理结汇,这就使得企业资本账户的外汇资金无法主动管理汇率风险,自贸区外汇指引中尝试资本金意愿结汇,但禁止投资资本市场,房地产等,虽有一些限制,仍可说迈了一大步。第三,外债一直是外汇当局严管的重点,因为外债失控或违约极易引起系统性风险或金融危机,但本次改革仍有创新,即取消了对外担保的行政审批;对外放款也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对外放款的上限提高到所有者权益的50%,尤为可喜的是,这个政策是全国通用,并非仅在自贸区试点。第四,关于跨国公司的资金集中运作,虽然可设境内、境外两个主账户,分账户和主账户之间的转款自由,但境内到境外或境外到境内的跨境资金流动仍受境外放款及外债额度的限制,因此跨国资金池业务目前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接受度和参与热情不高,企业广为认可的前提仍需依赖资金本跨境流动的改革创新和突破,这点估计短期内完全取消可能性不大,但会逐步扩大,渐进式改革的方向是大势所趋。日前央行加快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也扩大到正负2%,人民币汇率一改单边升值的预期,热钱流入的压力也大为减少,此时也是外汇改革推陈出新的大好时机,外汇当局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贯彻“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目标,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查看全文

DRG改革下护理管理策略

摘要:探讨护理管理与DRG绩效考核的关联,分析DRG改革背景下护理管理存在成本控制意识不足,无直接可参考的护理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案;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不符合低耗高效的理念;护理信息化系统不完善,难以支持精细化决策等挑战。今后应从加强护理成本管理意识,探索DRG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护理工作程序与标准,充分利用护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对护理管理进行改进及完善。

关键词:DRG;护理管理;临床路径;人力资源配置

DRG(Diagnosis-RelatedGroups)是指疾病相关诊断分类。美国在1983年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利用DRG测算的预付费制度[1],其核心思想是将患者按照主要诊断、治疗手段、年龄、手术及出院状态等进行分组[2],根据患者DRG的组别进行支付,而不考虑患者实际的治疗费用。实践表明,DRG预付制能够减少不合理处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目前世界上公认较先进和科学的付费方式之一[3]。我国最早于1989年在北京地区开展DRG管理的可行性研究。经过30年的探索性研究并结合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确定了北京等30个城市开展DRG付费的推进策略性试点,按照“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际付费”三步走的策略,拟于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4]。对于医院而言,DRG不仅是医保付费工具,也是医院绩效考核、医疗服务评价的工具[5],势必会给医院原本的管理模式带来压力与挑战。国内已有的文献中较多关注DRG改革模式下,医院成本管理、医师绩效管理对策,而对护理管理探讨较少。国外基于DRG实施情况与护理管理相关研究表明,DRG的实施会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6],护理组织和人力配置也能够影响DRG实施[2]。本文结合我国目前DRG试点情况和国内护理管理现状,提出在DRG模式下加强护理管理的对策。

1DRG绩效考核与护理管理的关联

为控制医疗费用的同时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我国在DRG试点中引入智能监测指标对医院组织管理、医院服务行为、医疗技术、资源使用效率、患者满意度等多维度进行考核。基于DRG绩效考核指标,护理管理与DRG的关联见图1。1.1费用控制与护理管理费用控制是DRG模式下对医院的核心监管要素。若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成本费用低于DRG标准,则可以获得结余,作为诊疗服务的合理补充。否则,医疗机构需要承担超出DRG标准的费用。医疗机构为避免费用负担,应考虑诊疗服务的经济性,主动进行成本控制。护理成本作为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护理活动人力、物力资源及时间成本的耗费[7],是成本管控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护理成本核算可以有效减少护理管理的费用,促进护理单元向成本效益盈利中心转变[8]。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的DRG分组涉及患者诊断、诊疗过程和患者个人特征等信息,为成本核算提供了客观、量化的数据支持。因此在DRG下,护理成本控制的核心是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和合理成本的核算,构建护理成本管理体系。在常规护理成本核算中,护理人力成本占比最高[9],是护理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除最大限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外,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也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10]。此外,相关研究还表明,临床路径的实施通过标准化的诊疗流程,能有效控制护理费用,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11,12]。因此,护理管理中护理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以及临床路径的开展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医疗费用。

1.2医疗质量控制与护理管理

查看全文

信息时期财务管理改革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务方式。信息革命给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思想观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网络战略、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经营等等。这些变化也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财务管理革新已经不可避免,本文将站在信息时代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的变革方向。

一、信息时代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信息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这种特殊的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交易结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的网域维护问题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拦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单机或者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交易手段,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必须一体化,电子单据、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非法攻击的点增多。而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电子商务中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数字签名的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因此,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这一点传统财务管理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信息时代企业的很多商业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

(二)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要求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

此外,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因为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致使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所以,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电子商务运营的需要。

查看全文

公共管理对行政管理改革论文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

与传统的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利用集权、监督以及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由于严格说来,新公共管理尚未形成一种单一的理论,而只是一种理论思潮,所以我们在此将其称为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理论”。根据西方行政学者P·格里尔、D·奥斯本和T·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与在传统公共行政管理中政府只是收税和提供服务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划桨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掌舵的人应该看到一切问题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对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加以平衡。划桨的人聚精会神于一项使命并且把这件事做好。掌舵型组织机构需要发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划桨型组织机构倾向于不顾任何代价来保住‘他们的’行事之道。”[1](P12)因此,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实行“治理”的政府。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尽管政府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或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并不完全合适,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通过将企业管理的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更为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层次之间的交流及其困难,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及时作出反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决策的压力猛烈地冲击着政府的决策系统,政府组织需要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作出迅速的反应。企业界经理采取分权的办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作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授权或分权的办法来对外界变化迅速作出反应。政府应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家庭、志愿者组织等,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奥斯本和盖布勒说:“当家庭、居民点、学校、志愿组织和企业公司健全时,整个社区也会健康发展,而政府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引导这些社会机构和组织健康发展。……那些集中精力积极掌舵的政府决定其社区、州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它们进行更多的决策。它们使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机构行动起来。”[1](P7~8)这是因为,健康而有活力的社会基本单元构成健康而有活力的国家。新公共管理认为,与集权的机构相比,授权或分权的机构有许多优点:比集权的机构有多得多的灵活性,对于新情况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比集权的机构更有效率;比集权的机构更具创新精神;能够比集权的机构产生更高的士气,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生产率等等。

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如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政府可以把巨大的官僚组织分解为许多半自主性的执行机构,特别是把商业功能和非商业功能分开,决策与执行分开;移植私营部门的某些管理办法,如采用短期劳动合同、开发合作方案、签订绩效合同以及推行服务承诺制;主张全面的货币化激励,不过分主张传统的道德、精神、地位和货币等因素的混合以及单一的固定工资制的激励机制。特别是主张对高级雇员的雇用实施有限任期的契约,而不是传统的职位保障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