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3:53: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管控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管控方式

对规划管控方式的思考

一、中国语境下“规划指引”的内涵思辨与概念

1.“不限于此”—作为政策工具的结构位置结构位置也就是“规划指引”在城市规划体系乃至整个行业活动中的位置和与其他相关影响要素的关系,根本上是由政府体制和规划主管部门的职权所限定的。英国的“规划指引”是中央政府关于城市发展和规划“最主要”的政策文件。虽然中国的法定规划含有大量发展内容,但规划实施、规划行政权和职能通常难以涵盖规划文本的全部要求,而主要是指“空间资源配置”。但即使是“空间资源配置”,也受到非规划系统(如党政文件的决定、建议、意见、规划)、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如发展改革、国土、环保、交通、旅游)、政府派出机构(如开发区等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专项(行业)规划、规定、意向项目)等的影响,且影响具有决定性,以致于出现重叠、不合理和矛盾之处,造成规划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体制性“政策竞争”的现象。显然,在中国语境下,“规划指引”难以占据城市规划体系“最主要”地位,不能或难以排斥其他规划或非规划领域的众多政策、决策等的影响,“不限于此”正是其规划内部、规划外部政策工具中的结构性特征。同时,相对于具体规划编制而言,“规划指引”更为理性、中立、灵活,更易取得共识,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规划编制工具的最好补充。当然,无论是从政府还是规划政策等角度出发,“不限于此”都应该向“主要的”方向演进。

2.各方应当遵守—法律效力英国的“规划指引”属于城市规划体系中一种非法定的补充性规划文件和可以充分参考的实质性依据。在中国,“规划指引”被认为可以成为规划设计评审和开发管理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政府通过行政审批来约束有关规划行为。作为规范性文件,“规划指引”是一种准立法行为,具有较低但确定的法律效力,是规划活动过程中“应当遵守”的文件。笔者认为在中国语境下非常有必要强调的是,“规划指引”是一种规范行政行为,中国式挥之不去的规制思维导致政策文件制定的出发点通常是行政审批或行政许可,但却在评审过程中充满着行政责任主体随意性发挥的现象,类似行政决策如果算是判例式的话,显然也是一种“随意化的判例式”。因此,通过“规划指引”的具体化,规范行政行为也为未来的规划问责、社会监督打下基础,发挥“规划指引”的“法律效力”。“应当遵守”,在中国式语境下应突出“决策者和社会均应当遵守”的共同规则性。

3.城乡空间优化、规划建设准则、规划运作和服务—内容构成英国“规划指引”的内容较为广泛,跨界较多、专题性较强。在中国,“规划指引”对传统规划编制和实施,以及地方原有格式化政策文件或规划编制文件已有所超越,如广东的绿道、广场及其附件的“技术资料”的具体内容中的建设管制、审批、管理和维护等内容。在中国语境下,笔者认为应注意到英国的“基于服务理念的规划建议”与“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执行其法定职责中应当实现的具体目标”,前者如提供实际案例则能起到行动指南的作用,后者也要尽量明确制发机关的自身职责和目标,防止政策多变、无法取信于社会之举。总体上,其内容可以在“引导性政策和技术要求”或编制和实施(或“管理”)等基础上强调和突出空间目的、技术准则及运作服务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1)城乡空间优化。具体做法是除传统法定、专项规划编制类型外,“规划指引”从多类型、小主题、中微观层面切入,细化、具体化规划内容,弥补空白,如现状建成区、城镇人口界定,土地使用兼容,工业区隔离带设置,公益性、交通、环卫等各类设施的选址,保障性住房选址、配套和指标,住房出租管理,历史建筑认定、保护和利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历史保护,村校保留和撤并,地块容积率确定等,从总体上明确规划目标,并倡导地方性和地方创新。(2)规划建设准则。“规划指引”的内容相对管控、刚性政策和管理性内容,应更多地突出引导性、弹性、技术性和服务性的内容,并通过图文结合、案例化,少一些绝对化、唯一性规定,多一些可选择、建议性及例外情形应对条款,使其更有实用性和社会参与性。(3)规划运作和服务。“规划指引”服务于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如规划设计阶段的规划评审意见、会议纪要编写内容深度、公众参与、利益相关人意见征集等,同时起到规范规划管理和行政行为及有关地方政府行为的作用。

4.中国语境下“规划指引”的概念笔者拟定的“规划指引”的中国式概念为: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发的以城乡空间优化、规划建设准则、规划运作和服务为主要内容,决策者和社会均应当遵守但不限于此的序列化规范性文件。不过相比概念,以上的思辨及蕴含其中的张力才是“规划指引”的实质。

二、“规划指引”的制度性难点、解释和建议

查看全文

美日企业管控方式比较

提要:通常对美日管理体制的比较都是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本文从知识和决策权的角度研究了美日管理体制的不同。日本企业重视专用知识的作用,因而形成了以模糊工作设计、员工参与管理和横向协调为特点的分权式管理制度。美国企业重视通用知识的作用,因而形成了以规范工作设计、专业管理和纵向协调为特点的集权式管理制度。最后,本文了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美国和日本企业管理体制之间的差异一直是学者和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这两种管理模式形成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两国不同的文化。由于两国的文化是不可移植的,因而两国的管理体制相互之间也是不可能移植的。沿用到,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应该具有自己特殊的管理,而不是用西方的管理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实践。另一派学者认为,不存在任何两种分裂的管理理论,世界各国的管理理论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日本的管理实践是在五六十年代美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日本的管理体制不能说完全是由日本文化决定的,只能说是在本土文化优势的基础上融合了美国的管理经验,是美国模式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学习日本的管理经验。如今,日本管理体制中的团队管理、员工参与、及时生产等管理方式也在美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因此,日本和美国的管理体制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封闭的体系,而是同一体系下不同的发展模式,因而可以用统一的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关于美日企业比较体制更多的是描述性研究,缺乏在统一理论框架下的严谨理论分析。本文运用知识和决策权匹配理论,认为美日管理体制差异的核心在于知识在组织中不同的分布状态,以及导致的相应的决策权分布差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美日两国形成不同管理模式的原因,以及不同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一、知识和决策权在组织中的分布关系

1.知识与决策权的匹配关系知识和决策权在美日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中的分布差异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日本管理模式中的质量圈、参与管理等管理方式都强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企业的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基层员工。而以美国为首的盎格鲁撒克逊管理模式则强调职业管理者的专业决策,通过决策和行动活动的分离,将决策权控制在职业经理人手中。为什么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会形成不同的决策权分布体系呢?Hayek(1945),Jensen和Meckling(1992)等人的研究表明,决策权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主要取决于组织以通用知识还是专门知识为战略重点,以及知识如何分布在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中。Hayek(1945)首先明确提出了效率取决于决策权威和对于决策起支撑作用的知识之间的匹配关系。他将知识分为知识和与特定地点和时间相关联的知识两种。人们一般认为科学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而实际上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知识表现为与特定时间和地点相关联的知识。与特定地点和时间相关联的知识本质上不能进入统计,并很难以统计的形式传送到任何集中的权威那里,因而决策者根本不会获得有关特定时间与地点环境的知识。由于市场经济中大多数知识是无法传递的,因而保证知识和决策权匹配的惟一是进行决策权的分解,采用分权的方式,由各个生产组织单独决策。Jensen和Meckling(1992)进一步认为“尽管有关特定时空环境的知识不能被概括成统计数字,但它们却能被传送到决策机构中的其他位置。问题不在于知识能否被转移,而是以多大的代价转移以及是否值得转移”。由于组织的效率取决于知识与决策权的匹配,当知识与决策权不匹配或者知识对于决策权有价值时,保证两者的结合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将知识传递给有决策权的人,另一种是把决策权传递给拥有相关知识的人。一方面将知识传递给具有决策权的人的过程中,面临着由于劣质信息而导致的信息成本,另一方面将决策权分配给组织中拥有相关的较多专门知识的人时,面临着由于委托关系而产生的成本。一般来说,随着集权程度的增加,信息成本增大,委托成本的减少,分权程度增加,信息成本减少,成本增加。组织总成本是劣质信息导致的成本与目标不相容导致的成本之和,组织设计过程也就是信息成本与成本之间的权衡过程。在图1中,用曲线表示的由于缺乏信息引起的信息成本,在权力完全集中的时候较高,随着权力在等级体系中向具有较多相关知识的位置分散时下降。由于目标不一致引起的成本,在决策权集中时较低,随着决策权的分散相应增加。组织总成本是由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和与目标不相容引起的成本之和。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将决策权转让给某个层次上的人,使得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和由目标不一致引起的总组织成本之和最小。

2.知识的分布决定了决策权的分布詹森、麦克林的模型为我们理解知识和决策权在组织中的分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准。如果的成本大于信息成本,那么采取集权方式较好,相反,则应该采取分权方式较好。企业决策权的集中和分散意味着企业是优先考虑成本还是知识的利用。如果我们将企业充分利用员工拥有的知识进行生产作为企业的生产属性,而企业有效降低成本,进行统一决策作为企业的交易属性,企业过于强调了企业的交易属性,而忽略了企业的生产属性,造成了企业的本质仿佛只是交易费用的节约。而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采取更长的委托链条和更为复杂的组织结构,这不是导致了协调成本很高吗?如果企业纯粹为了节约委托费用,可以采取最为简单的直接监控式管理方式。惟一可以解释企业结构复杂的理由在于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信息成本大于成本,企业的首要目的不是在于节约,而是在于生产(程德俊、孔继红,2002)。知识和资源应该成为解释企业成长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不是企业节约成本的多少。很多企业将决策权下放,虽然导致了较多的成本,但是同时带来的收益是更多地节约了知识传递导致的信息成本,充分利用了员工具有的知识。现代企业生产的首要目的是充分利用每位员工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这是企业利润的来源。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充分利用系统中的知识是经济体制的核心(Hayek,1945)。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信息成本大于成本,因而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原始分布往往就决定了决策权在企业中的分布(程德俊,陶向南,2001)。知识的内部分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通用知识和专用知识。通用知识一般包括知识、产品生产技术、能编码的产品和市场信息等。而专用性知识一般包括员工掌握的与特定时间、地点相关联的知识(Hayek,1945)、有关产品质量和技术改进的知识、员工操作和实践的默会知识(MichaelPolanyi,1962)、与特定企业和岗位相关联的知识(青木昌彦,2001)等。通用知识能够以较低成本转移、并且容易表达(Know—What),因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掌握。专用知识难以进行转移,难以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Know—How),因而一般掌握在员工手中。为了充分组织成员拥有的知识,我们必须要按照知识的分布来决定决策权的分布。以通用知识为主的企业决策权往往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中,而以专用知识为主的企业一般采取分权的管理方式。

查看全文

企业成本管控强化措施

摘要:企业成本管控应着眼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来制定,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成本管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方式。成本管控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成本管控,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促使企业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并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在阐述成本管控的含义、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面临的成本管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行业都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对企业成本管控的影响尤为突出。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加强企业成本管控,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当前,虽然很多企业意识到了成本管控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传统的成本管控理念和方式无法适应新形势,必须在成本管控机制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完善成本管控机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成本管控概述

1.企业成本管控的概念企业成本管控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成本预测和决策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成本规划可以对各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和测算。成本核算对生产环节中每一项成本支出进行计算分配。成本控制贯穿成本的预测、决策、规划等环节。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将成本信息贯穿于企业管理整个过程,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通过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强化企业竞争优势。成本控制不是单纯地研究如何节约成本,而是重点研究如何高效地使用成本,使产出效益最大化。很多企业在生产和运营成本上拥有一定优势,但是往往因为成本管理不善,丧失了成本优势。企业降低成本,必须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如果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那么成本管理就不合适。反之,如果成本有所增加,但是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那这种成本增加也是合理的。2.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性(1)企业成本管控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成本对于企业的产品定价和利润,都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越来越大。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成本管控。科学合理的企业成本管控机制,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还能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企业重视成本管控,并使用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方式,可以将企业成本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降低总体经营成本,避免出现资金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另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可以让企业保持较大的成本优势,促进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2)企业成本管控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方式。在当前形势下,企业普遍面临原材料涨价和行业竞争的压力。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不仅能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还可以节约经营成本。企业除了提供优质产品和高质量服务外,还需要动员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在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将成本管理落实到位。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成本管控措施,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还可以通过有条件的降价销售方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3)企业成本管控有助于企业产业结构、经营方向的转型升级。企业加强成本管控,可以提高利润。利润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只有不断创造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内外部环境因素不断变化。国际贸易摩擦、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产业布局或经济格局变化、重大技术革新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在有足够利润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设备,调整经营投资方向,延长产业链,实现企业的产业升级。(4)加强企业成本管控,有利于促使财务数据精细化,降低财务风险。在成本管控的实践中,企业财务部门往往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为了监督与管控经营成本,一般由财务部门主导制定详细的成本费用指标,并对成本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原因,反馈给企业管理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层根据财务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调整,完善成本管控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在此过程中,员工会对企业的业务加深了解,有利于财务人员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加强交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查看全文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摘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类综合管控体系,目前主要有集中监控、远程监控、现场总线监控等3种主要设计方式。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设计时,可以根据系统设计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设计形式,确保系统的功用性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生产已经逐步取代了人工生产,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使得生产率大大提高,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统一,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效益明显提升,因此被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1]。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电气设备使用的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可及时知晓并进行有效处理,不仅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安全可靠,是工业生产中的一大革新技术。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式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式目前已相对完善,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①集中监控方式。一般用于生产系统的自我检修,在安全防护要求相对较低时期设计也相对简单。这一设计方式将系统的功能集中到同一中央处理器中,信息处理速度快,但是系统可监控对象较少;②远程监控方式。远程监控是现代化电气自动化生产的一个基本要求,需要将监控双方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且监控方还可随意控制被监控方的计算机,进行远程操作,该设计方式具有灵活高效、成本低的优点;③现场总线监控方式。这一设计方式由于以太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被广泛应用到变电站中,兼具远程监控方式的优点,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查看全文

城市设计管控方法探索

【摘要】新一轮总体城市设计管控方法研究已开始,管控要素从中心城区扩展到整体区域,临山、临水等生态敏感区的管控方法成为研究重点。以广州市花都区总体城市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全域景观视角对风貌分区划定、管控要素体系建立、山体和山前地区管控方法3方面进行技术方法探索研究。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管控;全域景观;临山地区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风貌趋于同质化,城市特色不断衰减。我国多数城镇忽略了城市风貌特色塑造,导致“千城一面”。2016年,国务院出台《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城市特色和个性塑造,肯定城市设计在塑造城市特色方面的重要作用。2017年颁布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中明确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2类,进而提出了不同的设计要求和任务。从新明确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可看出,新时代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更关注城市风貌特色把握和整体自然山水格局保护。目前,总体城市设计编制面临2个难点:①如何将总体的结构性表达落实到要素的控制和引导上;②如何突出城市特有风貌特色,深入探讨起关键作用的导控要素并对其进行切实、有效引导。广州市花都区总体城市设计为片区级总体城市设计,范围覆盖花都区全域,面积为969km2。作为对广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的有效传导和补充,落实广州总体城市设计提出的“突出山体森林平缓、连绵起伏的生态风貌”“延续青山半入城的山城格局”“精细化、品质化打造公共空间”要求。花都区总体城市设计旨在塑造花都作为大湾区生态旅游门户、精致幸福宜居城区、岭南美丽乡村典范,同时也是从传统中心城区物质形态设计转向对全域风貌景观控制和引导的尝试,重点关注山体和山前地区的风貌格局维护和要素管控。

1相关研究和实践情况

近年来,总体城市设计编制研究主要分3块,即侧重编制内容探讨、管控方法研究、对实施路径的探索。从编制内容来看,多数研究倾向从城市风貌特色、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主要功能区域和重点项目等方面组织内容。规划层次包括宏观把握、中观控制、微观引导。在管控方法方面,多数研究采用“分区、分类”要素管控体系,如上海市总体城市设计以“分区传导,专项协同”为理念,还有一些研究聚焦于城市设计的某些要素,如建筑高度控制、天际线、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等。在实施路径方面,多数研究关注城市设计成果向规划管理条文的转译、系统性要素的分解和借助法定规划落实控制指标。实践方面,传统城市设计关注中心城区和物质形态规划,对全域景观控制关注较少,近年来,少数城市开始新的探索,如杭州总体城市设计尝试建立系统性风貌管控体系,塑造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重庆山水规划侧重整体山水格局的把握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将规划意图落实到具体的管控指引是对传统城市设计体系内涵和管控方式的突破。花都区城市设计在借鉴先进城市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城市设计管控的内涵和方法,关注对象由“城区”转向“城+乡+野”全域,设计方法由“三维形态设计”转向“大地景观管控”,成果管控由“条文式通则”转向“管控蓝图+管控细则”。

2花都区城市风貌格局

查看全文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探析

摘要: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实际落实管控中容易出现问题。而无论是造价预算还是成本控制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实现顺利建设,提升工程建设效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分析,提出相对应的改进对策,对于创新改进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现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成本管控

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今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一种新类型,从本质上讲,此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属于绿色节能建筑类型,实际建设使用不但能提升工程效率,而且在满足工程质量目标建设基础上有效符合了现代化工程施工理念。其作为当前工程施工创新的主要类型,为促使其广泛使用,切实需要从造价预算、成本管控方面落实,为企业经济效益获得奠定基础,获得企业的青睐。

一、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装配式建筑科学化使用而言,需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管控层面上入手,通过节约成本投入同时提升施工效率,控制施工污染物,改变传统建筑方式施工存在的弊端。那么,在装配式建筑成本管控中,由于该建筑本身施工环节较为复杂,需通过预制加工厂和施工现场两个方面进行总体施工,这样无疑增加施工成本管控的复杂度,从造价预算到成本管控落实间容易受到一系列突发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成本管控受到不利损害。(一)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落实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的形成主要是在工程正式施工前期所形成的成本管控方案,而在实际落实成本管控中则无法严格按照造价预算方案落实,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成本管理存在差异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我国现今装配式建筑类型应用起步较晚,严格按照造价预算进行成本管控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且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成本投入较大,一旦预制件中间加工中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加大成本投入,出现不可逆的成本管控问题,与造价预算产生较大的出入。此外,再加上工程单位对于所形成的造价预算在实际落实中,未能将其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类型和各个构件生产阶段制定精细的管理方案,造价预算方案过于笼统,专业管控人员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有效处理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难免会造成成本管控投入增大的不良现象。(二)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将施工构件提前在工厂加工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内部,进行施工建设。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从构件生产进行成本管控需要专业管控人员进行场地的转化,在转换过程中,难免不会受到突发性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不良因素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需要严格监理,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反馈。而在实际成本预算和造价管控中,从预算到实际管控整个过程,无论是管控时间的延长还是管理空间的转换,相关单位未能与监理单位获得有效沟通,导致监理人员进入到成本管控中较为迟滞,这样对于前期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管控。此外,强有力监督管理需要提升监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实际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未能与内部项目成本管控人员有效沟通交流,管控工作存在分割性,对于成本管控产生不利影响。

二、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问题改进措施分析

查看全文

公路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分析

摘要:公路工程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军事等发展而逐渐凸显,而国家相关机构与管理人员也在该种形式中不断的对其投入更多的资金、精力,以保障其工程能够顺利、高质量的完成。良好的公路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该类工程的完好运转,并保障其发展、运行的流畅性。本文在进行相应问题的研究时,主要从公路施工成本预算的基本原则入手,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能够更大程度的完善施工企业的施工工作,全面促进其成本控制形式的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预算;成本控制

公路是我国主要的道路形式之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其交通、运输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在公路工程方面的投入更为显著。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成本的控制、使用率,相关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应该逐步强化其预算以及成本控制的方式方法,使其能够为国家交通领域的发展构架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本文的研究对国家公路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的方法研究具有理论性意义,对其后续的实行具有实践性意义。

1公路施工成本预算的基本原则

就现今而言,公路施工成本预算应该尊崇的基本原则有主要三点:(1)技术性,强化施工工作的技术管理,在实际施工工作中能够将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积极优化施工工程中所需应用的相关设备,全面实现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2)科学性,施工技术的负责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将其后续的施工中的数据、资料等进行详细分析,并应用科学化的规划与控制,使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投入处于可控状况;(3)全面性,本文中所强调的全面性主要包括成本预算工作和成本控制工作。在该原则的管制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好计划、预算以及预测等多方面的分析,并编写成表,便于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使公路施工的成本预算工作能够更好的完成[1]。

2公路施工工程成本控制方式分析

查看全文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已成为历史,在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再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竞争压力迫使行业成本持续走高,利润空间逐年减小。此外,当前制造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远远不止价格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竞争,更深层次地体现于内部管控方面。而科学的成本核算与管控又成为企业内部管控的核心和难题。文章对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希望能对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

1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概述

1.1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内容。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对象,归集、分配、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地核算出不同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成本控制,是在成本核算的数据和信息为基础,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1.2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现实意义。成本核算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施成本管控的信息反馈过程。通过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源消耗和利用效率进行准确及时的成本核算,可以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可靠,推动了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等成本管控工作的进行。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可以不断提高利润率,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通过加强成本核算与管控,还有助于增产节支,提升整体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首先,企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讲的是“生存”,因此企业总经理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发、销售、生产等问题上,对财务的要求通常还停留在对内管理好资金需求与收付,对外满足税务和工商等需要的基本职能上。其次,企业即使重视成本核算与管控,也往往把成本核算与管控交由财务完成。而财务部与其他管理部门处于平级关系,各司其职。须不知所有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来自其他生产管理部门,“料、工、费”的收集与分配是随着实物流在各部门不断转移和变化,其他生产管理部门对成本核算重视程度不高的话,财务很难获取据以核算的基础数据,或者获取的不准确不完整,致使整个成本核算工作无法进行或者核算结果失实。2.2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制度不健全。目前很多企业虽然意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但是并未真正建立完善健全的成本核算和管控体系。只注重成本核算,不注重成本控制,而且将成本核算的重点放在产品投产后的制造环节,忽视了投产前研发设计环节及供应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和管控;只注重事后的成本管理,不注重事前的成本规划。成本管控方式相对落后,不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成本核算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成本决策得不到有效落实。这些都是成本管控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控制度有待完善。2.3缺乏创新的成本核算与管控方法。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分摊资源消耗的标准比较单一,容易多计高产量产品的成本而少计低产量产品的成本,造成成本信息失真。很多企业片面的认为要想降低单位成本,就要增加产量,导致存货不断增加而占压资金。传统的成本核算与管控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成本管控的要求,如果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成本目标综合的运用合理的成本管控方法,会导致费用分配不合理、存货计价不准确、产品定价不符合实际等,将对企业的整体成本管理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甚至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2.4成本核算与管控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成本核算的数据量大、精细化的信息、计算过程的复杂,效率要求高等特点决定了成本核算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很高。“手工进行成本核算”犹如在现代社会要“铁杵磨成针”,其实只是需要其精神意志的存在,而根本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虽然目前绝大部份企业都使用电算会计化或是ERP管理系统,但仍有很多企业在成本核算上仍无法由信息系统完成,“成本核算”模块通常是企业实施整个ERP系统中最难攻坚的问题。2.5成本核算与管控的监督缺乏有效性。制造企业要想发挥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实效,除了制定成本管理措施外,还应该重视成本核算与管控的监督。目前很多企业都忽视了相关的监督有效性,缺乏合理的成本耗费标准,没有监督的有效依据,从而导致成本管控存在较大难度,而且成本核算与管控出了问题,也很难认定责任。

查看全文

谈设备标准化管理新模式

青岛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位于胶州湾西海岸,管理着黄岛油港区和董家口油港区共计7座码头、12个泊位、14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和3.2万立方米成品油储罐,配备管道、水路、铁路、公路4种疏运方式,主要从事原油、成品油、化工品、石油液化气(LPG)等装卸、中转、储存作业,是全国第一批“五星级现场管理先进单位”,是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名牌企业,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油品装卸、中转、储存基地,自2017年以来吞吐量连续超越亿吨,建成中国全海区第一个“亿吨油品公司”,常年保持全国进口油第一大港地位。设备是实华公司安全生产的保障线,怎么管好用好设备,怎样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绩效,挖掘设备的潜能,发挥设备的最大效应,使设备管理精细化,我们创立了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式共分为六大部分,包含设备技术培训管理、设备基础信息和运行分析管理、设备故障预控及维修管理、七大重点管控、设备检查与创新管理和生产设备网格化管理。

一、设备技术培训管理

公司成立实训中心,配备3名人员专职负责安全培训组织工作;依托基于互联网+实物的实训基地,健全油品板块专人教学、季度学习、实操练习、检验考试、评价考核“五位一体”的全员常态标准化培训考核体系。采用小班教学、桌面推演、虚拟仿真等培训方式代替传统的大班集中式培训,突出培训实效;在抓职工的业务素质教育方面,以集中脱产培训和“队为核心”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有的放矢,重点明确;在去年我们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对设备液压原理、电气原理、金属结构等研讨会,组织车长们学习提升,并通过车长把我们的设备性能、构造利用211学习等形式继续向车组成员讲解,提升车组成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并采取班班、岗岗大比武形式,每月开展设备技术大比武,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提升操作技能。同时,实施班组岗前准入日考、队级集中周考、公司专题月考,以学应考、以考促培,强化职工主动学习。公司每月组织主管钻研设备标准规范,开展“主管讲堂”,培养专家人才;55人自学考取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二、设备基础信息和运行分析管理

设备的技术状况存档管理是对我们设备管理的一项重点,关系到如何将我们对设备所采取的一系列工作,完整、有效地记录下来。设备档案是单体设备的历史纪录,主要包括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维修记录、保养记录、润滑记录、故障记录、事故记录、技术改造记录、能耗记录、变动记录、寿命周期费用。同时,设备档案随设备终生保存,不允许丢失。公司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四大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装车、船舶、油罐标准化“安全作业指导书”;强化“本质安全型班组”建设,规范完善“三会”(交接班配工会、车前会、船前会)标准化流程;建立公司、队两级标准化基础资料体系。公司首批取得全国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证书”。公司根据生产发展、设备的技术状态与产品的升级换代、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等需求,编制设备配置计划;根据生产需要,提出增置计划;根据设备现状和报废条件,提出更新计划,并附可行性分析;根据使用率、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预计投资回收期、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技术性(节能、安全、环保、效率等)、先进性、可靠性,并符合“三化”(统一化、标准化、系列化)要求进行评价分析。

三、设备故障预控及维修管理

查看全文

市政办节能降耗预警实施方案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确保“十二五”节能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根据市《关于迅速组织开展节能预警调控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节能降耗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预测预警,强化监督检查,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年度节能责任目标,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1.节能目标:2011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9%(比2010年,下同),到2015年下降18%;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1%,到2015年下降19%。

查看全文