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3:56: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管控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管控模式

企业管制与财务管控模式剖析

公司治理模式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因为微观企业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宏观经济体制及历史、文化、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发达国家美英、德日基于各自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法律背景,形成了两类各具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美英、德日两模式的形成均是伴随现代经济的发展而表现为一个自发渐进的演变过程,两种模式均肯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为公司型股份制形式。但两模式在股权结构及其财务安排上却有着一定的差异。

一、美英模式的股权结构及其特点

美英模式的特点是,整个治理结构框架依市场控制为主、组织控制为辅的原则来设计,依托发达的资本市场,按分散的社会化的模式构建股权结构,委托人与人的制约关系,以公开化、市场化的形式来表现。分散型股权结构的特点是:股东持股量少流动性大,股权结构不稳定,股东参与治理的成本很高,客观上成为“不在的所有者”。其次是,分散的股权导致委托人对人的组织控制力减弱,不得不引入市场控制机制予以弥补。

美英市场控制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要表现是:

1.独立董事制度。美英国家均要求在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配备相当数量的独立董事。从理论上讲,这种董事会人员结构很难实现股东、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制衡。但实际上,这种制衡作用存在,而且有效,其原因是外部市场机制在发生作用。由于“不在的所有者”对人的控制力度很弱,中小股东群体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直接监督和约束公司的经营者,他们仅关心股票的收益率,并采取“用脚投票”方式来迫使经营者改善经营,甚至驱逐长期经营不善的经营者。因此,在股东治理能力弱化的情形下,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能有效提高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设立独立董事的根本目的是确保董事会各项决策均应以大多数股东利益的价值取向为标准。

2.管理层人事制度。美国大多公司的董事长都直接兼任CEO,但公司所需的各种管理人才,包括COO和CFO则都是通过竞争型的经理人市场供给,并由市场决定价格或薪酬。迫于强大的市场压力,管理人员不得不以股东利益为宗旨而尽职尽责工作,并以股东的最大回报来获取信任和职位。

查看全文

电力客户档案管控模式及应用

1档案管理模式

1.1客户档案的智能化管理

档案的收集、传递、鉴别、归档流程如图1所示。(1)实现营销业务的“四个自动”,即营销业务自动生成,岗位人员自动提醒、自动催办,工作质量自动考核。营销业务自动生成:客户档案跟随营销系统业扩流程实时传递,实现流程化传递,自动获取营销业扩流程节点信息(业扩流程、周期性用电检查流程、表计轮换流程等),自动生成各岗位人员对应的档案系统流程以及每个流程节点需要添加的纸质档案列表。将档案进程与业扩进程进行关联。业务人员完成营销流程环节,在档案系统中自动生成相应的档案流程环节。岗位人员自动提醒、自动催办:将营销业务流程和相应的档案流程进行实时比对,针对业务人员48h内未完成的相应档案流程环节,系统将定位到人,自动发出催办信息,督促业务人员及时完成纸质档案的可视化工作,确保业务工作完成后资料归档的及时性。提示信息分为待添加信息、待发送信息、待移交信息、待移交卷宗、合同预警信息和业扩时限预警信息六大类。工作质量自动考核:与国家电网公司营销系统接口,自动生成各岗位人员对应的档案系统流程以及每个流程节点需要添加的纸质档案列表,细化、量化营销各岗位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的职责和工作量;按照绩效考核规则,细分归档时限、档案质量、流程时限等各项考核指标,利用系统自动分析统计功能、生成业务人员的月度绩效考核分和月度岗位排名。同时还支持对供电单位、基层班组进行考核排名。(2)纸质档案全部实现可视化,有效提高档案利用率。通过档案整理流程,将纸质档案扫描上传,进行可视化处理,并添加影像文件上传模块,全面实现客户纸质档案可视化。操作过程中大量应用数影仪、身份证读卡器以及条码管理等电子技术,极大地简化了档案可视化的过程。同时,为保证清晰可查,电子档案采取一户一档,每户分为业扩档案(再按业务流程类别细分)、用检档案、计量档案、电费档案和其它档案(影像文件)五类,分页面按归档日期显示。实现了档案的快速查询和借阅,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为营销稽查业务常态化开展提供条件。(3)电子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管理,纸质档案以时间为单元随机存档。纸质档案仅在司法纠纷、特殊情况借阅(需审批)等情况下使用,日常工作中均在档案系统内在线查阅档案。纸质档案的归档变得非常方便,大大简化纸质档案收集工作量,实现了按局集中保存,大大提升客户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水平。(4)全面应用条形码管理技术,确保每份纸质档案均能准确定位、快速查找。为每份档案、卷宗设置条形码,并伴随着档案的收集、传递、鉴别、归档全过程流转,大大方便了档案查询,同时先进的计算机检索功能也为后期的档案快速查询和存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了快速查询客户电子档案,在档案系统中设计了查询模块,支持各种条件下的模糊查询。(5)客户档案室按统一标准集中建设,统一管理。按照分级集中、专业管理的原则,撤消了原有的8个客户服务中心和33个供电营业所的基层班组档案室,改为以局为单位集中建设标准化客户档案室,进行电力客户档案的统一管理。档案室参照浙江省电力公司《标准化电力客户纸质档案库建设导则(试行)》的要求,根据实际客户档案数量和发展规划建造。标准化客户档案室的建成从根本上保障了档案标准的统一,有效避免了因档案室分散、基本设施差等原因造成档案保存、移交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损坏等情况。档案室重复建设的投资费用、档案移交等相关营运费用,以及档案室管理人员均大大减少。同时,为进行更专业、更规范的档案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推进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1.2业务流程的过程化管控

建设电力客户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要管理好客户档案,还要通过对档案的管理来促进营销业扩流程的管控。为此,从流程、节点、档案的关系入手,通过做到“3个保证”,达到“档案管节点、节点控流程”的目的。(1)保证档案质量。根据不同的业扩流程类别,自动生成必备档案目录。通过对各流程关键节点中档案数量及质量完成情况来限制流程节点的进程,进而对整个流程质量实现全过程掌控。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电力客户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质量,嘉兴电力局建立了质量审核“三道关”,即本人自查自审、档案收集员审查、稽查监控岗位抽查。(2)保证流程时限。档案流程跟随营销业扩流程实时流转。业务人员在营销系统内触发流程节点后,48h内必须将该节点中产生的纸质档案作电子化处理并发送至档案收集员,否则,系统将通过“时限预警”模块自动进行“归档提醒”,督促业务人员及时完成纸质档案的电子化工作。全自动时限预警功能涉及营销系统内触发的所有业扩流程,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业扩时限规定,将流程信息生成为红、黄、绿3种状态。时限预警功能的实现为岗位人员、管理人员及时掌控所有业扩在途流程情况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平台。(3)保证合同有效。针对供用电合同在电力客户档案中的特殊性以及重要性,嘉兴电力局在档案系统中专门增设了合同管理模块。在合同签订环节,由岗位人员对合同签订日期、到期日期、是否自动续签等信息进行确认。系统自动跟踪合同是否有效,对1个月内要到期的合同进行提醒,对7天内到期的合同进行预警,确保合同的有效。

1.3工作绩效的全员化考核

查看全文

成长期物流企业管控模式分析

一、成长期企业定义

初创期是一个企业创立初期所经历的创业阶段,阶段特点是企业组织与经营规模较小,且运作经验不足,面临一系列创业风险。成长期则是初创期之后企业进入的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业务规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且资本性投资规模较大,经营管控风险迅速增加,面临一系列“失控风险”。成熟期是企业业务增速放缓的阶段,属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顶峰。衰退期则是企业现有产品服务需求萎缩,面临淘汰的风险的阶段。上述分类是建立在一个生命周期各阶段可清晰划分的假设之上的,从企业管控视角来看,上述四个阶段的划分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重点分析成长期物流企业的管控优化问题。

二、成长期物流企业的管控特征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物流流通行业整体上处于成长期。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相关介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小规模物流企业规模庞大,多数小型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处于散、乱、差水平”。从微观的企业层面进行分析,多数物流企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阶段,成长期物流企业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战略结构特征。多数业务模式单一的小型物流企业尚未建立明确的战略体系。同时部分优秀物流企业已经产生了明确的战略发展意识,这种思路上的进步与外部环境的演进紧密相关。自2010年以来,随着要素成本的持续上涨,传统物流业态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倒逼物流企业摈弃粗放式的发展思路,转而寻求高效、整合、精细的现代物流服务模式,产业链上“一体化”、综合性的服务提供能力成为未来物流企业的重要战略共识。

2.组织架构特征。成长期物流企业的组织架构变化的最大特征就是规模快速膨胀,在我国目前的物流技术整体发展水平下,港口、运输、仓储、流通等生产环节的组织仍是人力密集型的组织方式,与初创期企业小规模随意化运作模式相比,成长期物流企业业务领域、业务规模、部门结构、员工数量快速增长,管控难度与管控风险迅速积累。

查看全文

解析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的构建

摘要:文章立足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挖掘思想观念、集权情况、监管能力、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平衡型财务管控模式,对该模式构建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模式构建、财务管理类型、系统构建、制度完善等方面,力求通过本文研究,使财务管控水平得以提升,集团公司实现稳健发展。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模式构建

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内容较为单一,单纯按照国家财务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即可。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到竞争中,应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进行改革,构建与企业制度相匹配的财务管控模式,以此来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益多元,在为集团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现阶段,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一)思想观念落后。受以往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许多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未树立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如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等,使财务管控效果难以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发展。(二)过度集权与分权。在财务管控中,存在过度集权与分权并存现象,过度集权导致企业管理陷入死板,影响主动性与灵活性的发挥;过度分权引发许多风险问题,导致集团财力分散,管理失控,无法对所属企业严格掌控,难以从大局着手开展投资与融资活动。(三)监管力度较弱。自财会制度改革开展以来,从整体上看基本达到目标。但因部分集团会计核算失真,财务管理效率低,其监管力度不足,导致新的财管制度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致使集团效益受损,资金大量流失[1]。(四)财务风险增加。现阶段,许多集团企业存在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的现象,对于一个多元化经营企业来说,其业务范围更广、种类更加多种,分布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也因此产生多样化的财务风险,使企业面临的整体财务风险增加。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的构建

查看全文

经营模式与企业成本管控策略

摘要:阿米巴经营模式,是现代制造业企业开展成本管理的重要思路和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一系列成本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探讨企业成本管控措施和路径时,可以充分借鉴阿米巴的观念,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将成本管控落实到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的实效。

关键词:阿米巴经营模式;企业成本管理;企业成本控制;数据信息

阿米巴经营模式就是将市场运营的原则带到企业运营当中,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在企业内以市场上的价格和标准为依据来进行交易,从而达到能够及时准确的对于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目的。阿米巴模式下的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需要从成本管控要素、成本管控条件以及成本管控优化等几个层面来分析和探讨。制造业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要想提高竞争实力,必须注重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成本是影响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科学、有效的阿米巴成本控制,让成本管理更加符合现代制造行业的发展需求。

一、基于阿米巴经营模式的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要素

(一)简化财务报表

阿米巴经营模式在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分析阿米巴经营模式时,需要从成本、效益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保持企业处于一个动态、有序的管控系统中。阿米巴经营模式是基于财务管理实现的,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构建一个具有高度信息化、集约化的成本控制框架,将事后成本统计,转化为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一系列环节中,始终将成本作为管理的着力点,将所有与成本相关的要素予以提炼和分析,解决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阿米巴经营模式,在现代信息化财务管理背景下,实现了成本控制与财务手段、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让制造业企业从信息角度、价值角度去综合评价成本控制效果。阿米巴经营模式以成本、效益为核心,平衡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在不影响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利润最大和成本最低目标的兼顾[1]。成本控制作为制造业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开展成本控制时,最大的障碍是生产人员无法读懂财务报表,也就难以配合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控制。财务报表是对财务信息的综合反映,其专业化程度较高。在阿米巴成本控制实践中,需要以生产环节为管控的重点,因此,让生产人员读懂财务报表,理解财务成本控制意图就尤为重要。因此,阿米巴成本管理实践中,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简化,以生产人员能够读懂和理解为原则。财务报表简化并不是单纯地减少报表项目,而是要基于生产成本要素的归纳和总结,以简明扼要、方便快捷的方式,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更多的财务成本信息数据。在简化财务报表时,可以参考记账本模式,按照成本发生过程记录金额,这种形式的财务报表与现金账更为贴合,也更容易被非会计人员所掌握。

查看全文

小议政府对粮食市场的管控模式

摘要: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粮食流通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管控的手段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管控的平台基于由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组成的粮食市场体系以及储备体系。在有效的管控模式下,我国粮食市场实现了平稳运行、粮价波动被有效抑制、农民利益得到7合理体现。

关键词:我国政府;粮食市场;管控模式

2008年,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势下,总体看,我国粮价仍处于平稳运行阶段。这其中虽然也有95%自给率因素的存在,但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行之有效的管控模式。

一、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粮食流通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需要面对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是我国政府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形势下重申,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市场经济中,粮食市场的稳定依靠的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粮食流通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在有效的政府管控下,我国粮食市场实现了平稳运行,粮价波动被有效抑制、农民利益得到了合理体现。

顾名思义,资源配置(resourceallocation)就是对资源的安排和搭配,是将资源(生产要素)在各种潜在用途上进行分配,以生产出一组特定的最终产品的经济方式。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可能地将有限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地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

查看全文

政府对粮食市场的管控模式思索

年,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势下,总体看,我国粮价仍处于平稳运行阶段。这其中虽然也有95%自给率因素的存在,但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行之有效的管控模式。

一、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粮食流通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需要面对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是我国政府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形势下重申,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市场经济中,粮食市场的稳定依靠的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粮食流通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在有效的政府管控下,我国粮食市场实现了平稳运行,粮价波动被有效抑制、农民利益得到了合理体现。

顾名思义,资源配置(resourceallocation)就是对资源的安排和搭配,是将资源(生产要素)在各种潜在用途上进行分配,以生产出一组特定的最终产品的经济方式。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可能地将有限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地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流通环节得以产生,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资源在流通环节中的优化配置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有专家指出,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几乎90%的时间用于流通。在市场经济里,生产商品仅仅是为了销售而不是消费。销售和消费的脱节其实是很大的浪费,这种资源配置的效果根本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而只有“物畅其流”,才能保障生产与消费的衔接,才能有效解决供需矛盾、资源浪费、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二、管控的手段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查看全文

PPP模式下建筑施工风险管控探讨

摘要:PPP模式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是一次体制变革,它涉及到行政体制、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多方面改革。通过对PPP模式及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控现状的介绍,探讨了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控方法,发挥社会资本在城市建设中的促进作用,规范政府行为,针对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关键词:PPP模式,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控

一般来说,能够在激烈的PPP招标项目竞争中获得建筑资格,其企业自身实力是被政府所认可的,通过银行的施工企业资金风险评估,分析中标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自身风险等级、资金储存实力。作为建筑施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PPP模式下的施工企业自身实力影响着项目融资情况,要尽量避免因现金流中断造成的施工进度滞后,导致融资风险。

1PPP模式介绍

PPP模式,即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企业的合作基础下,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运作模式,它鼓励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PPP运作模式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并在最近几年传入中国,在发电、城市供水等方面,都有着良好表现。

2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控现状

查看全文

简论工程质量管控新模式

工程质量是多因一果的问题,影响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但总结几十年来的经验,包括研究国外的经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把工程质量管理好,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不外乎三个层次:一是政府监管,二是建设单位(业主)负责,三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负责。由这三个层次构成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管理的体制。从政府这个层次来说,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又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作为政府宏观控制职能,控制工程质量就是要构筑一个市场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依法执监的快车道。

同时,十几年来形成的基础、主体、竣工三部到位等级核定与巡回抽查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一、社会过多依赖工程质量监督核验,客观上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视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

工程质量“谁核定,谁负责”,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袖手旁观”,进而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以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

二、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

查看全文

现代城市管控模式的奠基石

【内容提要】中国现代城市治理模式正在进行新的构建。其中日益发展的社区公民自治--包括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则是现代治理模式的奠基石。当然这块奠基石仍处于打造之中,而转换政府职能、完善公民自治制度则是打造这块基石的铁锤和錾子。

【关键词】社会转型;治理模式;政府职能;居民自治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下发后,社区建设在中国方兴未艾,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开始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能从中国社会转型、中国治理模式转换的角度来讨论社区建设,或许能开辟更多的研究和实践空间。

一、中国社会转型与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重大社会事件都和中国社会转型有重大关联,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事件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反应。对任何社会现象的研究,不从中国社会转型这个角度分析,都无法找到满意的解答。至于如何理解社会转型,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将社会转型定义为社会整体形态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即"社会"现代化的过程,是众多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在这里社会整体形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换。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差异,也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解释。如有人指出: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现代社会是工业-信息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型社会,现代社会是开放型社会;传统社会是匮乏型社会,现代社会是发达型社会等等。近年来一些学者从社会主体开始研究,认为传统社会中的人处于臣民状态,现代社会的人处于公民状态。因此他们称传统社会为臣民社会,现代社会为公民社会。在臣民社会状态下,政治是整个社会的核心,经济和社会只是政治附属;在公民社会状态下,公民的经济和社会自由得到保证,政府权力来自于公民的同意,经济发展来自于公民通过市场进行推动,社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而是公民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载体,整个社会处良性互动状态。以此为基本结论,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就是从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