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部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5:08: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管理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管理部

干部档案管理思考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全面了解和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公务员法的实施,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不断规范和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是档案材料不全。主要是后续档案材料归档不够完整和及时,如:缺少干部任免呈报表、工资审批表、年度考核表、入党材料、再教育学籍、表彰奖励材料等,有的甚至多年无新的材料归档。

二是填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材料填写前后不一,无法甄别。如: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等;材料填写不完整。如:干部履历表中本人签名、填表时间、组织印章不齐全,年度考核表中主管领导鉴定意见、考核等次、本人签名不齐全,考查材料中考察人、党委(党组)印章不齐全等。个别甚至有涂改现象,如对学历、年龄、职称、简历等进行涂改。

三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大多建立了干部档案信息数据库,但多仅限于简单的数据统计,对于整体信息资料的查询,还没有实现较高水平的数字化管理。

二、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干部档案管理感想

要使干部人事档案更好地为干部工作,因此。为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需改变保守的管理方式,通过服务来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一是实行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在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干部档案数据库,及时更新,动态化管理干部人事档案信息,保证干部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实行开放式的管理。一方面建立干部工作业绩档案,及时将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示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收入档案,为凭实绩用干部提供必要的依据。另一方面建立干部能力档案,重点收集个人文化水平、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与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能反映个人才干资料,真实、准确、完整、立体地反映干部的情况,提高决策工作的水平。三是实行服务式管理。工作中注重实效,严格执行失密制度的前提下,坚持热情服务,干部的入党、出国、调动、任免、福利待遇、料理退(离)和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时,尽最大努力协助用档单位用足用好档案资料,努力为干部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干部档案的使用效率。

组织人事部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做好干部工作的基本前提。加强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在实际工作的作用,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干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干部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结合实际,自己认为要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需做到四抓四到位”

领导重视到位。

一、抓关键。

由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内部性、失密性很强的工作,临时以来。一项并不引人注目、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有些领导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一是无关紧要的思想。认为现在使用干部重在现实表示,干部档案没有多大作用;二是无需亲为的思想。认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就是简单的收存材料,干部档案工作人员的事情,不需要领导亲自抓;三是一般应付的思想。虽然口头上讲干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够重视,认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没有火烧眉毛的事,只要“守好摊”干部人事档案不丢失,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

实际工作中就存在着:由于思想认识不高。

查看全文

职务干部管理思考

非领导职务干部是党政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干部队伍中设置非领导职务,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如何对党政人才队伍中的这些比例不小、作用重要的阶层进行有效管理,调动其积极性和能动性,促其履好职、发挥有效作用,是关乎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和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

一、我市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现状

队伍较大,比例不小。截止2004年底,我市共有科级及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2052人,占全市党政机关干部的20.2%。其中,厅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巡视员或助理巡视员)4人,占同级领导干部人数的12.5%;正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调研员)49人,占同级领导干部人数的40.8%;副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助理调研员)93人;占同级领导干部人数的24.7%;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主任科员)594人,占同级领导干部人数的48.5%;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副主任科员)1316人,占同级领导干部人数的78.8%。

多数见好,后进不少。近年来,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广大各级各部门非领导职务干部绝大多数都能充分发挥多岗锻炼,工作阅历和行业经验丰富的优势,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扎实工作、默默奉献,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过硬的作风、良好的业绩、较高的声望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广泛好评。但其间,一部分人却对自己放松了要求,身在其位不司其职,撞钟度日,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无所作为,专领薪水不干事;有的人甚至置党性和大局不顾,意志消沉、自由散漫、患得患失、怨天尤人、造谣中伤,影响极坏,其与身份格格不入的种种行为和表现令人深忧,严重影响了我市党政人才队伍的形象。这些表现较差者,以县区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居多;而县区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中,又以因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和违纪违规而改任的居多。

二、非领导职务干部表现后进的原因分析

在一定数量非领导职务干部身上存在以上这些种种令人担忧的后进表现,成因不少,细而分析,内外因共存。究其内因,表现有二:

查看全文

干部档案管理思考

为了全面加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干部档案“依据作用,凭证作用”的有效发挥,**县委组织部在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坚持“五个规范”,进一步提升了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一是规范收集材料名录。对所有要装入档案的材料一一列出名录,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在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对照名录,分两次将必须要装入干部人头档案的材料,由政工人员统一负责送达组织部干部档案室。干部档案室对收集到的材料及时分类登记,进行审查并定期开展档案材料核查工作,对缺页少件的档案督促主管部门与干部本人和所在单位联系,查找索要,及时收回,保证了档案材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是规范交接传递制度。在干部办理调动、调整工资、退职退休过程中,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档案传递纪律要求,对档案加封盖印,专人移交,严禁交由当事人和当事人的熟人传递和调阅。在干部档案移交过程中,也严格遵循移交制度,认真填写档案移交清单,落实移交双方责任,确保了档案移交程序规范、及时准确。

三是规范保管保存条件。设立干部档案专柜,对办理完结的干部档案材料及时入柜管理,防止了档案材料混放、散落和丢失。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改善干部档案室办公条件,购置了8万元的档案密集架、电脑和档案盒,对以前的档案柜和个人档案外袋统一更换,并定期检查室内自然状况,认真落实防鼠、防盗、防潮等措施,保证了档案完整安全。

四是规范材料认定凭证。组织干部利用一年时间,对全县近5千名部管干部档案逐人逐份开展核查,对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等重要内容前后有出入的,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有关当事人等,认真核实情况,并填写“档案资料认定书”予以认定,认定结果归入干部本人档案,作为干部档案管理的有效凭证。

五是规范查考借阅纪律。要求查(借)阅干部档案必须严格遵守纪律要求,不允许个人查阅,确有查阅必要的,由主管部门出具单位证明,并经分管组织部长签字后,由档案室主任、政工干部随同本人一并到查档室查阅。查阅时填写查(借)阅登记表册,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查看全文

干部培养管理探索思考

村级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随着农村改革的持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使农业、农村、农民的原有内涵正在被全新的内涵更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必须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就必须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型农民,必须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村级干部队伍。

然而,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市场经济、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之间存在许多不适应。有些干部受小农经济狭隘眼界的禁锢,看不到也抓不住发展的机遇;有的干部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套工作方法,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力不从心;有的干部长于领导行政工作短于领导经济工作;对当今的农村工作出现了观念上、意识上、能力上等诸多不适应。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人才也大量转移了。许多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农业人口通过升学、参军、打工、经商、办厂等途径外流,使得农村人才极度匮乏,造成了村级干部年龄老化、文化偏低、观念陈旧、后备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我镇39个行政村现任正、副书记,正、副主任共61人,其中年龄50岁以上的35人,占57.4%;在文化结构方面,初中及以下的35人,占57.4%,高中、中专毕业的23人,占37.7%,大专3人,占4.9%。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严重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约农村经济的社会发展。

新的形势对村级干部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了,现在村干部担负着领导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任,必须要有发展思路,有经济头脑,有奉献精神,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办事,必须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能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能满足村民的合理要求,又要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他们必须是经营管理型干部,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干部,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党委、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工作水平,把建设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解决好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弱化问题,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管理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查看全文

干部管理报告

为全面加强市管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市委组织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规范干部管理工作。

一是突出掌握情况,加强管理。为准确地掌握市管干部的履职情况和现实表现情况,市委组织部从年度考核入手,召开干部述职会,组织个别谈话,采用百分制、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全市的正、副科级干部进行考核管理,为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和现实表现做到了组织部门底数清、情况明。市委组织部针对年度考核反映出来的工作作风等问题,在出台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谈话,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年度考核反映出来的沟通交流少的问题,要求班子在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议的基础上,强化了交心谈心制度;针对年度考核反映出来的测评情况差、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干部,采取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及时进行谈话诫勉;针对工作落实不力的问题,组织进行定期不定期专项督查,做到了管理到位,督促落实到位。

二是突出制定制度,规范管理。为规范干部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了《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干部待遇问题、调动干部的规范任免程序》、《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办法》、《**市关于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市领导干部考察预告工作实施意见》、《干部考察责任书》等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干部的管理工作。

三是突出届中、届未考核,强化管理。为加大干部的管理力度,市委组织部认真开展了干部届中、届未考核工作,强化了干部管理,在听汇报、听述职、进行个别谈话了解的基础上,对每个干部都进行民意测评量化考核,从不同层面了解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和德才表现。在改进和提高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在创新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面上下功夫,形成多种考核评价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格局,使组织获取了更加丰富的考评信息,全面、客观、准确地对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进行考核,有效地强化了干部管理,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突出严抓纪律,严格管理。为加强干部管理,市委组织部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履行请销假的手续、程序和纪律。执行口头请假、书面请假等制度,进行备案备查管理。出国(境)的党员干部在出国(境)后10天内要将护照、通行证统一上交组织部管理,违反相关纪律给予组织处理。严格执行市管干部基本情况认证管理规定,规范市管干部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等基本情况,实行一次审核“终身”确定,保证了政策规定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查看全文

干部的考察和管理

1.怎样理解和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2.为什么要建立科学的干部分类管理体制?有哪些基本要求?

3.在干部工作中如何贯彻注重实绩的原则?

4.为什么要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在这方面有哪些规定?

5.如何加强干部任职后的管理?

6.为什么要建立干部考察反馈制度?怎样进行反馈?

查看全文

干部培养管理思考

选拔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有效举措。近年来,我区为提高后备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丰富年轻干部人生经历、阅历,使年轻干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积累经验,使其尽快成长起来,对年轻干部采取了“上下挂职”的锻炼方式。“上”就是上派机关挂职,让年轻的乡镇干部在市、区级信访局及其他科局单位挂职锻炼,培养其综合协调能力,加强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年轻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同时更全面地了解和体会机关工作应从哪方面为基层提供服务。“下”就是下派到乡镇挂职,让优秀的年轻机关干部在乡镇挂领导职务,锻炼处理具体问题能力,驾驭全局能力,丰富年轻干部的基层工作经验,同时让呆在机关的年轻干部体察和感受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通过我区近几年来选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从目前的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存在的现象

(一)存在“两不管”现象,责任意识不强。

从实际工作情况看,有的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之间联系不够,日常管理松懈,使挂职干部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中;在落实挂职干部生活待遇时派出机关与接受单位形成了“两不管”现象,使得年轻干部的基本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和落实,没有很好的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有的接收单位把挂职干部特别是自上而下挂职的干部,当作贵客一样看待,不敢严格要求,不敢严格管理,存在畏难情绪等等。这些问题虽属个别现象,但违背了干部挂职锻炼的初衷,影响了挂职干部的形象。

(二)存在“过客”思想,锻炼重视不够。

查看全文

干部任职后管理

加强干部任职后的管理,对于干部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干部任职后的管理,应该同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主要应健全和实行以下几项制度:

(1)建立健全同新任职干部的谈话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组织或领导同志同新任职的干部谈话,介绍单位的有关情况,明确工作职责,提出希望和要求。这对于新任职的同志履行新职,做好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建立跟踪考察制度。考察干部是各级党组织的一件经常性的工作。干部任职后,在新岗位上表现出的水平、能力、政绩等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变化趋势,需要跟踪考察。必要时,应将考察情况反馈给本人。这样做,有利于干部发扬成绩,纠正缺点,有利于干部的成长。

(3)坚持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干部任职后的学习和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使干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新形势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各级干部应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组织上也应为干部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并加强督促检查,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要把学习、培训的结果列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

(4)实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已对各级政府机关的年度考核作出规定,各级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的机关和其它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部门,也要根据这个要求搞好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

查看全文

党支部管理党员思考

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人民也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江总书记的讲话,从社会发展和真理发展过程的高度,论证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从江总书记的论断中,我们不难推演出“党员是推进党的建设的真正动力”的结论。加强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唯一途径,也是实施党的领导的唯一途径。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直接管理党员具体工作的重要责任。我们要落实江总书记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示精神,首先必须在支部管理党员上下功夫,求突破。从以往的实践看,支部对党员管理职能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育提高党员的素质,二是通过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三是通过督促发挥党员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创新党员管理观念,丰富党员管理内涵,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党员的服务、或说在支部的管理职能中全面渗透对党员的服务职能巳成为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必由之路。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过程,既是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也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增变的过程。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不断地反映到党员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中来,党员个人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内涵增变,以个人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心态日趋凸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党员工作上吃苦头,经济上没甜头,政治上没奔头,党员没当头”的思想在一些党员头脑中滋长蔓延。很显然,在党员管理上,过去那种“只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模式已悖于改革开放形势、悖于党员思想实际。如果继续机械地沿袭过去那种模式去管理党员,只强调党员义务,不讲党员权利,我们就很难开展工作,甚至还会出现管理愈严愈力,效果愈小愈差的南辕北辙的反向落差。因此,在党员管理上,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党员,加强对党员价值观念的正确诱导,另一方面又要在党员管理工作中渗透服务功能,做到既监督党员履行义务,积极发奋地工作,又为党员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服务和帮助,以此切合新形势下党员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增变。

市场经济的运作和信息社会的来临,迫使各行各业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动态性、应变性的态势。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突发事件的发生,加速了人员流动的,导致了党员和组织的时空疏离。随着社会的发展,远离单位的人员愈来愈多,时间愈来愈长,空间愈来愈远的状况而且会愈加普遍。在这种宏观背景止,党支部的党员集成性形态空前淡化。组织结构形式疏离,使组织呈现出的形式意味愈加浓厚。象支部开会学习、组织生活等集体活动很难从时间上、人员上得到充分的保证。伴随着党员管理形式上的不到位相应而来的就是管理力度上的不到位。特别是那些因工作需要长期远离组织所在地的党员,本单位支部无法管,外地支部不想管,支部活动参加少,组织意图知情少,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力障碍重重。因此,主动向党员提供党务服务,及时向他们传递支部活动信息,提出组织要求,也就必然成为支部党员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前,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人事体制改革中,部分党员干部、党员职工被分流、下岗,成了无业人员。相对地讲,这些分流、下岗的党员能力大多一般,技术无特长,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他们要找工作、再就业,难度很大、障碍很多。由此演绎出的就是家庭经济拮据,基本生活困难。实事求是的讲,在没有生活保障的前提下,要一个党员去讲政治、讲党性、去积极履行党员的权力和义务,是有一定困难的。面对这些困难党员的现状,作为基层党的组织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解,更应该提供帮助和支持。对那些下岗分流的党员干部、党员职工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另一方面更要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谋求就业岗位,寻找生活出路、走出经济困境出点子、想办法、创条件、找机遇,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接近社会大众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人民的概念自然内涵了我们每一个党员。作为各级党组织的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自然包括了做好关心党员、服务党员的工作。可以讲,服务党员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之一。支部在对党员管理的职能中渗透服务职能,或说由纯管理职能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职能转换可以说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种发展趋势。严肃地面对和大胆地求证这一全新的课题,巳成为一种不容避免的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有精神上的、有物质上的、有思想上的、有能力上的;等等。因此,支部服务党员必须扩展服务范围的层次界面,视野要开阔,思维要延伸。工作指向不能只停留在解决党员履行职务方面,要注意党务服务和解决生活困难相结合,精神支持和物质人力投入相结合,能力培养和法律政策援助相结合。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党员,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切实给予关怀,不能只强调党员尽义务。尤其是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党员,缺乏谋生手段的下岗职工党员,更应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心,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