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5:54: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骨科护理管理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用于骨科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该院骨科于2016年1—12月间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随机抽取该阶段住院患者53例,与2015年1—12月间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的55例患者进行比较,评价实施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实施管理后患者对科室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实施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3、29.037、77.836、40.241,P<0.05)。结论骨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安全;骨科;护理质量;风险因素
骨科常见收治的疾病包括骨折、颈椎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肿瘤、腰肌劳损、肩周炎等,病程较长,患者需接受长期治疗,部分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需经历一段时间的卧床休养,卧床期间患者丧失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骨折患者暂时存在活动障碍表现,住院期间如护理不当可能产生护理不良事件,从而引发护患纠纷[1]。因此在骨科加强管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管理是判断科室护理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与患者住院身心安全关系密切。文章分别选择该院于2016年1—12月间与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评估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后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1—12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53例,包括男性患者39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16~75岁,平均为(45.8±9.1)岁,疾病类型:四肢骨折19例、骨关节炎15例、颈椎病10例、骨肿瘤9例。2015年1—12月间的55例患者,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18~76岁,平均为(46.5±9.0)岁,疾病类型:四肢骨折21例、骨关节炎14例、颈椎病11例、骨肿瘤9例。实施管理前。后患者疾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实施管理后:①首先科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护士长了解科室医护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每周一、周三、周五、周日进行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科室风险因素识别、预防及管理等。重点分析科室过往发生过的护理不良事件,了解多发人群特点及发生不良事件导致的后果,对科室护理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修改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细化规章制度,打印成册,发放给所有医护人员。②护士长应重视对科室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抽查,重点管理科室所有护理环节,包括交接班、夜间护理、用药安全及治疗等,护士长保证合理排班,将老中青资源合理分配,保证每个班次值班人员实力均衡,保证护理工作可顺利实施。③保证骨科环境安全,在患者入院后护士早期采取跌倒、误吸等多种评估手段,确定高危人群后重点管理;保证科室地面干燥,设置防滑标识,在病房及病区中增设安全辅助设施,如扶手等,提高病区环境安全系数[2]。④护士重视健康宣教,增加日常巡视次数,了解患者住院期间身心需求,积极满足,重视用药安全管理,用药前严格坚持三查八对制度,用药期间重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为患者提供用药知识讲解。加强护患沟通,联合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及护理活动,积极查房,在高危患者床头上设置标识,提高医护人员警惕心,重视高危时段监督,如夜间、放假期间、交接班等。夜间巡视时及时拉起患者床栏,对骨科患者离床活动时,要求家属全程陪伴,避免发生跌倒等情况;重视管道管理,做好导管固定工作,定时查看。实施管理前:一般入院后知识宣教、生活指导、用药指导、护患交流等。1.3观察指标。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表,观察项目包括健康宣教、护患沟通、护理巡视、安全教育,每个项目为25分,得分较高者表示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较高。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财务管理与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协同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职院校发展不断壮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教育教学设备等资产采购量大幅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对职业院校的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进行全方位科学研究就非常有必要。本课题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协同研究采购管理与资产管理,系统推进优化中职院校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保障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协同研究
一、财务管理、采购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的现状。财务部门已经成为学院的一个重要部门,财务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在观念上长期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部门项目预算和项目控制,轻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的弹性相当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财务管理的功能。具体表现如下。1.重博弈轻规划。在学校内部资源分配时,有限的教育资源,是用于学校优先发展的优势专业还是用于扶持弱小的专业,也就是“扶强”还是“扶弱”的问题,往往很难抉择,不能同时满足各部门的诉求。内部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编制校内预算来实现的,而预算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校内预算是部门间的“讨价还价”,内部资源配置成为各部门之间“博弈”的结果。2.重投入轻产出。职业院校作为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有的资产归国家所有。国家将资产交给学校经营和管理,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分享经济利益,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长期以来的拨款体制,多拨多用、少拨少用的经费管理习惯导致各个学校拼命争取资金,重投入轻产出,只注重资金使用,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益。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时间价值意识、资金成本意识、风险意识和社会效益意识,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项目就匆忙上马,导致投资效益低下,进而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3.重审批轻责任。近年来,不少院校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审批体系,出台了各自相应的《财务工作手册》,使各项支出的审批规范化。这种审批制度,强调财权的运用,各个层级的领导履行了审批支出的权力,却没有落实承担支出效果的义务,最后把开源节流的责任全部落到财务人员身上,不利于学校财务运行机制的建立。(二)采购管理的现状。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学校每年用于采购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年度采购预算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元,大多数是财政性资金,因此学校采购也是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采购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和制度,各学校也积极地推进采购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组织机构不健全,难以相互制衡。很多学校建立了采购工作小组,由校长或副校长担任组长,采购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处理采购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但是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监督权的界限不是很明晰。通常采购部门的人既是参与决策者,又是执行者,监察部门的人既是决策者,又是监督者。双重身份的重合会影响到相互制衡。2.采购系统不完善,造成重复购置。按照学校的内控制度,在采购之前均须经过前置审批。但是在实际审批过程中,由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只要部门提出采购需求、经费允许就可以申请购置;经费申请渠道较多,形成多头申报,使得审批没有落到实处。3.采购需求不合规,采购不能顺利完成。采购需求通常是“谁采购,谁提出”。制订采购需求时要求合规、完整、明确,不得有歧视性条款或者倾向性的限制要求。部分高端的教学设备需要资产使用部门或人员进行采购。由于资产使用部门的人员不熟悉招投标的规则,再加上知识的局限性,在采购时往往让供应商来提供具体商品的需求文件,且缺乏专业论证。这样的采购很容易引起倾向性质疑,导致采购不能及时完成,影响到正常教学和工作。(三)资产管理的现状。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管理逐步实现了信息化,部分学校自主研发或采购了资产管理系统,如国子软件,财政部门也推广了资产管理云平台,大大减轻了资产管理的工作量。但是资产重复录入、资产流失和资产重复购置的状况依旧存在。主要表现如下。1.资产系统不完善。财政部门的资产管理云平台上线时间不长,部分功能还没法实现。国子资产管理软件目前对资产管理来说还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就造成了资产重复录入的情况。资产管理员在国子管理软件中录入,财务人员又要在资产管理云平台上录入,一边是为了资产管理,一边是为了资产折旧,相当于同样的工作要做两次。工作量大且不说,很容易造成两个系统的数据不一致,如资产分类、单位等等,给财务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2.资产管理力量薄弱。虽然绝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设置了资产管理职能部门,但总体来说力量还是比较薄弱。因为不够重视,有的学校把技能水平低或没有地方安排的人员安排为资产管理人员,由于业务不熟悉,不能熟练操作电脑,不熟悉资产的分类,不熟悉各个环节的衔接等问题,给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3.资产审核、调拨、租赁程序不到位。按照各个学校的做法,在采购前必须要经过资产审核,才能进入采购环节。但是在设置审批流程的时候,存在着流程后置的问题,并将审批权限错误的赋予资产采购人。这样就失去了资产采购审核的意义,容易造成重复采购。职工换岗和部门资产调剂都会带来资产调拨的问题,由谁来做资产变更,程序上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资产管理员对资产调拨过程不清楚,只能靠资产清查时来纠偏。学校资产租赁前要先经过财政批准,批复后才允许出租。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未经批准就出租的情况,或者没有提前报批,导致资产部分时间闲置。
二、财务管理、采购管理与资产管理三者关系与协同
财务预算是采购流程得以展开的依据,即财务管理为采购管理提供依据。采购过程中,财务管理又为采购管理提供资金保障。采购完成,资产入库,是资产管理发生的前提。资产管理过程中又涉及资产处置和清查。没有财务管理,采购流程就无法继续,更不会产生资产管理的对象,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资产管理管理的是资产的实物形态,财务管理管理的是资产的价值形态,如果双方沟通不足,就无法真正体现管理的效果。那么如何妥善解决学院目前财务管理、采购管理与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光要“分而化之,还要合而谋之”,其实就是在解决各自问题的基础上,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一)预算编制环节的协同。通过财务预算编制来控制采购预算。预算主要解决支出的科学分配问题,实质就是解决“该不该买”和“买多少”的问题。各业务部门根据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标,提出本部门的采购需求,并提供预算编制的基础资料。资产管理部门收到各业务部门的采购需求和相关资料后,结合资产的存量,进行必要性分析,将初步审核意见提交预算管理小组确定。专业性较强的重大采购项目,须委托校外专家或机构对方案的可行性、计划的科学性和金额的合理性进行综合立项评审。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最终确定的采购项目,对采购预算的资金来源进行落实论证,编制采购预算指标。在预算编制环节资产管理部门提前介入,能尽可能地减少重复购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采购环节的协同。通过财务编报确认书来协同采购管理。采购预算指标批复下达后,业务部门依据采购预算数和实际工作需要,进入采购环节。财务经办人需在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中编报采购确认书,确定采购方式和预算金额。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采购工作能否正常进行。由于可选择的采购方式很多,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自行采购、竞争性磋商、电子卖场等等,不同的采购方式应遵循不同的程序和要求,采购方式的选择既具有法定性,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财务经办人在编报采购确认书前,应根据采购事项的具体要求,进行充分沟通,合理确定采购方式。一般学校通过采购付款的内部控制程序来实现财务对采购的监督管理,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但财务管理的这种监督作用,多少显得有些被动,与财务管理的地位不太相称。因此,财务人员应实际参与采购过程,参与招标文件的制订,在采购付款条件、采购风险控制等方面提供更专业的意见;监察人员应全程参与采购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三)验收入库环节的协同。通过采购验收协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1)采购完成后,学院要组织采购项目验收。采购与验收是两个不相容的岗位。因此采购经办人可以发起验收申请,但不能同时作为验收人员参与验收。验收成员由资产管理员、使用部门人员、监察人员组成,重大、复杂及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可聘请校外专家参加验收。(2)验收通过后,采购经办人负责到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入库手续,资产管理员在资产管理软件中办理入库登记,形成资产卡片。财务部门提取资产数据,对资产分类、资产入账价值、计量单位等是否准确进行审核,提出修正意见,并据以计提折旧。目前固定资产分类的国家标准和财务规则规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这是导致账实不符的最主要原因。部分大型仪器的重要零件更换按照材料入库,而不是资产,也导致了账实不符。所以在资产入库时,不仅需要考虑该件物品能否单独使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对该项物品的处理方法。因此,统一资产分类标准,是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关键。(四)资产使用环节的协同。通过资产使用来协同反馈采购管理。资产使用部门或人员领用资产时,必须到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领用手续,资产管理员即在资产管理软件中办理出库登记。资产的使用部门或人员发生变动时,双方人员必须到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在软件内进行更新。教学专用设备必须设置设备使用台账,记录使用时间、地点、人次、设备状况,并由经办人签名。设备使用台账每学期末交给资产管理人员汇总留存,并将结果作为设备采购绩效评价和确定下一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五)资产处置环节的协同。通过资产处置手续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沟通。资产长期使用后不能继续使用或其他原因需要对资产进行处置的,资产使用部门或人员先提出处置申请,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会签财务部门,报学院领导批准,最后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只有在资产处置最终批复后,才能根据批复要求,对资产进行实物处置,不得擅自在批复之前处置资产。资产处置后,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办理资产注销登记,并将资产处置批复、注销登记、处置结果等资料及时送到财务部门办理资产核销手续。(六)资产清查环节的协同。通过资产清查协同财务资产核算账与资产管理台账。资产使用部门自领用资产后需定期进行资产自查,资产管理部门则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将资产数据库中的资产与财务部门登记的资产一一对应,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协同财务处按照规定的流程及时进行调整处理。
项目物资管理中的账务管理
一、库存
库存也就是仓库的盘点,就是对仓库中存储的物资进行实地的盘点之后,对存货实际的数量进行确定,并且和账面上的结存数量进行核对,以此来确定存货的实际数量和账面的结存数量之间是否一样,这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检查方法。一般,仓库中存储的物资种类十分繁多,并且接受和发送的次数太过频繁,在进行正常的接受和发送过程中,容易出现计算错误、计量错误以及自然损耗等诸多问题,还有可能出现损坏变质、盗窃以及贪污等诸多情况,最终导致账实不符,出现盘盈盘亏的现象。在对项目的组织进行正式的盘点前,仓库的保管人员需要对仓库中的储存物资按照种类进行整理,建立其相关标识。项目上需要有标牌制度、标识以及物资的品茗、单位、型号、生产厂家等。
二、物资调拨
项目中的材料为仓库中运输出来的周转材料以及机械设备,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以及设备的名称、设备的规格等进行数量上的入库登帐,在开具入库的单据时,一定要反复的审核真实的数量以及企业仓库中的出库单据,以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账账相符。如果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及时的与企业仓库方进行联系,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和确定,调查处出现差错的原因并且严格追究其责任。企业中的设备和材料需要严格的按照机械设备、库存的材料以及周转材料的规格、名称以及数量和出库单据进行分类确定并管理,同时安排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到企业办理相关方面的入库手续。
三、更正错误
在进行记账过程时,总是无法避免出现多种多样不同的差错,最终影响到核算方面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物资方面的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经常对记录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发现差错之后及时的对错误进行更正。错账的更正方法中,最简单的就是红字更正法以及划线更正法。如果在正式结账之前发现了账簿记录中数字以及文字上出现有错误,而在出库单据和人库单据中都没有出错,就可以对其采用划线更正法对其进行更正。更正的时候可以在错误的数字或者文字的上方划一条红线,然后在红线的上方填写出正确的数字或者文字,并且通过记账工作人员或者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更正的地方签字就可以了。
住房保障管理档案管理现状
合理利用数据库系统分布的的形式部署档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档案同一性的不二之选。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只要从信息管理平台中打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利用申请单就会自动生成。最后,要将档案管理系统和其他数据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接,对接后,所有的应用数据系统就会应用统一的数据接口,需要归档的数据信息就可以直接进入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操作管理了。
一、始终将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放在首位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始终将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基础工作放在首位,接下来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首先,要完善基本制度和管理规范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工作步骤和管理方式。要根据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的职责要求,由信息管理部门制定其具体的档案管理办法,并且要积极全面的听取其他部门负责人和资料管理员的意见,并且要与各部门进行深入的探讨,意见征求完成以后就可以着手起草相关制度规范,并且在各部门进行试用。其次,严格规范管理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的步骤。此项对档案管员提出严格的要求。档案管理员担任着管理员和操作员的的双重职责,必须用以身作则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最规范最好。把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各部门和个人手上日常的种类繁多的文件材料,根据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在保证纸质档案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档案文件的信息化管理。最后,做好图片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住房保障管理中心要将所有的档案进行电子扫描,建立电子档案,并将电子档案归入数字管理系统。而且要出台相关的图片资料的管理办法,同时要将图片档案汇总归档,以便以后借阅参考和使用。
二、增强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相应的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情形来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实际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所以增强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的。首先,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严格的保密性、完整性、安全性,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党性原则和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档案管理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熟悉收集档案、科学整理的方法步骤,这样才能做到科学高效的管理档案。第三,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在不断创新发展变化中进步的,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才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最后,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理论,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适应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情况的层出不穷。
三、结束语
探析旅游管理的规划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旅游的人数都在持续增加,为我国的经济收入作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上的一个寄托,从宏观来看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根据目前的市场状况,我国旅游业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它的发展。因此,必须要解决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促进旅游业长远发展。
一、旅游业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旅游是放松心情,是希望到一个整洁、卫生的环境里呼吸大自然的空气。但现在,很多地区在旅游管理过程中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只知道一味地开发景区,增加旅游观光点,但忽略了景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景区内缺乏清洁卫生、排放污水的措施,导致大量垃圾存放,污水无法排出,影响了景区的美观,还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在这种环境下,即使再美丽的风景,人们也没有心情观赏。因为没有及时的处理卫生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环境改善,还影响了旅游业的整体形象。此外,很多景区周围的绿化率特别低,可见旅游业在规划管理上对景区的绿化建设也没有引起重视。(二)门票以及景区产品价格不固定。很多人在旅游的时候,会有这样的遭遇,明明是同一个景区,但门票价格忽高忽低。通过来景区旅游的时间比较,会发现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的景区门票比平常的时候要贵很多。这就是景区管理者为了提高收入,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把门票价格分为两种,淡季价格和旺季价格。旺季价格会比淡季价格高出很多。此外,还存在一些景区私自涨价,使得旅游者们苦不堪言。在景区内,购买东西的时候会发现,就算是平时最常见的一瓶矿泉水的价格也比市场价高出了好几倍。而且景区内很多卖家销售的纪念品存在假冒伪劣的现象,同样的,价格质量却千差万别。(三)缺少和其他部门的衔接。在旅游业中,规划管理并不是旅游局一个部门就能单独决定的。它需要和交通、环保、电业等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沟通,使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根据对方的特点相互调整,最后各部门达成统一的意见,既要共同发展,又要展现各自的特色。但现在,很多地区的旅游规划并没有结合城市规划管理,也缺乏和其他部门的沟通,最后导致景区没有融入当地的城市氛围,而缺乏民族特色和当地特色。
二、改善旅游业规划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环保意识并完善规划管理制度。旅游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环境得到改善,才能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改善目前的环境卫生问题,首要的是加强旅游管理者的环保意识,对景区的环境重视起来,制定一系列的环保评估标准,确保景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有力的保护,不再遭到随意破坏。其次是促使规划行业融入市场,创建单独的规划企业,从社会中招聘专业知识雄厚的优秀人才,通过设立重重考核,确保拥有规划行业的专业技能,负责景区方案的规划和建设。(二)提高政府对旅游规划管理的干预力度。在目前的旅游市场中,旅游管理给人们留下一种比较混乱的印象。管理制度参差不齐,门票“水涨船高”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人们投诉无果。其实,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政府的不管不问。当地政府有责任也有相应的职能对旅游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约束。但政府只看到了旅游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所以对旅游管理的约束微乎其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旅游行业的乱象,就必须要政府出面,提高政府的干预力度,而且要大力促进当地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高政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使旅游行业能够有秩序发展。(三)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旅游规划管理方法。不管是个人和企业,只有不断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文化、管理方法,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更快地促进自己的成长,这一方法在旅游管理中同样适用。政府可以组织当地的一些旅游企业到管理比较好的旅游企业中学习,系统地学习对方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双方对有困难和有疑问的方面可以相互交流,进行思考。对于对方提出的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一定要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可行性实践调查后再进行采纳,切不可盲目生搬硬套。(四)加强旅游规划管理的实践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实践的重要性。旅游规划管理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是一项大工程,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实地调查,不能纸上谈兵,盲目参考其他景区的建设。在规划调查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和经费,通过对附近自然环境实地调查,科学配置旅游资源,确保旅游规划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从而促进旅游业后期稳定发展。
三、结语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经过一系列改革,使行政事业单位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仍然在路上,如何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已经超过8万亿元,如果不加强管理工作,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和流失,保值增值也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但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两个结合”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两个结合”朝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两个结合”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深入分析“两个结合”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结合”具有创新性。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预算管理,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都应当将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由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具有很强的紧密结合,通过“两个结合”,能够推动行政事业管理模式创新;“两个结合”具有系统性。现代管理理念更加重视系统性,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特别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部管理工作一环扣一环。通过“两个结合”,可以使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而且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可以进行渗透和转换,进而使整个管理工作更具有系统性。通过“两个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进而使整体管理工作更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更加注重“两个结合”。
二、行政事业单位“两个结合”存在的问题
“两个结合”在促进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科学性以及系统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推动“两个结合”来看,尽管在“两个结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而且也形成了一些比较好的经验,但在推动“两个结合”方面还存在很多制度因素和突出问题,影响了“两个结合”的有效开展。因此,应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科学的策略解决问题,促进“两个结合”取得更大成效。一是存在思想制约。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两个结合”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问题,没有将“两个结合”作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战略性举措。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运用这种方法,还有的事业单位“两个结合”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实在在落实到位,导致“两个结合”成效甚微。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基本上都采取行政性、指令性的方式进行,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不够到位。所以,缺乏有效的预算,导致资产重复购置、资产增值率低等问题,特别是存在“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问题。二是存在制度制约。从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来看,“两个结合”制度还同有形成,尽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两个结合”方面进行了实践,并且也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但仍然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主要由办公部门负责,而预算管理则都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组织和机构“分立”,在实施“两个结合”过程中无法形成协同性。比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反映,虽然“两个结合”涉及两个部门,但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特别是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要想实现“两个结合”,需要预算部门的配合,但其配合意识不强。三是存在模式制约。由于预算管理涉及面广,要求资产管理不仅要重视资产本身的管理,而且还要重视收益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预算编报工作,否则就会对“两个结合”十分不利。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比如,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其具有经营性和收益性,因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资产收益管理,没有与预算管理进行结合,违规转让、低价出租以及暗箱操作的现象相对较多,不仅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且也会滋生腐败。但通过“两个结合”,则可以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两个结合”的优化策略
浅析层级护理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一直以来,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质量,在进行外科会诊时,需要引起关注。如果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提高了,那么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会得到巩固以及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会得到提高,这样的话可以促使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为了达到使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得到提高,使更多的患者受益,该院使用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实施,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是本次的研究对象,人数总共有90例,平均分配这90名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人在本次的研究中,在本次研究中,没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有护理人员之间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等方面的,对实验组和护理组之间的对比不构成影响。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不同模式的护理,前者是常规护理,后者是层级护理,对这俩组进行分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为了使护理的工作更加的科学和规范,在层级护理实施的过程中,要把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做到在操作时有标准可依,使护理的质量得到提高。然后要做的是层级分组的开展。把实验组和对照组这90名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层级划分,划分参考的依据主要要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职称和护理经验的是否丰富等,当然要考虑的还有外科护理的实际要求和工作特点。
浅议运输安全管理中的看板管理
摘要:看板管理模式在诸多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运输安全管理中,构建问题看板管理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输安全管理能力。简要介绍了看板管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看板管理;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分级管理;问题编号管理
近年来,看板管理模式被诸多企业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事实证明,在管理领域,看板管理模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安全管理一直是铁路运输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是铁路运输企业一直研究的课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管理系统逐渐成为了看板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
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难点
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劳动密集、专业工种多、危险源密布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难点。而劳动纪律、规章执行的严格程度则直接关系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可控程度。把一个个安全难点串联起来,系统管控,详细记录安全隐患、违章违纪情况,随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让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联动起来,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是每一个铁路运输企业的迫切需求。
2安全管理看板系统的特点
管理局廉能管理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乐办发[2011]4号),有效拓展源头预防腐败工作领域,扎实推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现就我局开展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及省委《实施办法》、市委《实施意见》,针对行政许可审批、公共资源配置、资金管理、干部人事管理、行政执法等掌握公共权力和社会资源管理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通过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综合运用教育、监督、制度、考核等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部门、单位内设机构风险廉能管理,促进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廉洁从政、高效履职,努力实现廉政风险最小化、行政效能最高化、发展环境最优化。
二、基本原则
风险岗位是指部门、单位内部权力集中、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岗位,主要包括行政许可与审批、公共资源管理、干部人事管理、行政执法等岗位。在风险岗位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廉政与效能有机统一的原则。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加强风险岗位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并重并进,切实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既要重视岗位廉政情况,又要重视岗位效能情况。
管理创新与创新管理
大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改革学生管理方法与思路,在健全学生管理措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在薛国强博士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健全与完善,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创新学生工作为工作重心,紧紧围绕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独辟创新管理思路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强化学生管理创新是我院管理上的一套起色的新思路。在以院长胡列博士的为首的学院领导下,推出一套新的创新理念,独特的教学方针,大胆的求实创业精神,使学校工作全面运转并大度化转色,尤其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
1)制度上的完善与全面化创新
在薛国强博士的带领下,全院学生管理工作起色很快,形式见好,学风、校风、班风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尤其学院各系别的划分与专业的归纳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细致化,多样化,在坚持学院大方针的基础上,各系不同层次的推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学生违纪、查房、学会的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化、全面化,完全拖开了传统管理模式,迈出了新的管理台阶。
2)管理模式的创新(下面正在考虑)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